“欲取先予之”典故出自哪里?

作者&投稿:索黛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文学的起源或由来~

文学是属于人文学科的学科分类之一,它起源于人类的思维活动。最先出现的是口头文学,一般是与音乐联结为可以演唱的抒情诗歌。最早形成书面文学的有中国的《诗经》、印度的《罗摩衍那》和古希腊的《伊利昂纪》等。
中国先秦时期将以文字写成的作品都统称为文学,魏晋以后才逐渐将文学作品单独列出。欧洲传统文学理论分类法将文学分为诗、散文、戏剧三大类。现代通常将文学分为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四大类别。
文学是语言文字的艺术,是社会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是对美的体现。文学作品是作家用独特的语言艺术表现其独特的心灵世界的作品,离开了这样两个极具个性特点的独特性就没有真正的文学作品。一个杰出的文学家就是一个民族心灵世界的英雄。文学代表一个民族的艺术和智慧。文学,是一种将语言文字用于表达社会生活和心理活动的学科,属社会意识形态范畴。
最早已知的西方文学作品,是公元前2700年一篇由苏美人创作的《吉尔伽美什史诗》,当中描述的是英雄主义、友谊、损失及追逐永生。在西方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特色的文学。早期作品经常带着宗教或教诲的目的。说教的规范的文学就此诞生。
浪漫主义的异常特质文章在中世纪绽放。同时,理性时代造就了民族主义史诗与哲学短文。因浪漫主义文学强调通俗及情感的投入,慢慢被寻求真实的现实主义与自然主义所取代。到了20世纪,象征主义抬头,追求探索角色的描述和发展。值得一提的是,基督教文学独树一帜,成为世界上最亮丽的风景线之一。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的文学与史学和神话并无明显的界限,最早的文学是对历史和神话的记录。但纯粹的文学早在周时就已出现,例如《诗经》。后来诗、词、曲、小说等文学形式分别在唐、宋、元、明、清达到高峰。 民国时期,武侠小说风靡海内外,成为当时最受欢迎的通俗小说。新中国时期,网络文学异军突起,成为时下最受欢迎的商业作品,惜水平参差不齐。诗歌在新时代,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只有一批白话文诗人进行大量创作,也取代古诗成为当时最欢迎的诗歌作品。诗歌也在新中国时期,备受冷落。

扩展资料
中华民族的文学, 以汉民族文学为主干部分的各民族文学的共同体。中国文学有数千年的悠久历史,以特殊的内容、形式和风格构成了自己的特色,有自己的审美理想,有自己的起支配作用的思想文化传统和理论批判体系。它以优秀的历史、多样的形式、众多的作家、丰富的作品、独特的风格、鲜明的个性、诱人的魅力而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光彩夺目的瑰宝。
中国文学分为古典文学、现代文学与当代文学。古典文学以唐宋诗词及四大名著为代表,现代文学以鲁迅小说为代表,当代文学则以具有独立思想的中国自由文学为标志。
中国古典文学分为诗和文,文又分为韵文和散文,现代一般分为: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并称为四大文学体裁;中国的抒情诗和散文(称为古文)最早而比较发达。西方则分为诗歌与散文两个基本类型。叙事诗和戏剧成熟较早,此外小说比较发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学 (一种语言艺术形式)

中国文学的特点
一·汉语言文字对中国文学的形成和建设起着巨大的作用 :
①容易引起具体意象。
②汉字一般为单文独义、一字一音,这就使中国诗歌的音节变化有了一整套独特的谨严的格律,并且在外观上构成整齐对称的形式美。
③汉语有四声,诗人们利用汉语言的这种特性,写诗时注意字声安排,于是近体诗(五言律诗、绝句,七言律诗、绝句)、词、散曲等诗歌体应运而生。
④文言文作为特殊的书面语言,可与日常用语长期分离而保持官方语言的地位,这就发生了文学在文言和白话两个不同的轨道上运行、内容与形式皆有巨大的差异的现象。
二·独特文学观念体系。这种观念体系受中国传统的思想体系所支配,其思想渊源在于孔子创立的儒家学派。
其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礼记·大学》)为核心的入世思想;
其二,“仁、义、礼、智、信”为标准的道德观念;
其三,“天、地、君、亲、师”为次序的伦理观念;
其四,“允执其中”(《论语》)为规范的中庸哲学。
三·在中国思想史上,儒、道两家的思想体系是互为补充的,儒、道、释3家也常常合流 。儒家 、道家 、佛教思想有相异和对立的一面,又分别给予中国文学以不同侧面的影响。
在中国文人身上,积极入世和消 极 避 世思想往往交织在一起,彼此消长。在文学作品中,这种现象有着鲜明的表现。

扩展资料

中国文学演进的内部因素
一、文体发展的不平衡。包含两方面的意思:一方面,各种文体形成和成熟的时代不同,有先有后。另一方面,各种文体从萌生形成再到成熟,其过程的长短也不同。
二、朝代的不平衡。各个朝代文学的总体成就是不一样的,有的朝代相对繁荣些,有的朝代相对平庸些,这很容易理解。
三、地域的不平衡。所谓地域的不平衡包含两方面的意思:一是在不同的朝 代,各地文学的发展有盛衰的变化,呈现此盛彼衰、此衰彼盛的状况。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国文学史

  出自老子《道德经》第36章。原文为: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举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
  主要意思是:要想夺取些什么,得暂且先给些什么。指先付出代价以诱使对方放松警惕,然后找机会夺取。
  这句话流传至今,已经变成了“将欲取之,必先予之”。
  也就是说,我们要向他拿什么,我们要先给他们什么;若是想要得到获得,就要先给予。

出处 《老子》三十六章:“将欲夺之,必固与之。”《战国策·魏策一》《周书》曰:“将欲败之,必姑辅之;将欲取之,必姑与之。”

老子《道德经》

《道德经》

将欲取之,必先与之 发音 jiāng yù qǔ zhī,bì xiān yǔ zhī
释义 要想夺取些什么,得暂且先给些什么。指先付出代价以诱使对方放松警惕,然后找机会夺取。
出处 《老子》三十六章:“将欲夺之,必固与之。”《战国策·魏策一》《周书》曰:“将欲败之,必姑辅之;将欲取之,必姑与之。”
示例 常有这样的情形,就是只有丧失,才能不丧失,这是“~”的原则。(《毛泽东选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钓鱼是雅事,但必须使用鱼爱吃的钓饵,这就是~吧
《周书》:“将欲取之,必姑与之。”
近义 将取姑与 欲取姑与


顺手牵羊源于什么?
顺路灭国 前面已讲过的假途伐虢计中,晋献公用欲取先予之计,借虞国之路伐灭虢国,然后在回国途中,顺便灭了虞国。前面讲缓兵之计时,秦穆公派孟明视等率兵伐郑国,在路经滑国地面时,遇到郑国牛贩子弦高,假称是郑国派来犒劳秦军的。孟明视以为郑国已有了准备,便撤兵回秦,顺便把滑国灭掉了。...

孙子兵法有几个三十六计啊?
第一计 师出有名 第二计 以人为本 第三计 审时度势 第四计 先入为主 第六计 跑马圈地 第七计 见缝插针 第八计 标新立异 第九计 投其所好 第十计 城门立木 第十一计 攻心为上 第十二计 奇货可居 第十三计 虚张声势 第十四计 沽名钓誉 第十五计 借花献佛 第十六计 欲取先予 ...

人际吸引的基本规律有哪些
另外互惠吸引力还表现在物质上的"礼尚往来",利益上的"欲取先予",道义上的"知恩必报"等方面。互惠吸引律启示我们,要增强自己的人际吸引力,必须在同他人来往时,尽力使自己的付出大于收益,使自己的言行给他人带来愉快和好处。 对等吸引律对等吸引律是指人们都喜欢那些同样喜欢自己的人。这就是古人所说的"敬人者...

欲擒故纵出自哪里
有时,求人办事之所以难,是因为一旦把事办成了,获利的是你,而对方并没有从中获得多大利益,因而缺少积极性考虑到这一点,不妨给对方一定的甜头,让他成为办事的受益者,或许就容易得多这也是“欲取之先予之“的。欲擒故纵擒捉纵放故意先放开他,使他放松戒备,充分暴露,然后再把他捉住欲擒故纵...

老子名言 并有出处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王侯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镇之以无名之朴,夫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

黄玉郎是用什么工具画?
黄玉郎就这样摸出了一套取舍之道。黄玉郎经营的是“创造性”的出版工作,他也创造性地创造出一套符合自己实际的“欲取先予”的管理方式。他为鼓舞各刊物的主事人,玉郎各刊物的主事人的工资并不高,但有相当比例的分红制度。这样一来,各刊物的负责人便千方百计动脑筋,出“绝招” 去刺激刊物的销路...

成语的典故
歌辞曰:‘滥兮抃草滥予,昌枑(hu)泽予,昌州州,谌(kan)州焉乎,秦胥胥,缦予乎,昭澶(chan)秦逾,渗惿(ti)随河湖。”鄂君子皙曰:‘吾不知越歌,子试为我楚说之。’于是乃召越译,乃楚说之曰:‘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心几顽而不绝兮,得知王子。

滕王阁序中23个典故的诗句和它们各自的作用
“邺水朱华”用了曹植的典故。临川,指南朝山水诗人谢灵运。 “邺水朱华”两句是写宴会之文,意思是说,参加宴会的文人学士,就像当年的曹植,写出“朱华冒绿池”一般的美丽诗句,其风流文采映照着谢灵运的诗笔,意谓可以和谢灵运相比。 6、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 《世说新语》:晋明帝小时候坐在元帝膝上,有人...

50个成语典故的出处
出自《三国志·蜀书·后主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 释义: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 46、指鹿为马(赵高) 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

欲的四字成语有什么
恬淡寡欲 恬淡无欲 痛不欲生 望眼欲穿 为所欲为 唯所欲为 惟所欲为 我醉欲眠 栩栩欲活 摇摇欲坠 欲罢不能 欲得而甘心 欲盖而彰 欲盖弥彰 欲壑难填 欲加之罪 何患无辞 欲擒故纵 欲取姑予 欲人勿知 莫若勿为 欲谁归罪 欲速不达 欲速反迟 欲速则不达 欲言又止 欲扬先抑 欲益反弊 欲...

饶平县18878473200: 要想取之必先予之什么意思?出自哪里 -
延荣安尼:[答案] 老子《道德经》第36章:“将欲去之,必固举之;将欲夺之,必固予之.将欲灭之,必先学之.”主要意思是:想要夺取它,必须暂时给予它. 这句话流传至今,已经变成了“将欲取之 必先予之”

饶平县18878473200: 欲想取之必先予之出自哪里 -
延荣安尼: 出自《道德经》

饶平县18878473200: 若想予之必先取之出自什么书? -
延荣安尼: 说反了,若想取之必先予之,最早出自《孙子兵法》

饶平县18878473200: 天欲予之 必先取之 最早应该出自哪部著作? -
延荣安尼: 不是天欲与之. 这话源自--《老子》第三十六章 【原文】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 将欲弱之,必固强之; 将欲废之,必固兴之; 将欲取之,必固与之. 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 鱼不可脱于渊,邦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饶平县18878473200: “将欲取之,必先与之”有什么典故?
延荣安尼: 春秋末期,晋国的政权落到了智伯、赵襄子、 魏桓子、韩康子四大家族手中,其中智... 将 欲取之,必先与之). '您要想战胜智伯,夺取他的 土地,就要先让一步,暂时...

饶平县18878473200: 将欲取之,必固予之该句典出自何处?
延荣安尼: 将欲取之,必固予之 这句话是出自古文学作品《老子》中.固:通 姑 ,暂且.予:给予.该句典可解释为:想要夺取它,必须暂时先给予它.

饶平县18878473200: 意欲取之,必先予之 -
延荣安尼: 来自道德经---意欲取之,必先予之是它延展将欲取之③,必固与之---想要夺取它,必先给予它.第三十六章 [原文]将欲歙之①,必固张之②;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③,必固与之④.是谓微明⑤,柔弱胜刚强....

饶平县18878473200: 予取先与是何意·出自于哪? -
延荣安尼: “予取先与”比喻要想从对方得到什么,必须先给对方一点甜头.此典出自《周书》:“将欲败之,必姑辅之,将欲取之,必故予之.” 春秋末期,晋国的知伯向魏桓子索要土地,魏桓子拒绝了.一个叫任章的人劝魏桓子把土地割让给知伯.他说:“你把土地割给他,知伯必然骄傲而轻敌,而邻国必然惧怕他而互相团结起来.以互相团结的诸国之兵,来对付骄傲而轻敌的晋国,那么知伯的命就不会长了.《周书》上说的好,要想打败对方,必须暂时扶植他;要想从对方那里得到什么,必须先给他一点东西.”后来魏桓子采纳了任章的建议,知伯果然因为骄横、贪得无厌而丧了命.

饶平县18878473200: 欲取先予,欲同先异,欲捭先阖,字面意思 -
延荣安尼: 《鬼谷子》的捭阖之术:“欲取先予,欲同先异,欲俾先阖". 个人拙见,从字面浅解: 欲取先予:想取得收获,必须先付出 欲同先异:想同意对方,先反驳对方 欲捭先阖:想游说成功,先张弛有度

饶平县18878473200: 汝不知,欲先取之,必先予之在哪篇文言文中 -
延荣安尼: 作品名称:小港渡者 作品原文庚寅冬①,予自小港欲入蛟州城②,命小奚③以木简④束书从.时西日沉山,晚烟萦树,望城二里许,因问渡者:“尚可得南门开否?”渡者熟视⑤小奚,应曰:“徐行之,尚开也,速进则阖⑥.”予愠⑦为戏....

你可能想看的相关专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