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有大过则谏,体现孟子什么思想

作者&投稿:叱干彩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君有大过则谏,体现孟子什么思想~

齐宣王向孟子问公卿的事。孟子说,有和王室同宗的公卿(贵戚之卿),有和王室不同宗族的公卿(异姓之卿),他们是不同的。如果是同宗的"贵戚之卿",那么,君王有了大的过错,他们就要劝阻(君有大过则谏)。如果反复劝阻君王还不改,就替代他(易位)!

C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发展。董仲舒“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的主张,客观上有利于利用“天”来约束“天子”(君主),但主要还是强调君主的绝对权威,因此A、B两项说法错误;董仲舒的主张适应了汉初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的需要而不是争霸战争的需要,排除D项。孟子主张君主是可以被质疑、撤换的,而董仲舒则强调绝对尊重君主,因此对君臣关系的定位发生了变化,故选C项。

此句出自<孟子万章下>,内容是“齐宣王问卿”与孟子的回答。
原句一是“君有大过则谏,反覆之而不听,则易位。”此句说的是作为“贵戚之卿”,当君主在决策上有重大错误的时候应该对他进行规劝,反复还不听从,就改立他人。需要解释的是“贵戚之卿”是指与君主同姓有血缘关系的本族。直白地说,就是做君主的哥哥如果不行,那就让弟弟来做。原句二是“君有过则谏,反覆之而不听,则去。”这里说的是“异姓之卿”,是指一般的大臣。那么他们遇到上述的情况就只能离职回家了,大臣“易位”,那就是谋朝篡位,是不合符道义的。此处也没有体现孟子“民为贵,君为轻”的思想,只能说是做臣属的有匡正君主的义务,对于君主的错误要敢于直谏。在符合道义,对人民有益的前提下,改朝换代也是可以的嘛,哈哈。

轻君思想。说是民本思想,绝对是个误解。
这是个很荒谬的思想。国君能够随便换?
国君是一国之本,是整个国家的精神象征。国君不被尊崇,意味着国家没有领头羊,这样的国家,还有希望吗?
看看现在的乌克兰吧!看看那些总是搞军变的国家吧!

我认为是以民为本的思想


孟子说:“君有大过则谏,反覆之而不听,则易位。”而董仲舒则说:“唯天...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儒学的发展。从材料描述中可知,孟子认为国君犯错屡劝不听,就应该换掉他;董仲舒宣扬君权神授、天人合一,适应了汉武帝加强君权的需要;孟子的言论并没有体现"天人合一"思想,排除A;C项材料不能体现;B项说法错误。所以答案选D。

“王何卿之问也?”“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这两句怎么...
陛下要问臣下什么呢?作君主的犯了很大的过错,作臣下的就要告诉君主,臣下告诉君主多次要改掉曾犯下的大过错,但是君主从不听劝,这样的话,作臣下的就可以让其它更有贤明的人当君主。讲:为王为皇之道,首推的是崇高的道德,有德的人当之 ...

君把大臣当草芥,大臣把君当寇仇,为什么古代道德礼仪好要说这样的话...
作为亚圣,孟子的火气很旺,思想中也颇有一些原始民主主义的原素,他并非无原则地强调臣民对君王的服从,相反还认为,恶法非法,暴君非君,面对恶法和暴君,人民有反抗的权利。“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君有大过则谏,反覆之而不听,则易位”,“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君之视臣如草芥...

"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的翻译
也就是容许废君而另立族中贤人。

谁有孔子和孟子的资料?
他的祖先是宋国贵族,大约在孔子前几世就没落了。孔子年轻时做过几任小官,但他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是从事教育,相传所收弟子多达三千人,贤人72,教出不少有知识有才能的学生。 孔子为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任鲁国司寇;后携弟子周游列国;最终返鲁,专心执教。在世时已被誉为“...

君有大过则谏,反覆之而不听,则易位什么意思?
国君有了重大的过失,(大臣)再三的劝说然而国君不听,那么就可以换掉国君

孔子孟子的共同点有什么?
他们都是儒家学派的人。

有能扬文之名,止文之过,私得宝于外者,疾入谏翻译
在这段话中,有能扬文之名指的是能够传扬晋文公的美德和名声;止文之过则是指能够指出并纠正晋文公的过错;私得宝于外者则是指在国外能够发现贤才或者获得财富的人;疾入谏则是指这些人应该迅速前来向晋文公进谏,以便得到晋文公的赏识和奖励。这段话反映了晋文公求贤若渴、从谏如流的思想,也...

“物之善鸣者也”的出处是哪里
“物之善鸣者也”出自唐代韩愈的《送孟东野序》。“物之善鸣者也”全诗《送孟东野序》唐代 韩愈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草木之无声,风挠之鸣。水之无...他对秦统一天下起过重要作用。有《谏逐客书》。(21)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夏阳人。著名史学家,著有《史记》。相如:司马相如,字长卿,西汉成都人。著名...

孔子和孟子分别是那个时期
孔子是春秋末期,孟子是战国时期。1、孔子是春秋末期,生于公元前551年,卒于公元前479年,孔子被尊为儒教始祖。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2、孟子是战国时期,生于公元前372年,卒于公元前...

闻喜县13862134080: 君有大过则谏,体现孟子什么思想 -
史品倍迪: 齐宣王向孟子问公卿的事.孟子说,有和王室同宗的公卿(贵戚之卿),有和王室不同宗族的公卿(异姓之卿),他们是不同的.如果是同宗的"贵戚之卿",那么,君王有了大的过错,他们就要劝阻(君有大过则谏).如果反复劝阻君王还不改,就替代他(易位)!

闻喜县13862134080: 孔子及孟子对君臣关系的看法 -
史品倍迪:[答案] 孔孟都认为君与臣的关系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君臣各有职责.孔子所谓“君君、臣臣”(《颜渊》)又说:“君使臣以礼... 他甚至说:“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万章下》)孟子关于君臣关系的认识,是和他的“民贵君轻”思想...

闻喜县13862134080: 孔子与孟子的最大不同?
史品倍迪: 孟子主张在任命或罢免官员的问题上,不能由君王一个 人说了算,也不能由少数几个大臣说了算,而是必须要征求国人的意见;在定罪量刑上,也不能由君王一个人说了算,也不允许君王的信左右或大臣私自说了算, 同样必须征求国人的意见.对于不称职的君王,孟子以大无畏的精神提出:“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孟子·万章下》).”在君臣关系上,孟子 也坚持人格的尊严与平等,他曾当面对齐宣王说:“君之视臣为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孟子·离娄下》).”事实上,孟子的上述主张,都是孔子未曾提出过的,这表明孟子的学术思想、政治理念与孔子有着相当大的差异,严格说来他们并不是一个学派,孔孟并非一家.

闻喜县13862134080: 如何理解孟子的民本思想 -
史品倍迪: 首先,在经济方面,孟子主张要“制民之产”和减轻征税给人民以物质上的保障.衣食住行得到保障,是安定人民的首要措施.他指出:“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僻邪侈为不为己.”①人民没有一定的产...

闻喜县13862134080: 孟子的思想理念 -
史品倍迪: 仁政//

闻喜县13862134080: 孔孟为什么是一家 -
史品倍迪:[答案] 所谓的“孔孟一家” 孔子是春秋时期的大学者(公元前551~前479年),他首开私学,创立儒家学派.孟子是战国时期的大学者(生卒年不详,一说前385~前304年,一说前372~前289年),他继承了孔子的学说,并对儒家学派的传播与发展作出了...

闻喜县13862134080: 孔子和孟子有何不同
史品倍迪: 孔子重点以“仁”核心 孟子重点以“义”核心

闻喜县13862134080: 君有大过则谏,反复直而不听则易位.出自于<<孟子·万章下>> 请帮我翻译成白话文和告诉有关的信息. -
史品倍迪:[答案] 君主有过失就应该当面告诉他劝他改正,反复劝他不听则应该离开这个地方了

闻喜县13862134080: 孔子与孟子有何不同?
史品倍迪: 孔子把儿子背在身上,孟子扛在头上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