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二十三章——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作者&投稿:慎河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一、原文

希言自然。

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孰为此者?天地。

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

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

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二、各家之解评析及摘要

1、韩鹏杰《道德经在说什么》

少说话、不要强行发号施令,这样才是合乎自然的。比如台风不会狂吹一晨,大暴雨也不会狂下一日,谁造成这狂风暴雨的?是天地啊!天地因狂暴而形成的狂风暴雨都不能长久,何况人类呢?所以说,遵从道的人,会成为同道中人;遵从德的人会是同德之人,而失道失德之人,也会物以类聚凑到一起的。遵从道的人,道也乐得与之相伴,喜欢德的人,德也乐得与之相伴,而失道失德之人,各种损失也乐得与之相伴,因为失道失德的人诚信不足,大家都不信任他们了。

2、南怀瑾《老子他说》

“希言自然”,并不是很少说到自然科学的理论。“自然”一词,在这里不可作为物质世界的自然,而是哲学的名词,勉强解释,也可说是“原来如是”的表诠。

本章由“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开始,把自然现象的因果律,用比喻来反复说明,告诉我们一切都在无常变化中,需要认识人间世事的现象,以及人与事,没有一分一秒不在变。它是随时随地都在变,既不是你的力量可以把握住它,而且也无须要去把握它。只有一个超越现实,是我们生命所本有的,就是那个自然本有的东西。那一功能,能变、所变、受变的,却是天人合一,变而不变的那个东西。但那个东西又怎么可以体会它呢?只有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去体认它,才能自然证得。但是有的人虽然相信这个道理,并不能真肯实信,所以便又说:“信不足焉!”此外,大多数人,就根本不相信形而上者有一个自然之道的存在,同时也不相信现象界中的自然因果定律。所以说:“有不信焉!”真是无可奈何!

3、白云先生《老子之道》

(1)希言自然。

希,听之不闻曰希。希言,自然之道,不言之教。自然,以天治天下,万物因任天运而自化。

(2)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暴风骤雨,通常都维持不了一整天。所以,以人智治天下,就如同暴风骤雨一般,都不可能维持很久。

(3)孰为此者?天地。

暴风骤雨,是谁兴作的呢?是天地所为。

(4)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

天地所兴作的暴风骤雨,都不能持久,更何况是以人智为政,所兴作起来的伪巧之术呢?

(5)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

从事于道者,事天治人者,指君王。

道者同于道,有道圣王,同于大道,辅佐天道,行自然之教,处无为之益。正因为不敢为,才能无不为。

德者,同于德。虽不能同于道,但为政以天为本,法天则地,立圣王之教。因其不失大本,故能德合于天。

失者,同于失。君王为政,不以道为宗,不以天为本。以人智治天下,以人言为天下立大伪之教法。为政以伪为本,故为失道。

(6)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

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为政宗于道,本于天,行自然无为之教。天道永恒而不殆,所以天下永远也不会出现昏乱。

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为政以天为本,德合于天,则能德蓄天下。虽然能有德治,但德衰之日,也就是天下昏乱之时。

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离道丧德,为政失本。以人智之屑末小术治国,以此治天下,则乱天下,进而失天下。

(7)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信,以人言人智立教,不足以为道。不信,天道至真之言,天地虽不言,而能使万物常自然。人智之治,不过都是飘风骤雨而已,不足为道。只有天道,才能使天下永久安定。

三、我之体悟——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有句话说,你如何对待世界,世界就会如何对待你。你对世界的看法并不一定是世界的状态,它只能恰如其分地反映出你的状态。正如王阳明说“心外无物”,所谓“心外无物”就是:你的心之外是没有世界的,世界是你的心构建出来的。

正如老子这章所说“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你相信道,你的心就能构建一个道的世界,你用道的方式处事,世界自然回馈你道的结果。你相信德,你的心就能构建一个德的世界,你用德的方式对待世界,世界自然回馈你德的结果。你相信失,你的心就会构建一个失的世界,你用失的方式对待世界,世界自然回馈你失的结果。

撒切尔夫人有一段名言:注意你的想法,因为它能决定你的言辞。注意你的言辞,因为它能主导你的行为。注意你的行为,因为它能变成你的习惯。注意你的习惯,因为它能塑造你的性格。注意你的性格,因为它能决定你的命运。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你的心就是一切的根源,你的世界、你的境遇、你的命运都是由“心”塑造出来的。所以王阳明的整个哲学就叫“心学”。他认为:要活在这个世界上,要改造世界,要跟这个世界相处,其方法就是改造你的“心”。你的心变了,一切就全变了。


如何理解老子的《道德经》第二十三章
人生中每个阶段都会出现迷惘期,工作也好生活也好,都会被一些琐事被牵绊,从而使人处于困惑,不理解,不清楚自己到底想要的是什么,但只要有一个坚定的信念,也能对每件事做出合理判断!像老先生文中说的一样,我们抉择和行动的判断基准就是我们平时经验和实践的原理原则,他也用了他的亲身体验阐述了这...

《道德经》第廿三章读后感
某年某月某日,吾因故入寺院居住,入寺三天,竟未说一言。因为,寺院的规矩是“止语”,各自清净,老实念佛,少干扰别人。这就有了后来,吾出寺后、读《道德经》第二十三章的感慨。“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希言自然”,即“...

希言自然作品出处
《希言自然》这一篇章来源于中国古代经典著作《道德经》的第二十三章。[3]《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或《老子五千文》,是一部诞生于先秦时期的著作,它在当时备受尊崇,据传是由春秋时期的李耳,也就是老子,这位河南鹿邑人所著。这部作品是道家哲学思想的核心源泉,它被...

实用道德经第二十三章-应对变化的世界,守道修德才能长久
第二十三章 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信】-信任,相信 翻译 :  &#...

《道德经》随感六(第二十三章至第二十六章)
——第二十五章:道法自然 老子从来没有说过道是什么?平时我们也看不到具体的实物的道,但道是浑然一体的在天地形成之前就已经存在。老子就用最寻常的事物来比喻它,用水、用山谷、用车轮,如上善若水、谷神不死、有车之用等。“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它没有声音,没有形体,虚空宁静,超然独立...

老子名句
老子名句精选1 1、希言自然。——《道德经》第二十三章 2、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正臣。——《道德经》第十八章 3、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4、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

委曲求全的成语典故
含义 委曲:迁就。勉强迁就,以求保全。也指为了顾全大局而暂时让步。出处 《汉书·严彭祖传》:“何可委曲从俗,苟求富贵乎?''在《道德经》第二十三章中,老子提到:“曲则全,枉则正,洼则盈,蔽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意思是受得住委屈,才能保全自己;经得起冤屈,事理才能得到伸直;低凹反而能...

罗大伦《道德经》120
第二十三章5 我们的一生,除了自己,能给予众生多少?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们接着来聊《道德经》。我们看看老子又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智慧了。今天聊的这话很简单,叫“少则得,多则惑”,就这六个字。就这六个字里边却有很大的智慧,大家自己体会一下。“少则得,多则惑”,迷惑的惑,为什么会这样呢?老子这话讲的原...

《道德经》原文(上)
《道德经》第二十二章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bì)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zhāng);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jīn),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道德经》第二十三章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国学经典《道德经》图文欣赏
《道德经》——老子(参考书籍:王蒙《老子的帮助》)第一章 众妙之门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第二章 知美即恶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广宗县17642011295: 道家名言名句都有那些啊RT -
文郭麻仁:[答案] 1)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道德经》第二十三章 2)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五十八章》 3)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道德经·第六十三章》 4)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

广宗县17642011295: 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道德经》 这句话 -
文郭麻仁:[答案] 我来献丑了: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 随便很少的描述一下自然的道理吧!因为大风不会强劲的刮一整天,急骤的瓢泼大雨也不会持续不断的下一整天.这是因为什么呢?谁做的呢?原来是天...

广宗县17642011295: 求《道德经》、《周易》中的名句,越多越好 -
文郭麻仁: 《道德经》:1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2 上善若水3 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4 宠辱不惊5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6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7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8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9 将欲歙之...

广宗县17642011295: 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 什么意思?表达什么信息 -
文郭麻仁: 天地都不能长久永远不变,更何况是人呢!(任何事物都在不断的变化,一成不变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出自《道德经》第二十三章.原文: 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於人乎?

广宗县17642011295: 为什么老子说;天地尚不能久? -
文郭麻仁: . 这句话联系上下句解释的含义是:天地都不能使狂风暴雨这样强大的事物持久地保持 老子第23章─ ─ 希言自然.(行不言之教,任物自化,是合乎自然的.) 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所以,狂风不能持续一早晨,雷阵雨不能下一整...

广宗县17642011295: 《道德经》经典语录 -
文郭麻仁: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是个谜,谜中之谜——玄妙之美) 反者道之动: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知其雄,守其雌.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知仁者智,自知者明. 不自见,故明...

广宗县17642011295: 《老子的》“天长地久”? -
文郭麻仁: 天长地久.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译文:天延续着,地持久着.天地能够延续而持久的缘故,是因为它们不求自己的生存,所以能够持续生存下去....

广宗县17642011295: 《道德经》经典语录 -
文郭麻仁: 老 子 : 「道 德 经」: 第 一 章 道 可 道 , 非 常 道 . 名 可 名 , 非 常 名 .无 名 天 地 之 始 ﹔ 有 名 万 物 之 母 .故 常 无 , 欲 以 观 其 妙 ﹔ 常 有 , 欲 以 观 其 徼 .此 两 者 , 同 出 而 异 名 , 同 谓 之 玄 .玄 之 又 玄 , 众 妙 之 门 ...

广宗县17642011295: 道德经里好聚好散的句子 -
文郭麻仁: 大概只有第二十三章: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这句有好聚好散的意义在里面.

你可能想看的相关专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