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人们用的什么语言

作者&投稿:化星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古代中国各地方的人们用什么语言交流?~

在古代官话的性质类似于现在的普通话。
汉族的先民开始时人数很少,使用的汉语也比较单纯。后来由于社会的发展,居民逐渐向四周扩展,或者集体向远方迁移,或者跟异族人发生接触,汉语就逐渐地发生分化,产生了分布在不同地域上的方言。汉语方言分布区域辽阔,使用人口在9亿以上。

官话方言
通称北方方言,即广义的北方话,一般所谓"大北方话"。在汉语各大方言中,官话方言有它突出的地位和影响。近1000年来,中国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从唐宋白话到元曲到明清小说,都是在北方话的基础上创作的,再加以北京为中心的北方话通行地区从元代以来一直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高度集中的心脏地带,向来官场上办事交际,都使用北方话,因而有"官话"的名称。实际上它是汉语各方言区的人共同使用的交际语言,现在全国推行的普通话,就是在"官话"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通行地域
官话方言通行于长江以北各省全部汉族地区;长江下游镇江以上、九江以下沿江地带;湖北省除东南角以外的全部地区;广西省北部和湖南省西北角地区;云南、四川、贵州三省少数民族区域以外的全部汉族地区。此外,在非官话方言区中。还有少数由于历史原因而形成的官话方言岛。如海南岛崖县、儋县的"军话",福建南平城关的"土官话",长乐洋屿的"京都话"等。使用人口
7亿以上。
分区 官话方言内部按其语言特点一般可以分为 4个支系,即4个方言片(或称
4个次方言):华北官话、西北官话、西南官话和江淮官话。
华北官话
即狭义的北方话,它通行于北京、天津两市,河北、河南、山东、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以及内蒙古自治区的一部分。其中东北三省和河北省的方言最接近民族共同语——普通话。山东、河南的官话各有特色,近来有的语言学者认为可以另立胶辽官话和中原官话两支。其中中原官话包括山东、河南部分地区以及长江以北的徐州、阜阳、陕西的西安、山西的运城等地区。

西北官话
通行于山西、陕西、甘肃等省以及青海、宁夏、内蒙古的一部分地区。新疆汉族使用的语言也属西北官话。山西及其毗邻陕北部分地区、河南省黄河以北地区保留古入声字,自成入声调,不同于一般西北官话,也不同于华北官话,近来有学者认为可根据"有入声"这一特点另立"晋语",从官话方言中独立出来。与此同时,有学者提出西北官话作为官话方言的一支,范围宜缩小到只包括甘肃兰州、宁夏银川等地的方言,改称"兰银官话"。


西南官话
通行于湖北省大部分地区(东南部、东部除外)、云南、贵州、四川三省汉族地区以及湖南、广西两省北缘地带。西南官话地域辽阔,但内部比较一致。
江淮官话
俗称下江官话,通行于安徽省长江两岸地区,江苏省长江以北大部分地区(徐州一带除外),长江南岸镇江以上、南京以下地区,以及江西省沿江地带。江淮官话是官话方言中内部分歧较大、语言现象较为复杂的一支。其中皖南徽州一带方言,有许多与众不同的特点,历来不少语言学家认为可以从官话方言中分出,独立为皖南方言或徽州方言。

主要语言特征
语音方面
①塞音和塞擦音声母大都有清声送气与清声不送气之分,而没有清声与浊声的对立,反映出清声母多而浊声母少的特点。古全浊声母字在现代官话方言各支系中几乎都念为清声母字,很少例外。一般古全浊平声念送气清声母,古全浊仄声念不送气清声母。

②韵母方面最突出的特点是辅音韵尾比较少。
③声调方面最突出的特点是调类的数目比较少。除江淮官话、华北官话中河南黄河以北地区、西北官话中山西南端、陕西的陕北及内蒙古西部部分地区有入声调外,其余各地官话大都没有入声调。整个官话方言区的声调以4~5个为最多,尤以4个声调最普遍,少于4个或多于
5个的都比较少。古四声中,平、上、去三声在各地官话中的分化、发展情况大体相似,即:古平声清声母字各官话大都念为阴平,如包、周、基、夫、甘、尊、当、江、光等;古平声浊声母字各地官话大都念为阳平,如爬、徒、锄、奇、条、林、沉、群、同、红等;古上声清声母和次浊声母字各地官话大都念为上声,如补、早、胆、粉、党、井、榜、选、暖、染、老等;古上声全浊声母字和古去声字,各地官话多念去声,如古上声全浊声母字部、父、道、愤、荡和古去声字过、怕、步、带、共、耀等。古入声字在官话方言中的念法比较复杂,除江淮官话及西北官话中山西、陕西部分地区、华北官话中黄河以北河南省部分地区保留入声自成调类外,其余入声调消失的各地官话,古入声字的归属各不相同。大致说来,华北官话跟北京话一样,入声消失后入声调的字分派平、上、去各声,即所谓"入派三声":全浊声母入声字归阳平,次浊声母入声字归去声,清声母入声字分派到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各调中去;少数地方(如济南、大连)与北京略有不同:古入声清声母字或全归
阴平(如济南),或全归上声(如大连)。西北官话没有入声的地方古入声调字的分派有两种情况:或是古全浊声母入声字归阳平,其余归阴平,如西安;或是古全浊声母入声字归阳平,其余归去声,如兰州。西南官话古入声字的分派最为划一:只要是古入声字,不论声母是什么,一律念阳平调,几乎没有例外。

中国古代人通用的语言叫官话
周朝分封的时候,因为采取的是封建周王亲戚到边远地区管理当地土著居民的武装殖民政策,所以各国交往需要规定通行语言,这种语言就叫做“雅言”,应该是当时的关中方言.
秦汉时期,尤其是汉代,有“通语”,也应该是关中方言,之后作为通行语言的“通语”就是中原河洛方言和陕西关中方言交替,甚至南宋时的“官话”都是河洛语而不是浙江话.
明代的官话是淮徐一代的语言,但是当时这种语言应该和现在的天津话有点类似.
到了清朝的官话,应该就是现在的北京方言了,如果说原来的官话现在还有哪些遗存的话,我觉得应该就是现在台湾人说的“国语”

1官话:北方方言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即官话方言,以北京话为代表,内部一致性较强。在汉语各方言中它的分布地域最广,使用人口约占汉族总人口的73%。
2赣语:赣语是江右民系使用的主要语言,主要通行于江西大部、湖南东部、湖北东南部、安徽西南部和福建的西北部等地区,是该些地区事实上的公用语。使用赣语的人口在5300万。加上外省分散赣语人群,使用赣语的人口在6000万,约占中国人口的5%左右。赣语通行于江西省中部和北部,湘东和闽西北;鄂东南和皖西南一些县市通行的方言,其特点近似赣语,有的学者认为也可以划入赣语。
3客家语:以广东梅州地区的梅州话为代表。客家人分布在广东、福建、台湾、江西、广西
、湖南、四川、浙江等省,其中以广东东部和北部、福建西部、江西南部和广西东南部为主。客家人从中原迁徙到南方,虽然居住分散,但客家方言仍自成系统,内部差别不太大。四川客家人与广东客家人;浙江客家人与福建客家人相隔千山万水,彼此可以交谈。使用人口约占汉族总人口的4.5%。客家方言也算庞大,世界总人口超7000万人。
4湘语:又称湘语或湖南话,是汉语七大方言中通行地域较小的一种方言。湖南省有多种不同的方言,湘方言是其中最有影响的一种。由于社会、历史、地理以及政制变革等各方面的因素,古老湘语南、北、西三面长期以来处于官话方言包围之中,东部又受客、赣系方言的影响,以致语音系统不断产生变化,逐渐形成了新湘语和老湘语两种明显有别却又并存并用的特殊局面。使用人口估计在2500万以上。
5吴语:吴语,又称江东话、江南话、吴越语。商周春秋至今有三千多年历史变迁,底蕴深厚。在中国分布于今浙江、江苏南部、上海、安徽南部、江西东部、福建北一角,使用人口一亿多。吴语是中国官方定义的中国八大方言之一,拥有国际语言代码。从历史、文风、语言特性分析,吴语极近中古华夏雅言,吴语的整齐八声调是为古汉语正统嫡传。和官话相比,现代吴语具有更多古音因素,诸多字音与古代韵书吻合。
6粤语:又称粤语,俗称广东话、广府话,当地人称白话,是汉语七大方言中语言现象较为复杂、保留古音特点和古词语较多、内部分歧较小的一种方言。粤方言通行于广东、广西境内,以广州话为中心。使用人口约4000万。此外,海外华侨及华裔中以粤方言为母语的也很多,他们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南北美洲、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美洲华侨和华裔几乎百分之90%以上的祖籍都是粤方言区。
7闽语:又称闽语,俗称"福佬话",是汉语七大方言中语言现象最复杂,内部分歧最大的一个方言。闽方言主要通行于福建、广东、台湾三省和浙江省南部以及江西、广西、江苏三省的个别地区。使用人口约4000万。台湾省的21个县市中,除约占人口2%的高山族地区说高山语,台北、彰化之间的中坜、竹东、苗栗、新竹等地和南部屏东、高雄等县市,以及东部花莲、台东的部分地区通行客家方言外,其余各地的汉族居民都说闽方言,约占全省人口的3/4以上。散居南洋群岛、中南半岛的华侨和华裔中,数百万人祖祖辈辈也以闽方言作为"母语"。在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泰国、缅甸以及印度支那各国的华裔社区中,闽方言也是主要的社会交际语之一。

1,古白话,古白话是唐宋以后在北方话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书面语。如唐代的变文,敦煌通俗文学作品,宋人话本,金元戏曲,明清小说等都是古白话的代表。古白话虽说是白话文,但不同于我们今天所说的白话文,一般都是以口头语为基础而夹杂一些文言成分。即使是口语,由于区域性和时代性的差异,今天读起来也不那么容易,因此,我们称之为“古白话”.
2,文言文是汉语的一种书面语言,分为深文言及浅文言,深文言是以先秦的汉语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以及模仿这种书面语而写作的语法形式,浅文言则是两汉到魏晋南北朝的书面口语,该文体一直沿用到清末民初。

各朝代的官话基准音都不同,汉代以河南许昌方言为基准音,唐朝以陕西西安方言为基准音,宋时以开封方言为基准。
其实春秋时期就有这个问题了,各国的预言都有差异,后来统一以鲁言为基准结合齐言,形成各国使节交流、谒见天子的通用语言,孔二先生教学的时候就用的是这种语言,他称之为“雅言”。


古代中国各地方的人们用什么语言交流?
在古代官话的性质类似于现在的普通话。汉族的先民开始时人数很少,使用的汉语也比较单纯。后来由于社会的发展,居民逐渐向四周扩展,或者集体向远方迁移,或者跟异族人发生接触,汉语就逐渐地发生分化,产生了分布在不同地域上的方言。汉语方言分布区域辽阔,使用人口在9亿以上。官话方言 通称北方方言,即广义...

中国的食物离不开油,那中国古代的食用油会是什么呢?
就直接催生了一种新的烹饪技巧,随着芝麻油的普及,逐渐就成为了唐宋时期的主流植物油,因此当时在宋朝的时候,高热量的油炸食物,还非常受欢迎。到了明朝的时候,植物油的品种和技术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人们不再局限于只是使用植物油,开始出现了大豆油,菜籽油和花生油,榨油业可以说是迎来了新生。

中国古代用什么做被子
在张骞出使西与之前,人们用麻,丝绸,布料,草,兽皮等做御寒的,在张骞出使西域带回来了棉花。人们就开始用棉花做被子了!

我像知道一些关于中国古代的发明,要去什么地方找材料呢?
2、弓箭 中国人于公元前8世纪发明了弓箭。公元前200年中国人已发明了弩弓。它主要用于打仗和狩猎,可卧射、立射、骑射,威力甚大。而欧洲的意大利在公元10世纪才使用弓,比我国晚了一千二百年。3、指南针 中国是世界上公认发明指南针的国家。指南针的发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对物体磁性认识...

我国古代是使用什么东西来计量单位的?
6. 秦始皇推广了商鞅在秦国实施的度量衡制度,并将其全国范围内统一。7. 秦朝建立的度量衡体系维持了2000多年,构成了中国古代独特的计量体系。8. 在古代,1米等于3英尺,10米等于30英尺。9. 古代的1斤(约500克)等同于现代的1斤(约500克),即16两,而现代的1两约为37.5克。10. 古代1人...

中国古代祖先最早使用的计时工具是什么
日晷,或者沙漏,水漏。我国古代,人们发明了很多计时的方法或工具。圭表是一种既简单又重要的测天仪器,它由垂直的表(一般高八尺)和水平的圭组成。它利用了立竿见影的道理来测量日影长度。主要功能是测定冬至日所在,并进而确定回归年长度。此外,通过观测表影的变化可确定方向和节气。日晷又称“日规...

中国古代人民把竹子做成哪些工具
爆竹起源至今有2000多年的历史。在中国古代没有火药和纸张时,人们使用火烧竹子,使之爆裂发声,以驱逐瘟神,因竹子焚烧发出“噼噼叭叭”的响声,故称爆竹。节日或喜庆日燃放,这种习俗反映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渴求安泰的美好愿望。在现代的传统节日、婚礼喜庆、各类庆典、庙会活动等场合几乎都会燃放爆竹,特别...

中国古代为何很少使用铝器,背后的真实原因是什么?
第一,金、银、铁、铜四位老大哥已经牢牢“占据”生活常用金属榜单;第二,古代想要提取金属铝十分困难。众所周知,中国最早大规模使用的金属是青铜。当时,富有智慧的劳动人民已经掌握了“湿法炼铜”,可以将冶炼温度提升至800度,从含铜矿物质中提取铜,锻造成武器或其它生活用具。...

中国古代祖先最早使用的计时工具是什么?
日晷,或者沙漏,水漏。我国古代,人们发明了很多计时的方法或工具。圭表是一种既简单又重要的测天仪器,它由垂直的表(一般高八尺)和水平的圭组成。它利用了立竿见影的道理来测量日影长度。主要功能是测定冬至日所在,并进而确定回归年长度。此外,通过观测表影的变化可确定方向和节气。日晷又称“日规...

中国古代用什么擦屁股
用手纸的最早记载见于元朝,唐宋之前,人们用的是一种叫做“厕筹”的木头片或竹片,大概是因为元朝统治者文化落后,没有汉民族“敬惜字纸”的意识。 古人大便后用何物拭秽?港剧《寻秦记》提出了这一问题。剧中有这样一个情节:香港特警项少龙被时空穿梭机送到战国时代的赵国,夜宿一居民家中,内急要上厕所,项少龙向老...

苏仙区13456108853: 古代的人们交流是用什么语言?有普通话了吗? -
出陆银杏: 文言文是书面语言,古代人口头交流时讲的也是白话文. 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使用的官方语言,一般是中原的语言,像郑州话、开封话,不过不是现在的中原语言,古代的郑州话与现在的郑州话有很多不同之处,因为元朝蒙古族的入侵带来了北方草原上的语言,与郑州话的中原语言混杂.

苏仙区13456108853: 古人到底说的是什么语言 -
出陆银杏: 人类的语言是由简短到复杂来演变的.古代人的语言在我们看来是文言文,但确实是当时所用的语言.当然,随着时代的变化,文言文逐渐成了书面用语,到明清时,老百姓的话和现代人的语言已经很相似了. 纯手打

苏仙区13456108853: 中国古代用的是什么语言? -
出陆银杏: 古代的官方语言被称为“官话”,明朝的官话类似现在的京剧念白

苏仙区13456108853: 古代的中国人是说什么方言为主的? -
出陆银杏: 我们现在的普通话在古代算是胡音,是长期与北方少数民族融汇来的,中国古代的官话叫“雅言”,基本上都是以“洛阳音”作为标准.现在流传下来的各地方言中应该说闽南语基本上是保留古音最多的,但是和真正的雅言有多少的相似度就不清楚了,毕竟各朝代的雅言也都不尽相同.

苏仙区13456108853: 中国古代人都用什么语言? -
出陆银杏: 古汉语

苏仙区13456108853: 中国古代各朝代的官方语言是什么?
出陆银杏: 基本上都系普通话,除了少数朝代,如元朝则以蒙古语.即使南北朝的北魏,满清等外族统治后亦实行汉化.

苏仙区13456108853: 古代人讲的是什么语言?
出陆银杏: 不同朝代的官方语言不同,大概是根据首都所在地方的方言的,就好象现在的普通话是北京方言演变的古代人的官话应是粤语,是秦汉雅言的继承,粤语是唐朝官话,大唐国语,李世民、武则天说的话.

苏仙区13456108853: 古时候的中国人是说什么语言的? -
出陆银杏: 古人说话说的是白话文.有普通话,也有地方话.书写用文言文,古人说话和写文章是脱节的.

苏仙区13456108853: 我国古代是说什么语言的? -
出陆银杏: 也是各种方言,秦国人不懂燕国话很正常.注意,绝对不是文言!古代没读书的人很多,其实对于古代农民,在日常生活中,几百甚至一两百词语足够使用了.他们绝对不懂文言,文言是正式场合或作文才使用的,而且相当不普及,这种语言形式是统治阶级专用的,百姓要做统治阶级,就要掌握文言(读书/科举).古代的语言习惯当然与现在不同,几十年前跟现在都不同呢,但不是文言哦

苏仙区13456108853: 古代人说什么语言,是普通话还是文言文直接说,或者地方语言 -
出陆银杏: 每个朝代有每个朝代的官话,就相当于现在的普通话,至于讲话的话,一般人会说白话文,就是寻常讲话,文人,读书人可能会有点之乎者也之类的文绉绉的话.但是各地的方言还是不一样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