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的历史沿革

作者&投稿:郸选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国农业科学院的历史沿革~

建院初期,中国农业科学院科研机构的布局与设置是:应用基础研究、基础工作、综合性作物与畜禽、经济管理、情报信息等研究所,一般设在北京,而专业性作物或畜禽的研究所,一般设在主产区,如蚕业所设在江苏镇江,花生所设在山东莱阳,麻类所设在湖南沅江,棉花所设在河南安阳白壁乡等。1957年建院时,中国农业科学院设有17个科研机构。即:设在北京的作物遗传育种研究所、植物保护研究所、土壤肥料研究所、畜牧研究所、农业原子能利用研究室和农业气象研究室;设在京外的棉花研究所、西北畜牧兽医研究所、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蚕业研究所、哈尔滨兽医研究所;设在各大行政区的东北农业科学研究所、华东农业科学研究所、中南农业科学研究所、华南农业科学研究所、西南农业科学研究所、西北农业科学研究所。1958年,中国农业科学院科研机构为20个。其中,新增建了9个研究所,下放了6个大区研究所。新建所有:兴城果树研究所、杭州茶叶研究所、辽宁柞蚕研究所、兰州中兽医研究所、江都家禽研究所、莱阳花生研究所,还有设在北京的蔬菜研究所、养蜂研究所、农业经济研究所。1959年,中国农业科学院科研机构增至34个。即新建了14个研究所:徐州薯类研究所、沅江麻类研究所、呼兰甜菜研究所、长沙养猪研究所、邓县黄牛研究所、南宁水牛研究所、左家毛皮兽研究所、新乡农田灌溉研究所、南京农业遗产研究室、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吉林大豆研究所、黄羊镇养羊研究所、益都烟草研究所、安徽沼气研究所。 1960年,中国农业科学院科研机构减至24个。除新建武昌油料研究所外,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划归第八机械工业部,另有10个研究所下放地方,包括大豆所、花生所、薯类所、沼气所、养猪所、黄牛所、水牛所、家禽所、柞蚕所和养羊所。1961~1962年,中国农业科学院有25个科研机构。其中,1961年新建了重庆柑桔研究所。1963年,中国农业科学院有27个科研机构。即新建了广州水稻生态研究室、南京小麦品种资源研究室。1964年,中国农业科学院科研机构为29个。即新建了内蒙古草原研究所、上海家畜血吸虫病研究室。1965年,中国农业科学院科研机构发展到33个。即新建了院部仪器厂、院农场西昌试验站、河西走廊试验站、富裕牧场。同时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划归八机部。1966~1969年,中国农业科学院有33个科研机构。 1970年,在“不靠七千五,要靠七亿五”的错误思想指导下,中国农业科学院除保留原子能所、撤销农业经济研究所外,其余31个研究所全部被下放北京及全国十余个省市。1971年,中国农业科学院建制撤销,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三家合并,成立中国农林科学院,连同农业部下放管理的两个单位在内,科研机构为7个。即:原子能所、林业研究所、林化产品研究所、生物研究所、情报室、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农业电影制片厂。1974年,中国农林科学院新建了农业研究所、养猪研究所和兴城果树试验站,同时中监所、农影厂仍划出归农业部领导,科研机构为8个,直到1977年。 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林水三院各自恢复原建制,中国农业科学院科研机构恢复,有28个科研机构。即:原子能所、养猪所、情报所、生物所、品种资源所、作物所、蔬菜所、气象室、土肥所、植保所、畜牧所、养蜂所、甜菜所、哈尔滨兽医所、果树所、烟草所、蚕业所、血研室、遗产室、茶叶所、麻类所、油料所、柑橘所、棉花所、灌溉所、兰州兽医所、北京农机化所、草原所。1979年,中国农业科学院科研机构增至32个。包括新建兰州畜牧所、郑州果树分所、农业自然资源与区划研究所、研究生院;恢复了中兽医所、农经所;院图书馆独立建制,同时,撤销养猪所,划出了北京农机化所、生物所。1980~1981年,中国农业科学院科研机构为33个,包括1980年新建的生防研究室。1982年,中国农业科学院又收回特产研究所,科研机构为34个。同年,上海家畜血吸虫病研究室升格为上海家畜血吸虫病研究所。1983年,新建中国水稻研究所,机构增至35个,直至1984年。1985年,新建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科研机构为36个。1986年,科研机构为37个,新建了生物技术研究中心。1987年,情报所、院图书馆、农业科技出版社3个单位合并组建科技文献信息中心,科研机构减少2个,为35个。同年,蔬菜研究所更名为蔬菜花卉研究所。1988~1989年,科研机构仍为35个。其中1988年养蜂所更名为蜜蜂研究所;1989年上海血研所更名为上海家畜寄生虫病研究所。1990年,依据国家新闻出版署文件,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从文献中心分出独立建制,全院科研机构为36个。199l~1995年,中国农业科学院科研机构一直为37个。其中,1991年新建了饲料研究所,1992年院批准设立了农业宏观研究室,1993年院批准成立了廊坊中试基地,这两个单位因故未统计在全院37个独立科研机构数内。1996年,因中兽医所与兰州畜牧所合并组成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科研机构为36个。1997年,农业部将其直属的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成都沼气研究所、天津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3个单位划归中国农业科学院领导,中国农业科学院科研机构达到39个。1998年科研机构数仍为39个。1999年,遗产室划转给南京农业大学管理,加挂“中国农业科学院遗产室”的牌子。同年,生物技术研究中心改名为生物技术研究所。全院科研机构数为38个。2000年,柑桔研究所与西南农业大学合并,以西南农业大学管理为主,加挂“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的牌子。全院科研机构数为37个。2001年,农业气象所与生物防治研究所合并,组建“农业环境与持续发展研究所”,蚕业所并入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加挂“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的牌子。同年,甘肃省草原生态研究所加挂“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生态研究所”的牌子。全院科研机构共35个。2002年,土肥所与区划所合并成立农业资源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在原子能所的基础上成立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新成立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同年,江苏省家禽科学研究所加挂“中国农业科学院家禽科学研究所”的牌子,江苏徐州甘薯研究中心加挂“中国农业科学院甘薯研究所”的牌子。全院科研机构共35个。2003~2006年,中国农业科学院科研机构数在改革中稳定在33个。其中2003年,品资所与作物所合并成立作物科学研究所;甜菜所并入黑龙江大学,以黑龙江大学管理为主,加挂“中国农业科学院甜菜研究所”的牌子。2005年,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兰州兽医研究所和上海兽医研究所分别加挂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北京分中心、哈尔滨分中心、兰州分中心、上海分中心的牌子。中国农业科学院从1957年建院至2007年的50年间,科研机构大体经历了三起两落。从1957~1959年,中国农业科学院科研机构从17个发展到34个;1960年精简下放,科研机构减少为24个。1962年10月,中国共产党八届十中全会作出了关于加强农业和农业科学研究工作的决定,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直接关怀下,中国农业科学院科研机构逐步恢复,到1965年又发展到33个。1966年“文革”开始后,科研工作受到极大干扰,特别是1970年,在当时所谓依靠“七亿五”错误指导思想的影响下,中国农业科学院除原子能研究所的设备因无法搬迁而得以保留外,农业经济研究所被撤销,其余31个研究所均被下放北京市及京外十余个省市。全院7500多名职工只留下约600人,并被组成十多个“五七’科技服务队,分派到大寨大队等红旗点蹲点。与此同时,中国农业科学院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合并,更名为中国农林科学院。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全党和全国的工作重心转到以经济建设为重心的轨道上来,农、林、水三院各自恢复建制。中国农业科学院的科研机构很快得到恢复与发展,到20世纪80年代基本稳定在35个,90年代末达到39个以上。2002年,根据上级有关部门的改革方案,中国农业科学院的部分研究所进行了转企、转为农业事业单位,或并入大学的试点,同时,中国农业科学院根据现代农业科技发展的需要,重组或新建了一些研究所,截至2006年底,科研机构数稳定在33个。

1.创办初期的《中国农业科学》 1959年经中国农业科学院分党组决定,1960年将1950年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编辑出版的《农业科学通讯》改为《中国农业科学》。2.复刊后的《中国农业科学》1975年,由中国农林科学院申请,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林部批准复刊随着全国政治、经济、科技形势的逐渐好转,特别是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的召开1996年9月,《中国农业科学》编辑部的隶属关系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局划归科技文献信息中心,该中心的领导对编辑部的条件建设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对原有的计算机进行更新换代,另购了一台激光打印机,可实现录入、排版、出胶片一体化。

清宣统三年(1911年)6月,劝业道员董元亮倡议创办浙江省立农事试验场,聘范运枢为场长。
民国四年(1915年),浙江省陆续成立了蚕桑、棉业、昆虫、稻麦、林业、园艺、家畜、土肥等农林专业改进机构。
民国十九年(1930年),成立省建设厅农林局农林总场,直隶于建设厅,总揽各农林改进部门。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林总场改组为农业改良总场。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日寇侵华,因杭州沦陷,浙江省各农林改良机构东迁。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1月),省稻麦改良场、省林场、 省茶叶改良场、省棉业改良场、省蚕桑改良场、省园艺改良场、省昆虫局、省蚕种监管所、省水利局、省家畜保育所等机构合并,成立浙江省农业改进所,隶属于省建设厅,掌管全省农业技术改进、水利改良和垦荒事宜,经费由省财政厅拨给。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夏,日寇进犯浙南,省农改所首迁云和,再迁景宁避战,直到抗战胜利,回迁松阳,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迁回杭州。
1951年1月,改名为浙江省农业科学研究所(简称省农科所),机构设4系1室5场,即农艺系、农艺化学系、植物病虫害系、畜牧兽医系、秘书室、稻麦场、萧山棉场、黄龙洞农场、黄岩园艺场、硖石种畜场,由过兴先担任所长。
1958年,机构设置改为9系1站3场(厂)。事业经费由省农林厅拨给,1958年改由省财政厅拨款。
1957年12月17日和1958年1月5日,周恩来总理和毛泽东主席先后视察省农科所后,省委将省农科所定为省直属单位,并委任省委书记处书记李丰平兼任所长,批准省农科所建立党委。
1960年2月,省农业科学研究所、省林业科学研究所、省淡水水产研究所、省海洋水产研究所、中国农科院茶科所合并组成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简称省农科院),并和浙江农业大学(简称浙江农大)合而为一。
1962年,林业科学研究所、淡水水产研究所、海洋水产研究所划出。
1965年,院校分开设置。
1978年,7个地区农科所及东阳玉米研究所归科学院,实行院与地方政府双重领导。
1984年,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建成农业部重点实验室――病毒实验室。
2002年,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学科结构调整,院下设作物与核技术利用、蔬菜(含农业新品种引种中心)、园艺、畜牧兽医、蚕桑、植物保护与微生物、环境资源与土壤肥料、病毒学与生物技术、食品加工、农产品质量标准、农村发 展与信息、柑桔、亚热带作物、花卉、玉米等15个专业研究所。
2003年,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被列为纯公益类科研机构。
2008年,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农业部农产品质检中心(杭州)被列入可检测“三聚氰胺”的检测机构之一。
2010年,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成立数字农业研究所。
2014年1月,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养殖固废资源化工程中心成立。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历史沿革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末宣统三年(1911年),当时劝业道在杭州笕桥创办了最初的农事实验场,开始了其农业科研的历程。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由于战事影响,省农改所(浙江省农业改进所)在松阳成立,成为综合性农业改进机构。随着战事的演变,省农改所在1942年因日寇侵袭而几度迁移,直到...

浙江省农科院的历史沿革
1960年2月省农科所扩建为省农业科学院(简称省农科院),并和浙江农业大学(简称浙江农大)合而为一,实行农业科研、教育一体化,后因上下的体制不顺,1965年校院又分开设置。1976年科研秩序重新得到整顿。1977年底由6个研究所发展为9个,新设了水稻、农业微生物、原子能利用研究所。1979年10月新设农...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发展前景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在"九五"计划初期明确了自身的战略定位,将科研工作作为核心,科技开发和科技服务作为其发展的双翼。他们致力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重视人才的培养,以期不断攀登科技领域的高峰。科学院的目标是强化科研与经济的融合,推动科技事业的快速发展。到"九五"末期,科学院的目标是实现显著的科研成果...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中心历史沿革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的生物技术研究中心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起源于1975年的大豆研究所生物技术室。自那时起,研究团队专注于原生质体培养、组织培养和基因工程等领域的探索。1997年,生物技术室获得了吉林省科委的认可,被升级为“吉林省农业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经过12年的精心打造和提升,该实验室在20...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的历史沿革
成立了函授部,面向吉林省招生。1964年,增设了农电专业,长春电力技工学校两个农电班并入我校,招收“社来社去”班13个;1966年初,学校与吉林省九站农业科学研究所合并,实行以所办学,改名为“吉林省九站农业劳动大学”设立农学系;6月,文革兴起,学校遭到严重摧残和破坏,停止招生,教学和科研活动被迫停止;1971年恢复...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百科名片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物技术研究所,起源于1979年,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农业部早期设立的9个农业应用基础研究中心之一,即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物遗传生理研究所。这个研究所经历了时间的沉淀,于2006年更名为我们今天所熟知的名称,即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所拥有先进的科研设施,其中包括...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百科名片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的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978年,当时的名称为农业科技情报研究所。随着时间的推移,研究所不断发展,于2005年进行了第一次更名,改称为农业信息研究所。为了更好地适应学科变迁和事业进步的需求,研究所再次于2010年改名为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简称经信所。截至2011年...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百科名片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932年,经过一系列变迁,包括从中央农业实验所园艺系到华东农业科学研究所园艺系,再到中国农科院江苏分院园艺系,最后发展为江苏省农科院的园艺室。1978年,这个研究所正式成立,自此专注于农业科研工作。在2002年的全院改革中,园艺研究所定位为非营利性...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的介绍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是以应用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开发研究为主的综合性农业研究机构。其已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东北创新中心为省政府直属公益性事业单位。其主要任务是围绕东北区域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粮食安全和产业化发展的目标,加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建立以长春市为中心、辐射并服务于东北...

湖南农科院的介绍
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是一个具有较强研究实力的省级农业综合研究和开发机构,始创于清代末期(1901年),1964年扩建为湖南省农业科学院,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现隶属于湖南省人民政府。主要研究方向和任务是:针对湖南省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以开展农业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为主,重视基础研究,强化科研...

阳江市18739665159: 浙江科技学院的历史沿革 -
陟闵阿奇: 1980年,浙江大学附属杭州工业专科学校成立.1983年,更名为杭州工业专科学校.1984年,更名为浙江大学附属杭州高等专科学校.1987年,更名为杭州高等专科学校,部分专业开始招收本科生.1992年,更名为杭州应用工程技术学院(专科).2000年,杭州应用工程技术学院(专科)升格为杭州应用工程技术学院(本科).2001年,更名为浙江科技学院.2003年,浙江求是职业技术学院(筹)、浙江省轻工业学校并入浙江科技学院.2007年,浙江科技学院(原浙江求是职业技术学院(筹)部分)并入浙江教育学院(今浙江外国语学院).

阳江市18739665159: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的历史沿革 -
陟闵阿奇: 1908年10月,广东省劝业道委派农学博士唐有恒筹建广东全省农事试验场,试验场附设农业讲习所.1909年,广东全省农事试验场成立,唐有恒任广东全省农事试验场场长兼农业教员讲习所监督.该场选址广州东门外鸥村(今区庄).1920—...

阳江市18739665159: 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册山街道的历史沿革
陟闵阿奇: 1951年设第八区,1955年改为册山区,1958年改乡,1959年改公社,1984年改乡.1993年9月8日,撤销册山乡,设立册山镇.1994年属罗庄区.2002年2月1日,省政府批复同意撤销册山镇,以原册山镇的行政区域设立册山街道,办事处机关驻原册山镇政府驻地.2015年,面积51.8平方千米,人口6.3万人,辖东册山、西册山、山前、后村、良庄、南头、沙旦子、郑旺、尚阳、老沂庄、五寺庄、房庄、尚庄、小庄子、潘庄、何庄、陆庄、新桥、同沂庄、侯沂庄、房岭屯、石杭岭、黑虎墩、围梓、白沙沟、刘沙沟、唐沙沟、顾沙沟、房沙沟、义和村、埝头31个行政村.

阳江市18739665159: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指挥学院的历史沿革
陟闵阿奇: 学院组建于1977年11月,始名第二炮兵学校;1979年5月更名为第二炮兵学院;1986年6月定名为第二炮兵指挥学院.学院于1990年获得军事学硕士学位授予权.在1993...

阳江市18739665159: 为什么说历史地理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 -
陟闵阿奇: 因为历史地理古来就有大量的学者研究,但是真正形成系统的学科不过是近几百年的事了

阳江市18739665159: 下列关于黄石地区的历史沿革说法错误的是() -
陟闵阿奇:[选项] A. 1949年在黄石工矿特区的基础上设立了省辖黄石市 B. 976年南唐把青山场院升格为县,取名为大冶县,隶属鄂州 C. 221年孙权设武昌郡,分下雉县为下雉、阳新二县,阳新正式设县 D. 1971年冬,在大冶章山石龙头发现了旧石器时代的古人类生活遗址.说明远在三、四十万年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在这里栖息

阳江市18739665159: 杭州商学院的历史沿革 -
陟闵阿奇: 浙江工商大学的前身杭州中等商业学堂创建于1911年3月15日(清宣统三年一月),由绅士郑在常筹资创办,7月,清政府学部批准立案.悠悠九十余载,16次易名,12次迁址,革故鼎新,与时俱进. 杭州中等商业学堂、浙江公立中等商业学校...

阳江市18739665159: 徐汇区的历史沿革 -
陟闵阿奇: 据史料记载 ,明末文渊阁大学士、著名科学家徐光启在肇嘉浜和李氵从泾两水汇合处附近建立农庄别业,从事农业实验和著书立说,并与意大利人、欧洲传教士利玛窦合作,开创了中西文化交流的先河.嗣后,徐氏家族世代汇居于此,遂称为徐...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