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语言与语言的社会性的关系如何?

作者&投稿:韦怪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语言的社会性可以从哪些方面来具体认识?~

1) 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语言,在许多情况下,语言往往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另一个民族的重要的标志,不同语言的不同的音义关系只能从社会性角度才能得以圆满解释。
2) 同一个民族的语言,具有不同的地方色彩,这是因为语言是社会现象,是因为不同的社会集团选择确立了不同的音义关系。
3) 语言是社会的产物,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语言随社会的变化而变化,语言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4) 离开了人类社会无所谓语言,所以语言并不是人的本能的反映。人的语言能力是在一个语言环境中反复学习才掌握的。说话则是人们运用语言工具跟人们交流思想的行为,是为了适应他人的需要而存在的;如果离开社会,没有了这种需要,人们就会逐渐地丧失说话的语言能力。

任意性指语言符号的音义之间不存在必然的、天然的、自然的因果关系,二者的结合是约定俗成的。语言中有两种任意性,决定任意性和相对任意性。简单符号的音义关系是绝对任意的,例如“装订成册的著作”这个意思,汉语用“shu”这个语音形式,英语用“book”这个语音形式,俄语用“[kniga]”这个语音形式表示,没有好坏之分。
复杂符号的音义之间具有相对任意性。因为复杂符号涉及到两种关系:一是符号内部的音义之间的关系,二是符号与符号之间的关系。例如“汽车”这个复杂符号由两个简单符号组成,其音义形式“qiche”和“以内燃机为动力,路上行驶的交通运输工具”之间的关系是任意的,英语用“automobile”表达同样的意思。但汉语的“qiche”不能说成“cheqi”,因为“汽”和“车”两个符号之间有限定于被限定的关系,用语序表示,改变了语序,就不是这个词了。
强制性是指语言符号的音义关系一旦形成,,后来的人们就只能被动地接受,不能随意改变。因为音义结合的任意性告诉我们,语言符号的音义结合没有好坏之分,因此人们没有改变的必要;此外,语言是社会全体成员随时随地都要运用的交际和思维工具,不可能改来改去,否则,人们难以掌握,语言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
因此,语言符号的音义结合任意性造成了世界语言的多样性,在本质上决定了人们无需更改其间的关系,使语言符号具有了强制性。

一、社会语言学研究对女性语言的肯定�
(一)科学依据�
当代从语言学角度研究性别语言的是丹麦语言学家叶斯伯森。他在1923年出版的《英语的发展与结构》一书中曾指出英语运用中的性别现象。1929年,萨丕尔发表了《雅纳语中的男人和女人的语言形式》。70年代的著名语言学家,如来科夫、特拉吉尔、齐默曼、韦斯特等,80年代的博林格及至90年代的研究使性别语言研究不断深入。当代有关男女语言差别的论著专门阐述了性别差异在语言里的种种表现,美国人类学家和语言学家格雷杰逊在读书的序言里提出要建立一门新的语言学科——性别语言学,引起了语言学家、社会学家、心理学家、人类学家等的广泛重视。�
我国语言学界对性别语言的关注始于60年代,初期局限于外语界。外语学术刊物陆续发表
的文章大都是翻译介绍性质的。60年代中期,由外语界向语言界发展的性别语言研究在我国起步,并迅速发展。在社会语言学、社会心理语言学等领域,陈原的《社会语言学》(1983),陈松岑的《社会语言学教程》(1985),刘宁的《语言学概论》(1987),王德春的《社会心理语言学》(1995)都程度不同地提出性别语言研究问题。在言语的性别差异问题已成为共识的同时,性别的社会差异与语言使用的相互关系问题,也成为语言研究者关心的问题。�
国内外性别语言研究,主要有三方面内容:一是语言对女性的歧视(即性别歧视)及改革方案;二是语言的性别差异,即女性用语和男性用语有何不同;三是语言性别歧视和言语性差的
成因研究。在这三方面,各家的主要学术观点可作如下综述;�
1、语言的性别歧视�
语言对女性的歧视,即所谓语言性别歧视表现在:(1)语言以男性为规范,把男性的语言作为标准和主体,而女性语言只是一种附属性变体;(2)女性名词向“贬化”方向发展,而男性名词向“褒化”方向发展,使得男性名词具有积极的意义,而女性名词具有消极意义;(3)在语序上男性在先而女性居后,如,夫妻,子女、公婆等。�
2、言语的性别差异�
男性和女性在运用语言时存在着差异,主要表现在:(1)在语音上;英美妇女比男性更喜欢使用逆序重音;北京女青年“女国音”现象。(2)在词汇上,女性更喜欢使用情态词语、色彩词语、夸张词语,委婉词语等;(3)女性更注重语言的优雅和含蓄。女性比男性更注重言语的规范性,对各项语言规则更习惯于循规蹈矩;(4)女性在谈话时对话题习惯于不加左右。此外,男女在言语交际过程中也存在着多种差异。处于同一心理年龄上的男女在口头言语,书面言语及内部言语方面的特色是各不相同的.�
3、语言性别歧视和言语性别差异的原因分析�
研究者认为,造成语言性别歧视和言语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社会地位和权势原因;心理原因,女性和男性心理特点不同,导致言语差异的出现;生理原因,男女的生理特别是发音器官不同,致使发音出现了差异;传统观念原因等。�
性差语言研究不排斥语言的社会性。语言是对社会众多个人言语共性的概括,任何个人语言又都是在交际中对全民语言的具体运用和个体体现。女性作为社会的一个群体,在语言的交际使用中,体现出群体语言的集合性,但有别于男性群体。女性交际语言体现出女性自我的特点和风格。体现出不同国家、民族的女性在言语交际活动中的自我特点。�
(二)男女语言差异的确定性�
现代心理学已经证明:男女之间,不但在体形和生理上各有特点,在心理上也存在着差异。这种差异表现在感知能力、性格特征、兴趣爱好、行为动作等等方面,言语谈吐当然也不例外。每个人的言语行为都表现出一定的性别特征。这可从三方面看:�
1、男女在语言材料的选择上有所不同。这反映在男女各自的语音、词汇、语法等各个语言平面上。�
词汇方面是如此。英语中就有一些分别为男子或妇女使用的感叹词。比如男子常常用“damn”(该死),而妇女则常用“ohdear”(哎呀)、“shit”(讨厌)、“ohfudge”(胡说)、“goodness”(天啊)等等。在我们汉语中也有同样的例子。比如语气词“吧”一般只出现在句子末尾,表示半信半疑多于信。但现在北京的女青年一张嘴就带“吧”,而且常常在句子当中出现,如“昨天吧,我看的那个电影吧,真叫棒”。“我跟你说吧,那件事吧,你一定得办。”在语法方面也有所表现。有人认为妇女比男子更多地使用附加问句这种语法格式。她们
不直接说“这件事你可以办。”而是说“这事你能办,是吗?”�
2、男女在言语上,即在言语行为上有所不同。比如女性的言语行为,就有感情浓厚、色彩含蓄、风格细腻、情调温和等独特的性别特色。就拿感情浓厚这一点来讲,女性的心理感受性比男性高,其言语行为感情成分就多。�
3、就态势身姿,面部表情方面,男女之间同样存在着差异。人们在言语交际中主要是运用有声语言,所以言语交际学主要是研究人们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但人们在运用有声语言的同时,往往会不自觉地运用手势、身势、体态、表情等无声语言来加强甚至取代有声语言的交际功能,所以,言语学要研究这些辅助工具的运用。包括其性别差异。如女性不好意思时常用手捂脸,男性则多用手抓后脑勺;姑娘紧张时会用嘴吹气,高兴时会欢呼跳跃。受了委屈会撅嘴、扭腰。小伙子如果这样做会显得异常滑稽。男女卡腰的方式也不一样。在平时,男子手势运用的多一些,而女性的表情,特别是眼睛运用的较多。“暗递秋波”“一汪秋水”都是对女性眼神的形容。�
4、男女交际语言中的差异�
交际语言是使用着的言语。是语言的动态使用过程。在交际过程中,交际语言的主体、客体、随时都以情景(语境)的变化而变化。王德春在《语境学是修辞学的基础》一文中指出:“语境就是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等客观因素和使用语言的人、身份、思想、性格、职业、修养、处境、心情等主观因素所构成的使用语言的环境。”其中,作为客观因素的“对象”自然不能脱离其性别类型,而作为主观因素的“使用语言的人、身份、思想、性格、职业、修养、处境、心情等”又都是以一定的性别角色出现。无一不与性别身份有关。在两性言语交际中,由于性别的不同,形成两性话语风格的差异。这一点女性表现得尤为突出。如话题选择上的局限性、被动性,传统的性别文化将女性的存在界定在家庭、生儿育女等私人领域。在这种男性主宰的文化制约下,女性的话题常以家庭为中心,自觉不自觉地将目光投在与己密切相关的事件上,在两性交际中,往往难以控制话题的主动权,表现出局限性和被动性的特点。在话语方式上,女性追求典雅、优美的风格,在词语的选择、句式的运用上均有所体现。在言语策略方面,女性遵循了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表现得较合体。�
所以,无论是在语言的内部因素上,还是在语言使用的表现风格上,女性语言均表现出其独特之处,从而使女性语言研究具有了科学的意义。�
二、性度研究对女性语言的说明�
女性语言不是纯性别意义上的语言,这是由女性语言的整体性决定的,女性语言是指带有女性整体特征的语言群体,它区别于狭隘意义上的性别上的语言。所以,女性语言是一个社会
性别概念。是在社会生活中,从语言的性度出发,对女性这一社会群体语言的综合性研究。由于语言受社会心理影响,语言表达的性别差异受性别因素的影响。比如,男孩子在公开场合不敢说话,会被认为是“没有男子气”。而女孩子在公开场合高声讲话,会被认为是“不像女孩子样”。这种社会心理对人的影响造成语言个体的角色意识,并按照自己的角色语言塑造自身的语言形象。但性别与女性语言不是完全对应的。任何男女的语言交际都存在着一个“性度”问题。在不同的心理类型的男女身上,体现着不同的男女性度。其中的根据是性度研究。性度是用来反映男性特点和女性特点程度的概念。它抛开男女生物学上的分野,将人的心理特征抽象出来分成男性行为和女性行为两大类,也就是把性别心理差异归结成男性度和女性度。不管人的性别如何,都有一定比例的男女性度。�
传统的性别角色模式认为:其一,性别角色的维度是单一的。男性化、女性化是该维度的两极,个体的性别角色处于该维度的某一点上;其二,具有男性化特质的男性和具有女性化特质的女性在心理上更为健康。�
1964年,Rossi提出了一个与上述传统看法不同的“双性化”概念,即“个体同时具有传统的男性和女性应该有的人格特质”,并认〖CM(28〗为双性化是最合适的性别角色模式,而非传统的单一性别角色模式。�
1974年Bem根据这个概念,以社会赞许性为基础,制定出了贝姆性别角色量表,即BSRI(Be
msexRolelnventory),它包括男性分量表、女性分量表和中性干扰量表,各20项,共60项。结果男性分量表与女性分量表得分的相关很低,支持了男性特质与女性特质是两个不同维度而非一个维度的两极的假设。她用中位数分类法将被试分为四个性别角色类型:双性化类型,男性化类型,女性化类型,未分化类型。�
Spence(Spence J T Gender_related traits and gender idenlogy evidence for a multifactional theory 1993.64(4)624_635)以社会刻板印象为基础制定了类似的量表,但她未能重复Bem用于验证性别图式理论的研究。她提出性别角色是多维的,在特定的研究中哪个维度适用决定于情境因素。�
北京大学钱铭怡、张光健、罗珊红、张莘研究综合Bem和Spence的方法,以社会刻板印象和社会赞许性为基础编制了中国大学生性别角色量表(心理学报2001.1期),同时使用正性和负性量表,测量了380名大学生,结果显示该量表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运用此量表将大学生分为男性化、女性化、双性化、未分化四种性别角色类型,在男性中分别占24.7%,15.4、31.5%和28.4%,在女性中分别占22.5%、28.0%、25.0%和24.5%。�
以上研究都在说明:性别角色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通过模仿学习获得的一套与自己性别相应的行为规范。由于个体的社会行为,使得在语言社会里,每个人都存在着男性度和女性度。只是男女程度的搭配比例不同,现实社会中不存在纯男性特点或者纯女性特点的人。大部分的情况是:或者男性化性度大一点,或者女性化性度大一点,或者中性化性度比较突出。性度研究对女性语言研究提供了一个心理参照,即每个人身上都存在着不同的男女性度。性别不是性差语言的截然分界。女性语言是一个集体概念,是以研究女性这个整体语言特点为任务和目的的。�
三、语言的社会性对女性语言的局限性阐述�
女性交际语言学是指使用者的语言系统。这个系统存在于社会所共同使用的语言系统中。存在于社会约定俗成的语音系统、词汇系统、语法系统中。遵循社会通用的词汇材料和语法规范,体现语言运用中的共同规律。�
无论何种语言,都必须遵守语言的社会性规律。在进行任何语言交际时,无论是对语言材料的选择还是语言形式的组合,都得采用全民语言中通用的材料和组合规律,都要运用共同的语言,所以就要遵守共同的语言形式,以便使人能够理解、接受。�
由于交际语言是对语言的具体运用,现实社会纷繁复杂,生活中的言语交际千变万化,作为交际对象的人更是各不相同。这就决定了女性交际语言的复杂性。要求交际语言研究交际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具体语言环境。研究交际的客体,对方的年龄、身份、文化教养、思想性格、职业、经历、修养、场合等。女性话语风格所呈现的特点并非由性别这个唯一的因素决定的,而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如果过分突出性别的作用,那是不够客观、也不符合实际的。另外言语主体的言语角色特点也是必须要注意的。在社会关系中,任何人都是一定的角色特点、角色地位决定的。研究者既要挖掘性别因素,又要冷静客观地评价其地位,这就是课题本身复杂性的表现。其次,客观情况的多样性。男女两性在语言上的的差异不是绝对的,往往因场合、交际对象、个人文化程度、性格等因素而不同,有时甚至出现相反的情况女性话语风格就存在着个体的统一性和多样化及群体的统一性和多样化的特点,而且随着社会的进步,还出现了两性话语风格的融合,研究者既要如实客观,又要典型地反映问题决非一件易事。�
女性交际语言的交际主体是女性,是女性为实现自己的交际目的而使用的语言。但这种语言并非是一种独立形式,它的存在是以社会为依托的,带有明显的社会性,它不排斥男性,而
以男性为合作伙伴,共同建筑和谐的语言系统。�
四、社会发展对女性语言研究的必要性的注释�
无论是从修辞学研究现状,还是从语言学的发展前景和语言研究的趋势来看,都应重视研究性别与语言的关系。1、女性语言研究扩大了语言研究的领域。是对语言研究的进一步深化。传统的语言研究不适应动态社会的发展,这一点已经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从内容上看,在性别基础上形成的两性话语风格的差异将为语言学的研究提供一些新的内容。从方法上看,语言研究要求研究的多角度切入。从文化学、社会学、心理学、美学角度进行研究。从而为语言研究提供了方法论上的借鉴。2、女性语言的研究顺应了语言研究发展的潮流,是二十一世纪汉语修辞学发展的必然要求。九十年代以来的修辞学,在重视静态研究的同时,重视动态研究,在口语修辞研究和接受修辞研究方面取得较大进展,性别与语言这一课题正是在吸取了各方面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的。在两性言语交际中,注意言语主体,尤其是接受主体的性别因素,将直接影响到修辞方式的选择和修辞目的的实现。3、从世界范围来看,西方修辞学的发展为汉语修辞学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其中的女权主义修辞批评使人思考女性话语与父权制文化的关系。法国女权主义者认为,语言不仅仅是命名、标志和交流的系统,而且是权力的场所,因此要改变观念,必然从改变主体、改变主体的话语模式开始,并改变父权制的二元对立思维模式。这就为我们打开了一个新的视界,也向性别语言提出了一个新的富有挑战性的课题。�
马克思曾经说过,一个社会文明的程度,往往与女性解放的程度密切相关。当今社会对女性问题的关注直接反映了社会的文明与进步,女性学已成为一门新的边缘性学科,它确立的是一种女性视角与男性视角交融汇聚的人文视角,试图通过补写女性文化,来重新审视人类文化,也为性别与修辞的关系这一课题提供了更广阔的研究天地。研究性别与语言的关系,不仅是语言学的任务,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语言的社会性可以从哪些方面来认识
语言的社会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一、语音的社会性突出表现在声音和意义的联系是社会约定的。同一意义在不同的语言或方言中,可以用不同的声音来表示;同一声音在不同的语言或方言中,可以用来表示不同的意义。二、语音的社会性还可以从语音的系统性来看。从物理和生理属性来看,在甲语言中是不...

什么是语言的社会性
语言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重要的思维工具。社会性是社会性动物的意识的表现,它使社会内部个体的生存能力远远超过脱离社会的个体的生存能力。社会性主要包括这样一些特性,如利他性、协作性、依赖性、以及更加高级的自觉性等。人并不是自然界中唯一具有社...

中国社会里男女语言的差异
第一,正确性。正如女性的发音比男性更准确,女性在语法使用方面也是如此。女性语言更加合乎语法,并且避免一些不规范的表达,例如"aint"。第二,调节词(modulation)。较之于男性语言,女性更加频繁地使用调节词,如"I think","I suppose","Well,you know"。 一方面,这体现了说话人优柔寡断的特质...

语言的社会性功能是?
语言的社会功能是交际功能和思维功能。一、交际功能。运用语言进行交际,就是说话人通过语言发送信息,听话人通过语言接受信息,达到交流思想、互相了解的目的。具体地说,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就是信息的编码、发出、传递、接受和解码的过程。交流思想是语言交际的基本内容。在社会生活中只有语言才能充当交...

什么是语言的社会性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它存在于运用之中.运用中的活语言是人类组成社会的条件之一,是社会成员之间最重要的联系纽带,因而它和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社会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落后到先进的发展都会推动语言的发展;社会的分化、统一、相互接触也会相应地引起语言的分化、统一和接触.随着社会的...

语言有哪些社会属性?
音义结合的固定性。什么声音表示什么意义,如何表示,是由使用某一语言的社会成员决定的。即:语言的“能指”和“所指”是由社会决定的。如gōng shì两个音节可以表示公事、工事、公式、攻势、宫室。语音的系统性。音位、音位的个数、音位的组合,各种语言、方言都有自己的系统。从物理、生理属性上看是...

语言学社会属性
语言的社会性是相对于自然性而言的。它的产生和发展是同社会密切地联在一起的。语言的社会性可以从六个方面具体认识:(一)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语言。许多情况下语言往往是一个民族区分于另一个民族的重要标志,不同语言的音义关系只能从社会性角度才能得以圆满解释。如汉语中有阴阳上去四个声调,而...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社会语言学如何看待
其次,社会语言学从人们图和掌握言语技巧、以及如何衡量一个人的言语技巧来看言语的社会性。任何人运用语言的技巧、即言语技巧都是从社会学来的。不同的人在言语技巧上的差别,正好和他对这种具有社会性的共同标准的理解程度有关。总而言之,社会语言学联系了各种社会因素,通过对各种语言差异的表现以及其...

为什么说社会属性是语言的本质属性?
一、语言是人类交际的基础 社会属性是带有沟通与交流性的。语言它具有交际性和交际意图,他人通过各种语言,来反映本身所表达的意思。语言关系发生在各种场合场所中,不仅仅是一个物质的东西,而是永远处于变化中,语言的生命在于不断变化着的交际中。语言拉近了人与人之间彼此的距离。二、语言是人们意识...

语言是什么?
其中,基本词汇和语法构造决定了每一种语言的基本面貌。语言是人类的思维工具,也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社会性语言是人类社会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它既非经济基础,也非上层建筑。语言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当然也随着社会的灭亡而灭亡。‍‍‍全民性语言不是一种个人现象...

江北区19591338193: 语言的社会性可以从哪些方面来具体认识? -
包娄卡铂: 1) 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语言,在许多情况下,语言往往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另一个民族的重要的标志,不同语言的不同的音义关系只能从社会性角度才能得以圆满解释. 2) 同一个民族的语言,具有不同的地方色彩,这是因为语言是社会现象,是因为不同的社会集团选择确立了不同的音义关系. 3) 语言是社会的产物,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语言随社会的变化而变化,语言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4) 离开了人类社会无所谓语言,所以语言并不是人的本能的反映.人的语言能力是在一个语言环境中反复学习才掌握的.说话则是人们运用语言工具跟人们交流思想的行为,是为了适应他人的需要而存在的;如果离开社会,没有了这种需要,人们就会逐渐地丧失说话的语言能力.

江北区19591338193: 语言和言语的关系 -
包娄卡铂: 语言和言语的关系就表现在创造的东西与创造的活动的关系之中,被使用的工具与使用工具的行动及其成果的关系之中,被组织的材料或手段与把这些手段组织起来的活动或成果的关系之中. 我们说语言存在言语之中,这意义只是说语言系统中...

江北区19591338193: ”语言”和”言语”有什么区别 -
包娄卡铂: ”语言”和”言语”的区别,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 1.语言具有全民性,言语具有个人性.语言既然是存在于全体社会成员之中的相对完整的抽象符号系统,它对于社会成员来说就是全民的,无论是从语言的创造者、使用者,还是语言本身,语...

江北区19591338193: 语言和言语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
包娄卡铂: 联系:语言存在于言语之中,存在于人们的交际过程之中,存在于言语行为和言语作品之中. 语言不能够脱离言语,言语也不能脱离语言,它们是不可分离的. 语言和言语的区别:意思不同、出处不同、侧重点不同 一、意思不同 1、语言: (...

江北区19591338193: 简述语言和言语的区别与联系,并说明区分这两者的意义 -
包娄卡铂: 语言与言语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答:语言是作为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的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言语就是个人讲话(写作)的行为和结果.语言和言语的区别: ①语言系统是社会共有的交际工具,因而是稳固的,具有相对的静止状态;言语是...

江北区19591338193: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社会语言学如何看待 -
包娄卡铂: 社会现象是指所有与人类共同体有关的活动----产生、存在和发展密切联系的现象.社会语言学理解的社会是以种种社会关系联系在一起的各式各样的大大小小的群体,每一个这样的群体都会有某些不同于其他群体的特征,而每一个具体的人则可...

江北区19591338193: 语言和言语有什么区别 -
包娄卡铂: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们进行沟通交流的各种表达符号.人们借助语言保存和传递人类文明的成果.语言是民族的重要特征之一.一般来说,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是世界上的...

江北区19591338193: 请问女性语言的特有的语法特点有哪些? -
包娄卡铂: A: 从言语目的、话题、言词表达上看:1.言语目的 Tannen曾用九个词概括女性的会话目的:亲 密(intimacy),联系(connection),融合(inclusive),关系(relationship),和谐(rapport),社团(community),问题(problem),新...

江北区19591338193: 了解语音的社会性与学习和研究语音有什么关系 -
包娄卡铂: 语音的社会性是指语音的社会属性,这是语音的本质属性,它反映了全体社会成员约定俗成的特点.了解了语音的社会性,在学习和研究语音时,就有了正确的方向,就可以避免误入歧途. ——这就是我的回答.

江北区19591338193: 语言和说话的关系怎样 -
包娄卡铂: 语言是沟通的,可能是文字类型(书写)或口头的说话关系.......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