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这本书里成语典故说出三个成语,它的出处和解释?

作者&投稿:臧姣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从《世说新语》中产生的成语典故有哪些?~

出自《世说新语》的成语典故
1、 【难兄难弟】
  【含义】 比喻兄弟才德都好,难分高下。后来多比喻两人同样坏。
  【出处】 《世说新语·德行》第八条
  【原文】陈元方子长文,有英才,与季方子孝先,各论其父功德,争之不能决。咨于太丘,太丘曰:“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
  【故事说明】颍川有个叫陈宴的人,自幼好学,办事公道。后来做了县官,更是廉洁奉公,百姓很佩服他。他的大儿子叫元方,小儿子叫季方,也有很高的德行。
  元方后来被朝廷任命为侍中,又想让他当司徒官,但是他不干,朝廷又封他为尚书令。因为陈宴、元方、季方的声望极高,当时豫州的城墙上,都画着他们父子三个的图像,让百姓学他们的品德。
  元方有个儿子叫长文,季方有个儿子叫孝先。有一天,他们为自己父亲的功德争论起来,都说自己的父亲功德高,争来争去没有结果,便一同来请祖父陈宴裁决。陈宴想了一会儿,对两个孙子说:“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他俩的功德都很高,难以分出上下啊!”两个孙子满意而去了。
  【拓展】这是一个有关兄弟的故事,让我想起另一对兄弟的故事来。红楼梦第七十五回写中秋夜击鼓传花取乐,贾政看了宝玉、贾环作的诗后说:“可见是弟兄了。……妙在古人中有‘二难’,你两个也可以称‘二难’了。只是你两个的‘难’字,却是作难以教训之‘难’字讲才好。”想那古板的贾政也能玩幽默,实是不容。不过他老人家的幽默大概没什么人敢领会罢。
难兄难弟一语,后来也多用做指共过患难的人或彼此处于同样困境的人。例如元朝张可久《折桂令湖上饮别》曲中有语:“难兄难弟俱白发相逢异乡。无风无雨未黄花不似重阳。”不过读音大概是由第二声变为第四声了。
 2、【割席绝交】
  【含义】割断席子,表示断绝交情,不再来往。常用来形容朋友绝交不再往来。
  【出处】《世说新语·德行》第十一条
  【原文】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故事说明】三国时,华歆、邴原、管宁被时人称为一条龙,华歆年称龙头,邴原居中为龙腹,管宁年为龙尾。
  管宁和华歆(xin)在年轻的时候,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他俩成天形影不离,同桌吃饭、同榻读书、同床睡觉,相处得很和谐。虽则如此,但两人的性格却不同。管宁高洁,一生不曾进仕;管宁则经世致用,功名累世。通过两件小事,管宁目睹了华歆捉金出看的所作所为,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叹惋和失望,等到华歆回来以后,管宁就拿出刀子当着华歆的面把席子从中间割成两半,痛心而决绝地宣布:“我们两人的志向和情趣太不一样了。从今以后,我们就像这被割开的草席一样,再也不是朋友了。”
  【拓展】这个故事无非告诉我们,真正的朋友是志同道合的朋友。但很多人却因此得出华歆贪慕荣华、德行卑污的结论来,说捉金是慕金钱,看轩冕是慕权势,这却是有失偏颇的。事实上,华歆是个品行高洁的人。同是世说里的故事,有华歆送还礼品和顺路救人的故事,可见一斑。
就拿割席绝交的故事来看,“捉金而掷”,用现在的眼光来看,简直就是拾金不昧嘛。至于出去看过门的轩冕,这就让我们想起太史公笔下的刘邦和项羽,一个发出“大丈夫当如此”的感慨,一个发出“彼当取而代之”的壮语,这在太史公看来,是优点啊。
3、【小时了了】
   【含义】 指人不能因为少年时聪明而断定他日后定有作为。
   【出处】 《世说新语﹒言语》第三条
   【原文】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
  【故事说明】李元礼就是李膺,东汉朝臣、名士,名气很大。《世说新语﹒德行》有载:“李元礼风格秀整,高自标持,欲以天下名教是非为己任,后进之士,有升其堂者,皆以为登龙门。”很多人就是因为有李元礼的欣赏和赞誉,就因此声名大噪的。
  孔文举便是我们所熟知的孔融,汉末文学家,曾任北海相,故也称孔北海。
  【拓展】孔融让梨的故事应该是家喻户晓的,就不消多说了。小小年纪的孔融去登龙门,真是不感小看呀。既然是龙门,求见者就必然多不胜数了,就必然遭到门吏的阻挠。所谓阎王易见,小鬼难缠啊。不过这难不倒我们小小的孔融,阎王也好,小鬼也罢,都服了他,偏偏一个不识趣的人,自讨了没趣。
  只是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的人确实大有人在。所以这句话也经常被用到,虽然是借用的判断句,但 “想必您小的时候肯定很聪明”这样现成的回答,却没多少人用过。
  4、【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含义】字面意思是鸟巢倾覆了,其卵就会破。用来比喻一人罹祸,全家都不得幸免。后也泛指事之整体被毁灭,其个体也无以保全。
   【出处】 《世说新语﹒言语》第五条
   【原文】孔融被收,中外惶怖。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容。融谓使者日:“冀罪止于身,二儿可得全不?”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寻亦收至。
   【故事说明】据《魏氏春秋》记载:“(孔)融对孙权使有汕谤之言,坐弃市。”临事,他的子女无动于衷。原来二人预料必被株连,故以覆巢之下岂有完卵为喻。
   【拓展】孔融十岁登龙门(拜访当时清流领袖李元礼),对人情看得很清;他的儿子八九岁,能坦然面对家庭巨变,对事故看得很透。让我汗颜的同时也让我顿生凉意。那样的清与透,在某中程度上大概是要一个时代的血与痛换来的。
   一直很喜欢世说,其实并不是因为里面的都是名士风流,更因为里面的早惠的儿童和率真的成年人,包括那些妇女。是恩格斯说的吧,大意是妇女和儿童的的生活状况最能反映一个时代的社会风尚,或者是说最能反映一个时代的社会解放程度。所以想,也许从这些孩子的言行中,最能感触到魏晋之风吧。
  5、【拾人牙慧】
   【含义】牙慧,原指言谈中所流露之智慧,后喻他人曾说之言论与见解。拾人牙慧,比喻拾取他人一言半语为己用,或抄袭他人之言论。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第二十七条
   【原文】殷中军云:“康伯未得我牙后慧。”
   【故事说明】殷中军,即殷浩,东晋人,学识渊博,善发议论,少时颇有名气。曾封为建武将军,取中原时战败,而遭免官,放逐至浙江信安。偕同者有其外甥韩康伯。韩康伯常中断殷浩的发言,私表议论。一天,殷浩见韩康伯又夸夸其谈,便出此语。
   【拓展】“拾人牙慧”亦作“拾人唾涕”或“拾人唾余”。宋时严羽在《沧浪诗话》中《答吴景仙书》:“仆之诗辩,乃断千百年公案,是自家闭门凿破此片田地,即非傍人篱壁,‘拾人涕唾’得来者。”从其同义词“拾人唾涕”或“拾人唾余”来看,我并不认为慧是智慧的意思,而应该是一个通假字。不过不说也罢。
  韩康伯经常打断舅舅的话,多多少少有些不够礼貌,且有些轻浮之嫌。殷浩吐此言,也不知道是划清界限还是在维权。此语出在文学篇是有缘故的。做文章是最忌讳抄袭的。古人有言:“大概著书立说最怕雷同,‘拾人牙慧’。赋诗作文,都是自写胸襟。”亦作“拾人涕唾”。所以作文的时候,一定要是写自己的真情实感,“自写胸襟”。
  6、【标新立异】
   【含义】原指独创新意,立论与众不同。后来多指提出新奇的主张,创造新奇的式样;有时带贬义,指另搞一套。
   【出处】 《世说新语﹒文学》第32条
  【原文】庄子逍遥篇,旧是难处,诸名贤所可钻味,而不能拔理于郭、向之外。支道林在白马寺中,将冯太常共语,因及逍遥。支卓然标新理于二家之表,立异义于众贤之外,皆是诸名贤寻味之所不得。后遂用支理。
  【故事说明】支道林,名遁,是东晋时的佛教学者。他常与谢安、王羲之等名士交往,喜欢谈玄理,对《庄子》也很有研究。《庄子》是战国时期庄周所著的一部哲学著作。魏晋时期的士人多崇此书。晋代的向季和郭象曾对《庄子》作注。《逍遥游》是《庄子》中的第一篇,也是一个难点。当时许多著名的学者深入钻研体味这篇文章的道理,都没有能够超出郭象、向秀的见解。  
  有一次,支道林在洛阳白马寺同太常护国将军冯怀一起聊天,谈到《逍遥游》,支道林说出了一种新的道理,大大高于郭象、向秀的解释,树立了一种新的见解,超出当时许多著名学者的认识。支道林所作的分析见解,都是那些著名学者苦苦搜求思索没有能够解决的。后来人们就吸收了支道林的意见来解释《逍遥游》。
【拓展】标新立异,总该是一种创新吧。就这一点,就能折服多少人啊。在文学上,“自写胸襟”自然是一种高度,这种高度是要人慢慢地体味的,是需要理解和欣赏的,是以心以情以理慢慢浸染他人的心理的。而标新立异大多是一种智慧的突兀而出,是一眼就能看到的,不容忽视且忽视不了的。  
7、【皮里春秋】
   【含义】 指表面不露好恶、不表态度,但内心实际上是有褒贬的。
   【出处】 《世说新语﹒赏誉》第66条
   【原文】 桓茂伦云:“褚季野皮里阳秋。”谓其裁中也。
   【故事说明】在百度搜索皮里春秋的出处时,显示的都是《晋书*褚裒传》,其原文是“谯国桓彝见而目之曰:‘季野有皮里阳秋。’言其外无臧否,而内有所褒贬也。”殊不知“季野有皮里阳秋”最早是出自《世说新语》,《晋书》的很多地方就是取材于世说的。
   《晋书》中的桓彝,就是桓茂伦(字茂伦),东晋人。阳秋,即春秋,晋人避简文宣太后阿春讳,以“阳”代“春”。孔子作《春秋》,每每以微言含蓄着大义,故后世称其为“春秋笔法”。皮里春秋则指表面不露好恶、不表态度,但内心实际上是有褒贬的。”裁中,即指在内心进行褒贬。
  【拓展】在搜索这个成语时,出现得最多的是这么句话—— “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这是《红楼梦》第三十八回薛宝钗咏螃蟹诗中的一句。蟹肚里有黑、黄两种不同的颜色,以“春秋”指花色,“空黑黄”,就是花样多也徒劳的意思,因为最终难免成菜肴进人腹。这一句诗既新颖别致而又寓意深远,这也难怪有人因此说宝钗深有城府的。
  《红楼梦》里还有一回,也与此语有关。第四十二回“潇湘子雅谑补余香”,写黛玉给刘姥姥取了个绰号“母蝗虫”。这“母蝗虫”真正形象恢谐,正如宝钗所言:“世上的话,到了凤丫头嘴里也就尽了。幸而凤丫头不认得字,不大通,不过一概是市俗取笑,更有颦儿这促狭嘴,他用‘春秋’的法子,将市俗的粗话,撮其要,删其繁,再加润色比方出来,一句是一句。‘母蝗虫’三字,把昨儿那些形景都现出来了。亏他想的倒也快。”
  由此看来,不唯宝姐姐善春秋,林妹妹在这点上也是不弱的。由宝姐姐一咏蟹诗来说宝姐姐城府深,是毫无来由的,人家分明是在批评螃蟹“皮里春秋空黑黄”嘛。词语出自《赏誉》篇,多是用来形容人的为人处世的。
  8、【嵚崎历落】(qīn qí lì luò)
   【含义】比喻品格卓异出群。
   【出处】 《世说新语*容止》第20条
   【原文】 周伯仁道桓茂伦:“嵚崎历落,可笑人。”或云谢幼舆言。
   【故事说明】从这个成语的含义中并不容易看出这有什么“可笑人”,而且此语出自《容止》篇,好象并不搭边,不象形容容止的嘛。不过,成语的产生是经历过漫长的岁月的,后来的含义通常有了改变或者引申,前者比如“难凶难弟”,后者比如“嵚崎历落”。从结构上看,应该是并列结构;从字面上看,“嵚崎”和“历落”的含义差不多,大概是差别大,距离大,有高低的意思。果然,单独查了“嵚崎”的含义,大概有下面四种意思:1、形容山路险阻不平。2、指崎岖的山路。3、引申指艰难险阻。 4、犹坎坷、困顿不得志。如此一来,也就能发出会心一笑了——是在说桓茂伦轮廓太分明,长得太有个性呢!
   【拓展】面目轮廓深,在当时大概是因为有胡人的血统吧?不是有人说那个时候不是五胡乱华么?用教科书里的说法,魏晋时期是个民族大融合时期,胡汉通婚已经很常见了吧?不过人们还是爱拿这说事。不过就有个不怕这种嘲笑的,那就是东晋豫章山寺的僧人康僧渊。《世说新语*排调》第二十条有这样的记载:“康僧渊目深而鼻高,王丞相每调之,僧渊曰:‘鼻者,面之山;目者,面之渊。山不高则不灵,渊不深则不清。’”康僧渊的祖先是西域人,长得高鼻梁深眼睛的人还受到别人的调笑,何况东晋名家桓家呢。不过,如果是这种鼻高眼深的长相,应该还是很英俊的呢。
  还是回到这个成语上来。“嵚崎历落”正是因为有这个崎岖不平,才有形容面目的轮廓和品格或才能的卓异出群。  
  9、【黑白分明】
   【含义】比喻事非界限很清楚。也形容字迹、画面清楚。
   【出处】 《世说新语﹒言语》第15条
   【原文】嵇中散语赵景真:“卿瞳子白黑分明,有白起之风,恨量小狭。”赵云:“尺表能审玑衡之度,寸管能测往复之气。何必在大,但问识如何耳。”
   【故事说明】稽中散即大名鼎鼎的嵇康,《世说新语》里也是有名的帅哥。赵至,字景真,有口才,曾任辽东郡从事,主持司法工作,以清当见称。
   白起,一般也很熟悉,是战国时秦国的名将,封武安君,据说他瞳子白黑分明。人们认为,这样的人一定见解高明。表,是用来观测天象的一种标竿。玑衡,古代测量天象的仪器,即浑天仪。管,指古代用来校正乐律的竹管。
   【拓展】大帅哥,也是当时的一个偶像极人物,对自己的朋友说,你的眼睛黑白分明,只是可惜小了点。又是对人物相貌的评价。魏晋人士非常看重人的相貌和风度,翻翻《晋书》,凡是提到名流,很少不提两句这人的容貌风采的。魏晋时期,士大夫,也许包括整个社会,对男性外貌美的审美很普遍,相反,对女性的相对而言就弱些。不过奇怪的是,他们对男性的外貌美的追求是趋于女性化的。比如后世用来形容女子美的一些词,在世说里都是形容男性的。比如玉人、壁人什么的。这在《容止》篇里很常见。  
  想起小时侯听评书,里面称赞男生的相貌往往说:“眼见此人天庭饱满,地角方圆,四方阔口,豹眼圆睁,鼻如悬胆,目似朗星。端的一个好相貌!”但对世说时代的大众偶像来说,就该大大地改词了。就该改成:“眼见此人肤如凝脂,唇似点朱,面似月下白玉,腰如风中杨柳,口嘘兰麝,体溢芳香,端的一个好皮囊!”这话用在魏晋男偶像身上,很是恰当。不过若是用在貂禅MM身上,也无不妥。所以魏晋时期的美男子,如潘安、如卫玠,大概长得都是《红楼梦》里的宝玉模样。
  另外,查得汉董仲舒有《春秋繁露﹒保位权》:文中有“黑白分明,然后民知所去就”句,故黑白分明最原始的出处大概是此。
  10、【道边苦李】
   【含义】比喻庸才,无用之才。
   【出处】 《世说新语﹒雅量》第4条
   【原文】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故事说明】王戎,字浚冲,山东琅琊人,竹林七贤之一。王氏一族是有名望的大族,从他的亲族辈中,便出了王衍、王澄、王导、王敦,等人物,掌握著东西两晋政府的政坛,有“八王”之称,与同为山西名族的斐氏“八斐”并称。
  【拓展】在上面说过,魏晋时期,凡是提到名流,很少不提两句这人的容貌风采的。世说是这么形容王戎的容貌的:“容眼烂烂,如岩夏电”这就是说他的眼睛光彩有神,应该是个很高的评价和描写。但这个两眼有神采的小老弟——他是当时名流组合“竹林七贤”中老幺,在七贤当中,王戎的年纪是最轻的,他比山涛小二十九岁,比阮籍小二十四岁,比稽康小十一岁——却被哥哥们称之为俗物。世说记载:“嵇、阮、山、刘在竹林酣饮,王戎后往,步兵曰:‘俗物已复来败人意!’王笑曰:‘卿辈意,亦复可败邪?’”他所谓的俗,大概是因为节俭之顾。《世说新语﹒俭吝篇》就有四条讲的是王戎。除了“卿卿我我”这个成语来源于他和他妻子的故事外,还因为他的这些个俗。
  上面说的都是成年后的王戎。还是回到幼时的王戎身上来。王戎自幼便有“神童”之称。《世说新语﹒赏誉》第六条有这样的记载:“王浚冲、裴叔则二人,总角诣钟士季,须臾去后,客问钟曰:‘向二童何如?’钟曰:‘裴楷清通,王戎简要,后二十年,此二贤当为吏部尚书,冀尔时天下无滞才。’”果其不然,王戎在仕途上是很风顺的,后封安丰侯。“道边苦李”便是他被成为神通的一个小小的证明。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善于思考,看问题不要光看表面现象,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也说明了王戎能能善于观察、推理,通过表面现象,看到事物的内在联系。完全一个古代中国的神探柯南嘛!
  11、【卿卿我我】
   【含义】形容男女相爱,十分亲昵,情意绵绵。
   【出处】 《世说新语*惑溺》第35条
   【原文】王安丰妇常卿安丰。安丰曰:“妇人卿婿,于礼为不敬,后勿复尔。”妇曰:“亲卿爱卿,是以卿卿。我不卿卿,谁当卿卿?”遂恒听之。
   【故事说明】王戎事迹见前条。
   按礼,妇人应以“君”称其夫,“卿”乃是夫对妻的称呼,这就是王戎为什么说“于礼为不敬”了。
   【拓展】《现代汉语词典》里关于卿字的相关注解是这样的:“古时夫妻或好友之间表示亲爱的称呼”。
   这个解释应该是从王戎妻子之后开始。其实。“卿”原来是官位名,“三公九卿”即是此意。后来成为男子美称——中国嘛,自古以来一直是个官本位国家,曾经连高高在上的皇帝,也被成为“官家”呢,而封建社会里,执政掌权的官员们都是男性。再后成为帝王对大臣的称呼,电视里古装剧里经常出现的“爱卿平身”就是此意。再后来成为女子美称,这个大概也是有传统的——中国古代的士大夫总爱拿自己与帝王的侍妾相提并论,推己及人,帝王拿“卿”来称呼自己,自己就拿“卿”来称呼自己喜欢的女子,也过过阿Q式的皇帝瘾啊。这大概就是那个所谓的礼的由来吧。
  世说《俭吝》篇第三条记载:“司徒王戎,既贵且富,区宅僮牧,膏田水碓之属,洛下无比,契疏鞅掌,每与夫人烛下散筹筭计。” 看这夫妇两相唱随的画面,就想起他家侄子王衍和侄子媳妇的事情来。侄子媳妇也是和王戎夫妻个性相似,据说出门总让随身的丫头带着可以检诸如牛分类的肥料,而王衍深恨其俗,把钱都不叫钱,叫“阿堵物”了。这又是另一个典故。所以卿卿我我这个词语产生与王戎夫妇,是再正常再美妙不过的了。
  王戎夫妻作为一对俗人,但却为丰富了恋人的词汇作出了大大的贡献。即使是革命志士,也向往着侠骨柔肠,也愿意与自己的恋人花前月下,卿卿我我。比如我们所熟知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觉民先生,在《与妻书》里就写过“意映卿卿如晤”句。其实,有哪份感情不是世俗的呢?即使说是超越世俗的情感,那也是世俗人才能拥有的。这就是为什么那么多神话故事里,不管是妖精,还是神仙,都向往人间的生活的缘故吧?
  12、【蒹葭玉树】(亦做蒹葭倚玉树或蒹葭倚玉)
   【含义】指两个品貌极不相称的人在一起,比喻一丑一美不能相比。后多表示地位低的人仰攀、依附地位高贵的人。亦常用作谦辞,用作借别人的光的客套话。
   【出处】 《世说新语*容止》第3条
   【原文】 魏明帝使后弟毛曾与夏侯玄共坐,时人谓“蒹葭依玉树”。
   【故事说明】蒹是荻,葭是芦苇,蒹葭:没有长穗的芦苇。比喻微贱、貌丑。玉树指传说中的仙树或珍宝制作的树,比喻品貌之美。
   夏侯玄,字太初,少时博学,才华出众,尤其精通玄学,被誉为“四聪”之一。据传相貌英俊,与嵇康、潘岳等人同为魏晋时期的美男子。
   【拓展】士族阶层讲究仪容举止,这成了魏晋风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夏侯玄,初任散骑黄门侍郎,有次和皇后的弟弟毛曾并排坐在一起,就认为这是耻辱,因为太不相称。魏明帝很不高兴,就把他降为羽林监。
   不仅如此,仪容风采有时甚至能借以活命或办成事情。例如第23 则记陶侃因苏峻作乱事欲杀庾亮,可是见到庾亮后就不一样了,“庾风姿神貌,陶一见便改观;谈宴竟日,爱重顿至”。由此可见注重容止是当时的社会风尚。这就难怪夏侯玄宁愿得罪皇帝的小舅子,也不愿意和他坐在一起了。不过夏侯玄和嵇康、潘岳这些个美男子却没庾亮这好的命了。
  13、【身无长物】
   【含义】 除自身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指生活节俭。后多用来形容极其贫穷。
   【出处】 《世说新语*德行》第44条
   【原文】王恭从会稽还,王大看之。见其坐六尺簟,因语恭:“ 卿东来,故应有此物,可以一领及我。” 恭无言。大去后,既举所坐者送之。既无余席,便坐荐上。后大闻之,甚惊,曰:“ 吾本谓卿多,故求耳。”对曰:“ 丈人不悉恭,恭作人无长物。”
   【故事说明】王恭,字孝伯,出身于名门望族,为人清廉。他的妹妹是晋孝武帝司马曜的皇后。但作为皇亲国戚,王恭却从不以此自傲,而是以平等的心态待人,生活俭朴,赢得了世人的好评。晋安帝时起兵反对帝室,被杀。王大,王忱,小名佛大,也称阿大、王忱年龄相仿,但王忱辈份在王恭之上,所以王恭尊称王忱为长者。
   蕈(diàn),竹席。卿字的用法,在“卿卿我我”条中已有解释。六朝时,在对称中,也用于尊辈称晚辈,或同辈熟人间的亲热称呼。荐,草席。
   【拓展】这个成语带给我两点思考。
    其一,作为象王恭这般的当权者,应学王恭清廉贵峻,“身无长物”。
  和古人的身无长物相比,现代人对物质的需求欲望就截然不同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物质的极大丰富,使人的生活水平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对物质的需求和提升生活水平的欲望,这是无可非议的。但如果以身在要职,以权谋私,则不应该。这样的人该多想想陈老总“手莫伸,伸手必被捉”的话才好。
  其二,作为一般人的我们,也应该学王恭的简单节俭,“身无长物” ,保护资源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观。
  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自古便有“俭以养德,静能修身”的说法。节俭不仅能减少不必要的浪费,而且更是我们修身养性的途径。同时,它从一个方面反映出一个人对待他周围事物的态度,不是玩世不恭,贪得无厌,而是懂得珍惜,甚至像王恭一样先人后己。
  14、【竹头木屑】
   【含义】厚头,靠近根部的竹头。竹头与木屑,比喻细微的东西。后比喻可供利用的废置之材。
   【出处】 《世说新语﹒政事》第16条
   【原文】陶公性检厉,勤于事。作荆州时,敕船官悉录锯木屑,不限多少。咸不解此意。后正会,值积雪始晴,听事前除雪后犹湿,于是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官用竹皆令录厚头,积之如山。后桓宣武伐蜀,装船,悉以作钉。又云,尝发所在竹篙,有一官长连根取之,仍当足。乃超两阶用之。
   【故事说明】陶侃是晋人是晋末著名作家陶渊明的曾祖父。由于他为西晋统治者“一贯尽忠”,被封为“长沙郡公”,拜为大将军,生活俭朴,爱惜时间,节约物资。当足,当做竹篙的铁足。撑船闲的竹篙,头部包上铁制的部件,就是铁足。陶侃用竹根代替铁足,既善于取材,又节省了铁足。他自己提倡节俭,也以此为标准取人。“尝发所在竹篙,有一官长连根取之,仍当足。乃超两阶用之。”由此可见,陶侃的节俭是出于治理国家的需要。
   【拓展】这又是一个有关节约资源,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故事。不唯节约,还有物尽其用,人尽其才的意思在里面。这里只讲后面的一曾意思。
   竹头木屑,看似废物,可是善用者就可将它们化平庸为神奇。物且如此,何况人乎?世无弃物,人无废材!所以我们要宽容地对待他人,自信地对待自己。对人对事对物都不要怀厌弃之心,心怀坚忍,永不放弃。认识到这一点,就能扬长避短,远离悲观和沮丧,勇敢地面对各种磨难,把磨难变成天赐的良机。失意的时候,不妨长吟“我辈岂是蓬蒿人”、“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出自《世说新语》的成语典故
  1、 【难兄难弟】
  【含义】 比喻兄弟才德都好,难分高下.后来多比喻两人同样坏.
  【出处】 《世说新语·德行》第八条
  2、【割席绝交】
  【含义】割断席子,表示断绝交情,不再来往.常用来形容朋友绝交不再往来.
  【出处】《世说新语·德行》第十一条
  3、【小时了了】
  【含义】 指人不能因为少年时聪明而断定他日后定有作为.
  【出处】 《世说新语﹒言语》第三条
  4、【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含义】字面意思是鸟巢倾覆了,其卵就会破.用来比喻一人罹祸,全家都不得幸免.后也泛指事之整体被毁灭,其个体也无以保全.
  【出处】 《世说新语﹒言语》第五条
  5、【拾人牙慧】
  【含义】牙慧,原指言谈中所流露之智慧,后喻他人曾说之言论与见解.拾人牙慧,比喻拾取他人一言半语为己用,或抄袭他人之言论.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第二十七条
  6、【标新立异】
  【含义】原指独创新意,立论与众不同.后来多指提出新奇的主张,创造新奇的式样;有时带贬义,指另搞一套.
  【出处】 《世说新语﹒文学》第32条
  7、【皮里春秋】
  【含义】 指表面不露好恶、不表态度,但内心实际上是有褒贬的.
  【出处】 《世说新语﹒赏誉》第66条
  8、【嵚崎历落】(qīn qí lì luò)
  【含义】比喻品格卓异出群.
  【出处】 《世说新语*容止》第20条
  9、【黑白分明】
  【含义】比喻事非界限很清楚.也形容字迹、画面清楚.
  【出处】 《世说新语﹒言语》第15条
  10、【道边苦李】
  【含义】比喻庸才,无用之才.
  【出处】 《世说新语﹒雅量》第4条
  11、【卿卿我我】
  【含义】形容男女相爱,十分亲昵,情意绵绵.
  【出处】 《世说新语*惑溺》第35条
  12、【蒹葭玉树】(亦做蒹葭倚玉树或蒹葭倚玉)
  【含义】指两个品貌极不相称的人在一起,比喻一丑一美不能相比.后多表示地位低的人仰攀、依附地位高贵的人.亦常用作谦辞,用作借别人的光的客套话.
  【出处】 《世说新语*容止》第3条
  13、【身无长物】
  【含义】 除自身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指生活节俭.后多用来形容极其贫穷.
  【出处】 《世说新语*德行》第44条
  14、【竹头木屑】
  【含义】厚头,靠近根部的竹头.竹头与木屑,比喻细微的东西.后比喻可供利用的废置之材.
  【出处】 《世说新语﹒政事》第16条
  15、【楚楚可怜】
  【含义】 形容女子娇弱的样子.
  【出处】 《世说新语*言语》第84条
  17、【芝兰玉树】
  【含义】 比喻有出息的子弟..
  【出处】 《世说新语*言语》第92条
  18、【渐入佳境】
  【含义】 原指甘蔗下端比上端甜,从上到下,越吃越甜.后比喻境况逐渐好转或兴趣逐渐浓厚.
  【出处】 《世说新语*排调》第59条
  19、【颊上三毛】
  【含义】比喻文章或图画的得神之处.
  【出处】《世说新语*巧艺》第9条
  20、【醉玉颓山】亦作【醉山颓倒】
  【含义】形容男子风姿挺秀,酒后醉倒的风采.
  【出处】 《世说新语*容止》第5条
  21、【鹤立鸡群】
  【含义】象鹤站在鸡群中一样.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周围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
  【出处】 《世说新语*容止》第11条
  22、【天壤王郎】
  【含义】原是谢道蕴轻视其丈夫王凝之的话,后用以喻对丈夫不满意或者指一门子弟子,才貌等某一方面差距很大.
  【出处】 《世说新语﹒贤媛》第26条
  23、【千里莼羹】
  【含义】原为具有吴地风味的名菜,后泛指本乡特产,含思乡之意.
  【出处】《世说新语﹒言语》第26条
  24、【看杀卫玠】
  【含义】原指卫玠被人看死,后比喻为群众所仰慕的人.
  【出处】《世说新语﹒容止》第19条
  25、【真金百炼】
  【含义】 比喻人经过长久、多次的锻炼,变得非常坚强.
  【出处】 《世说新语﹒文学》第97条
  26【吴牛喘月】
  【含义】比喻因疑心而害怕,也比喻人遇事过分惧怕,而失去了判断的能力.也形容天气酷热.
  【出处】 《世说新语﹒言语》第20条
  27、【望梅止渴】
  【含义】 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出处】 《世说新语﹒;假谲》第2条

1
  望梅止渴
  曹操带兵走到一个没有水的地方,士兵们渴得很,曹操骗他们说:“前面有很大的一片梅树林,梅子很多,又甜又酸。”士兵听了,都流出口水来,不再嚷渴(见于《世说新语·假谲》)。后用来比喻用空想或假象安慰自己。
  出
  处
  魏武行役,失汲道,三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世说新语·假谲》)
  2
  七步成诗
  相传魏文帝曹丕叫他弟弟曹植作诗,限他在走完七步之前完成,否则就要杀他。曹植立刻就作了一首诗:“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箕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见于《世说新语·文学》)。比喻敏捷的文才。
  出
  处
  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箕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世说新语·文学》)
  3
  管中窥豹
  通过竹管的小孔来看豹,只看到豹身上的一块斑纹(语出《世说新语·方正》)。比喻只见到事物的一小部分。有时跟“可见一斑”连用,比喻从观察到的部分,可以推测全貌。
  出
  处
  王子敬数岁时,尝看诸门生樗蒲,见有胜负,因曰:“南风不竞。”门生毕轻其小儿,乃曰:“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世说新语·方正》)
  4
  覆巢之下无完卵
  鸟窝翻落下来不会有完好的鸟蛋,比喻整体覆灭,个体不能幸免。
  出
  处
  孔融被收,中外惶怖。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容。融谓使者曰:“冀罪止于身,二儿可得全不?”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寻亦收至。
(《世说新语·言语》)
  5
  鹤立鸡群
  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头显得很突出。
  出
  处
  有人语王戎曰:“嵇延祖卓卓如野鹤之在鸡群。”
(《世说新语·容止》)
  6
  标新立异
  提出新奇的主张,表示与一般不同。
  出
  处
  支卓然标新理于二家之表,立异义于众贤之外。
(《世说新语·文学》)
  7
  难兄难弟
  东汉陈元方的儿子和陈季方的儿子是堂兄弟,都夸耀自己父亲的功德,争个不休,就去问祖父,祖父说:“元方难为弟,季方难为兄”(见于《世说新语·德行》)。意思是元方好得做他弟弟难,季方好得做他哥哥难。后来用“难兄难弟”形容兄弟都非常好,难分高下。今多反用,讽刺两人同样坏。
  出
  处
  陈元方子长文有英才,与季方子孝先,各论其父功德,争之不能决,咨于太丘,太丘曰:“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
(《世说新语·德行》)
  8
  栋梁之才
  房屋的大梁,比喻担负国家重任的人。
  出
  处
  庾子嵩目和峤,森森如千丈松,虽磊砢有节目,施之大厦,有栋梁之用。
(《世说新语·赏誉》)
  9
  割席分坐
  三国时管宁跟华歆同学,合坐一张席读书,后来管宁鄙视华歆的为人,把席割开分坐(见于《世说新语·德行》)。后世指跟朋友绝交。
  出
  处
  管宁与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无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尔非吾友也。”
(《世说新语·德行》)
  10
  小时了了
  指人不能因为少年时聪明而断定他日后定有作为。
  出
  处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难兄难弟】
  【含义】 比喻兄弟才德都好,难分高下.后来多比喻两人同样坏.
  【出处】 《世说新语·德行》第八条

【割席绝交】
  【含义】割断席子,表示断绝交情,不再来往.常用来形容朋友绝交不再往来.
  【出处】《世说新语·德行》第十一条

太多了。说几个不用解释的:七步成诗:《世说新语·文学》;一览无余

:《世说新语·言语》;志大才疏:

《世说新语·识鉴》;望梅止渴:《世说新语·假谲》。




《世说新语》中的成语的古文
4.桓子野每闻清歌。辄唤奈何!谢公闻之曰:‘子野可谓一往有深情。’”5.王恭从会嵇回来,王大去看他。王大看王恭坐着一张六尺长的竹席,就对他说:" 你从东边回来,一定富裕这种东西,能不能给我一领?" 王恭没有回答。王大去后,王恭就把坐着的这张席子给王大送去了。自己没有竹席...

世说新语中总共有多少成语
世说新语中总共有134个成语

源于《世说新语》的成语
【七步成诗】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 作诗,不成者行 ;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后以"七步成诗"称人才思敏捷。【才高七步】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文帝(曹丕...

出自世说新语的常用成语
语本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 ·规箴》:"远公在庐山中,虽老,讲论不辍。弟子中或有惰者,远公曰;桑榆之光,理无远照,但原朝阳之晖,与时并明耳。执经登坐,讽诵朗畅,词色甚苦。高足之徒,皆肃然增敬。" 【华亭鹤唳】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尤悔》:"陆平原河桥败,为卢志 所谗,被诛,临刑叹曰:欲闻华亭鹤...

世说新语里的成语
世说新语里的成语相关内容如下:1、一鸣惊人:比喻一个人或事物突然表现出色,令人震惊。2、发奋图强:下定决心,努力追求进步。3、一路顺风:形容事情进展顺利,一帆风顺。4、滔滔不绝:形容说话流畅,一口接一口,没有间断。5、千里传音:指远距离传递消息。6、脚踏实地:形容做事踏实认真。7、...

世说新语里的成语故事
1、 【难兄难弟】 【含义】 比喻兄弟才德都好,难分高下。后来多比喻两人同样坏。 【出处】 《世说新语•德行》第八条 【原文】陈元方子长文,有英才,与季方子孝先,各论其父功德,争之不能决。咨于太丘,太丘曰:“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 【故事说明】 颍川有个叫陈宴的...

《世说新语》中的小说故事演变而来的成语
难兄难弟、拾人牙慧、咄咄怪事、一往情深、卿卿我我

关于世说新语的成语
关于世说新语的成语如下:1、绳锯木断:比喻团结一致,共同努力,可以战胜困难。2、推心致意:表示由衷地思念、关心和问候。3、后会有期:表示离别时的告别,表达相聚的期望。4、洛阳纸贵:指在文化繁盛的地方,人才辈出,文学作品非常流行。5、江郎才尽:指文人的才华不再如从前一样出色。6、纸上...

世说新语的成语 十个带翻译
6、道旁苦李:指路边的苦李,走过的人不摘取。比喻被人所弃、无用的事物或人。7、人琴俱亡: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出自于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伤逝》。8、难兄难弟:意思就是说,两个兄弟都非常优秀,实力相当,差距不大。9、鹤立鸡群:是指像鹤站在鸡群中一样,比喻...

出自《世说新语·雅量第六》的成语
丞相对送信门生说:“你去东厢房随便选吧。”门生回来后,禀告郗鉴:“王家的年轻人都很不错,听说来选女婿,都显得很拘谨,只有一个小伙子在东床上袒腹而卧,好象不知道一样。”郗公说:“就这个好。”打听此人,原来是逸少(王羲之),随后就把女儿嫁给了他。成语——入幕之宾 雅量第六之...

江都市18347684278: 《世说新语》中有许多故事已经成了成语,请列举几个? -
萧瑞牛黄:[答案] 新亭对泣、望梅止渴、人琴俱亡等等

江都市18347684278: 世说新语中的典故和成语 -
萧瑞牛黄:[答案] 【望梅止渴】比喻以空想安慰自己.典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一览无馀】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江左地...

江都市18347684278: 出自《世说新语》的成语5个,并解释意思 -
萧瑞牛黄: 【望梅止渴】比喻以空想安慰自己.典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一览无馀】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

江都市18347684278: <世说新语>中的成语及其故事 -
萧瑞牛黄: 出自>的成语: 难兄难弟——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 割席绝交——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 「子非吾友也!」 小时了了——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汗出如浆——战战惶惶,汗出如浆. ...

江都市18347684278: 世说新语的成语故事 -
萧瑞牛黄: 1、 【难兄难弟】【含义】比喻兄弟才德都好,难分高下.后来多比喻两人同样坏.【出处】 《世说新语&#8226;德行》第八条【原文】陈元方子长文,有英才,与季方子孝先,各论其父功德,争之不能决.咨于太丘,太丘曰:“...

江都市18347684278: 《世说新语》的故事三个,古文,还有标题 -
萧瑞牛黄: .《世说新语》三则就讲述了三个这样的故事. 第一则《咏雪》讲述的是谢安在大雪之日与子女讲解诗文,听子女咏雪的故事.儿女聪明、多才,谢安的开心、快乐,家庭气氛的融洽、和睦,跃然纸上,给人以极大的感染. 原文:谢太傅寒雪...

江都市18347684278: 出自《世说新语》的成语 -
萧瑞牛黄: 标新立异 澄清天下 登峰造极 哀毁骨立 略见一斑 把臂入林 哀梨蒸食 标同伐异 吕安题凤 冰清玉润 楚楚可怜 大家闺秀 代人捉刀 道边苦李 东床坦腹 栋梁之才 才疏志大 咄咄怪事 覆巢无完卵 高足弟子 割席分坐 管宁割席 管中窥豹 鹤立鸡群 傅粉何郎 口若悬河 绝妙好辞 流芳百世 琳琅满目 林下风气 排沙简金 盲人瞎马 蒲柳之姿 面若傅粉 难兄难弟 七步之才 千山万壑 普天同庆 青州从事 日月入怀 人琴俱亡 神色自若 相煎何急 小时了了 应接不暇 一览无余 自惭形秽 藏否人物 煮豆燃萁 引人入胜 拾人牙慧 一览无余 一往情深 是非自有公论 涕泗交流

江都市18347684278: 世说新语的成语一个就行 -
萧瑞牛黄:[答案] 望梅止渴】比喻以空想安慰自己.典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一览无馀】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江左地促...

江都市18347684278: 出自<世说新语>的成语 -
萧瑞牛黄: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望梅止渴 坦腹东床 周处斯歧 坦应晒书 咄咄怪事 渐入佳境 望梅止 渴 管中窥豹 鹤立鸡群

江都市18347684278: 《王戎不取道旁李》选自《世说新语.雅量》,从这个故事中提炼出的成语是什么? -
萧瑞牛黄: 1、道旁苦李【拼音】: dào páng kǔ lǐ 【解释】: 比喻不被重视的人.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旁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