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道家杨朱学派真说:全性保真,不以物累形。 这句话怎么理解?

作者&投稿:鱼哗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杨朱的学说~

杨朱学派是战国时期道家学派之一。创始人为杨朱。后学子华、詹何,其学说并不是浅薄简单的“自私自利”。他们对老子的思想加以发展,旨在通过对个体的自我完善进而达到社会的整体和谐。他们“贵生”、“全生”的观点,对稍后的庄周很有启发。道教吸取了很多杨朱思想,但由于儒家斥杨朱,孟子骂杨朱为“禽兽”。故千载以下,使杨朱在社会上名声极坏,实际上那只是儒家的偏激之见;但这便使得道教对杨朱素少直接宣扬,以避攻击。而实际上杨朱思想已被道教吸融于其教义之中。1 杨朱学派介绍:杨朱学派,按其学说宗旨,属于道家,但又与黄帝、老子、庄周、慎到、宋研有别,在先秦诸子中独树一帜,杨朱是其代表人物。
一、“贵己”、“重生”的人生理想
“阳生贵己”、“为我”意在“重生”,就是杨朱和杨朱一派思想的主旨。虽然杨朱一派的思想失传,但它的观点却得到后人的深刻思考。当代的研究者认为,杨朱一派对于个人来说,利益是多方面的。而其中最大和最可宝贵的是生命。别的利益只能服务于而不应有损于“生”。就是说,保全我的生命是我个人利益中之最大者。先秦道家还曾用“所为”与“所以为”的道理来论证“轻物重生”的原则。他们认为,生命是“所为”者,是主体,是目的;“物”或“利”是“所以为”者,是服务于“生”的,是手段。
二、“重生”和“全生之道”
虽然,杨朱一派固然是以“全生”为人生的目的,和“我”之巨大利益,但是,“所为”为了“生”又离不开“所以为”用来养生的“物”。当代的研究者认为,杨朱对人的物质欲望作了充分肯定,“天生人而使有贪有欲”,为人的实情。又为了实现“贵己”、“重生”的理想社会,杨朱提出了办法,欲望之求必须“轻物重生”,以“贵生”为根据及原则,有限度的满足欲望。总之,杨朱“全生”是双刃剑,不能没有欲望的满足。没有欲望的满足的话,“与死无择”。但是,欲望的过度满足必然养成人人物欲横流,社会风气败坏,道德纲纪松散的混乱局面。杨朱的学说失传导致,不能再知道杨朱到底是采取什么办法来弥合欲望与道德之间张力的矛盾。现代人根据“轻物重生”的传说,以为欲望的满足只要以是否有利于“全生”,超过了就“制欲”,及早地克制欲望,就能避免欲望的无穷膨胀,真是愚昧!爱惜自己的身体,更要爱惜健康,有病的身体不如短寿。适当的欲望,不能以欲望本身为目地。则可以使“精不尽”,从而“生以寿长,福泰平安。
三、“贵己”、“重生”的思想实质和历史意义
诚然,杨朱和杨朱一派的“贵己”、“重生”的思想,不是享乐主义和纵欲主义,而是对欲望的理性思考。
而且,他们严格控制在“轻物重生”的主义之下,由于他们轻视富贵利禄,当时的“世主”曾为之而“贵其智而高其行”。在当时,不乏赞誉之辞。但是,其想实质,不能不是一种独特的“自我主义”的人生哲学。杨朱一派在对待个人生命价值上的“自我主义”实质是十分明显的。 “贵己”、“重生”作为一种“自我主义”,当然是不可取的糟粕。但是作为这种人生论的某些论据,则包含着一些值得肯定的历史意义。杨朱一派的“重生”论充分肯定个人情欲的自然合理性而自汉代以来,不断有思想家冒出,为了存天理,去消灭人欲,彻底的禁止欲望的存在与尝试,实践证明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了多少扭曲,狂妄的举动发生,十足值得自我批判自我反省。杨朱一派主张对欲望有节制,要“适欲”,这就是说,他们并没有完全否定理性的作用,而是肯定了对感性欲望和个人利益追求的自觉的理性裁制,因而避免了纵欲主义。就此而言,也不无合理之处。
在以保全自己作为人生目的和意义这一点上来说,杨朱一派确与老、庄道家,尤其与庄子的思想有一致之处,可以说杨朱一派属于道家的一个流派。但他们把“全生”实现于现实的感性欲望的适当满足,具有功利论的特点。
2 杨墨之争:老子主张“身重物轻,无为而治”,杨朱发展了老子的这个思想观点,形成了“贵己”、“为我”的学术主张,成为中国最早主张个人注意思想的学术宗师。据说,在战国时期,也许杨朱的影响力非常大,孟子在世时,曾抱怨说:当时人们发表言论,不是拥护墨子,就是拥护杨朱。其思想可谓甚嚣尘上,与墨学并为显学。
杨朱认为,必须“知生之暂来,知死之暂往”,从而“乐生”,以“存我为贵”。既不能“损一毫而利天下”,也不能“悉天下奉一身”,如此“天下治矣”。不能为贪羡“寿”、“名”、“位”、“货”所累,从而“全生”,使“君臣皆安,物我兼利”(《列子·杨朱篇》)。如何实现“全性保真,不以物累形”(《淮南子·汜论篇》),这是杨朱学派的思想核心。
由于“为我”的观点和墨子的主张“兼爱”正好相反,杨朱的思想主张曾遭到过孟子的激烈批评。孟子说,杨朱主张“为我”,连“拔一毛而利天下”都不干的(《孟子·尽心上篇》),将杨朱描绘成完全自私自利的人,其实是对杨朱“为我”、“贵己”本意的曲解。
此后有子华子和詹何两人便是杨朱思想的继承者,他们主张节制情欲,讲究养生之道,防止疾病的发生,尽其天年。认为生命比“爵为天子”、“富有天下”要宝贵(《吕氏春秋·重己篇》);“道之真,以持身;其余绪,以为国家”(《吕氏春秋·贵生篇》),把个人利益看得重于国家利益。
子华子主张使“六欲皆得其宜”,他认为使“六欲皆得其宜”的是“全生”,只有部分得其宜的是“亏生”,至于“死”,只是回复到未生以前的无知状态。如果六欲不能得其宜,受尽委屈和侮辱而活下去,这叫做“迫生”。人生在世界上,最好是“全生”,其次是“亏生”,再其次是“死”,“迫生”是不如“死”的(《吕氏春秋·贵生篇》引《子华子》)。
詹何是主张“重生”而“轻利”的(《吕氏春秋·审为篇》)。他们并不是纵欲恣情的享乐派,而是想通过“全性保真”来达到无为而治的目的。《吕氏春秋》的《重己》、《贵生》、《本性》、《情欲》、《尽数》等篇,当即采自子华子、詹何等人的学说。
很奇怪,在2500年前,中国人的思想,不是杨朱的个人主义,就是墨翟的社会主义,分为对立的两派。直到现在,世界上的人类也是不是个人主义,就是社会主义。
在道商谋略学中,道商核心“五图”理论的根基,就是代表虚无的“无极图”(老庄派的虚无学说),代表实有的“有极图”(杨朱的贵己学说),有无相生,互相融合,于是,道学最终产生了“君人南面之术”的黄老帝王学说。
3 创始人为杨朱简介杨朱(约公元前395--约公元前335),一说约公元前450--约公元前370 ,杨姓,字子居,魏国(一说秦国)人,中国战国初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
杨朱主张“贵己” “重生” “人人不损一毫”的思想。是道家杨朱学派的创始人。他的见解散见于《列子》,《庄子》,《孟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在战国时期,有“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的现象 ”,可见其学说影响之大。
杨朱又称阳子居或阳生(《庄子》中有阳子居,《吕氏春秋》中有阳生,一般认为即杨朱的别称),魏国人,他本人是位隐士,有关他的生平及著作,目前已无法详知,但阳子居创立的杨朱学派却是客观现实的阐述了人本的发展意义,对各学派都有影响启发,直到今天我们生活中很多事情都还可以用杨朱学派思想进行阐述,如节制情欲,讲究养生之道,防止疾病的发生,尽其天年均具有指导意义;但正如同任何所学学说不可全面引用只可借鉴使用一样,知其精华善加使用与取舍发扬必将惠顾今人。
孟子称“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人不归杨,则归墨”,或未免夸大,但可推知该学派在当时必很有影响。无著述流传,其言论事迹散见于 《孟子》、 《韩非子》、《庄子》、《吕氏春秋》等。因史料不足,难以把握它的思想体系和发展概况;
但可以肯定,它的主旨是从个人本位出发,提倡“贵己”、“为我”、“轻物重生”,视个人感官的物质利益高于一切。
孟子以杨、墨作对比说:“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
(《孟子·尽心上》)抨击“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孟子·滕文公下》)。
韩非亦批评这一派人为“轻物重生之士”(《韩非子·显学》)。可见该学派与儒家和墨家在伦理观和教育观上的严重分歧。其后学有子华子、詹何等。
子华子曾说: “全生(六欲皆得其所宜)为上,亏生次之,死次之,迫生(屈辱偷生)为下。”(《吕氏春秋·贵生》)詹何对楚王问“为国”曰: “何闻为身,不闻为国。”(《吕氏春秋·执一》)他们的言论《庄子》亦有记载。
论者谓“杨朱一派的后学,可以自由来往于庄、杨之间,这就是他们的特色”(侯外庐《中国思想通史》第1卷第348页)。《列子》有《杨朱篇》,为后人依托,不代表杨朱思想。

全性保真,不以物累形这句话意思是保全真性,不被外物所累。

全性保真:所谓全性,即顺应自然之性,生既有之便当全生,物既养生便当享用之,但不可逆命而羡寿,聚物而累形,只要有“丰屋美服,厚味姣色”满足生命就够了,不要贪得无厌,不要为外物伤生。

所谓保真,就是保持自然所赋予我身之真性,自纵一时,勿失当年之乐;纵心而动,不违自然所好;纵心而游,不逆万物所好;勿矜一时之毁誉,不要死后之馀荣;不羡寿、不羡名、不羡位、不羡货,乃可以不畏鬼、不畏人、不畏威、不畏利,保持和顺应自然之性,自己主宰自己的命运。

全性保真,不以物累形是杨朱学派的思想核心。

杨朱认为,必须“知生之暂来,知死之暂往”,从而“乐生”,以“存我为贵”。既不能“损一毫而利天下”,也不能“悉天下奉一身”,如此“天下治矣”。不能为贪羡“寿”、“名”、“位”、“货”所累,从而“全生”,使“君臣皆安,物我兼利”(《列子·杨朱篇》)

扩展资料:

杨朱学说

杨朱从“贵己”或者说“为我”出发,构成了他的学说,归纳起来有三条,

一是论生死:有生便有死,人人皆如是。生有贤愚、贫贱之异,而所同者为死,均为腐骨,尧舜与桀纣没有什么不同;

二是贵己:己身之最贵重者莫过于生命,人身难得,加上人生短暂,故该万分珍惜与贵重,要乐生,一切以存我为贵,无我,则一切无从谈起;

三是全性保真。

《孟子》说:“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尽心上》)《吕氏春秋》说:“阳生贵己。”(《审分览·不二》) 

《韩非子》说:“今有人于此,义不入危城,不处军旅,不以天下大利易其胫一毛,……轻物重生之士也。”(《显学》) ;《淮南子》说:“全性保真,不以物累形:杨子之所立也。”(《氾论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杨朱学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杨朱学派



保全真性,不被外物所累。这个物指的有很多,比如财物、功名、道德等等。因为他也是道家一脉,和老子的思想有很多相同。老子也认为人应该“抱璞守拙”。不应该逐于外物,是以“身贵物轻”。当时社会状态可以用老子的一句话形容“大道废,有仁义”。“仁义出,有大伪。”这种推崇仁义名的行为使奸诈之徒横行。杨子这句话也是反对人逐于名,保全真性。

什么是“全生保真,不以物累形”?从灵魂牢笼中重新发现列子哲学思想价值!




新道家思想和杨朱的关系
也可以说是道家之学的一种新的表现方式,故又有新道家之称。其思潮持续时间自汉末起至宋朝中叶结束。玄学是魏晋时期取代两汉经学思潮的思想主流。玄学即“玄远之学”,它以“祖述老庄”立论,把《老子》、《庄子》、《周易》称作“三玄”。道家玄学也是除了儒学外唯一被定为官学的学问。二、杨朱学派 ...

黄老,老庄,杨朱,玄学之间的区别
黄老指的是西汉初年以《黄帝》《老子》思潮的思想,结束于窦太后的去世。老庄指的是春秋战国时期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和后期道教思想是有区别的。杨朱之学是道家早起的人物,一说在老子之前,一说在其后。玄学是东汉末张道陵创的道教开始,至隋朝结束,当时叫清谈,往往有种叫人答非所问的感觉...

春秋战国时期的学派都有哪些?
道家内部分化为不同派别,著名的有四大派:庄子学派、杨朱学派、宋尹学派和黄老学派.墨家:代表人物:墨子 代表作:《墨子》主要思想:这一学派以「兼相爱,交相利」作为学说的基础:兼,视人如己;兼爱,即爱人如己.「天下兼相爱」,就可达到「交相利」的目的.政治上主张尚贤、尚同和非攻;经济上主张...

春秋战国时期道家思想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春秋战国时期道家思想的主要特征:就是矛盾的统一与对立性。一般称为先秦诸子,道家为其中之一。道家起源史官说,比较热门。老子属于自然主义者,既有唯心主义一部分,也有唯物主义一部分,可以说是矛盾的统一。老子的 “无为 ” 、 “道法自然 ”和庄子的 “齐物 ” ,他们提倡追求个体精神解放的观点。

春秋战国时期的学派都有哪些
春秋战国时期的学派大致有这些家: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作品:《论语》、《孟子》、《荀子》。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庄子、杨朱。作品:《道德经》、《庄子》。墨家,代表人物:墨子。主张“兼爱非攻”,代表作《墨子》。法家,代表人物:韩非、李斯、商鞅。作品:《韩非子》、《商君书》...

春秋战国时有哪四大学派?创始人是谁?各有什么主张?
政治理想是「小国寡民」、「无为而治」。老子以后,道家内部分化为不同派别,著名的有四大派:庄子学派、杨朱学派、宋尹学派和黄老学派。 墨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创始人为墨翟。 这一学派以「兼相爱,交相利」作为学说的基础:兼,视人如己;兼爱,即爱人如己。「天下兼相爱」,就可达到「交相利」的目的。政治...

战国时期,儒家和道家对辩术有什么深远的影响吗?
庄子吸取了老子道家思想精髓,又融合了杨朱学说的要义,将道家学派带入了一个玄幻的胡同,在庄子的文章中时刻都充满着辩论和辩术,特别是庄子关于时间维度的辩论,他认为,如果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任何事物都可以称之为大,也可以称之为小,由此可知,庄子将辩论术带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同样是道家学派,...

春秋战国时期的四大显学是什么?(急)
主张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相爱(兼爱),反对侵略战争(非攻)。重视文化传承(明鬼),掌握自然规律(天志)。道家是中国先秦时期的一个思想派别。代表人物有伏羲、女娲、神农、黄帝、伊尹、许由、巢父、老子、列子、庄子、慎到、杨朱、王诩等。道家以道、无、自然、天性为核心理念,认为天道无为、道法自然,...

想一想,对这个人的做法,战国时期各家学派会如何处理?为什么
政治理想是“小国寡民”、“无为而治”。老子以后,道家内部分化为不同派别,著名的有四大派:庄子学派、杨朱学派、宋尹学派和黄老学派。2. 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作品:《论语》、《孟子》、《荀子》儒家是战国时期重要的学派之一,以春秋时孔子为师,以六艺为法,崇尚“礼乐”和“仁义...

何谓百家争鸣 道家儒家法家的内容介绍
由于各自阐发的重点不同,战国时期的道家分化成若干派别,其中以庄子学派、杨朱学派、宋尹学派和黄老学派最为著名。道家学派对后世影响极深,并成为传统文化的基干之一。儒家的创立者是谁 儒家是春秋末期、战国时期的主要学派之一。其创立者为孔子,他以六艺为法,借助对传统伦理制度的发掘,推进人文精神...

阿克苏地区13147425242: 全性保真,不以物累形是什么意思啊? -
项桂善宁: 全性保真,不以物累形这句话意思是保全真性,不被外物所累. 全性保真:所谓全性,即顺应自然之性,生既有之便当全生,物既养生便当享用之,但不可逆命而羡寿,聚物而累形,只要有“丰屋美服,厚味姣色”满足生命就够了,不要贪得无...

阿克苏地区13147425242: 老子是道家学派创始人?那么老子之前的杨朱是道家什么人? -
项桂善宁: 杨朱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一名思想家,字子居,卫国人,生平已不可考.在当时各家的著述如《孟子》、《荀子》、《庄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他的名字曾多次出现.他的行踪多在鲁、宋、梁一带.据《庄子》记载,他曾经见...

阿克苏地区13147425242: 关于庄子的“全身葆真” -
项桂善宁: 「葆真」,有保全天真之意.《庄子》有「人貌而天虚,缘而葆真,清而容物」.《淮南子》有「全性葆真,不以物累形」.均说明葆全元真之气的重要性.“全身葆真”这个词是后人概括《庄子·田子方》...

阿克苏地区13147425242: 有比老子还早的道家学说吗? -
项桂善宁: 道家第一阶段:杨朱杨朱的生卒年代未详,但是一定生活在墨子(公元前约479一前约381年)与孟子(公元前约371一前约289年)之间.因为墨子从未提到他,而在孟子的时代他已经具有与墨家同等的影响.孟子本人说过:"杨朱、墨翟之言...

阿克苏地区13147425242: 道家学派的主要观点 -
项桂善宁:[答案] 道家学说形成于先秦时期,与儒家文化互相激荡,相辅相成一起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思想脊柱,道家学说是以道为最高哲学范畴、道是世界的最高实体,道既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也是宇宙万物赖以生存的依据.道家学派以道来探究自然、社会、人生之...

阿克苏地区13147425242: 道家学派的主要思想是?代表人物? -
项桂善宁: 先秦时期的一个思想派别,以老子、庄子、杨朱为主要代表.道家的思想崇尚自然,有辩证法的因素和无神论的倾向,同时主张清静无为,反对斗争.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认为“道”,是宇宙的本源,也是统治宇宙中一切运动的法则.老子曾在他的著作中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代表人物:老子、庄子、列子、王弼、郭象.

阿克苏地区13147425242: 鲁迅说:“杨朱无书.”杨朱是什么人? -
项桂善宁: 先说杨朱是何许人?有的说杨朱是战国初魏国人,有的说杨朱是老子的弟子.说杨朱是老子弟子的理由是:在《庄子》的<应帝王>与<寓言>篇中,有阳子居问道于老子的故事.有的学者认为:古代“阳”与“杨”通假,“阳子居”是“杨朱”的...

阿克苏地区13147425242: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主要流派有哪些?他们的代表分别是什么,要论儒家思想有道理,该从哪些当面说. -
项桂善宁: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主要流派主要是儒、墨、名、法、道、阴阳六家.儒家参与百家争鸣的主要代表是孟子和荀子;道家参与争鸣的,不是老庄派,而是田骈、慎到、尹文、宋钘这样的黄老道家;墨家参与争鸣的,主要是相里氏之墨,邓陵...

阿克苏地区13147425242: 一毛不拔最早是孟子对战国时谁用的词语 -
项桂善宁: “一毛不拔”最早是孟子批评战国时的杨朱用的词语,杨朱: 战国初哲学家.又称杨子、阳子居、阳韩生.魏国人.相传其反对墨子“兼 爱”说及儒家伦理思想,主张“贵生”、“重己”,“全性葆真,不以物累形”,重视个人生命的保存,反对别人对自己的侵犯,也反对侵犯别人.孟子谓其“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极力抨击其“为我”思想.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