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下的意思

作者&投稿:延邹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1. 文言文中,“下”的意思,全部,谢谢

文言文的意思

xià

①下面;位置较低的处所。《劝学》:“上食埃土,~饮黄泉。”

②低。《采草药》:“此地势高~之不同也。”

③下等;次序在后的。《邹忌讽齐王纳谏》:“闻寡之耳者,受~赏。”

④地位低下的人;职务低的人;下级。《廉颇蔺相如列传》:“且相如素 *** ,吾羞,不忍为之~。”

⑤从高处到低处。《游黄山记》:“转入石门,越天都之胁而~。”【又】使……下去。《李愬雪夜入蔡州》:“元济于城上请罪,进城梯而~之。”

⑥降下;落下。《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纷纷暮雪~辕门。”

⑦下坠。《垓下之战》:“项王泣数行~。”

⑧到……去。多指从上游向下游、从北向南、从大城镇去乡村等。《谭嗣同》:“君乃自湖南溯江,~上海。”

⑨下达;颁布。《后序》:“维扬帅~逐客之令。”明 黄道周《节寰袁公传》:“事下四郡,四郡推公(袁可立)秉笔。”

⑩攻下;攻占。《陈涉世家》:“蕲~,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

⑾少于;低于。《师说》:“今之众人,其~圣人也亦矣。”

⑿谦下;降低身份去交往。《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为人,仁而~士。”

⒀表示动作的次数。《口技》:“忽然抚尺一~,群响毕绝。”

⒁方面;方。柳宗元《驳复仇议》:“今若取此以断两~相杀,则合于礼矣。”

【下车】地方官员风到任。

【下处】临时居住的地方;寓所;客店。

2. 求下文言文的意思

柳开少好任气,大言凌物,应举时以文章投主司于帘前,凡千轴,载以独轮车,引试曰,衣,自拥车以入,欲以此骇众取名。时张景能文,有名,惟袖一书,帘前献之,主司大称赏,擢景优等。时人为之语曰:“柳开千轴,不如张景一书”。

译文

少年时任性自负,喜欢说大话藐视一切,应试的时候把自己的文章投在主考官的前面,共有约一千轴(古人装订书籍的一种方式,用卷轴把文章卷起来,内容一般不太多),用装着。考试的那天,传着衣服(古时时考生全都得裸体,以防夹带),独自承着车进入考场,打算借此时大家惊讶,赢取名声。当时善写文章,有名气,袖子里只装了一篇文章,在前献给主考官,主考官非常赞赏,提拔为“优等”。当时的人编成话说:“的一千轴书,不如的一篇文章”。

3. 【而字在文言文中的用法和意思】

“而”在古汉语(文言文)中用法是比较复杂的,它有两个读音ér和néng;它在有的句子里可以是实词,在另一个句子里又可以是虚词;作实词可以是名词,可以是动词,可以是代词;作虚词时可以是连词,可以是助词.它的意思和用法大概有十几个. 下面我把首选的古汉语工具书——《辞源》上的解释作依据,补充一些中学课本文言文课文中的句子作例句.一并打给你. 而 一、ér 一颊毛,象毛之形.凡鳞毛之下垂者也称而.例如:《周礼·考工记·梓人》:“凡攫杀援噬之类,必深其爪,出其目,作其鳞之而.” 二代词.通“尔”汝,表示第二人称.可译为“你(的)”、“你们(的)”.例如:《项脊轩志》:“某所,而母立于兹.” 三连词.⒈表示并列关系,所连两项在意思上不分主次、轻重,而是并列、并重的关系,可译为“和”、“及”、“又”、“并且”或不译.例如:《两小儿辩日》:“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⒉表示承接关系,所连两项在时间、动作或事理上承接,可译为“就”、“然后”、“来”、“便”等,或不译.例如:《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 ⒊表示递进关系,后项意思比前项意思更近一层,可译为“而且”、“并且”等.例如:《论语·学而》“学而时习之” ⒋表示修饰关系,前项修饰后项,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不译. 例如:《愚公移山》:“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⒌表示转折关系,所连两项在意思上相对或相反,可译为“却”、“但是”、“可是”等.例如:《狼》:“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⒍表示假设关系,常连接分句中的主语和谓语,可译为“如果”、“假如”、“倘若”等.例如:《少年中国说》:“使举国之少年而果为少年也” ⒎ 因而、所以.例如:《荀子·劝学》:“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 ⒏ 如果.例如:《论语·八佾》:“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四助词,跟“上”、“下”、“来”、“往”等方位词连用,表示时间或范围等,可译为“以”.例如:《图画》:“古中国之画,自肖像而外,多以意构.” ⒈相当于“之”.例如:《论语·宪问》:“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⒉表语气.略近于“兮”.例如:《论语·微子》:“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 五 通“如”、如同、好像.例如:《诗经·小雅·都人士》:“彼都人士,垂带而厉.彼君子女,卷发如虿.” 二、néng ㄋㄥ 六通“能”. ⒈能够.例如:《墨子·非命下》:“桀纣幽厉,……不而矫其耳目之欲.” ⒉能力.例如:《庄子·逍遥游》:“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徵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参考文献:《辞源》《中学文言文索引词典》 回答:2007-10-18 16:22修改:2007-10-18 21:50提问者对答案的评价: 共0条评论。

其他回答 共2条回答评论 ┆ 举报 红红[智者] 文言文中而字的用法 “舍生而取义”中的“而”表并列.从语法角度看,“而”连接前后两个动宾结构“舍生”“取义”,无轻重之分,更无递进,转折关系.“舍生而取义”解释为舍弃生命选择道义. 下面是“而”用法总结! 而 (1) 第二人称代词,(2) 一般作定语 某所,而母立于兹. ( 2 ) 副词,译为“就,才”. 然则何时而乐耶? (3)连词 并列关系,一般不译. 蟹六跪而二螯. 递进关系,译为“并且”或“而且”.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承接关系,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吾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 转折关系,译为“但是”或“却”.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假设关系,译为“如果”或“假如”. 死而有知,其几何离? ⑥修饰关系,连接状语与中心词,可译为“地”也可不译. 吾尝终日而思,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因果关系,译为“因而”.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及夫游之乐也. ⑧表比喻,译为“如同”. 军惊而坏都舍. 本文共用25个“而”字,表示前后词句并列、承接、修饰、转折等关系,想一想下列语句中“而”字的用法,体会它们各自语气的轻重,探究“而”轻重音朗读的规律. (1)、太守与客来饮于此……而年又最高(递进、重读) (2)、若夫……岩穴暝 (承接、轻读) (3)、朝而往,暮而归 (修饰、轻读) (4)、溪深而鱼肥 (并列、轻读) (5)、禽鸟……而不知人之乐 (转折、重读) 小结:凡是表转折或递进意味,都需重读,凡连接词与词,有调节作用的则应轻读.学生齐读,体会“也”和“而”的读法.。

4. 翻译

孙子说:地形有通形、挂形、支形、隘形、险形、远形六种。我军可以往,敌军也可以来的地域,叫通形。在通形地域,先占领地势高而且向阳,又有利于补给、道路畅通的阵地,就会对作战有利。可以前往,但难以返回的地域,叫挂形。在挂形地域,如果敌军没有防备,我军就可以出击取胜;如果敌军有了防备,出击又不能保证取胜,就难以返回,那就不利了。我军前出不利,敌军也前出不利的地域,叫支形。在支形地域,敌军虽然以利引诱我,也不要出击;应率军佯装撤退,引诱敌军前出一半时突然回军攻击,这样就会有利。在隘形(两山之间的狭窄山谷地带)地域,我军应该抢先占领,并用重兵封锁隘口,以等待敌军的到来;如果敌军先占领了峡谷,并用重兵把守隘口,就不可以进击;如果敌军没有用充足的兵力把守隘口,我军就可以去进攻。在险形(地势险峻、行动不便的地带)地域,我军应该抢先占领,一定要占据地势较高、向阳一面的制高点,等待敌军来犯;如果敌军已先期到达,占据了有利地形,我军就应该主动撤退,千万不要进攻。在远形(距离遥远之地)地域,敌我双方实力相当时,不便于挑战,如果勉强出战,就会不利。以上这六点,是利用地形的法则,也是将帅们重大责任之所在,不可以不认真考虑研究。

军队打败仗有“走”、“弛”、“陷”、“崩”、“乱”、“北”六种情形。这六种情况的发生,不是天时地理等自然条件造成的灾害,而是将帅用兵的错误造成的。凡是双方实力相当,却要以一击十,必然导致失败而临阵败逃,叫做走。士卒强悍而军官怯懦,必然指挥不灵,士气松懈,叫做弛。军官强悍而士卒怯懦,必然战斗力差,以至全军陷灭,叫做陷。高级将领怨怒而不服从主帅指挥,遇到敌军只凭一腔仇恨而擅自出战,主帅却不知道他的能力,必然导致溃败而如土崩瓦解,叫做崩。将帅怯懦无威严,训练教育士兵没有章法,致使官兵关系不正常,布阵杂乱无章,部队混乱不堪,叫做乱。将帅不能正确判断敌情,用少数兵力去迎击敌人重兵,以弱击强又没有精锐的前锋部队,必然失败,叫做北。以上六种情况,是造成失败的必然规律,也是将帅的重大责任之所在,不可以不给予认真的考察研究。

地形是用兵打仗的辅助条件。判断敌情,争取克敌制胜的主动权,考察地形的险易,计算路程的远近,这些都是高明的优秀将帅必须掌握的基本方法。懂得这些方法去指挥打仗,就必然胜利;不懂得这些方法而去指挥打仗,就一定失败。

所以,按战争规律分析,必定会取得胜利的仗,即使国君说不要打,也可以坚持去打;按战争规律分析,必然失败的仗,即使国君说一定要打,也可以不打。所以说,将帅进攻不是为了求得个人声名,退不回避违命的罪责,唯一的追求是保全百姓,而有益于国君的利益。这样的将帅正是国家的宝贵财富。

对待士卒就像对待婴儿那样百般呵护,士卒就可以与将帅一起共赴患难(豀即溪。深溪,指危险地带);对待士卒就像对待儿子那样关怀疼爱,士卒就可以与将帅一起同生共生。如果厚待士卒而不使用他们,爱护士卒而不用法令约束他们,士卒违法乱纪而不去惩治他们,那么,士卒就会像骄惯的孩子一样,是不能用来作战的。

只知道自己的军队可以打仗,而不了解敌人不可以攻打,胜利的可能只有一半;只知道敌军可以攻打,而不了解自己的军队不能去攻打,胜利的可能也只有一半;知道敌军可以攻打,也知道自己的军队可以去攻打,但不了解地形条件不宜于向敌军发起攻击,胜利的可能同样只有一半。因此,真正懂得用兵的将帅,行动起来不会迷惑,战术措施变化无穷。

所以说:知彼知己,取胜就不会有差错;知道天时,知道地利,那么,就能取得完全的胜利了。

5. 文言文翻译下

离情别思就像那轮船的双轮一样飞转,顷刻间已经绕了千万周。心眼睁睁看着那轮船的双轮飞速转动,更增添了人们心中的离忧。洪荒远古也有那高山大川啊,洪荒远古也有那车马飞舟。古时的车马行舟载着游子远离分别,出行驻留行动到也还自由。今天的轮船与火车啊,合起来让人更添离愁。稍明明知道人们分手的时刻那么短暂宝贵,却不让人稍有缠绵之意。钟声一旦按时响起,哪怕片刻也不让人驻足停留。虽然船舵重达万斤,可它转动起来却异常灵活轻柔;不畏哪能没有迎面吹来的强风,只是它也并不畏惧顶头逆风。送别的人还没有返回家中,你已经远行在天涯尽头。眺望远去的身影忽然逝去,浩淼烟波让人衔恨生愁。离去是多么的疾速啊,归来也一定不会路途塞阻?乘轻只是希望你归来之时,一定要乘坐那飞驰如电的气艇气球。

刻:顷刻。

益:更加。

犹:还。




文言文中,“下”的意思,全部,谢谢
③<形>下等;次序在后的。《邹忌讽齐王纳谏》:“闻寡之耳者,受~赏。”④<名>地位低下的人;职务低的人;下级。《廉颇蔺相如列传》:“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⑤<动>从高处到低处。《游黄山记》:“转入石门,越天都之胁而~。”【又】<动使动>使……下去。《李愬雪夜...

下 在文言文中有哪些意思?
1、下面;位置较低的处所。《劝学》:“上食埃土,下饮黄泉。”译文: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可以喝到土壤里的水。2、低。《采草药》:“此地势高下之不同也。”译文:这是地势高低(造成)的不同。3、下等;次序在后的。《邹忌讽齐王纳谏》:“闻寡之耳者,受下赏。”译文:令寡人(古时君主自...

文言文下的意思是什么
1. 文言文中,“下”的意思,全部,谢谢 文言文的意思 xià ①下面;位置较低的处所。《劝学》:“上食埃土,~饮黄泉。” ②低。《采草药》:“此地势高~之不同也。” ③下等;次序在后的。《邹忌讽齐王纳谏》:“闻寡之耳者,受~赏。” ④地位低下的人;职务低的人;下级。《廉颇蔺相如列传》:“且相如素...

含在下的文言文
1.本义:下面,位置在下。 举例:下,底也。——《说文》 在南山之下。——《诗·召南·殷其靁》 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诗·豳风·七月》 阴山下。——《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勒歌》 放之山下。——唐·柳宗元《三戒》 愬至城下。——《资治通鉴·唐纪》 奔倚其下。——《聊斋志异·狼三则》 2...

请问古代的言,语,文,分别是什么意思?
①<动>谈论;说话。《核舟记》:“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②<名>话;言论。《琵琶行》:“又闻此语重唧唧。”③<名>谚语;俗语。《左传·僖公二年》:“语曰:‘唇亡齿寒。’”yù <动>告诉。《为学》:“贫者语于富者曰……”【语次】谈话之间。文。wén ①<名>线条...

文言文是
“言”,是写、表述、记载等的意思。 “文言”,即书面语言,“文言”是相对于“口头语言”而言,“口头语言”也叫“白话”。 最后一个“文”,是作品、文章等的意思,表示的是文种。 “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文章”。而“白话文”的意思就是:“用常用的直白的口头语言写成的文章”。 在我国...

叫文言文
“言”,是写、表述、记载等的意思。 “文言”,即书面语言,“文言”是相对于“口头语言”而言,“口头语言”也叫“白话”。 最后一个“文”,是作品、文章等的意思,表示的是文种。 “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文章”。而“白话文”的意思就是:“用常用的直白的口头语言写成的文章”。 在我国...

古文与现代文的区别什么?
“言”,是写、表述、记载等的意思。“文言”,即书面语言,“文言”是相对于“口头语言”而言,“口头语言”也叫“白话”。 最后一个“文”,是作品、文章等的意思,表示的是文种。 “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文章”。而“白话文”的意思就是:“用常用的直白的口头语言写成的文章”。 在我国古代...

有关文言文的资料
“言”,是写、表述、记载等的意思。“文言”,即书面语言,“文言”是相对于“口头语言”而言,“口头语言”也叫“白话”。 最后一个“文”,是作品、文章等的意思,表示的是文种。 “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文章”。而“白话文”的意思就是:“用常用的直白的口头语言写成的文章”。 在我国...

言下之意 言外之意都什么意思
言下之意,言外之意,哪个是成语 言外之意:【基本解释】:指有这个意思,但没有在话里明说出来。 【拼音读法】:yán wài zhī yì 【使用举例】:他的~是不愿意和大家在一起活动。 【近义词组】:弦外之音、意在言外、音在言外 【反义词组】:一针见血、一语道破、直截了当 【使用...

蒲县19876173867: 文言文中,“下”的意思,全部,谢谢 -
局米谱安:[答案] 在文言文中,“下”主要充当实词,其语义环境不同,意思也不相同.即: 一、“下”是名词时,其主要意思如下: 1、本义:下面,位置在下.例如:《说文》:下,底也.又如:《诗·召南·殷其靁》:在南山之下.再如:《诗·豳风·七月》...

蒲县19876173867: 语文,文言文达人来下,翻译下字的意思 -
局米谱安: 与交止比境 比:同"彼" 先时宰守并多贪秽,诡人采求 诡: 曾未逾岁 逾:超过,大于 乃送诸秦 诸:语气词 以与君周旋 周旋:交战 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 辟:同"避",退避,避开 邑人贫者,贷之 贷:救济 上使使问式 使:派遣 式上书,愿输家财半助边 输:资助,捐出

蒲县19876173867: 文言文中上下左右都是什么意思 -
局米谱安: 这个太丰富了,其中大部分的意思与今天一样,也有与今义不同的地方.举几个例子: 上,“上使外将兵”——这里指皇帝; 下,“连下数城”——这里指攻占; 左,“左,谪官为左迁.自汉起至 唐,亦谓去朝廷为州县曰左迁.”——《增韵》 右,“无出其右者”——这里的右表示为尊位. 读文言文时,应根据内容理解.

蒲县19876173867: 文言文今不急下的下字如何翻译 -
局米谱安: 这里,“下”是投降的意思. 古汉语中,类似的句子还有: 吾恐不能守矣,欲以城下,何国之可下?——《韩非子》

蒲县19876173867: 文言文的“足下”是什么意思? -
局米谱安: 古文言文中“足下”有五种含义. 1、古代下称上或同辈相称的敬词.对同辈、朋友的敬称,古时也用于对上. 出处:《韩非子·难三》:“今足下虽强,未若知氏 ; 韩、魏虽弱,未至如其在晋阳之下也.”《史记·项羽本纪》:“大将军足...

蒲县19876173867: 文言文中几个多意字的全部意思介绍下 -
局米谱安: 之 #zhī 【释义】①相当于“ 的 ” :无价之宝|言外之意|三分之一.②代词,指人或事物:求之不得|取而代之|置之不理.③表示虚指,不具体代替什么:总之|久而久之|总而言之.④往;去;到:君将何之?以 #yǐ 【释义】 ①用;拿:以牙还牙|...

蒲县19876173867: 求下文言文的意思 -
局米谱安: 柳开少好任气,大言凌物,应举时以文章投主司于帘前,凡千轴,载以独轮车,引试曰,衣,自拥车以入,欲以此骇众取名.时张景能文,有名,惟袖一书,帘前献之,主司大称赏,擢景优等.时人为之语曰:“柳开千轴,不如张景一书”. 译文 少年时任性自负,喜欢说大话藐视一切,应试的时候把自己的文章投在主考官的前面,共有约一千轴(古人装订书籍的一种方式,用卷轴把文章卷起来,内容一般不太多),用装着.考试的那天,传着衣服(古时时考生全都得裸体,以防夹带),独自承着车进入考场,打算借此时大家惊讶,赢取名声.当时善写文章,有名气,袖子里只装了一篇文章,在前献给主考官,主考官非常赞赏,提拔为“优等”.当时的人编成话说:“的一千轴书,不如的一篇文章”.

蒲县19876173867: 文言文中仿佛的意思 -
局米谱安: 1. 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淮南子·俶真训》:“天含和而未降,地怀气而未扬,虚无寂寞,萧条霄雿,无有仿佛,气遂而大通冥冥者也.” 吕祖谦 《卧游录》载 东晋 陶潜 《桃花源记》:“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

蒲县19876173867: 鲁肃过蒙屯下文言文阅读. (1)过蒙屯下.过的意思(2)遂往 -
局米谱安: =问题没有问全么...第一题嘛,过,是指经过的意思.即经过吕蒙所在的屯下.第二题是遂往诣蒙吧.遂,于是就.往,到、去.诣,拜访.蒙,就是吕蒙了.翻译就是,于是就前去拜访吕蒙.谢谢,希望可以帮到你.

蒲县19876173867: 文言文中以的用法各类用法和意思各举一个例子 -
局米谱安:[答案] 1、介词.因为(柳宗元《小石潭记》中“以其境过清”) 2、介词.表示目的,相当于“以便”“来”(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属予作文以记之”) 3、介词.用(孟子《天时不如地利》中“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4、介词.把,拿(彭端淑《...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