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关东”的山东人为何不去富裕的南方?

作者&投稿:独璧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清朝中期,国家承平日久,和平的环境加上番薯、玉米等美洲高产作物的引入种植,使帝国人口达到了前所未有的4亿峰值!同时,也使得人口与土地、粮食的矛盾日益突出。

江南地区,历经东汉、孙吴、东晋、南朝的不间断大规模开发,杭嘉湖地区及珠江流域等产粮区,承载农业人口的空间已经非常狭小。

到了清朝中后期,两广本地人还时不时与北方迁徙而来的客家人为土地、水源等农业生产资源发生争执,甚至动不动就激发大规模械斗,每次都要贴进去不少人命。

由此可见,再让江南地区吸纳农业人口,显然不现实。其余地域如两湖、四川、关中,情形也大体如此。

放眼整个清帝国,依照当时的农业生产力,除了关外辽东地带,其余版图均已达到人口饱和的状态。


清帝国为何会单单留下关外这么一块处女地呢?

这还得从清朝初年推行的“柳条边制度”说起。

皇太极时期,满清统治高层根据蒙古人的历史经验,得出了一个结论。

虽然明朝建立后,朱元璋的大军将蒙古人驱逐出了长江以南和华北平原这些传统汉人聚居区,但元朝作为一个政权,并没有完全灭亡,退居北方草原的元顺帝仍然以“北元”的形式延续着元朝的统治,只不过是地盘大大缩水罢了。

尽管在徐达、蓝玉、朱棣的连番军事打击下,完整的北元被打回了部落林立的分裂状态,但蒙古作为一个民族却保留了下来,甚至瓦剌太师也先的统领下,在土木堡之战时一举俘虏明英宗朱祁镇,差点成功逆袭光复大元帝国!

从洪武到崇祯,明朝始终都没能彻底消除蒙古各部落对北方边境的军事威胁,只能延续秦始皇的老一套,大兴土木修建长城以抵御蒙古骑兵三天两头的侵袭。


从民族生存空间的角度来说,北元给同为少数民族起家定鼎天下的满清,可以说是留下了非常值得借鉴的历史经验。

于是,清政府在今辽宁省一带,用栽植柳树的方式,修建出一条全长近2000公里的柳树隔离墙,称“柳条边”。

柳条边沿线有八旗官兵驻守巡逻,严禁非官方许可人员越境,目的就是严禁关内汉人染指满人的自留地,想着万一哪天满人在中原的统治失败,还可以像当年的北元那样退守辽东平原,给族人留下一块生存空间。

禁边制度作为清朝基本政策,执行起来非常严格,所以即便关内随着人口数量暴涨农业用地严重不足,但辽阔的松嫩平原仍然呈现的是一幅地广人稀的样子,黑龙江伊春、佳木斯地带更是近乎原始的未开发状态。


一方面是东北肥沃的黑土地官方禁止开发,另一方面是田赋收入日益难以填补帝国庞大的财政开支,现实的困境让清政府逐渐放开了禁令,允许山东、直隶等地的百姓前往关外东北大地开垦土地、安家立业。

同时,清政府向汉人开放东北,还出自于更加危急的地缘政治考虑。

鸦片战争后,沙俄加快了远东扩张的步伐,通过《瑷珲条约》、《中俄天津条约》等不平等条约,沙俄在很短的时间内蚕食了清帝国包括黑龙江以北和库页岛在内的大片领土。

此外,东部岛国日本也很不安分,也不断在朝鲜半岛制造矛盾与清政府势力较量,妄图先占据朝鲜,再吞并东北满洲故地。

为了永久占领该地区,日本还在日俄战争之后,紧锣密鼓地试验由本土向东北南满铁路沿线移民,造成日本人殖民东北的既成事实。

以当时清政府的实力,指望用武力收复国土自然是不现实,唯一可行的便是推行古已有之的移民实边战略,放任关内的百姓“闯关东”前往关外,用充实的人口抵御沙俄和日本的殖民侵略。


清政府对东北的解禁,刺激着一批又一批的关内百姓前往关外谋生致富,他们大多数来自于山东半岛沿海一带。这些人踏实肯干,很快便在肥沃的黑土地上扎下了根,成为新一代的东北人。

民国时期,张作霖直接用火车将关内的百姓接连不断运往东北,东北人口在这段时间急剧飙升。绝对多数的人口比例,筑成了抵御殖民侵略的坚固防波堤,对抵制日本的开拓团移民计划,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东北地广人稀,有很多石油,资源非常丰富。而且我觉得东北跟山东的饮食都差不多,反而南方以米饭为主的饮食习惯会让山东人不适应。

因为关东发展不是很好,这才有更好的发展机会,人生才会有无限的可能。

因为富裕的南方并没有可以让他们生存的土地,除非去要饭,不过这不是他们的初衷。

因为去南方不太方便,太遥远了,而且南方的农业资源也不够。


山东人为何“闯关东”到寒冷的东北呢?
3. 山东人闯关东是为了寻求生计。到达新地后,如发现人口饱和,无田可耕,生存手段唯有乞讨或继续流浪。4. 当时南方虽然经济发达,但人口密集,尤其是江南,耕地人均少,无法接纳山东流民。5. 明朝时期,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因朝代更迭而中断,缺乏手工作坊和工业化生产来吸纳新移民。6. 山东移民除了种地外缺...

山东人“闯关东”为什么要去东北而不是南方呢?
1. 山东人“闯关东”的原因是生活压力。在清朝时期,中国人口激增,导致土地不足,农民难以维持生计。因此,山东人选择迁移到土地广阔的东北地区。2. 清朝末年,中国北方的人们发现自己的人均耕地减少,生活压力加大。在这种情况下,华北人民不仅要应对外国侵略、战乱和自然灾害,还要寻找新的生存方式。3. ...

为啥东北人管山东人叫山东梆子
闯关东来的山东人,洗衣服用“棒槌”演变来的。“山东棒子”,这句话来源于东北,据说是闯关东来的山东人,从家乡带来的洗衣服用的“棒槌”,在东北人看来用这个“棒槌”捶打用水泡湿了的衣物的洗衣服方式很特别,和东北人用手揉洗不同,是很有特点的,由此慢慢就对山东人叫“山东棒子”了。还有说“...

清末闯关东,山东人为何不去富庶的南方,反而选择非常寒冷的东北?
清末闯关东,山东人为了能很完整的迁移居住地,选择了寒冷的东北。因为东北寒冷所以地域较荒凉,人烟较少,所以能够容纳较多的山东人,能使山东人较完整地居住到东北。因为东北的寒冷,所以使得平常人不愿居住到那样寒冷的地方,再加上东北本就地域宽广却无人居住,这便成了山东人迁移居住地的最好选择。...

闯关东时期,为何山东人要去荒凉的东北?
前往江南可能会面临与他人的土地争夺,生存几率减小。因此,他们决定前往东北,虽然环境较为恶劣,但土地广阔且无人争夺,生存的可能性更大。综上所述,由于人口众多、战乱以及土地竞争等因素,山东人民在闯关东时期选择了前往荒凉的东北地区。他们的吃苦耐劳精神最终使他们成功适应并发展于东北地区。

在历史上,山东人出现“闯关东”的原因是为什么?
历史上,山东人出现“闯关东”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自然灾害的影响。在19世纪中叶,山东、河南、安徽、江苏一带遭受严重的洪涝灾害。由于当时经济以土地为主,农民面对灾害无力反抗,只能寻求他乡求生。而关东平原土地肥沃,人口稀少,成为许多山东人的迁徙目标。其次,封建思想的影响。山东距离关东不...

清朝闯关东的山东人是哪些人?
历史上的闯关东 清代以前,清代山东人闯关东大体可分为三个时期: 一、1644至1667年,清朝廷颁布《辽东招民开垦条例》,规定“招至百者,文授知县,武授守备”,23年间“鲁民移民东北者甚多”,许多地区因移民而“地利大辟,户益繁息”; 二、1668至1860年,为维护满洲固有风俗和保护八旗生计,康熙七...

为什么闯关东的都是山东人?
2、山东人闯关东的原因?1、经济因素?明末清初的长期战乱,关内地区的生产力已经遭受严重破坏,同时由于地少人稠的黄河中下游灾害频发,特别是受灾严重的山东,大量农民处于极度贫困,生活得不到保障。而东北地区土地肥沃,人口稀少,又盛产人参、鹿茸、貂皮、黄金、珍珠等贵重物品,则对关内的农民产生极大吸引力。因此清初,...

为什么山东人要闯关东?
关,指山海关。山海关城门,一关之隔,界定着关外和中原大地。却从清朝到民国数百年间,背井离乡的山东人开始兴起了闯关东。人们所说的关东,具体指吉林、辽宁、黑龙江三省。因东三省位于山海关以东,故得名。闯关东的人,数量之多,规模之大,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五次人口迁徙事件之一。满清入关后,...

闯关东时期,为何山东人要去荒凉的东北?
第2点:战乱原因只能选择东北地区而无法下江南。闯关东人口大迁徙的时候,正处在清朝政府要灭亡的时候,各路的军阀都想要称王,而江南属于富豪居多的地方,所以那个地方的战乱军阀特别多,连年打仗,山东人如果以往那些地方有可能会在路途当中不幸身亡。所以东北和江南相比之下还是选择东北为宜。第3点:在...

宝安区13491914140: 中国近代史上最著名的三次人口迁徙 -
乜购乐甘:[答案] 中国近代史上的三次移民潮——“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 在中国近代史上,有三次大的移民潮,分别是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这三次移民不分先后,从清朝乾隆年间,几乎是同时开展.闯关东是以山东和直隶人为主,目的地是东三省一带;走...

宝安区13491914140: 走西口 中国近代史上三次大规模人口迁移 走西口、闯关东那个是什么
乜购乐甘: “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堪称中国近代史上三次大的人类迁徙,其中“闯关东”历经的时间最长、经历的人数最多.从清朝初期至新中国成立之前,迫于生计的大批...

宝安区13491914140: 电视剧《闯关东》故事讲述的是解放前以朱开山一家为典型的山东到东北谋生创业的艰苦历程.据此回答15 - 16题. 15.电视剧中,大量山东人奔赴东北去开荒... -
乜购乐甘:[选项] A. 东北平原--春小麦,华北平原--冬小麦 B. 东北平原--两年三熟,华北平原--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 C. 东北平原--中温带,华北平原--暖温带 D. 东北平原--湿润和半湿润地区,华北平原--半湿润地区

宝安区13491914140: 历史上闯关东的原因
乜购乐甘: 1.旧时山东、河北一带的人到山海关以东的地方谋生,叫闯关东.2.闯关东的原因是内地经过长期的人口增殖,使人口达到饱和,不可能人人有土地种. 于是山东、河北一...

宝安区13491914140: 明清时期山东人“闯关东”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
乜购乐甘: 闯关东是一种社会历史移民现象,有自发的客观因素,有内在的政治影响深度.山东人闯关东实质上是贫苦农民在死亡线上自发的不可遏止的悲壮的谋求生存的运动.

宝安区13491914140: 中国历史上有几次人口大迁徙? -
乜购乐甘: 有七次的人口大迁徙. 1、“永嘉丧乱”时期发生在西晋永嘉年间,腐朽的统治者对各族人民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从而使黄河流域广大人民流离失所,被迫大规模迁移到江淮流域(主要是流入江苏、安徽、湖北、四川等地).这次南迁人口...

宝安区13491914140: 概括清中期人口迁移的原因 -
乜购乐甘: 江浙地区经济发展带动;白莲教起义等战争的影响,

宝安区13491914140: 闯关东的故事 -
乜购乐甘: 故事梗概:《闯关东》讲述的是从清末到九一八事变爆发前,一户山东人家为生活所迫而离乡背井“闯关东”的故事,以主人公朱开山的复杂、坎坷的一生为线索,其中穿插了朱开山的三个性格炯异、命运不同的儿子在关东路上遇到的种种磨难和考验.在剧本策划阶段就将其创作定位为:小人物成为大英雄的故事

宝安区13491914140: 为什么把从山东出来的人叫闯关东的呢?
乜购乐甘: 关东这个词是指中国山海关以东的地域,也就是奉天(现辽宁)、吉林、黑龙江这东三省. 解放前,很多山东人由于生活不下去,都去东北从事开垦、挖煤等苦力活.创关东,就是去关东创一创,说不定有个生活的希望.一般人是不去的,实在没有办法了,才背井离乡,到关外谋一条活路.但也不一定,很多人就客死他乡了.

宝安区13491914140: 山东人闯关东的基本动因是? -
乜购乐甘: 自古以来,经济差距是吸引山东人“闯关东”的基本动因.直到1978年,黑龙江省农民的人均纯收入还比山东省高出2/3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