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在抗震救灾的时候,除了地动仪,还有哪些检测器?

作者&投稿:勾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地震是一种破坏力极大的自然灾害,其给世界各国的民众带来了巨大影响。自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来,预测地震,乃至地震救援成为了人类和大自然作斗争始终绕不过去的两门学科。

但早在中国古代,我们的先辈就已经在探索预测地震的方法。中国古代的部分大一统王朝还形成了应对地震灾害等自然灾害的体系。只要地震等灾害爆发,朝廷就能采取相应的措施,抗震救灾,帮助民众度过重重难关。

提到预测地震,历史爱好者首先想到的是张衡研制的地动仪。地动仪有8个方位,每个方位上有口含龙珠的龙头。每个方位上有口含龙珠的龙头。每个龙头下方又有蟾蜍对应。如果某个方向发生地震,该方向龙口所含的龙珠会落入蟾蜍的口中。这样一来,地动仪就能测出地震的方向。

然而,除了地动仪,古代还有其他预测地震的手段。

1.阴阳五行学说,这种预测地震的方法在西周时期相当普遍。《国语》一书就记载了预测地震的五行方法: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于是有地震。今三川实震,是阳失其所镇阴也。不过我觉得这种方法是一种很神奇的玄学,虽然现在五行说还是存在的。

2.总结地震前兆,古代劳动人民经过长期的生产实践,总结出了一些地震前兆。比如,在地震发生前,家养的动物会坐立不安,不愿意呆在家里面。蚂蚁、老鼠会到处乱窜。蛤蟆会成群出动,鱼类会成群漂游跳出水面。

3.观测星辰,古代人认为,一旦天上星象异常,人间有大事发生。《晏子春秋》记载,齐国的大臣发现星辰有异常,“维星绝、枢星散”,地震就会发生。




观察天象,总结生活经验,地震仪,指南针,通过八卦阵图来进行预防,等等,这些都可以检查出是否会有地震的发生。

首先就是张衡研究出来的地动仪,能够预测地震。而且古代的时候也有阴阳五行的学说,能够通过这样的方式来预测,同时也会总结出一些地震的前兆,比如说在地震的时候,老鼠或者是蚂蚁会到处乱窜,而且鱼类也会成群的浮出水面。而且也会通过观测星辰,如果天上的星象出现异常,就意味着地震会发生,但是这一些测量方式不是特别的准确。


2008年抗震救灾的所有的动人事迹
肖锡金在南京仙林一电网建设工地上班,由于工地离家远,任务又重,每天都吃住在工地,已经有半个月没有见到妻儿了。 (徐媛园 杨娟) 300特警、消防赴川 本报讯 按照公安部、省公安厅有关部署与要求,昨天上午8时许,南京市公安局189名特警、11名消防特勤队员共200人,乘飞机奔赴四川地震灾区开展抗震抢险救灾工作。另据...

吴京在汶川地震时给灾民搭建帐篷,吴京是一个怎样的人?
三、非常真性情的一位明星作为明星,总要顾及自己的形象。所以很多时候,他们是不能随心所欲的发表言论。他属于比较耿直和果敢的,不管什么时候,都真实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在面对汶川地震的时候,他更多的是关注地震人民的情况。他也明白,这个时候切实的投入抗震救灾的行动中,才是对灾区人民最好的鼓舞。

灾区学子在参加抗震救灾事迹报告会的时候应穿什么样的衣服?
西服吧 黑色的 百衬衫。这样的搭配简单又庄重。为你朋友加油!

四川地震后我国采取了哪些抗震救灾
盐田区抗震救灾典型事例 2008-06-26 1、盐田区慈善名人刘贤学 5月14日,有多次献爱心捐款记录的小梅沙度假村总经理刘贤学先生,在获悉街道在举行为灾区募捐的消息时,当即捐款10万元,当他了解到目前灾区最缺帐篷衣物时,又将度假村刚购置的230个帐篷全部捐给灾区。 2、口岸中旅抽取利润捐灾区 口岸中旅自总部到分部都设...

托起生命的希望:新华社抗震救灾报道精品选内容简介
《万众一心,托起生命的希望》歌颂了生命至上的价值,描绘了人民子弟兵的英雄壮举;《惊天地地战汶川》展现了军队和武警官兵的突出贡献;《永远和人民在一起》聚焦共产党人在抗震救灾中的英勇事迹,彰显了党的光辉形象;《明天,太阳照常升起》记录了灾区人民的坚韧与希望,传递了重建家园的决心;《胜利...

如果地震发生在我们的城市,你会怎么自救和救助他人?
楼房内人员地震时如何应急? 地震一旦发生,首先要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及时判别震动状况,千万不可在慌乱中跳楼,这一点极为重要。其次,可躲避在坚实的家具下,或墙角处,亦可转移到承重墙较多、开间小的厨房、厕所去暂避一时。因为这些地方结合力强,尤其是管道经过处理,具有较好的支撑力,抗震系数较大。总之,震时可...

地震来前征兆及逃生自救办法
大地震时,也会有不能依赖消防车来灭火的情形。因此,我们每个人关火、灭火的这种努力,是能否将地震灾害控制在最小程度的重要因素。从平时就养成即便是小的地震也关火的习惯吧。为了不使火灾酿成大祸,家里人自不用说,左邻右舍之间互相帮助,厉行早期灭火是极为重要的。地震的时候,关火的机会有三...

抗震救灾的小英雄的故事?
在王佳明和申龙等同学的努力下,总共救出20多名师生。他们还冒着余震给被困的同学送水,扶送受伤的老师去安全地带。向绵阳转移时,由于所有老师仍在救灾,申龙、王佳明担任了临时班主任,组织同学们安全抵达目的地。 雷楚年 雷楚年,男, 15岁,四川省成都市彭州市磁峰中学初三年级学生。 地震时,雷楚年刚下化学课,他迅速...

汶川地震最感人事件,记住,要最感人的,到时候在给分
这是很多情侣相爱时的山一般的誓词,汶川地震中,这句话在一个普通男子的身上得到了最真实的体现。 汶川绵池镇一个灾后现场,抗震救灾人员发现了一对遇难夫妇:在一块大石下,一名中年男子呈弓趴姿势,保护着身下的一中年女子,而女子则紧紧地抱住男子,两人的尸体已无法分开,只好一起入殓。 5月12日下午,大地震突然...

地震来了怎么办?龙卷风来了怎么办?洪水来了怎么办?在野外遇到雷电时怎么...
地震灾区的每一位公民,在抗震救灾期间,都应力求保持乐观向上的情绪,注意身体健康,加强身体锻炼。应根据气候的变化随时增减衣服,注意防寒保暖,预防感冒、气管炎、流行性感冒等呼吸道传染病。老人和儿童要特别注意防止肺炎。冬季应注意头部和手、脚的保暖,防止冻疮;夏季要准备些凉开水,吃一些咸菜,补充体内因大量出汗而...

天门市14735559184: 地震 古代除了张衡的候风地动仪,还有什么成果 -
宠闸奥扎: 应该是地震波被地动仪监测,然后经过一系列放大反应从而预测地震,个人猜测

天门市14735559184: 请问古代人们是怎么防地震的? -
宠闸奥扎: 地动仪没有用 最近已经有新闻报道了.明显的例子就是嘉靖大地震和康熙年间的京师地震 皇帝都没反应. 古人把地震看做龙翻身.你面对地震什麽反应 他们也什麽反应 不过多的就是举行祭祀来祈求龙神息怒. 古代都是木结构 房子大多靠柱子支撑.因此房屋倒塌造成的伤害有限. 通常的伤害来自火灾和决口.因此 人们会避免让自己处在这两种状况中. 另外古代通讯技术有限.地震也不多发(多发地区也基本人少).有限的几个地区受损 实际上相当不受重视.因此就会怎么过了 地震从来都是排在饥荒和水灾之后的. 大多数人也没什麽防备心.即便有了 它的伤害也很有限.除非是在半夜

天门市14735559184: 古代人的发明有什么? -
宠闸奥扎: 1、候风地动仪 候风地动仪是世界上第一架测验地震的仪器.由中国东汉时期的科学家张衡发明于汉顺帝阳嘉元年(公元132年),《后汉书·张衡传》详细记载了张衡的这一发明.候风地动仪用精铜制作而成,员径八尺,汉八尺约合当今之一...

天门市14735559184: 古代先民是怎样采取抗震防震措施的 -
宠闸奥扎: 古人在在房屋建筑的抗震上充满智慧.首先是注意使用抗震的建筑材料.比如云南经常发生地震的地方,常采用荆条、木筋草等材料编墙,其性质柔韧、质轻、耐震性能高.再来就是抗震的建筑设计.前几日,英国一部纪录片中,咱们的故宫模...

天门市14735559184: 为什么现在地震不用张衡的地震仪来预防呢.
宠闸奥扎: 张衡的地动仪不是用来预测地震的,而是用来记录地震的,只有地震发生后,地动仪才有反应.在通信不发达的古代,地震后,远处的人们并不能及时知道发生地震的事情和确定地震大体位置,地动仪被发明以后是在这方面做出了贡献.

天门市14735559184: 如何预防地震? -
宠闸奥扎: 地动仪是古代的东西,现在根本没用——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在四川汶川(东经103.4度,北纬31.0度)发生M7.8级 地震.地震造成全国大部分地区有感,很多网友都在质疑今天的地震为什么没有预报,但记者查阅网上信息时,却发现之前...

天门市14735559184: 除了造纸术,你还了解中国古代哪一项伟大的发明创造? -
宠闸奥扎: 张衡的地动仪,水排,灌钢法,床子弩,火铳,回回炮等,中国古代的发明其实很多的,不是只有四大发明,许多人就只知道四大发明,好像除了四大发明,中国古代就没有其他发明了似的.

天门市14735559184: 张衡地动仪在我国地震时会不会掉下龙嘴里滴球球...
宠闸奥扎: 你理解错了,地动仪是不能预测地震的,只是说哪里地震后他会有反应.你知道古代没电话的,远处发生地震要很久才能传给皇上,地动仪就可以在地震发生后的第一时间通知皇上,给抗震救灾节省了很多时间.

天门市14735559184: 古代的地震震级为何如此精确? -
宠闸奥扎: 靠经验的积累!还有地震仪之类的仪器.衡生于公元78年,死于139年,是我国古代杰出的科学家.他在数学、天文、地震等方面,都有突出的成就.张衡发明的仪器叫地动仪,这是世界上第一架地震仪.据“后汉书”记载,地动仪以精铜铸造 ...

天门市14735559184: 我国的汶川大地震,张衡的地动仪是否准确地预测到了? -
宠闸奥扎: 首先你得知道什么是地动仪 候风地动仪是汉代科学家张衡的又一传世杰作.在张衡所处的东汉时代,地震比较频繁.据《后汉书·五行志》记载,自和帝永元四年(公元92年)到安帝延光四年(公元125年)的三十多年间,共发生了二十六次大...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