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耳盗铃的寓言故事的道理是什么

作者&投稿:芷谢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1、掩耳盗铃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钟的响声是客观存在的,不管你是否捂住耳朵,它都是要响的。对于客观存在的现实不正视、不研究,采取闭目塞听的态度,这是自欺欺人,终究会自食苦果的。引申到生活中就是弄虚作假的人虽然能够蒙混一时,但无法蒙混一世,他们是经不住时间的考验的,最终还是会露出马脚的。
2、《掩耳盗铃》的故事
春秋时候,晋国世家赵氏灭掉了范氏。有人趁机跑到范氏家里想偷点东西,看见院子里吊着一口大钟。钟是用上等青铜铸成的,造型和图案都很精美。小偷心里高兴极了,想把这口精美的大钟背回自己家去。可是钟又大又重,怎么也挪不动。他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把钟敲碎,然后再分别搬回家。
小偷找来一把大锤子,拼命朝钟砸去,咣的一声巨响,把他吓了一大跳。小偷着慌,心想这下糟了,这钟声不就等于是告诉人们我正在这里偷钟吗?他心里一急,身子一下子扑到了钟上,张开双臂想捂住钟声,可钟声又怎么捂得住呢!钟声依然悠悠地传向远方。
他越听越害怕,不由自主地抽回双手,使劲捂住自已的耳朵。“咦,钟声变小了,听不见了!”小偷高兴起来,“妙极了!把耳朵捂住不就听不进钟声了吗!”他立刻找来两个布团,把耳朵塞住,心想,这下谁也听不见钟声了。于是就放手砸起钟来,一下一下,钟声响亮地传到很远的地方。人们听到钟声蜂拥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掩耳盗铃的寓言是什么
掩耳盗铃的寓言如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了坏事想让别真不知道是不可能的,这是欺骗自己的行为,结果是自己害自已。掩耳盗铃,是一则汉语成语,出自战国·吕不韦等《吕氏春秋·自知》。该成语原意为捂着自己的耳朵去偷别人家的铃铛,后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是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其结构为...

掩耳盗铃 寓言故事的内容是什么
掩耳盗铃 故事:春秋时候,晋国世家赵氏灭掉了范氏。有人趁机跑到范氏家里想偷点东西,看见院子里吊着一口大钟。钟是用上等青铜铸成的,造型和图案都很精美。小偷心里高兴极了,想把这口精美的大钟背回自已家去。可是钟又大又重,怎么也挪不动。他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把钟敲碎,然后...

掩耳盗铃的寓言故事
掩耳盗铃的寓言故事1 【词义】 掩:捂住。盗:盗窃。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指捂住自己的耳朵去偷铃铛。【用法】 形容那种自己欺骗自己的愚蠢行为。【出处】 这则成语出自《吕氏春秋·自知》:“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典...

掩耳盗铃的寓言故事
掩耳盗铃的寓言故事1 掩耳盗铃寓言故事 篇1 掩耳盗铃的故事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不要欺骗别人,也不要欺骗自己。很久很久以前,在一个村子里住着一个小偷,这个小偷很笨。一天,他想要偷别人的铃铛。可是,铃铛是挂在大门上的,而且只要一碰就会铛铛铛地响。怎么办呢?于是...

掩耳盗铃的故事 掩耳盗铃的故事及寓意
掩耳盗铃是一则很出名的寓言故事,意思是自己把自己的耳朵捂住偷铃铛,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也不会听见,比喻自己欺骗自己。出自《吕氏春秋·自知》:“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

掩耳盗铃寓言故事
掩耳盗铃寓言故事 篇1 掩耳盗铃的故事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不要欺骗别人,也不要欺骗自己。很久很久以前,在一个村子里住着一个小偷,这个小偷很笨。一天,他想要偷别人的铃铛。可是,铃铛是挂在大门上的,而且只要一碰就会铛铛铛地响。怎么办呢?于是他想:我把自己的耳朵...

掩耳盗铃的寓言故事的道理 掩耳盗铃的寓言故事的道理是什么
《掩耳盗铃》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尊重事实,正视客观存在的问题,不能采取逃避或是闭目塞听的态度,这样自欺欺人的做法最终只会让人自食苦果。“掩耳盗铃”出自《吕氏春秋·自知》。《掩耳盗铃》的原文 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锤毁之,钟况然有声。恐人闻之而夺...

掩耳盗铃和守株待兔两则寓言故事分别讽刺了什么样的人。
《守株待兔》这则寓言故事讽刺了死守狭隘经验、墨守成规的人。文章简介:《掩耳盗铃》出自于《吕氏春秋·自知》,意思是偷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守株待兔》出自于《韩非子·五蠹》记载:战国时宋国有一个农民,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树根...

掩耳盗铃的寓言故事
【成语故事】:从前有一个人,看见人家门口有一口大钟,就想把它偷去。可这钟太重,没法背走,他就取来一个铁锤,想敲碎后一块块偷走。可是还有一个问题,用铁椎砸钟会发出很大的声音,肯定会被人抓做的。他转念一想:钟一响耳朵就能听见,可是如果把耳朵蒙起来,就什么都听不到了!掩耳盗铃...

掩耳盗铃出自哪本书?
掩耳盗铃出自《吕氏春秋·自知》。原文: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揜(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闻之;悖也。翻译:范氏逃亡的时候,有老百姓得到一口钟,想把它背走。但是,这口钟太大了,不好背,他就打算用锤子砸碎...

巴林右旗17337072527: 掩耳盗铃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
荀咸森得: 经典启蒙小故事《掩耳盗铃》

巴林右旗17337072527: 在掩耳盗铃这个寓言故事中我们明白了什么道理? -
荀咸森得: 对于客观存在的事物如果采取闭目塞听的态度,就是自欺欺人,终究会自食其果.

巴林右旗17337072527: 掩耳盗铃讲的是什么道理? -
荀咸森得: 掩耳盗铃:原为盗钟掩耳,为一中国成语,偷钟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比喻自己欺骗自己,通常是比喻自欺欺人的意思.出自《吕氏春秋·自知》里的一则寓言故事,原文为盗钟,后来钟演变成为铃

巴林右旗17337072527: 掩耳盗铃的道理 -
荀咸森得: 钟声是客观存在,不会因为你堵住2113耳朵就消失了;世界上的万物5261也都是客观存在,不会因为你闭上了眼睛4102就不复存在或者改变了形状.这则寓言故事形象而生动地1653阐明了一个基本原理:对客观存在的现实采取闭目塞内听的态度,这是自欺欺人,终究会自食苦果容的.

巴林右旗17337072527: “掩耳盗铃”告诉我们一个怎么样的道理? -
荀咸森得: “掩耳盗铃”告诉我们做人要诚实,不要自欺欺人. 一、原文 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锥毁之,钟况然有声.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 ——选自《吕氏春秋·自知》二、掩耳盗铃原为盗钟掩耳,为一中国成语,偷钟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比喻自己欺骗自己,通常是比喻自欺欺人的意思.出自《吕氏春秋·自知》里的一则寓言故事,原文为盗钟,后来钟演变成为铃,掩耳盗钟反而不常用了.

巴林右旗17337072527: 寓言《掩耳盗铃》告诉我们的道理 -
荀咸森得: 【成语寓意】: 钟的响声是客观存在的,不管你是否捂住耳朵,它都是要响的.凡是要客观存在的东西,它不会依人的主观意志为改变.有的人对自己不利,或不喜欢的客观存在,采取不承认的态度,以为如此,它就不存在了,这和“掩耳盗钟...

巴林右旗17337072527: 读了掩耳盗铃这个故事明白了什么道理 -
荀咸森得:[答案] "掩耳盗铃"这个故事的哲学道理: 钟声是客观存在的,不会因为你堵住了耳朵就消失了;世界上的万物也都是客观存在的,不会因为你闭上了眼睛就不复存在或者改变形状. 这则故事形象生动地阐明了一条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对客观存在...

巴林右旗17337072527: 掩耳盗铃这则寓言中的道理是什么? -
荀咸森得: 《掩耳盗铃》这则寓言中的道理是自己欺骗自己的想法和做法都是十分愚蠢的. 掩耳盗铃,原为掩耳盗钟,该典故出自《吕氏春秋·自知》:“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

巴林右旗17337072527: 《掩耳盗铃》这则寓言告诉我们( )的道理 -
荀咸森得:[答案] 《掩耳盗铃》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万物也都是客观存在,不因为你闭上了眼睛就不复存在或者改变了形状)的道理.

巴林右旗17337072527: 《掩耳盗铃》这则寓言告诉我们( )的道理 -
荀咸森得: 《掩耳盗铃》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万物也都是客观存在,不因为你闭上了眼睛就不复存在或者改变了形状)的道理.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