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计时方法计时工具的演变是什么

作者&投稿:仲罚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计时方法的演变~

发展过程:
人类社会早期对时间没有精确的计量,只能用“太阳出山”“鸡叫3遍”“月挂树梢”等模糊概念计时。直到进现代,一些地方还沿用“吃晚饭时”“一袋烟的功夫”等提法。
春秋时期已经用圭表~漏刻等计时器,对一天的时间做比较精确的划分和记录。
圭表即日晷,有日晷针盘组成。晷针插在盘中心,晷盘上刻着表示时刻的分划。太阳照射的针影投射在晷盘的分划上,就能指示出时刻。
阴雨天和夜晚则用漏刻。漏刻又称漏壶,包括下有小孔的铜壶和带有刻度的刻箭两部分。水匀速流下,通过刻度观察水位变化,即可确定时刻。
唐代僧一行发明了最早的自鸣钟,用漏水激轮,一日一夜转一周,29转多为一个月365转为一年。同时装有2个木人,每一刻一击鼓,一个时辰(相当于一个2个小时)一撞钟。元代郭守敬也曾发明出不同声音的机械报时钟。民间更多使用燃香,蜡烛等计时方法。
现代机械钟,电子钟,石英钟等钟表是从西方传入的。
漏壶也叫漏刻,古代利用滴水、沙多少来计量时间的一种仪器。
按流媒分可分水漏和沙漏。按计时方法分可分箭漏和称漏。各种漏壶漏壶因原理不同在结构上也存在差异。
水漏是以壶盛水,利用水均衡滴漏原理,观测壶中刻箭上显示的数据来计算时间。 历史可追溯到夏、商时期。
沙漏是为了避免水因气温变化而影响计时精度而设计的。其原理是通过流沙推动齿轮组﹐使指针在时刻盘上指示时刻。最早记载见于元代。

发展过程:
人类社会早期对时间没有精确的计量,只能用“太阳出山”“鸡叫3遍”“月挂树梢”等模糊概念计时。直到进现代,一些地方还沿用“吃晚饭时”“一袋烟的功夫”等提法。
春秋时期已经用圭表~漏刻等计时器,对一天的时间做比较精确的划分和记录。
圭表即日晷,有日晷针盘组成。晷针插在盘中心,晷盘上刻着表示时刻的分划。太阳照射的针影投射在晷盘的分划上,就能指示出时刻。
阴雨天和夜晚则用漏刻。漏刻又称漏壶,包括下有小孔的铜壶和带有刻度的刻箭两部分。水匀速流下,通过刻度观察水位变化,即可确定时刻。
唐代僧一行发明了最早的自鸣钟,用漏水激轮,一日一夜转一周,29转多为一个月365转为一年。同时装有2个木人,每一刻一击鼓,一个时辰(相当于一个2个小时)一撞钟。元代郭守敬也曾发明出不同声音的机械报时钟。民间更多使用燃香,蜡烛等计时方法。
现代机械钟,电子钟,石英钟等钟表是从西方传入的。
漏壶也叫漏刻,古代利用滴水、沙多少来计量时间的一种仪器。
按流媒分可分水漏和沙漏。按计时方法分可分箭漏和称漏。各种漏壶漏壶因原理不同在结构上也存在差异。
水漏是以壶盛水,利用水均衡滴漏原理,观测壶中刻箭上显示的数据来计算时间。 历史可追溯到夏、商时期。
沙漏是为了避免水因气温变化而影响计时精度而设计的。其原理是通过流沙推动齿轮组﹐使指针在时刻盘上指示时刻。最早记载见于元代。

许多古老的文明会观察天体──通常是太阳和月亮,以确定时间、日期和季节[2][3]。现今在西方社会通用的六十进制时间系统,可追溯至约四千年前的美索不达米亚和古埃及 [2][4][5];后来,中美洲地区开发类似的系统[6]。
第一个日历,可能在冰河时代末期,由狩猎收集者(hunter-gatherers)创造。他们利用如树枝和骨头等工具,记录月相和季节[3]。 世界各地──特别是在史前时期的欧洲──都有石阵,例如英格兰的巨石阵.石阵相信是用来预测昼夜平分点(equinoxes)或至点(亦称二至点;solstices)等的时间[7][3]。那些巨石文明(Megalith)没有留下历史纪录;因此,现代对他们的日历或计时方法,所知甚少[8]。

Ancient Persian clock.Kariz.zibad

Ancient Persian clock
公元前3500年至公元前500年[编辑]
日影钟是第一个能够量度小时的装置[9]。已知道最古老的日影钟来自埃及,用绿片岩制造。古埃及约在公元前3500年建造的方尖碑,也是最早的日影钟之一[10][3]。
埃及的日影钟把白天分为十个部分,另外加上4个“微亮小时”── 早上 2个、傍晚 2个。有一种日影钟由一枝长杆和高架横杆组成,长竿上有5个不相等的记号,横杆的阴影会投射到记号之上。横杆在早上指向东方,在正午会指向西方。方尖碑的运作方式差不多:阴影投射到围绕它的记号上,埃及人从而可以计算时间。方尖碑可以指出上午或下午、夏至或冬至[3][11]。
现在己知最古老的水钟 ,在法老阿蒙霍一世(Amenhotep I)(公元前1525年至1504年)的墓中发现,这显示古埃及最先使用水钟[11][12][13]。另一方面,相信沙漏也是由古埃及人发明。此外,埃及自公元前600年,开始使用叫作merkhet的铅垂线在晚间量度时间。这工具的铅垂线跟勾陈一(北极星)一致,形成南北子午圈。当特定的星宿横过线时,就能准确报时[11][14]。

公元前500年至公元前1年[编辑]
柏拉图把水钟(漏壶)引进古希腊之后,水钟成为古希腊广泛使用的计时工具。柏拉图也发明了一种以水钟为基础的闹钟[15][16]。希腊人和新巴比伦王国保存计时记录,作为组成天体观察的重要部分。漏壶也用在希腊法庭,和后来的罗马法庭上。
虽然水钟比日影钟更好用──水钟在室内、夜间或天空多云的日子都可以使用;不过它他们不准确。因此,希腊人寻求方法改善他们的水钟[17]。到了公元前325年,水钟的准确度大为改善,虽然仍然及不上日影钟。这时的钟有钟面,其上有时针,令人更容易读准时间。水钟较常见的问题是水压:当容器注满水时,增加的水压令水流更迅速。在公元前100年,希腊和罗马的钟表专家,开始解决这个问题;其后的几个世纪,在这一方面得到持续改善。为了抵消高水压增加的水流量做成的影响,装水的容器造成圆锥形状,上阔下窄。于是虽然水平面下降的距离相等,但当容器水满的时候,流出的水要比水半满的时候多。然而,还是有些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如温度的影响。天气寒冷的时候,水流比较缓慢,甚至可能冻结[18]。
虽然希腊人和罗马人大大改进水钟的技术,他们仍然继续使用影子钟表。据说数学家和天文学家比提尼亚的狄奥多(en:Theodosius of Bithynia),发明了全球通用的日晷。这个日晷在地球上任何地方都能准确报时,不过现代对它所知甚少[19]。罗马人在奥古斯都大帝统治期间,建造有史以来最大的日晷──奥古斯都日晷(en:Solarium Augusti)。其晷针是从赫利奥波利斯(en:Heliopolis)而来的方尖碑[20]。
公元1-1500年[编辑]
水钟[编辑]
主条目:水钟
李约瑟推测水钟──漏壶可能从美索不达米亚传入中国,时间可能早达公元前二世纪的商代,最迟不会晚于公元前一世纪。由汉代(公元前202)开始,泄水型漏壶逐步被受水型漏壶取代,其特色是浮在受水壶水面上的漏箭,随水面上升指示时间。
蜡烛钟[编辑]
蜡烛钟在何处及何时首次使用己不可考。不过,最早提到蜡烛钟的,是一首写于520年的中国诗。诗中说,燃烧的蜡烛是夜间量度时间的方法。直到10世纪初,日本一直使用类似的蜡烛钟[21]。
香钟[编辑]
远东地区除了使用水钟、机械钟和蜡烛钟外,也会使用香钟计时[22]。中国大约在六世纪首先使用香钟。在日本的正仓院,仍保存了一个香钟[23],不过在其上的文字不是中文,而是梵文[24]。由于佛教经常使用梵文,因此爱德华.沙菲尔推测香钟在佛教仪式中使用,而且是由印度人发明[24]。香钟跟蜡烛钟很相似,不过香烧均匀而且无火焰,因此在室内使用时,比蜡烛钟更准确和更安全[25]。
使用擒纵器的水钟[编辑]
第一使用擒纵器的水钟,由密宗僧人兼数学家一行和政府官梁令瓒建于长安[26][27] 这个擒纵器水钟是个天文数仪器。一行的擒纵器钟仍然是一个水钟,因此会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在976年,张思训解决了这个问题。他用汞(水银)取代水,汞在温度下降到摄氏零下39度(华氏零下38度)时,仍然是液体。
天文钟[编辑]
主条目:水运仪象台
元祐元年(1086年)苏颂检验太史局的浑仪时,决心要将浑仪、浑象和报时装置结合。苏颂拜访吏部守当官韩公廉,取得张衡、张思训的“仪器法式大纲”。元祐三年(1088年)开始动工,元祐七年(1092年)“水运仪象台”竣工。
水运仪象台是一个类似于天文台,高约12米,宽7米,上下分三层;上层是浑天仪(天体测量之用),中层是浑象仪(天体运行演示),下层是司辰(自动报时器),全程用水力推动,可精确报时,李约瑟指这是欧洲天文钟的直接祖先。苏颂于绍圣初年著《新仪像法要》一书,详述水运仪象台的整体功能、零件150多种,60多幅插图。
水运仪象台原件在靖康之祸(1127年)时,金兵将水运仪象台掠往燕京(北京)置于司天台,在金朝贞祐二年(1214年)因不便运输被丢弃,而南宋时苏携保存的手稿因无人理解其中方法而无人能仿造。
近代计时工具[编辑]

参见:钟表
机械钟[编辑]
机械钟由僧人一行和官员梁令瓒发明。至元明之时,计时器摆脱了天文仪器的结构形式,得到了突破性的新发展。元初郭守敬、明初詹希元创制了“大明灯漏”与“五轮沙漏”,采用机械结构,并增添盘、针来指示时间,其机械的先进性便明显地显示出来,时间性电益见准确。
到14世纪,西方国家广泛使用机械钟。在十六世纪,奥斯曼帝国的科学家达兹.艾-丁(en:Taqi al-Din)发明机械闹钟[28]。
摆钟[编辑]
1583年,意大利人伽利略建立了著名的等时性理论,也就是钟摆的理论基础。1656 年,荷兰的科学家克里斯蒂安.惠更斯(en: Christiaan Huygens)应用伽利略的理论,设计了钟摆。第二年,在他的指导下,年轻钟匠哥士达(S.Coster)成功制造第一个摆钟。1675年,他又用游丝取代了原始的钟摆,这样就形成了以发条为动力、以游丝为调速机构的小型钟,同时也为制造便于携带的袋表提供了条件。
袋表[编辑]
18世纪期间发明了各种各样的擒纵结构,为袋表(或称怀表)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英国人乔治.葛咸(George Graham)在1726年完善工字轮擒纵结构;它和之前发明的垂直放置的机轴擒纵结构不同,所以使得袋表机芯相对变薄。另外,1757年左右,英国人汤马士.穆治(Thomas Mudge)发明了叉式擒纵结构,进一步提高了袋表计时的精确度。这期间一直到19世纪,产生了大批钟表生产厂家,为袋表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手表[编辑]
1904年,飞行员阿尔拔图.桑托斯-杜蒙特(Alberto Santos-Dumont)要求他的朋友,法国制表匠路易士.卡地亚(Louis Cartier),设计一个他可以在飞行时使用的表[29]。其实在1868年,柏德菲腊已经发明了手表,不过当时这种女士的手镯表,只当作首饰。路易士.卡地亚创造了桑托斯(Santos)手表,第一只为男士设计而且实用的手表[30]。
石英振荡器[编辑]
1921年,华持.加迪(en: Walter G. Cady)制造第一个石英晶体振荡器。沃伦.马利逊(Warren Marrison J. W. Horton)和JW.霍顿(J. W. Horton)于1927年,在加拿大的贝尔实验室制造首个石英钟[31][32]。之后几十年,因为由真空管组成的石英钟笨重,它只能设置于实验室中。
1967年瑞士人发表第一款石英表,1969年,精工制作了世界上第一个商业化生产的石英手表──雅士图( Astron)[33]。它的准确性和低生产成本,令石英钟表大受欢迎。
原子钟[编辑]
原子钟比所有计时装置都准确,数万年才会误差几秒钟,所以可以用于校准其他钟表[34]。第一个原子钟于1949年发明,现陈列于史密森尼学会。美国国家标准局(又称国家标准技术研究所( en: 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 的铯原子钟,每年的误差只有300亿分之一秒。

我国古代,人们发明了很多计时的方法或工具。
圭(读作guī)表是一种既简单又重要的测天仪器,它由垂直的表(一般高八尺)和水平的圭组成。它利用了立竿见影的道理来测量日影长度。主要功能是测定冬至日所在,并进而确定回归年长度。此外,通过观测表影的变化可确定方向和节气。
日晷(读作guǐ)又称“日规”,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又一种计时仪器。通常由铜制的指针和石制的圆盘组成。铜制的指针叫做“晷针”, 石制的圆盘叫做“晷面”。使用时,观察日影投在盘上的位置,就能分辨出不同的时间。日晷的计时精度能准确到刻(15分钟)。
铜壶滴漏又名“漏刻”或“漏壶”。即用一个在壶底或靠近底部凿有小孔的盛水工具,利用孔口流水使铜壶的水位变化来计算时间。 我国发明的铜壶滴漏比外国制作的滴水计时器要早的多,应用也普遍,成为历代计时的重要工具。
除了以上的计时方法之外,我国古代人们还用“沙漏”、“火计时”、“烛光计时”等方法来计时。

我国古代,人们发明了很多计时的方法或工具。
圭(读作guī)表是一种既简单又重要的测天仪器,它由垂直的表(一般高八尺)和水平的圭组成。它利用了立竿见影的道理来测量日影长度。主要功能是测定冬至日所在,并进而确定回归年长度。此外,通过观测表影的变化可确定方向和节气。
日晷(读作guǐ)又称“日规”,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又一种计时仪器。通常由铜制的指针和石制的圆盘组成。铜制的指针叫做“晷针”, 石制的圆盘叫做“晷面”。使用时,观察日影投在盘上的位置,就能分辨出不同的时间。日晷的计时精度能准确到刻(15分钟)。
铜壶滴漏又名“漏刻”或“漏壶”。即用一个在壶底或靠近底部凿有小孔的盛水工具,利用孔口流水使铜壶的水位变化来计算时间。 我国发明的铜壶滴漏比外国制作的滴水计时器要早的多,应用也普遍,成为历代计时的重要工具。
除了以上的计时方法之外,我国古代人们还用“沙漏”、“火计时”、“烛光计时”等方法来计时。

日晷,圭表,刻漏(用水),沙漏(用沙子)


中国古代四种计时的仪器和工具
1、圭表 又称,日晷,日规。圭表中的“表”是一根垂直立在地面的标竿或石柱;“圭”是从表的跟脚上以水平位置伸向北方的一条石板。每当太阳转到正南方向的时候,表影就落在圭面上。量出表影的长度,就可以推算出冬至、夏至等各节气的时刻。表影最长的时候,冬至到了;表影最短的时候,夏至来临了。

三种古代人们晚上计时的工具和方法
古代人们晚上计时的工具有:刻漏、沙漏、水运浑天仪、水运仪象台、大明灯漏。计时的方法分为两大类,一类利用流体力学计时,有刻漏和后来出现的沙漏;一类采用机械传动结构计时,有浑天仪、水运仪象台等。1、刻漏又称漏刻、漏壶。漏壶主要有泄水型和受水型两类。早期的刻漏多为泄水型。水从漏壶底部...

中国古代四大计时方法
1、日晷:日晷是一种以日影为基准的计时工具,由晷针和晷面构成。晷面通常刻画有地支以表示十二时辰,通过太阳的投影方向来确定时间。然而,阴天或夜晚时,日晷的效用会受到限制。2、水运仪象台:在宋代,苏颂发明了水运仪象台。该装置的机械部分能够按照固定的时刻使木偶出现,执行击鼓、摇铃以及展示时辰...

古代用来计时的工具有哪些?
5. 天体仪:天体仪是一种古代天文观测仪器,用于模拟天体的运动和测量天体的位置。它通常由一个球形的模型和一个直立的支撑杆组成。球形的模型代表天空,上面刻有天体的位置,支撑杆代表地轴,模型可以围绕地轴旋转,模拟天体的运动。通过观察模型上的天体位置,可以测量天体的坐标和运动。6. 水运仪象台:...

古代有哪些计时工具
1、圭表 圭表是古代汉族科学家发明的度量日影长度的一种天文仪器,圭表直立于平地上测日影的标杆和石柱,叫做表;正南正北方向平放的测定表影长度的刻板,叫做圭。当太阳照着表的时候,圭上出现了表的影子,根据影子的方向和长度,就能读出时间。2、刻漏 刻漏引又称漏刻﹑漏壶,是中国古代的漏水计时...

古代,人们常用什么工具来计时
图中“唐制吕才(约公元600~650)定”刻漏是在漏壶上方加几个补偿壶,“今制燕肃(1030)定”刻漏采用溢流法,深四寸。多余的水由平水壶(下匮)通过竹注筒流入减水盎。燕肃创制的漏壶叫莲花漏,北宋时曾风行各地。《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后汉文》中在桓谭(卒于公元56年)的文章里说刻...

古人的一天是怎么计时的用什么工具和方法
三、沙漏 沙漏是使用流沙作为动力源的计时器。与水漏不同,沙漏不受冬季结冰的影响,因此得到了广泛应用。四、水运浑天仪 水运浑天仪是一种结合天文学与机械学的精密仪器,通过水力驱动模拟天体运行,并能够测定时间。五、水运仪象台 水运仪象台拥有复杂的齿轮传动系统,能够将枢轮的连续旋转转化为间歇旋转...

古代四大计时工具
一、圭表 圭表是我国最古老的一种计时器,在《周礼》中就有关于使用土圭的记载,因此可见圭表有着悠久的历史。圭表是利用太阳射影的长短来判断时间。圭有两部分组成,一是直立在平地上的测日影的标杆或石柱,叫做表;另一部分为正南正北方向平放测定表长度的刻板,叫做圭。圭表不仅可以用来制定节令,而且...

从古到今的计时工具(7个以上)
即用一个在壶底或靠近底部凿有小孔的盛水工具,利用孔口流水使铜壶的水位变化来计算时间。 我国发明的铜壶滴漏比外国制作的滴水计时器要早的多,应用也普遍,成为历代计时的重要工具。图:http:\/\/image.baidu.com\/i?ct=503316480&z=0&tn=baiduimagedetail&word=%CD%AD%BA%F8%B5%CE%C2%A9&in=...

古代人用什么计时
古人计时的方法有很多种,除了日晷、漏刻、更夫打更,还有更高级的水运仪象台。

虞城县19452912958: 古代记时工具有什么?最早是什么? -
宏阀脉络: 我国古代,人们发明了很多计时的方法或工具. 圭(读作guī)表是一种既简单又重要的测天仪器,它由垂直的表(一般高八尺)和水平的圭组成.它利用了立竿见影的道理来测量日影长度.主要功能是测定冬至日所在,并进而确定回归年长度...

虞城县19452912958: 古代人和现代人是如何测量时间的?测量时间的工具是如何发展变化的?(简单说明就行了) -
宏阀脉络: 最开始是根据日出日落,还有月亮的行为推测的. 后来,总结这些规律,人们用自然界中的现象发明计时工具,沙漏、或计算滴水等方法计时间,再后来,发明了日晷、钟摆等有技术含量的计时工具. 现在人们有条件了,根据恒星的运动规律发明了各种钟表来计时.

虞城县19452912958: 古人的计时工具有哪些 -
宏阀脉络: 中国古代的计时工具: 1、圭表:圭表中的“表”是一根垂直立在地面的标竿或石柱;“圭”是从表的跟脚上以水平位置伸向北方的一条石板.每当太阳转到正南方向的时候,表影就落在圭面上.量出表影的长度,就可以推算出冬至、夏至等各...

虞城县19452912958: 求古代计时工具 -
宏阀脉络: 在历史进程中,我们的祖先在不同的时期发明和制造了各种适应当时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需求的计时器.其中主要有圭表、日晷、漏刻(见图)、机械计时器等. 圭表 圭表是我国最古老的一种计时器,古代典籍《周礼》中就有关于使用土...

虞城县19452912958: 人类计时方法的变迁历史?谁知道? -
宏阀脉络: 先是树个竿子,标定长短.后来发明了滴漏,确定最早的计时工具是日冕,优点是准确,缺点是阴天或晚上无法使用,后来的计时工具是刻漏,用水.唐朝时期僧一行发明了时钟. 用沙漏,日晷 沙漏又称“沙钟”,是我国古代一种计量时间的...

虞城县19452912958: 古代计时工具的资料 -
宏阀脉络: 圭(读作guī)表是一种既简单又重要的测天仪器,它由垂直的表(一般高八尺)和水平的圭组成.它利用了立竿见影的道理来测量日影长度.主要功能是测定冬至日所在,并进而确定回归年长度.此外,通过观测表影的变化可确定方向和节气...

虞城县19452912958: 中国时间的工具 - 时间工具变迁史时间计量工具从沙漏到钟表的演变过程
宏阀脉络: 计时工具很多,中国古时候用香火,用日圭,怎么能肯定就是从砂漏演变来的呢? 一.计时学是科学发展的标志 F·培根最先提说:火药、指南针和造纸三大发明推进了欧...

虞城县19452912958: 说一说你知道的古人还有哪些工具记录时间的变化? -
宏阀脉络: 古代人们通过滴漏、燃香等来计时,还发明了日晷、圭表、水运浑动仪、水运仪象台等.这些计时器相辅相成,不断发展,为古人提供更为准确的时间.

虞城县19452912958: 计时手段的变迁  ①古代人用日晷、漏壶等器具来计时.  ②人们发现物体在阳光下能形成阴影.于是,人们根据太阳投射在地上影子的长短情况制成了“... -
宏阀脉络:[答案] (1)考查说明方法以及作用.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作引用等.解答此类题型,必须要结合文段的内容来分析说明方法,然后根据文章的内容或者文段的内...

虞城县1945291295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表1   钟表的演变古代日晷被称为“最早的钟表”,是古代比较普遍使用的计时工具.中世纪末期机械钟在西欧流行,最初... -
宏阀脉络:[答案] 学生可以从钟表科技发展,基本情况,看出,钟表技术的发展与当时科技的发展密不可分,从根本上讲是由于不同时期的科... 论题:科技的发展推动钟表功能的多样化. 论述:钟表最早的功能是计时,随着科技的发展,表的功能逐渐多样化.从伽利略...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