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读《道德经》第三十九章、第四十章

作者&投稿:类疫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第三十九章

昔之得一者:

天得一以清;

地得一以宁;

谷得一以盈;

万物得一以生;

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

其致之也。

天无以清,将恐裂;

地无以宁,将恐发;

神无以灵,将恐歇;

谷无以盈,将恐竭;

万物无以生,将恐灭;

侯王无以贵高,将恐蹶。

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

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谷。

此非以贱为本邪?非乎?

故致数誉,无誉。

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

感悟:

一切存在都来源于道。一切存在都是矛盾的对立统一,有贱才有贵,有下才有上。凡夫俗子大都落在事物属性的两端,而真正的智者取其中:既非美玉,又非顽石。

第四十章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感悟:

宇宙间万物都是从无到有,从有到无,从强到弱,从弱到强,周而复始,循环往复。


恭城瑶族自治县15939041532: 道德经全文诵读
单思康瑞: 《道德经》原文: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恭城瑶族自治县15939041532: 谁可以给我发一下道德经第39和40章 -
单思康瑞: 第三十九章 [原文] 昔之得一①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②;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候王得一以为天一正③.其致之也④,谓⑤天无以清⑥,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⑦;神无以灵,将恐歇⑧;谷无以盈,将恐竭⑨;万...

恭城瑶族自治县15939041532: 反者道之动的出处
单思康瑞: 道德经 第四十章 [原文]反者道之动①,弱者②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③,有生于无④.[译文]循环往复的运动变化,是道的运动,道的作用是微妙、柔弱的.天下的万物产生于看得见的有形质,有形质又产生于不可见的无形质. [注释]1、反者:循环往复.一说意为相反,对立面.2、弱者:柔弱、渺小.3、有:这里指道的有形质,与一章中“有名万物之母的”的有“相同.但不是有无相生的“有”字.4、无:与一章中的“无名天地之始”的“无”相同.但不同于“有无相生”的“无”.此处的“无”指超现实世界的形上之道.

恭城瑶族自治县15939041532: 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
单思康瑞: 道德经》第"四十一章:“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意思是说:有悟性的人听说“道”后深信不已,而且没有一点疑惑,它就是这么回事,并且勤勤恳恳、坚...

恭城瑶族自治县15939041532: 天辽地宁出自哪里 -
单思康瑞: “天辽地宁”出自《道德经》第三十九章:“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所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功德至此.天果无欲乎?乃道之散而为万物,万物以道为生.然生不生,在于与天地相应,与日月相应,与阴阳相应.若以道观天地,天地之道有一真.夫道者,与天为一,天者,与道为本.天地果以道为本者也.”

恭城瑶族自治县15939041532: 老子第三十九章的道论思想 -
单思康瑞: 往昔曾得到过道的:天得到道而清明;地得到道而宁静;神(人)得到道而英灵;河谷得到道而充盈;万物得到道而生长;侯王得到道而成为天下的首领.推而言之,天不得清明,恐怕要崩裂;地不得安宁,恐怕要震溃;人不能保持灵性,恐怕要灭绝;河谷不能保持流水,恐怕要干涸;万物不能保持生长,恐怕要消灭;侯王不能保持天下首领的地位,恐怕要倾覆.所以贵以贱为根本,高以下为基础,因此侯王们自称为“孤”、“寡”、“不谷”,这不就是以贱为根本吗?不是吗?所以最高的荣誉无须赞美称誉.不要求琭琭晶莹像宝玉,而宁愿珞珞坚硬像山石.

恭城瑶族自治县15939041532: 王弼注道德经第四十九章"能者与之,资者取之.能大则大,……吾皆孩之而已."译文 -
单思康瑞: 应该是“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之在天下,歙歙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属其耳目焉,圣人皆孩之.”吧.中间那句的理解:在天下人看来,圣人一点也不肆意妄为,总是和百姓一条心.

恭城瑶族自治县15939041532: 反者道之动是道德经第四十章内容吗 -
单思康瑞: “反者道之动”出自老子的《道德经》第四十章.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恭城瑶族自治县15939041532: 老子的道德经第五十章 -
单思康瑞: 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译文】 圣人总是没有自私的意念,常以百姓的意念为...

恭城瑶族自治县15939041532: 如何理解《道德经》中「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 -
单思康瑞: 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 原文翻译:君王如果不能守虚处静而以多闻博识自许进而有为多言,那很快就会导致穷败,不如处虚守静而无为不言能够取得成功.出自:这句话是《道德经》的第五章内容,原文是“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