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在临死前说“文臣皆可杀”,你怎么看呢?

作者&投稿:荡卖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崇祯16岁登基,在位17年,尽管勤勉敬业,但是终未逃过国破自杀的悲惨结局。 登基之初,崇祯用三个月时间,就把魏忠贤的阉党集团彻底清除,扶植东林党复出。

东林党复出后,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取消工商业者的税收,还借铲除魏忠贤的时机,取消了海外贸易税、矿税、盐税、茶叶税等。这些税收没有了,让大明朝财政出现危机,只能向普通百姓加税,导致饥民造反。

崇祯执政的17年,用的清一色东林党人。东林党除了自命清高,互相攻击以外,党同伐异,并无有治国良策。他们维护自身利益,永远对别人的办法说三道四,自己却又一筹莫展。

当年,杨嗣昌为解决大明朝内忧外患问题,提出了先与满清议和以赢得时间,再集中精力解决农民军这个内患。应该说这是解决困局的一个举措。然而文官知道后,个个大义凛然,极力否定,最终朝廷陷入内外交困的被动局面。

崇祯被文官欺骗耍弄,甚至连他岳父也不例外。崇祯让大臣们捐钱救国,其岳父假装没钱,还扬言卖掉房子捐钱救国。最后周皇后好说歹说,捐了3000两银子。

李自成进入北京城,对明朝大臣严刑拷打,从崇祯岳父家里面,一次性炒出白银几十万两。而从其他各大臣家里共炒出白银几千万两,相当于明朝一年半财政收入总和。

士大夫气节-高尚至堕落

大明王朝三个世纪里,一个出名的亮点,就是士大夫们的气节品质。

自从明朝建国起,明王朝的历代文官们,就常见各种硬骨头。碰上关乎国计民生的原则问题,哪怕品级低的小官,也常见硬怼皇帝,坐牢挨打全不怕。摊上北京保卫战这样的危难时刻,更是集体拧成一股绳,团结一致御外辱。治国能臣也是辈出,虽说朝堂争斗不少,大多数阁老尚书,都能分得了轻重负得了责,比如夏言掐张璁,张居正撕高拱,彼此别管多大仇,国家大事也绝不拆台。大明王朝的辉煌中兴,就是这些负责任的政治家扛起来。

但是,到了晚明凄风苦雨的年月里,一直标榜“气节品质”的明朝士大夫,表现却是急具下跌。特别在末代皇帝崇祯帝艰难苦撑的年月里,满朝的士大夫精英们,除了忙着互相算计拆台,就是遇事慌忙躲猫猫,气得亡国前夜的崇祯,喊出“诸臣误我,文臣皆可杀”的遗言自尽。而后,士大夫们却又毫无压力,撒腿就去找李自成农民军卖身投靠。如此集体下作的表现,正如当时大文豪冯梦龙那句怒骂:“尚何面目偷生于天地间”——简直太不要脸。

可别看冯梦龙骂得狠,等到不久后清军入关,中华大地山河变色,明朝朝堂士大夫的“不要脸”,却是更突破尺度。南明初建的时候,就拉帮结派继续掐,为了个人手里权力,不惜煽动军队哗变,直接给清军南下打开方便之门。待到清军横扫东南,满脸忠君报国做派的他们,这时争先恐后求投降。诸如钱谦益陈名夏等“士林领袖”们,更是投降了都最终不落好,不是凄然而终,就是获罪身死——做叛徒,都这么不受待见。



我觉得他是真的寒心了,觉得自己是一无是处的,原来是这么的不被重视。古代有很多官员因为喜欢说实话,然后会被杀掉,之后会比较心灰意冷。

这话说出来完全是因为崇祯自己恨透了这帮文臣,这帮人也不能上战场,平时还结党一起对付崇祯,所以崇祯才说的这话。

崇祯认为文臣们都是误国的人,认为他们只会沽名钓誉,清谈论道,根本没有实质的能力,当然这也只是崇祯的片面看法而已,崇祯时期的大臣们确实是只会党争,误国误民,但不代表所有文臣都这样。


明朝的总兵分为哪几个等级
明袁可立《奏登师出海之期疏》 :“乃拔其尤者三千六百人,俾总兵沈有容领之先发,而副将李性忠所带家丁旧系辽左健士,臣于三月十二日饯而送之,嘱以相机进止以固榆关,以联毛帅。”总兵官之下,还设有副总兵、参将、游击将军,游击之下还有坐营官、守备、把总、提调官等。

古代名臣单谥“文”或“武”的有哪些人?
清代的谥号中“文正”最高,“文忠”次之,“文恭”再次,以下为“文成”“文端”“文恪”“文襄”之类。清代权利核心机构为军机处,但军机处给大臣上谥号时最高只能谥到“文忠”。一般情况下,只有为人臣者道德功业皆极其出众,经内阁草拟由皇帝亲赐这一无限哀荣。所以直到大臣去世后上谥号时皇帝对...

谥号"文正",是怎么变成众多文臣眼中的"香饽饽"的?
中国古人"重死如重生",分外的看重人死后的哀荣。而这个习俗也延伸为人们对"谥号"的重视,文臣的顶级谥号"文正",更是成为文官争相眼红的对象,这是怎么回事呢? 古人为表对先人的尊敬,多称其字或谥号 中国人自古就有"死者为大"的俗语,这些也渗透在了中华民族文化的方方面面。如,为了表示对故人...

杨嗣昌文言文阅读答案
福建巡抚熊文灿,征伐海上盗贼有功,口出狂言说自己有办法制服盗贼。杨嗣昌听后认为是对的。 正好总督洪承畴、王家祯分别驻扎在陕西、河南。王家祯本是庸才,...给事中罗万象言:“慎言平生具在,甡素有清望,安得指为奸邪?”孔昭等伏地痛哭,谓慎言举用文臣,不及武臣,嚣争不已。又疏劾慎言,极诋三俊。 且谓:...

大宋皇帝齐聚地府开会,宋太祖赵匡胤会找哪些人算账?
“祯儿之仁政堪称后世之典范,他在位42年,天下安定,盛世大治,人皆称颂!”(仁宗盛治) 宋仁宗赵祯 “...如韩琦之流的文臣,终归不是打仗的料!这就是朕所说的重文轻武到了畸形的地步。 所以说到底,赵祯和...“眘儿不愧是朕的血脉,有骨气、有抱负、有头脑,可惜肱骨干将都在赵构那边消磨光了,老的老,死的死,...

崇祯皇帝手握百万大军,为什么自己宁愿吊死,也没有明军前来救驾?
一方面,这些人有趁着即将来的乱世拥兵自重的想法,另一方面,也跟崇祯皇帝杀袁崇焕有关。崇祯即位后因战事杀过7名总督:郑崇俭、袁崇焕、刘策、杨一鹏、熊文灿、范志完、赵光。加上战死的文臣武将,到崇祯临死前,能领兵救驾的也没有几个人了。尤其是杀袁崇焕,对大明的军心和士气是大有影响的。当初...

大明王朝的朱由检为什么会上吊自杀?
连年天灾,实在没有经济能力去征战了。他还去征收粮钱。结果李自成等农民起义。大明王朝走出了历史的舞台。回顾崇祯皇帝的一生,虽然他想做个好皇帝。但是,他没有洞悉局面的能力,光有想法,不看向事实。到最后他还说‘文臣个个可杀,诸臣误我’。这样的性格加上那样的局势,江山不保,也是正常。

韩祯演义原文
在《三国演义》第九十四回中,描述了西羌国王彻里吉与魏国的关系。自曹操时期,西羌年年向魏国进贡,国王的文臣雅丹丞相和武将越吉元帅是其主要辅佐。魏国使者携带着金珠和书信来访,先拜见了雅丹,赠送礼物并表达了求援及和亲的意愿。雅丹将魏国的请求和条件呈给国王,国王商议后决定,鉴于与魏国的往昔...

三国演义各国的 文臣武将和首领。一个一个国家单独列出来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孙为刘备早期的谋臣,陶谦临死时向刘备推荐孙乾,自此孙乾成为刘备的谋士,并随刘备转战天下。刘备兵败汝南时投了刘表,以孙乾为使者。刘备入蜀后,孙乾位居糜竺之次。4、关羽 在小说《三国演义》里将关羽塑造成为一个忠义仁勇的武将形象,出场时与刘备张飞桃园结义,打造兵器后...

第三百八十二章想那么多干啥
“告诉常时仁,就停在榆林铺,不要继续往北推进。先修路,还有深井墩的码头也要修起来。登州营目前的战略,不在辽东,而在中原。”陈燮果断的做出了决定,现在还不到彻底改变大明的时候。很简单,朱由检对文臣的信心还没有死绝,或者说朱由检还没有看清楚,大明到了非改变不可的时候。 武力征服大明,然后弄个皇帝来...

临川区13019294002: 崇祯帝临终遗言,为何说“文臣人人可杀”? -
戈飘严辞: 说实话,看一下明朝的历史就能明白,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太重视文臣才导致明朝的灭亡的.

临川区13019294002: 明朝真的亡于士大夫吗 -
戈飘严辞: 1644年,崇祯黯然登上煤山自缢,大明灭亡,崇祯临死前痛骂天下不是亡于朕,而是亡于诸臣,诸臣皆可杀.崇祯这话对错暂且不说,但是明朝的灭亡,确实士大夫负有重责.士大夫就是士族,明朝士族只为自己,不支持崇祯,还不知廉,耻的说,良禽择木而栖,识时务者为俊杰.这就是儒家思想,朽木不可雕也.

临川区13019294002: 崇祯皇帝怎么样? -
戈飘严辞: 死要面子的崇祯皇帝公元1627年,玩了一辈子木匠活的熹宗在临去见太祖的前几日,将他的五弟信...

临川区13019294002: 魏忠贤到底是忠是奸?听闻崇祯死前还厚葬了魏忠贤!请大家各自发表意见
戈飘严辞: 奸! 魏忠贤是明末最大的宦官,在崇祯上台前纂夺了权力.崇祯废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搞掉了他.在此期间,政府无暇顾及农民问题,加重了明朝社会矛盾.而且他藐视皇帝 篡夺兵权 目无圣人 滥加爵赏 欺压百姓. 崇祯说他 :魏忠贤擅窃国柄,奸盗内帑,诬陷忠良,草菅多命,狠如狼虎.忠贤不过一人耳,外廷诸臣附之,遂至于此,其罪何可胜诛!

临川区13019294002: 寓言故事的成语 -
戈飘严辞: 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 狐假虎威 鹬蚌相争 画蛇添足 井底之蛙 庖丁解牛 望洋兴叹 杞人忧天 愚公移山 滥竽充数 郑人买履 自相矛盾 守株待兔 守株待兔:守是 守候、等候 的意思 , “株”是指 露在地面上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