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山沾衣的典故

作者&投稿:夕标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典源出处

《晏子春秋 ·内篇谏上》:“景公游于牛山,北临其国城而流涕曰:‘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艾孔、梁丘据皆从而泣。晏子独笑其旁,公刷涕而顾晏子曰:‘寡人今日游悲,孔与据皆从寡人而涕泣,子之独笑,何也?’晏子对曰:‘使贤者常守之,则太公、桓公将常守之矣; 使勇者常守之,则庄公、灵公将常守之矣。数君者将守之,则吾君安得此位而立焉? 以其迭处之,迭去之,至于君也,百独为之流涕,是不仁也。不仁之君见一,谄谀之臣见二,此臣之所以独窃笑也。’”《列子·力命》:“齐景公游于牛山,北临其国城而流涕曰:‘美哉国乎! 郁郁芊芊。若何滴滴去此国而死乎? 使古无死者,寡人将去斯而之何?’史孔、梁丘据皆从而泣曰:‘臣赖君之赐,疏食恶肉可得而食,驽牛棱车可得而乘也; 且犹不欲死,而况吾君乎?’晏子独笑于旁。公雪涕而顾晏子曰:‘寡人今日之游悲,孔与据皆从寡人而泣,子之独笑,何也?’晏子对曰:‘使贤者常守之,则太公、桓公将常守之矣; 使有勇者而常守之,则庄公、灵公将常守之矣,数君者将守之,吾君方将被蓑笠而立乎畎亩之中,唯事之恤,行假念死乎?则吾君又安得此位而立焉? 以其迭处之迭去之,至于君也,而独为之流涕,是不仁也。见不仁之君,见谄谀之臣。臣见此二者,臣之所为独窃笑也。’景公惭焉,举觞自罚。罚二臣者各二觞焉。”《韩诗外传》卷十亦载。

   释义用法

春秋时,齐景公游于牛山 (在今山东淄博市东),感叹自己不得长生,终有一死而悲泣。后用此典指不知满足,自寻烦恼; 或感伤人世沧桑,世代更迭。

   用典形式

  【牛山】 宋·黄庭坚:“借问牛山戏马,今为谁姓池台。”宋·刘筠:“雍门琴罢已浪浪,更上牛山半夕阳。”

  【牛山叹】 晋·陆机:“鄙哉牛山叹,未及至人情。”

  【牛山泪】 唐·李白:“景公一何愚,牛山泪相续。”清 · 朱彝尊:“清秋满目临淄水、一半是,牛山泪。”

  【牛山客】 宋·朱熹:“与问牛山客,何必泪沾衣。”

  【牛山悲】 唐·李白:“无作牛山悲,恻怆泪沾臆。”

  【牛山滴】 宋·刘克庄:“白发书生神州泪,尽凄凉不向牛山滴。”

  【牛山下涕】 清·顾炎武:“牛山下涕何悲苦,岁久光华方出土。”

  【牛山沾衣】 唐·杜牧:“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宋 ·苏轼:“古往今来谁不老,多少,牛山何必更沾衣。”清·王士禛:“从来王霸已如此,牛山何必沾衣裳!”

  【牛山挥涕】 清·汤右曾:“千载牛山共挥涕,古苔秋井易心哀。”

  【齐景升丘山】 魏·阮籍:“齐景升丘山,涕泗纷交流。”




...出则不知所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是什么意思?
出自: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的《报任安书》,原文如下: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如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身直为闺阁之臣,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译文:肠子在肚子中一天多次的回转,在家里就恍恍惚惚,好像有什么东西丢了一样,出门感到迷茫不知道要往哪里...

有哪些与李峤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唐睿宗时,贬为怀州刺史,以年老致仕。唐玄宗时,再贬滁州别驾,迁庐州别驾。开元二年(714年)病逝于庐州,终年七十岁。李峤生前以文辞著称,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苏味道、杜审言、崔融合称“文章四友”,晚年成为“文章宿老”。先后历仕五朝,趋炎附势,史家评价以贬义居多。轶事典故 梦得双...

沾衣杏花雨,春上陌上归 是什么意思
剪剪轻风细细雨,悠然徜徉春色里,何等惬意。 后半句应该是来自"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关于“陌上花开缓缓归”的典故,本是一个爱情故事:宋人的笔记和明人周楫的拟话本小说《西湖二集》里均有记载此典故 吴越王钱镠的原配夫人戴氏王妃,是横溪郎碧村的一个农家姑娘。戴氏是乡里出了名的贤淑之女,...

寄参廖子里沾衣是什么意思
问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晖。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记取西湖西畔,正暮山好处,空翠烟(上联典指西汉严彭祖,下联典指清代文学家严可均)霏。算诗人相得,如我与君稀。约他年、东还海道,愿谢公、雅志莫相违。西州路,不应回首,为我沾衣。(正暮一作:正春)【...

山公倒载的诗词典故
【接倒著】 宋·苏辙:“醉归不用怕山公, 马上接先倒著。”金 ·元好问:“接倒著容山简,老屋高眠称陆云。”【接颠倒】 宋·范成大:“忘却下楼扶我谁, 接颠倒酒沾衣。”【葛强亲近】 唐·杜甫:“马援征行在眼前,葛强亲近同心事。”【醉倒山翁】 宋·周邦彦:“凭高眺远, 正玉液新,...

伤春诗的意象及典故?
今天教授布置了一个作业,让我们每个同学写一首有关“伤春”的古诗后学搔首挠头怎么也想不起来~后学想请教一下大方之家:能解析一下“伤春”一诗的意象和典故吗?~不胜感激... 今天教授布置了一个作业,让我们每个同学写一首有关“伤春”的古诗后学搔首挠头怎么也想不起来~后学想请教一下大方之家:能解析一...

月赋文言文
家兴衰产定系连凡种种想必汉赋铺采摛文劝百讽遗型 写完月种种典故谢庄继续借王粲口连写十四句优美异文字虽没直接点明写月句句扣紧月:先六句描写云气、湖光山色种种月升起营造凡气象;等月由东缓缓升起仅升清质悠悠降澄辉蔼蔼著痕迹笔写;接著六句形容月色本身月色底景况由于月色俊美君王喜月罢所歌舞烛房即月殿...

荒台麋鹿的诗词典故
典源出处 《史记·淮南衡山列传》: 淮南王刘安“坐东宫,召伍被与谋,曰:‘将军上。’被怅然曰:‘上宽赦大王,王复安得此亡国之语乎! 臣闻子胥谏吴王,吴王不用,乃曰:“臣今见麋鹿游姑苏之台也。”今臣亦见宫中生荆棘,露沾衣也。’” 《吴越春秋·夫差内传》: 吴王”使人赐属镂之剑...

用典的四种用法
3、反用 即对原来典故反其意用之,即典故义与自己的用意相反或相对。通过暗示、对比、衬托等手法将典故具有的含义加以引申,言此而意彼。例子:杜牧《九日齐山登高》中有“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诗句表面是说自己垂泪,实际也是用典。春秋时,齐景公登牛山,北望国都临淄而流泪,叹息道...

关于故人惜别诗句
追亡事,今不见,但—山川满目泪沾衣. 落日胡尘位断,西风塞马空肥. 一编书是帝王师,小试去征西. 更—草草离筵,匆匆去路,愁满旌旗. 君思我,回首处,正—江涵秋影雁初飞. 安得车轮四角,不堪带减腰围. 左思《咏史》八首 咏史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麻栗坡县15734222845: “牛山何必独沾衣“是什么意思? -
孙若丹参: 春秋时,齐景公游于牛山,北望国都临淄流泪说:“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诗人由眼前所登池州的齐山,联想到齐景公的牛山坠泪,认为象“登临恨落晖”所感受到的那种人生无常,是古往今来尽皆如此的.既然并非今世才有此恨,又何必象齐景公那样独自伤感流泪呢?

麻栗坡县15734222845: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 ----后面是什么 -
孙若丹参: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九日齐山登高作者:杜牧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薇.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送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全部注释 】1.九日:九月...

麻栗坡县15734222845: 九日齐山登高 -
孙若丹参: 九日齐山登高 作者: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薇2. 尘世难逢开口笑3,菊花须插满头归4. 但将酩酊5酬佳节,不用登临送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6. 全部注释 1.九日:九月九日重阳节.齐山:今安徽省贵池县. 2...

麻栗坡县15734222845: 关于重阳节的古诗,要有赏析和注释! -
孙若丹参: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作者:(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解题】独自在异乡闯荡,每到过节时就会思念自己的兄弟,知道兄弟登上高处插上茱萸作重阳节纪念时,少了一人来参...

麻栗坡县15734222845: 下列各组诗句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 a牛山何必独沾衣 -
孙若丹参: 1、意思是不必像齐景公那样因人生无常而独自伤感流泪.春秋时,齐景公游于牛山,北望国都临淄流泪说:“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诗人由眼前所登池州的齐山,联想到齐景公的牛山坠泪,以为像“登临恨落晖”所感触到的那种人生无常,是古往今来尽皆如此的.既然并非当代才有此恨,就不必像齐景公那样独自伤感流泪.2、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九日齐山登高》: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这首诗是公元845年(唐武宗会昌五年)杜牧任池州刺史时的作品.和朋友游池州城东南的齐山有感而作.此诗以旷达(甚至颓废)之意来消解人生多忧、生死无常的悲哀,风格既爽利俊健,又含思凄恻,令人读来颇觉顿挫跌宕,风神摇曳.

麻栗坡县15734222845: “雁柱”有什么典故? -
孙若丹参: 亦作“雁柱”. 1.乐器筝上整齐排列的弦柱. 唐 路德延 《小儿诗》:“帘拂鱼钩动,筝推雁柱偏.” 宋 张先 《生查子·弹筝》词:“雁柱十三弦,一一春莺语.” 清 赵翼 《邵松阿落齿更生走笔奉贺》诗:“琴轸方愁雁柱亏,墐泥已塞狗窦缺.”2.桥柱.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三月一日开金明池琼林苑》:“又西去数百步,乃 仙桥 ,南北约数百步,桥面三虹,朱漆阑楯,下排雁柱,中央隆起,谓之'骆驼虹',若飞虹之状.” 清 黄遵宪 《不忍池晚游诗》:“红板长桥雁柱横,两头路接白沙平.”

麻栗坡县15734222845: 为什么说九日齐山登高是将“抑郁之思以旷达出之” -
孙若丹参: 有人认为这首诗是将“抑郁之思以旷达出之”,从诗中的确可以看出情怀的郁结,但诗人倒不一定是故意用旷达的话,来表现他的苦闷,而是在登高时交织着抑郁和欣喜两种情绪.诗人主观上未尝不想用节日登高的快慰来排遣抑郁.篇中“须插...

麻栗坡县15734222845: 有关菊花的典故不要古诗
孙若丹参: 菊花的哀悼含义来自国外 很少有人意识到,用菊花扫墓如同用玫瑰表达爱情一样,其实主要是“西俗东渐”的结果;而更少会有人知道,菊花是从中国遍及世界的. 欧洲的词典上出现“菊花”一词,大约是17世纪末荷兰人在经商时将其从我国...

麻栗坡县15734222845: 九日登高里面的他“乡”和“那”是什么意思? -
孙若丹参: 这是唐朝诗人王勃的《蜀中九日》,王勃就是写《滕王阁序》的那个人.全诗如下: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就是重阳节这天,在他乡为友人送别.回望故乡,感慨万千.已经厌倦了作为异乡人在南方的愁苦,可是为什么鸿雁还要从北方过来呢?通过鸿雁南飞,与自己北归不得的对比,极其巧妙地把自己思乡愁绪推向了高峰.非常值得咀嚼的两句诗.

麻栗坡县15734222845: 九日齐山登高名句 -
孙若丹参: 名句:尘世难逢开口笑, 菊花须插满头归.表达了诗人人生多忧、生死无常的悲哀.以看破一切的旷达乃至颓废,表现了封建知识分子的人生观的落后、消极一面.全诗:《九日齐山登高》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