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 武昌西山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作者&投稿:盖陈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海裳古诗句苏轼的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海裳古诗句苏轼的表达了诗人失意以及郁郁寡欢的心情。
原文:
《海棠》
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霏霏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更烧高烛照红妆。
鉴赏:
这首绝句写于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苏轼被贬黄州(今湖北黄冈)期间。
前两句写环境,后两句写爱花心事。题为“海棠”,而起笔却对海棠不做描绘,这是一处曲笔。“东风袅袅”形容春风的吹拂之态,化用了《楚辞·九歌·湘夫人》中的“袅袅兮秋风”之句。“崇光”是指正在增长的春光,着一“泛”字,活写出春意的暖融,这为海棠的盛开造势。
次句侧写海棠,“香雾空蒙”写海棠阵阵幽香在氤氲的雾气中弥漫开来,沁人心脾。“月转廊”,月亮已转过回廊那边去了,照不到这海棠花;暗示夜已深,人无寐,当然你也可从中读出一层隐喻:处江湖之僻远,不遇君王恩宠。
“只恐夜深花睡去”,这一句写得痴绝,是全诗的关键句。此句转折一笔,写赏花者的心态。当月华再也照不到海棠的芳容时,诗人顿生满心怜意:海棠如此芳华灿烂,怎忍心让她独自栖身于昏昧幽暗之中呢?这蓄积了一季的努力而悄然盛放的花儿,居然无人欣赏,岂不让她太伤心失望了吗?夜阑人静,孤寂满怀的我,自然无法成眠;花儿孤寂、冷清得想睡去,那我如何独自打发这漫漫长夜?不成,能够倾听花开的声音的,只有我;能够陪我永夜心灵散步的,只有这寂寞的海棠!一个“恐”写出了我不堪孤独寂寞的煎熬而生出的担忧、惊怯之情,也暗藏了我欲与花共度良宵的执著。一个“只”字极化了爱花人的痴情,现在他满心里只有这花儿璀璨的笑靥,其余的种种不快都可暂且一笔勾销了:这是一种“忘我”、“无我”的超然境界。
末句更进一层,将爱花的感情提升到一个极点。“故”照应上文的“只恐”二字,含有特意而为的意思,表现了诗人对海棠的情有独钟。此句运用唐玄宗以杨贵妃醉貌为“海棠睡未足”的典故,转而以花喻人,点化入咏,浑然无迹。“烧高烛”遥承上文的“月转廊”,这是一处精彩的对比,月光似乎也太嫉妒于这怒放的海棠的明艳了,那般刻薄寡恩,不肯给她一方展现姿色的舞台;那就让我用高烧的红烛,为她驱除这长夜的黑暗吧!此处隐约可见诗人的侠义与厚道。“照红妆”呼应前句的“花睡去”三字,极写海棠的娇艳妩媚。“烧”“照”两字表面上都写我对花的喜爱与呵护,其实也不禁流露出些许贬居生活的郁郁寡欢。他想在“玩物”(赏花)中获得对痛苦的超脱,哪怕这只是片刻的超脱也好。虽然花儿盛开了,就向衰败迈进了一步,尽管高蹈的精神之花毕竟远离了现实的土壤,但他想过这种我行我素、自得其乐的生活的积极心态,又有谁可以阻挠呢?
全诗语言浅近而情意深永。清代诗人查慎行说:“此诗极为俗口所赏,然非先生老境。”写此诗时,诗人虽已过不惑之年,但此诗却没有给人以颓唐、萎靡之气,从“东风”“崇光”“香雾”“高烛”“红妆”这些明丽的意象中我们分明可以感触到诗人的达观、潇洒的胸襟。

整首诗使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既表现了海棠优雅脱俗的美,也抒发了诗人爱花惜花的感情,更书写了怀才不遇的人生感慨。
这首绝句作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时作者被贬黄州(今湖北黄冈)任团练副使已经五个年头。
全诗语言浅近而情意深永。写此诗时,诗人虽已过不惑之年,但此诗却没有给人以颓唐、萎靡之气,从“东风”“崇光”“香雾”“高烛”“红妆”这些明丽的意象中分明可以感触到诗人的达观、潇洒的胸襟。

扩展资料:
海棠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白话译文
袅袅的东风吹动了淡淡的云彩,露出了月亮,月光也是淡淡的。花朵的香气融在朦胧的雾里,而月亮已经移过了院中的回廊。由于只是害怕在这深夜时分,花儿就会睡去,因此燃着高高的蜡烛,不肯错过欣赏这海棠盛开的时机。

此诗起源於东坡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之时。黄州没有特别有名的山,而大江之南,武昌诸山陂陀蔓延,涧谷深密,中有浮图精舍,依山临壑,萧然绝俗。於是,东坡便常常到武昌诸山去游玩,所以这首诗,虽然是应邓圣求的要求而作的,但是内容就是记叙东坡在武昌山上看到的风光,与东坡自己的心情。

此诗是哲宗元佑二年(1087),在汴京与内翰邓圣求的话旧之作。时东坡五十二岁。邓亦曾在黄州为官。在〈武昌西山诗〉中,似乎是与内翰圣求寒暄话旧,但却一往情深地眷念著那次令他魂牵梦萦的旧游。

参考:https://tieba.baidu.com/p/3652537513



诗中的“武昌”并非指的今天武汉的武昌区,而是指今天的湖北省鄂州市,

西山因位于古武昌(今鄂州)之西而得名,“鄂州西山”亦以作为风景名胜流传至今,





武昌西山

作者:苏轼 年代:宋


嘉祐中,翰林学士承旨邓公圣求为武昌令,常游寒溪西山,山中人至今能言之。

轼谪居黄冈,与武昌相望,亦常往来溪山间。

元祐元年十一月二十九日,考试馆职,与圣求会宿玉堂,偶话旧事。

圣求尝作《元次山洼樽铭》刻之岩石,因为此诗,请圣求同赋,当以遗邑人,使刻之铭侧。



春江渌涨蒲萄醅,武昌官柳知谁栽。

忆従樊口载春酒,步上西山寻野梅。

西山一上十五里,风驾两腋飞崔嵬。

同游困卧九曲岭,褰衣独到吴王台。

中原北望在何许,但见落日低黄埃。

归来解剑亭前路,苍崖半入云涛堆。

浪翁醉处今尚在,石臼杯饮无樽罍。

尔来古意谁复嗣,公有妙语留山隈。

至今好事除草棘,常恐野火烧苍苔。

当时相望不可见,玉堂正对金銮开。

岂知白首同夜直,卧看椽烛高花摧。

江边晓梦忽惊断,铜环玉锁鸣春雷。

山人帐空猿鹤怨,江湖水生鸿雁来。

请公作诗寄父老,往和万壑松风哀。




武陟县13418131382: 苏轼 武昌西山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雷琬灯银:此诗起源於东坡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之时.黄州没有特别有名的山,而大江之南,武昌诸山陂陀蔓延,涧谷深密,中有浮图精舍,依山临壑,萧然绝俗.於是,东坡便常常到武昌诸山去游玩,所以这首诗,虽然是应邓圣求的要求而作...

武陟县13418131382: 苏轼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雷琬灯银:[答案] 前两句点出诗人赏花的时间是春天的月夜,并描绘了海棠在东风月色中的光彩和芬芳,是实写,后两句诗写海棠的神态,是虚写.虚实结合,既表现了海棠优雅脱俗的美,也抒发了诗人爱花惜花的感情,更书写了怀才不遇的人生感慨.全诗语言浅近,...

武陟县13418131382: 求苏轼武昌西山诗译文,谢谢. -
雷琬灯银: 春江渌涨蒲萄醅,武昌官柳知谁栽. 忆从樊口载春酒,步上西山寻野梅. 西山一上十五里,风驾两腋飞崔嵬. 同游困卧九曲岭,褰衣独到吴王台. 中原北望在何许,但见落日低黄埃. 归来解剑亭前路,苍崖半入云涛堆. 浪翁醉处今尚在,石臼杯饮无樽罍. 尔来古意谁复嗣,公有妙语留山隈. 至今好事除草棘,常恐野火烧苍苔. 当时相望不可见,玉堂正对金銮开. 岂知白首同夜直,卧看椽烛高花摧. 江边晓梦忽惊断,铜环玉锁鸣春雷. 山人帐空猿鹤怨,江湖水生鸿雁来. 请公作诗寄父老,往和万壑松风哀.

武陟县13418131382: 苏轼的诗抒发的什么情感? -
雷琬灯银: 忧国忧民.

武陟县13418131382: 武昌九曲亭记中表达苏轼怎样的情怀 -
雷琬灯银: 《武昌九曲亭记》中记述了苏辙的哥哥苏轼重建武昌九曲亭的缘由,表现了苏轼“适意为悦”的思想情趣,表达出苏轼游乐山水中的那份洒脱和磊落.在此也寄托着作者的思想情怀!

武陟县13418131382: 苏轼诗句表达的情感 -
雷琬灯银: 《海棠》【写出海棠花盛开之美,花香之浓的特点;表达了诗人对花的爱惜之情与因自己生平不得志而抒发的抑郁之情.】

武陟县13418131382: 武昌九曲亭记表达苏轼怎样的情怀 -
雷琬灯银: 《武昌九曲亭记》是宋代文学家苏辙所作的一篇描写武昌九曲亭的散文. 全文记述了苏辙的哥哥苏轼重建武昌九曲亭的缘由,说明苏轼“适意为悦”的思想情趣,表现出苏轼游乐山水中的那份洒脱和磊落.显然,作者也在此寄托着思想.全文构思奇特,既抓住建亭的事实特点,也凸现苏轼的思想性格. 文章巧用双线结构,描写苏轼游山建亭行动与赞美苏轼“适意为悦”情怀相辅相成,而以后者为主线,每段结末之旬前后呼应,点明文章脉络,反复强调苏轼寄情山水,其乐无比.文章时空跨度大,忽而武昌之游,忽而少年之游,笔墨挥洒自如,并将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熔为一炉.景致美、人情美、哲理美浑然交融.

武陟县13418131382: 苏轼的内容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全诗意思 -
雷琬灯银:[答案] 琴诗 ——苏轼 (宋)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赏析】 唐朝的韦应物写了一首《听嘉陵江水声寄深上人》:“凿岩泄奔湍,称古神禹迹.夜喧山门店,独宿不安...

武陟县13418131382: 苏东坡的风格豪迈,慷慨激昂的诗和表现骨肉亲情,儿女情长的诗. -
雷琬灯银: 这是苏东坡最感人的一首,自然之极,无修饰,是真情的流露.苏东坡是豪放派我不否认,但他也有儿女情长.感情的表达很细腻,也有一些婉约之作.江 城 子——苏东坡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

武陟县13418131382: 苏轼的诗词及介绍~一定要有主要诗意和注释~ -
雷琬灯银:[答案] 念奴娇·赤壁怀古宋· 苏轼大江⑴东去,浪淘⑵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⑶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⑷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⑸.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⑹公瑾当年,小乔⑺初嫁了(liǎo),雄姿英(yīng)发⑻.羽扇纶(guān...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