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选择的路的创作背景

作者&投稿:左丘试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未选择的路的写作背景~

《未选择的路》的灵感来自作者罗伯特·弗罗斯特对他在英国最好的朋友爱德华·托马斯经常做的一件事情的善意玩笑。弗罗斯特经常与托马斯在乡间散步:托马斯不停地想要选择一条可以使他向他的美国朋友展示某种奇异的植物或者奇特的风景的路。

扩展资料:
一、总体赏析
《未选择的路》是一首哲理抒情诗,它表面平易,实则蕴含深邃的哲理;看似倾诉个人经历,实则表达人们的共同感受。
诗人以含蓄清新、别具匠心的艺术风格再现出优美的自然风光,并且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反映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波澜。诗还注意引起人们的联想,把理性与情感融于一首短诗之中,深化了这首诗的意蕴.给人以丰富的启迪。诗人是通过优美的意境创造和浓郁的抒情表达把哲理隐含其中并传递给读者的。
二、中心思想
弗罗斯特的诗《未选择的路》揭示的是人生道路上面临的重大抉择。诗人并没有直言两条路代表什么,他所阐明的是抉择本身。诗歌描绘的是一个面临抉择的人和他进行抉择时的心态。诗人所选择的是一条人迹更少的路,这条路也许更艰辛,更需要开拓,正因为如此,才更具魅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未选择的路

《未选择的路》是弗罗斯特的一首名诗,作于1915年,最初收录于他的第三本诗集《山间》(1916)中。
罗伯特·弗罗斯特堪称美国20世纪最受欢迎的诗人之一,他一生致力于诗歌的创作,写作并出版了10部诗集。

罗伯特·弗罗斯特(1874-1963)出生于旧金山一个教师家庭,在美国西部度过童年。中学毕业后,他在哈佛大学学习两年后肄业,这前后曾做过纺织工人、教员,经营过农场,并徒步漫游过许多地方,同时他也开始写诗,但他的诗歌最初并未在美国引起注意。

1912年时弗罗斯特已经38岁,这一年他作出了一个重要的选择:放弃他在一所师范学校教书的职业,放弃本来可能更加平坦、安稳的生活,而选择了诗歌。他对自己说:“写诗吧,穷就穷吧。”

夫妻二人商量后,决定到异地去闯一条路,找一个生活水平比较低,但更利于写诗的环境。于是他们卖掉了祖父遗传下来的农场,再加上几年教书所得的一点积蓄,就这样他们来到大海对岸的英国,在离伦敦不远的一个村子里找到了一座木板茅屋的新家。不久之后,他的第一本诗集《孩子的意愿》出版了,很快就以其特有的朴素坦率和真诚赢得了诗人们的好评。美国著名诗人庞德特别撰文推荐,说它是美国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最好的一本诗集。

1915年弗罗斯特回到美国,在新罕布什尔州经营农场。此后他的诗名日盛,分别于1924,1931,1937,1943年四次获得普利策奖,并在几所著名的大学中任教师、驻校诗人与诗歌顾问。晚年的他已是美国的一个非官方的桂冠诗人。弗罗斯特的诗往往从描写新英格兰的自然景色或风俗人情开始,渐渐进入哲理的境界,他素有“新英格兰诗人”之称。这与他诗中大量描写新英格兰的自然景色或风俗人情有关。波士顿以北多岩石的牧场,殖民地时代的建筑,耐人寻味的石头围墙,以及那里居民粗犷的感情、耕耘生活的艰辛等等,都成为诗人作品取之不尽的素材。他的诗把新英格兰的风貌和当地人的特征一览无余地展现在了读者面前,可以说新英格兰乡间生活的各个侧面,弗罗斯特都写到了。

但弗罗斯特并未沉洒于描绘美丽山川和旖旎景色,他的诗虽然保持了一些传统的形式和格律,气氛也较轻

《未选择的路》的灵感来自作者罗伯特·弗罗斯特对他在英国最好的朋友爱德华·托马斯经常做的一件事情的善意玩笑。弗罗斯特经常与托马斯在乡间散步:托马斯不停地想要选择一条可以使他向他的美国朋友展示某种奇异的植物或者奇特的风景的路。但是,每次散完步,托马斯都要为做出的选择后悔,为如果他们选择“更好的”方向他本来可以向弗罗斯特展现的那些事物而长吁短叹。许多次,当这一切发生时,新英格兰人就会为那些无用的悔意笑话他的威尔士一英国朋友。
从这种为本来可能发生什么的长吁短叹中弗罗斯特悟到了一些东西。这种行为方式是弗罗斯特从不选择的道路,是他学会避免的道路。因此,在他作为一个成功的、新近被发现的诗人回归美国后不久,当他想起这件事情时,弗罗斯特装出自己就是爱德华·托马斯而写出了《未选择的路》。他马上就抄了一份寄给了托马斯,没有做出任何评论,然而他希望自己的朋友能够注意这首诗是多么讽刺地建立在那非弗罗斯特式的短语“I shall be telling this with a sigh”之上的。实际上,弗罗斯特的期望落了空。托马斯并没有理解这个善意的笑话,因为其中的讽刺处理得很聪明、很微妙。
1915年,《未选择的路》发表后,弗罗斯特希望他的美国读者能够体味到这首诗中的中心讽喻意义;但是他再次失望了。然后,他在公众面前朗诵《未选择的路》时开始提示他们。一次,他讲到一个语法学校的女孩写给他的一封信,在信中她问他一个问题:“为什么要叹气?”他说那封信和问题使他作出了决定:不再提示。另一次,在公开朗诵完《未选择的路》后,他作出了更加直接和明显的警示:“你们可得小心那首诗;它是首棘手的诗歌,非常棘手。”
他从来没有承认在那首诗中他对自己和他的讽刺处理得太过于微妙,但是这些情形值得被作为一种指示记住,即在一首诗或者一封信中,弗罗斯特经常喜欢尽量假装出自己没有某一立场,只是为了嘲弄——有时侯温柔,而另一些时候则尖刻。 联系作者的人生经历,这首诗的创作又有其他的现实依据。诗人出生于圣弗朗西斯科一个教师家庭,在美国西部度过童年。他对诗歌的兴趣在中学时代就已显露,曾在校刊上发表过几首诗。19岁时,他在文学周刊《独立》上发表诗歌《我的蝴蝶:一首哀歌》而收到第一笔稿费。接下来的近二十年时间里,他一边教书、管理农场,一边继续自己的诗歌创作。但在此期间,他的诗歌一直得不到当时美国诗界的承认,为此,他感到痛苦和忧虑。1912年,弗罗斯特已经38岁,为了让心爱的诗歌能发表,他作出了一个重要的选择,放弃他在一所师范学校教书的职业,放弃本来可能更加平静、安稳的生活,远渡重洋,来到了英国伦敦。当时,对于诗人来说,教书可能是一条平坦通畅的生活道路,而写诗的道路则可以说充满了幽寂荒凉。但是,诗人坚定而执着地选择了诗歌创作的道路。弗罗斯特的诗歌之路就像他在《未选择的路》中写的那样,人生的岔路不可能两条都选“And sorry I could not travel both”,明知其中一条可能走起来更艰难,却还是选择了它。“Then took the other,as just as fair,Because it was grassy and wanted wear.”“I took the one less traveled by”。在英国,他很快结识了很多知名的作家和出版商。1913年,他的第一部诗集《孩子的心愿》出版后,立刻引起了轰动。美国著名诗人庞德,也因感受到了诗人作品振奋人心的力量而极力推崇弗罗斯特的诗作。次年,他的《波士顿以北》(North of Boston)相继问世。也正是这条写诗的道路改变了诗人的命运,使他成为最受人喜爱的美国诗人之一。从此,一切都变得不同“And that has made all the difference”。
随着他第二本诗集的出版,弗罗斯特踏上了归国的路程,他下定决心要在自己祖国站稳脚跟,赢得诗名。当时,诗人已经认识到自己创作的动力和源泉是养育他成长的美国新英格兰,那里有一种写诗的冲动,也只有那里才是他的创作天地和灵感之源。这次离开英国,回到祖国,对弗罗斯特来说,又是一次重要的选择。这次选择和他三年前要移居英国伦敦一样重要并且更加难能可贵。当时他因无诗名而走,以期在异域撞开文学之门;此时,他因诗名而归,以求能恒久拥有自己的创作之源,开拓一片新天地。
作为一个现代诗人,在诗歌的形式上,弗罗斯特也像《未选择的路》中写的那样,他选择了一条少有人践踏的路,走出了一条与20世纪多数诗人迥然不同的道路。当许多诗人热衷于搞诗歌试验时,他没有标新立异,企图尝试诗歌形式的改革,而是继承传统,走了一条用“旧瓶装新酒”,即旧形式表达新内容的道路。他的诗一般都遵从了传统的韵律形式,比如押韵的双行体、三行体、四行体、十四行体。弗罗斯特很少写自由诗,他曾说过,诗歌如不讲韵律,就像打网球不设拦网一样。他喜欢用浅显易懂的口语和人们熟悉的韵律来描写自己观察入微的日常事件,并从中发掘出独特的智慧和哲理,描写上细致含蓄、耐人寻味。当时,美国诗坛总是拿高雅、圆熟、不着边际的铺张卖弄等作为诗歌标准,而弗罗斯特并没有为了迎合世俗的要求而改变自己的诗歌风格。正是由于诗人的这种创作风格,38岁以前,他在美国一名不值,他的诗歌不被出版商所接受。但恰恰也正是由于诗人的创作风格,使他发表的第一部诗集《孩子的心愿》得到了当时英国文学评论界的一致好评。庞德曾说它是美国很长时间以来最好的一本诗集。这也再一次印证了《未选择的路》中所说的,“I took the one less traveled by,And that has made all the difference.”




新民主主义道路的选择背景与原因
新民主主义道路的选择背景是近代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原因则是为了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详细来说,选择新民主主义道路的背景有以下几个方面:1. 民族危机:近代以来,中国遭受了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压迫,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面对民族生存的...

那是一条怎样的路作文800字
一、确定路的类型和背景 在开始写作之前,你需要明确你所说的“路”是什么类型的。它是一条乡间小路,还是一条城市大道?是一条林间小径,还是一条高速公路?每种类型的路都有其独特的背景和特点,你需要根据自己的主题和故事来选择合适的路。二、描述路的特征和环境 在描述路的时候,要注重细节。你...

《未选择的路》教学设计
那么,我们知道了诗人既然选择了自己的道路,而题目却要用“未选择的路”了吧? 从诗歌内容与结构看,诗中虽写到已选择的路,但重点强调的是那条“未走的路”;从诗歌的感情基调来看,诗人并不是要抒发为自己选择的这条路而欢欣或庆幸,而是对未走的那条路的留恋;从诗歌的主旨上来说,诗人的写作意图是要引起人们对...

未选择的路作者资料
1913年在英国出版了他的第一本诗集《少年的意志》。次年又出版了第二本诗集《波士顿以北》,引起了美国诗歌界的注意。1916年他出版了诗集《山间低地》。此后诗名日增,曾四度获得普利策文学奖,死后又追赠波林根奖。他的诗大多以新英格兰(美国东北部地区)农村和牧场作为背景,带着乡土气息。他常写...

...和《未选择的路》的写作方法,not写作背景!!!快快快快快快快好的加分...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通篇是劝说口吻,未选择的路是象征手法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选自《普希金诗集》,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那时俄国革命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仍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著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诗中阐明了这样一种积极乐观的...

关于未选择的路手抄报 手抄报图片大全
未选择的路的创作背景 未选择的路 里面的 未选择的路弗罗斯特作诗歌是什么书 未选择的路弗罗斯特作诗歌是 2015春鲁教版语文六下《未选择的路》ppt课件.ppt 《未选择的路 弗罗斯特.ppt》重读弗罗斯特的《未选择的路》重读弗罗斯特的《未选择的路》

城南旧事的人物性格特征
英子主人公英子是一个善良、聪明、大胆,5、6岁的小女孩。生活在北京胡同里,以充满童真的眼光观察着世界,关注着她周围的各色人等。最终在小学毕业典礼上,爸爸因病离世,英子意识到,自己长大了。秀贞惠安馆痴傻的疯女人秀贞与英子成了朋友,在英子的帮助下,疯女人找回了失散多年的女儿,然而,命运弄...

艾青诗选背景?
《艾青诗选》是近代诗人艾青的诗歌选集,创作于 1979 年。它的创作背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时代背景:《艾青诗选》的创作时间跨度较大,涵盖了从 20 世纪 30 年代到 70 年代的不同历史时期。这些诗歌反映了中国社会在这一时期所经历的巨大变革,包括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以及文化大革命等...

鲁迅主要作品的写作背景及深层含义
。这篇小说探讨了辛亥革命后,曾经参与革命的知识分子的命运。有人认为,鲁迅在吕纬甫这个人物身上注入了自己的影子,并借此思考自己的命运及选择。在这个意义上,《彷徨》中另一篇《孤独者》是此篇的姊妹篇,而鲁迅实际的选择是与他在这两篇小说中假想的两条路都不相同的另一条路。

有谁知道<最后一片藤叶>的创作背景 谢谢!!
1889年,他和罗琦不顾她父母的反对私奔成婚,并在年轻妻子鼓励下走上创作道路,创办《滚石》杂志,发表幽默小品。后来,他因挪用银行资金被判五年徒刑。出狱后,他迁居纽约专门从事写作,每周为世界报提供一个短篇,但因第二次婚姻的不幸,加之饮酒过度,终于1910年6月5日在纽约病逝。 19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初的美国,随着...

历城区13642078970: 未选择的路的写作背景 -
方晶齐吉:[答案] 《未选择的路》是弗罗斯特的一首名诗,作于1915年,最初收录于他的第三本诗集《山间》(1916)中. 罗伯特·弗罗斯特堪称美国20世纪最受欢迎的诗人之一,他一生致力于诗歌的创作,写作并出版了10部诗集. 罗伯特·弗罗斯特(1874-1963...

历城区13642078970: 《未选择的路》选自什么,作者是什么国什么人,诗的道理是什么 -
方晶齐吉: 是美国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创作的文学作品.这首深邃的哲理诗展现了现实生话中人们处在十字路口时难以抉择的心情.在诗中,诗人选择了一条人迹稀少、布满荆棘的道路,正如诗人在现实生话中选择了不会带来丰富物质的写诗生活.诗人...

历城区13642078970: 未选择的路作者简介 -
方晶齐吉: 《未选择的路》是美国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创作的文学作品.这首深邃的哲理诗展现了现实生话中人们处在十字路口时难以抉择的心情.在诗中,诗人选择了一条人迹稀少、布满荆棘的道路,正如诗人在现实生话中选择了不会带来丰富物质的...

历城区13642078970: 韩国小说《未选择的路》简介
方晶齐吉: 《未选择的路》是韩国当代著名作家金文洙2005年创作的一部重要作品. 小说以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韩国经济特别困难时期为历史背景,描写主人公、诗人姜正吉大学毕业在京城找不到工作,后在地方报社当编辑,又被征入伍当兵,生活中不如意,处处碰壁的过程,展现了当时韩国知识分子的痛苦遭遇和内心世界.此书也许是作者本人人生曲折经历的写照,反映了当时韩国知识分子的生活现状和平民生活的市井风俗.读过这本书后我们可以更深刻的了解到当时韩国的社会现状.

历城区13642078970: 诗人为何把诗题命名为“未选择的路” -
方晶齐吉: 这主要是为了深化主题.诗人感叹人生有许多道路可供选择,但一个人往往只能走一条路,而还有其他许多条路,因为人生短暂而只能放弃.人生道路的选择带有偶然性、随意性.那些未走的路,才更让人想念,更让人留恋.诗人不写已选择的道路,而重在对未选择的道路发出感叹,更能打动读者的心灵,让人更深入地思考人生的选择问题.

历城区13642078970: 美国诗人罗伯特《林中路》诗的全文 -
方晶齐吉: 《林中路》 美国·罗伯特-弗罗斯特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 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 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 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但我却选择了另一条路, 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 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虽然...

历城区13642078970: 《未选择的路》 1.诗人选择了自己的路,可为什么题目却是“未选择的路”2.诗中的“路”有什么含义?3.《未选择的路》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人生哲理? -
方晶齐吉:[答案] 2.指自然界的路,又指人生的路 3.要独立思考,慎重选择

历城区13642078970: 普希金的诗《未选择的路》 -
方晶齐吉: 未选择的路 罗伯特·弗罗斯特 (ROBERT FROST) 未选择的路 The Road Not Taken 罗伯特·弗罗斯特(1874一1963)是在马萨诸塞州劳伦斯上的中学,也在达特第斯学院和哈佛大学读过一段时间.获得诗名之前,弗罗斯特时而务农,...

历城区13642078970: 未选择的路中,诗人为什么选另一条路 -
方晶齐吉: 《未选择的路》诗人在森林中散步,眼前出现了两条路,而对这个岔路口,诗人的选择犹豫不决,诗人也正是通过"路"这个自然景观,来反映出在现实社会中道路的选择之不易,"路"这篇诗作中仅仅是一个意象,而作者通过这个简单的意象...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