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火枪在明朝基础上有发展不

作者&投稿:富耐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为什么明朝就有的火器到了满清却没有什么发展~

明代火器主要有两大类:第一类是用手持点放的火铳和鸟铳,其形体和口径都较小,一般筒内装填铅弹和铁弹等物,其射程仅数十步至二百步;第二类是安装在架座上发射的口径和形体都很大的火炮,多数筒内装填石、铅、铁等物,俗称"实心弹",少数则装填爆炸性的球丸,射程一般在数百步至二三里距离,主要用于守寨和攻城,也用于野战、水战和海战。虽然存在着故障率较高、填装速度较慢等问题,但不可否认的是明朝军队装备火器的数量以及对火器的重视程度是空前的。
但在明朝末年历次对外,对内战争中却败多,胜少,原因何在?其中固然有卫所制度的腐败,国家财政崩溃等宏观问题,但是军队的战术思想严重僵化却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明初朱棣提出了“神机铳居前,马队居后”的火器作战原则后,成为明军一条亘古不变的金科玉律。由于当时火器技术的落后,在火铳发射后有一个延时的再填装时间,蒙古,后金军队往往利用这一时间采用轻骑冲击的战术,明军往往大败。
另外,将领素质的低下阻碍了火器威力的发挥。随着火器威力的增大,战斗队行疏散,战地范围扩大,战斗指挥方式相应地起了根本的变化。冷兵器战斗要求于战斗指挥员的是亲自领导所属军队向敌人冲杀,而一次战斗的胜败,也往往直接决定于这种兵对兵、将对将的搏斗。但是自从火器大量应用于战斗,其杀伤力十百倍与往昔,而日益增多的不同火器,其性能和用途又各有不同,如何组织运用这些威力去争取胜利,就成为指挥员的重要职责。因此,指挥员已经不是亲自杀敌,而是要冷静的判断情况,不断地适应情况变化,正确定下决心,及时组织自己的力量,投入有利方向去夺取胜利。也就是说,谁能有效组织火器的运用,谁就能取得胜利。但明朝将领除了戚继光,俞大猷,孙承宗,袁崇焕等极个别将领外,大多不能认识到这一点。
其实火器并非什么无敌的兵器,更谈不上"神机",举几个例子,比如大炮,在古代的炮多是以固态重物为炮弹的,比如石头或铁铅之类的金属,很少有填充真正意义的炮弹的。炮是攻城池的利器,摆一百门大炮,没有攻不下的城!但是炮在野战发挥不了其威力,古代的炮操作烦琐,从填炮药,点火,浇水冷却在擦干,这一连串过程的速度有骑兵的速度快吗?等炮填好了,人家的骑兵早就过来了。而且炮太重,用畜力拉动也很难快速脱离战场,很容易被对方俘获。而且古代填充石头的炮的威力基本只是对单兵的,比如南宋钓鱼城之战,蒙哥汗挨了一石炮,但是并没有当场死亡,而是抢救无效死亡。努尔哈赤被明朝的红夷大炮击中也没有马上就死。红夷大炮可是当时世界最先进的加农炮啊!炮对人的杀伤力,足可看出其“威力”。
还有就是一些轻便的火器都拥有致命的缺点,比如五雷神机,这是明朝的大型左轮枪,据说这玩意儿宋朝就有了,不过不太可信。左轮枪的原理人人都知道,但是这东西和左轮不太一样,就是转轮是由人来手动完成了,两个人作为一组,一个人转轮和负责填药,一个人射击。而弓箭一个人就可以使用,而且箭的穿透力是远远高于古代的轻火器的弹丸的。而且箭可以淬毒,这也是箭的优势之一。还有鸟枪,鸟枪的射程射速和威力比较高,但是在雨天是不能用的,即使在1840年的英国军队的枪炮在雨中也是不能用的,但是在雨中箭和弩等兵器是可以使用的。还有一个弊病就是火器都是容易炸膛的,轻兵器炸膛是相当可怕的,冷兵器没有这种顾虑。最重要的一点还是威力,一个人挨了几枪也许还能活,而挨了一狼牙棒就别想活了。
关于明朝引进使用西洋火铳红夷大炮的实际情况是,早在1607年(万历35年)明朝就有个别朝臣提议引进红夷大炮,然而遭到众多反对无果,购买红夷大炮的提议无疾而终,1618年(万历46年)后金大军大举入关劫掠,次年1619年(万历47年),后金大军在萨尔浒大战取得决定性胜利,关外战局岌岌可危,就在这时,明朝仍不愿意购买红夷大炮。直到1623年(天启3年)明朝才勉强同意了进口红夷大炮,然而就在当年葡萄牙人把红夷大炮从澳门拉到北京演放后,明朝内部争议再起,焦点并不是有门红夷大炮发射时因被强令装入过多火药炸裂,而是“洋铳若能护国,吾辈成何”的大大国体问题。因此明朝购买的红夷大炮又被拉了出去,远远的丢在广州的库房里。
直到1625年(天启5年),因关外战局极其危急,这才把红夷大炮启用并送到了关外战场,并在次年1626年(天启6年)宁远防御战中起到了极大作用,从此明朝才开始大量购买并仿制红夷大炮,但火炮要想有效运用,必需要有正确的瞄准施放的方法,此外红夷大炮的快速部署也需要机动性好的炮架,然而这红夷大炮正确的瞄准施放的方法,明朝一直是不甚熟悉极少掌握,基本就是胡乱发射,威力有限,唯一一支接受过葡萄牙人秘本传授,勉强可以比较正确的瞄准施放红夷大炮的部队在1631年(崇祯4年)又叛乱了,到1633年(崇祯6年)干脆跑到大清阵营去了。至于炮架由于没有引进,都是按当时西洋船炮的架子模仿,是个厚重的大木头墩,装了4个实心小木轮,发射时还要打桩绑绳固定,调整发射方向极为困难,并且火炮射角不可调,实际只是架在城墙上或要塞里防御,要么就是用来攻城才有威力,野战是没用的,而且部署速度缓慢。从1607有人提出购买,到1624才开始购买,用了17年时间,而从1623年买到,到1626年首次使用,又是3年时间,也就是说整整用了20年时间,明朝才接受了红夷大炮。
至于对红夷大炮的技术改进,无论是从生产方面还是设计方面,明朝从未有过。并且产量与购买量都极少。如果说当时明军肉搏战能力极强,而火器的威力又不足以制止肉搏战,那么在大军压境的情况下,明朝对红夷大炮的排斥或不重视还情有可原。
清代火器,重火器以火炮为主,轻火器以火枪为主。清人制造火器始于后金天聪五年(1631年)。康熙时期,火器的规模、质量、工艺都达到了中国古代火器发展的顶峰,有些火器在世界上也处于先进水平。康熙“御制自来火二号枪”是转轮式燧发枪。因为撞击式燧发枪较转轮式结构简单、可靠,造价低廉,所以被世界各国广泛使用,并最终取代了火绳枪。在乾隆时曾经仿制俄国制造了四千把燧发枪用于对准噶尔的战争。在抗击沙俄的雅克萨自卫反击战中,神威无敌大将军炮战功卓著。该炮为铜质前膛炮,上有铭文:"大清康熙十五年三月二日 造"(1676年),炮重1137千克,炮身长2.48米,口径110毫米。筒形炮身,前细后粗,上面有五道箍,两侧有耳,尾部有球冠。炮口与底部正上方有"星"、"斗"供瞄准用。火门为长方形,每次发射装填1.5~2千克火药,炮弹重3~4千克。该炮用木制炮车装载,多用于攻守城寨和野战,在两次雅克萨攻城战中发挥了巨大的威力。
但是清代中期之后,由于国家承平日久,统治者越发不重视武备,火器的发展渐趋停顿,以致鸦片战争时,清军仍然使用旧制火器。太平天国运动期间,清朝又开始大量制造火器,并积极从西方引进先进武器。到洋务运动时,火器的制造和引进达到最高峰。这期间,清朝建立了大量近代枪炮制造厂,如安庆内军械所、湖北枪炮厂、天津机器制造局等等,清朝军队的装备基本完成近代化。
清朝的火器并不比明朝差,而且比明朝先进一点,但是也先进不了多少,本质上没有变化,这个本质就是我们一直讲的代。也就是同一代产品中,清朝的火器比明朝在一些性能上更加优化了一些,本质上没有突破,还是处于黑火药时代。
很多人都对雍正说的一句“满洲以弓马为本”就认为满清忽视火器。其实雍正之所以讲这句话,正是因为当时清军普遍使用火器,造成军队的肉搏能力低下,大家都想着只操弄火器,不用近身搏击了,这样长期下去只会让军队战斗力退化。即使是现代军队,武器已经信息化了,也没有放弃近身格斗的训练。康熙时,火器无论是研制还是装备比率都已经达到巅峰,远远超过明朝。康熙时期有南怀仁等西方传教士参与,当时的火器是大大超出了明朝的火器。从装备比率来看,清军在入关前就设有汉八旗火器营,入关后设满八旗火器营,后又增设锐健营,皆主要使用火器,锐健营辅以少量骑兵。
我们先看火器的运用,在火枪的使用上明军和清军都是使用火绳枪即所谓的鸟枪,清乾隆时期生产了遂发枪,但是未装备军队,这是因为乾隆时期,四海升平,四方威胁都已经消除,已经没有了使用的动力。而到了鸦片战争时期,英军普遍装备的是击发枪,这是工业化带来的成果,是中国无法比拟的。
再看火炮,看虎门之战时的大炮就能发现,清军火炮无论质量还是射程均超过明朝,当然和对阵的英军还无法比。英军大炮都是工业化产物。
总之,清朝火器发展甚至胜于明朝,但因到了乾隆时期,再无战事,武器发展就停滞下来。
清朝并非不重视火器,若是发现具有更加杀伤力的武器,想必统治者一定会非常开心,既有利于清王朝统治,更能加强军力。火器或许真的如此,就是当时的科技水平,使用火器确实太不方便。有一个观点是清中叶之前统治者是比较重视火器的,而清中叶之后国内相对太平,又没有什么对外战争,因而武备松弛了,就像唐朝中后期刀剑入库、马放南山一样,所以火器没有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而英国在工业革命之后国力大增,又一直在搞对外战争扩张势力,所以在军事上的发展也是迅猛的。

说如果中国不是因为清朝的统治,也不会有中国近代的屈辱史。满人不但不重视火炮的发展,还故意压制火器,这才是中国火炮事业慢慢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如果明朝一直在,就凭那些欧洲蛮夷,会有八国联军吗?我们且不说清朝为什么能够取代明朝,用成败来论英雄。我们仅仅就事论事,从中国火炮发展史的角度 来对比一下清朝和明朝,读着自己就会得出答案了。



我们很多人都知道明朝非常重视火器,因为明朝有神机营,相当于今天的火枪部队。在冷兵器时代,这种装备,真的够吓人的。而且当时的明朝已经比欧洲提前几百年发明了“三线战术”,再加上有三眼神铳,这就有了连续射击的能力。而到了鸦片战争时期,很多清军还在使用大刀长矛。有人说这是历史的倒退,难道这一切都是真的吗?很多人之所以谩骂和攻击清朝,他们不是真正的反感清朝的腐败无能,而是因为他们是“异族”。很多人会说,难道满人不该骂吗?他们把汉人当人看吗?那么我请问,这个世界上除了汉人,就没有其它民族了吗?别的民族就没有争夺霸主的权利吗?再看看朱元璋制定的那些法则,他把底层当人看了吗?唐宋元明清,哪个朝代不是如此?他们之所以被历史所淘汰,就是因为他们是封建帝王时代,他们是家天下。无论是爱新觉罗氏还是老朱家,真的会考虑底层人的利益吗?当一个人拥有了狭隘的民族主义思想,他的视野就注定了他看问题的高度。



我们都知道明朝的火枪部队来自越南战场。然而这种兵器的发展一直处于很慢的状态,而且威力也并不是传说中的那么大。看看土木堡事变,明军比敌人多了好几倍兵力,而且还有几万神机营部队,居然被人打得全军覆没。再看看明朝的“倭寇”,如果神枪队真的有那么厉害,倭寇还能持续那么多年吗?有人知道我为什么把倭寇加上引号吗?而明朝的火器,就真的能在国际上称雄吗?看看明朝的弗朗基,明朝的红衣大炮等先进武器,哪个不是从外国进口的?再看看明朝末期,清军入关时所使用的野战红衣大炮重达几千斤,而明朝的火炮才几百斤重。难道那些清兵真的不重视火炮吗?



明朝和清朝都有几百年的历史。在这几百年的历史里,清朝的晚年已经可以自己生产具有现代化意义的大炮和装甲炮舰了,而明朝灭亡时还是三眼神铳。有人说这是因为时代不同,你拿前几百年的事和后几百年的事相对比,这不是扯淡吗?问题是在明朝晚期,清军的火炮已经优越于明朝的火炮了,这又如何解释呢?论经济条件,论文化底蕴,论人才储备,明朝真的比清军差吗?到了清朝后期,除了拥有了重机枪,装甲巡洋舰,还有十几万支德国最先进的步枪。而且清朝的军事顾问,聘请的多是海外的高级军事人才。当然这还不包括洋务运动时,建造的具有现代化规模的兵工厂……这样对比起来,还能说清朝不重视火炮吗?

没有 还有倒退

明清两朝我国火器发展状况

一、明清两朝我国火器发展状况

1、明朝前期:火铳的发展

火铳这种金属管制射击火器是在元朝发明的,它是依照南宋突火枪的原理制造,由人将火药点燃,从而把射管里的弹丸射出,是明朝初期明军配备的主要火器。

a、手铳

手铳就是单兵持有的小型火铳。明初,明朝当局相继制造了洪武手铳、永乐手铳配备于明朝军队中,在一些战争中起了很大的作用。在永乐年间,明朝还组织了世界上第一支火器部队——神机营。

b、铳炮

铳炮是轻型火炮的前身,元朝的盏口铳和明初的碗口铳是其代表,碗口铳主要是用于守卫城寨关隘,现在出土的口径最大的碗口铳大约有230毫米。

c、明朝中期火器发展的停滞

永乐后,中国火器发展停滞了,在此后近一百年的时间,再也没有什么质的提高。直到嘉靖时,才出现了多管和多发式火铳。总而言之,火铳这种中国原创的火器,比初级火器进步了一些,但点火方式落后,射击又费时间,所以当欧洲的火器传来时,火铳便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2、明朝后期:火绳枪炮的传入。

火绳枪炮,顾名思义就是用火绳点火发射的枪炮,以火绳枪为例,在射击前,射手先点燃火绳作火源,然后扣动扳机,龙头下转,火绳头落入药室中点着火药,将弹丸射出。

a、火绳枪

进入明朝后期,我国的火器事业又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时期,火绳枪,又称为鸟枪,源自15世纪时的欧洲,后传入日本。嘉靖二十七年(公元1548年),明军在沿海对倭寇作战时,缴获了一些火绳枪,后明朝兵仗局仿制成功,并在嘉靖三十七年(公元1558年)制造了一万支火绳枪装备明军,从此,火绳枪成为明军单兵主要的火器。

在此后几十年,明朝开始大量仿照欧洲的火器,最重要的是噜密铳的仿制和使用。赵士桢于万历二十六年(公元1598年)成功仿制了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噜密铳。这种火绳枪比从日本缴获的鸟枪具有两大优势:1、威力更大,2、重量更轻。因此,噜密铳很快就被明朝大量仿制并装备于军队中。

b、火绳炮

火绳炮源自15世纪的欧洲,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明军在广东西草湾缴获了三艘葡萄牙战舰以及船上的舰炮,即佛郎机炮,这是欧洲的火绳炮第一次传入我国。此后,佛郎机炮不仅被广泛用于明朝对外战争上,还被明朝当局不断改善,戚继光在《练兵实纪》中对这种炮有广泛的论述。

c、火绳炮的颠峰之作:红夷大炮。

公元1620年,有一艘装备红夷大炮的英**舰在澳门搁浅,葡萄牙当局趁机将这三十门大炮据为己有。为了应对越发严峻的关外形式,明朝将这三十门红夷大炮买下,装备在山海关和宁远。公元1626年,袁崇焕在宁远就是用这种大炮挫败了努尔哈赤。红夷大炮较以前的火绳炮而言,最大的特点就是射程更远,威力更大,此炮口径三寸,炮管长一丈多,可发射三、四斤重的炮弹。尝到甜头的明朝当局在徐光启、李之藻、汤若望等中外专家的主持下,于崇祯年间开始大量仿制这种炮,并广泛用于对后金的作战中。

d、燧发枪的萌芽

燧发枪是用燧石点火发射的枪,这种枪在发火装置上安置一快燧石,发射时,由射手扣动扳机,安装于扳机上的龙头同燧石摩擦生火,火星将火药点燃产生气体推力,从而将弹丸射出。燧发枪相比火绳枪具有两大优点:1、不怕风雨,2、不用事先点火,大大节约了射击时间。

燧发枪于16世纪20年代创造于德意志,17世纪法**队首先装备燧发枪,并很快传入我国。明末火器专家毕懋康在其《军器图说》(公元1635年刊印)首次介绍了燧发枪(书中称为自生火铳),可惜的是,我国以后对燧发枪的研究陷入了停顿,直到清朝康熙时才制造出燧发枪,不过是给康熙用来打猎的,当时称为自来火。(原因参见二、1、2)

3、清朝初期火器的发展

清朝在与明朝作战中吃尽了火器的苦头,因此,皇太极下决心发展火器,于1631年仿造了红夷大炮(清朝讳夷,改名为红衣炮),并开始大量装备军队。康熙十五年(公元1676年),清朝廷制造了神威无敌大将军炮,此炮曾在雅克萨之战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此后,清朝当局又制造了威远将军炮,此炮在1696年平定葛尔丹的战争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康熙年间,我国出现一位天才火器研制家,他就是戴梓。戴梓由于深谙火器制造,因此特别受康熙器重。他最大的发明就是连珠火铳,按照纪昀的记载,这种火器应该是连扳连射的燧发枪,每装填一次,可连续射击28发弹丸,提高了射击速度。公平的讲,戴梓的发明是对传统燧发枪在机械上予以改进,连珠火铳并没有膛线,点火方式也没有革命性的改进,在枪械发展史上像一颗流星一样划过也是必然,网上一些文章对其的吹嘘显然过了头。当然,连珠火铳在当时的中国是一项非常了不起的发明,没有推广使用,首先是因为朝廷不重视(参见二、1),其次,这种连珠火铳机械更加复杂,其增加了铳脊以储存弹丸,有些类似于现在的弹夹,除非戴梓这样的天才工匠,一般的工匠恐难以模仿到位,在没有工业基础的农业社会,大规模生产是有困难的。

前面提到的威远将军炮也是戴梓研制的,这种炮其实是对红夷大炮的改进,威力比明末的红夷炮大一些,在本质上并没有提高,网上一些文章对此炮的吹嘘毫无根据。至于戴梓最后被流放,网上某文声称是因为他制造连珠火铳得罪了康熙而遭此厄运,这显然是编造的谎言。戴梓被流放,是在他发明连珠火铳八年后,而原因是因为遭人诬告,与他的发明扯不上关系。

总体看来,清朝火器还是对火绳枪炮的改进,并未有质的发展,到康熙末年后,清朝对火器的研制也陷入了停滞。

二、清朝火器停止发展的原因

1、从主观方面看,国家长治久安,边疆趋于稳定,朝廷已没有研制火器的热情和动力。

a、其实明朝也出现这种情况

明朝初年,战争频繁,对火器的依赖越来越大,因此,洪武、永乐两朝对火器的研制极其重视,以致我国这一时期火器的发展非常活跃。自永乐后近一百年时间,明朝的火器发展陷入了停顿,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国家长治久安,北方的蒙古分裂,对中央再难形成大的威胁,因此,国家对火器的需求减少,对火器研制的热情消退。自嘉靖年开始,明朝又进入多事之秋:倭寇骚扰、援朝抗倭、对东北后金作战、**农民起义,战争的频繁,使得朝廷对火器重新重视起来,因此,造就了明朝后期我国火器的大发展。

b、清朝和明朝惊人的相似

从明朝不难看出,清朝自康熙年后一百多年的时间火器发展陷入了停滞也是这个原因。在康熙年间,清朝廷对火器的研发还是很有热情的,前面提到的神威无敌大将军炮、威远将军炮就是这一时期制造的,而这些新火器在雅克萨、平定西北等战役中都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康熙末年以来,清朝廷统治已十分稳定,边疆虽还有动荡,但大规模军事冲突已经消失,现有火器已足够使用。因此,同明朝一样,清朝廷对火器的需求也减少了,对火器研制的热情也消退了,到洋务运动前这一百多年间,我国火器事业再没有什么大的发展。

c、西方争霸战争频繁,刺激各国争相研制新式火器。

西方各国国土狭小,为了争夺殖民地、开拓海外市场,争霸战争不断。为了战争的需要,西方各国对火器发展极为重视就不奇怪了,清朝火器停止发展这一百多年时间,正是西方火器发展日新月异的阶段,从而彻底拉开了我国与西方在火器方面的差距。

d、把责任完全推到清朝身上是不负责任的。

前面对明清两朝已经有了比较,从主观方面讲,两个朝廷都是一样的,不管哪只青蛙,在温水中都会被慢慢煮死的,假如把清朝换做明朝,中西在武器方面的差距所引发的悲剧还会发生。至于所谓的清朝有私心,提防汉人,只能是无端的猜测。

2、从客观方面看,西方火器制作越来越精密,没有近代化学和机械基础的我国越来越难以仿制。

a、自明朝后期,我国火器事业主要依靠对西方火器的仿造

从前面介绍的我国火器发展简史来看,自明朝后期以来,我国火器的发展从自我发明转变成对西方火器的仿造。对于火绳枪炮这种机械简单、化学技术含量底的火器,农业社会传统的工匠手艺还是能仿造的,所以,明清两朝仿造和改进了许多火绳枪炮。

初期的燧发枪,传统的工匠还是能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仿造的,但此后的燧发枪技术含量越来越高,没有工业基础的国家仅凭一两个人的手艺,是不可能大规模仿造的,所以清朝朝廷只能造出少数的燧发枪也就不奇怪了。

b、没有近代机械和化学基础的我国,根本无法仿造工业革命带来的新式火器。

19世纪后半期,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陆续进入工业革命,从而也带动了枪炮的革命性发展。

(1)、线膛枪(来复枪)取代滑膛枪。

线膛是谁发明的至今还有争论,但1776年开始的美国独立战争,抗英部队用线膛枪把使用滑膛枪的英军打败是毫无争议的。线膛枪的弹头在膛线飞行时不停的旋转,旋转速度达到每秒3000转,且弹头的轴线始终围绕着弹道切线做锥形运动,从而克服了空气阻力,使线膛枪飞行准确性和射程大大优于滑膛枪,尤其是将枪的射程由百步提高到几千米,使步枪的威力又有了质的飞跃。

(2)、击发枪取代燧发枪

燧发枪仍然存在着点火时间长、防水性差的问题,在工业革命的带动下,革命意义的击发枪终于在1807年由英国的福塞斯和蒸汽机的发明者瓦特联合发明出来。福塞斯在化学实验中提炼出一种叫雷汞的物质,后来他用雷汞研制了击发点火技术。可见,击发枪的出现,是近代化学的产物,依我国当时的情况,凭工匠的手艺根本不可能仿制出这种枪。

(3)、长圆形子弹取代球形弹丸

在此之前,所有枪炮都使用球形弹丸作为子弹,射击精度很差,而且枪的口径大,增加了枪的重量。法国人德尔文于1828年创造了长圆形子弹,克服了球形弹丸所带来的弊端,使枪的威力又有了很大提高。

总之,由于工业革命,西方的火器发展日新月异,近代化学和机械成果大量运用在火器制造上,而近代工业基础使大规模制造先进火器也变的简单起来,传统农业社会的工匠再也不能像模仿火绳枪那样模仿这些枪炮了。我国直到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开始后,在购买西方的设备和聘用西方技术人员的条件下,才开始制造这些近代火器。

三、通过主客观两方面总结,我们不难看出,我国火器事业的确是在清朝时衰落了,但将这责任归结于清朝是不公正的,不论哪个朝代处于清朝的时期,我国被西方用先进火器凌辱的悲剧都会发生。在一个长治久安、没有外患的环境中,在一个重视人文科学、轻视自然科学的国度里,在一个没有近代机械和化学基础的农业社会中,在一个没有经历过工业革命洗礼的国家中,火器彻底落后于发达国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这种必然是一个惨痛的教训,而将这教训归结到**上,显然是混淆视听、无视历史发展规律的愚蠢做法。

有点发展,但没什么大发展吧。。。
记得清朝也发生过一场火器主导的战役
当年左中堂去西北挖出了一个明朝要塞,惊叹明朝的大炮。。。。
记得清朝后期买的火器到不少,看一些资料上说八国联军入侵(或英法联军入侵北京时),清军的火器比入侵军的还好,应为全是买的外国的高档货,入侵军的士兵装备不起那种高档货

没有,甚至是倒退
戴梓发明了迅雷铳,可连射18弹。结果:被康熙流放宁古塔
记载了大量明代火器的《武备志》以及《天工开物》等科技书籍遭到禁毁,在国内绝迹,倒是在日本保留了下来
明朝的开花炮弹在清朝失传,公元1488一1505年,明人在传统爆炸性火器的基础上发明了被称为“毒火飞炮”、“击贼神击石榴炮”等早期爆炸弹,这一时间不晚于西方同期出现的开花弹,而且毒火飞炮还是化学弹头,“内置砒霜、毒药,落地后爆炸,药物和铁壳碎片同时杀伤敌军。”其威力堪称当世独步,石榴炮是常规弹头,“形如石榴,碗口大小,内置火药,配以特制慢燃火种,抛至敌阵,受震而爆。” 东西方的开花弹有明显区别:西方开花弹是在铸铁弹体上开一个口,以木制的信管塞住,在信管内装上缓燃火药来引爆;而明代的开花弹则是球体表面有一突出台体,台面中间有一圆型小孔,在小孔里插上药捻来引爆,设计比信管型尤为科学,其实无论“信管”还是“药捻”,都属于时间引信,是现代炮弹引信的始祖,这也证明了东西方是各自独立研制出开花弹的。由于清代“重骑射,轻火器”,明代屡建奇功的开花弹,到了鸦片战争时在中国已经无人知晓了,以至于李鸿章专门向德国克虏伯兵工厂订购开花弹,曾国藩设立安庆军械所引进西式开花弹。 后来左宗棠在新疆平叛时,从一处明代古炮台遗址挖掘出开花弹百余枚,不禁仰天长叹:“三百年前中华已有此物,到如今竟然失传,以至被列强所欺凌。”

没有发展。反而退步了,甚至可以说埋没了。楼主您要知道,清朝是游牧民族建立。思想落后不说。还不思进取。他们认为骑兵比火炮厉害多了,弓箭比火枪厉害。他们怕这些东西会威胁他们的统治。有史料记载,八国联军攻占北京的时候,发现北京武器库里的明朝火炮比他们的装备还厉害呢。但是清朝的人就是不会用。唉

没有。在与明军的交战中大多是死于火器。满人害怕火器觉得有了火器他们的江山会动摇是他们最大的威胁,还烧毁了大量明军研究火器的书籍。并严令百姓不得制造火器。


明朝的火器是抄袭的还是自己研究的
网络上常有明永乐朝创立神机营,是因为从安南之役得到火器技术之故,所以明前期的火器技术完全就是从越南...当时明朝断无从越南引进火器的道理,则元末明初已经有了神机铳,定边之战后流传到越南。高丽在元末明...(筒)、大将军、二将军、三将军、火枪、火叉、蒺藜炮、神机箭等,则神机营的设立,并非火器体系的根本...

中国哪个朝代拥有火枪、火炮??
宋元时期就已经出现,蒙元就是用铜铳轰开了南宋的国门,火枪在明朝时期就成建制的出现在军队中,明朝的火枪装备的要比清朝多,已经达到百分之五十.

为什么中国的火器在明朝时很先进还没有将骑兵推出历史舞台?
明朝火枪: 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明军在收复被倭寇及葡萄牙人侵占的双屿(今浙江鄞县东南)战斗中,俘获了一些善于制造铁炮的日本人及铁炮。由马宪、李槐等人,学习了制造火绳枪的方法,并在其基础上,加以研究改进。于大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造出了“比西番尤为精绝”的中国第一批火绳枪,而且手笔极大,一上来就是一万挺...

明朝发明了哪些火器?明朝火器有多强?
明廷得朝鲜败讯后,以宋应昌为经略、李如松为东征提督,集四万兵马赴朝。当时日本的火枪世界数一数二,不过因为日本火炮非常少,所以明朝4万士兵打的日本15万大军溃不成军,最后丰臣秀吉死于这场战争。那明朝火器到底怎么种类呢?第一类是用手持点放的火铳 其形体和口径都较小,其射程仅数十步至二百步...

我刚从哪一朝代开始军队大量使用枪支 火枪
元代末期,中国军队开始装备火器,像中国军事博物馆中的五连发的火器就是元朝的,但是大规模装备火器应该是明朝,明朝的时候,如果我没记错,五分之一军队都是火器营,战斗力很强大的~

为什么说明朝是火器领先世界
最盛的时候火器的配备更是达到了全国兵力的一半。明朝末年,就是靠着有火器的存在,所以曾一度打的满清根本没有还手的余地,但是因为明朝末年是在腐败不堪,内忧外患,所以还是被清朝所代替,据记载,明朝时期就有了第一支全面配备火枪的军队,这样的军队一直到百余年之后才在西班牙第一次出现。

中国哪个朝代拥有火枪、火炮??
1. 元朝时期出土了目前所知最早的火炮,其铭文标注为大德二年,即1298年。2. 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火枪是宋朝10世纪时期的竹制枪管突火枪,这一武器在14世纪的明朝著作《火龙经》中有所记载。3. 有资料显示,最早的火枪可能出现在五代时期(907年-979年),最初的形态是燃烧火药的喷火器与长枪的结合。

中国哪个朝代拥有火枪、火炮??
目前出土最早的火炮是元朝的,铭文标注大德二年,即1298年。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火枪是10世纪宋朝的竹制枪管的突火枪,在14世纪明朝焦玉所著的《火龙经》中就有记载。但最早可能五代(907年~979年)时就出现,最初是绑上火药喷火器的长枪,此武器与名称一直沿用到明代。

历史上哪个朝代开始用火枪
从宋朝开始就有了火铳、火枪之类的火器了,只是制造成本高,技术水平低,不利于大规模作战,所以没有发展起来,另外后世对这方面的改进也上心,结果就让西方抢先发展了.火枪14世纪开始由欧洲发扬光大,欧洲的军队对于火枪这样的装备是非常热衷的。尤其是德国和英国。

宋朝已经有了火器雏形,明朝更是有火枪队,为什么之后却没发展起来?_百 ...
从火器上看的话,清朝确实落后于明朝。因为在明朝前期的时候,中国的火器还是相当不错的。特别是戚继光重视火器的集团火力配置,领先西方200年。后来嘉靖的时候,又从西方引进了火绳枪与弗朗机,一直到后来的红夷大炮,就可以看出来,明朝火器的发展已经有点显得疲软了。但我们不知道的是,在明朝的末期,...

恒山区15181641610: 中国明朝就有火枪和火炮了,为什么清朝还会输给洋人 -
宜烟甲硫: 这个原因很简单,如果军事可以决定一切的话,蒙古应该是世界上最强的国家(冷兵器时代的优势如果延续),首先,明的火器强只是相对而言,当时世界上的其他国家,火...

恒山区15181641610: 明朝火枪队很厉害 为什么清朝没发展下去 -
宜烟甲硫: 1、清朝发现火器最重要的优点——使用火器的士兵不需要经过长期的训练,几个月时间,就能掌握杀敌的本领.2、汉族农耕民族缺乏马匹,就算是成年后被训练成骑兵,顶多也就训练2~3年,跟骑射几十年的游牧民族骑兵相对抗,失败是正常的.3、满清传统的八旗铁骑很厉害,但是他们需要从小生活在马背上,从小训练射箭,这样十几二十年成年后才能成为合格八旗骑兵.4、由于担心满蒙八旗的骑射的军事优势,会被火器化解.清朝采取一种鸵鸟策略:不许发展、不许大规模装备、不许推广……只要不进入火器时代,把时间定格在冷兵器时代,八旗就是无敌的.5、清朝只在皇帝直接掌握的“神机营”中装备火器.由于长期没有参加实战,这支唯一的火器部队,很快也就朽烂了.

恒山区15181641610: 中国明朝时候就有火枪吗 -
宜烟甲硫: 那时候的枪还不能算枪,应该说,叫火铳. 这是中国元朝和明朝前期对金属管形射击火器的通称.有时又称“火筒”.火铳以火药发射石弹、铅弹和铁弹,是在南宋长期使用的各种火枪的基础上,随着火药性能的提高而逐步发展起来的,是元明...

恒山区15181641610: 中国明朝的火枪是谁发明的? -
宜烟甲硫: 清朝的统治者是女真族,女真族是马上民族,精通骑射,是靠骑射夺取天下的.他们把骑射之外的一切东西视为“奇伎淫巧”,火器当然得不到发展.如果谁在清朝时期,特别是前期搞火器制造,会被清廷视作“造反”.

恒山区15181641610: 古代皇帝的侍卫武器问题 -
宜烟甲硫: 唐朝应该没有火铳吧,这个东西明朝才有的.差了4.5百年呢!明朝的时候的确火枪在军事上有了很大的应用,但是还是没有普及,主要是由当时技术的问题,当时和火枪和现在不一样,装填起来过程很繁杂,你顶多能发一枪,敌人就冲上来了.那还打什么,还不如冷兵器来得实惠,造价也低很多.

恒山区15181641610: 中国明清为什么不用火枪? -
宜烟甲硫: 上膛式的枪机结构当时还没有被研制成功,火枪依然是一股火药倒进去,一发弹丸捅进去,一抠扳机打出去,反复重复这样一个繁琐的循环,耗时长,效率低,在西方火枪发展史上一般是配合阵列队形(在中国简称“阵法”)几组射手搭配火力...

恒山区15181641610: 明朝的火铳是当时世界的什么水平 -
宜烟甲硫: 明朝后期火器水平已经落后于世界水平了.虽然在火器使用上规模不小,但是研发能力已经退步了很多. 明初洪武年间火铳的制造和使用,在当时世界兵器领域内是处于绝对领先的地位.从明代中叶以后,长期陷于发展迟缓状态的封建经济以...

恒山区15181641610: 明朝的军事技术远强于清朝吗? -
宜烟甲硫: 绝对要强 如果给明朝再加300年 绝对把清朝搞死 如果把洋务运动之前清朝对比的话(洋务运动是被迫被白人影响的 不能算清朝自己的吧)骑兵 关宁铁骑PK八旗绿营 都差不多吧 野战俩...

恒山区15181641610: 明朝火器为什么要说是被遗忘的历史 -
宜烟甲硫: 明代火器可以说是登峰造极 各种大炮 火枪层出不穷 比如马上弗朗机 单人用的火箭筒 带子母充的火炮(连发火炮) 大将军炮 连发火枪 甚至有舰对舰导弹(火龙出水) 等等 在当时绝对是世界领先 但是清朝不喜欢这些火器 闭关锁国 就导致鸦片战争以及后来的对外战争惨败

恒山区15181641610: 历史上哪个朝代开始用火枪 -
宜烟甲硫: 从宋朝开始就有了火铳、火枪之类的火器了,只是制造成本高,技术水平低,不利于大规模作战,所以没有发展起来,另外后世对这方面的改进也上心,结果就让西方抢先发展了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