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文帝朱允炆有没有后代?

作者&投稿:仍京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我们都知道,明成祖永乐皇帝朱棣的皇位是从侄子建文帝朱允炆那抢来的。建文帝,即明惠宗朱允炆,是明太祖朱元璋的长孙,懿文太子朱标的长子,继承了明朝的皇位。他的父亲朱标生于1355年,还没来得及即位就病逝了。等到朱标的父亲,也就是明朝的创立者朱元璋去世后,事情开始变得复杂。因为朱元璋的儿子太多了。但不管怎样,按照规矩,太子的儿子建文帝自然就接替朱元璋成了皇上。
不过这个朱允炆是个仁慈之辈,在位期间推行“建文改制”,宽政削藩。这引发了叔王燕王朱棣的不满,于是朱棣造反了,史称“靖难”之役。朝廷派开国名将李文忠的儿子李景隆挂帅,带领了很多兵北伐朱棣,没想到这个名将之后不中用,战役错误一个接一个,结果数十万精锐之师竟然给小小的燕王打没了。1402年6月,朱棣攻入皇城南京应天府,大明的皇位由太子朱标一脉转移到燕王朱棣一脉。
但是,这一天,明朝的历史也留下了一个千古悬念:朱允炆下落不明!关于朱允炆,正史没有任何记载。不过,六百年野史倒不断,甚至有鼻子有眼。著名的有自焚说、逃亡说,各种说法又演绎出许多的版本。
自焚说:明史就是这样说的。建文帝看到大势已去,自杀身亡。朱棣假模假样的哀悼一番,之后又搞出寻人一说,不过都是掩人耳目。这个属于悲剧,但是比较符合常理。因为建文帝确实很难跑出去,即便跑出去也很难逃过朱棣无数特务的眼睛。
逃亡说:朱允炆危急时打开朱元璋留下的秘匣,里有剃刀、度牒、一袈裟和碎银若干。于是朱允炆马上领会了,赶紧剃发为僧,从宫后水门逃出,浪迹江湖三十余年。这个时候皇帝是朱棣的重孙第六任皇帝朱祁镇,其间的恩怨早已泯灭。朱允炆自己也已无任何世俗的想法,最后终其天年。这个说法比较符合很多人的口味,但是有疑问就是,既然如此,那他究竟在哪老死的?
这里还有一个插曲:朱棣即位后,下令搜寻建文帝,这是有历史记载的。他当时派出的水路侦探有个特务叫胡濙,寻了16年,有一天朱棣快死之前的某个月黑风高晚上,胡濙突然深夜归来,说要见皇帝,有重大急事报告。但是究竟报告了什么,史书没有说。有人就猜想多半是说发现了建文帝,也报告建文帝究竟在干些什么,当然肯定已经没有了当皇帝的任何想法,就是一个和尚而已,于是朱棣才放过了建文帝。后来,关于建文帝的记载,正史和野史就到此为止了。虽然现在还有很多地方在炒作建文帝之谜,甚至有人拿出自己的资料,说是建文帝的后代,说得有鼻子有眼。其中有一个说法是建文帝将家安在南京边上江苏吴中县。不过,雨余天实在佩服持有这些说法的建文帝后代人和有关爱好者,你们的胆子真的太强大了!你以为南京城的特务不长眼睛么?
写到这里,那么大家或许会问:建文帝朱允炆究竟有无后代?今天,雨余天引明朝著名历史学家焦竑明确著书告诉你:有!
先来交代一下正史记载的建文帝密切相关的几个人物的归宿。
1371年朱标娶常遇春之女为正妃,续娶吕氏为侧妃。朱标生5子,长子朱雄英早夭,另还有朱允炆、朱允熥(tēng)、朱允熞(jiān)、等朱允熙4子,这四个人,一个皇帝,三个王。“靖难”之役后,他们自然成了朱棣“斩草”除根的目标。
朱允熥, 1378年出生,朱标的第3子。被建文帝封吴王,但未就任。“靖难”之役后,贬为广泽王,改封漳州。当年9月朱允熥被召到南京,以不知道反省,还心生怨恨为罪名,废为庶人,囚禁于凤阳高墙之内,称“吴庶人”。1417年,蜀王的儿子崇阳王朱悦燇逃到长沙,与谷王朱橞搞在一起,打“建文君”旗号试图谋反,被蜀王告发。朱棣怕了,随后朱允熥暴死。这个暴死是怎么死,大家就很自己猜想了。
朱允熞,1385年出生,朱标第4子。被建文帝封衡王,同样未到就任。“靖难”之役后,先被降为怀恩王枝物,后被废为庶人,禁锢于凤阳。史书记载,但肯定死在朱允熥之前。
朱允熙,1391年出生,朱标幼子。被建文帝封徐王。“靖难”之役后,降封瓯宁王,随母亲吕后居于他爹朱标陵园奉香火。但是蹊跷的是,文献记载“四年二月(1406年2月)邸中忽火起,惊仆地,卒年十六”。啥情况?原来朱允熙的府邸中发生了一场特大火灾,朱允熙和他母亲吕后逃跑不及葬身火海。
下面说朱允炆一脉。
《明史》载,建文帝有两子。按时究竟有哪两个儿子?正史记载很模糊。长子朱文奎,1396年出生,建文帝即位后册立为皇太子,“靖难”之役后,7岁的朱文奎与他爹帝一起“莫知所终”,这也未后来各种猜想留下悬念。
朱文圭像
还有个孩子朱文圭。“靖难”之役时,还是个婴儿,后被禁锢在凤阳的广安宫中,称“建庶人”。1457年明英宗朱祁镇“夺门”复辟后,将其释放,还允许他自由娶妻生子。但这个朱文圭从婴儿开始到现在一直被关着,从来不曾接触过教育和外界环境,被关了55年后,放出来后不仅对社会一无所知,更“不识牛马”,等于就是一个痴呆儿。没过多久,朱文圭就死了。他死时,娶没娶妻,有没有孩子,史书没有记载。
雨余天讲到这里,大家会发现,朱标一系的所有男人似乎已经没有任何社会意义的存在了。
但是,有史料记载:
天顺三年十月,淮扬巡抚都御史滕昭奏请朝廷,请求将建庶人、吴庶人重新送到有军队的城中看守,明英宗不许。这个信息很奇怪,因为朱允熥、朱文圭已经死了,哪里又跑出建庶人和吴庶人呢?又有史料记载, 成化三年九月,南司礼太监覃包等人又奏请朝廷,建庶人、吴庶人两家衣料短缺,请求供给。这个时候的皇帝是明宪宗成化皇帝,他命令工部予以供给。而此时建、吴两家已经能购买女奴了。到了 弘治年间,布衣缪恭上书明孝宗,凑请给朱文圭后人封王,以奉祀明兴宗朱标,触怒通政司,下狱,后被孝宗赦免。到了南明年间,朱文圭被追谥为润怀王或原怀王。
研究上述史料,雨余天得出结论,建庶人、吴庶人是有后代的。也就是说,建文皇帝是有后代的,他的后代就是后来多处史料记载的建庶人。
我们都知道,为了巩固朱棣皇权的正统性,除了“斩草除根”外,朱棣还大肆修改前朝史书,修改、销毁了大量文献资料。但是值得后人猜想的是,他“斩草”并没有百分百做到除“根”。但是,这些蛛丝马迹已经淹没在浩瀚尘封的岁月里了,不可能再改变明朝的历史。
下面,就是雨余天研究明史,给大家爆的一个猛料:
也就是说虽然资料多,很难考证,但从编修成果看,研究参考价值很高。
这本书里有一篇《建文少子传》,我给大家引用在这里,供大家研究参考:
“少子文圭建文三年生生二岁建文君逊位靖难后号?建庶人者是也幽中都广安宫 英宗复辟怜庶人无罪久系禁欲宽庶人李贤赞曰尧舜心也请于 太后出于凤阳岁给薪米听婚娶出入自便又与阍者二十人婢妾十余人给使令遣奄牛玉入禁谕庶人庶人伏地顿首谢且喜且悲有阻议


朱棣攻占南京后,为什么第一件事居然是杀了所有宫女?
因为朱棣要确保朱允炆没有留下任何子嗣,没有人能够保证这些宫女与朱允炆是否只存在单纯的主仆关系,所以以防万一,朱棣攻占南京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彻底清理后宫中的宫女。倘若朱允炆留下了子嗣,这样一来朱棣的位置就更加不稳,很有可能遭到后来的人钻空,以为朱允炆平反为由造反,所以宫女注定逃不开...

建文帝到底去了哪里
建文帝去了哪里至今没有结论,是历史之谜。建文四年六月,朱棣攻入南京,朱允炆于靖难之役后下落不明。建文帝在靖康之役之后的下落一直是个谜,到现在都无法解开。明史记载,宫中火起,建文帝不知道哪里去了,燕王朱棣让人从火中找到了建文帝的尸体。而根据明太宗实录中记载,建文帝看到燕军攻入...

朱允炆的下落
朱允炆于靖难之役后下落不明。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时把儿孙分封到各地做藩王,藩王势力日益膨胀。因太子朱标早逝,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皇太孙朱允炆继位,是为建文帝。建文帝与亲信大臣齐泰、黄子澄等采取一系列削藩措施。与此同时,也在北平周围及城内部署兵力,又以防边为名,把明太祖第四子燕...

建文帝朱允炆最后到底去哪里了?
还有一种说法是在浙江杭州余杭区的东明寺,依据是《东明寺志》,还有《钱塘县志》、《杭县志稿》等等,这里朱允文被称为应能问道老佛,旁边还有一个孟将殿,也叫做骂将殿,据说是朱棣派了一个姓孟的将军来追杀建文帝,被建文帝训斥之后,两难之后自尽而亡。还有一种说法是建文帝,化名为詹碧云,然...

古代太子没有继位,太子妃和儿子怎么办呢?
但是,最终人算不如天算,前途无量的朱标还是因为生病而去世了。不过朱元璋为了当时的大局着想,立了朱标的儿子朱允炆为皇太孙,朱标的妃子自然也在朱元璋的庇护下安然无恙了。后来朱允炆登基后,朱标的太子妃顺利的成为了皇太后。至于朱棣夺了朱允炆的皇位,那就是后话了。

建文帝到底去哪儿了,为什么朱棣搜遍世界,也没找到他?
即建文帝失位已久,根本没有实力也没有野心再去与朱棣争夺皇位,建文帝希望胡濙能将自己的意思传达给朱棣,让朱棣不必再寻找自己,而当胡濙将这些话带给朱棣后,朱棣已经稳坐皇位多年,他当然认为朱允炆不会给自己带来威胁,但想起曾经的叔侄之情,内心也会唏嘘不已,在了解到朱允炆的近况后,...

朱高炽和朱允炆是同一辈的,怎么一个是“高”,一个是“允”?
而“虎符”为了避讳唐朝先祖李虎的名讳,也被改成了“鱼符”,这也太难听了,鱼符根本没有虎符那样的威武。回题主所言:朱高炽和朱允炆两个人的“字辈”虽然不一样,但仍然还是平辈,是叔兄弟的关系。在小户人家里这种做法肯定是奇怪的,但谁叫别人是皇室呢,皇室那可是天下里最大的大户人家。平常...

请问:谁知道孔孟颜曾四大家族的辈分是怎么排的?
尤其是乾隆帝曾先后八次朝孔,并于乾隆九年写给孔府经过避讳后的三十个字:“希言公彦承,弘闻桢尚衍。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1920年,孔子第75代孙孔令贻又续20个字: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自从明朝初年朱元璋、朱允炆赐字辈以后,...

指出下列皇帝的名字。
朱元璋晚年,太子朱标、秦王朱樉、晋王朱樉先后死去,朱棣不仅在军事实力上,而且在家族尊序上都成为诸王之首,朱元璋去世后,继位的建文帝朱允炆实行削藩,朱棣遂于建文元年(1399)七月发动靖难之役,四年六月攻入南京,夺取了皇位。次年改元永乐(1403~1424)。宋徽宗 赵佶——神宗第十一子,北宋第八位...

历史上有多少非太子继位的皇帝
朱允炆 明惠帝朱文奎建文元年(1399年),立为皇太子。建文四年(1402年),明成祖朱棣攻入南京之后,与其父朱允炆一起失踪。朱高炽 明仁宗朱瞻基 明宣宗朱祁镇 明英宗朱见深 明景帝朱见济 夭折朱祐极 夭折朱佑樘 明孝宗朱厚照 明武宗朱载壡 夭折朱载垕 明世宗朱翊钧 明神宗朱常洛 明光宗朱由校 明熹宗朱慈烺...

堆龙德庆县17844181997: 朱允炆是谁的儿子,朱允炆是否有子嗣
植佳紫舒: 朱允炆是谁的儿子朱允炆是朱元璋的太子朱标的二儿子,因为太子朱标早逝,而朱标的长子早逝,所以朱元璋将朱允炆看做皇长孙,在朱元璋死后,朱允炆顺利继位,就是...

堆龙德庆县17844181997: 明朝皇帝朱允炆的儿子是谁 -
植佳紫舒: 朱文奎(1396—?),为明建文帝之长子.建文元年(1399年),立为皇太子.1402年,明成祖攻入南京之后,与其父朱允炆一起失踪 朱文圭(1401年-1457年),为明惠帝次子,母皇后马氏,兄朱文奎,史称建庶人. 麻烦采纳,谢谢!

堆龙德庆县17844181997: 朱允炆是不是朱元璋的孙子? -
植佳紫舒: 朱允炆出生于公元1377年12月5日,是明朝第二位皇帝,年号“建文”,明太祖朱元璋的孙子,懿文太子朱标第二个儿子.

堆龙德庆县17844181997: 朱元璋太子朱标是不是断子绝孙了 -
植佳紫舒: 应该没有,他一共五个儿子 老大是虞怀王朱雄英(常氏生),追封,八岁就死了,没有后人 建文帝朱允炆(吕后生) ,明显没有后人 吴王朱允熥(吕后生) , 衡王朱允熞(常氏生) 徐王朱允火熙𤐤(吕后生) 老三老四都是正常死亡,应该留有后人.老五是暴死,在1406年死的,不知道有没有. 女儿方面 长女江都公主 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下嫁长兴侯耿炳文子耿璿. 次女宜伦郡主 永乐十五年下嫁于礼. 三女朱氏,无考. 四女南平郡主 未下嫁,永乐十年(1412年)薨,追册. 大女儿可定有后人,老二估计也有.老三老四不清楚

堆龙德庆县17844181997: 明朝皇帝朱允炆的儿子是谁
植佳紫舒: 明朝建文帝朱允炆历史结局是个谜.朱允炆是明太祖朱元璋的长孙是明太祖太子朱标的儿子.朱允炆当皇帝四年在位时没有子嗣.结局一种说法是1402年性命终结在大火中.还有一种说法是流浪海外 下落不明.他就算有儿子历史也肯定没有记录.

堆龙德庆县17844181997: 明朝皇帝列表建文皇帝有没有儿女
植佳紫舒: 有的

堆龙德庆县17844181997: 建文帝有子女吗 -
植佳紫舒: 有二个儿子,一个失踪,一个死后没有孩子,可以说建文帝算是绝后了. 惠帝二子.俱马后生. 太子太子文奎.建文元年立为皇太子.燕师入,七岁矣,莫知所终. 少子少子文圭.年二岁,成祖入,幽之中都广安宫,号为建庶人.英宗复辟,怜庶人无罪久系,欲释之,左右或以为不可.帝曰:“有天命者,任自为之.”大学士李贤赞曰:“此尧、舜之心也.”遂请于太后,命内臣牛玉往出之.听居凤阳,婚娶出入使自便.与阍者二十人,婢妾十余人,给使令.文圭孩提被幽,至是年五十七矣.未几卒.--------------明史诸王传

堆龙德庆县17844181997: 朱允炆到底有没有后人啊 -
植佳紫舒: 如果说建文帝逃出皇宫了 那么必有后人 从现在大多数史学家的意见来看 他在燕王进攻皇宫以前早就逃出皇宫了 又放火烧皇宫和在南京码头停放船只 只是调虎离山之计 声东击西而已根据我目前的研究 认为 有两种是最大的可能: 逃出后 躲在南京附近的寺庙或躲在南方 靠近边境的省份的人迹罕至的地方 但跟寺庙有很大的关系 以建文帝的智慧 不会素手就擒 况且史学家对他评价 尽管是懦弱 但不平庸糊涂.

堆龙德庆县17844181997: 朱允炆的后代现在在哪 -
植佳紫舒: 在湖北武汉的汉口和武昌有大量后代.现在基本上改姓“让'啦.武汉同济医院有个老教授 叫”让春秋“的就是.建文帝的后代改姓”让“表示让銮

堆龙德庆县17844181997: 建文帝简介,子女呢
植佳紫舒: 朱允炆(1377年12月5日—?)是明朝第二位皇帝,年号“建文”,在靖难之变后下落不明.时驸马都尉梅殷在军中,从黄彦清之议,为发丧,追谥孝愍皇帝,庙号神宗,壬午以后谥不行,至南明弘光元年七月,以与显皇帝庙号复,改上庙号惠宗,谥号为嗣天章道诚懿渊功观文扬武克仁笃孝让皇帝,清朝乾隆元年上谥号为恭闵惠皇帝,后世有人以其年号而称建文帝. 长子:朱文奎.建文元年,立为皇太子,谥号和简太子. 少子:朱文圭,润怀王.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