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区以往的地质矿产工作概况及评述

作者&投稿:才旦厕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以往地质工作评述~

一、基础地质方面
涉及本区系统的基础地质工作始于20世纪60年代初,为北京地质学院进行的1:20万“潍坊幅区域地质测量报告”,1967~1968年,山东省地质局805队对以上成果进行修编;第二轮1:20万区域地质调查始于80年代末,由山东省地质区调队完成;1996年新一轮1:20万“莱阳幅、潍坊幅、西由幅”地质调查报告由山东省区域地质调查研究院完成。1:5万区域地质调查始于1984年,由山东省地质局第六地质队完成。1:5万新一轮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由山东省第四地质矿产勘查院完成,为其后的矿产勘查工作提供了基础性资料。
二、物化探方面
区内1:20万区域航磁、重砂、化探测量工作已经完成,并相继完成了1:5万重砂测量、1:5万化探测量及综合物探工作和遥感解释工作。1979~1981年,山东省地质矿产局第六地质队物探分队在北起三山岛,南至朱由;东起夏家,西至洼里村,面积80㎞2范围内开展了1:1万磁法测量工作,于1981年5月提交了“山东省掖县仓上-朱由磁法测量报告”,对三山岛断裂带南延情况做了综合论证和推断,为进一步普查找矿提供了依据。
三、矿产勘查方面
1966~1969年,山东省地质局807队在对莱州市三山岛矿区进行地质勘探期间,对矿区外围进行了初步工作,确定了矿点的存在,但仅限于面上工作。1981~1983年,山东省地质矿产局第六地质队由已知三山岛构造带向南西追索,于16~47线间发现了浅部矿体,并大致按120m×200m的工程间距施工钻孔15个,工作量5410.51m,其中有效钻孔8个,其中6个钻孔见矿,工作量2499.6m,取基本分析样品348件,但限于当时对三山岛-仓上断裂构造带的构造产状及其赋矿规律认识不足,把找矿范围布置在三山岛成矿带的南西延伸方向上,并依据三山岛金矿床蚀变带的产状(走向NE40°,倾向SE,倾角40°)建立勘探系统并布设工程,使所设计的部分钻孔未在预期位置见到含矿构造蚀变带,找矿效果不理想,普查工作多年未取得进展。

海南省的地质调查始于1929年,但新中国成立前的工作零星而肤浅,大量的区域地质调查和普查与勘探工作是在建国后相继进行的。有文献记载,1929年李承三等人首先来到海南岛进行地质考察,测制了百万分之一地质图,并对岛北玄武岩做了研究与划分。从20世纪50年代起,中南地质局418队、广东省地质局715队和765队、广东省冶金905队、广东燃化厅对岛内主要矿产做了许多工作。广东省地质局水文地质工程队、广东省石油管理局、原地质部物探局等也对该岛进行了专业性的调查。特别是广东省地质局区调队于1964年还完成了全岛1∶20万区域地质调查报告及相应的地质、矿产图。20世纪70年代以来,广东省冶金地质勘探公司934队、940队和广东省地质局海南地质大队以及中国科学院华南富铁矿科学研究队,加上冶金、地质系统科研院所和生产单位一起在石碌铁矿及海南岛地质和矿产预测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值得一提的是,海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海南省地质勘查局长期坚持对海南岛的地质勘探,并在区域地质调查和矿产资源的普查与开发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由于地质找矿和科研的投入减少原因,所开展的相关专题工作不多。
主要的区域地质和矿产地质工作有:
1)原地质部物探局航测大队905队于1957~1958年开展海南航空磁测测量(1∶10万),完成的主要工作量:1∶10万航空磁测和放射性测量3.4万km2;并进行了海南岛西部1∶5万航空磁测。提交了“海南航空磁测报告(1∶10万)”。
2)广东省地矿局水文工程地质队于1961年进行了海南岛1∶20万水文地质调查。
3)广东省地矿局区测队于1958~1964年开展了海南岛1∶20万区域地质调查。
4)第二海洋地质调查大队于1973年开展了海南岛1∶50万区域重力测量。
5)原地质部物探局航测大队905队于1976年完成海南岛岛西航磁测量(1∶5万),主要工作量有:海南岛西部1∶5万航磁测量3500km2等,并提交“海南航空磁测报告”。
6)原冶金部物探公司航磁大队三分队于1977年进行了海南岛航磁测量(1∶2.5万、1∶5万),完成的主要工作量有:海南岛西部、南部1∶2.5万、岛东1∶5万航磁测量1.2866万km2等,并提交了“广东省海南地区航磁报告”。
7)海南地质大队于1977年进行了海南岛航片解译。
8)1985年由广东省地质局组织编写并出版了《广东省区域地质志》。该书对海南岛区域地层、构造、岩浆岩及区域矿产资料进行了综合整理,对海南岛区域地质发展历史进行了分析。
9)江西省地质矿产局物化探大队702队于1986~1989年进行了海南岛1∶20万水系沉积物测量。
10)1986~1990年原地矿部宜昌地质矿产研究所与海南地质矿产局开展了“海南岛若干重要基础地质问题的研究”,在以往地质调查和勘查基础上,对海南岛区域地层、岩浆活动和构造地质等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总结和研究,于1991年出版《海南岛地质:构造地质、岩浆岩、地层古生物》(共三册);随后曾庆銮等于1992年出版了《海南岛三亚地区基础地质研究》。
11)宜昌地质矿产研究所海南区调一分队于1991~1994年完成了1∶5万昌江县幅地质图(E-49-27-A)及说明书,并于1995年出版。
12)海南省地质矿产勘查与开发局海南地质综合勘查院第一勘查处于1991~1993年完成了1∶5万汊河幅地质图(E-49-26-B)及说明书,并于1995年出版。
13)原中国科学院长沙大地构造研究所与原有色地勘局934队于1988~1994年联合相继开展了“海南岛(北部)金矿成矿规律与勘查”、“粤西-海南金矿密集区成矿模式找矿预测研究”、“海南岛主要金矿床地质特征、成矿条件及找矿靶区的研究”的科研和找矿工作,着重对海南岛北部(即九所-陵水断裂带的北部地区)区域地层、构造、岩浆岩及金的成矿规律等进行了研究,出版专著《海南岛大地构造与金成矿学》(1996)。
14)1992~1994年,海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技术开发处和海南地质综合勘察院承担了部属重点二级课题“海南省地层多重划分对比研究”,对海南岛地层进行了清理,开展了地层区划研究;将抱板群进一步划分为戈枕村组和峨文岭组,并对该地层时代进行了重新厘定;同时对石碌群地层序列重新划分,将第六层以下划归青白口系,第七层划为震旦系。出版《海南省岩石地层》(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7)。
15)海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于1997~1998年完成1∶50万海南省数字地质图及修编说明书(1998年数字版),并于2002年出版。
16)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含原长沙大地构造研究所)于2002~2010年相继开展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南岛昌江-琼海断裂带变基性岩成因及构造意义(批准号:40473017,40773017)》、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南海及邻区大地构造系统的组成、结构及演化》(KZCXZ-SW-117)等研究,对矿区北面东西向昌江-琼海断裂带构造-岩浆事件进行了探讨,分析了晚前寒武纪以来海南岛区域构造演化及其与加里东造山事件、特提斯构造域演化的关系,分析了区域构造演化的地球动力学背景及其成矿效应,并讨论了海南岛的起源及其与华南和冈瓦纳大陆的演化关系。

研究区位于青藏高原藏北腹地,涉及班公湖—怒江结合带、北冈底斯、南羌塘盆地和羌塘中央隆起带。由于大地构造的特殊性和良好的成矿背景,历来备受中外地质学家的关注。但是,由于受恶劣自然地理条件的限制,以往的地质矿产调查工作较薄弱。20 世纪80 年代开展的 1 ∶ 100 万改则幅、日土幅和拉萨幅区域地质调查覆盖本区。80 年代中期,各省相继完成 1 ∶ 20 万区域地质调查,但本区由于自然条件恶劣,绝大部分地区未开展1∶20万区调,直至2000年以来,研究区才陆续完成1∶25万区域地质调查,但区域化探、地球物理测量和矿产调查工作较零散。石油部门和中国地质调查局在羌塘地区开展过专项石油地质研究和部分地震测量。

(一)区域地质调查

本区全面的地质调查主要为 2000 ~ 2006 年开展的 1 ∶ 25 万空白区地质调查。2006年至今,在本区围绕重要成矿带和重大地质问题陆续开展少量 1 ∶ 5 万区域地质调查,但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开展的 1 ∶ 5 万区域地质调查和矿产远景调查项目主要部署在班—怒带西段的“革吉—改则铜铁铬金成矿远景区内”,少量部署在“班戈铜铅锌铬规划区”和“雁石坪—安多铁铜规划区”中。班—怒带中东段部署的地质调查项目较少。

上述工作中,最重要的是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对班—怒带及其相邻地区的地层格架、岩浆活动、构造演化等方面作了全面、系统的调查和研究。石油部门和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的羌塘盆地石油地质调查、青藏高原油气资源战略选区调查与评价主要针对羌塘石油地质、盆地格架、中央隆起带构造演化等方面研究较深入。

本项目系统收集了1∶25万区域地质调查成果、专题研究成果和已发表的论文、专著,同时随时跟踪在研项目的进展和阶段性成果。本书编写充分利用了上述资料。

(二)矿产资源调查

2001 年和 2002 年分别在本区东段双湖—那曲地区、2003 年在改则县北部地区、2005年在狮泉河及日土和改则地区,开展过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工作以及与矿产工作相配套的地物探、化探、遥感工作,取得了大量的新发现、新成果与新认识。另外,在羌塘油气地质工作方面,1991 ~ 2006 年,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开展了“中国西部大型盆地分析”重大基础项目;2001 ~ 2004 年,开展了“青藏高原重点沉积盆地油气资源潜力分析”项目;2004 年 5 月~ 2008 年 4 月,开展了“全国油气资源战略选区调查与评价”专项计划等。

2007 ~ 2009 年,中国地质调查局在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日土—改则一带开展了斑岩铜矿和铁矿的地质找矿工作,已取得显著进展,发现了多龙大型富金斑岩铜矿及弗野、材玛富磁铁矿等。研究认为多不杂矿区为超大型斑岩铜金矿。班—怒带中岩金矿方面的研究工作也取得较大进展。但是与冈底斯成矿带相比,班—怒带的地质找矿和科研水平仍较低。2010 年,中国地质调查局在班—怒带西段部署了 5 个矿产远景调查项目和 1 个矿产综合研究项目。2011 年,中国地质调查局在本区再次部署了 11 个矿产远景调查项目。矿产项目主要部署在班—怒带的“革吉—改则铜铁铬金调查规划区”、“班戈铜铅锌铬规划区”和“雁石坪—安多铁铜规划区”中,目的是查明这些重要成矿地段的成矿地质背景和成矿条件,发现找矿线索,为后续矿产调查提供找矿靶区。

(三)区域化探

班公湖—怒江成矿带化探工作十分薄弱。1999 年和 2001 年,在本区西北部喀喇昆仑南部地区布置了 1 ∶ 20 万和 1 ∶ 50 万区域化探工作,但未涉及本区。2002 年,本区周边开展了大量的1∶20万化探工作,本区仅在东部的双湖周边开展了6幅1∶20万化探,大部分地段仍为空白区。2006 年中国地质调查局在成矿有利的改则(曲松—革吉)地区布置 6 幅 1 ∶ 20 万区域化探调查(面积 43320km2)。2006 年以来本区西段陆续开展的 1 ∶ 5万矿产远景调查项目均有 1 ∶ 5 万化探工作,但是完成的时间晚,本项目难以采用。2009年和 2010 年,中国地质调查局在班—怒带部署了 1 ∶ 20 万都吉尔、依布茶卡、肖茶卡、当穹多、来多强马、岗日博鲁幅区域化探(2009 ~ 2011),1 ∶ 25 万松西幅、土则岗日幅、日土县幅、羌多幅区域化探(2010 ~ 2012),1 ∶ 25 万邦多区幅区域化探(2010 ~2012),阿里左左地区 1 ∶ 5 万化探(2010 ~ 2012)等化探项目。目前班—怒带虽已基本完成中等比例尺的化探工作覆盖,但这些项目正在实施中或资料归档较晚。因此,本项目仍无法采用有效的化探成果对班—怒带进行成矿地质背景综合研究。

(四)区域地球物理、物探

本区地球物理和物探工作主要是在 1999 年之后进行的。1980 年之前开展的 1 ∶ 50 万航空物探,仅涉及那曲、尼玛一带,不包括班—怒带及羌塘地区。1999 年,在西藏西部开展的 1 ∶ 100 万航磁概查测量,覆盖了班—怒带和羌塘大部分地区。2003 年在班—怒带和羌塘地区,开展了 1 ∶ 100 万重力地质调查,同时石油部门在羌塘中央隆起带开展了 1 ∶ 20万重力地质调查。2001 年在西藏西部布置了 16 个调查区的航空遥感地质调查,覆盖了双湖、改则和狮泉河地区。除此之外,在地球物理方面也作了一些专题工作,1986~1990年,地矿部亚东—格尔木地学大断面;1991 ~ 1992 年,国家地震局组织中美合作,利用 11 个台站,分两条测线组成地震台网记录天然地震,对地壳和上地幔进行研究;1998~2000年,中美合作 INDEPTH—羌塘地块项目等。这些成果对羌塘盆地基底、盆地边缘等提供了深部数据。本项目收集了研究区 1 ∶ 100 万的重力、航磁和 ETM 卫星遥感数据。本项目编制了研究区全区的重力和航磁异常图,在日土—羌多编制了重点地区 ETM 遥感异常图。2010年中国地质调查局在本区重点地段多龙等地区设立了“西藏班公湖—怒江成矿带中西段矿产资源遥感综合调查”,采用高分辨率数据对班—怒带西段进行矿产调查。2010 年,中国地质调查局设立 1 ∶ 25 万热布喀、申扎县幅区域重力调查,青海 1 ∶ 25 万沱沱河、可可西里湖、乌兰乌拉湖、布喀达坂峰幅区域重力调查,青海 1 ∶ 25 万赤布张错、温泉兵站、直根尕卡幅区域重力调查等项目。2011 年中国地质调查局再次设立西藏 1 ∶ 25 万当雄县幅、门巴区幅区域重力调查,西藏 1 ∶ 25 万班戈县幅、那曲县幅区域重力调查等项目。

(五)关于班公湖—怒江带的几个重要地质问题

1.班—怒带的构造属性问题

班公湖—怒江蛇绿混杂带作为板块缝合带,分隔南面的拉萨地体和北面的羌塘地体,该认识已取得共识(郭铁鹰等,1991;任纪舜和肖黎薇,2004)。有学者认为班—怒带代表存在于古生代至中生代的特提斯大洋,并分隔欧亚板块和冈瓦纳板块(Hsü et al.,1995;潘桂棠等,1997)。班—怒带东段的丁青、碧土一带的确存在古生代至三叠纪的蛇绿岩,因此本区在石炭纪已打开成洋盆,持续到早三叠世(尹光侯和侯世云,1998),中、晚三叠世开始俯冲、闭合(王玉净等,2002)。但也有人认为藏东古特提斯洋盆向南与滇西的昌宁—孟连缝合带相连,向西北则与双湖—龙木错缝合带连接,构成古特提斯开阔的多岛洋主洋盆(吴根耀,2006),而班—怒带是中生代才开启的洋盆,时代和属性与雅鲁藏布江洋盆相似。在班戈县白拉乡拉纳沟一带,上三叠统确哈拉群与下伏岩系呈角度不整合接触,说明可能有古生代蛇绿岩的存在,中生代洋盆可能是在古生代洋盆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陈玉禄等,2005)。

大部分学者认同班—怒带仅是存在于中生代特提斯洋的一支,而冈瓦纳板块的北界位于双湖—龙木错缝合带(李才等,1995;鲍佩声等,1999;李才等,2006)。根据深部地球物理证据,认为班—怒带可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缝合带,而仅是一个老的弧后拉张区(赵文津等,2004)。根据对班公错蛇绿岩岩石化学的详细研究,认为的确存在洋脊型(MORB type)和俯冲带型(SSZ type)两类蛇绿岩,并形成于早期的大洋中脊和晚期的俯冲带之上两个构造环境(阶段),但认为仅仅是冈瓦纳大陆内部的地块界线(Shi etal.,2008)。根据玻安岩的出现和岩石化学综合特征看,班—怒带蛇绿岩是 SSZ 型的,并非形成于大洋环境(邱瑞照等,2004;史仁灯等,2005;叶培盛等,2004;刘文斌等,2002;Qiu,et al.,2007)。

由此可见,对班—怒带洋盆的构造属性、时代及其与特提斯演化的时空关系仍是一个存在争议的问题。对它的演化过程、岩浆岩响应及其与成矿作用的时空关系,尚缺乏深入研究。

2.班—怒带洋盆的俯冲极性与时代问题

对蛇绿岩的同位素年代学测试表明,班—怒带特提斯洋存在于侏罗纪,但关闭时代尚存争议。班公错蛇绿岩中辉长岩中锆石SHRIMP U—Pb年龄为(162.5±8.6)~(177.1±1.4)Ma,加权平均年龄为(167.0±1.4)Ma,代表新特提斯洋在该区俯冲消减的时限,指示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至少从中侏罗世开始由扩张转换为俯冲消减(史仁灯,2007)。对改则舍马拉沟中层状辉长岩的Sm—Nd内部等时线年龄为(191±22)Ma,K—Ar年龄为(140±4.07)Ma和(152.3±3.6)Ma,因此认为洋盆在早侏罗世打开,中侏罗世开始向南的俯冲、早白垩世闭合(邱瑞照等,2004)。对东巧蛇绿岩中辉长岩进行了锆石SHRIMPU—Pb年龄测试,得出(187.8±3.7)Ma的年龄(夏斌等,2008)。

班—怒带西段蛇绿岩和木嘎岗日岩群被具陆相沉积特点的沙木罗组不整合覆盖,说明洋盆在晚侏罗世闭合并开始仰冲(Kappetal.,2003;陈国荣等,2004)。根据那曲觉翁地区的地质调查,认为班—怒带存在早白垩世的蛇绿岩,其上被晚白垩世竞柱山组不整合覆盖,因此班—怒带特提斯洋最终闭合时代为晚白垩世(陈玉禄等,2006)。在洞错蛇绿岩堆晶橄长岩中测得SHRIMPU—Pb年龄为(132±3)Ma,玄武岩的全岩40Ar/39Ar年龄为(137.4±2.7)Ma和(140.9±2.8)Ma(鲍佩声等,2007)。再者,塔仁本早白垩世洋岛玄武岩的发现,表明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在早白垩世还没有彻底消亡(王忠恒等,2005;朱弟成等,2006)。这些证据反映班—怒带西段在早白垩世尚处于洋盆环境,在晚白垩世才关闭。

对于班—怒带特提斯洋的俯冲时代和俯冲极性也存在争论。有北向俯冲(曲晓明等,2009)、南向俯冲(耿全如等,2005;2006)以及分期次双向俯冲(廖六根等,2005;曹圣华等,2006)等观点。俯冲的时代一般认为发生在中侏罗世至早白垩世。但是冈底斯带二叠纪初始岛弧的形成可能与古特提斯洋壳向南的俯冲也有关(Gengetal.,2009)。

3.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北侧燕山期岩浆弧与成矿

班—怒带北缘侏罗纪、白垩纪岩浆岩被视为岩浆弧,是青藏高原地质矿产调查的重要进展。近年来发现的多龙斑岩铜矿、弗野—材玛大型磁铁矿等是本区地质矿产调查最令人瞩目的成果,并可能是青藏高原继玉龙和冈底斯之后的第三条斑岩铜矿带(曲晓明等,2001)。

侏罗纪花岗岩类分布在日土、羌多地区和多龙地区(1∶25万日土幅、羌多幅和物玛幅区调资料)。对改则以北约20km拉布错东侧的火山岩全岩和花岗岩黑云母做了40Ar—39Ar年代学研究,年龄分别为(111±2)Ma和(145±1)Ma(Kapp,etal.,2003)。日土北部发现年龄为159Ma的辉长岩墙,并具有岩浆弧成分特征(曲晓明等,2009)。在狮泉河带东部的尕尔穷含铜矿斑岩中测得锆石SHRIMP年龄为112.0Ma(曲晓明和辛洪波,2006)。但狮泉河地区的花岗岩是否与班—怒带的俯冲有关,也需要深入研究。

以往的同位素测试发现,多龙和日土地区与成矿作用相关的岩浆岩的年龄主要为早白垩世。多龙地区与成矿作用相关的岩浆弧形成于早白垩世(张玉修,2007,中科院博士论文;李金祥,2008,中科院博士论文;佘宏全等,2009)。多不扎大型斑岩铜矿含矿斑岩为钾玄岩—高钾钙碱性系列(曲晓明和辛洪波,2006)。日土一带、改则多龙地区早白垩世侵入岩与喀纳地区火山岩可能代表班—怒带北部燕山期岩浆弧带,岩浆活动时代获得同位素年代学支持(江西省地质调查研究院,2004;四川省地质调查院,2006;西藏自治区地质调查院,2006)。在改则北约5km的火山岩角闪石和全岩40Ar—39Ar法年龄为110~116Ma(Kappetal.,2003)。以往对日土—弗野岩浆弧的年代学测试还较薄弱。

与班—怒带有关的大型斑岩铜矿目前仅在其西段的多不扎得到确认,尕尔穷斑岩铜矿位于冈底斯带,是否与班—怒带的岩浆弧有关尚不能确认。但该带在向西延伸,形成萨尔切什梅(伊朗)和赛恩达克(巴基斯坦)等著名的斑岩铜矿(芮宗瑶等,2004)。班—怒带西段已发现的另一类矿床为矽卡岩型磁铁矿,分布在羌多和日土一带。与成矿作用相关的岩体初步测得早白垩世同位素年龄,但该区还获得花岗质岩体的侏罗纪年龄。初步研究认为,这些矿床与班—怒带特提斯洋壳向北俯冲形成的岩浆弧有关(廖六根等,2005;李光明等,2006;鲍佩声等,2007;冯国胜等,2007;李金祥等,2008)。但是,该期岩浆弧的性质代表陆缘弧还是岛弧?岩浆弧有无陆壳或弧前增生楔基底、它们成矿作用的时空联系以及当时南羌塘板块南缘的构造属性、有无弧后盆地等问题,尚未得到研究。必须从地层学对比、岩浆岩岩石学和构造演化特征等多方面加以研究。

(六)存在的主要地质矿产问题分析

以往的地质、矿产工作已形成大量的资料积累,包括基础地质、矿产和物探、化探、遥感资料,基本确认班—怒带和双湖—龙木错蛇绿岩带,主要成矿类型为斑岩型铜矿、接触交代—热液充填型铁矿、超镁铁岩浆融离型铬矿等。但有些重大基础地质问题尚未解决,例如,班—怒带特提斯的俯冲极性、岩浆弧(沉积盆地)的时空展布、羌塘盆地的基底问题、特提斯演化问题等,区域成矿背景也需要研究(Cu,Au,Fe 形成的构造背景及其与燕山期岩浆作用的关系),成矿作用是否与班—怒带岩浆弧有关?时代、期次、分布等。主要地质矿产问题如下。

1.区域地层划分与构造时空格架需要进一步厘定和完善

区域地质调查在地层划分与对比、岩浆活动时空格架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但是缺乏全面对比和划分,地层划分十分混乱。①羌塘地区的前寒武纪基底及空间展布;②下古生界在羌塘盆地的分布及其代表的沉积环境;③羌塘地区是否存在晚古生代花岗岩及其构造意义,羌塘和班—怒带花岗岩活动的时、空分布;④班—怒带作为构造混杂带,地层划分较混乱,需要进一步理清、对比;⑤需要在详细对比、划分的基础上,厘定本区地层、岩浆活动和构造活动的时空结构。

2.重大基础地质问题尚未解决

随着区域地质调查和相关科研工作的开展,班—怒带和羌塘盆地的基础地质资料已越来越丰富,需要进行总结和区域性对比,还有一些关键性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

(1)龙木错—双湖—澜沧江蛇绿混杂带与冈瓦纳大陆北界问题

青藏高原特提斯演化与冈瓦纳大陆和欧亚大陆的界线研究,是几十年来持续的研究热点。龙木错—双湖—澜沧江缝合带能否作为两大陆的界线,争论较大。

我国学者在大量的区域地质调查资料的基础上,提出了“多岛弧盆系”、“一个特提斯大洋、两个大陆边缘”和增生型造山等模式(潘桂棠等,2010)。在新的理论模式下,如何认识冈瓦纳和泛华夏大陆之间的界线,是今后需要研究的课题。

(2)羌塘盆地的基底问题

羌塘盆地是否存在前寒武纪基底,是长期争论的重要地质问题。根据野外观察和同位素年龄测试,认为羌塘盆地基底为元古宙变质岩系,甚至有太古宙陆核存在的可能(黄继钧,2001;王国芝和王成善,2001;鲁兵,2001;苑守成等,2007;谭富文等,2009)。另一种截然相反的观点,认为羌塘盆地尚无可靠的结晶基底的证据,已获得的基底锆石年龄为碎屑锆石年龄,不能代表原岩和变质年龄(李才等,2000;2001;2003)。

经过笔者在野外和室内研究,在双湖—龙木错带和北羌塘有些地区(玛尔果茶卡、俄久麦、本松错、嘎错)发现含蓝晶石、矽线石的长英质片麻岩和绢云母石英片岩等,代表一套负变质岩组合(1∶25万区调,阿木岗岩组、齐陇乌如岩组和嘎错岩组,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2005)。这套偶尔出露的片岩、片麻岩类是否代表羌塘盆地的前寒武纪结晶基底,还需深入研究。有趣的是,南羌塘盆地至今未发现类似的片麻岩和片岩露头,是否说明南羌塘古生代和中生代沉积盆地建筑在不同类型的基底之上?必须借助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对该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3)羌塘盆地古生代和中生代的构造属性问题

羌塘盆地是高原上面积最大的海相盆地,面积超过18万km2,有良好的生储盖条件,具有很好的油气远景。但是对盆地的性质、大地构造背景与演化过程在认识上还存在较大分歧,直接影响到寻找油气资源的指导思想。该问题涉及羌塘盆地古生代、中生代区域性地层对比。古生代羌塘盆地是否代表被动大陆边缘?中生代(侏罗纪)南羌塘是否代表弧前增生楔?解决羌塘盆地的构造演化、盆地性质不仅是重大的基础地质问题,对矿产、油气地质研究均有重要意义。

3.对成矿(区)带需要详细划分,总结区域成矿背景、成矿规律

由于在班—怒带及邻区开展的矿产地质调查和专题研究较少,所以对本带的成矿地质背景、成矿带划分等方面的研究十分薄弱。在区调和矿产调查中已发现大量矿床、矿点和矿化线索,需要从区域成矿背景、成矿带和成矿机理等方面进行全面、深入研究。目前在班—怒带西段的多不杂—铁格隆发现良好的斑岩铜矿;全区金矿点广泛分布;班—怒带中段安多—那曲地区的铬和贵金属等方面都有重要发现,成矿前景良好。对区域矿化特征、成矿规律还存在不同认识,对区域成矿规律及其内在原因还缺乏深入探讨。

4.区域物探、化探、遥感地质调查基础薄弱

本区目前仅有1∶100万的重力和航磁资料,缺乏中、大比例尺的区域物探和地球物理调查资料,缺乏区域性1∶20万化探资料,已有的化探成果实际利用不足。对区域物探、化探、遥感资料的综合利用和研究,不仅对区域构造的时空划分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区域成矿规律和矿产预测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以往的地质、矿产工作,在班—怒带和羌塘地块取得了重要进展,同时也发现了重要的基础地质问题。本区的地质、矿产调查工作仍在继续进行中。对取得的实际资料需要系统的地层学、构造、岩浆岩年代学和地球化学数据总结,深化对成矿地质背景及找矿方向方面的认识。




国内区域地质调查研究
第四阶段:1981~1985年,东部地区逐步开展1:5万填图工作,1:20万区调在西部地区广泛实施。开展了青藏高原1:100万空白区区调填图,继续进行边远高寒地区的1:20万区调。部分省、市、自治区开始编写区域地质志并进行区域矿产总结。此间,1982年5月地质部更名为地质矿产部,孙大光继任部长;1983年,...

以往研究程度及综合分析
1991年,西藏地质矿产局第五地质大队开展了西藏北部盐湖调查,获得了黑-阿公路两侧较为详细的盐湖水化学分析资料。1994年,西藏地质矿产局开展了全区区域矿产总结,对区内116个湖泊做了矿产评价,分析水化学资料100个,并对与盐湖有关的硼、锂、钾、芒硝、石盐、碱矿、水菱镁矿做了较为详细的总结,提交...

有待研究的地质矿产问题
区内经历了自古生代以来的大洋扩张、消减、闭合、陆内汇聚、伸展、隆升等复杂的地质过程,造就了本区现今复杂的构造格局。研究区内的构造演化及与成矿的关系有利于了解成矿过程,总结成矿规律指导矿产勘查。多龙岩浆弧岩石地球化学和成矿地质背景的演化及其对矿床成因类型的控制作用,重点研究多龙富金斑岩...

以往地质工作评述
1:5万区域地质调查始于1984年,由山东省地质局第六地质队完成。1:5万新一轮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由山东省第四地质矿产勘查院完成,为其后的矿产勘查工作提供了基础性资料。二、物化探方面 区内1:20万区域航磁、重砂、化探测量工作已经完成,并相继完成了1:5万重砂测量、1:5万化探测量及综合物探工作和...

地质研究程度
4.1.1 预查阶段 收集、研究区域地质与矿产资料,对预查区发现的矿点、矿化点的分布范围和成矿远景进行研究,经初步野外工作,并将其与地质特征相似的矿床进行类比、预测,提出可供普查的矿产潜力区。4.1.2 普查阶段 收集、研究区域的地质和矿产资料,根据区域内高岭土、膨润土、耐火粘土矿化点的成...

研究区主要金属金铜矿产资源潜力评价
矿床模型法是通过对一系列已知矿床的研究,把一定类型矿床的重要地质特征、控矿因素及矿产特点总结出来,估计地质特征与之相似的评价区的矿产资源量,它要求区内工作区外有一系列研究程度较高的矿床存在,并且评价区的地质研究程度较高。德尔菲法是根据具有丰富找矿经验和地质理论水平高的专家对预测区的成矿前景进行独立...

研究区金、铜成矿预测
根据原地质矿产部直管局1990年7月颁发的《固体矿产成矿预测基本要求(试行稿)》关于成矿区带划分的原则,结合研究区金、铜成矿的特点及矿床、矿点、异常点的分布情况,我们初步划分出以下5个金、铜成矿带。其中金成矿带3个,铜成矿带1个,金、铜成矿带一个。下面就5个金、铜成矿带的基本特征予以简介。 (一)...

南岭区域地质与矿产勘查、研究进展
20世纪50~80年代,南岭地区原地矿、冶金、有色、核工业及武警黄金部队等地质勘查单位对区内数百处矿产地开展了包括普查、详查、勘探在内的勘查工作(表1-1),已探明大中型矿床260余处,重要钨、锡、铅、锌矿床如柿竹园钨锡钼铋多金属矿、野鸡尾锡多金属矿、红旗岭锡多金属矿、界牌岭锡多金属矿、香花岭锡多金属...

区域地质调查填图中矿产调查
一般来说,凡调查区内新发现的或虽作过工作,但结论不确切的矿点以及群众报矿点和开采遗迹老窿等均应进行野外踏勘调查。1.矿点检查 通过检查查明矿产生成与富集的地质条件,获得区域矿产特点、找矿标志和分布规律的认识,积累矿床地质资料,以便进行区域成矿规律和成矿预测的研究,指导下一步的矿产普查工作...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研究领域
盐湖综合资源调查与非金属、稀有金属: 对盐湖资源进行综合调查,特别关注钾、锂、硼等非金属和稀有金属资源的形成环境、机理及开发技术。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成矿远景区划: 研究成矿区带特性,进行区域矿产资源潜力评估,发展深部探测技术与资源定量评价技术。矿物学与矿物材料: 研究矿物性质、成分结构,进行...

荔湾区17861254054: 地质勘查报告的内容有哪些??? -
席阁甘维: 第一章绪言 一、工作目的和任务 二、位置交通及自然经济地理概况 三、以往地质工作评述 一以往基础地质工作 二以往矿产勘查开发工作 三以往其它地质工作 四、本次工作情况及取得的主要成果 一矿产地质填图 二物探工作 三化探工作 四遥感...

荔湾区17861254054: 编写一份地质详查报告有哪些要求以及编写格式 -
席阁甘维: 固体矿产详查报告编写提纲 提纲, 固体, 矿产, 编写1、绪论 1.1 工作目的任务 列出任务书或委任书的文号,并说明任务要求.1.2 位置、交通 说明矿区地理位置、地理坐标、行政辖区、工作范围、面积、距矿区最近的车站、码头及主要城镇...

荔湾区17861254054: 地质报告怎么写? -
席阁甘维:[答案] 地质报告的编写方法: 附录! (规范性附录)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编写提纲 !" '绪论 !" '" '勘查目的和任务 简述勘查目的和投资人、矿山设计单位对勘查工作的具体要求. !" '" #勘查工作区位置、交通 说明勘查工作区的区块编号、...

荔湾区17861254054: 哪位高手有1:1万地质填图规范?
席阁甘维: 一、1:1000地质剖面(一)工作方法1.地质剖面测量是地质填图工作的基础,因此在填图工作之前,测制1-2条完整的地质剖面,比例尺采用1:1000,用以划分填图单元,研究地层及构造,为1:10000地质填图服务.2.剖面线应垂直地层走向布置...

荔湾区17861254054: 咨询划定矿区范围需提交什么资料? -
席阁甘维: 答:你好!划定矿区范围进行审批时有两种情况,需提交的材料具体如下:1.划定矿区范围的申请报告,包括以下内容:(1)办矿理由及简要论证;(2)地质工作概况;(3)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初步方案,并附申请开采的矿区范围图(以地质...

荔湾区17861254054: 湖北省区域地质与矿产概况 -
席阁甘维: 湖北省国土面积18.59万平方公里,正处于中国地势第二级阶梯向第三级阶梯过渡地带,地貌类型多样,山地、丘陵、岗地和平原兼备.山地约占全省总面积55.5%,丘陵和岗地占24.5%,平原湖区占20%.地势高低相差悬殊,西部号称“华中屋...

荔湾区17861254054: 完成了1:2千地质填图 还需完成1:1万地质填图吗 -
席阁甘维: 具体的顺序应该是先完成1:1万的地质填图,然后再进行1:2000的地质填图.你先完成1:2000了就没必要做1:1万的了.1:2000的精度要比1万的高.

荔湾区17861254054: 区域地质概况怎么描述? -
席阁甘维: 河北省自然资源中,地表地貌多样,矿产蕴藏、海洋海涂等资源都比较丰富,而水资源相对不足.全省地表面积共18.77万平方公里,平原、盆地、丘陵、山地高原等各种地貌类型皆有.耕地总面积651.7万公顷(6.52万平方公里),占地表总面...

荔湾区17861254054: 地质调查报告怎么写 -
席阁甘维: 第一章 前言 1、项目来源 2、任务目标 第二章 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概况 2、国内研究现状 3、项目组研究基础 方法研究项目应说明项目组已有成果及其先进性; 仪器设备研制项目应说明现有仪器设备的性能、技术指标; 4、实验区概况 方法...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