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上枢密韩太尉书》是怎么回复的?

作者&投稿:冉彭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安石启:昨日承蒙您来信指教,我私意以为跟您友好相处的日子很久了,但讨论国事往往意见不同,这是由于所采取的政治主张和方法不同的缘故。我虽然想硬在你耳边罗嗦(强作辩解),恐怕结果一定不会得到您的谅解。后来又想到您看待我一向很好,对于书信往来是不应简慢无礼的,因而我在详细地说出我所以这样做的理由,希望您或许能够谅解我。

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辩。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我们读书人所要争论的,特别是在“名称”(概念、理论)与“实际”是否符合上。“名称”与“实际”的关系明确了,天下的真理也就有正确的认识了。现在您所用来教诲我的,是以为我“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的人都怨恨和诽谤我。我却认为接受皇上的命令,议订法令制度,又在朝廷上修正、决定,交给主管官署却执行,不算是“侵官”。发扬(恢复)前代贤君的治国原则,以便兴利除弊,这不算是“生事”。替国家整理财政,这不算“拒谏”。排除不正确的言论,批驳巧言谄媚的坏人,这不算“拒谏”。至于怨恨毁谤的很多,那是本来早就该料到会这样的。

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上枢密韩太尉书译文 | 注释 | 赏析
创作背景 公元1056年,苏轼、苏辙随父亲去京师,在京城得到了当时文坛盟主欧阳修的赏识。第二年,苏轼、苏辙兄弟高中进士,“三苏”之名遂享誉天下。苏辙在高中进士后给当时的枢密使韩琦写了一封信,这就是《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想通过这封信来打动韩琦,从而得到他的接见和赏识。赏析 此文是苏...

上枢密韩太尉书的意思是什么?
意思是:学习历史使我们理智而不盲从,学习地理使我们变得广阔,知天下而可开阔胸襟。出处:宋代文学家苏辙于嘉祐二年(公元1057年),写给太尉韩琦的一封信《上枢密韩太尉书》原句:辙生十有九年矣。其居家所与游者,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百氏之书,...

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的含义,引申义!
含义:去寻求天下的奇闻壮观,以便了解天地的广大。引申义:奇景总是生在险而且远的地方,这就只有有志与有力的人才能看到。暗示出伟大事业的成就,必须经历一个艰苦的过程,决非唾手可得。出处:《上枢密韩太尉书》是宋代文学家苏辙所作。原文节选: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迹,不足以...

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
白话译文:去寻求天下的奇闻壮观,以便了解天地的广大。世上奇妙雄伟、珍异奇特、非同寻常的景观,常常在那险阻、僻远。出处:“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出自宋代文学家苏辙的《上枢密韩太尉书》。“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出自北宋的政治家、思想家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原文...

上述密韩太尉书,背景
第二年,苏轼、苏辙兄弟高中进士,“三苏”之名遂享誉天下。苏辙在高中进士后给当时的枢密使韩琦写了一封信,这就是《上枢密韩太尉书》。 关于本文的主题,比较普遍的看法是苏辙想通过这封书信拜见韩太尉。苏家并非世族大家,苏氏父子三人出蜀进京,虽然兄弟二人同科进士,一时荣耀无比,但在朝中却是...

查找苏轼的《上?密韩太尉书》全文
上枢密韩太尉书 辙出生已经十九年了。我住在家里时,所交往的,不过是邻居同乡这一类人。所看到的,不过是几百里之内的景物,没有高山旷野可以登临观览以开阔自己的心胸。诸子百家的书,虽然无所不读,但是都是古人过去的东西,不能激发自己的志气。我担心就此而被埋没,所以断然离开家乡,去寻求天下...

上枢密韩太尉书原文及解释
上枢密韩太尉书创作背景 公元1056年,苏轼、苏辙随父亲去京师,在京城得到了当时文坛盟主欧阳修的赏识。第二年,苏轼、苏辙兄弟高中进士,“三苏”之名遂享誉天下。苏辙在高中进士后给当时的枢密使韩琦写了一封信,这就是《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想通过这封信来打动韩琦,从而得到他的接见和赏识。

上枢密韩太尉书原文及解释
上枢密韩太尉书原文及解释如下:原文:太尉执事: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

《上枢韩太尉书》原文
上 枢 密 韩 太 尉 太尉执事: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此二子者,岂尝...

上枢密韩太尉书原文及解释
上枢密韩太尉书原文及解释如下:原文如下:太尉执事: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

耒阳市15019029502: 文言文中常用的虚词有哪些?虚词和实词有什么区别,怎么分辨? -
宫周布累: 一、文言实词的一般知识 文言实词的一般知识包括:词的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的活用等. 二、虚词就是助词、代词之类的. 初中文言文常见虚词的用法 (例句主要以四、五、六册为主) 之 (一)代词 作第三人称代词,可以代人...

耒阳市15019029502: 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读书笔记,谢谢
宫周布累: 公元1056年,苏轼、苏辙兄弟随父亲去京师,在京城得到了当时文坛盟主欧阳修的赏识.第二年,苏轼、苏辙兄弟高中进士,“三苏”之名遂享誉天下.苏辙在高中进士后给当时的枢密使韩琦写了一封信,这就是《上枢密韩太尉书》. 关于本...

耒阳市15019029502: 查找苏轼的《上密韩太尉书》全文 -
宫周布累: 不知道是不是啊 上 枢 密 韩 太 尉 太尉执事: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

耒阳市15019029502: 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的意思 -
宫周布累: “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的意思是去寻求天下的奇闻壮观,以便了解天地的广大.这句话出自宋代文学家苏辙的《上枢密韩太尉书》. 原文:恐遂汩没,故决然舍去,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过秦、汉之故都,恣观终...

耒阳市15019029502: 辙生十有九年矣.其居家所与游者,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 此文选自苏辙的哪一篇文章? -
宫周布累: 苏轼《上枢密韩太尉书》

耒阳市15019029502: 谁有高中语文“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翻译练习 -
宫周布累: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 部分翻译练习进学解 (1)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译文: (2)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 译文: (3)乘马从徒,安坐而食. 译文: 上枢密韩太尉书(1)然后可以尽天...

耒阳市15019029502: 苏轼在《赤壁赋》中,是怎样用“主客、抑客伸主”的手法来表达自己的人生态度的? -
宫周布累: 中国古代赋体,常用主客之间相互、最终抑客而扬主的表现手法.《前赤壁赋》也继承了这一表现手法,但作了很大改造.这里的客,不必确指某人,主客双方,其实是作者为展开辩论而虚设的两个思想对立方面,主客驳难就是作者内心矛盾斗争的独白.最终主说服客,反映了作者思想深处积极一面战胜了消极一面,也就是潇洒超脱、返归自然的情怀取代了政治失意、人生无常的苦闷.(请采纳)

耒阳市15019029502: 怎么回答文章的艺术特色. -
宫周布累: 一般指的是主观色彩 想象特色 意象类型与词语色调几个方面.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借物寓意,托物言志... 例如苏轼的文章的艺术特色是: 宋古文运动的发展,苏轼个人的素质和遭遇,宋王朝的文化繁荣使得苏轼小品文具备了以下一系列...

耒阳市15019029502: ''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表达了苏轼怎样的情感? -
宫周布累: 1、表达「悠闲」之感,因为苏轼此时正处贬官之际,自然少了案牍的烦忧.2、人往往陷入权力斗争中迷失自我,然而天地是从不遗弃任何一个人的,月夜松影的飨宴绝不专为何人而设.3、苏轼暗嘲解自己被贬之「闲」,与张怀民二人互相鼓励.

耒阳市15019029502: 《宋史·苏轼传》苏轼是一公怎样的人 -
宫周布累: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