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对地球的认识过程

作者&投稿:局莘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古代人对地球的认识~

中国古代:天圆地方。 印度古代:地球像塔,第一层是海,第二层是大地,第三 层是天。 欧洲古代:地球是个正方体,古老的“盖天说”认为“天圆地方”。一些人想像中的地是平的,像一个大托盘,被巨大的半球形天穹罩着。 我国古代天文学家张衡提出的“浑天说”,认为“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在一些人的想像中,地球像一个蛋黄。
古代印度人的宇宙:乌龟蹲在蛇身上,支撑大地的象群站在乌龟背上,太阳在上方旋转
古代埃及人的宇宙:星星悬挂在支撑于高山的天空下方,太阳乘船由河东岸驶向西
托勒密的宇宙(希腊):2世纪,地球是宇宙中心,太阳,月亮,星星在外围环绕
哥白尼的宇宙(波兰):16世纪,太阳是宇宙中心,地球,月亮,星星绕太阳转

  天圆地方是阴阳学说的一种体现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阴阳学说乃其核心和精髓。阴阳学说,具有朴素的辩证法色彩,是我国先哲们认识世界的思维方式,几千年的社会实践证明了它的正确性,“天圆地方”是这种学说的一种具体体现。

  古人把天地未分、浑沌初起之状称为太极,太极生两仪,就划出了阴阳,分出了天地。古人把由众多星体组成的茫茫宇宙称为“天”,把立足其间赖以生存的田土称为“地”,由于日月等天体都是在周而复始、永无休止地运动,好似一个闭合的圆周无始无终;而大地却静悄悄地在那里承载着我们,恰如一个方形的物体静止稳定,于是“天圆地方”的概念便由此产生。

  纵观自然界,凡是圆形的物体,都具有好动和不稳定的特点,就象圆圆的日月一般;凡是方形的物体,都具有静止和稳定的特点,就象静静的大地一样。动为阳、静为阴,故而“天圆”就成了阳的象征,代表一切积极、主动的事物,如日、昼、刚、健、男、君、夫、大、多、上、进、动、正等;“地方”就成了阴的象征,代表一切消极、被动的事物如月、夜、柔、顺、女、臣、妻、小、少、下、退、静、负等。天圆地方是 “天人合一”的一种注解 中国传统文化提倡“天人合一”,讲究效法自然,风水术中推崇的“天圆地方”原则,就是对这种宇宙观的一种特殊注解。 “圆则杌棿(wunie,音乌捏,意为不安),方为吝啬”是西汉扬雄的哲学命题(语出《太玄·玄摛》)。“圆”,指天;杌棿,指动荡不定;“方”,指地,“吝啬”,指收敛。“圆则杌棿,方为吝啬”,就是说:天圆则产生运动变化,地方则收敛静止。 追求发展变化,我们才会事业的成就,人类才会不断进步;希望静止稳定,我们才会有安逸的生活,世界才会和平共处。建筑是人修造的,它必然体现出人们的追求和希望,故而“天圆地方”就成了各类建筑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中国传统的建筑,更是讲究天圆地方。明清时期在北京修建的天坛和地坛就是遵循天圆地方原则修建的。 天坛是圆形,圆丘的层数、台面的直径、四周的栏板,都是单数,即阳数,以象征天为阳。地坛是方形,四面台阶各八级,都是偶数,即阴数,以象征地为阴。 普通百姓,常常在方形小院中修一个圆形水池,或者在两院之间修一个圆形的月亮门,这些都是天圆地方的体现。而北方的“四合院”民宅,则是天圆地方学说的典型代表。

  《尚书·虞书·尧典》一开头就讲尧待天下太平后: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随后命羲和"羲仲'和仲'和叔分赴四方,具体实施文明推广的工作(即明教的内容),这就是最早的天圆地方的理论和实践。其中可以从河图洛书中得以佐证,天圆故然没有今天的精确认识,但已经蕴育了朴素的宇宙观,地方则是指地平坐标系,方指方位或方位角,即子代表北方,午代表南方,酉代表西方,卯代表东方,并用十二个地支,八个天干,四个卦象表示二十四个方向并构在整个周天(360度圆),这才是天圆地方的真相。


  一、天圆地方是阴阳学说的一种体现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阴阳学说乃其核心和精髓。阴阳学说,具有朴素的辩证法色彩,是我国先哲们认识世界的思维方式,几千年的社会实践证明了它的正确性,“天圆地方”是这种学说的一种具体体现。

  古人把天地未分、浑沌初起之状称为太极,太极生两仪,就划出了阴阳,分出了天地。古人把由众多星体组成的茫茫宇宙称为“天”,把立足其间赖以生存的田土称为“地”,由于日月等天体都是在周而复始、永无休止地运动,好似一个闭合的圆周无始无终;而大地却静悄悄地在那里承载着我们,恰如一个方形的物体静止稳定,于是“天圆地方”的概念便由此产生。

  纵观自然界,凡是圆形的物体,都具有好动和不稳定的特点,就象圆圆的日月一般;凡是方形的物体,都具有静止和稳定的特点,就象静静的大地一样。动为阳、静为阴,故而“天圆”就成了阳的象征,代表一切积极、主动的事物,如日、昼、刚、健、男、君、夫、大、多、上、进、动、正等;“地方”就成了阴的象征,代表一切消极、被动的事物如月、夜、柔、顺、女、臣、妻、小、少、下、退、静、负等。

  二、天圆地方是 “天人合一”的一种注解

  中国传统文化提倡“天人合一”,讲究效法自然,风水术中推崇的“天圆地方”原则,就是对这种宇宙观的一种特殊注解。 “圆则杌棿(wunie,音乌捏,意为不安),方为吝啬”是西汉杨雄的哲学命题(语出《太玄·玄摛》)。“圆”,指天;杌棿,指动荡不定;“方”,指地,“吝啬”,指收敛。“圆则杌棿,方为吝啬”,就是说:天圆则产生运动变化,地方则收敛静止。

  追求发展变化,我们才会事业的成就,人类才会不断进步;希望静止稳定,我们才会有安逸的生活,世界才会和平共处。建筑是人修造的,它必然体现出人们的追求和希望,故而“天圆地方”就成了各类建筑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中国传统的建筑,更是讲究天圆地方。明清时期在北京修建的天坛和地坛就是遵循天圆地方原则修建的。

  天坛是圆形,圆丘的层数、台面的直径、四周的栏板,都是单数,即阳数,以象征天为阳。地坛是方形,四面台阶各八级,都是偶数,即阴数,以象征地为阴。

  普通百姓,常常在方形小院中修一个圆形水池,或者在两院之间修一个圆形的月亮门,这些都是天圆地方的体现。而北方的“四合院”民宅,则是天圆地方学说的典型代表。

  三、天圆地方在四合院中的体现

  中国的北方,特别是北京,民宅以四合院居多,那么这种民宅到底是怎样体现“天圆地方”的呢?

  1、名称本身的体现

  古人云:“有其名必有其实”,就是说事物的名称是其实质的一种特殊体现,也可说是其内在实质的一部分。四合院,其中"四"为四方,象征“地方”;其中的“合”为闭合,象征天圆,有方有圆、有阴有阳,真乃进可取、退可守之绝唱,令当代命名大师们望尘莫及。

  2、院落结构的体现

  四合院的大小不一,大则占地数亩,居住十几户一百多人。小则独家独户,占地不过数丈,然其结构却大同小异。

  四合院为院落式住宅,四边布置堂屋、住房和厨房,中间有院子。门窗皆开向院子,对外不开窗。北京的四合院,一般分前后两院,两院之间设垂花门。后院(内院)是居住区。四合院大多是南北向,在中轴线上,北边的大房为正房,坐北朝南。两则是厢房,北向(南房)为倒座房。四合院四面对称建房,其结构成方形,体现的是“地方”;院落成闭合状,门窗皆开向院内,体现的是“天圆”。

  四合院结构精巧,建筑别致。院子与院子之间呈封闭状态,互不干扰,如分块耕种的农田,象征着“地方”;院子内的居民联系密切(多为一个大家族的不同分支),象一个大家庭,体现着团圆的气氛,象征着“天圆”。

  四合院的大门一般开在东南方,按八宅派的风水理论,这个部位属“生气”方位,主生气勃勃、蒸蒸日上,象征“天圆”;大门为方形,象征“地方”。走进四合院大门,有一个屏墙令人产生神秘感,屏墙设计为方形,它的作用除了不让宅外的人直接窥视院子之外,更主要的是不让宅外之气直冲院内,实现"曲则有情"。由此可见,屏墙的形状和作用也是“天圆地方”的一种特殊体现。另外,屏墙上的图画(包括图案和色彩)还另有风水意义,在此暂不赘述。

  3、三合院的利与弊

  由于地面限制,民间常常将院落建造成三合院的形状。北边的主房向南,阳光充沛,宅主居住。两边的相仿晚辈或佣人居住,或堆放杂物。大门一般开在正南方,对称整齐,院子宽敞,进出方便。这种结构的三合院,实际是四合院的改造,与四合院相比,其弊端主要表现在对“天圆地方”体现不足。另外,大门开在正南也不太妥,虽然按“八宅派”风水理论,这个部位属“延年”方位,但俗话说“衙门口儿朝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正南门为“午门”,阳气太重,非一般百姓所能享用。故而在正南开门的三合院,都要在门口立一屏墙,以避免门外煞气的直接冲射,形成“曲则有情”的格局。

  四、现代楼房建筑应多提倡天圆地方

  现代住宅往往使人关闭在一个单元房内,人与人之间不相往来,互相很陌生,淡漠而疏远。英国德斯蒙德·莫里斯曾在《人类动物园》一书中阐述过这样一个观点:现代人类社会实际是一所庞大的人类动物园,笔者以为他的描述虽然有些夸张,但却不无道理。物质文明越现代化,人类便感到距自己的栖息地越远,找回原有栖息地、生活方式和生存伙伴的渴望就越强烈。四合院能使大家经常在一起交流信息,互相帮助,这种充满凝聚力和安全感以及和谐气氛的院落住宅,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人们对原有栖息地生活方式的渴望,因此我们应多提倡。

  传统的四合院,占地面积太多,在寸土如金的现代都市很难推广。笔者以为,只要加以改进,在现代的高层楼房中实现“四合院”式的住宅结构,还是可以做到的,其原则还是在“天圆地方”上大做文章。笔者相信,一旦这种真正体现四合院的楼房住宅投放市场,一定会有许多人愿意搬进去,充分享受“天圆地方”带给他们的乐趣。


  古代大户家庭厅堂上的挂屏,每条上嵌圆形大理石,下嵌方形大理石,俗称“天圆地方”。

我国古代天文学家张衡提出的“浑天说”,认为“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在一些人的想像中,地球像一个蛋黄。

盖天说

盖天说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宇宙学说。认为天像一个圆锅盖在大地之上,故名“盖天说”。

据《晋书·天文志》记载:“其言天似盖笠,地法覆盘,天地各中高外下。北极之下为天地之中,其地最高,而滂沲四,三光隐映,以为昼夜。天中高于外衡冬至日之所在六万里。北极下地高于外衡下地亦六万里,外衡高于北极下地二万里。天地隆高相从,日去地恒八万里。”

盖天说最早在西周时期已经出现,当时认为天尊地卑,天圆地方,认为“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穹隆状的天覆盖在呈正方形的平直大地上。这是盖天说的雏形。后来在发展过程中也有几种不同的见解。由于圆盖形的天与正方形的大地边缘无法吻合。于是又有人提出,天并不与地相接,而是像一把大伞一样高高悬在大地之上,地的周边有八根柱子支撑着,天和地的形状犹如一座顶部为圆穹形的凉亭。共工怒触不周山和女娲补天的神话正是以此为依据的。到战国时期,对上述的盖天说开始发生怀疑,于是修改成“天似盖笠,地法覆盘”,就是说天是球穹状的,地也是球穹状的,并且认为北极位于天穹的中央,日月星辰绕之旋转不息。

到了西汉,仍然有人坚持这种说法。当时成书的《周髀算经》就是盖天说的代表作。

盖天说通常把日月星辰的出没解释为它们运行时远近距离变化所致,离远了就看不见,离近了就看见它们照耀。这种解释比较牵强。盖天说被越来越多的天文观测事实所否定。西汉的扬雄提出了难盖天八事,否定了盖天说。

但是,盖天说在中国古代仍然有一定影响力。晋朝的虞耸提出的穹天论是盖天说的沿袭和发展。南北朝时还出现了浑盖合一说。

扩展资料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在最近的一个世纪里,这一认识发生了根本性的拓展。起初,地球被认为是宇宙的中心,而当时对宇宙的认识只包括那些肉眼可见的行星和天球上看似固定不变的恒星。17世纪日心说被广泛接受,其后威廉·赫歇尔和其他天文学家通过观测发现太阳位于一个由恒星构成的盘状星系中。

到了20世纪,对螺旋状星云的观测显示我们的银河系只是膨胀宇宙中的数十亿计的星系中的一个。到了21世纪,可观测宇宙的整体结构开始变得明朗——超星系团构成了包含大尺度纤维和空洞的巨大的网状结构。超星系团、大尺度纤维状结构和空洞可能是宇宙中存在的最大的相干结构。在更大的尺度上(十亿秒差距以上)宇宙是均匀的,也就是说其各个部分平均有着相同的密度、组分和结构。

宇宙是没有“中心”或者“边界”的,因此我们无法标出地球在整个宇宙中的绝对位置。地球位于可观测宇宙的中心,这是因为可观测性是由到地球的距离决定的。在各种尺度上,我们可以以特定的结构作为参照系来给出地球的相对位置。目前依然无法确定宇宙是否是无穷的。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地球



古代,由于科学技术不发达,对地球的样子曾流传过许各传说和神话,人类只能通过简单的观察和想象来认识地球。例如,中国的古人观察到“天似穹窿”,就提出了“天圆地方”的说法。西方的古人按照自己所居住的陆地为大海所包围,就认为“地如盘状,浮于无垠海洋之上”。大约从公元前8世纪开始,希腊学者们试图通过自然哲学来认识地球。到公元前6世纪后半叶,毕达哥拉斯提出了地为圆球的说法。又过了两个世纪之后,亚里士多德根据月食等自然现象也认识到大地是球形,并接受其老师柏拉图的观点,发表了“地球”的概念,但都没有得到可靠的证明。
直到公元前3世纪,亚历山大学者埃拉托色尼首创子午圈弧度测量法,实际测量纬度差来估测地圆半径,最早证实了“地圆说”。稍后,我国东汉时期的天文学家张衡在《浑仪图注》中对“浑天说”作了完整的阐述,也认识到大地是一个球体。但在其天文著作《灵宪》中又说天圆地平。这些都说明当时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还是很不明晰的。
从公元 6世纪开始,西方在宗教桎梏之下,人们不但不继续沿着认识物质世界的道路迈步前进,反而倒退了。相反,中国的科学技术这时却在迅速发展。公元8世纪的20年代,唐朝高僧一行派太史监南宫说在河南平原进行了弧度测量,其距离和纬差都是实地测量的,这在世界尚属首次。并由此得出地球子午线1度弧长为132.3公里,比现代精确值大21公里。之后,阿拉伯也于9世纪进行了富有成果的弧度测量。由此确认大地是球形的。但由于那时人类的活动范围很有限,其真实形状都没有得到实践检验。直到400多年前的1522年,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从西班牙出发,一直向西航行,经过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最后又回到了西班牙,才得以事实证明,地球确确实实是一个球体。


人类认识地球的过程是什么
人类认识地球大致可以分为6个阶段。1、臆想阶段。“盖天说”说天空就像盖子把大地盖住了。源于我们中国古老的祖先提出的“天圆地方”,认为我们生活的这片土地是整个宇宙的唯一中心。2、猜测阶段。这个阶段细分的话要分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我国“浑天说”——张衡,第二个时期、亚里士多德。3、验证...

人类认识地球的四个过程
4、人类发射出的卫星在太空拍照,确证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人们对地球的认识过程
人们对地球的认识过程如下:最初,由于受观测条件和科学技术的限制,人们认为天是圆形的,地是平坦的,即“天圆地方”的概念。后来,随着观测技术的进步,人们发现地球并非完全平坦,而是有一定的形状,如“天如斗笠、地如覆盘”。随后,麦哲伦船队的探险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麦哲伦船队完成了人类历史上...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大致经历了几个阶段?
所以,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是:天圆地方——球体——椭球体——不规则球体。

人们对地球的认识过程
古代人由于活动范围狭小,往往凭自己的直觉认识世界,看到眼前的地面是平的,以为整个大地是平的,并且把天空看作是倒扣着的一口巨大的锅.我国古代有"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的说法.天如斗笠,地如覆盘 随着人们视野的扩大,很多现象说明大地不是直觉的那么平。于是人们想像中的大地变成了一只倒扣的盘子...

人类认识地球的过程是什么
人类认识地球的过程为:地球并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但得到这一正确认识却经过了相当漫长的过程。在我国,早在二千多年前的周朝,就存在着一种“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的盖天说。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各种知识的积累,人们终于发现,有一些...

人们对地球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
你好!人类对地球的认识经过了漫长的过程,从天圆地方→天如斗笠,地如覆盘→麦哲伦环球航行→地球的卫星照片,最后证实了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稍扁的不规则球体.

人类对地球的认识经历了怎样一个过程
根据科学家推断,地球形成之初是一个由炽热液体物质(主要为岩浆)组成的炽热的球。随着时间的推移,地表的温度不断下降,固态的地核逐渐形成。密度大的物质向地心移动,密度小的物质(岩石等)浮在地球表面,这就形成了一个表面主要由岩石组成的地球。第二阶段为太古宙,元古宙时期。其时限距今4200-543...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想象、推测、验证、目睹、测量的漫长过程。古人凭借想象认为地球是“天圆地方”,有“天圆如张盖,地方似棋局”的说法。16世纪初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成功,证明地球是个圆球体的说法。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地球也称为蓝星、第...

人类认识地球的四个过程
1. 在古代,人们普遍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这种观念源于对自然现象的直观感受和有限的认知。2. 随着对月球和太阳的观察,古人开始意识到地球可能是球形的。例如,当月食发生时,可以看到地球在月球上投下的影子是圆形的,这暗示了地球的球形。3. 16世纪,葡萄牙探险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完成了首次环球...

宿豫县18564991409: 古代人类认识地球的历程 -
邵牲万吉: 在中国古代就有盘古开天辟地、女蜗补天的故事.古希腊神话讲开天辟地时,也是说宇宙是从混沌之中诞生的,最先出现的神是大地之神--盖亚(Gaea).天空、陆地、海洋都是由她而生,她是最有资格,最有权势的神之一,所以人们尊称她为...

宿豫县18564991409: 古代人类是怎样认识地球 -
邵牲万吉: 古代,由于科学技术不发达,对地球的样子曾流传过许各传说和神话,人类只能通过简单的观察和想象来认识地球.例如,中国的古人观察到“天似穹窿”,就提出了“天圆地方”的说法.西方的古人按照自己所居住的陆地为大海所包围,就认为...

宿豫县18564991409: 古代中国人是怎样认识地球的? -
邵牲万吉: 古代中国人——浑天说,盖天说. 我国古代天文学家张衡提出的“浑天说”,认为“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在一些人的想像中,地球像一个蛋黄. 盖天说 盖天说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宇宙学说.认为天像一个圆锅盖在大地之上,故名“盖天...

宿豫县18564991409: 古人是怎样认识地球的 -
邵牲万吉:[答案] 古人的想法是最原始的 也就是通过五官去认识这个世界 去听去看,把他们获取到的信息用自己的想法归纳 再通过时代的更替 不断地完善和修改自己的想法

宿豫县18564991409: 古人眼中的地球是怎样的? -
邵牲万吉: 古巴比伦人认为地球是一座中空的山,它的四周被海水环绕.死去的人住在这座山的里面.山的上方有一座坚固的穹顶,穹顶上分布着防洪闸,这样山就不会被上方的海水淹没了.每隔一段时间防洪闸就会打开,这时地球上就会下雨.太阳、...

宿豫县18564991409: 古代人是如何逐步认识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呢? -
邵牲万吉: 早在公元前340年,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他的《论天》一书中,就已经能够对地球是圆球而不是平板这一论点提出两个很好的依据. 第一,他认为月食是由于地球运行到太阳与月亮之间而造成的.地球在月亮上的影子总是圆的,这至于在地...

宿豫县18564991409: 古人是怎样认识地球的? 历史上,人们是怎样证明大地是球体的? 搜集人类探索地球历程的资料? -
邵牲万吉:[答案] 古时候人们认为天圆地方;后来人们又认为大地弯曲呈弧形;公元前500年前后,毕达哥拉斯设想大地是球形;约100年后 亚里士多德通过月食推断大地是球形;我国东汉年间,张衡提出“地如鸡中黄”;15—16世纪麦哲伦通过环球航行证实大地是球...

宿豫县18564991409: 1.古人如何认识到地球是球形的 -
邵牲万吉: 阿基米德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地球是圆的的人,他通过观察月食时地球的影子得出的.因为月食时地球的影子总是圆的,而如果假如地球是其他形状的(比如是一个圆盘)那就不会总是圆的,而可能是其他形状(比如椭圆). 地球是球形这个概念的出现,可上溯到公元前五、六世纪.当时,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哲学家只是从球形最美的观念出发产生这一概念的.亚里士多德根据月食时月球上地影是一个圆,第一次科学地论证了地球是个球体.中国早在战国时期,哲学家惠施已提出地球是球形的看法. 公元前三世纪,古希腊的地理学家埃拉托斯特尼成功地用三角测量法测量了阿斯旺和亚历山大城之间的子午线长.这些都是理论上的证明,最直接的证明就是麦哲伦的环球航行.

宿豫县18564991409: 古代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 -
邵牲万吉:[答案] 古人观天 相传在远古时候,共工和颛顼两人为了争夺天下发生了争战.共工失败后,一气之下跑到了大地的西北角,撞倒了那里的不周山.不周山原是八根擎天柱之一,撞倒之后,西北方的天就塌了,东南方的地也陷了下去.于是,天上的日月星辰都...

宿豫县18564991409: 世界各国人民在古代是怎样认识地球的 -
邵牲万吉: 中国古代:天是圆的,地是方的. 印度古代:地球像塔,第一层是海,第二层是大地,第三 层是天. 欧洲古代:地球是个正方体,古老的“盖天说”认为“天圆地方”.一些人想像中的地是平的,像一个大托盘,被巨大的半球形天穹罩着. 我国古代天文学家张衡提出的“浑天说”,认为“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在一些人的想像中,地球像一个蛋黄. 古代印度人的宇宙:乌龟蹲在蛇身上,支撑大地的象群站在乌龟背上,太阳在上方旋转 古代埃及人的宇宙:星星悬挂在支撑于高山的天空下方,太阳乘船由河东岸驶向西 托勒密的宇宙(希腊):2世纪,地球是宇宙中心,太阳,月亮,星星在外围环绕 哥白尼的宇宙(波兰):16世纪,太阳是宇宙中心,地球,月亮,星星绕太阳转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