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四单元知识点

作者&投稿:剑趴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 #二年级# 导语】数学给予人们的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力,这种能力包括观察实验、收集信息、归纳类比、直觉判断、逻辑推理、建立模型和精确计算。这些能力和培养,将使人终身受益。以下是 考 网整理的《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四单元知识点》,希望帮助到您。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1、第1——-3页

  (1)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能用给定的“工具”进行估计和测量。

  (3)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4)能用厘米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较小物体的长度。

  2、第4——-5页

  (1)认识米,体会米的实际意义,能用米估计较长物体的长度。

  (2)掌握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能恰当选择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3)认识米尺,会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4)初步认识线段,能辨别,能测量线段的长度,能画定长的线段。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知识点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1、不进位加法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3)让学生感受加法计算和日常生活的联系,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进位加法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3)能用两位数的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不退位减法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3)进一步培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4、退位减法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3)能用两位数的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多几”、“少几”的应用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某数多几或少几”的实际问题。

  (2)可以利用学具的操作,让学生搞清楚是与哪个数量进行比较,然后发生了什么变化,最后再用算式记录下来。

  (3)能正确列式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4)渗透统计的思想和方法。

  6、连加、连减

  (1)探索并掌握100以内连加和连减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验算法多样化。

  (2)能用100以内的连加和连减运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7、加减混合

  (1)探索并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能熟练计算。

  (2)提高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8、加减法的估算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加减法估算的实际意义。

  (2)初步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方法,能正确进行估算。

  (3)发展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实践活动:

  (一):我长高了

  (1)巩固长度单位和加减法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估计、测量、计算)

  (2)让学生体会数学的趣味性和价值性,提高估测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渗透统计知识,感受成长的快乐。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知识点

  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

  1、38页————39页

  (1)结合生活情境,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角,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通过“找一找”、“说一说”、“折一折”、“画一画”等活动,初步认识角,并且能够辨认。

  (3)知道一个角各部分的名称,会正确画角。

  2、40页————41页

  (1)结合具体情境,直观认识直角,会画直角标记。

  (2)能利用工具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会利用工具画直角。

  (3)知道:一个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知识点

  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

  1、乘法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44页————46页

  (1)结合数一数、摆一摆的具体活动,经历相同加数连加算式的抽象过程,感受这种运算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2)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抽象为乘法算式的过程,初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体会乘法和加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3)会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知道写法、读法,并能应用加法计算简单的乘法算式的结果。

  2、乘法的初步认识(第二课时)47页

  (1)能根据加法算式列出乘法算式,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及含义。

  (2)知道用乘法算式表示“相同加数连加算式”比较简便,为进一步学习乘法奠定基础。

  (3)能从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学会解决简单的乘法问题。

  3、5的乘法口诀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并经历5的乘法算式的计算过程和5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

  (2)能用5的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计算,体验运用乘法口诀的优越性。

  (3)能用5的乘法运算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4、2、3、4的乘法口诀(分2课时)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2、3、4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进一步体会编制乘法口诀的方法。

  (2)能够发现每一组乘法口诀的排列规律,培养有条理的思考问题的习惯,逐步的发展数感。

  (3)掌握2、3、4的乘法口诀,会用已经学过的口诀进行乘法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5、56页例5

  (1)结合具体情境,掌握乘加、乘减算式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2)能用含有两级运算的算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4)在做一做2题中,应适当拓展,引导学生发现相邻两句口诀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乘法口诀。

  6、6的乘法口诀

  (1)经历独立探索、编制6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从已有的知识出发探索新知识的思想和方法。

  (2)掌握6的乘法口诀,并能用它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篇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94~95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实际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并能辨认从某个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能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使学生在观察活动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体会数学与日常...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篇】
①小组合作开展学习活动。 ②相互交流,你是怎样折的?怎样拼的?你能用一张长方形的纸折出多少个正方形?怎样判断锐角、钝角?。 ③画一个锐角、一个钝角。完成书105页第11题。 四、总结提升 2.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一、学生情况分析: 二年级学生一年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优秀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1~3页和练习一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实践,使学生意识到量物体应该用相同的工具来量。 2.认识尺子,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厘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4.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学习方法,并感受到...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思维导图怎么画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的思维导图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画:1、数的认识:这个方面主要涵盖了本单元所学的数的概念,包括整数、小数、分数等。可以通过思维导图将各个数的概念进行关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的体系。例如,可以以树状图的形式展现各种数的分类,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2、数的比较:这一...

二年级数学上册单元知识点
提问:今天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二年级数学上册单元知识点相关 文章 : ★ 二年级数学上册概念知识点整理 ★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重点知识整理 ★ 人教二年级数学重点知识点 ★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至第三单元知识点 ★ 二...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的思维导图怎么绘制?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的思维导图可以按照以下步骤来绘制:1、准备一张白纸和一支笔。2、在白纸中央画一个中心主题,可以用图形、文字或图标来表示。3、从中心主题出发,画出各个分支,表示不同的主题或概念。例如,对于第七单元的表内乘法,可以画出两个分支,分别表示乘法的定义和乘法口诀。4、在...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我们的身体》教案三篇
《有多少张贴画》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第一课。这课通过创设“有多少张贴画”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利用迁移,主动编6的乘法口诀,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强信心。 二、学情分析 1、9句口诀中已学过了前5句口诀,在学习2到5的口诀时他们都提前背了所有的乘法口诀。并...

新人教版 二年级数学 上册 怎样填合适的长度单位 教学反思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学反思 1、长度单位教学反思 新学期刚开学,二年级数学就碰到了难题——长度单位。虽然他们在去年一年的学习中有触及到关于“米”或“厘米”这类的词语,但是他们真正的意思还是不知道的,这是他们第一次正式的学习长度单位。这对于他们是新知识,但是在日常生活中...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5页第3题怎么做。。急急急
原题 x1 + x2 - x3 = 1 x1 = 1 + x3 - x2 2x1 +3x2 + ax3 = 3 x1 + ax2 + 3x3 = 2 消去 x1 得到 x2 + (a + 2 )x3 = 1 x2 = 1 - (a + 2 )x3 ( a -1 )x2 + 4x3 = 1 消去 x2 得到 ( 6-a -a^2)x3 = 2 - a ( a-2 )(a + 3) x3 =...

思维导图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思维导图的制作方法:1、确定中心主题:将第三单元的标题作为中心主题,写在思维导图的中央。2、确定子主题:围绕中心主题,列出几个与该单元内容相关的子主题,作为思维导图的分支。例如,可以包括乘法口诀、乘法的初步认识、解决问题等。3、添加细节和分支:在每个子主题下,...

上杭县15643396795: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的内容有哪些 -
宦胜吲哚: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 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 第五单元:观察物体(一) 第六单元:表内乘法(二) 第七单元:认识时间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 第九单元:总复习 回答完毕,这是2016年审版的最新版本.

上杭县15643396795: 二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所学的知识注意什么 -
宦胜吲哚: 2007-2008学年度上学期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总结本学期我担任二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一期来我努力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取得了一定效果....

上杭县15643396795: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知识梳理图怎么写 -
宦胜吲哚: 本单元概念: 1、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 2、角的画法:先点一个点,从这一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 3、判断直角的方法: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断一个角是否为直角应:顶点对顶点,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对角的一边,再...

上杭县15643396795: 谁能把小学一到六年级数学知识点 -
宦胜吲哚: 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 一年级上册 1、 数一数(1~10) 2、 比一比(多少、长短、高矮、) 3、 1~5的认识和加减法(比大小、第几、几和几、加法、减法、0的认识) 4、 认识物体和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

上杭县15643396795: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乘法初步认识怎么才能掌握的快教学 -
宦胜吲哚: 知识与技能 (1) 创设情境,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动脑、动手、动力口中体会乘法的意义. (2) 认识乘号“*”,初步掌握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活动,扩大学生参加讨论和表达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上杭县15643396795: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的内容有哪些?谁能说的详细些?谢谢
宦胜吲哚: 人教版小学数学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教学 1 长度单位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学设计A 观察与测量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学设计B 分米和毫米 《长度单位—练习一》教学设计 毫...

上杭县15643396795: 二年级数学第一课主要讲哪些内容 -
宦胜吲哚: 100以内的加减

上杭县15643396795: 小学数学1至6年级知识整理 -
宦胜吲哚: 小学一年级 九九乘法口诀表.学会基础加减乘. 小学二年级 完善乘法口诀表,学会除混合运算,基础几何图形. 小学三年级 学会乘法交换律,几何面积周长等,时间量及单位.路程计算,分配律,分数小数. 小学四年级 线角自然数整数,素...

上杭县15643396795: 小学1 - --3年级的数学教材有那些主要内容? -
宦胜吲哚: 二年级上册目 录 第一板块 常规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 长度单位(4课时) 第1课时 统一长度单位 第2课时 认识厘米、米 第3课时 认识线段 第4课时 单元复习 第二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14课时) 第1课时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 第2...

上杭县15643396795: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重点单元是哪些 -
宦胜吲哚: 第3、4、5、6单元的相关知识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