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犁的历史演变

作者&投稿:谭霭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铁犁的发展历史~

图2-1 秦代铁犁铧(陕西临潼秦始皇陵附近出土)铁犁历史上曾有几百年时间,中国在许多方面比世界上其他国家领先,最大的优势也许就是它的犁。在历史上,西方落后的较突出的事例是:几千年来,数百万人以一种效率极低,消耗体力极大的方式犁地,造成对人的时间与精力的最大浪费。只有中国较早地摆脱了劣犁的束缚。当中国犁最终传到欧洲后,曾被仿制,同时采用的分行栽培法与种子条播机耧车,这直接引起了欧洲农业革命。一般认为欧洲农业革命导致了工业革命,而且导致西方国家成为世界强国。所以可以说中国在工业革命上有着一份特殊贡献。1、犁的始祖在农业劳动中,耕田翻土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传说神农时代就已有了专门的工具——耒耜,《易经·系辞》即有“斫木为耜,揉木为耒”,可见耒耜全部都是木制的。2、最基本和通用的犁在新石器时代的出现最基本和通用的犁称为阿得犁。它有一个浅犁铧,仅能开出浅沟,因而有时也用于经常刮风和土壤疏松而干燥的地区。例如,这类犁目前仍在西班牙使用。它可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的乌鲁克。这种农具当时常常全用木料制作,因此没有保存下来。在中国,早期犁的考古证据是很不充分的。然而,从公元前4世纪以来的古代著作已提供了犁地的证据。中国出土的三角石犁铧可追溯到公元前4000年甚至公元前5000年早期。因此,牛拉的“阿得犁”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使用了。3、青铜犁铧的出现图3-1 汉代舌形大铧、小铧的正视和截面图约公元前16世纪真正犁(确切地说是旋转犁)的青铜犁铧,在濒临北部湾的越南境内出土,这个地区当时与中国有贸易往来。但中国大多数犁铧在那时似乎是木制的,所以也没有保存下来。4、铁犁的出现与发展公元前6世纪,铁包木或实心铁犁已广泛应用,这是世界上最早的铁犁,在质量上比西方通用的阿得犁好得多。希腊与罗马的阿得犁通常是用短绳捆在犁的底部,它们分别被称为“斯坦戈犁”和“袖犁铧”。同中国犁相比,它们既不坚实又不牢靠,即使是用铁制作的也是如此。公元前3世纪,随着炼铁和铸造技术在中国的提高,导致了称为“輨”的犁铧研制。先人们把这个时期发展的更坚固的非脆性可煅铸铁用于农业中。从一开始,輨这类犁铧在设计上就比较先进,呈脊形,以便于犁土,而挡板以平缓坡度向上朝向中心,将土从犁上抛开,从而减少摩擦。大约在这一时期,铁犁已普及,而弓架式阿得犁开始废弃(只有土质极疏松和风力极大的地区继续使用),而代之以较重而更有效的方框式旋转犁。这种犁可以用于粘性较大的土壤,而阿得犁太轻又不结实,对这种土质不适用。这种犁也可以用于阿得犁未能垦过的处女地。图3-2 汉代舌形犁铧公元前1 世纪时,犁的宽度已超过15 厘米,能够开沟作垄。而在更宽的垄的两边较深地疏通垄沟,至迟在公元前4 世纪,中国朝廷官吏和学者就正式推广了框架犁。当时全世界没有一种犁能比得上中国的这种犁,坚固、方框式、重型、结构良好的犁以及新的犁壁都是优于世界其他国家的各种犁的因素。但是,或许更重要的是使用可调节杆,改变犁片与犁梁之间的距离,可精确地调整犁地的深度。这种新的操纵方式对农民来说意味着,犁可以经过改装而适应各种类型的土壤、各个季节、不同的气候条件以及不同的作用。犁确实成为具有多种用途的农具,对农民来说,这像是“鸟枪换炮”了。罗马人只有花大力气倾斜犁梁才能调节垄沟的深度,这是一种既笨拙又使人极易疲劳的办法。欧洲在整个中世纪时期大都处于这种情况。到公元前2 世纪,大量生产铸铁农具的私人作坊已遍及中国。公元前100年时,汉代朝廷在许多省份建立了大的官营铸造厂。铁器在百姓中已相当普遍地使用,因此铁犁对普通人来说是很一般的东西。那时并不缺乏这些先进的铁犁,它们在富家中并非稀罕之物,正像早期欧洲条播机头200 年间使用时那样。图3-3 汉代铧冠(五件套合在一起,陕西垅县出土)到公元前2 世纪或公元前1 世纪,四种不同的犁壁已广泛地应用于犁。犁壁对于犁具有极大的作用。它是犁在土层的翻土绞部件,可将犁起的土轻轻地翻到一边,使土落成整齐的垄坎,而不致造成堵塞。犁壁与犁铧之间有着良好的配合。由于有不同形状和角度,因此土壤以不同方式翻动成不同形状。早在苏格兰犁的设计先驱詹姆斯·斯莫尔2200 年,中国古代人民已应用了此原理。中国古代人民也知道,铁犁铧与犁壁的额外重量大大减少犁地的摩擦而得到更多的补偿。结构良好的犁壁,可以将土块翻得恰到好处,顺利而又摩擦极少,因此,好犁犁地就像是用刀切黄油,较重的刀就更容易切黄油。所以,如果结构恰当,较重的犁就会开出较细且较深的沟,而不会出现多少麻烦。到中世纪晚期,欧洲才知道有犁壁这种东西,即使在那时,其结构也是极其粗糙的。这种犁壁是将扁平的木片固定在犁上,提供有角度的表面,翻上来的土就会与之碰撞而分向两边。中国首先采用的曲形犁壁,到公元18世纪才出现在欧洲。由于欧洲缺乏这种犁壁,农民在犁地时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停下来,从犁上抓下土和杂草,因为在犁地的尖铧与把土块翻向一边的粗壁之间没有光滑的联结表面。增加的摩擦意味着需要有成群的牛拉犁,而中国的把犁人一般只用一头牛,很少超过两头牛的。欧洲人通常要集资购买六至八头牛用于犁最普通的地,以致不得不倾家荡产。这同时还意味着,将要留出更多的土地作牧场,这样,就势必会减少为人生产粮的土地。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国当时处在今天美国与西欧的地位,而欧洲当时却处在今天摩洛哥这类国家的地位。公元18 世纪以前欧洲原始的毫无希望的农业无法同公元前4 世纪以后中国的出色的先进的农业相比。带有壁的中国犁在公元17 世纪时由荷兰海员带回荷兰。这些荷兰人受雇于英国人,任务是排去当时的东英吉利沼泽和萨姆塞特高沼地的水,他们带去了中国犁,后来被称为罗瑟拉姆犁。因此荷兰人与英国人最先在欧洲受益于高效的中国犁。中国犁还有一个别名,叫做“杂牌荷兰犁。”这种犁在水田里特别有效,因而欧洲人很快认识到,它在一般土地上也一定很有效。这种犁从英格兰传到苏格兰,又从荷兰传到美国和法国。到公元18 世纪70 年代,它是最便宜而又最好的犁。西方设计者在其后的几十年间对这种犁进行了革新:詹姆斯.斯莫尔于公元 1784 年制出的犁比这种犁前进了一步,而J·艾伦·兰塞姆于公元19 世纪制出的各种犁则又作了进一步的改进。由于采用了钢框架,产生了近代犁,它是对中国的犁进行多次改进的结果,也是导致欧洲农业革命的极重要因素。

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和技术的发展:

(1)春秋:春秋末年开始使用牛耕;开始出现铁农具。
(2)战国:在春秋开始使用铁器的基础上,战国时期铁农具的使用更为普遍,铁器时代到来;牛耕得到推广;各国兴修水利,最著名的是秦国的都江堰。
(3)秦朝:中原铁器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传到珠江流域(今广东、广西),逐渐为越族人民所掌握。
(4)西汉:铁农具向边疆传播,西域开始使用铁器;发明和使用了播种工具——耧车;张骞通西域后,西域各族得到了铁器,还学会内地铸造铁器的技术;西汉西域传人的作物品种有葡萄、苜蓿、核桃、胡罗卜等。
(5)三国:大批北方农民为避战乱迁居江南,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
(6)南北朝:贾思勰总结北方人民长期生产经验,写出《齐民要术》这部我国历史上最早、最完整的农书。
(7)隋唐:为加强南北经济交流,隋朝开凿大运河;唐朝农民改进犁的构造,制造了曲辕犁;创制了新型灌溉工具——筒车。
(8)北宋: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在福建普遍种植,政府把它推广到江浙和淮河流域。
(9)南宋:棉花种植从广东、福建向北扩展到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
(10)元朝:棉花种植区域进一步推广到全国。
(11)明朝:政府推广植棉,棉花种植遍及南北各地,棉布成为人民的主要衣料;原产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向日葵、烟草等作物传入我国。

新石器时代石犁和商周时期青铜犁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在农业机械制造方面的飞跃。但是,由于受材料和动力条件的限制,石犁和青铜犁的使用范围不广,在生产重作用有限。石犁笨重,需用强大的动力才能拉动,且易损毁。青铜犁虽锐利,但数量太少。只有到春秋战国时期,冶铁技术兴起,铁器出现,个体经济形成,牛耕铁犁才得以配套使用。
图3-4 汉代铁铧正面和鐴土背面(长安出土)
1、战国时期出现铁犁铧
犁铧又称犁铲、犁镜,是安装在犁床前端的切土起垡零件,外形有舌形、V形、梯形之分,其夹角有大有小,然其作为等腰三角形的大体轮廓不变。战国时使用铁犁铧的地区分布于关中及三河地区,多为V形犁铧冠。这种铧冠形制小而重量轻。如辉县出土的“魏犁”,铧重465克,斜边长17.9厘米,中央尖部宽6厘米,两侧宽4厘米,铧刃顶端上下两面均起脊线,角度有120°,左右两角的铁叶近10厘米。将这种铧冠纳入木犁头,可以松土划沟,不过还不能翻土起垅,作用尚有局限,但“耒耜耕”效率大有提高。
2、秦代双翼铧铁犁
秦国推行富国强兵政策,措施之一就是改进铁犁形制,推广牛耕铁犁,以扩大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1970年在秦始皇陵园城北门外出土的全铁犁长25厘米,翅距25厘米,两翅交叉处有长5厘米,宽约1厘米的脊梁(见图2-1)。1980年在临潼县陈家沟遗址又发现秦国全铁犁铧。这两种犁的铧都比战国时期通用的V形铧冠型号大,称尖锋双翼铧,翻土比V型铁冠要深。
图3-5 汉代铁铧及鐴土套合侧面
3、汉代铁犁犁架、犁头和犁辕的基本定型
汉代,铁犁的结构与零件已经基本定型,具备犁架、犁头和犁辕,用牛牵引,不仅能挖土,而且能翻土、成垅。下面将犁头、犁架、犁式分述如下:
(1)犁架
犁架结构由床、梢、辕、箭、衡五大零件组成,汉代犁架已基本具备这五大零件。
犁床又称犁底,是关键零件之一。它是平贴地面的长方形木条,犁铧的导向装置,前与犁铧銎同向相接,后与犁梢成钝角相接。在动力牵引下,推动犁插入土中,连续不断地破土、翻土。犁梢来源于耒,犁床即耒部前曲部分的发展。到汉代,犁床与犁梢多数已明显分开。
图3-6 汉代铁铧正面及鐴土背面(礼泉出土)
犁箭最初是连接辕床,以使犁架牢固、不易松散的零件,后来发展为兼能控制犁头入土深浅的零件。西汉武帝末年,赵过推行代田法时,用二牛三人,其中有人专门扶辕,以调节入土深浅。可见那时犁箭只能起稳固犁架作用。最晚到西汉末,犁箭已能调节犁头入土深浅。
犁辕是前接犁衡(从而连系动力源—牛体),后接犁梢(从而连系工作机—犁架)的牵引件。汉代多为单长直辕(二牛),到魏晋后出现双长直辕(一牛),并出现“柔便”之蔚犁。
(2)犁头
犁头指犁铧和犁壁。西汉初,铁犁形制与战国时相仿,犁铧上口窄,两侧铁叶短,犁锋角度大,只能起破土作用。如山东莱芜出土西汉铁范所铸铁口犁,与战国辉县犁形制相似,只是犁头由钝变尖。汉武帝时,犁头发生较大变化。陕西关中地区出土很多汉代铁制农具,其中犁具数量很多,并具有全铁大铧、小铧、犁冠、犁壁及巨型犁铧等不同形制品种(见图3-1、3-2、3-3)。
图3-7 汉代铁铧和鐴土套合正面图
从陕西省出土的汉代舌形大铧来看,犁铧呈舌刃梯形,平均长32厘米,后宽32.5厘米,平均重7.5公斤,锐角,上面尖起,下面板平,前低后高,中部有微高的凸脊,后边有装木犁头的等腰三角形銎。还有一种形制较大的巨型大铧,平均长38.3厘米,后宽36.3厘米,一般重9公斤,最重达15公斤。巨铧古称“铃鐩”、“睿铧”,用作“开田间沟渠及作陆堑”,在汉代已普遍使用(见图3-4、3-5、3-6、3-7、3-8、3-9)。
与上述两种铧同时出土的有V形铧冠与犁壁。出土时,V形铧冠有的套合于铧的尖端,有的单独存放。犁壁又称鐴土、犁耳、犁镜、翻土板等,安装在犁铧的上方,与犁铧后部共同组成一个不连续曲面。由于犁壁旁向的弯曲扭度小,可将土垡向上往前推挤,到一定程度折断,向右前方翻转倒下,形成不连续的垡条。其耕深受耕宽的限制少,一般耕深大于耕宽。在低速条件下,还可碎土成垅。
图3-8 汉代铁铧和鐴土套合背面图
铁犁壁在汉武帝时就已经出现。从陕西省发现的汉代铁铧来看,汉代犁壁可分为两大类:一为菱形、瓦形、方形缺角犁壁,平均长45.8厘米,宽23.1厘米;一为马鞍形犁壁,平均长18.3厘米,宽20.8厘米。在行进时,菱形、瓦形、方形缺角犁壁只有一侧翻土,马鞍形犁壁两侧都能翻土。
犁壁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整地质量,使耕犁不仅能松土,而且能翻土、成垅、除草、灭虫,从而改善了土壤中气、水、肥状况,便于作物吸收和生长。在18世纪以前,欧洲只知用直面木质犁壁,壁与铧不能紧密结合,常夹带草土,拖动费力,一直到18世纪初才开始使用曲面铁犁壁。
上述的舌形大铧(或巨形犁铧)与V形铧冠、犁壁三者配套,组成一件高效能的整地、开沟农具。
图3-9 汉代铁铧和鐴土套合侧面图
与舌形铧、巨铧同时出土的还有小铧,三者同时并存,可见其作用有别。小铧的平均长度为17.3厘米,后宽15.1厘米,前宽6厘米。按其尺寸,显然不能与出土的铧冠和犁壁配套使用。无壁小铧,古称之为“耩”,又称之为“劐”、“耠子”,只能破土、松土,用于除草、开沟播种,不能翻土。与同时出土的有铁口锄,表明小铧具有拉、蹠两用功能。
上述西汉时的犁铧与犁壁,只表明当时关中地区使用的情况。从河南、河北、辽宁、内蒙、山东、山西、江苏、贵州等省区的出土材料来看,西汉时仍以V型铧冠为主,V型铧冠一直沿用到东汉。
(3)犁式
犁式又称为耕作方式,即牵引方式。前述的犁架、犁头均属工作机部分,犁式则包括动力(畜力)与牵引部分(包括犁辕形状及设置)。使用畜力作为动力,铁犁成为一套完整的整地机械。
图5-1 唐代江东犁示意图
畜力牵引有二牛、一牛牵引两种方式:
二牛耕田的牵引方式,一般采用“二牛抬杠式”,即犁辕(一长直木杠)后接犁梢,前接犁衡。犁衡是一直木棒,与辕垂直交接,交接处有一三叉戟联搭,以适当调节挽力不同的二牛在行进中的负担,使犁平衡,犁衡缚于牛角,称为角轭,后普遍成为肩轭,从而大大加强了牛的牵引力。二牛抬杠式始见于赵过推行代田法之后,与使用畜力及大型犁铧相关,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直到现在,在北方地区尚存二牛耕田,少数民族地区则多用二牛耕田。一牛耕田的牵引方式,自西汉开始,就与二牛耕田的牵引方式同时并存。但总的趋势是二牛牵引日少,一牛牵引日增。
图5-2 唐三彩胡人执犁陶俑
综上所述,可见到汉武帝时,犁耕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犁架、犁头、犁式都已初步定型,实现了从耒耜到犁的根本转变。而这一转变,是从赵过施行代田法,推广耦犁开始的。古人有称牛耕始于赵过,盖指此意。
4、魏晋南北朝的蔚犁
魏晋南北朝的耕犁,犁头和辕发生了一些变化。犁头形状从西汉的等腰三角形改为牛舌形,狭长,以适应一牛耕田及耕泥泞田的需要。由于长直辕操作时不方便,特别在山涧丘陵地区,“回转至难”,北魏时在山东地区发明了比长直辕犁便利的蔚犁。
5、唐代江东犁的发明
唐代,犁辕有较大的变化,由长直辕改为短曲辕。唐末陆龟蒙的《耒耜经》对当时江东地区(即今江苏、浙江及安徽、江西等地)通用的曲辕犁有较详细的记载。见图5-1为按《耒耜经》原文所示尺寸比例所绘示意图。图5-2为出土执犁陶俑图。从这两幅图可见,唐代的耕犁在四个方面有改进:使用短曲辕,节省人力和畜力;增设犁盘,犁体回旋灵活;完善犁评,调节耕深;改善犁头,保证耕地质量。
图5-3 唐代原造犁
犁头包括铧与壁两部分。
汉代犁铧,其长宽之比,舌形大铧为32.0:32.5,巨型大铧为38.3:36.3,大体上为1:1。魏晋以后,铧渐变为狭长。江东犁镜长1尺4寸,宽6寸,宽不及长之半。这从唐代原造犁之图像可作为佐证(见图5-3)。
江东犁犁头的变化,是为了适于南方比较黏重的土壤耕作,也适于翻起较窄的耕垡。耕时土垡被犁壁推挤到相当程度,然后折断,向后方翻转倒下,因此,耕出的垡条是断续的。江东犁这种窜垡的作用,一方面可使“耕深”受“耕宽”的限制较少,在多数情况下,耕深可以大于耕宽;另一方面,可以在低速的牛力条件下,达到碎土的要求,保证耕地质量。
江东犁是唐末先进生产工具的代表,因适于土质黏重、田块较小的江南水田耕作得以迅速推广,反过来也促进了南方农业生产的发展。实际上,江东犁的意义不止于水田耕作的范围,其基本结构和原理同样适用于北方旱区。
当然,江东犁本身仍存在缺点,如犁体偏大,零件较多。结构较复杂。后世曲辕犁发展,多数变得更为小型、轻便,结构也加以简化。




中国古代各时期耕种工具和灌溉工具
双齿之上有一横木,表明使用时以脚踏之,以利于耒齿扎入土中,也即古人所说的“跖耒而耕”。耒在战国文献中也很常见,据《考工记》,耒通高为六尺六寸,合今1.4米左右。青铜耒是从木耒发展而来的,后来又发展到铁耒,并演化到犁。2、耜:曲柄起土的农器,即手犁。各地曾出土木耜、骨耜,...

铁犁的发展历史
图2-1 秦代铁犁铧(陕西临潼秦始皇陵附近出土)铁犁历史上曾有几百年时间,中国在许多方面比世界上其他国家领先,最大的优势也许就是它的犁。在历史上,西方落后的较突出的事例是:几千年来,数百万人以一种效率极低,消耗体力极大的方式犁地,造成对人的时间与精力的最大浪费。只有中国较早地摆脱了...

犁头的发明以及有多久的历史
这一变化大大提高了当时的农业生产效率。犁耕技术的发展:约在春秋后期,牛耕开始出现。战国中后期,铁犁用于牛耕。西汉中期,犁壁的发明使用使牛耕得以推广。唐代,在长江下游一带已经出现了曲辕犁。曲辕犁的发明是自汉代之后农具改革的又一次突破,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

犁铧的历史
中国战国时期在木犁铧上套上了V形铁刃,俗称铁口犁。犁架变小,轻便灵活,更可以调节深浅,大大提高了耕作效率。欧洲人于1700年代开始用先进的罗瑟兰犁、兰塞姆金铁犁和播种机。1830年美国移民开始用迪尔铜犁,其他各大洲也开始用铜犁。总之,犁的发明、应用和发展,凝聚了中国人和世界其他各位发明家的...

农耕工具的演变历史
2、中国古代农具的功能:中国古代农具的功能经历了从单一到多样,再到复杂的演变过程。最早的农具只能用于简单的掘挖、脱粒等活动,如木耒、木耜等。后来出现了多种功能的农具,如犁、耙、耖等,可以用于整地、播种、中耕等。再后来出现了结构复杂的农具,如耧车、水车等。3、中国古代农具的地域差异:...

简述中国古代的农具发展历史
其他类似问题 2013-12-29 什么叫历史? 456 2013-03-16 中国的历史由来 321 2013-12-31 历史这个词的由来 36 2015-10-24 历史年代表 488 2011-12-08 历史的含义是什么 62 2014-01-16 历史朝代变迁 88 2007-12-02 历史的英文是什么 67 更多类似问题 > ...

犁田有什么用途
1. 犁田起源和历史 犁田作为一种农业种植方式,起源于中国新石器时代。早在6000多年前,古代的农民就使用犁田技术在黄河流域进行种植。 在历史上,犁作为农业的一项重要发明,被认为是农业文明和人类文明的里程碑。现在,虽然有了现代化农业技术的支持,但犁田仍然是农业中不可或缺的一环。2. 犁田...

农耕工具的演变历史
农耕工具的演变经历了悠久的历史,特别是在中国,其发展历程十分漫长。在原始社会,人类最初使用的农耕工具包括石斧、石铲、木耒和骨耜等,这些工具主要用于采集果实、打猎以及进行简单的耕作,生产力水平极为有限。进入夏商西周时期,人类社会步入了奴隶制阶段,农业迅速发展,出现了包括粟、稷在内的五谷。此...

曲辕犁是什么朝代的 曲辕犁是什么朝代发明的
曲辕犁,这一重要的农耕工具,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时期,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那个时代智慧的结晶。相较于汉代的长直辕犁,唐朝的犁设计更为先进,其特点是辕部弯曲,因此得名。汉代犁虽基本定型,但由于犁身直且长,耕作时转弯不便,对土地的翻耕效率不高。北魏时期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虽然提及...

古代的农具有哪些?(附图)
1、锄 青铜锄最早出现于西周时代,一直沿用到战国时代。1950年河南辉县固围村出土。长10、宽10.5、距2厘米。中国历史博物馆藏。这种形制的铁锄,造型合理,安装把柄后有利于使用。它不仅可以锄草,还有利于保墒。说明当时农业技术有了较大进步。2、曲辕犁 曲辕犁,是唐代中国劳动人民发明的耕犁。其...

墉桥区18319499210: 铁犁牛耕的产生和发展历程 -
韦吉伸筋: 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和技术的发展:(1)春秋:春秋末年开始使用牛耕;开始出现铁农具. (2)战国:在春秋开始使用铁器的基础上,战国时期铁农具的使用更为普遍,铁器时代到来;牛耕得到推广;各国兴修水利,最著名的是秦国的都江...

墉桥区18319499210: 详细介绍下犁的发明和发展历程? -
韦吉伸筋: 【我国犁耕具的发展】 犁是由一种原始双刃三角形石器发展起来的,被称作“石犁”. 夏,商、西周,是我国农业技术的初步发展时期,生产工具和耕作栽培等方面有了较大的进步和创造,出现了青铜农具. 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的出现,反映了...

墉桥区18319499210: 古代时期农具变化过程? -
韦吉伸筋: 在我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上,农业在整个生产中都占重要的地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为了增加产量,提高劳动生产率,劳动人民发明创造了多种多样的农业生产工具,不但数量多,而且在时间上也多是比较早的.下面只介绍几种主要的农具. ...

墉桥区18319499210: 犁是什么那一个朝代发明的? -
韦吉伸筋:[答案] 我国的犁出现在商代 在5500年前,美索不达米亚和埃及的农民就开始尝试使用犁.早期的犁是用Y形的木段制作的,下面的... “犁铧”,增加了一个能把泥土推向旁边的倾斜的底板.中国的犁是由耒耜发展演变而成.最初可能仍名“耒耜”.用牛牵拉耒耜...

墉桥区18319499210: 中国古代的地租形态主要有哪几种?它们的演变趋势如何 -
韦吉伸筋: 、中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的发展变化 2、生产工具的演变 (1)从材质方面:石,骨,木---青铜,铁 (2)从工艺方面:打制---磨制----冶炼,铸造 (3)从牵引动力方面:人力----畜力 (4)犁耕、播种、灌溉技术的进步 生产工具的进步反映了...

墉桥区18319499210: 简述中国古代的农具发展历史 -
韦吉伸筋: 帮你找到了一点:中国古代的农业机械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赵继柱在我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上,农业在整个生产中都占重要的地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为了增加产量,提高劳动生产率,劳动人民发明创造了多种多样的农业生产工具,不但数量多...

墉桥区18319499210: 古代农业耕做方式经历了那几个阶段 -
韦吉伸筋: 我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以生产工具的发展为标志,把它划分为刀耕火种、耜耕(“石器耕锄)和铁犁牛耕三个阶段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1.刀耕火种《庄子》则曰:“神农之世,……与麋鹿共处,耕而食,织而衣,无有相害之心,此至德之...

墉桥区18319499210: 我身边的历史 200字 -
韦吉伸筋: 中国的犁是由耒耜发展演变而成.最初可能仍名“耒耜”.用牛牵拉耒耜以后,才渐渐使犁与耒耜分开,有了“犁”的专名.犁约出现于商朝,见于甲骨文的记载.早期的犁,形制简陋.西周晚期至春秋时期出现铁犁,并用牛耦耕作,史载西汉...

墉桥区18319499210: 高中必修一的历史总结 -
韦吉伸筋: 第一讲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1、中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的发展变化 2、生产工具的演变 (1)从材质方面:石,骨,木---青铜,铁 (2)从工艺方面:打制---磨制----冶炼,铸造 (3)从牵引动力方面:人力----畜力 (4)犁耕、播种、灌溉技术...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