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寿山居元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作者&投稿:凌保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文学 情感的三个层次~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
“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也。
“ 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也。
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王国维

  以月寄情
  1、思乡或思人: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2、忆旧怀古:
  “空有姑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
  石头城
  山围故国周遭在,雨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3、反映孤独寂寞心态,反映失意者寻求慰藉和解脱: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4、抒发人生豪情表现旷达情怀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为风。
  欲上青天揽明月
  5、词人眼里,昔日的欢娱和自由,只能在花开
  花谢、月圆月缺的交替与循环的现实处境
  中进行此生无奈的追忆和忏悔。
  望江南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6、以月来蕴涵永恒的时空那高悬于天际的月亮,也常常引发诗人们的哲理思考:明月亘古如斯,跨越时空,而相比之下,人生是多么的短暂和渺小。在他们的诗歌中,月亮这一意象成了亘古不变的象征和世事变迁的永恒见证。
  7、以月渲染清幽气氛,烘托悠闲自在 旷达的情怀其它咏月渲染清幽气氛,烘托悠闲自在、旷达的情怀的古诗词还有很多,如: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万丈生白毫”(苏轼《和子由中秋见月》);“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前赤壁赋》)等以月渲染凄清的气氛,烘托孤苦的情怀。
  8、在不少古诗词中,月亮这一意象也常常是诗人触景伤情的媒介。
  9、月亮这一意象常常是诗人哀思的借托,是诗人心境的写照。
  10、在不少古诗词中,月亮这一意象的出现,常常将诗人的内心悲苦上升到一个极高境界。

  希望可以帮到你~~~~~~
  L キラ

长寿山居元夕表达了作者浓重的家国之恨;都流荡着诗人忧国忧民的愤激的情感。该诗前两句写景,景是凄凉萧条的,这是诗人冷清孤寂心境的观照。

体现的也不仅仅是诗人自己的孤寂凄清,而更重要的是诗人对金王朝江河日下的命运的牵系和忧虑。

扩展资料:

1、原文

微茫灯火共荒村,黄叶漫山雪拥门。

三十九年何限事,只留孤影伴黄昏。

2、释义

隐隐约约闪烁着的灯火陪伴着荒凉的山村,枯黄的树叶落满了山岭,厚厚的积雪拥塞着柴门。

三十九年的人生,经历了无限世事,只留下孤独的身影,相伴我度过黄昏。

3、创作背景

公元1227年(金哀宗正大四年),诗人由河南镇平令改任河南内乡令。不久,老母病逝,诗人丁母忧居丧于县境内的长寿山白鹿原乡,该诗便写于次年(公元1228年)元夕。



表达了诗人痛苦、孤寂而又无可奈的暗淡寂苦之情。

《长寿山居元夕》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文学家、诗人元好问

原文:

微茫灯火共荒村,黄叶漫山雪拥门。

三十九年何限事,只留孤影伴黄昏。

译文:

隐约的灯火闪烁昏黄,寂寞地陪同荒凉的山村,枯黄的树叶落满了山岭,厚厚的积雪拥塞着柴门。

三十九年的人生,经历了无限世事,只留下孤独的身影,相伴我度过黄昏。

扩展资料

该诗一二句,描写长寿山居元夕景况。荒村里,隐隐约约地有几点灯火,与“炫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的京都元夕大有不同的是,这个元夕他既未出游,又无人过访。山居处所,黄叶满山,积雪堆门,一片萧条、凄凉景象。“共”字写出唯有微茫灯火与荒村相伴;“漫”“拥”表现残叶遍野,积雪塞门。如此意象,映衬出了诗人冷清孤寂的心境。

该诗因为贯注着诗人深沉的国衰之痛,沧桑之慨,所以境界就远远地高出一般的咏叹景物的诗篇,显得意境峻拔,气势沉郁。“三十九年何限事”,蕴蓄了无尽的国仇家恨,无尽的苦辣辛酸。

北方蒙古军残暴侵凌,金王朝飞速衰落,“何限事”中包含着的正是诗人的无穷恨憾。“只留孤影伴黄昏”所体现的也不仅仅是诗人自己的孤寂凄清,而更重要的是诗人对金王朝江河日下的命运的牵系和忧虑。



该诗通过对长寿山居元夕景况的描写,表达了诗人痛苦、孤寂而又无可奈的暗淡寂苦之情。全诗以景显情,寓情于景。

该诗因为贯注着诗人深沉的国衰之痛,沧桑之慨,所以境界就远远地高出一般的咏叹景物的诗篇,显得意境峻拔,气势沉郁。“三十九年何限事”,蕴蓄了无尽的国仇家恨,无尽的苦辣辛酸。北方蒙古军残暴侵凌,金王朝飞速衰落,“何限事”中包含着的正是诗人的无穷恨憾。

“只留孤影伴黄昏”所体现的也不仅仅是诗人自己的孤寂凄清,而更重要的是诗人对金王朝江河日下的命运的牵系和忧虑。



扩展资料:

作品鉴赏

该诗一二句,描写长寿山居元夕景况。荒村里,隐隐约约地有几点灯火,与“炫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的京都元夕大有不同的是,这个元夕他既未出游,又无人过访。

山居处所,黄叶满山,积雪堆门,一片萧条、凄凉景象。“共”字写出唯有微茫灯火与荒村相伴;“漫”“拥”表现残叶遍野,积雪塞门。如此意象,映衬出了诗人冷清孤寂的心境。

三四句,触景生情,直接抒发诗人心中的郁积。三十九年,多少往事,如今只落得形单影只,独自和黄昏作伴。“只留”已见形孤;“孤影”再现影单。“黄昏”既暗示年令的迟暮,也暗示金国的国运如日薄西山。“只留孤影伴黄昏”,就意味着诗人在独自为自己的迟暮,金朝的没落而深深的忧伤。

“黄昏”既暗示年令的迟暮,也暗示金国的国运如日薄西山。“只留孤影伴黄昏”,就意味着诗人在独自为自己的迟暮,金朝的没落而深深的忧伤。





我觉得他表达的应该是在这座山上,自己非常孤寂,而且也非常寂寞的感情。

五,山居元夕表达了作者一个非常非常浓烈的这种思想感情,应该来说是非常有实际意义的了。


江苏省13361758733: 生查子·元夕表达了诗人怎样之情? -
彩甘诺普: 词中描写了作者昔日一段缠绵悱恻、难以忘怀的爱情,抒发了旧日恋情破灭后诗人的失落感与孤独感.

江苏省13361758733: 山居秋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彩甘诺普: 《山居秋暝》这首诗表达了诗人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寄托了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全诗如下: 《山居秋暝》 唐代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

江苏省13361758733: 《青玉案·元夕》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彩甘诺普:[答案] 青玉案·元夕》为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所作,词从极力渲染元宵节绚丽多彩的热闹场面入手,反衬出一个孤高淡泊、超群拔俗、不同于金翠脂粉的形象,寄托着作者政治失意后,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孤高品格.

江苏省13361758733: 青玉案·元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彩甘诺普: 表达了作者在政治失意后,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孤高品格,高洁志向和情怀

江苏省13361758733: 山居秋暝的思想感情是什么?急急急!!! -
彩甘诺普: 诗之四联分别写感觉、视觉、听觉、感受,因象得趣,因景生情.反衬了当今社会官臣惰,写出诗人自己的高尚情操,写出那无忧无虑,表达了作者十分向往这种生活.也表达了作者崇...

江苏省13361758733: 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
彩甘诺普:[答案] 青玉案 元夕 年代:【宋】 作者:【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 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 灯火阑珊处. 此词极力渲染元宵节观...

江苏省13361758733: 山居即事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
彩甘诺普: 《山居即事》王维 寂寞掩柴菲,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1.简析“遍”字在颔联中的表达效果?2.诗的后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问:《山居即事》王维 寂寞掩柴菲,苍茫...

江苏省13361758733: 下面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心情)? -
彩甘诺普: 表达诗人多年不为朝廷所用而忽又有效力机会的欣喜.但末句又说出了诗人复杂的心情,辗转与异乡,对故乡的思念,年华落尽的沧桑,曾经的鸿图壮志

江苏省13361758733: 山居秋暝 枫桥夜泊 长相思这三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求解答,谢谢啦! -
彩甘诺普: 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还有对现状的悠闲之情,即使壮志未酬也要积极乐观.

江苏省13361758733: 辛弃疾 《青玉案 元夕》全诗主要运用那种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
彩甘诺普: 全文主要运用了反衬的表现手法,表达出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追求.(词人对理想的追求的执着和艰辛). 这首词的上半阕写元宵之夜的盛况.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一簇簇的礼花飞向天空,然后像星雨一样散落下来....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