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这首诗的前两句话?

作者&投稿:伊姬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翕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少年中国说是清朝末年梁启超所作的散文,文中极力歌颂少年的朝气蓬勃,指出封建统治下的中国是“老大帝国”,热切希望出现“少年中国”,振奋人民的精神。

八国联军侵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少年中国说》写于1900年,正在戊戌变法后,作者梁启超流亡日本之时。那年是庚子年,当时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爆发了义和团爱国运动。帝国主义联合起来,组成八国联军,勾结清政府,镇压义和团运动,攻陷了天津和北京等地。

当时八国联军制造舆论,污蔑中国是“老大帝国”,是“东亚病夫”,是“一盘散沙”,不能自立,只能由列强共管或瓜分。而中国人中,有一些无知昏庸者,也跟着叫嚷“中国不亡是无天理”“任何列强三日内就可以灭亡中国”,散布悲观情绪,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戊戌变法失败迫使梁启超逃亡日本,但他并没有就此放弃变法图强的努力,到日本的当年就创办了《清议报》,通过媒介竭力推动维新运动的继续。当时帝国主义制造舆论,污蔑中国是“老大帝国”。

为了驳斥帝国主义分子的无耻滥言,也纠正国内一些人自暴自弃、崇洋媚外的奴性心理,唤起人民的爱国热情,激起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梁启超适时地写出这篇《少年中国说》。


谁知道“羌笛何需怨杨柳,春风已过玉门关”这两句诗的含义?
无限延伸,直入白云,这是纵向描写.在水天相接处突 起“万仞山”,山天相连,这是竖向描写.就在这水天相接、山天相连处,“一片孤城”,隐约可见.这,就是此诗所展现的独特画面.前两句偏重写景,后两句偏重抒情.然而后两句的情,已孕育于前两句的 景.“一片孤城”,已有萧索感、荒凉感.而背景的辽阔,...

理解示儿这首诗意思的方法?
下面带大家回忆一下这首古诗,希望能帮助大家理解 诗人陆游重病缠身时渴望统一祖国领土的深厚期盼。1、原文 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2、译文 原本知道死去之后就什么也没有了,只是感到悲伤,没能见到国家统一。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句古诗怎样理解
因为这两句诗形象生动,至今仍常常被人引用,并赋予它以新的意义,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正因为“沉舟”这一联诗突然振起,一变前面伤感低沉的情调,尾联便顺势而下,写道:“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点明了酬答白居易的题意。意思是说,今天听了你的诗歌不胜感慨,暂且借酒来振奋...

《念奴娇·鸟儿问答》,这首毛主席诗词如何理解?
用这句富有诗意的句子作词的结语,就把诗的意境作了进一步的开拓,言己尽而意无穷。它含有深刻的哲理,即揭示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预示了未来的新世界必将在“天地翻覆”中出现。鲲鹏和蓬间雀之间的对比,是具有深刻的政治内容和强烈的现实意义。它们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反映了两个阶级、两条道路、两种世界...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的三层理解
《渔歌子》后两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这两句表面意思是渔父在濛濛细雨中钓鱼,但这些字句下传达出的是春风春雨的舒适和“不须归”的惬意自在,是对当下的满足。这是对这首诗的第二重理解:深层理解。再深入下去,这首诗就要进入第三重理解:根源理解。这首诗里至少有两个意象在...

诗歌及赏析
事实上,风景诗中的极品,尽管通篇花鸟,满纸烟霞,但必然是字字看来皆是景,声声细味总是情。这首诗,也不例外。只要我们了解柳宗元的一生经历,就可以看出这一点。3、绝句二首(其二)杜甫江碧鸟逾白, 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 何日是归年?此诗为杜甫入蜀后所作,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江碧鸟逾白,山青...

...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怎么理解?有何作用_百度知 ...
赏析:第一,应该先明确这是一个生动的比喻。以此比喻在日常生活中男女性别特征明显,而在战场厮杀时,要分出男女就十分困难了。第二,用雄兔雌兔来比喻人之男女,恰是民歌语言运用的特点。这一机巧的比喻,使全诗为之增色,锦上添花。这四句诗被认为是吟唱者即叙事人对木兰的赞词,这种说法与将其视...

独坐敬亭山这首诗的意思是什么
《独坐敬亭山》的整体赏析:此诗前两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看似写眼前之景,其实,把伤心之感写尽了: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寥廓的长空还有一片白云,却也不愿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似乎世间万物都在厌弃诗人。“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的境界:仿佛...

...唯有泪千行,谁能有正确的理解这首诗的含意?
然而,岁月的流逝,生活的变迁,都没有冲淡诗人对亡妻的一片深情,他不仅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她,而且思念之情,历时愈久而愈深、愈浓。怀想至切,却生死相隔,不得一见。“茫茫”二字,传达出一种莫可名状的空寂凄清之感。值得注意的是“茫茫”前着一“两”字。“两茫茫”,就不只是讲诗人这...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话说的是什么意思啊,作何理解阿
前句典出《孟子·尽心上》“观于海者难为水”;后句典出宋玉《高唐赋序》“姜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后人引用这两句诗,多喻指对爱情的忠诚,说明非伊莫属、爱不另与。这两句诗还简缩为成语“曾经沧海”,还可比喻曾经经历过很大的场面,眼界开阔,见多识广,对比较平常的事物...

崇阳县17038575974: 《出塞》(王昌龄的)的前两句是什么意思? -
牢霞中风: 王昌龄一首题为《出塞》,即出关.在唐诗中,一般用以表示出征,而“入塞”则表示凯旋归来.第一句:看看天上的明月,还是秦朝时候的明月;看看雄壮的关城,也还是汉朝时候的国防建筑. 在这个从古到今景色不变的关塞中,出关万里...

崇阳县17038575974: 山行前两句话的意思 -
牢霞中风: 前两句意思是:弯曲的石头小路远远地伸至深秋的山巅,在白云升腾的地方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 全文: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翻页:弯曲的石头小路远远地伸至深秋的山巅,在白云升腾的地...

崇阳县17038575974: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前两句怎么理解 -
牢霞中风: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宋)王观 水是眼波横, 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 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 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 千万和春住.[2] 编辑本段赏析这是一首送别词. 起拍“水是”、“山是”两句,含意丰富,启...

崇阳县17038575974: 这首诗的前两句的意思该怎样理解? -
牢霞中风: 你好,我帮你找到了: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是假设句 蜂[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酿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蜂与蝶在诗人词客笔下,成为风韵的象征.然而小蜜蜂毕竟与花蝴蝶不同,它是为酿蜜而劳苦...

崇阳县17038575974: 乞巧古诗前两句的意思 -
牢霞中风: 【译文】农历七月初七的七夕节,仰望天空,似乎有牛郎和织女在喜鹊桥向会. 家家户户在秋月下乞巧,不知道穿尽了几千条红丝线啊.【注释】⑴ 乞巧:古代节日,在农历七月初七日,又名七夕.⑵ 碧霄:浩瀚无际的天空.⑶ 几万条...

崇阳县17038575974: 古诗<<菊花>>的前两句的解释 -
牢霞中风: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解释:秋天菊花一丛丛,遍布房子四周,好像陶渊明的屋舍.(菊花)遍布环绕这篱笆边沿,太阳渐渐的西斜了.

崇阳县17038575974: 《乞巧》这首诗的前两句意思是什么? -
牢霞中风: 《乞巧》是唐朝诗人林杰的诗,诗人在诗中并没有具体写出各种不同的心愿,而是留下想象的空间,表达了人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心愿. 幼年时的林杰,对乞巧这样的美妙传说也很感兴趣,也和母亲或者其他女性们一样.仰头观看那深远的...

崇阳县17038575974: 江南春这首诗第一句话的意思 -
牢霞中风: 江南春编辑 作者:【杜牧】年代:【唐】体裁:【七绝】类别:【山水感慨诗】 原文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注释] (1)水村山郭:依山傍水的乡村城镇.(2)酒旗:酒幌子,酒店门前...

崇阳县17038575974: 从军行,这首诗前两句描写了哪些景色其特点是什么? -
牢霞中风: 从军行这首诗的前两句描写了 一种松弛宁静的气氛:没有战事,戍楼孤影,夕阳西下,晚风轻拂. 各句赏析:开头两句,诗人故意创造出一种松弛宁静的气氛:没有战事,戍楼孤影,夕阳西下,晚风轻拂.但这是边境上特有的暂时的平静,静谧中潜伏着肃杀和紧张.在这样的情景下,战士想家是极自然的.于是接下去写他吹起笛子,吹的是寄托着"伤离别"之情的《关山月》曲调.通过笛声,我们已体察到这位战士思念家乡亲人的感情.末句却从对面写来:不直说战士对妻子的思念有多苦多切,而说他想到妻子在万里之外因为挂念自己而忧愁伤心,夫妻两人对长久的别离、无望的等待都同样地无可奈何.这就把广大守边战士的苦闷心情典型地表达出来,并取得了令人感动和同情的艺术效果.

崇阳县17038575974: 牧童这首诗的前两句是什么意思 -
牢霞中风: 《牧童》是唐朝诗人吕岩创作的一首诗.前两句为“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意思是:绿草如茵,广阔的原野,一望无垠.笛声在晚风中断断续续地传来,悠扬悦耳.全诗如下:《牧童》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