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蝉鉴赏赏析和解读

作者&投稿:雀倩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李商隐《蝉》鉴赏、赏析和解读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篇,被推为三绝。清人施补华 《岘佣说诗》 以为这三首诗虽然寄意不同,但都得三百篇比兴之旨,确是不错的。此篇抒写了诗人志行高洁却不免穷困潦倒、羁宦漂泊,而欲归不得的悲愤之情,所以施氏称之为 “牢骚人语”。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吴越春秋》 卷五:“秋蝉登高树,饮清露,随风撝 (挥)挠,长吟悲鸣。”古人以为蝉栖高树,饮啜清露,故云“高难饱”,长吟悲鸣,本以传其“高难饱”之恨,然而却乏知音,得不到共鸣,故云 “徒劳”、“费声”。“高难饱”,双关,既说蝉居高树难饱,又隐寓自己志向高洁而惹得穷愁困苦。如果说,上句对客观实际还作了某些描绘的话,那么,下句的“徒劳”、“恨”就已注入了诗人强烈的主观情感。诗人从高树蝉鸣的悲切,不仅感受到蝉的怨恨之情,而且认定其恨声的徒劳。在诗人看来,蝉的恨就是自己的恨,蝉悲吟的徒劳就是自己为摆脱穷困、为争取仕进奔走呼号的徒劳,蝉的悲剧命运就是自己的悲剧命运。蝉即诗人,咏蝉即咏己,所以纪昀评曰:“起二句斗入有力,所谓意在笔先。”

  虽然,蝉的悲吟得不到共鸣,但是它仍然在高枝上悲悲切切地鸣着。“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最为凄切肠断之时,莫过于五更天了。餐风饮露,本已难饱,再加上一天一夜的长鸣短吟,晓寒侵枝,它更单薄、更衰弱了,声音越来越稀疏,越来越低微,好象马上就要断绝似的,多么可怜!然而,它所栖居的高树却依然碧绿一片,对寒蝉的处境象是无动于衷一般,甚至不置只语片言,看去多么冷酷无情!“疏欲断”,声疏毕竟未断,一息尚存,它还是要继续吟叫的;就诗人这方面说,虽处境艰难,但只要还有一丝希望,他仍然不想放弃。“碧无情”,诗人所处的社会环境是多么冷酷无情,对此他不能无恨。碧绿的高枝,本与蝉声两相无涉。蝉声高,它绿着;蝉声低,它绿着;蝉声疏也好、断也好,它当然还可以绿着,“井水不犯河水”。蝉声稀疏欲断,诗人由怜悯蝉“牵怒”到日夜与它相处的碧枝;蝉这么可怜,你就不能变得枯黄些、暗淡些,以表示同情!老这么绿着,不是有点幸灾乐祸吗?由悯蝉而怒树,貌似无理,但诗人对自己身世的悲悯,对社会环境极为怨恨之情,正是通过这种超乎常理的表现方法才淋漓尽致倾泻出来的,因而也就起到按常理来描写所难于达到的艺术效果。

  颈联,由颔联的 “疏欲断”、“碧无情”跌出薄宦思归。“梗泛”,《战国策·齐策》: 桃梗 (桃木人)对土偶 (泥人) 说:“你是西岸之土塑成的。到了八月间下大雨,淄水一涨,你就销残了。”土偶说:“并非这样。我是西岸土塑的,即使销残了,还不是归复到西岸而已。而你是东国桃梗刻削的人。下大雨,淄水一涨,你就不知将漂到何处了!”后人用 “桃梗”比喻辗转飘泊的生涯。蝉幼虫时生长在树下土洞,成虫后才栖息高枝,所以诗人由蝉的流转枝头,联想到自己官阶卑微,梗泛飘泊,生活的不安定。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云:“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卢思道 《听鸣蝉篇》 云:“故乡已超忽,空庭正芜没。”“故园芜已平”,化用此二篇意。故园已荒芜,野草没径,仍在外飘泊,欲归不得,更见诗人思归的迫切,游宦的痛苦。当然,蝉栖高树,要归土洞也同样不可能。颔联虽于己身落笔,但仍可见到蝉的影象。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君”,指蝉;“警”,提醒。枝头鸣蝉仿佛是诗人的老朋友似的,他用鸣叫声不断提醒诗人。诗人和无动于衷、碧无情的高树截然不同,他是蝉的知音,他不仅听出蝉的恨声,而且听出了蝉对他的提醒。诗人和蝉在沦落飘泊方面有某些相似之处,所以听到蝉鸣特别动情: 烦劳你用悲切之声提醒我回归故园,可是我和你一样,举家清寒,有家难归呵!“烦” 字用得特别亲切。“举家清” 回报“高难饱”,“亦” 字物我双收,难分彼此,达到有神而无迹的高妙境界。

  这首诗,被朱彝尊称赞为咏物诗的 “最上乘”之作,不无道理。咏物诗向以不黏不滞为妙,例如骆宾王 “玄鬓” 的描写,就很受后人赏爱。而此诗对蝉的外形却连一辞都不费,只在其栖处之高,啜饮之难饱及恨声上作文章,同时写出诗人在沦落漂泊这一与蝉有某些相似之处所生发的感受,将物我融而为一。处处写蝉,处处不离己;处处有自己的情感,处处有蝉的影子。或蝉显己隐,或己显蝉隐,曲尽变化之妙。具体说,前两联明写蝉,诗人的形象暗寓其中,颈联明写己,但仍可见蝉的影象;尾联则君(蝉)我合写双收。章法上,首联以“高难饱”、恨声起,统摄全篇——颔联承恨声,颈联承“高难饱”,尾联又回到恨声、“高难饱”上,针线绵密,最见功力。




白天和夜晚的景色的诗句
这首诗描写了深秋时候,从日落到夜晚江上的景色。前两句抓住色彩来描绘日落时江面的瑰丽景色,后两句抓住事物的特征,写出了江边美丽的月夜景色。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愉悦的心情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栏目:唐诗鉴赏 作者:情诗网 2004-11-12 7:52:15 浏览:83844 相关信...

凄美诗句
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误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第一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 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第三最好不相伴,如此便可不相欠。 第四最好不相惜,如此便可不相忆。 第五最好不相爱,如此便可不相弃。 第六最好不相对,如此便可不相会...

诗歌的形象和意象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例如李 商隐的《柳》:“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作者借塑造春日欢乐、秋天凄凉的柳树的形象,抒发了感慨身世,自伤迟暮的感情。再如贾 岛的《剑客》:“十年磨一剑,霜刀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作者借助塑造一个 除暴安良的侠客形象,抒发自己兴利除弊...

关于夜晚江上的诗句
善感商隐恨官伪, 多愁杜甫怨政浮. 夜夜异调传千载, 人人殊态绘百图. (夜话)五律 江海雨雪风 ,花草树楼亭. 千差万别景 ,七乱八糟情. 一字藏奥妙 ,半句通神灵. 苦辣酸甜事 ,融凝汇成经. 5.描写夜景江景的诗句有哪些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唐】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

纳兰性德《淡黄柳·咏柳》原文及翻译赏析
又,唐李商隐《柳枝词序》云:洛中里女子柳枝与商隐之弟李让山相遇相约,谓三日后她将「溅裙水上」来会。后以此典借指情人或情恋之事。淡黄柳·咏柳赏析 此首所咏是为秋初之柳。上片写弱柳初秋,一派凄切悲凉之景。下片借柳托恨,无限楼空人去,孤苦无依之感。读之令人荡气回肠。 诗词作品: ...

高中语文口诀:高中各科顺口溜
商隐典丽寓幽婉,杜牧明丽加俊爽。 苏轼豪放又旷达,弃疾深沉又豪放。 柳永伤感又缠绵,陆游流畅又雄放。 清照凄婉多清丽,姜夔崎拔注感伤。 致远清俊又酣畅,汉卿泼辣又清爽。 景臣新奇出辛辣,养浩警僻又深广。 古诗鉴赏口诀 自古诗歌常写景,景情相生第一种。 边塞生活多磨难,惜别伤怀遥思念。 田园牧歌多悠闲,闲适...

幽居冬暮赏析
第四联,紧应上联,发出内心的呼喊:为什么平生匡国济世的抱负,不能与早年的心愿相合呢?这呼喊是愤慨的,因为商隐明明知道这个“为什么”。这呼喊同时又是凄凉感伤的,因为它毕竟出自一个性格不算坚强而又经历过太多打击的诗人。此诗和李商隐多数作品一样,感伤的情调笼罩全篇,从“羽翼摧残”到“急景...

关于晚上诗句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栏目:唐诗鉴赏 作者:情诗网 2004-11-12 7:52:15 浏览:83844 相关信息 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 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 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 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 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

白天想你晚上想你的诗句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栏目:唐诗鉴赏 作者:情诗网 2004-11-12 7:52:15 浏览:83844 相关信息 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 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 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 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 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

关于夜幕的诗句
夜,很静,我一个人无聊地在天空中飞,有时,我会坐在我的凳子——月牙上,欣赏着地球上的美 景.月牙弯弯的,那些时候,我和伙伴们玩耍,真好.漆黑的宇宙让我难忘,我不禁对它有了美妙的畅 想,看树丫上蝉虫鸣叫,我忽然感觉自己是多么地幸福.心情没有了,我忽然看到有个亮点,好醒目,一 直在我的眼睛里徘徊,我现...

杭锦旗13879084291: 李商隐《蝉》突出的表现手法赏析 -
乐咸观通:[答案] 运用了直接抒情的表达方式 栖于高树之蝉吸风引露,饥而难饱,日夜哀鸣,然而碧树无情,仍然清翠依旧;诗人身为小宦,四处漂泊,想来故园一定已经荒芜了,乡思难熬,可是蝉却无情,依然鸣叫不停. 蝉声的断疏与树叶的清翠、作者的思乡与蝉...

杭锦旗13879084291: 赏析李商隐的《蝉》500字 -
乐咸观通:[答案] 到了晚唐时期,著名诗人李商隐又写了一首咏蝉的的诗: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李商隐生活的时代,是唐朝开始走向没落的时代,统治阶级已经内外交困,...

杭锦旗13879084291: 古诗赏析.(6分)蝉【虞世南】 &n... 古诗赏析.(6分)蝉【虞世南】                            蝉【李商隐】垂緌饮清露,... -
乐咸观通:[答案]小题1:垂緌 小题2:虞世南笔下的蝉是人格化了的蝉,他借蝉来表达对人格美、志行洁的热情赞美.而终生不得志的李商隐,闻蝉之声而兴,以蝉之高洁自警,感叹身世之沦落飘零. 小题1: 试题分析:首先要理解本诗中诗人是以蝉自喻.“垂緌...

杭锦旗13879084291: 古诗《蝉》带拼音全文 -
乐咸观通: 古诗《蝉》带拼音全文如下: chuí ruí yǐn qīng lù,liú xiǎng chūshūtóng.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jūgāo shēng zì yuǎn,fēi shì jiè qiūfēng.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台水接天.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杭锦旗13879084291: 李商隐的蝉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
乐咸观通: 1.(1)“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首句闻蝉鸣而起兴.“高”指蝉栖高树,暗喻自己的清高;蝉在高树吸风饮露,所以“难饱”,这又与作者身世感受暗合.由“难饱”而引出“声”来,所以哀中又有“恨”.但这样的鸣声是白费,是徒劳,因为不能使它摆脱难饱的困境. (2)借物喻人,托物言志.诗人通过咏蝉寄予自己的身世情怀.

杭锦旗13879084291: 蝉的作品鉴赏 -
乐咸观通: 诗人笔下的蝉是人格化了的蝉.三、四句借蝉抒情:品格高洁者,不需借助外力,自能声名远播.首句“垂緌饮清露”,“緌”是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像下垂的冠缨,故说“垂緌”.古人认为蝉生性高洁...

杭锦旗13879084291: 蝉李商隐咏蝉形神俱似用什么方法写的,结合诗歌赏析 -
乐咸观通: 【作品简介】 《蝉》由李商隐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这首诗借咏蝉以喻自身的高洁.前半首闻蝉而兴,重在咏蝉;它餐风饮露,居高清雅,然而声嘶力竭地鸣叫,却难求一饱.后半首直抒己意,他乡薄宦,梗枝漂流,故园荒芜,胡不归去?因而闻蝉以自警,同病相怜.全诗层层深入阐发主题:“高难饱”,鸣“徒劳”,声“欲断”,树“无情”,怨之深,恨之重,一目了然.实属“咏物”佳绝.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原文】 《蝉》 作者: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杭锦旗13879084291: 古诗赏析.(6分)蝉【虞世南】                            蝉【李商隐】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 -
乐咸观通:[答案]小题1:垂緌 小题2:虞世南笔下的蝉是人格化了的蝉,他借蝉来表达对人格美、志行洁的热情赞美.而终生不得志的李商隐,闻蝉之声而兴,以蝉之高洁自警,感叹身世之沦落飘零. 小题1:

杭锦旗13879084291: 李商隐的《蝉》表达了什么感情 -
乐咸观通: 这是作者一首著名的咏物诗.诗人通过咏蝉寄予自己的身世情怀.诗的前四句咏蝉,实则自鸣不平;后四句直抒胸臆,把自己的命运和蝉联系在一起.诗以蝉起,又以蝉结,章法严密,物态的精细刻画与情意的婉转表述达到了浑然交融与统一,确是托物咏怀的名作.

杭锦旗13879084291: 关于李商隐《蝉》 -
乐咸观通: 蝉 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这是作者一首著名的咏物诗.诗人通过咏蝉寄予自己的身世情怀.诗的前四句咏蝉,实则自鸣不平;后四句直抒胸臆,把自己的命运和蝉联系在一起.诗以蝉起,又以蝉结,章法严密,物态的精细刻画与情意的婉转表述达到了浑然交融与统一,确是托物咏怀的名作.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