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唐朝时期为什么要选择西安为国都,有什么特定历史原因吗?

作者&投稿:鬱柴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为什么唐朝之后无人定都西安,中国古代王朝定都有什么~

定都长安的政权:西周,秦朝,西汉,新朝,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朝,唐朝。当时能和西安一争高下的城市就是洛阳了。
第一个原因:定都西安的王朝,都很有进取心,文治武功都很强,除了五胡乱华时期的几个政权,都属于扩展型的。而定都洛阳的除了东汉实力强一些,其他的实力都比较小。当时中原政权的主要威胁来自西北,所以很大程度上也是为了安全考虑。
第二个原因就是,西汉末年经过王莽的改革,和绿林赤眉军的起义对长安造成了严重的破坏,繁荣一时的西安已经不如洛阳了。这对刚成立的东汉政府来说,建都洛阳原比西安要好。
第三个就是交通;隋唐时期是西汉之后第二个定居长安的大一统国家,隋唐虽然定都长安,但是一直在修建东都洛阳,特别是隋炀帝大运河修通之后,来自其他地区的粮食,可以源源不断的运动洛阳,但是西安就不行了,没有运河,而且隋唐时期西安地区农业生产也不行了,看下史书,经常可以看到,西安附近的百姓要出去乞讨,隋书唐书中都有记载,连皇帝大人都要带入去洛阳吃饭,何况普通人。所以唐朝很多时期,帝王是居住在洛阳的。
第四就是中原政权的主要危险来自北方 西周,秦汉,三国两晋时期,外族入侵都是从西北方向,但是唐朝之后的主要威胁来自东北方,先是契丹族崛起,压制北宋,最后北宋是被来自北方的金朝所灭,南宋和金朝又被来自北方的蒙古所灭。
总体上来说,中国古代都城的规律是从西往东,从南往北。定都西安的都比较强势,定都洛阳的保守,定都南京的偏安一方,定都北京的武力强盛。

首先,先秦时代西安兴起的时候,气候条件,生态条件跟现代不一样,那时候陕北高原还有大片的原始森林呢。渭河上可以行船,直到宝鸡。水量充沛,植被茂盛。
第二,西安的位置略偏,但是不是十分偏远。有崤函之固,跟中原之间有段安全距离,这样既能保证自身安全,又能遥控统治。
第三,关中平原,现代固然比不上黄淮海地区,比不上东北平原。但是古代,这里是中国农业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还记得郑国渠吗?那时候现在的东北还在蛮族统治之下。黄淮海地区,还不断遭受黄河改道的厄运。只是现代工程技术从西方传来,才能治理这个问题,使得黄河中下游成为稳定的农业区。

从唐代长安城,中国古代的都城形成了自己的一条制度。什么制度呢?一个城市一条中轴线,这条中轴线在城市的正中央,然后它的正门,城的正门和皇城的正门和宫城的正门都在一条线上。然后他的老百姓都在皇宫的周围,皇宫和皇宫的周围。怎么住呢?安排的里坊,切成豆腐块一样的模式。大家看一块一块的,这样的格式。一个长方形的方块里头,现在我们叫胡同。到了元大都叫胡同,在元大都以前叫坊,一个土字边一个方。再早叫里,现在也有叫里的,什么什么里就是一里地两里地的“里”。汉代叫“里”,洛阳北魏时期叫“坊”,一直延续下来,到元大都就变成了胡同,这是我们中国居民区的变化。而且坊里头大家看到了它一般是长方形的,在长安城里头有十字路,十字路里头分成四块小的,每四块小的又有一个十字路。一条路逐渐由城里的路宽一些,比如城里的主干大道,唐长安城宽度到一百五十快到一百五十五米,可能比长安街还要宽,一百五十五米宽。比它小一级的路,另一等级路,可能一百米宽,或者一百米到一百二十米宽,通向城门的,还有更窄一些的路。比如环绕城墙的,可能就是三到五十米宽,在群众老百姓居住区坊里的路,主要的干道就十几米宽。如果坊里头再切成小路就五六米宽。大家我们知道可能你们有时候看到日本的一些文学作品,日本是町。丁是个田字,我们坊分成四分,一个坊有个十字分成四块,每个小的里头再分成四份,共十六份,日本叫十六丁。这个制度一直传到了日本,不过名称叫法稍微不太一样。这套制度一直延续下来,应该说对中国的古代都城制度延续到明清,基本上变化不大。到了辽金元清应该说从现在说我们少数民族作为国家统一国家的政权的统治者,但是他们也吸纳了中华民族这个先进的文化。在都城建设上,完全也是这套东西。尤其是辽金元,甚至比中国的汉族统治的皇帝还要规范化,还要复古,复什么古呢?复中华古文化之古,按中国古代有本书叫《周礼·考工记》,按《周礼·考工记》那套模式去仿造,去修建。当然到了明清时期,既延续吸收了辽、金、元北京城的特点,又结合中国历代都城特点,营建了北京城。北京城也就成为了中国古代都城一个集大成的作品。我想呢,北京城大家都很清楚,在座的各位,我就不多介绍了。如果呢,对古代都城最好的理解就是从北京城做出发点,由此做起点,去认识中国古代都城,好多东西就很容易地破解。

中国古代都城我想讲一讲它所反映的中国古代文化特色这个问题。这个问题说起来也比较虚、比较大,我只能就我觉得的哪些方面和这个联系比较多的谈谈个人一些想法。首先呢,谈一下中国古代都城它的选址有什么特点?就是大家总要问既然中国古代都城这么多,从古至今,不管是统一的帝国王朝还是亡国王朝,或者说是地方割据的一个政权,大约二百多个都城。它们建都是受什么条件制约的?我想这个谈出来可能对大家认识古代都城、认识古代历史可能会有所启迪。

首先,古代都城选址对自然条件有比较严格的要求。所谓自然条件,第一就是山水条件。有一种说法叫选都城背山面水,也就是我们搞建筑。都城是一个建筑群体,跟盖房子一样。盖房子要采光、要朝阳。建都城呢,要选地形,要大的地形。背山面水的目的是什么呢?面水是为了生活需要,背山当然也有生活需要。背山既有生活需要,也有安全需要。因此地形对于都城来说非常重要,因为都城它是政治中心。它要考虑政治的安全,考虑它经济的发展,或者正常的一个社会的发展,社会的运作。所以说不考虑基本的经济条件、基本的环境条件是不行的。

第二个还要考虑居中,天下居中。不管是夏王朝,还是商王朝,它尽量考虑它的都城要能够便于控制它的国家。但居中这个理念并不完全的就处于整个国土的中间。长期以来,我觉得中国首都,在我统计了,千年以上首都立都的是西安、九百年以上的北京、八百年以上的洛阳,基本都是在这个时期居中的地区,是居中的。而且是交通的一个中心枢纽。古代人重视交通,首先交通好多路是后人修的,没有修路条件是不行的。比如秦始皇上台以后就要修路,实际以咸阳为中心的全国交通网,有各种道路,有直道,一直到现在的包头,从西安到包头。有弛道,还有各种道路。东边可以到现在的辽宁绥中,甚至山东半岛。西面呢它可以也走的会很远,南面也修,一直修到现在长江三峡。有的通过栈道连的。因此呢,因为当时要想对国家行使统治,行使权利,没有必要的交通设施,那根本没法达到,没法满足你的要求。因此首都在选址当中,这些因素呢,就是地理形势、地理位置,都是非常关心的。


历史问题,唐朝民族关系为什么会除理这么好??总结
因为唐代统治者的开明政策。1、突厥(东)在唐初被打败,唐太宗优待俘虏,保全原有组织,设立都督府,仍以原首领为都督、将军,并赐以良田美宅。对不听话的西 突 厥以打击为主,最终消灭之。因此,对于突 厥族以灵活而又开明的政策,是获得边疆安定、民族和谐的关键;2、回纥首领率众归附唐朝。受到...

唐朝历史问笞
唐太宗时,出现“贞观之治”。此后政坛风云多变,并产生武则天改唐建周的历史。开元时期,唐朝国势登峰造极。安史之乱后,一方面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同时又出现宦官专权与官僚势力激烈斗争的现象,逐渐削弱了唐帝国统治。黄巢农民大起义涌现后,唐朝很快走向灭亡。 唐朝时期,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农业生产技术...

关于唐代一些问题?
唐太宗时,出现“贞观之治”。此后政坛风云多变,并产生武则天改唐建周的历史。开元时期,唐朝国势登峰造极。安史之乱后,一方面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同时又出现宦官专权与官僚势力激烈斗争的现象,逐渐削弱了唐帝国统治。黄巢农民大起义涌现后,唐朝很快走向灭亡。唐朝时期,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农业生产技术...

求问:剧里的唐朝的书籍为什么还用竹简
竹简是战国至魏晋时代的书写材料 唐代,纸已经完全替代了竹简,但是活字印刷术尚未发明,出版量大的书可以用雕版,小量的书仍然只能用人力一个字一个字的抄录,非常昂贵,量也很小 所以,唐朝时,古代用竹简书写的书籍仍然具有保存和使用价值

唐僧为什么要取经?
玄奘得闻印度戒贤于那烂陀寺讲授《瑜加论》总摄三乘之说,于是发愿西行求法,直探原典,重新翻译,以求统一中国佛学思想的分歧。贞观元年玄奘结侣陈表,请允西行求法。但未获唐太宗批准。然而玄奘决心已定,乃冒越宪章,私往天竺,长途跋涉五万余里。唐太宗贞观二年,二十九岁的玄奘,玄奖为究竟瑜伽...

唐朝鼎盛时期有哪些体现?
鼎盛时期:开元盛世 后来睿宗妹太平公主与李隆基发生权力之争。延和元年(712年),睿宗让位于太子李隆基,李隆基即唐玄宗,又称唐明皇。713年,唐玄宗将太平公主赐死,党羽或杀或逐,结束了这段史称“韦后之乱”的混乱政局。同年改元开元。唐玄宗在位44年,前期(开元年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迅速发展,...

问什么说唐朝我国封建社会的重大转折时期
安史之乱”是唐帝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也是整个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历史问题
1、增长趋势 这一时期,统治者推行了一些列发展生产的政策,人民生活安定富足,战乱少。2、减少、下降的趋势 统治者腐败奢侈,赋役重,人民生活苦不堪言,加上战乱灾害等原因,是人口逐渐减少。3、封建统治者越是关注人民的生活、推行利民的正常,越能让人民生活安定。安定的环境是人口增长的主要原...

关于唐朝与隋朝的几个问题
唐朝,是一个开放的时代,包容的时代。女子可以骑马,不用缠足,外国时节随便来访。知识开放,百花齐放。隋朝,是一个动荡的时代,外戚专权,虎视眈眈。各地起义四起。共同特征:1)开拓创新(制度创新,农业技术创新,知识思想革新)2)北方生产力持续恢复,南方农业经济得到开发 隋炀帝是因为隋炀帝是专为...

唐朝的宦官专权与“甘露之变”是怎样的典故?
几天之后,另一位要犯韩约也被处死。 这就是“甘露之变”。有人称之为“失败的反击”。 从此以后,文宗精神彻底崩溃。他完全成了仇士良手中的玩物。一天,百无聊赖的文宗问侍从:“今日翰林院值日者是谁?”当回答是中书舍人兼翰林学士周墀时,文宗命人召来。赐酒三杯后,文宗徐徐道:“依你看来,我是怎样的一...

江源区13792387755: 请问唐朝时期为什么要选择西安为国都,有什么特定历史原因吗? -
敞信凝血: 从唐代长安城,中国古代的都城形成了自己的一条制度.什么制度呢?一个城市一条中轴线,这条中轴线在城市的正中央,然后它的正门,城的正门和皇城的正门和宫城的正门都在一条线上.然后他的老百姓都在皇宫的周围,皇宫和皇宫的周围...

江源区13792387755: 为什么唐朝不定都太原而定都西安呢? -
敞信凝血: 或许是隋炀帝在长安奢华的宫殿 让李家人觉得好吧 不过龙兴之地还是太原

江源区13792387755: 唐朝为什么要建立在西安 -
敞信凝血: 历史上洛阳是最经常被提起的地名 说是13朝古都 其实是9朝 (把几个小朝也算进去了) 大家都知道丝绸之路的起点是洛阳而并非是西安.但是世博会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却是西安

江源区13792387755: 唐朝的首都为什么是长安 -
敞信凝血: 长安在唐朝以前,是十二朝都城,底蕴和文化相当深厚,历朝历代皇气驻扎在这里,是建都最佳选择,就像泰山一样,由于秦始皇登泰山,所以,历代皇帝都登泰山,使泰山成为皇权象征.隋末,天下大乱,只有长安未受破坏,且长安是当时最大城市,隋炀帝修大运河,使长安便于南北,加强中央的统治.隋恭帝杨侑禅让帝位时,就在长安.所以,长安是必然选择

江源区13792387755: 唐朝定都长安的原因
敞信凝血: 隋朝就在那儿定都的.因为李渊是乘乱占领长安的,其余的全国土地,大部分还在各个地方政权手里,他手里的地盘还很少.他还拥立了隋朝的小皇帝一年.国都也就留在了长安.等到全国统一,差不多到了贞观年间,考虑到迁都,劳民伤财,对于处在战争恢复期的唐王朝不利.并且隋朝留下的宫殿都还保存完整,长安又是有名的帝王之都,所以就定都长安了.同时,老根据地太原成为陪都,后来洛阳成为东都.

江源区13792387755: 为什么西安是大唐国都
敞信凝血: 因为他姓李贝,你猪阿

江源区13792387755: 十三朝古都:为什么是唐朝,让西安走完了1100 -
敞信凝血: 并不是唐之后的朝代不再建都西安,而是作为都城的长安已随同唐朝走入历史.唐朝的灭亡所一同带走的,便是西安这座古城的建都条件.事实上,唐朝作为大一统王朝,只有前半段是名副其实的.安 史之乱起自辉煌的顶点,西安的都城地位自那以后便越来越不稳固.

江源区13792387755: 唐朝都城为啥在长安,喜欢西安的人性格什么样.善良、孤傲. -
敞信凝血: 你这就不懂了吧?长安四面环山,与东面的唯一门户函谷关更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进可攻退可守.古人形容长安是,雄踞关中,虎视中原.安史之乱之前长安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是国都的不二之选.

江源区13792387755: 为什么各朝代建首都都在北京或西安之类的? -
敞信凝血: 题目很大.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给你说说: 1、选择在哪里建都,是要综合考虑安全性、资源获取性、交通便利性等多方面因素. 2、中国古代建都在西安和北京是不一样的.西安有天险秦岭,而且有渭水,所以易守难攻.八百里秦川资源丰富,可以保证人口众多的首都粮食供给.北京建都的原因是为了加强边疆防御.中原代表的农耕文化历来受到游牧文化的冲击,所以建都靠北有利于防御力量的构建.

江源区13792387755: 为什么古代皇帝都喜欢在西安(长安)建都? -
敞信凝血: 古代的长安气候比现在好,比较湿润,陕南在淮河以南,也是可以种稻米的,不过古代人的食物你就别指望了,汉朝的皇帝也不一定比现在人吃得好.而且那时候的国土面积也不是很大...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