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给人带来了什么灾难

作者&投稿:钟砖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安史之乱给人带来了什么灾难?~

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安史之乱爆发于唐玄宗末年,也就是公元前775年,至代宗初年结束,即公元763年,安史之乱,对唐朝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最后是由郭子仪等人平定的

安史之乱是唐玄宗、肃宗(756年-762年)时边镇守将安禄山(?-757年)、史思明(?-761年)掀起的反唐叛乱,也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开元后期,由于安定繁荣的日子已久,唐玄宗逐渐丧失了以前那种励精图治的精神。改元天宝后,他纵情享乐,宠爱杨贵妃,信任宦官高力士,把朝政全交给宰相李林甫处理。李林甫对玄宗事事逢迎,私下却利用职权,专横独断。林甫死后,杨贵妃的堂兄杨国忠继任宰相,更是排斥异己,贪污受贿,使政治日益败坏。加上当时土地兼并剧烈,贫富悬殊严重,政治、经济、社会渐呈衰败之象。
原来玄宗因对外开拓,在边境驻以重兵,设立十大兵镇,以节度使为最高军事长官。节度使领若干州,权力很大,初时由中央派大臣充任,立功后往往入朝拜相。天宝以后,李林甫为了巩固本身权位、堵塞边帅入相的路径,藉口文官不懂军事,多用胡人担任节度使。结果给胡人节度使安禄山起兵反唐的机会。
安禄山本是混血胡人,貌似忠诚,生性狡诈;由于得到玄宗和杨贵妃的欢心,身兼范阳、河东、平卢三镇节使。安禄山见唐室政治腐败,武备废弛,便于公元755年,以讨杨国忠为名,自范阳率兵南下,很快就攻占了洛阳,自称大燕皇帝。第二年,唐军在潼关溃败,安禄山便长驱直入长安。唐玄宗匆忙南逃,走到马嵬驿(今陕西兴平),随行的将士在愤怒中杀死了杨国忠,又逼使玄宗绞杀杨贵妃,才肯继续起行,南下至四川。同时,太子李亨逃往灵武(在今宁夏境内),在郭子仪、李光弼等一班西北将领的支持下,即皇帝位,是为唐肃宗。
后来叛军内部发生分裂,安禄山为儿子庆绪所杀。唐军联同回纥援兵乘机反攻,收复了长安和洛阳。不久安禄山部将史思明杀安庆绪,重新攻陷洛阳,也称大燕皇帝,后又被儿子朝义杀害。于是唐朝再借回纥兵,收复洛阳,史朝义自杀,这场持续了八年的「安史之乱」才告结束。
安史之乱历时七年零二个月,虽然乱事最终得以平定,可是对中国后世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对外关系的发展均产生极为深远而巨大的影响。
唐天宝年间,唐玄宗宠爱杨贵妃,不理政事,使得唐王朝朝政腐败,预伏着危机。公元755年,节度使安禄山在范阳发动叛乱。叛军南下攻占洛阳、长安。洛阳、潼关失陷后,长安一片混乱,百姓逃散,玄宗携贵妃等仓皇逃往蜀中。玄宗出逃之后,太子在灵武即位,即唐肃宗。直到公元763年,唐朝才打败叛军。这场持续八年的战争,历史上叫作“安史之乱”。安史之乱使得北方生产大受摧残,田地荒芜,人们流离失所,许多州县成为废墟。唐朝从此由强盛转向衰落。唐玄宗出逃入蜀在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等方面都有着现实和长远的历史意义。
安史之乱以后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和扩大。由于唐末封建军阀的多年争战,致使土地荒芜,水利失修,人民处于战祸灾难之中。尤其在西起关中,东至青、齐,南及荆、郢,北亘卫、滑的北方地区,“人烟断绝,荆榛蔽野”,古都长安房屋仅存十之三、四,洛阳城里,“井邑穷民,不满百户”。
史之乱的后果是极其严重的,其影响大致可以分为下列几点:
第一,战乱使社会遭到了一次浩劫。
第二,安史之乱,使唐王朝自盛而衰,一蹶不振。此后实际上统一的中央王朝已经无力再控制地方.
第三,阶级压迫和统治阶级的压榨更加深重。因而促使农民和地方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化,最后迫使农民不得不举兵起义,形成唐中叶农民起义的高潮。
第四,经过安史之乱,唐王朝也失去了对周边地区少数民族的控制。安禄山乱兵一起,唐王朝将陇右、河西、朔方一带重兵皆调遣内地,造成边防空虚,西边吐蕃乘机而入,尽得陇右、河西走廊,安西四镇随之全部丧失。此后,吐蕃进一步深入,唐政权连长安城也保不稳了。唐王朝从此内忧外患,朝不保夕,更加岌岌可危。

这场内战使得唐朝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

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是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为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这次战乱使社会遭到了一次空前浩劫。《旧唐书·郭子仪传》记载:“宫室焚烧,十不存一,百曹荒废,曾无尺椽。中间畿内,不满千户,井邑楱荆(楱应改为榛),豺狼所号。既乏军储,又鲜人力。东至郑、汴,达于徐方,北自覃、怀经于相土,为人烟断绝,千里萧条”。

几乎包括整个黄河中下游,一片荒凉。杜甫有诗曰:“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这说明经过战乱,广大人民皆处在无家可归的状态中。

扩展资料:

由于战争,造成劳动力严重不足,统治阶级不得不增加税收,使阶级压迫和统治阶级的压榨更加深重。因而促使农民和地方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化,最后迫使农民不得不举兵反叛,形成唐中叶农民叛乱的高潮。安史之乱后,国家掌握的户口大量减少。

潼关和虎牢关之间,几百里内,仅有“编户千余”,邓州的方城县,从天宝时的万余户,骤降至二百户以下。政府却把负担强加在犹在户籍上的农民。唐宪宗元和年间,由于政令不及,税收只能征自东南八道(浙西、浙东、宣歙、淮南、江西、鄂岳、福建、湖南)。

在方镇统治下的人民,也遭受着“暴刑暴赋”,如田承嗣在魏博镇“重加税率”,李质在汴州搞得地区“物力为之损屈”,等等。唐政府和各藩镇的横征暴敛,终于激起了农民的不断武装叛乱,代宗一朝,全国各地叛乱四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安史之乱



根据《旧唐书•郭子仪传》的记载,经过八年战乱的涤荡,“宫室焚烧,十不存一,百曹荒废,曾无尺椽。中间畿内,不满千户,井邑楱荆,豺狼所号。既乏军储,又鲜人力。东至郑、汴,达于徐方,北自覃、怀经于相土,为人烟断绝,千里萧条”。也就是说,曾经是帝国核心经济圈的黄河中下游地区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化为一片焦土。
人口的锐减与经济的破坏相伴相随。据载,在潼关和虎牢之间方圆数百里的土地上,居然仅有“编户千余”;邓州的方城县,天宝初年登记的人口有一万多户,而到了安史之乱结束时,竟然只剩下不到两百户了,锐减程度令人咋舌。
内分泌系统被破坏之后,昔日“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的富庶景象便一去不复返了,取而代之的是“寂寞天宝后, 园庐但蒿藜”的萧瑟景象。大唐帝国日薄西山,渐渐走向了穷途末路。
同时,大唐的消化系统(自卫能力)也被破坏了。
史之乱发生以后,唐廷为了尽快平息叛乱,将陇右、河西、朔方一带的兵马全都调返内地,造成了西北边防的空虚。劲敌吐蕃趁虚而入,不费吹灰之力,便夺取了陇右和河西走廊。双方争夺多年的安西四镇也全部落入了吐蕃之手。夺得河西走廊之后,吐蕃甚至一度对帝都长安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以上是西北方面。西南方面也不消停。天宝十五载(公元756年),南诏王阁逻凤派兵进攻嶲(guī)州,夺取会同军(四川会理县),进据清溪关(四川越嶲县北、大渡河南),“子女玉帛,百里塞途;牛羊积储,一月馆谷”。(此处有一空格,删除)至德二载(公元757年),南诏再攻唐境,破越嶲,唐都督被擒,唐兵全部被掳。南诏两次取胜,颇立声威,西服寻甸、裸形诸族,南败骠国(piào,在今日缅甸),俨然成为西南的强国,对大唐西南边境构成了强有力的威胁。
在东北方向上,由于叛军主力南下,剩余的力量并不足以有效抵御契丹,契丹的势力得以迅速渗入塞内,并不断发展壮大。建国以来一百多年的遏制努力至此全部白费。契丹最终成长为北方草原的霸主,对后来的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关键性的影响。
最大的病患其实是神经系统(政治军事控制力)的破坏。
史朝义自缢之后,各地叛将望风而降。如何处置这些降将,就成了大唐朝廷的当务之急。
作为平叛第一功臣的仆固怀恩最有发言权。他认为,为就地安抚百姓计,应该将伪燕降将全部留在原来的岗位上,为帝国继续履行职责。
代宗皇帝已经经历了太多、太久的战争。现在一提起战争这两个字儿,他就有一种大海的感觉。久而久之,代宗形成了这样一种定性思维: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儿,少一事儿不如彻底没事儿,凡是能尽可能地消弭隐患、尽快地平息祸乱的方案,便是好方案。所以,仆固怀恩的提议很对代宗的胃口。他老人家大笔一挥,就批准了仆固怀恩的方案。
代宗并不知道,他这大笔一挥,就把唐朝复兴的最后希望给挥没了。
仆固怀恩的提议表面上看起来是一心为公,其实却包藏着强烈的私心。别以为仆固怀恩是少数民族,他就不懂“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了。仆固怀恩当然担心代宗会将他“烹”了,所以便绞尽脑汁地想办法、谋出路。经过一番苦痛的思索,他还真找着解决的方法了。
这个办法的原理其实十分简单。走狗烹的前提是什么?是狡兔死。所以,若想走狗不被烹,只要狡兔死不绝就可以了。兔子死光了,猎狗当然也就没用了。所以,适当地保留一些兔子,对于狗的生存发展可谓是有百利而无一害。
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仆固怀恩才会奏请代宗将安史叛将复职留镇,名为就地抚民,其实一是为了培植私人势力,二是借这些降将牵制朝廷的手脚,使朝廷不敢对他父子二人下手。
于是,叛将薛嵩复任相州节度使,管邺、卫、邢、洛、贝、磁六州;田承嗣复任魏博节度使,掌魏、博、德、沦、瀛五州;张忠志(后改名李宝臣)担任成德节度使,控恒、赵、深、定、易五州。这三位节度使就是后来赫赫有名的“河北三镇”的开创者。这三镇,趁着唐室衰微,“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赋不入于朝迁”,逐渐把本镇的军事、政治、经济大权统统抓在手中,“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
不管怎样,他们这么做,还可以说是“情有可原”。因为,他们当初降唐其实是迫于形势的无奈之举,在内心深处对朝廷就没什么好感。可是,唐朝自己培养出来将领居然也照葫芦画瓢。淄青节度使李正已、宣武节度使李灵曜、淮西节度使李希烈等全都割据一隅,称王称霸,他们或是“自补官吏,不输王赋”,或是“贡献不入于朝廷”,公然与朝廷对抗。
这些个藩镇独揽一方军政财权,其节度使职位都由子弟或部将承袭,不受中央政令管辖。到公元九世纪初的时候,全国的藩镇竟有四十多个。打倒了两对父子,孰料,却站起了更多对的父子,历史真是有趣得很啊!各藩镇互相攻伐,有时甚至还联合对抗中央。虽然中央政府也曾经多次试图削藩,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总是收效甚微。
这种尴尬的局面一直延续到唐朝灭亡。后来的五代十国,说穿了,其实就是唐代藩镇割据的延续而已。

战争肯定是会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生灵涂炭,妻离子散。杜甫也有诗云:“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安史之乱导致中原荒凉残破,人口大量减少,北方人民遭受一场浩劫。对唐朝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很简单 百姓遭受战火之哭....


安史之乱的发生,给当时的唐朝带来怎样的影响?
安史之乱是唐朝发生的一次规模浩大、时间长久的军阀割据战争,对唐朝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和影响,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1. 经济崩溃和人民流离失所 安史之乱期间,唐朝经济受到了极大的破坏,受战火和瘟疫影响,人口锐减,农业、手工业、商业生产陷入停顿,国家财政破产。同时,大量的难民四处流离失所,进一步...

安史之乱的历史影响是什么
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激化,是安史之乱的直接原因。唐玄宗后期,“口有蜜、腹有剑”的奸相李林甫,把持朝政达十九年之久。他在职期间排斥异己,培植党羽,把持朝政。继他上台的杨贵妃之兄杨国忠,更是一个“不顾天下成败”,只顾循私误国之人,他公行贿赂,妒贤忌能,骄纵跋扈,不可一世。奸臣当道,...

安史之乱的影响是什么?
安史之乱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大唐帝国从盛转衰,正在向西开疆拓土的帝国不得不停下脚步,把最精锐的边军调回内地平叛,造成了边境空虚,吐蕃人趁虚而入,强盛的汉文化止步于关内,再也没能覆盖西域。

安史之乱的原因,过程,结果及影响是什么?
安史之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各种社会矛盾的集中反映,主要包括统治阶级和人民的矛盾,统治者内部的矛盾以及中央和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等等。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是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为唐由盛而...

安史之乱的原因经过和影响是什么?按做题来回答!
第三,中央统治集团日益腐朽,玄宗怠于政事,纵情享乐,政事委于李林甫、杨国忠,政治更加黑暗,社会矛盾尖锐。755年爆发了安史之乱。影响:唐朝不断受到少数民族政权的侵犯。"安史之乱"是唐由盛到衰的转折点,其影响大致可以分为下列几点∶第一,战乱使社会遭到了一次空前浩。第二,安史之乱,使唐...

安史之乱的背景和影响有哪些?
安史之乱带来的影响,便是唐朝从安史之乱以后由盛转衰。唐朝的开元时期,社会上的经济达到了繁华的状态,出现了盛世的局面。但是也有不好的体现,比如说土地兼并,导致了很多平民百姓流离失所,唐朝的最高统治集团日益腐化,因为经济的繁华,这些统治集团们开始了夜夜笙歌,整日过着纵情声色的生活。杨...

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是什么?安史之乱给唐朝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_百度知 ...
这种政策虽然集天下兵权于中央,促进了中央集权,但也带来了不容忽视的弊端。文官一言九鼎,武将没有存在感。两宋对于外族入侵的弱势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2,民族性格不可逆转的改变。如果把中华民族比做一个人,那么安史之乱前期的性格特点是豪迈武勇信心十足勇于开拓。安史之乱后期则是内敛含蓄克制保守...

“安史之乱”对唐王朝社会的影响是什么?
1、社会混乱。战乱让社会遭到了空前的浩劫。杜甫有一首诗:“寂寞天宝后,园芦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由此可以看出,因为这场安史之乱,很多的百姓无家可归。2、藩镇割据。安史之乱,不仅摧毁了统治基础,削弱了封建集权,为封建割据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并且让唐朝自盛而衰,从此一蹶不...

安史之乱的原因经过和影响。
安史之乱[1]是唐代于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所发生的一场政治叛乱,安史之乱是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也造成唐代藩镇割据。由于发起叛唐者乃是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为主,故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又由于其爆发于唐玄宗天宝年间,也称天宝之乱。安史之乱历时七年零二个月,虽然乱事最终得以平定,可是对中国后世政...

安史之乱带来的直接后果是什么,安史之乱带来的直接后果是什么?_百度...
安史之乱的直接后果是:它是唐朝由盛到衰的转折点。安史之乱是唐朝将领安禄山和史思明在唐玄宗天宝年间发动的叛乱,原本在唐玄宗天宝年间,唐朝的经济发展到了鼎盛时期,但在安史之乱后,唐朝经济受到重创,间接导致了唐朝的灭亡。安史之乱的影响 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有经济矛盾、阶级矛盾这两点。经济...

芮城县13285653342: 安史之乱给人带来了什么灾难 -
鄢典天王: 战争肯定是会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生灵涂炭,妻离子散.杜甫也有诗云:“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芮城县13285653342: 安史之乱给人们带来的严重灾难,语言叙述,表达出人们的苦难 -
鄢典天王: 你好!从毁灭生命方面:“一男新战死”从生活方面:“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5、老妇的含泪“致词”,从哪些方面对“安史之乱”给人民遭受的苦难作厂我的回答你还满意吗~~

芮城县13285653342: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的妻子是神马意思 -
鄢典天王:[答案]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注释] 1.河南河北:唐代安史之乱时,叛军的根据地.公元763年被官军收...

芮城县13285653342: 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灾难,自古以来就没有停歇过.唐代的“安史之乱”使诗人杜甫颠沛流离,深受其苦.课内诗 -
鄢典天王: 小题1:破、深 小题1:拟人、对偶.1分.意为由于战乱,都城破败,仿佛花也因感叹时事而落泪,鸟也因人世间的离别而惊心(或理解为:诗人睹物伤情,见到开放的鲜花,禁不住悲怆落泪;听到鸟儿的叫声,也禁不住魂悸心惊).2分.表...

芮城县13285653342: 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哪些损失? -
鄢典天王: 百姓民不聊生 社会嫉妒黑暗 朝廷一片混乱 总之一个字 乱

芮城县13285653342: 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灾难,自古以来就没有停歇过.唐代的“安史之乱”使诗人杜甫颠沛流离,深受其苦.课内诗 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灾难,自古以来就没有停歇... -
鄢典天王:[答案] 小题1:破、深小题1:拟人、对偶.1分.意为由于战乱,都城破败,仿佛花也因感叹时事而落泪,鸟也因人世间的离别而惊心(或理解为:诗人睹物伤情,见到开放的鲜花,禁不住悲怆落泪;听到鸟儿的叫声,也禁不住魂悸...

芮城县13285653342: 安史之乱是谁写的?则表达了诗人什么的思想感情 -
鄢典天王:[答案]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注释]1.河南河北:唐代安史之乱时,叛军的根据地.公元763年被官军收复.2.剑外:...

芮城县13285653342: 石壕吏 写作背景,安史之乱给百姓带来的灾难 -
鄢典天王: 创作背景选自《杜工部集》.公元758年,为平息安(安禄山)史(史思明)之乱,郭子仪.李光弼等九位节度使,率兵20万围攻安庆绪(安禄山的儿子)所占的邺郡(现在河南安阳),胜利在望.但在第二年春天,由于史思明派来援军,加上唐...

芮城县13285653342: 将信将疑是什么意思?
鄢典天王: 将信将疑典出《吊古战场文》.人或有信,将信将疑.唐玄宗李隆基时,封建统治集... 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又爆发了安史之乱.战争给人们带来了灾难,不少人家妻...

芮城县13285653342: 《石壕吏》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思想回答准确一点作者是杜甫,表达了什么情感 -
鄢典天王:[答案] 《石壕吏》是“三吏”中的一首,叙述了差吏乘夜捉人,连老妇也被抓服役的故事,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作者对残暴官吏的憎恨和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