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谈读书》二则全文翻译是谁?

作者&投稿:宗江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古人谈读书二的翻译是什么?~

朱熹 〔宋代〕《古人谈读书·其二》翻译:
我曾经说:读书讲究“三到”,即读书时要专心,要认真看,要诵读。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既然没有专注统一,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那么一定不会记住,就算记住了,也记不长久。这三到中,心到最重要。若心神集中了,眼和口还会不集中吗?

朱熹 〔宋代〕《古人谈读书·其二》原文: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作者背景:
朱熹十九岁考中进士,曾任江西南康、福建漳州知府、浙东巡抚,做官清正有为,振举书院建设。官拜焕章阁侍制兼侍讲,为宋宁宗皇帝讲学。
朱熹著述甚多,有《四书章句集注》《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说》《周易读本》《楚辞集注》,后人辑有《朱子大全》《朱子集语象》等。其中《四书章句集注》成为钦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标准。

译文:
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
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满足,教人不知道疲倦。
我曾经说读书讲究“三到”,即读书时要专心,要认真看,要诵读。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既然没有专注统一,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那么一定不会记住,就算记住了,也记不长久。这三到中,心到最重要。若心神集中了,眼和口还会不集中吗?
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有志向则自己不甘心为下流;有见识则知道学无止境,不敢稍有心得就自我满足,像河伯观海,井底之蛙观天,这都是没有见识的;有恒心则必然没有干不成的事情。有志、有识、有恒,三者缺一不可。

原文:
《古人谈读书》是三则关于古人读书的言论总编,从《论语》、《训学斋规》、《曾文正公全集》三部文献中总结古人读书的方法。
原文: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翻译如下:

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满足,教人不知道疲倦。

我并不是生下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喜好古代文化,勤奋敏捷去求取知识的人。学习好像追赶什么,总怕赶不上,赶上了又怕被甩掉。

读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多少豪杰都是在书的影响下改变命运的,读书不可能一下子让你变的强大,变的有智慧,它会潜移默化的改变你,藏在你的气质里。要进步就得努力的多读书,读好书。

我们要更加努力的充实自己,用知识武装我们的头脑。自己先慢慢的变的强大一点点,我们每个人都进步一点点,那我们的国家就会向前迈出了一大步!我们国家也就会变的更加强大。



【《古人谈读书二则》全文翻译】:

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智慧。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满足,教人不知道疲倦。

我曾经说:读书讲究“三到”,即读书时要专心,要认真看,要诵读。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既然没有专注统一,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那么一定不会记住,就算记住了,也记不长久。这三到中,心到最重要。若心神集中了,眼和口还会不集中吗?

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有志气则绝对不会甘心居于下等;有见识则知道学无止境,不敢稍有心得就自我满足,像河伯观海,井底之蛙观天,这都是没有见识的;有恒心则必然没有干不成的事情。有志、有识、有恒,三者缺一不可。 


【作品原文】:

《古人谈读书》

朱熹 〔宋代〕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宋]朱熹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曾国藩


【词句注释】:

  • 敏:聪明。

  • 好:喜好。

  • 耻:以……为耻。

  • 知:通“智”,聪明,智慧。

  • 厌:满足。

  • 诲:教导。

  • 谓:说。

  • 漫浪:随随便便。

  • 急:要紧,重要。

  • 盖:在句首,发语词。

  • 士人:泛指知识阶层。

  • 恒:恒心。

  • 下流:下等,劣等。

  • 断:副词,表示绝对、一定。


【作者简介】: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人物生平】:

年少求学

宋朝建炎四年(1130年)农历九月十五日,朱熹出生于尤溪县城水南郑义斋馆舍(今南溪书院),乳名沈郞。朱熹出生时右眼角长有七颗黑痣,排列如北斗。

宋朝绍兴五年(1135年),五岁时,朱熹始入小学,能读懂《孝经》,在书额题字自勉:“若不如此,便不成人。”六岁时,朱熹与群儿游玩,以指画八卦于郑氏馆舍前沙洲上。向父亲问日、问天。

绍兴七年(1137年),朱松应召入都,赴都之前,他把妻子祝氏和朱熹送到建州浦城寓居。

绍兴十三年(1143年),朱松病逝于建瓯,临终前把朱熹托付给崇安(今武夷山市)五夫好友刘子羽(朱熹义父),又写信请五夫的刘子翚(屏山)、刘勉之(白水)、胡宪(籍溪)等三位学养深厚的朋友代为教育朱熹。刘子羽视朱熹如己出,在其舍傍筑室安置朱熹一家,名曰紫阳楼。

绍兴十七年(1147年),朱熹18岁,在建州乡试中考取贡生。

绍兴十八年(1148年)春,刘勉之将自己的女儿刘清四许配给朱熹。同年三月朱熹入都科举,中王佐榜第五甲第九十名,准勅赐同进士出身。

初入仕途

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朱熹再次入都铨试中等,授左迪功郎、泉州同安县主簿。

绍兴二十三年(1153年)夏,朱熹赴同安途中,受学于延平李侗。秋七月,朱熹至同安。以其“敦礼义、厚风俗、劾吏奸、恤民隐”的治县之法管理县事,排解同安、晋江两县械斗,整顿县学、倡建“教思堂”,在文庙大成殿倡建“经史阁”,主张减免经总制钱。

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朱熹任满罢归。

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朱熹已意识到“妄佛求仙之世风,凋敝民气,耗散国力,有碍国家中兴”,打算重新踏上求师之路,决心拜李侗为师,因得承袭二程“洛学”的正统,奠定了朱熹以后学说的基础。题写的“鸢飞鱼跃”四字匾额。朱熹归自同安,不求仕进,主要进行教育和著述活动。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宋孝宗即位,诏求臣民意见。朱熹应诏上封事,力陈反和主战、反佛崇儒的主张,详陈讲学明理、定计恢复、任贤修政的意见。隆兴元年(1163年)十月,朱熹应诏入对垂拱殿,向宋孝宗面奏三札:一札论正心诚意、格物致知之学,反对老、佛异端之学,二札论外攘夷狄之复仇大义,反对和议,三札论内修政事之道,反对宠信佞臣。但当时汤思退为相,主张和议。朱熹的抗金主张没有被采纳。十一月,朝廷任朱熹为国子监武学博士。朱熹辞职不就,请祠归崇安。

南宋乾道三年(1167年)八月,朱熹在林择之、范念德的陪同下前往潭州(今长沙)访问湖湘学派代表张栻。《东归乱稿》成。

乾道四年(1168年),崇安发生水灾。朱熹力劝豪民发藏粟赈饥,还向官府请贷粮食六百斛散发于民,使民不致挨饿。

乾道五年(1169年),朱熹悟到“中和旧说”之非,用“敬”和“双修”思想重读程颢、程颐著作,从全新角度独创“中和新说”。这是在学术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影响十分深远的重大事件,标志朱熹哲学思想的成熟。


【影响】:

朱熹早年出入佛、道。31岁正式拜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为师,专心儒学,成为程颢、程颐之后儒学的重要人物。淳熙二年(1175年),朱熹与吕祖谦、陆九渊等会于江西上饶铅山鹅湖寺,是为著名的鹅湖之会,朱陆分歧由此更加明确。朱熹在“白鹿国学”的基础上,建立白鹿洞书院,订立《学规》,讲学授徒,宣扬道学。在潭州(今湖南长沙)修复岳麓书院,讲学以穷理致知、反躬践实以及居敬为主旨。他继承二程,又独立发挥,形成了自己的体系,后人称为程朱理学。朱熹在任地方官期间,力主抗金 ,恤民省赋,节用轻役,限制土地兼并和高利盘剥,并实行某些改革措施,也参加了镇压农民起义的活动。朱熹在从事教育期间,对于经学、史学、文学、佛学、道教以及自然科学,都有所涉猎或有著述,著作广博宏富。

朱熹晚年定居建阳考亭讲学,四方学子不远千里前来求学,研究理学,著书立说,与蔡元定等创建学术史上令人瞩目的“考亭学派”,考亭也因此喻为“南闽阙里”,建阳称为“理学之乡”,也因朱熹、蔡元定、刘爚、黄干、熊禾、游九言、叶味道史称“七贤过化”之乡。如今每年清明节前后,远在美日韩及港澳台等海外朱子后裔都会前来祭祀拜谒,他所创立的南宋理学迄今仍被美国、日本、韩国、马来西亚等国推崇。


【问题归纳】:

1、朱熹的读书方法“三到”具体指的是什么?

三到:指的是心要悟到,眼要看到,口要读到。心悟指思考,只有“悟”——反复品味,才能理解书中精义;眼要仔细看,才能全面准确地记住知识;嘴要读出声来,以便调动听觉、视觉的综合作用,增强记忆,帮助理解。这三个“到”,概括准确,要言不烦,发人深省,因而成为后世读书人的准则。

2、曾国藩提出的读书的“三有”你是怎么理解的?

曾国藩提出的读书“三有”: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有了志向就不会甘心做一个地位微贱的人,有了见识就能明白学无止境的道理,有了恒心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情。要想有所成就,这三个方面缺一不可。

3、文中的读书方法对你有什么启示?

从《论语》中,我明白读书除了勤奋努力、专心致志外,还要“不耻下问”。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不断向别人学习,オ会真正地成长;从朱熹的话中,我知道专心致志在读书中的重要性,只有一心一意,读书才会事半功倍;从曾国藩的话中,我懂得了志向、见识、恒心的重要性,这启发我读书要有志向,有见识,要持之以恒。



翻译如下:

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满足,教人不知道疲倦。

我并不是生下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喜好古代文化,勤奋敏捷去求取知识的人。学习好像追赶什么,总怕赶不上,赶上了又怕被甩掉。

读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多少豪杰都是在书的影响下改变命运的,读书不可能一下子让你变的强大,变的有智慧,它会潜移默化的改变你,藏在你的气质里。要进步就得努力的多读书,读好书。

我们要更加努力的充实自己,用知识武装我们的头脑。自己先慢慢的变的强大一点点,我们每个人都进步一点点,那我们的国家就会向前迈出了一大步!我们国家也就会变的更加强大。



《古人谈书》二,原文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古人谈书书》二,译文

我曾经说:读书讲究“三到”,即读书时要专心,要认真看,要诵读。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既然没有专注统一,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那么一定不会记住,就算记住了,也记不长久。这三到中,心到最重要。若心神集中了,眼和口还会不集中吗?


考试经常见到的注解。

(1)心眼不专一 ,(即 :既然)。

(2)却只漫浪漫浪诵读,(漫浪:随随便便)。

(3)记亦不能久也,(记:记住,记忆。亦:也,是)。

(4)心到最急,(急:要紧,重要)


(5)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读书要做到三点,就是要专心,认真看,认真读。

(6)三道之中,心到最急:这三点之中,专心是最重要的。


创作背景

本文选自《童蒙须知》,是南宋学者、理学家朱熹写的一篇启蒙读物,收录在《东听雨堂刊书·儒先训要十四种》。《童蒙须知》分衣服冠履、言语步趋、洒扫洞洁、读书楔子、杂细事宜等目。

赏析

全文告诉我们除了读书,这“三到”也可以用在平时的生活养成中。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用这三点要求来约束自己,改掉心不在焉的习惯,集中注意力,做就要做到最后,否则不如不做,这样才能在学习生活过程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作者简介

朱熹,字元晦、仲晦,又称紫阳先生,又称朱文公。南宋时期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程朱理学集大成者,尊称朱子。



全文翻译是: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智慧。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满足,教人不知道疲倦。
  我曾经说:读书讲究“三到”,即读书时要专心,要认真看,要诵读。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既然没有专注统一,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那么一定不会记住,就算记住了,也记不长久。这三到中,心到最重要。若心神集中了,眼和口还会不集中吗?
  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有志气则绝对不会甘心居于下等;有见识则知道学无止境,不敢稍有心得就自我满足,像河伯观海,井底之蛙观天,这都是没有见识的;有恒心则必然没有干不成的事情。有志、有识、有恒,三者缺一不可。 
注释敏:聪明。好:喜好。耻:以……为耻。知:通“智”,聪明,智慧。厌:满足。诲:教导。谓:说。漫浪:随随便便。急:要紧,重要。盖:在句首,发语词。士人:泛指知识阶层。恒:恒心。下流:下等,劣等。断:副词,表示绝对、一定。▲

问题归纳

1、朱熹的读书方法“三到”具体指的是什么?三到:指的是心要悟到,眼要看到,口要读到。心悟指思考,只有“悟”——反复品味,才能理解书中精义;眼要仔细看,才能全面准确地记住知识;嘴要读出声来,以便调动听觉、视觉的综合作用,增强记忆,帮助理解。这三个“到”,概括准确,要言不烦,发人深省,因而成为后世读书人的准则。
2、曾国藩提出的读书的“三有”你是怎么理解的?曾国藩提出的读书“三有”: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有了志向就不会甘心做一个地位微贱的人,有了见识就能明白学无止境的道理,有了恒心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情。要想有所成就,这三个方面缺一不可。
3、文中的读书方法对你有什么启示?从《论语》中,我明白读书除了勤奋努力、专心致志外,还要“不耻下问”。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不断向别人学习,オ会真正地成长;从朱熹的话中,我知道专心致志在读书中的重要性,只有一心一意,读书才会事半功倍;从曾国藩的话中,我懂得了志向、见识、恒心的重要性,这启发我读书要有志向,有见识,要持之以恒。▲


古人谈读书二原文和翻译注释
古人谈读书二原文和翻译注释如下:原文: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焉,气息浮躁,眼随字移,口自念出。如是者,虽勤苦功深,犹蒙蔽于暗室之中。翻译注释:读书有三个层次,即心到、眼到、口到。所谓心到,就是全心全意地投入阅读,专注于书中的内容;眼到,是指眼睛跟随着字句...

古人谈读书二则的翻译及原文 古人谈读书二则全文翻译
古人谈读书二则全文翻译 1、译文: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满足,教人不知道疲倦。我曾经说读书讲究“三到”,即读书时要专心,要认真看,要诵读。心思不在书本...

古人谈读书二则的全文和作者分别是谁?
【《古人谈读书二则》全文翻译】: 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智慧。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满足,教人不知道疲倦。 我曾经说:读书讲究“三到”,即读书时要专心,要认真看,要诵读。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

古人谈读书的原文和翻译文有哪些?
一、《古人谈读书》的原文 论语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朱熹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

古人谈读书的原文及其全文翻译
《古人谈读书》全文翻译: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智慧。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满足,教人不知道疲倦。我曾经说:读书讲究“三到”,即读书时要专心,要认真看,要诵读。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

古人谈读书二则拼音版原文
古人谈读书二则拼音版原文如下:yu chang wei d shu yu san do余尝谓读书有三到,wi xin daoyan dao kou dao谓心到、眼到、口到。xin bu zai ci ze yan bu kan zi xi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xin a ni bi zhuan yiquezhi man langdusong。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ju bu nengbu ...

古人谈读书一二三原文和翻译三
古人谈读书一二三原文和翻译三如下:一、《古人谈读书》的原文 1.论语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2.朱熹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

古人谈读书其二的作者是?
朱熹 〔宋代〕《古人谈读书·其二》翻译:我曾经说:读书讲究“三到”,即读书时要专心,要认真看,要诵读。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既然没有专注统一,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那么一定不会记住,就算记住了,也记不长久。这三到中,心到最重要。若心神集中了,眼和口还会不...

古人谈读书的原文及翻译
古人谈读书的翻译文《古人谈读书》是三则关于古人读书的言论总编,从《论语》、《训学斋规》、《曾文正公全集》三部文献中总结古人读书的方法。下面,我就给大家简单地介绍一下《古人谈读书》的翻译文。 一、《古人谈读书》的原文 论语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默而识之,学而...

古人谈读书(一)(二)翻译是什么?
出自春秋孔子《论语》:“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第二则译文:我曾经说:读书讲究“三到”,即读书时要专心,要认真看,要诵读。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既然没有专注统一,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那么一定...

保靖县18692755540: 古人谈读书(二)的翻译文? -
韦翠可塞: 古人谈读书(二)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这段话的翻译文是: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在读书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思和眼睛既然不专心致志,就只是随意的诵读,那么一定无法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到之中,心到最紧要.心既然已经到了,眼睛和嘴巴难道会不到吗?

保靖县18692755540: 五年级上册语文书第25课古人谈书这两篇文章的意思? -
韦翠可塞: 应该是《古人谈读书》. 1、第一篇——《论语》 原文: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意思: 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知道...

保靖县18692755540: 人教版上册五年级第25课 古人谈读书的翻译? -
韦翠可塞: 这个是三则关于古人读书的言论总编,从《论语》、《训学斋规》、《曾文正公全集》中提取出古人读书的方法,你让把意思写下来也太长了.

保靖县18692755540: 古人谈读书不是6句,为什么到这三句译文和句子
韦翠可塞: 论语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朱熹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三到之中...

保靖县18692755540: 古人谈读书的翻译文? -
韦翠可塞: 《渔家傲·秋思》通过对边塞战地风光的描写,表现了作者报国立功的英雄气概和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感慨情怀,也写出了边地生活的艰辛.

保靖县18692755540: 默写并翻译古文二则?[读书有三到]的作者是[].朝代是[]? -
韦翠可塞: 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①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②一字,不可牵强暗记③,只是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④”.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⑤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⑥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⑦.心既到矣⑧,眼口岂⑨不到乎⑩?(选自南宋·朱熹《训学斋规》)

保靖县18692755540: 《古人谈读书》读书要分哪几步进行?怎样才能达到了要求? -
韦翠可塞: 1、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 2、读书讲究“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3、读书要有志向,有见识,有恒心. 4、动脑思考,经常向人请教,有恒心就能达到要求. 《古人谈读书》是三则关于古...

保靖县18692755540: 《谈读书》的翻译哪有?
韦翠可塞: 读书可怡心,可添彩,可长才. 其怡心也,犹见于幽居休憩之际;其添彩也,犹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犹见于审时度势处事之时. 练达者虽能逐一处理或判断具体事务,然纵览全局、统筹谋划,则非饱学之士不可. 读书耗时过多可谓...

保靖县18692755540: 古人谈读书的信息? -
韦翠可塞: 古人谈读书的内容1、王安石:贫者,因书而富;富者,因书而贵.2、黄鲁直:三日不读书,对镜觉面目可憎,向人亦语言无味.3、陈眉公:天下事利害恒相半,唯读书则有全利而无少害.观书一卷,则有一卷之益;观书一日,则有一日之益.4、曾国藩: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