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那古人到底剪不剪指甲呢?

作者&投稿:采差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古人讲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那么古人剪指甲为什么不受约束呢?~

其实古人所说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指的是身体和毛发,因此指甲是没有包括在内的。而且古人都比较注重养生,所以对指甲也有独到的见解,认为不勤剪,可以阻碍身体排放浊气。而且一直不剪指甲也会影响日常的生活,指甲长了也容易断裂。所以在古人看来,指甲是可以剪的。

其实古代人对指甲非常的讲究,甚至会出现在神学以及迷信活动中,例如什么晚上不能剪指甲啊,如果剪了就会发生什么什么不好的事情。为了剪指甲,古代人还发明出剪指甲的工具。由此看来,古代人还是允许剪指甲的。在剪刀没有发明以前,古人都是用削的方式,来阻止指甲长长。在剪刀发明以后,剪指甲最常用的工具就是剪刀了,而且剪刀的发明可以追溯到商代,并且有文物作证,另外在我国西汉古墓中还发现了陪葬中存在剪刀的身影。

对于女性而言,手就是第二张脸,所以古人有很多的诗词、成语来形容女性的手非常美丽。为了保持纤纤玉手,也会定期的修剪指甲。如果不修剪,让指甲野蛮生长,肯定会影响手的颜值。所以为了提高手的美丽,清朝的贵女们还会用凤仙花或者指甲花对指甲进行染色。

综上所述,古代的人们是需要剪指甲的,因为在古人的眼中,指甲是没有用的,指甲长了,反而会阻碍身体内的浊气的排放。对于女性而言,指甲是第二张脸,因此需要定期的修形。

似乎不剪,即使剪掉了,也要保存好。清朝前额头发就是要保存好

虽然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但古人是修剪指甲的。

《隋书·薛孺传》(这本书主要有魏征等多人主编)中曾记有:“太常丞胡仲操曾在朝堂,就 孺 借刀子割爪甲。”

“爪甲” 指:手指或脚趾前端的角质硬壳。现在指指甲。

这句话的大意就是:太常丞胡仲操曾经在朝堂之上借人的刀子剪指甲。

这就证明了在古代,古人是会剪指甲的,并且,扬州三把刀的名声也可证明此现象,扬州三把刀自古有名,其中包括:扬州厨刀、修脚刀、理发刀。

扩展资料:

扬州三把刀的发展:近2500年来,扬州的汉、唐、清几度繁华,催生并刺激了三把刀行业的发展与兴盛;几度衰落,又“逼迫”并推动扬州先民怀揣三把刀背井离乡、漂流四方、艰苦创业。

历经千年风雨磨砺的扬州三把刀已成为扬州悠久历史的重要象征。

扬州修脚刀有五种:口窄轻便的平刀(修刀、轻刀)、厚而坚硬的锛刀(枪刀)、嵌趾刀(条刀)、刀薄柄扁的铲刀(片刀)和刮刀。

全套刀又分为大、小两套,大套12把,小套6把。刀型不同,用途各异,修脚师操刀上阵,或撕胼胝,或挖鸡眼,或修嵌甲残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扬州三把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爪甲



古人剪指甲。

从历史记载以及考古发现来看,古人剪指甲主要有两种办法:

第一个办法是削,用的是刀;这在剪刀还没发明前,是“剪”指甲的主流工具,再往上追溯就是用石头磨。

第二个办法是剪,用的是剪刀;考古发现,剪刀在中国商朝就已发明,当然主要不是用来剪指甲的,它是一种社会劳动工具,剪指甲是它的副业。

扩展资料

《孝经•开宗明义章》:“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人的身躯、四肢、毛发、皮肤,都是从父母那里得来的,是父母身体的一部分,不敢使之受到侮辱和损伤,这是实行孝道的开始,是为儿女者起码要做到的。

但指甲不在上说所说范畴内,因为古人认为指甲这个东西不是个好东西!“甲为筋之余,甲不敷截筋不替”,意思是说,指甲是血肉凝滞之物,如果长长了不及时修剪,会阻碍身体内的浊气排泄,从而引发一些疾病。



古人剪指甲。

不同于‘身体发肤’,古人对指甲的十分讲究,不单纯是整洁卫生的要求,而是加入了很多忌讳迷信的内容。

"甲为筋之余,甲不敷截筋不替。”古人认为指甲是凝滞之物,不勤剪会抑制浊气外发。

特别是女性,因为古人暴露的部位只有面部和手部,纤纤玉手也成了女性的第二张脸。周礼中对出生和死亡的人的指甲置放都有明确的要求。

扩展资料:

古人剪指甲主要有两种办法,或者说主要用到两种工具。

第一个办法是削,用的是刀;这在剪刀还没发明前,是“剪”指甲的主流工具,再往上追溯就是用石头磨。

第二个办法是剪,用的是剪刀;考古发现,剪刀在中国商朝就已发明,当然主要不是用来剪指甲的,它是一种社会劳动工具,剪指甲是它的副业。

目前在中国,最著名的剪刀制作人是张小泉及王麻子,张小泉品牌成名于1628年(明朝崇祯元年),可见历史之悠久。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剪刀

百度百科-张小泉(剪刀品牌)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古代都重孝义,都不剪。 古代曹操割发代首的故事很出名,头发之所以可以代替首级,是因为当时头发是父母给的,平时都不敢剪,所以可以代替首级。 有考证的历史以来,古人剪指甲的方法就是削和剪,并且也出现很多专用的工具,剪刀的发明历史可以追溯到商代,有出土的文物作证,汉字的剪字也在甲骨文发现过,意即前面还有刀。和我们现代人理解的相反,古人对指甲的讲究更大,不单纯是整洁卫生的要求,而是加入了很多忌讳迷信的内容。特别是女性,因为古人暴露的部位只有面部和手部,纤纤玉手也成了女性的第二张脸。周礼中对出生和死亡的人的指甲置放都有明确的要求。"甲为筋之余,甲不敷截筋不替。”古人认为指甲是凝滞之物,不勤剪会抑制浊气外发。所以大可不必为古人担忧。我想如果古人看到我们现代人对指甲这么随便,会惊诧万分的。 参考: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8837638.html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的意思是什么?
意思是:人的身体四肢、毛发皮肤,都是父母赋与的,不敢予以损毁伤残,这是孝的开始。出处:《孝经·开宗明义》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译文:孔子说∶“孝,它是一切德行的根本,也是教化产生的根源。你回原来位置坐下...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意思是,身体上的毛发和皮肤,也就是说整个身体都是父母给的,不敢有任何的损伤,这也就是对父母孝顺的开始。出自《孝经·开宗明义》,属于谚语,全文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全句翻书本上译为:“人的身躯、四肢、毛发和皮肤,都是父母给予的,不能轻易伤害甚至毁坏,这就是尽孝的开...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下一句是什么?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接下来一句是“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出处:《孝经·开宗明义章第一》原文: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译文:人的身体四肢、毛发皮肤,都是父母赋予的,不敢予以损毁伤残,这是孝的开始。人在世上遵循仁义道德...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身体四肢、毛发、皮肤 都是父母所赐予的,所以不敢随便损毁 伤害 ,这都是孝顺的开始,是孝顺的基本 这1站—幸福 | 发布于2010-09-11 举报| 评论 22 13 字面意思不多太依赖网络了以后先思考再提问吧 G凯文 | 发布于2012-07-03 举报| 评论(1) 17 15 为您推荐: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意思 身...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什么意思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的意思是:人的身体以至每一根毛发和每一块皮肤,都是父母给予的,应当谨慎爱护,不敢稍有毁伤,这是实行孝道的开始。1、这句话出自《孝经》,原文是: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出自哪里?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 终于立身。《大雅》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春帆试注】题解:孝经的宗旨和意义。孔子坐着,曾子在一旁等待教诲。孔子说:“先前的圣王有最美好的品德和最令人佩服的...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的意思
身体毛发、肌肤等都是父母给予的,不可以毁坏伤害,这才是行孝尽孝的开始。“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出自于《孝经》,意思是人的身体以至每一根毛发和每一块皮肤,都是父母给予的,应当谨慎爱护,不敢稍有毁伤,这是实行孝道的开始。这句话体现了古代子女必须奉行的行为准则,保证...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出自哪里?
出自《孝经·开宗明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解释:我们的身体毛发皮肤是父母给我们的,我们必须珍惜爱护它,这就是行孝尽孝的开始。让自己健康成长、按正确的原则做事,让自己的名字为后人所景仰,就会让后世知道自己的父母教导有方...

“身体发肤 受之父母”的全文是什么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出自《孝经·开宗明义》,全文如下: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是出自哪里呢?
身体上的每一根头发每一寸皮肤都是父母给的。此句出自出自《孝经·开宗明义》,原文: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释义:我们的身体毛发皮肤是父母给我们的,我们必须珍惜它,爱护它,因为健康的身心是做人做事的最基本条件,所以珍惜它,爱护它就是行孝尽孝的开始。

化隆回族自治县19389662758: 为什么说:“身体发肤,授之父母,不敢毁伤”啊? -
倚俊太韦: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孝经·开宗明义章》意思是:的身体四肢、毛发皮肤,都是父母赋与的,不敢予以损毁伤残,这是孝顺的开始. 用现代意义来讲就是:很多人不满足自己的长相,外观,总想着动动刀去做做整容.这样其实就是伤了父母天生给你的发肤.还有些人,嫌太平淡,就想着去纹身,还是那种洗不掉了,这,其实也是伤了父母给你的发肤.所以,不要轻易做这些事情,来伤害父母给你的一切天然的东西.

化隆回族自治县19389662758: 如何理解“身体发肤?如何理解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含义?
倚俊太韦: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语出《孝 经》:“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 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 父母,孝之终也.”古人认为,自己的身 体是父母所给的,应当倍加爱护,不敢有 所损伤,这是孝道最基本的要求.曹操曾 割发代首,割发之所以具有如此重要的意 义,其原因就在于此.《三国演义》中描 写的夏侯惇中箭后吞食眼珠之举也是基于 此种理念,夏侯惇高呼的“父精母血,不 可弃之”,说的也就是“身体发肤,受之 父母,不敢毁伤”,当然不敢扔弃.

化隆回族自治县19389662758: 请问下面这句话的翻译是什么?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 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 ,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 ,中于事君,... -
倚俊太韦:[答案] 身体所有的一切,都受之于父母;不敢去毁坏伤害,这是孝道,也是立身之道.然后扬名於万世,以此来侍奉父母,这是孝的最高境界.孝道,开始於侍奉双亲,然后是侍奉君主,最后是自己.

化隆回族自治县19389662758: “身体发肤,受诸父母,不敢损伤,孝之始也.的翻译是什么呢? -
倚俊太韦: 出自《孝经》开宗明义章第一仲尼居,曾子持.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训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 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身体发肤,受...

化隆回族自治县19389662758: 古人讲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轻易损毁,甚至头发和胡须都不会去修剪,这是真的么? -
倚俊太韦: 他们是在特定的节日会对头发修理和保养,而且胡须和头发也是有一定的周期性的,所以也不会想你说的那样,古人尊尚'身体发肤 受之父母'那么在实际生活中也会有一些方法的,既不僭越礼数,也不会有悖日常,所以我们也就不求甚解了

化隆回族自治县19389662758: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什么意思? -
倚俊太韦: 意思是:我们的身体、头发等都是父母给予的,一定要爱惜,不能随便伤害,这是孝道最基本的要求. (古代,头发是不可以随便剪的,就是这个原因)

化隆回族自治县19389662758: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接下来一句是什么,急! -
倚俊太韦: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接下来一句是“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出处:《孝经·开宗明义章第一》 原文: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译文:人的身体四肢、毛发皮肤,都是父...

化隆回族自治县19389662758: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是什么意思 -
倚俊太韦: 简单点说就是你的全身上下,包括头发皮肤都是你父母给你的,你损伤了就是对父母的不孝!

化隆回族自治县19389662758: “曹操割发代首”的主要意图是什么? -
倚俊太韦:[答案]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孝经·开宗明义章》 古人是不会轻易剪头发的,因为他们认为这是一种不孝的表现 曹操此举象征着一种以身作则,毕竟他不割也没人敢说他. 证明他治军严谨,军令如山

化隆回族自治县19389662758: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出自哪里?
倚俊太韦: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孝经·开宗明义章》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