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夜书所见》一诗中,触动诗人思乡之情的是

作者&投稿:竹券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国文学第一诗歌文学总集~

第一部诗歌总集是先秦的《诗经》。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扩展资料:
《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pí)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diàn)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wéi)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内(一本作“苑”)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又作“入梦来”)。
临邛(qióng)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
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
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偏(同“遍”)。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
楼阁玲珑(又作“玲珑楼阁”)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金阙西厢叩玉扃(jiōng),转教小玉报双成。
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
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
云鬓半偏新睡觉(jué),花冠不整下堂来。
风吹仙袂(mèi)飘飖举,犹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
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
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
惟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
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
但教(语文选修课本上为“令”)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又作“会有时”),此恨绵绵无绝期。

夜书所见
朝代:宋代
作者:叶绍翁
原文: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夜书所见》中的“见”是一个古今字,但在本文中是看见,所见的意思。所以在这里应读“jiàn”。全的理解应为:(题目)在孤寂夜里写写所思念的景象。(诗句)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最记挂是自己疼爱的孩子,此时可能还在兴致勃勃地斗蟋蟀,夜深人静了还不肯睡眠。
  本诗交织作者的凄情暖意、欢怀挂心。表现古诗《夜书所见》唯美性,可从九方面赏析。
  1、借景抒情,以景入情。一二两句写自然环境,落木萧萧,寒声阵阵,秋风秋江,传达漂泊不定、凄怆落寞之感;引发后两句书写的思忆之情,思念家中小儿此时可能还在挑灯夜戏,挑逗斗蟀。孤独之时幻想天伦之情,萧索之景催发想念嬉耍之乐。以景入情,情景交融,相互映衬,构思神妙。
  2、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秋叶、秋风、秋声、秋江、秋舟、孤灯、顽童、斗蟀,均是写动景,动得有声有色、有光有影;篱落小屋,幽深夜晚,漆黑无边,这是写静景,静得凄神寒骨,令人惆怅满怀。那落叶片片,萧萧风声,却又引动诗人在幽静的深秋半夜挂念家中亲人思绪。
  3、悲欢交织,以欢掩悲。一二句写悲景,秋风扫落叶,长天送寒意;三四句叙欢情,深夜挑促织,异地思欢情。一悲一喜,悲喜交潜,以欢掩悲,更显游子流浪天涯的孤寂无奈、强烈思亲之情。
  4、虚实相益,以实映虚。全诗四句中一、二句写所见实景:叶落声寒,水动风凉;三、四句写引发想象:黑夜明灯,童观蟋斗。所见所闻,或明或暗,虚实相映。满耳秋声,满目秋夜,满怀乡情。实中有虚,寓虚于实,言寥寥而意无尽!
  5、心驰神往,远近互动。诗人因身受寂夜孤单之苦,而产生眷恋远方亲人之心。虽身在千里之距,嬉戏场景犹在眼前。近处寒叶声声扰,天伦乐事曼曼来。那物那景,直教人无限唏嘘。
  6、冷暖两分,“寒”“挑”传神。“寒”字一语双关,既有秋风袭来寒凉逼人之感,更有落泊天涯心神凄清之意。“挑”字于细节逼真见妙趣。写出儿童的专注嬉戏、轻挑细拨、忽屏息观斗、忽乍喜兴呼的斗蟋蟀场面,全在一“挑”。“挑”出了性格,“挑”出了神韵,“挑”出了思忆亲人温暖之情!
  7、“动”“知”连气,一气呵成。诗歌以落叶“送”寒, 寒声“动”情,情牵亲人,思亲慰寂,一气连成。“动”为诗“骨”,“知(思)”为诗“心”,做好了前后承接,使全诗起落得体、张驰有度。
  8、暗用典故,明了心意。“江上秋风动客情”暗用张翰辞官典故。据传晋人张翰官居洛阳,见秋风起而思念故乡,于是辞官回乡,了却心愿。“秋上心头使人愁”,更能传达诗人当时客居在外,乡愁满怀的心境。
  9、巧用修辞,情意绵长。“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这一“送”一“动”,寓情于物,赋予梧叶、秋风以人的情态思绪。这些物态声情的诗文,怎不把读者带进这风送寒凉、情动秋江的意境之中,令人痴迷难返,惆怅满怀。“萧萧梧叶送寒声”妙用通感,以萧萧之声催动凄凉心境,用听觉形象沟通触觉感受,意味绵长。

夜书所见的古诗,超详细解析,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因为梧叶秋风引起思乡之情的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此生若能幸福安稳,谁又愿颠沛流离。


叶绍翁《夜书所见》告诉人们什么道理
远处正好有一盏灯花,料想儿童正在灯上捉蟋蟀。最后两句更是充满了童趣,也进一步地表达出了一种孤独的心境,还有对于故乡的思念之苦,正是这样的一种描写,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忧愁。叶绍翁的诗别具一格情感细腻,在这首《夜书所见》一诗中,他用很深沉的口吻描写了思乡之苦,还有周围不一样的秋色美景...

巜夜书所见》一诗,描绘了诗人在潇瑟的秋风中看到了哪三个场景?_百度知 ...
《夜书所见》诗人在瑟瑟秋风中看到了秋叶、秋江、秋灯三个场景,想到了儿童在明亮的灯光照耀下挑促织。夜书所见 作者: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夜书所见》是南宋诗人叶绍翁所作的七言古诗。诗一二两句写景,借落叶飘飞、秋风瑟瑟、寒气袭人烘托游子...

小学三年级古诗《夜书所见》的书字意思是什么 从诗中我们可以知道诗人见 ...
夜书所见,中的书是什么意思???书的意思是:书写。夜书所见是指在孤寂夜里写写所思念的景象。 【出处】《夜书所见》——宋代:叶绍翁 萧 129 浏览14313《古诗夜书》从诗中我们可以知道诗人见到的事物有什么?经查证该问题有误,正确问题:古诗《夜书所见》从诗中我们可以知道诗人见到的事物有什么? 事物 萧萧: 14...

夜书所见的情是什么意思
《夜书所见》译文: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秋风吹来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一点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这首诗是诗人客居异乡,静夜感秋所作,抒发了羁旅之愁和深挚的思乡之情。草木凋零,百卉衰残,江上秋风瑟瑟寒,梧叶萧萧吹心冷。诗中一个“送”...

《夜书所见》抒发了作者什么感情?
《夜书所见》作者抒发了一种思乡念亲、怀想故园的感情;也抒发了作者客居他乡、归无定所的孤寂落寞之感。诗中一、二两句写梧叶飘飞,寒声阵阵,秋风瑟瑟,江船漂泊,有力地烘托出诗人客居他乡、辗转漂泊的凄凉心境。三、四两句描写儿童挑灯夜游、捉弄蟋蟀的生活场景,自然容易引发诗人的联想。他会想起...

夜书所见中客情是什么意思?
诗句“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出自诗人叶绍翁的诗作《夜书所见》。 诗句中“客情”是的意思是:“客”指的是诗人自己,因为他在异乡,所以自称为“客人”;“情”指的是思乡之情。故“客情”是勾起了“我”的思想之情。 “客情”还原到语境中去直译就是: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吹...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是哪首诗
5、歌虚实相益,以实映虚 全诗四句中一、二句写所见实景:叶落声寒,水动风凉;三、四句写引发想象:黑夜明灯,童观蟋斗。所见所闻,或明或暗,虚实相映。满耳秋声,满目秋夜,满怀乡情。实中有虚(客情),寓虚(情)于实,言寥寥而意无尽!《夜书所见》这首诗的影响 1、诗歌的名望和影响力...

江上秋风动客情的客是什么意思
此句中的客是旅客的意思,指寄居或迁居外地的人。客情即旅客思乡之情。该诗句出自宋代叶绍翁所作的《夜书所见》,这首诗是写诗人客居异乡,静夜感秋,抒发了一种思乡念亲、怀想故园的感情,以及客居他乡、归无定所的孤寂落寞之感。全诗原文如下: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书所见中心思想是什么
中心思想: 节候迁移,景物变换,最容易引起旅人的乡愁。《夜书所见》是南宋诗人叶绍翁所作的七言古诗。全文: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翻译: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游子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啥意思
意思: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吹来秋风,使出门在外的我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出自:宋 叶绍翁《夜书所见》原诗:夜书所见 宋代: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释义: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吹来秋风,使出门在...

鱼台县13433854782: 在《夜书所见》一诗中,触动诗人思乡之情的是 -
重安高聚: 夜书所见 朝代:宋代 作者:叶绍翁 原文: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7a64e4b893e5b19e31333361316130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夜书所见》中的“见”是一个古今字,但在本文中是看见,所见的意思.所以在这里...

鱼台县13433854782: 夜书所见中是什么引起诗人的思乡情? -
重安高聚: 《夜书所见》是南宁诗人叶绍翁写的.题目中的“书”是意思是写,记录.在这首诗中,作者通过描写看见的梧桐、灯、儿童、篱笆,听见的秋风、促织、风吹梧桐树叶声和感受到的寒意、郁闷、孤独、意趣,表达了他思念家乡的感情.

鱼台县13433854782: 在《夜书所见》一诗中,触动诗人思乡之情的是什么 -
重安高聚: 作者通过对秋风,梧叶和儿童挑促织的描写而感到伤感,表达了作者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鱼台县13433854782: 夜书所见触动诗人思乡之情的是
重安高聚: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夜书所见作者: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鱼台县13433854782: 《夜书所见》中最能表现诗人思乡,思念亲人的诗句是哪两句? -
重安高聚:[答案]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鱼台县13433854782: 怎样理解《夜书所见》中所体现的思乡之情 -
重安高聚: 1.理解: 《夜书所见》中的思乡是通过季节变更的萧瑟,和“以欢衬悲”儿童的欢乐,和自己心中的悲形成强烈的对比.2.名家评论: 对于这首诗,钱钟书《宋诗选注》说:“这种景象就是姜夔《齐天乐》咏蟋蟀所谓:'笑篱落呼烟,世间儿女.'”若补上陈廷焯评姜词所云:“以无知儿女之乐,反衬出有心人之若,最为入妙”(《白雨斋词话》卷二) 【反驳另外的答友的疑问.】

鱼台县13433854782: 夜书所见一诗中,最能体现叶绍翁思念家乡的诗句是哪句 -
重安高聚:[答案]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游子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情景交融,表现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鱼台县13433854782: 怎样理解夜书所见中所体现的思乡之情 -
重安高聚: 《夜书所见》意浓情深,表达了作者复杂的感情却又条理鲜明,寓情于景,耐人寻味.如果结合作者所处的环境和作者本身的生活状态,理解这首诗就更容易一些.叶绍翁的诗以七言绝句闻名,最著名的莫过于“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了.观察细微,描写生动是此类寓情于景的诗篇的写作特点,我们在学习和理解这类诗的时候最好能够沉浸其中,切切实实感受作者的想法、感情,把自己放在作者的位置上去想去体会,就一定能够感受到诗的深意和韵味.

鱼台县13433854782: 夜书所见中最能表现诗人思念家乡,思念情怀的诗句是哪 -
重安高聚: 《夜书所见》中表现诗人思念家乡,思念情怀的诗句是: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鱼台县13433854782: 古诗赏析 夜书所见 1.这首诗中触动诗人情感的景物有哪些 -
重安高聚:[答案] 作者通过对秋风,梧叶和儿童挑促织的描写而感到伤感,表达了作者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