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下寒武统筇竹寺阶综合研究报告

作者&投稿:僪卓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想了解寒武系矿层分布情况~

寒武系是寒武纪形成的地层,分下、中、上三个统。中国寒武系共有九个阶,分属三个统。下寒武统(以滇东为例)包括梅树村阶、筇竹寺阶、沦浪铺阶和龙王庙阶;中寒武统(以华北为例)包括徐庄阶和张夏阶;上寒武统(以华北为例)包括崮山阶、长山阶和风山阶。中国寒武系全为海相沉积,分布几乎遍及全国各地。寒武系代表古生代第一次海浸,多为浅海相,对各种生物繁殖极为有利。岩层沉积程序也极有规律,由砂岩、页岩到灰岩。在华北及东北南部,下寒武统以紫红色页岩为主夹灰岩;中寒武统以厚层鲕状灰岩为主;上寒武统主要为薄层灰岩及竹叶状灰岩。在华中西南,寒武系以巨厚白云质灰岩,白云岩和厚层灰岩为主。下寒武统在东南区以黑色页岩为主,中上寒武统以黑色薄层灰岩含大量球接子类三叶虫为主。在西北区的三叶虫类与东南区相似。寒武系底部含有磷矿层,分布于滇东、黔、川、鄂、湘、皖南、豫西及陕南等地。河北、辽东上寒武统的厚层白云灰岩具有工业价值。磷和白云灰岩是中国寒武系中的主要矿产。

一、概述
地质公园是可以观赏丰富的、有重要科学价值和典型意义的地质遗迹的风景区。地质遗迹是指地球发展演化过程中所遗留下来的一切迹象,例如有的地方过去是海洋,便有在海洋中沉积的石灰岩等岩石,岩石中还会有在海洋中生活的生物化石;某个地方曾经有火山喷发,便会有火山岩、火山口、火山颈等与火山有关的岩石和构造;发生过泥石流的地方,会有泥石流的堆积物,可以看到转化为泥石流的松散体所处的地貌和构造位置……所有这些可以据之推断出地球上曾经发生过的历史事件的物质现象,都叫地质遗迹。地质遗迹是地球历史的记录,地学就是根据地质遗迹研究地球发展演化规律的科学,地质公园是欣赏风景区的地质科学性的部分。
建设地质公园的目的,首先是开展地学科普活动,在旅游中学到地学知识,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科学水平;其次是满足广大旅游者求新、求知、解惑的需要,提高旅游的科学品位,提高风景区的美学深度,了解山水形成的本质和地球运动的规律,吸引更多的旅游者以提高风景区的经济收入;第三,是对人民群众进行生态环境教育的需要;第四,有利于保护地质遗迹,因为批准为地质公园后,将禁止采矿等一切破坏环境的活动。
目前许多风景名胜区都挂有多块牌子,有各式各样的名称,这些不同名称的公园,都是风景区在不同方面的表现。自然风光强调观赏性,给人以美的享受;森林着重于景区的植被以及植被形成及其所代表的生长环境与特征,从中得到植物和生态环境的知识;地质公园除了强调美学特征、植被环境以外,更着重于山水的成因及其与地质环境的关系。
根据国土资源部的规定及部分学者的意见,本书分6类地质公园进行介绍。
二、剖面地质公园
1.天津蓟县国家地质公园
天津蓟县国家地质公园于2001年12月10日经国土资源部批准,2003年11月8日正式揭牌开园。公园位于蓟县之北,燕山山脉南坡,总面积342km2 ,公园核心地带面积9km2 ,地质遗迹为中、新元古界标准层型地层剖面及古生物化石,可以作为全国和全球地层对比的依据,这就是它的巨大科学价值。
公园中、新元古界剖面地层齐全,出露连续,保存完好,顶底清楚,构造简单,变质轻微,叠层石等古生物化石丰富,地层厚度近万米,真实地记录了地球距今18 亿~8 亿年的地质历史,被国内外地质学家推崇为世界上同一地质时期的“标准层型剖面”。
2.浙江常山国家地质公园
浙江常山地区奥陶系剖面研究比较详细,建立了我国第一个“金钉子”地质剖面,作为全球该地层对比的标准剖面。这个“金钉子”位于常山黄泥塘,其底界以一种特殊的笔石的首先出现为标志,是距今4.6亿年左右的地层剖面。
3.陕西洛川黄土国家地质公园
位于陕西省中北部洛川县城南的黑木沟,两岸边坡出露的黄土剖面是250万年来地质历史的产物,含有丰富的历史信息。公园面积约9km2 ,黄土垂直节理发育,直立性好,在大气降水及地表、地下水的作用下,形成了独特奇异的黄土地貌景观。在南北长3~5 km的范围内,有圆形、方形、大小不一、高低错落的黄土柱,有长约数丈、宽约数尺的黄土桥,有小如井口、大如巨盆、深不见底的黄土洞,有坐若金字塔、跌若孔雀下山、造型丰富的黄土雕塑,有横立的黄土墙和垂直的黄土裂隙……
公园内有世界上保存最完整、内容最丰富的黄土剖面,是研究中国大陆乃至欧亚大陆古气候变化及其他地质事件的重要资料。刘东生院士认为:“洛川黄土古土壤系列是北半球最为完整的大陆地质记录之一,它记录了距今240万年以来所发生的地质事件,有助于重建中国北方乃至北半球第四纪地质事件的历史,并有可能以此认识现代地质过程在地球史中扮演的角色及其未来的发展趋势。”“我国黄土磁性地层学的研究,以洛川剖面最详,可以划分出几个十分重要的极性变化和年代标定点,这是目前所知的全球黄土记录中最为连续、完整的剖面。”张宗祜院士指出:“黄土高原整个全新世的气候变化,存在着千年尺度的准周期性波动,这种变化在中国许多地方的序列载体中都有表现,但以洛川剖面全氧化铁气候序列表现得最为完整、清晰。”“中国黄土地层中发现的脊椎动物化石,具有时代特殊价值的属种还是很少的……像陕西洛川黑木沟剖面的黄土地层中集中出现的化石产地是不多见的,也是十分典型的。”
三、生物遗迹地质公园
1.云南澄江国家地质公园
生物演化的历史,是地球演化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距今25 亿~5.4 亿年的元古宙已发现了很多菌藻植物化石,因而将元古宙称为菌藻植物时代。元古宙末期,除藻类大量繁育外,还出现了著名的伊迪卡拉动物群,其中有腔肠动物、环节动物、节肢动物和介壳动物。由于这些动物缺乏坚硬骨骼,保存下来的多为动物躯体的印痕化石和遗迹化石。原先植物繁茂的时代突然出现大量动物化石,地质界称其为生物大爆发。我国云南澄江国家地质公园就记录了一次生物大爆发事件。
云南下寒武统自下而上分为4阶:梅树村阶、筇竹寺阶、沧浪铺阶、龙王庙阶,寒武纪生物大爆发事件就记录在梅树村阶地层内。梅树村阶以云南晋宁以北7km的梅树村剖面为层型剖面,其中保存了早寒武世(距今5.3 亿年) 40 多个门类、100 余种动物的化石,其中有海绵动物、腔肠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和疑难动物化石等。由于埋藏地质条件特殊,不但保存了生物硬体化石,而且保存了十分罕见精美的生物软体印痕化石,为研究寒武纪早期生物大爆发及这个时期的动物生理结构、生活习性、系统演化、生态环境提供了实物资料,是极为宝贵的地质遗迹。这些化石称为“澄江动物化石群”,与澳大利亚“伊迪卡拉动物化石群”(距今5.8亿年)、加拿大“布尔吉斯页岩动物化石群”(距今5.15亿年)并列为“地球历史早期生物演化实例的三大奇迹”,被称为“20世纪最令人惊奇的发现之一”。
澄江动物化石群国家地质公园位于云南省澄江县帽天山地区,总占地面积18km2 ,山势顺地层走向延展,中心区帽天山海拔2026m。化石埋藏带长20km,宽4.5km,核心保护区面积1.2km2 ,共发现化石点30余处,已采集化石3万余块。
19世纪30年代,达尔文在其著名的《物种起源》中预言:今后如果有人对我的理论提出挑战,那很可能来自对寒武纪动物突然大量出现的解释。1991年4 月23 日,美国《纽约时报》头版头条并附配精美图片介绍了中国帽天山动物群的发现。2001年1月出版的美国《科学》杂志认为云南澄江动物化石群使脊椎动物出现的时间提前了6000 万年。英国牛津大学的古生物学家感叹:“澄江古生物化石将是科研永远的大厦”。此处经科学鉴定的40个门类、100多个种的古生物化石,涵盖了现代生物的各个门类,还发现了多种过去曾大量存在、现已灭绝的动物种,已超出现有动物分类体系,只能冠之以发掘地名来命名,如抚仙湖虫、帽天山虫、云南虫、昆明虫和跨马虫等。
2.四川自贡恐龙国家地质公园
恐龙是已经灭绝的古代脊椎动物,它们生活在2.25亿~0.65亿年前的中生代,包括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在地球上生活了1.6亿年之久。恐龙是一个巨大的家族,既有“巨大的”、“恐怖的”,也有“小巧的”、“温顺的”。世界上已发现的恐龙化石有900~1200个属。在自贡恐龙国家地质公园的陈列厅中展出的完好恐龙骨架达18 具,这18 具恐龙中有3具属于杂食性,个体长1.4~2.8m;有5具属肉食性,个体长4~8.9m;有10具为植食性,其中3具个体长4.3~7m,另7具个体巨大,长9~20m。所有这18具恐龙化石在时代上都属侏罗纪。
自贡恐龙博物馆建筑在恐龙化石群的发掘现场——大山铺,距自贡市11km,建筑面积6000m2 ,有两个发掘现场,在这两个现场可以看到从砂岩中剥离出来的恐龙骨骼化石,堆积重叠,纵横交错,十分壮观。
我国国家地质公园中的恐龙地质公园还有甘肃刘家峡恐龙国家地质公园、黑龙江嘉荫恐龙国家地质公园、云南禄丰恐龙国家地质公园、新疆奇台硅化木恐龙国家地质公园。
3.硅化木地质公园
(1)辽西木化石群
辽西木化石群集中在北票市和义县一些山区,它们大都保持原始树桩形态,大的直径达1m以上,表层树皮裂痕依稀可见。最长的石树桩,出露部分长3m有余,树桩上年轮清晰,其年代属侏罗纪,与北票含煤层的时代相当,原来这里曾是浩瀚的林海。
(2)延庆木化石群
在北京延庆县城东北白河北岸长500m的谷坡上,分布了40~50个木化石群。这些木化石高低参差、密密麻麻,堪称奇观。木化石较坚硬,有的出露地表几十厘米,有的达1m多,直径约1~2m。多呈短树桩状,表面为褐黄色和灰白色,树皮纹路和断面年轮清晰。延庆木化石群世所罕见,这里原是湖泊,树木被埋入地下,经硅化形成。
(3)自贡硅化木
四川自贡市凉高山附近的长山岭,有一株举世无双的硅化木,主干长23m,直径1.3m。此硅化木坚实晶莹,树纹纤维清晰,在阳光照射下,像宝石般闪闪发光。它埋藏于侏罗纪砂岩中。
(4)亚利桑那州化石林
美国亚利桑那州阿达马那镇的化石林,数以千计的石化树干(硅化木)倒卧地面,直径平均1m左右,长15~25m之间,最长达40m,其周围还有零散的化石木块。这些石化树木年轮清晰,宛如大块的碧玉玛瑙,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密集的石化树干区有6处,最美的叫彩虹森林。推测此处原有的森林被洪水冲刷,木质发生矿化作用,又被铁锰氧化物染色,才形成今天五彩斑斓的化石树。
4.山东山旺国家地质公园
山东山旺国家地质公园,位于山东临朐县上林乡。富含化石的岩层出现在一个采矿坑内,最上层是风化的土壤,第二层是第四纪火山喷发形成的玄武岩,第三层是富含化石的硅藻土层,最下面是砂砾岩。硅藻土层由硅藻的遗体经黏土胶结而成,其形成时代为距今1800万年的中新世。硅藻土成层极薄,像书页,其中赋存的化石像动植物画册一样,又被称为“万卷书”。硅藻土曾作为一种非金属矿床开采,1980年此处成为我国第一个古生物化石重点保护区后才停采。
哺乳类动物化石包括鹿、犀牛、猪、马、熊、鼠、蝙蝠等17个属18个种,其中以柄杯鹿数量最多,呈现出各种各样的奔跑姿态。鸟类骨壁很薄,很难保存为化石。1976年在此发现了一具完整的鸟类化石,轰动了中国古生物学界,也引起世界同行的关注,迄今已发现6种鸟类化石。蛇化石的研究在我国始于20世纪60年代,第一块蛇化石即发现于此,在其骨骼的两侧还可看到鳞片压在岩石上的痕迹。两栖类有6个以上的种,可以看到蛙的幼体——蝌蚪和长着尾巴的青蛙,还见到青蛙和鱼一起保存的化石,以及鱼、水草、树叶保存在一起的化石。昆虫化石的保存有三大特点:数量庞大,保存完美,形态生动。昆虫身上最易腐烂、最不易保存的翅膀,居然能在这里保存下来,并呈现展翅高飞的姿态。山旺的蜘蛛化石也很多,位居世界前列。山旺的植物化石同样门类齐全,数量丰富,保存完好,不少叶子能见到清晰的叶脉。花最容易凋谢,但却能保存为化石,甚至可以看到雄蕊和雌蕊,实属举世罕见。
在1800万年前山旺地区是一片水草肥美的大湖,有各种动物在此生活,后来火山喷发,湖泊不复存在,生活在湖中的生物也遭到毁灭。
四、构造遗迹地质公园
1.河南王屋山世界地质公园
王屋山世界地质公园珍奇的构造地质遗迹包括以下5个方面:
1)两期褶皱的叠加。早期发生过走向南北的紧密褶皱,以后又发生了东西向的褶皱,这两期褶皱叠加在一起。
2)背斜与地垒的叠加。古老的王屋山背斜在南、北两翼各形成一条正断层,于是这个古老的背斜成为地垒。
3)清晰、奇特的不整合组合。王屋山背斜在天台山处倒转,使太古宇与元古宇间的不整合面直立,并成为壁立的悬崖;元古宇顶部石英砂岩水平产出,不整合于直立的石英岩上,形成角度不整合。两个不整合相交成T字形,是世界上最奇特的不整合之一。元古宇顶部石英砂岩沉积时,古地貌应为向西倾斜的陡坡,因而在天坛山峰顶这个小范围内,东边的岩层薄、层数少,西边的岩层厚、层数多。
4)活跃的新构造运动。王屋山地区地面上升的构造运动活跃,其依据主要有:①河流在平面上呈蜿蜒曲折的老年期河道,而剖面上则是两岸陡峭的V字形青年河谷;②铁山河有表明地面上升的隘谷;③景区内至少有4期阶地;④以寒武系为对比依据,可以计算出天台山相对于太行山的上升高度,以三叠系为对比依据可以大体计算出相对于南面丘陵区的上升高度,以丘陵区为对比依据可以计算出相对于华北平原上升的高度;⑤山前丘陵区山顶高度一致,保持上升前平原的原貌,但已有大量沟谷切割;⑥景区南缘断层,可见太古宙地层与第四系黄土的断层接触,说明第四纪时山体仍在上升,断层仍在活动。
5)土地生命周期的展现。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由于王屋山地区有活跃的新构造运动,使得土地生命中的各个周期均展现于小范围内,是研究土地发展及保护的珍贵的科学资源:①公园主景区裸露岩石上,由于风化作用有极薄的黏土矿物生成,是为土地的萌生期;②景区河谷阶地上有小片土地生成,是为土地的幼年期;③景区以东为华北平原的边缘,沃野千里,是土地的青年期;④景区以南的丘陵处于平原上升后遭侵蚀的阶段,山顶是良田,谷底则出露岩石,是土地的老年期;⑤公园主景区土地已被全部剥蚀,岩石裸露,是为土地的消亡期,但它却与土地萌生期重合。
2.河南嵩山世界地质公园构造遗迹
嵩山世界地质公园内可以看到的构造遗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在嵩山地质公园内及其附近可以看到36 亿年以来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5个地质时期的地层。
2)能见到华北地区几乎所有的构造运动遗迹:距今25 亿年前发生于元古宙和太古宙之间的嵩阳运动,距今18 亿年前发生于中元古代和古元古代之间的中岳运动,距今5.43亿年前发生于古生代和元古宙之间的少林运动,以及石炭纪和奥陶纪间的不整合面。嵩山以众多不整合面汇聚一堂为特征。
3)坚硬的石英岩褶皱成各种复杂的形态,倒转、平卧褶皱到处可见。在三皇寨景区还可见到因褶皱石英岩岩层直立的壮观景象,一片片石英岩层笔直耸立,直逼苍穹,布满整个峡谷,如万卷“倚天巨册”,气势恢宏雄伟。
五、矿物矿床地质公园
矿床地质公园对人类的吸引力是巨大的,一般旅游者总是感觉矿床很神秘,巨大的矿床对地质专业人员更是有着非凡的吸引力。但是现在似乎还没有建设矿床地质公园,因为公园的建设可能会对矿山生产带来影响,而未开采的矿床因各种原因更不会建为公园。那些已经采完闭坑的大型矿床,可以在露天采矿场或地下采场建设地质公园。这既是对采矿破坏环境的整治,又能有经济上的收入,还能开展全面系统的科普教育。
六、地貌地质公园
本书所介绍的各个风景区都可以称为地貌地质公园。
七、地质灾害地质公园
1.龙门山构造地质公园
世界上每年发生地震约500万次,其中有感地震5万多次,7级以上破坏性地震平均每年有十几次,8级以上特大地震平均每年一次。我国唐山地震死亡人数在30 万左右。1556年陕西华县地震死亡83万人,可见地震是对人类威胁最大的地质灾害。
四川龙门山已建成国家构造地质公园,鉴于这里是大地震的频发区,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大地震的遗迹又多,应以此构造地质公园作为宣传地震防险避灾的地质公园。
龙门山延展于四川盆地西侧,长约500km,是一个中生代以来的叠瓦逆冲断裂带,大地震就是其运动的结果。其逆冲断层面倾向北西,龙门山体向四川盆地推移。1929年地质学家赵亚曾在川西平原彭州市境内发现了白鹿顶、小鱼洞一带的飞来峰,确定了这一推覆构造。我们认为,由于太平洋板块和华北裂谷都将地壳向西推挤,四川盆地向西北插入龙门山之下时,龙门山的块体便被挤出,向四川盆地推覆,每挤压推覆一次便发生一次地震。地块的移动下插不是一个点,而是有一定长度和宽度的地段。因此2008年5月12日地震的余震都在都江堰和秦岭地区之间发生,直到能量全部释放,推覆块体的位置取得平衡后,余震才停止。本地段发生过以下大地震:1933年叠溪地震(7.5级) ,1941年黑水地震(6级),1958年北川地震(6.2级),1960年松潘地震(6.75 级),1973年松潘平武地震(7.2级),2008年汶川地震(8 级)。在75年内发生了6 次大地震,约12年一次,足见频度之高。从上述数据同时还可看出,间隔时间愈长地震的强度愈高,破坏性愈大。
2.重庆黔江小南海国家地质公园
重庆黔江小南海国家地质公园位于重庆东南黔江的北部,南连酉阳,西接彭水,北界湖北利川,北东部包括湖北咸丰县一角。中心区为小南海,是一个美丽的高山湖泊,成因为地震堰塞湖,距黔江30余千米。据《黔江县志》记载,清咸丰六年发生大地震,山崩岩塌,形成一道长1170m、宽1040m、高67.5m的大坝,截断溪流,漫淹20余里,形成湖泊,并在其附近湖北咸丰境内形成4个较小的堰塞湖。小南海湖面长5km,最宽处1km,最深50余米,有板夹溪等5条溪流注入,水质良好。小南海是目前国内历史最长、保存最为完好的地震堰塞湖,而且在世界上也“极为鲜见”。据中国科学院专家考察,当时地震震级为6.3级,地震的破坏烈度为Ⅷ度。地震时山体滑塌10余千米,4500×104m3的崩滑体向西推移2km,以近100m的落差阻塞山谷。地震遗迹区还保存了崩塌崖面、崩滑体、堆石坝、淹没森林等多种地震破坏形迹。当年因地震崩塌形成的断崖绝壁——大跨岩、小跨岩之下,滚石密布,巨石林立,其直径一般1~5m,大者在10m以上。这些为地震灾害研究提供了极为珍贵的自然实体,有很高的科研科考价值。国家地震局于2001年为小南海颁发了“黔江小南海国家级地震遗址保护区”和“全国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基地”两块牌子,使小南海的科技价值得到了社会公认。
3.东寨港
东寨港位于海南岛琼山区,被列入《世界重要湿地名录》。据历史记载,东寨港原是一片陆地,1605年大地震沉没了72个村庄,随之成为海港,港湾中生长有大量红树。7~10m深的海水里,村庄废墟、断垣残壁、农田道路清晰可见。
4.西藏易贡国家地质公园
西藏易贡国家地质公园位于西藏自治区波密县与林芝县交界处,主体位于波密县易贡乡,呈北西-南东向带状展布,总面积为2160km2。地质公园以易贡巨型山体崩塌地质遗迹为特色。
易贡巨型山体崩塌体的体积达3000×104m3 ,崩塌的最大落差达2580m,滑坡的最大垂直运距达640m,最大水平位移为6700~7000m,堆积体达到3×108m3 ,其他遗迹包括高速滑擦痕、高速滑坡特有的喷水冒沙坑、土丘群以及易贡堰塞湖区遗迹、易贡藏布-帕隆藏布断裂带与易贡-鲁朗走滑断裂构造遗迹、易贡堰塞湖决口遗迹、易贡堰塞湖溃决形成的次生崩塌-滑坡遗迹、古冰川活动遗迹及相应的地质生态环境等。
本区降水量丰富,断裂作用加上冰川冻融对岩石裂隙的楔劈以及河流流量增加导致的侵蚀切割能力,进一步加剧了河谷边坡的掏蚀、失稳,促进了崩塌、滑坡的发生。然而易贡巨大的泥石流形成的根本原因却是地壳的快速上升与陡峭河谷的形成。15 万年来大峡谷地区地壳抬升速度达到30mm/a,是世界上抬升最快的地区之一。故易贡扎木弄沟巨型崩塌、滑坡是这些独特的内外动力地质作用长期综合作用的结果,所形成的崩塌—滑坡—堰塞湖—湖水溃决—河谷地形改造—河谷次生崩塌、滑坡地质灾害链是在别的地区极难见到的。沿易贡藏布而上,被泥石流堵塞的长条形堰塞湖中云雾缥缈;湖滩平原、湖滨台地,果林茂密,茶园垅垅,此处为西藏第一处茶园,所产珠峰圣茶闻名遐迩。
5.翠华山山崩国家地质公园
翠华山位于陕西西安市长安区,其主峰终南山海拔2604m,山崩分布面积5.2km2 ,主要由残峰断崖、崩塌石海、堰塞湖3部分组成。
残峰断崖主要指玉案峰、甘湫峰、翠华峰及山崩临空面。三峰鼎立,突兀险峻,直冲云霄。玉案峰海拔 1688m,半峰劈裂,崩面平齐峻峭,如玉案倒竖。甘湫峰,海拔2045m,是一条长1500多米、宽260~900m、高差约300多米的山,近南北就地崩塌,形成石海波涛的壮景。翠华峰,海拔1414m,似一巨大的铜墙铁壁横亘翠华山中,两端被高达200余米的峭壁截切,形成一条长近千米、高200 多米、宽300 多米的石坎,堵塞太乙谷。
崩塌石海,总量3×108m3 ,石块巨大,集中分布在翠华峰-甘湫峰和大坪。巨石堆砌,相互叠置,宛如石头的海洋,波澜起伏。崩塌过程中石块相互欹嵌,形成了上百个洞穴。其中冰、风二洞最奇。冰洞夏季结冰,炎炎酷暑,洞中冰柱倒立。风洞由两块巨石顶端相撑形成,洞中冷风嗖嗖,盛夏六月,凉风习习。还有小风洞、蝙蝠洞等许多奇洞。
堰塞湖共有3处。甘湫池为干涸之湖;另一处由于泥沙堆积填平,故名大坪;水湫池,因山体崩塌堵塞太乙河形成,湖面长600m,宽100~300m,水深5~12m,可划船、垂钓等。

项礼文1 朱兆玲2 章森桂2 雒昆利3 罗惠麟4 胡世学4

(1.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 100037; 2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南京210008;3.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101; 4.云南省地质科学研究院,昆明 650051)

筇竹寺阶由卢衍豪1959年所建,源于筇竹寺组,命名剖面、层型剖面位于云南昆明筇竹寺附近的关山,当时建立Yunnanocephalus-Redlichia walcotti三叶虫化石带,下部还包括Hyolithes层,即昆阳磷矿中谊村段的地层。 目前,我们以云南晋宁北西约7 km的梅树村之北西约1.5 km的八道湾(北纬24°44′,东经102°34′)(图1)作为界线层型,昆明西北郊距市区约12 km的筇竹寺东南0.5 km的关山沿后龙洞沟作为层型剖面。

图1 筇竹寺阶层型和界线层型剖面位置图

梅树村八道湾剖面,其底界界线清楚,生物标志明显,以Parabadiella首现作为底界,该剖面岩石组合为页岩、粉砂岩。厚63.8 m。

详细分层情况、岩石特征、化石、厚度如下(罗惠麟、蒋志文、唐良栋,1994)(图2)。

图2 云南晋宁梅树村八道湾筇竹寺阶界线层型剖面图

中国主要断代地层建阶研究报告(2006~2009)

中国主要断代地层建阶研究报告(2006~2009)

中国主要断代地层建阶研究报告(2006~2009)

下伏地层 下寒武统梅树村阶

顶部13a层为黑色薄层含炭泥质石英粉砂岩,底部具有0.2米的磷块岩层,产软舌螺、似软舌螺、管壳类、托莫特壳类、开腔骨类等

这一剖面底界出露虽然好,并有重要三叶虫Parabadiella的首次出现可作为界线层型,但整个筇竹寺阶保存不全,因此不得不选昆明筇竹寺关山剖面作为层型剖面,该剖面露头良好,地层连续,化石丰富,能够显示出筇竹寺阶的整体面貌,缺点是目前尚未发现Parabadiella化石,此剖面以古介形类Kunmingella的出现暂作为本阶的开始,现将剖面详细介绍如下(罗惠麟、蒋志文、唐良栋,1994)(图3)。

图3 昆明筇竹寺后龙洞下寒武统筇竹寺阶剖面图

中国主要断代地层建阶研究报告(2006~2009)

中国主要断代地层建阶研究报告(2006~2009)

中国主要断代地层建阶研究报告(2006~2009)

灰黑色(风化后呈灰紫色)薄层泥质石英粉砂岩,底部0.3 m为含灰质砂岩结核的含生物碎屑海绿石石英粉砂岩。距底1.3 m产小壳化石(Kq-f-4-1),似软舌螺;开腔骨类Archiasterella pentactina Sdzuy;托莫特壳类Tanuolina mul-tifera Fonin et Smirnova

筇竹寺阶的定义目前我们采用罗惠麟的意见(罗惠麟,1981,1994),以我国最古老的三叶虫Parabadiella首次出现(即点位D)为其底界,以Eoredlichia的灭绝或Yiliangella forficula首现作为结束。 曾认为筇竹寺阶最上部的Yunnanocephalus,由于在昆明筇竹寺、晋宁梅树村、澄江帽天山等地出现于玉案山段中上部,并与Eoredlichia共生,因此可并入Eoredlichia带内。

筇竹寺阶在生物地层上可分出2个三叶虫带,下带为Parabadiella带,产三叶虫Parabadiella conicaLuo,P.yunnanensis Luo,Mianxi andiscus badaowanensis Luo,M.aclis(Zhou),Wutingaspis kunyangensisLuo,W.tingi Kobayashi,W.planifrons Luo,W.anningensis Luo; 古介形类Meisucunella processus Jiang,Hanchungella tenuis Huo,H.shangliangshanensis Huo,Nanchengella elongata Huo,N.dalongtanensis(Jiang),Liangshanella minuta Shu,Omeilopsis badaowanensis Huo et Shu,Songlinell stellaris Huo et Shu;软舌螺Aimites circupluteus Qian,Linevitus flabellaris Qian,Ambrolineitus sp.; 开腔骨类Allonia tripodophoraDore et Reid; 腕足类Botsfordia cealata(Hell); 蠕形动物Parasabellidites sp.; 疑源类Baltisphaeridium aff.dasyacanthum(Tim.),Archaeopetusina atava Naum.,Dictyosphaera yunnanensis Xing,Microconcentricaatava Naum.,Micrhystridium sp.等。上带为Eoredlichia带,三叶虫Eoredlichia intermedia(Lu),E.yaoy-ingensis(Kobayashi),E.walcot(Mansuy),E.carinata(Mansuy),E .planifrons Zhang et Lin,E.obscura-ta Zhang et Lin,Wutingaspis tingi Kobayashi,W.conditus Kobayashi,W.malungensis Lu,W.conicus Zhanet Lin,W.cylindrical Zhang et Lin,Kuanyangia pustulosa(Lu),K.granulosa Chang,K.shishanensis Lu,Yunnanocephalus yunnanensis(Mansuy),Y.kunyangensis Zhu et Zhou,Y.planifrons Luo,Y.subparalellusLuo,Hongshiyanaspis yiliangensis Zhang et Lin,Fumingaspis yunnanensis(Chang et Lin),Chengjiangaspischengjiangensis Zhang et Lin,Guanyuanaspis wudingensis Zhang et Lin,Malongocephalus yunnanensis Zhang etLin,Malungia laevigata Lu,Naraoia longicaudata Zhang et Hou,N.spinosa Zhang et Hou; 古介形类Kun-mingella douvillei(Mansuy),K.parva Huo,K.intermedia Huo,K.maxima Huo,K.angustacostata Huo etShu,K.maotianshaensis Huo et Shu,K.longa Chang,Kunyangella acuta Lee,K.cheni Huo,Tsunyiella zhi-jinensis Yin,Mononotella ovata Lee,M.viviosa Lee,M.subquadrata Jiang,Wutingella binodosa Chang,Yaoy-ingella inflate Chang,Malongella bituberculata Chang,Parakunmingella malingensis Chang,Pseudokunmingel-la f andianensis Huo,Emeiella wudingensis Huo et Shu,Emeilopsis badaowanensis Huo et Shu,Jinningella con-munis Huo et Shu,Songlinella yunnanensis Huo et Shu,Leshanella calcaria Lee;软舌螺Ambrolinevitus ventri-cesus Qian,A.platypluteus Qian,A.maximus Jiang,A.meishucunensis Jiang,Lenatheca dolosa Syss.,Crestja-hitus figuratus Miss.,Burites sp.; 似软舌螺Hyolithellus sp; 腕足类Di andongia pista Rong,Heliomedusaorienta Sun et Hou; 双瓣壳节肢动物Isoxys acuritus(Jiang),I.paradoxus Hou,Branchiocaris? yunnanensisHou,Combinivalvala chengjiangensis Hou,Vetulicola cuneatus Hou,; 节肢动物Jianfengia multisegmentalisHou,Alalcomenaeus? illecebrosus Hou,Fuxianhuia proensa Hou,Kuamaia lata Hou,Rhombicalvaria acanthiHou,Retifacies abnormalis Hou,Acanthomeridion serratum Hou et al.,Urokodia aequalis Hou et al.,Odaraia?eurypetola Hou et Sun;蠕形动物Maotianshania cylindrical Sun et Hou,Facivermis yunnanicus Hou et Chen,Luolishania longicruris Hou et Chen,Microdictyon sinicum Luo et Zhang,S.badaowanensis Luo et Zhang; 内肛虫类Dinomischnus venustus Chen et al.;水母Rotadiscus gradis Sun et Hou,Stellostomites eumorphus Sun etHou,Yunnanomedusa elongata Sun et Hou;海绵Leptomitus teretiusculus Chen et al.,Leptomitella conica Chenet al.,L.confusa Chen et al.,Paralleptomitella dictyodroma Chenet al.,P.globula Chen et al.,Quadralaminiella diagonalis Chen et al.,Q.crassa Chen et al.;遗迹化石Planolites montanus Richter,Cruzi-ana beifengwanensis Luo et Gao,Arthrophycus qiongzhusiensis Luo,Palaeophycus beifengwanensis Luo,Bifung-ites kunyangensis Luo,Asterosoma sp.,Rusophycus sp.,Scolicia sp.,Stipsellus sp.,Keckia sp,; 疑源类Bal-tisphaeridium dubium Volk.,B.semireticulatum(Tim.),B.multispinosum Xing,Microconcentrica atavaNaum.,Zonosphaeridium prina(Naum.),Dictyosphaera yunnanensis Xing,Archaeopertusina atava Naum.,Archaeodiscina umbonulata Volk.,Trachysphaeridium rugosum Sin,Lophosphaeridium tentativum Volk.,Gra-nomarginata prima Naum.,Nucellosphaeridium minutum Tim.,Taeniatum simplex Sin等。我国著名的澄江动物群其层位就在Eoredlichia带内,该动物群含有众多后生动物各门类的祖先分子,其时代估计约距今4.2亿年前,是生物界一个重要的大爆发时期。

筇竹寺阶的岩性在云南东部一带下部为黑色灰黑色泥质页岩,泥质石英质粉砂岩,上部为黄绿色页岩、粉砂岩夹薄层石英粉砂质白云岩。在筇竹寺剖面该阶的厚度137.16 m。 向东往宜良、马龙地区页岩增多,粒度变细,在岩石地层上,筇竹阶只包括筇竹寺组玉案山段,包含习惯上称为 “上黑” 的地层,不论 “下黑”(在石岩头段内)和 “上黑”(在玉案山段内),它们均具有特别异常的痕量元素锶、汞、砷、氟,“上黑” 含量(标本号6-1),锶13.58 mg/kg,汞0.53 mg/kg,砷38.42 mg/kg,氟20285.8 mg/kg。 经过对比,贵州牛蹄塘组的黑色页岩和浙江荷塘组的黑色页岩在地球化学痕量元素上与云南东部 “上黑” 的黑色页岩是非常近似的。

由于早寒武世时期,全球存在着两个不同的三叶虫动物群的生物区系,一为莱得利基虫类(redli-chid)动物地理区系,另一为小油栉虫类(olenellid)动物地理区系,我国全属于前一区系,因此含Parabadiella和Eoredlichia的筇竹寺阶要与西方各国精确对比是相当困难的; 后一区系古老的三叶虫是E ofallotaspis,Fallotaspis等。关键的问题是世界各地最早三叶虫是否同时出现?我国的Parabadella是否是我国最低层位的三叶虫?甚至是世界最古老的三叶虫? 目前尚有不少争论,问题尚未解决。 澳大利亚产有Eoredlichia; Jell(1990)认为Parabadella在澳大利亚也存在,且为Abadiella的同物异名。 这样,筇竹寺阶可以与Wilkawillina石灰岩和Parara石灰岩相对比。 在俄罗斯国可暂与阿特达班阶(Atd-abaian stage)对比。 反顾国内,筇竹寺阶在国内对比较为容易和可信,它相当于黔北牛蹄塘组中段与上段,川西九老洞组上段,川北陕南的郭家坝组,三峡峡东水井沱组等。

参 考 文 献

侯先光,孙卫国.1988.澄江动物群在云南晋宁梅树村的发现.古生物学报,27(1)

江能人,王尊周等.1964.滇东区寒武纪地层的探讨.地质学报,44(2)

卢衍豪,朱兆玲等.1982.中国的寒武纪地层对比表及说明书.中国各纪地层对比表及说明书.北京:科学出版社

卢衍豪.1941.云南昆阳附近下寒武纪之地层及三叶虫动物群.中国地质学会会志,21(1)

卢衍豪.1961.滇东早寒武世新三叶虫.古生物学报,9(4)

卢衍豪.1962.中国的寒武系,全国地层会议学术报告汇编.北京:科学出版社

罗惠麟,蒋志文等.1982.云南东部震旦—寒武系界线.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罗惠麟,蒋志文等.1994.中国下寒武统建阶层型剖面.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

罗惠麟.1981.云南晋宁梅树村早寒武世筇竹寺组的三叶虫.古生物学报,20(4)

罗惠麟.1982.云南的寒武系.云南地质,1(2)

孙云铸.1961.中国寒武纪地层划分问题.地质学报,41(3~4)

项礼文,李善姬等.1981.中国的寒武系.中国地层(4).北京:地质出版社

项礼文,朱兆玲等.1999.中国地层典·寒武系.北京:地质出版社

张文堂,侯先光.1985.Naraoia在亚洲大陆的发现.古生物学报,24(6)

张文堂,朱兆玲等.1980.中国寒武系的分阶、分带及对比.26届国际地质大会国陆交流学术论文集,4,地层古生物.北京:地质出版社

张文堂.1962.论始莱得利基虫属.古生物学报,10(1)

张文堂.1987.澄江动物群及其中的三叶虫.古生物学报,26(3)

周志毅,袁金良.1980.西南地区下寒武统三叶虫序列.古生物学报,19(4)

Bengton S.,Conway Norris S.,Cooper B.J.,Jell P.A.,Runnegar B.,1990.Early Cambrian fossils from South Australia.Memoir of Association Australasian Palaeontologists,9

Kruse P.,Jago J.B.,Laurie,J.R.2009.Recent developments in Australian Cambrian biostratigraphy.Journal of stratigraphy,33(1):35 ~47

Zhang Wentang,1987.World’s oldest Cambrian triloboites from eastern Yunnan.In.Nanjing Institute of Geology and Palaeontology,Academia Sin-ica(ed.),Stratigraphy and Palaeontology of Systemic Boundaryies in China,Precambrian and Cambrian Boundary(1),pp.1~16.Hefei,AnhuiScience and Technology Publishing House




寒武纪的古地理特征
该剖面仅发育中、下寒武统,下寒武统包括梅树村组、筇竹寺组、沧浪铺组和龙王庙组,中寒武统包括陡坡寺组和双龙潭组。双龙潭组与上覆志留系呈假整合接触。 梅树村组主要是一套磷块岩,其内小壳化石可富集成生物碎屑层,发育波状、鱼骨状交错层理,顶部白云岩内含鸟眼构造,反映比较典型的滨海潮间—潮下带沉积。筇竹...

地质学名词定义
寒武系是寒武纪形成的地层,分下、中、上三个统。中国寒武系共有九个阶,分属三个统。下寒武统(以滇东为例)包括梅树村阶、筇竹寺阶、沦浪铺阶和龙王庙阶;中寒武统(以华北为例)包括徐庄阶和张夏阶;上寒武统(以华北为例)包括崮山阶、长山阶和风山阶。中国寒武系全为海相沉积,分布几乎遍及全国各地。寒武系...

澄江生物群为什么被称为“20世纪最惊人的发现之一”?
1984年7月1日,在云南澄江县帽天山首次发现了现已闻名于世的澄江动物化石群,并立即进行了大规模系统采集。在1984年和1985年的野外地质调查中发现,澄江生物化石群分布广泛,在滇东地区下寒武统筇竹寺组玉案山段中的泥质岩层中均有发现,其时代为寒武纪早期,距今约5.3亿年。虽经5亿多年的沧桑巨变,这些最原始的各种...

侯先光的发现
在1984年和1985年的野外地质调查中发现,澄江生物化石群分布广泛,在滇东地区下寒武统筇竹寺组玉案山段中的泥质岩层中均有发现,其时代为寒武纪早期,距今约5.3亿年前。虽经5亿多年的沧桑巨变,这些最原始的各种不同类型的海洋动物软体构造保存完好,千姿百态,栩栩如生,是目前世界上所发现的最古老...

我国三大成磷期含磷岩系岩石共生组合
我国下寒武统标准地层在滇东,综合滇东、川中主要成矿带梅树村阶含磷岩系剖面如下(梅树村阶标准剖面): 梅树村阶含磷岩系以滇东最为典型,共划分11层。 上覆地层:筇竹寺组玉案山段页岩 整合 筇竹寺组八道湾段 11)泥质粉砂岩、白云质粉砂岩,底部含海绿石结核状磷块岩,厚9.5m,产小壳化石Al⁃latheca,Eonovita...

"澄江动物群"化石为什么会引起科学界的极大关注
在1984年和1985年的野外地质调查中发现,澄江生物化石群分布广泛,在滇东地区下寒武统筇竹寺组玉案山段中的泥质岩层中均有发现,其时代为寒武纪早期,距今约5.3亿年前。虽经5亿多年的沧桑巨变,这些最原始的各种不同类型的海洋动物软体构造保存完好,千姿百态,栩栩如生,是目前世界上所发现的最古老、保存最好的一个...

澄江生物群的物种门类是什么?
澄江生物群共涵盖16个门类、200余个物种 珍稀动物化石的发现地,其中有无脊椎动物化石,也有原始脊索动物化石。澄江生物群:澄江生物群,位于我国云南澄江帽天山附近,产出地层为云南下寒武统筇竹寺组玉案山段黄绿色粉砂质页岩中, 是保存完整的寒武纪早期古生物化石群。她生动地再现了5.3亿年前...

重点层系及等时对比格架
下寒武统最下部为一套一般只有数十米厚的含磷产丰富小壳类化石的白云质、硅质岩,尽管不同地层小区之间岩性略有差别,分别命名,或称麦地坪段、清平段、宽川铺段、大岩段、黄鳝洞段等,但上述各段基本岩性特点是一致的,而且生物带及主要分子均是可对比的。 图1-2-7 四川盆地寒武系、奥陶系界线 筇竹寺组的对比:...

中国下寒武统梅树村阶 ()
(二) 梅树村阶层型剖面描述 该剖面的岩石组合为一套磷块岩、白云岩、泥质粉砂岩和石英粉砂岩,普遍含磷,含化石丰富,总厚度为 84. 5 m (图82) 。分层岩性特征及含化石情况如下:上覆地层 下寒武统筇竹寺组玉案山段 中国主要断代地层建阶研究项目(2001~2009) 进展与成果 图81 梅树村阶层型...

下古生界圈闭类型
由此可以推测,由资阳—自贡一带发育下寒武统筇竹寺组泥页岩盖层对其东侧的震旦系不整合储层形成区域性侧向封堵,形成了震旦系高石梯-安平店震顶不整合圈闭发育带,并由此导致了资阳、威远和高石梯-安平店-磨溪两个含气系统。 四、晚期褶皱型圈闭 该类型指早期为单斜或低幅构造,大量生烃期后形成背斜。这类构造...

福建省18495723301: 中国上寒武统崮山阶 () -
关茗时尔: 崮山阶是我国寒武系传统三分方案中上寒武统下部的一个阶,由孙云铸于1961年命名,阶名源自同名岩石地层“崮山页岩”(现称崮山组).(一)崮山阶的单位层型和界线层型剖面位置经朱兆玲等研究,崮山阶的单位层型和界线层型剖面均选...

福建省18495723301: 在地质中,可以说三叠系中统雷口坡组吗,在地层单位和年代单位的最容易误区是啥,举例说明下 -
关茗时尔: “三叠系中统”这种说法以前还比较常见,现在比较少见了,一般划分“系”就在相应 “系”名称前面加上、中、下,后面加“统”,你说的“三叠系中统”现在一般称作“中三叠统”,后面加岩石地层单位是可以的. 地质年代单位...

福建省18495723301: 从化学的视角来看,下列名句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B. -
关茗时尔: A、煅烧石灰石能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B、燃放烟花爆竹的过程中能生成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C、冰和水的转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硫酸铜和铁反应能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C.

福建省18495723301: 下图为“我国寒潮路径及等次数线分布图”.据此回答小题. 小题1:对图示寒潮出现次数空间分布规律,描述 -
关茗时尔: 小题1:B 小题2:B小题1:图中虚线表示寒潮路径,等值线表示等次数线分布.从等值线分布可以看出,寒潮发生次数从西北向东南递减;自乌兰巴托至南昌一线向左右(东北与西南)两侧递减. 小题2:成都位于四川盆地,北部有秦巴山地的阻挡,冷空气难以到达.

福建省18495723301: 找出下列字中怎样组成诗句如霜雨白动不风荒流安落山? -
关茗时尔: 答:组成的诗句是:风雨不动安如山.出自唐代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福建省18495723301: 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华的是() A.初冬的清晨,地面上出现白霜 B.寒冷的冬天,湖面的水结 -
关茗时尔: A、初冬的清晨,地面上出现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符合题意;B、寒冷的冬天,湖面的水结冰,由液态变成固态,属于凝固现象,不符合题意;C、炎热的夏天,冰棍周围冒“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冰棍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不符合题意;D、秋天的夜晚,草叶上出现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不符合题意. 故选A.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