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认为中国人是四万万是什么意思?

作者&投稿:致董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为什么要说是四万万人?~

四亿是四亿,这是对中国从清末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人口总数的一个大致的估计和认识。这些数据有三个来源:
1、孙中山认为,在清朝乾隆年间,有4亿中国人被调查。事实上,在乾隆末年,清朝的官方人口从未达到4亿。事实上,直到道光十四年(1834年),官方统计的人口才第一次达到四亿,这就是“四亿同胞”的最初来源。
2、1901年,清政府的政府在《北京官报》上发表了全国人口统计,这只是一个估计。因此,4亿中国人只是对当时中国总人口的一个大致的估计和了解。同年签订的《新条约》规定,中国应向列强赔款4.5亿两白银,据说是根据列强对当时中国人口总数的估计而制造的。
3、1931年,国民政府内政部宣布1928年全国人口普查的结果,共有474787386人口,这不仅是中华民国政府首次正式启动全国总人口,也是中国政府自1851年以来首次正式启动全国总人口,这是这个词“四万同胞,”第二个重要来源。
但只有13个省份在调查中报告了人口数据,所以这只是一个估计。1936年,内政部修订补充了1912年全国人口普查的结果,宣布全国人口总数为419640279人,这是“四亿同胞”一词的第三个重要来源。但人口普查仍未完成,只是一个估计。内政部分别于1936年和1946- 1948年公布了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每一次普查的总人口数都超过4亿。

扩展资料:
在整个20世纪前半期,中国最为流行的词语之一就是“四万万同胞”或“四万万五千万同胞”,这是当时人们对中国人口数量的一个宽泛的共识。孙中山认为,当时的中国人口有四万万,并且认为人口的发展处于停滞状态;主管人口统计的民国内政部一度甚至连中国人口究竟是四万万还是三万万,是增还是减也不能确定。
1949年9月,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开幕辞中称,中国的人口总数为4.75亿。当1953年全国人口普查的结果公布后,竟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普查的结果证明了毛泽东发言中宣布的全国人口数字是错误的。1953年中国大陆人口已经超过了5.8亿,如包括海外的华侨、留学生、驻外人员及台湾省的人口,全国人口已经达到了6亿。
另外根据公安部门的统计,1949年仅中国大陆的人口已经达到了5.4亿,几乎比当时宣布的人口总数多出了七千万人,这一事实说明,中国大陆的人口肯定已于20世纪30年代,抗日战争以前就超过了5亿。这表明,在1953年普查前几乎所有的全国人口统计数与估计数均低估了当时的实际人口数。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四万万人民

四万万人,意思是四亿人。"亿"较拗口,易与"一"混淆,特别是在带有方言时更是如此,加上以前生产力低下和知识面较窄,用到"亿"字的机率极少,更易使人误解.用"万"字更符合当时的时代特征,人们能对"万"感觉出其份量.
这个叫法始于孙中山先生!但让这个广为人知的,确实抗日战争时期,党号召全国四亿同胞(四万万)抗战。
孙中山认为中国人四万万是满清乾隆时候调查得来的。其实,终乾隆一朝,清朝官方统计的人口数从未达到四万万。实际上,直到道光十四年(1834年),官方统计的人口数才有史以来第一次达到了四万万,这就是“四万万同胞”最原始的来源。

孙中山认为中国人是四万万的意思简单的理解,就是当时中国人口普查是四亿左右的人口,因此才会有四万万同胞的说法。上世纪三十年代,曾经有过一次很不全面的调查,从那时候起,“四万万七千五百万”成为人们对中国人口数量的一个宽泛共识。原国家统计局人口司司长沈益民说,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新中国成立。这个说法一直延续到后来的抗日战争阶段一直到新中国建立之初1953年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公布了我国首次人口普查结果:我国共有六亿零一百余万人。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得到的比较准确的人口数字。

孙中山认为中国人是四万万的意思简单的理解,就是当时中国人口普查是四亿左右的人口,因此才会有四万万同胞的说法。上世纪三十年代,曾经有过一次很不全面的调查,从那时候起,“四万万七千五百万”成为人们对中国人口数量的一个宽泛共识。原国家统计局人口司司长沈益民说,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新中国成立。这个说法一直延续到后来的抗日战争阶段,到新中国建立之初1953年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公布了我国首次人口普查结果:我国共有六亿零一百余万人。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得到的比较准确的人口数字。



因为在民国时期中国总人口大约四亿人,也就是四万万,那时候一般来说都不以亿为单位计数,所以用四万万同胞代指全国人民,这个说法和今天的十三亿中国人民所指的意思都是一样的 ,都指全国人民。

这是当时人们对中国人口数量的一个宽泛的共识。孙中山认为,当时的中国人口有四万万,并且认为人口的发展处于停滞状态,主管人口统计的民国内政部一度甚至连中国人口究竟是四万万还是三万万,是增还是减也不能确定。

扩展资料:
电影《十月围城》里孙中山也说:“十年以前,衢云兄跟我在此讨论何谓革命,当时我说,革命就是为了四万万同胞人人有恒业,不啼饥不号寒。”

其他如九一八之后,著名的爱国歌曲《长城谣》里有:“万里长城长又长,长城内外是故乡,四万万同胞心一样,新的长城万里长。”《抗敌歌》里有“中华锦绣江山,谁是主人翁?我们四万万同胞!强虏入寇逞凶暴,快一致永久抵抗将仇报。


如何理解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学说
接着,孙中山谈到吃饭问题,并强调这是民生主义的第一个问题。他认为中国人不够饭吃最大的原因是农业不进步,其次是受外国经济的压迫。在目前来说,应该赶快用政府和法律的力量解放农民,否则民生问题就没法解决。民生主义的目的在于以养民为目标,中国的粮食才能很充足。关于穿衣问题,孙中山认为人类生活...

孙中山的历史功绩
他提出了“实业救国”的思想,鼓励发展工业和商业;同时注重农业的发展,提出了“耕者有其田”的政策。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经济的近代化转型,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此外,他还重视教育和科技的发展,认为它们是推动国家进步的重要力量。四、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 孙中山...

请问,“仁、义、礼、智、信”出自传统文化的哪家学说?是什么意思?请详 ...
他认为"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有无"四心"乃人与禽兽之别也。他还提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人格与气节的标准,对于中国人形成独立的意志与人格,对形成中华道德精神一直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观春秋战国时期,管子早于孔子...

古代人们说的八德是哪八德?
第四、"孝"与"耻" "孝"——生生不息的爱心,是道德情感,是道德情感基础和价值动源; "耻"——人之为人的底线,是道德心理,是道德心理基础和价值选择。 这"八德",从社会、经济、政治等等领域,涵含盖了个人与家庭、社会的道德关系。一个中国人,如果能够在不同程度上具备了这八种品德,就是一个有道德的人,...

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是哪三个
而民权主义则主张政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一切自由和权利只给予真正反对帝国主义的个人及团体。凡效忠于帝国主义和军阀者均不得享受。并规定,国民不但有选举权,而且有创制、复决、罢免诸权。民权运动之方式,以立法、司法、行政、考试、监察五权分立为原则。孙中山先生认为,选举等四...

西方人认为现代中国哪一项制度堪比“四大发明”?
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还是从中国学的。孙中山说的这话是有根据的,并非臆断。5日,历史学者、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语言文化学院兼职教授倪方六介绍,在14世纪,欧洲来华人士便将中国自隋唐以来实行的通过科举,即统一考试的选拔人才模式,向本国做了详细介绍和推荐。其中,英国人对此最有兴趣,“英国当时...

辛亥革命孙中山建国方略是什么?
四、培养具有责任感的公民 孙中山希望未来的中国人能够怀抱“替众人来服务”的理念,他提倡通过教育提升国民素质,培养出有责任感和无私无畏精神的社会成员。五、全面发展中国经济 《实业计划》是孙中山关于中国经济现代化的宏大设想,它将经济建设置于首位,并提出了对外开放的经济战略。这份纲领详细规划了...

100年前,孙中山设想建设3个世界级港口:以港口来带动中国的复兴
他说:「 ”自世界大势变迁, 国力之盛衰强弱,常在海而不在陆,其海上权力优胜者,其国力常占优胜”。因此,孙中山的实业计划都是围绕着港口的建设而展开的。他对中国沿海进行了深入的考察,在1917年提出了北方大港计划,1918年又提出的东方大港计划的南方大港计划。除了三个大港口,孙中山还提出建设4个二等港口、9个...

孙中山为何由体制内改革转向体制外革命?
但是,他总觉得,医术救人,所救有限,世上最大的权力是政治,政治既可以为“大善”,也可以为“大恶”,中国人的苦难均源于“不良之政治”,因此,决心弃医从政,改“医人”为“医国”,“改革中国之恶政治”,“锄去此恶劣 *** ”。 1885年中法战争失败后,孙中山萌发“倾覆清廷”的念头。1893年(光绪十九年)冬初...

辛亥革命孙中山建国方略是什么?
第四,未来的百姓都怀抱“替众人来服务”的理念,责任感强、无私无畏。孙中山先生认为,三民主义绝不是一个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而是要建立一个民主、博爱、天下为公的理想社会,这也是他一生追求的梦想。在《建国方略》中,孙中山先生希望未来的中国人都应该怀抱“替众人来服务”的理念,他知道“行...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