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厌童症会成为一种社会现象?

作者&投稿:友力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厌童症(Misophonia)是一种被很多人描述为对某些特定声音或刺激产生强烈的负面情绪和反应的症状。这可能包括对婴儿哭声、吃东西的声音、喧闹声等产生极度不适和情绪痛苦的反应。然而,厌童症并不是正式的诊断,也没有被广泛承认为心理疾病。



对于厌童症成为一种社会现状,可能存在以下一些因素:



1. 个人差异:每个人对声音和刺激的反应都不同,这种差异在社会中非常普遍。一些人可能更敏感于声音,而其他人则更能容忍。这种个体差异可能导致一些人更容易对儿童的声音产生负面的情绪和反应。



2. 声音环境变化:现代社会中,我们可能处于噪音密集的环境中,如交通噪音、人群喧嚣等。这些声音刺激可能会对一些人产生不适和烦恼,而儿童声音往往也包含其中。



3. 个人体验和情绪因素:一些人可能有个人的负面体验和情绪累积,导致他们对儿童声音产生更强烈的不适反应。这可能包括与儿童有负面的经历、情感问题、焦虑症状等。



尽管有些人可能对儿童的声音有厌恶或不适的感受,但并不能将其一概而论为社会现状。社会各个方面都受到不同个体和群体的影响,人们对厌童症的看法和态度也会有所不同。重要的是要保持理解和尊重,同时提倡相互理解和接纳,以创造一个包容和理解多样性的社会环境。



厌童症(pedophobia)本质上还是一种恐惧症(phobia),是焦虑症的其中一类。而我们都知道,焦虑症所引发的攻击或伤害,多数情况下是指向人体内部而非外部的。如果真的有“厌童症”,在接近儿童时就有可能产生头晕、恶心、出汗、呼吸急促、心率加快、颤抖等病理性症状。

此外,如果对现实状况有所了解,便会知道年轻人之所以不想生育,并不是因为厌恶小孩,而是对自己生存处境的压力的一种反馈。生育没有使得人更高贵,不生育也没有。无论是不婚不育的年轻人,还是已婚已育的,都承受着像高压锅一样难以言说的压力。

处在高压锅里的情绪,一点火就燃。)

但网络上经常弥漫着一种“泛道德主义”的倾向,将一切问题归结于人的道德问题,把出现的问题归结于“世风日下”。

当社会复杂到一定程度时,泛道德话语就陷入了一个进退两难的困境:由于道德往往含糊而笼统,当它面临现实问题时,不仅不能解决彼此的症结,甚至就算有人严格遵守“道德”,还是会被其他道德话术所攻击。

一味搬来传统观念指责年轻人自私,将年轻人不婚不育的苦衷与“厌孩”挂钩,只会增加敌意与愤怒,掩盖问题的本质——在经过短短几十年的高速发展之后,城市似乎难以兼顾不同人群的需求,因而出现了空间的相互挤占。

如果真的体谅母婴的处境、关心母婴的权益,在呼吁人们“幼吾幼”之外,更应该思考什么是“幼吾幼式”的公共空间规划与公共服务。

当我们讨论社会如何关爱儿童的时候,归根结底是解决公共场合里个人权益与儿童、母婴权益的冲突,建立儿童友好、母婴友好的社会空间,它并不单纯依靠其他社会成员的自我道德约束,而更需要一个包容、便利的育儿环境。

当我们谈论厌童,谈的是什么?(图/《佛罗里达乐园》)

作家苏小懒在网上发言称,自己带娃上高铁时,被乘务员反复提醒让孩子保持安静,甚至要求其带着孩子到车厢连接处。这当然是考虑到了整个车厢的安静和秩序,但母亲独自带娃的确不容易,那么设立儿童车厢、母婴车厢可行吗?

对孩子来说,一些给成年人设置的空间十分乏味,于是能量无处安放。在瑞士最快、乘客最多的城际高速列车Intercity(IC)上,就设置了家长以及儿童友好的“家庭车厢”。这种“家庭车厢”门口有个蓝色玩具熊的标志,专门为带小孩的家庭准备。

车厢里不仅有想象力丰富的装饰,在二层还设置了小小游乐场,有滑梯、攀爬架、小船和山洞,地面上是防摔面板。大一点的孩子还能向乘务员领取游戏棋,玩着玩着就到站了。

在这里,家长既不用担心孩子吵闹影响别人,也可以免于哄娃的疲惫。

另外,这种列车里还有一截安静车厢,专门给格外需要安静的乘客付费使用。如果能考虑到多种人群的需求,公共空间里的冲突也许便会少一些。

瑞士“家庭车厢”,主打一个好玩。(图/YouTube截图)

此外,城市里有多少便利的空间供孩子们玩耍?

1996年联合国提出“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理念之后,全世界各地逐渐有了不少儿童友好的城市改造。

2012年,伦敦市颁布了《改造社区:为了游戏和非正式休闲》《布伦福特游戏条款》等儿童空间改造文件。此后,当地根据原有的环境基础就地改造,比如嵌入草坪的滑滑梯、家门口挂在树上的网兜、用来练习攀爬的树木……这些设备对孩子有吸引力,也保证安全,还考虑到了残疾弱势孩子的需求。孩子的互动对象不仅可以是同龄人,也可能是家长及主动参与的成年人。(参见往期文章《禁止儿童入内,韩国人为何那么狠》)

在国内,深圳市福田区于2020年建成全市首个儿童友好街区试点。这个街区附近聚集了十几所学校,拥有超过1万名学龄前儿童。如今,街区内有12个充满趣味的儿童活动空间,是家长们溜娃的好去处。

深圳百花儿童友好社区。(

事实上,一些简单的设施规划,也能给儿童带来便利。比如共享自行车上的儿童座椅、足够的母婴室以及无性别卫生间,可以让独自带娃的家长免去尴尬,也给他人尊重的空间。

类似地铁“掌掴门”事件的出现,折射了现代人无处安放、一点就燃的情绪,但情绪不是凭空产生的,只有整个社会给予每个成员充分的空间,相互包容才得以实现。


厌童症是什么心理问题?
虽然厌童症不被视为临床诊断的心理疾病,但对于那些对儿童产生明显厌恶或敌意的人来说,这种情绪和态度可能会对他们的生活产生负面影响。这种态度可能会影响他们与家人、朋友以及与儿童有接触的社交关系。此外,对于那些想要成为父母或与儿童工作的人来说,厌童症可能会成为一个障碍,影响他们的决策和行为。

厌童症是什么意思,是病吗?
厌童症就是不喜欢小孩子,很多未成年人都会对比自己小的孩子产生厌恶的感觉,(当然也有成年人不喜欢小孩的)这只是人成长过程中一个很自然的阶段,为什么会产生厌恶感,再清楚也没有多大意义,只要知道,这是完全正常的,一点没病就行了。只要不影响你的生活就是正常的,就不算心理问题。讨厌小孩儿,...

厌孩症是什么?
如果有些小孩子特别的讨厌或者是碰到了熊孩子,让自己特别痛苦,那么出现讨厌小孩子的心理就是一种正常的反应。心理学意义上的“厌童症”被泛化成一群人的普遍人格。最终,不婚不育的选择与“厌童症”,被放到了因果链条上。这恐怕有失严谨。没有任何证据显示,婚育与否与“厌童症”有直接联系。没有...

小孩子讨厌什么原因?
1. 厌童症是一种心理疾病:厌童症被认为是一种心理疾病,因为它表现为对儿童的强烈厌恶和排斥,可能会影响一个人的日常生活和社交能力。这种疾病可能与个人的童年经历、人格特质、社交环境等因素有关。2. 讨厌小孩可能是厌童症的表现:讨厌小孩可能是厌童症的一个症状,但这并不意味着每个人都会讨厌...

厌童症是一种什么病?
厌童症(Pedophobia)并不被公认为一种心理疾病,也没有被国际精神疾病诊断标准(如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所列为一种心理障碍。厌童症可能更多是一种个人的情感体验或态度,而非医学上的诊断。有人可能会感到对儿童或与儿童相关的情境感到不适或厌烦。这可能是由于个人经历、价值观、生活经历或...

厌童症是什么意思?有什么特征
请注意,我之前提到的厌童症一词并没有被正式的心理学和精神医学机构承认为一种心理疾病。厌童症是一个非正式的术语,用来形容一些人对儿童感到厌烦、不喜欢或产生负面情绪的现象。在心理学和精神医学领域,心理疾病通常是指一系列情绪、心理或行为上的异常模式,对个体的健康和功能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

什么叫“儿童厌学症”?
总之,讨厌小孩子并不一定是心理疾病,但持续的、不合理的讨厌情感可能会影响心理健康。对于那些表现出厌童症症状的人,应该进行自我反思和认知调整,增强心理健康和情绪稳定性,培养积极的情感和行为方式。同时,也应该加强社会教育,提高公众对儿童权益的关注和重视程度,营造一个和谐、友好的社会环境。

为什么有些大人会讨厌小孩子呢?
一位非常知名的心理老师曾说:“大部分成年后的困境,可能是成长阴影的延续。”有研究认为,有厌童症的人曾经可能有过很不和谐的人际关系,或者小时候的亲子关系很不好,或者他或她的家庭环境是缺乏沟通的。1.对小孩子有不好的刻板印象 讨厌小孩子的人心里一定对小孩子有不好的印象,而且这种印象很...

厌童症是一种什么样的疾病?
除此之外,我们也可以通过教育、引导等方式来培养孩子们的文明素质和社会责任感,让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公共环境。例如,通过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等方式来教育孩子们尊重他人、遵守社会规范等行为准则,从而让他们成为有责任感和文明素质的公民。总之,厌童症是一种比较复杂的概念,需要以谨慎的态度来看待它。

如何看待“厌童症”的现象?
2. 厌童症的原因:厌童症可能是由个体长期累积的疲劳、压力和焦虑导致的。现代社会节奏快,人们常常处于竞争和压抑的状态中,这使得儿童的活泼和吵闹成为一种挑战。此外,个体对儿童行为的缺乏理解和包容也可能导致厌童症的产生。3. 厌童症的讨论:对于儿童行为和存在的负面情绪,人们持有不同的观点。

建湖县17160402387: 什么是厌童症?讨厌小孩是心理疾病吗? -
阮陆十一: 厌童症(Misocynia)是一种心理疾病,也被称为讨厌小孩症(Pedophobia).这是一种对儿童或与儿童相关的情境感到极度不适和厌恶的心理状态. 厌童症不同于一般的不喜欢或不擅长与儿童相处的情况,它是一种病态的心理反应,可能会...

建湖县17160402387: 有没女人不喜欢要小孩子的? -
阮陆十一: 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叫“厌童症”,多数在于女性,男性由于个方面的原因,对小孩会产生一种厌烦的感觉,但是娶妻生子这是世世代代的一种传承,如果真的特别讨厌小孩,也可以先生一个,然后让爸爸妈妈带着,你也要经常哄一下,关心一下,小孩很好哄的,说不上时间长了你的那种“厌童症”就会悄悄的溜走了

建湖县17160402387: 为什么说孩子厌学是心理问题 -
阮陆十一: 因为厌学只是一种心理问题所显现出来的一种现象,随之而来的还有抵触情绪,拒绝与人交流,自卑,自闭等一系列消极情绪而不仅仅是说厌学是心理问题,而是这些心理问题导致了厌学,没有哪个孩子天生就厌学的比如家长总是打击并在意孩子的成绩,久而久之,孩子压力大,还总是得不到认同,就会很痛苦,很有可能就破罐破摔不上学了.

建湖县17160402387: 厌学的孩子怎么办? -
阮陆十一: “厌学”顾名思义就是讨厌学习,对孩子来说厌学主要表现为:或把学习看成负担,被动地应付学习;或责任心不强、马虎草率;或行为散漫,经常旷课、迟到,甚至逃学. 厌学是由于人为因素所造成的儿童情绪上的失调状态.近年来,家庭、...

建湖县17160402387: 孤僻症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如何让这种症状不再出现??? -
阮陆十一: 其症状包括:(1) 感到悲伤和空虚.(2) 对各种活动提不起劲或兴趣.(3) 感觉没有价值或有罪恶感.(4) 没有食欲,体重减轻.(5) 失眠或嗜睡.(6) 容易疲劳.(7) 无法集中注意力.(8) 有死亡或自杀的念头.忧郁症病例并不一定同时符合上述的...

建湖县17160402387: 小A老师设计了大班体育教学活动《我们去探险》,希望通过踩高跷就发...
阮陆十一: 自闭症的主要症状 1.社会交流障碍一般表现为缺乏与他人的交流或交流技巧,与父母亲之间缺乏安全依恋关系等. 2.语言交流障碍语言发育落后,或者在正常语言发育后出现语言倒退,或语言缺乏交流性质. 3.重复刻板行为. 4.智力异常70%左...

建湖县17160402387: 为什么留守儿童面临的困惑和隐痛,会成为全社会必须直面的问题 -
阮陆十一: 长期缺乏父母关爱;习惯把话深埋心底……即便是在轻松的暑假,这些问题仍是许多留守儿童心底的隐痛.专家指出,长期与父母分离导致许多留守儿童性格孤僻,自闭、自卑者多,留守儿童的心理安全不容忽视. 缺少父母关爱的孩子心理脆...

建湖县17160402387: 社会心理学分析 去个体化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 -
阮陆十一: 一个很严肃的心理学问题,整出这么个题考我哪? 以《幽栏的一团和气与群体的道德缺失》为题来讨论去个体化. 在幽默栏目,我们大家其实都能看到一个事实,就是幽友们都在竭力保持幽栏的一团和气,力求维护幽栏的统一性,基本容不下...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