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塞后两句既抒发了戍边战士什么的决心,又流露出对朝廷什么的不满?

作者&投稿:滑发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王昌龄出塞后两句既抒发了戍边战士,什么的决心又流露出对朝廷什么的不满?~

唐朝诗人王昌龄《出塞》后两句,既抒发了戍边战士,巩固边防、保家卫国的决心又流露出对朝廷用人不当、软弱无能的不满。

唐朝诗人王昌龄《出塞》,后两句“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抒发了戍边战士誓死捍卫国家的决心,同时又流露出对朝廷软弱无能、不思进取的不满。

飞将军



出塞中后两句是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题目中两处填空,

(克敌制胜)的决心

什么的不满?

(大材小用)

注释:

克敌制胜,汉语成语,

拼音是:kè dí zhì shèng,

释义:制服敌人,取得胜利。出自《孙子·虚实》。


大材小用

[ dà cái xiǎo yòng ]

大的材料用在小处。多指人事安排上不恰当,屈才。



出塞中,最后两句"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这里面既抒发了戍边战士守卫边防的豪情与决心,又流露出对朝廷指挥不当将领无能的不满。

月上西楼love
2022-03-04

出塞中后两句“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抒发了戍边战士誓死捍卫国家的决心,同时又流露出对朝廷软弱无能、不思进取的不满。

诗人并没有对边塞风光进行细致的描绘,他只是选取了征戍生活中的一个典型画面来揭示士卒的内心世界。景物描写只是用来刻划人物思想感情的一种手段,汉关秦月,无不是融情入景,浸透了人物的感情色彩。

赞一下
更多回答

用户3292883357655
2022-02-09

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四行,但是通过对边疆景物和征人心理的描绘,表现的内容是复杂的。既有对久戍士卒的浓厚同情和结束这种边防不顾局面的愿望;又流露了对朝廷不能选贤任能的不满,同时又以大局为重,认识到战争的正义性,因而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安全的需要,发出了“不教胡马度阴山”的誓言,洋溢着爱国激情。

赞一下

《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作者介绍
王昌龄,唐代诗人。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开元十五年(727)登进士第,任秘书省校书郎。曾与孟浩然交游,“二人数年同笔砚”(孟浩然《送王昌龄之岭南》)。开元二十二年,王昌龄又应博学宏词科登第,授泗水(今河南巩县东北)县尉。开元二十七年,因事被贬谪岭南,途经襄阳时,孟浩然有诗送他(《送王昌龄之岭南》)。经湖南岳阳,他有送李白诗《巴陵送李十二》。次年,他由岭南北返长安,并于同年冬天被任命为江宁(今江苏南京)县丞。世称王江宁。在江宁数年,又受谤毁,被贬为龙标(今湖南黔阳)县尉。李白有<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寄予深切的同情与怀念。安史乱起,王昌龄由贬所赴江宁,为濠州刺史闾丘晓所杀。王昌龄的籍贯,有多种说法,太原之外,又有江宁、京兆两说。 王昌龄是盛唐诗坛一著名诗人,当时即名重一时,被称为“诗家夫子王江宁”。因为诗名早著,所以与当时名诗人交游颇多,交谊很深,除上文谈到与李白、孟浩然的交游外,还同高适、綦毋潜、李颀、岑参、王之涣、王维、储光羲、常建等都有交谊。他因数次被贬,在荒僻的岭南和湘西生活过,也曾来往于经济较为发达的中原和东南地区,并曾远赴西北边地,甚至可能去过碎叶(在今吉尔吉斯)一带。因他有丰富的生活经历和广泛的交游,对他的诗歌创作大有好处。王昌龄擅长七言绝句,被后世称为七绝圣手。如《出塞》诗:“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慨叹守将无能,意境开阔,感情深沉,有纵横古今的气魄,确实为古代诗歌中的珍品,被誉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又如<从军行>等,也都为脍炙人口的名作。
《出塞》是唐朝诗人王昌龄的一首著名的边塞诗。这首诗反映了兵士们共同的愿望:在一个英勇机智的将军领导下,保卫祖国,不让敌人侵入国境。诗人今昔对比地说,明月啊,你曾照过秦汉时代的边关,那是胜利的边关;今天明月依旧,可边关战争一直不断,使得征人远戎万里,不能回家。如果有李广那样的名将率兵守关,决不会让敌人越过阴山来侵扰!
译文:
明月还是自古以来的明月,边关还是自古以来的边关。
只是那些远离家乡,长期驻守在边关的战士还没有回来。
假使像李广这样的将军还在的话。
敌人就不敢再来侵犯我们了。
中心思想:表达作者希望朝廷起用良将,早日平息战争,使人民过上安定生活的心愿;也表达了作者对戍边战士久征未归的同情。
赏析/鉴赏
这是一首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诗的首句最耐人寻味。说的是此地汉关,明月秦时,大有历史变换,征战未断的感叹。二句写征人未还,多少儿男战死沙场,留下多少悲剧。三、四句写出千百年来人民的共同意愿,冀望有“龙城飞将”出现,平息胡乱,安定边防。全诗以平凡的语言,唱出雄浑豁达的主旨,气势流畅,一气呵成,吟之莫不叫绝。
诗从写景入手。“秦时明月汉时关”,皓月当空,照耀着万里边疆的关塞,显示了边疆的寥廓和景物的萧条。在“月”和“关”的前面用“秦汉时”加以修饰,使意境更加高远,把我们引到了遥远的古代,更引人深思:秦汉以来边防战争连续不断,一直持续至今,真是拖得太久了!这是从时间上描写边塞的悠久。
面对这样的景象,边人触景生情,自然联想起秦汉以来无数献身边疆、至死未归的人们。“万里长征人未还”,又从空间角度点明边塞的遥远。这里的“人”,既是指已经战死的士卒,也指还在戍守不能回归的士卒。“人未还”,一是说明边防不巩固,二是对士卒表示同情。这本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前者是因,后者是果。这是从秦到汉乃至于唐代,都没有解决的大问题,怎样来解决这个问题呢?第三、四两句就是诗人的回答。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直接抒发了边防士卒巩固边防的愿望和保卫国家的壮志:只要有李广那样的名将,敌人的马队就不会度过阴山。这两句写得意在言外。意思就是说:由于朝廷用人不当,使将帅不得其人,才造成了烽火长燃、征人不还的局面。
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四行,但是通过对边疆景物和征人心理的描绘,表现的内容是复杂的。既有对久戍士卒的浓厚同情和结束这种边防不顾局面的愿望;又流露了对朝廷不能选贤任能的不满,同时又以大局为重,认识到战争的正义性,因而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安全的需要,发出了“不教胡马度阴山”的誓言,洋溢着爱国激情。


《从军行》这首诗后两句叙事兼抒情,抒发了戍边将士什么的豪情壮志...
从军行后两句则写出身经百战磨破铁衣的壮烈形象,表现了守边将士们为国为民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反映了戍边将士杀敌立功、保卫国家矢志不渝的决心。表达了国家有事,匹夫有责的使命感和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

塞下曲后两句表现了怎样的精神品格?
《塞下曲》后两句表现了一种坚韧不屈,勇往直前的一种精神品格。

唐代诗人塞下曲中的后两后两句是意思是写的什么
既至楼兰诈其王欲赐之,王喜,与介子饮,醉,将其王屏语,壮士二人从后刺杀之,……介子遂斩王尝归首,驰传诣阕。”这里用傅介子斩楼兰王的典故,泛指彻底击败塞外来犯的敌人。短短四句诗,既写了塞外的艰苦,又反衬了戍边将士的英勇豪迈的杀敌雄心,笔法极为简练。如果往更深一层分析,诗人形象地...

出塞的后两句的意思意思?
于是在第三、四两句,诗人给出了回答。“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在旬式和意思上都本自初唐崔浞《大漠行》中的“但使将军能百战,不须天子筑长城”,不过在使用的语汇上有所改变。直接抒发了边防士卒巩固边防的愿望和保卫国家的壮志:只要有李广那样的名将,敌人的马队就不会度过阴山。...

边塞曲后两句表现了诗人什么品格?
综观全诗,李白用广阔苍茫、深沉磅礴的图景抒发戍人思乡的意境,其实就是诗人博大的胸怀的自然流露。如果说李白的诗大多用“月”“旅”“酒”来排泄个人的愤懑的话,那么这首写“关”“山”“月”的诗,就表现了他关心民生、悲天悯人的另一种情操。此诗气势博大,意境深远,读来哀婉凄凉而又雄浑悲壮...

...戎昱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骎骎①。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铁...
小题1:(1)诗句中有 戍楼、卢龙塞 等边塞地名;有 胡马、铁衣、战马 等与边塞征战相关的事物;有 边将 这样的征战沙场的人物形象。(每答到两个意象得1分,共3分)小题2:(2)刻画了一个 饱受戍边之苦 、 思乡之愁 的边将形象。(2分)表达了 对战争给边塞将士带来的苦难的同情 ,和 对...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塞下曲 戎昱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骎骎...
“北风凋白草”此处指边境形势十分险恶,下句紧接着写外族军队正在加紧寇边,步步向要塞逼近,军情非常紧急。骎骎,马走得很快的样子。这两句,把边塞的环境,沙场的气氛形象生动,显得笔势雄健。小题2:试题分析:“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着力刻画边将的形象,表现其久...

...戎昱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骎骎 ① 。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_百度...
。白草为北风所凋,其风之大,其气之寒,可以想见。另外《诗经·邶风·北风》有“北风其凉,雨雪其雱”,朱熹在《诗集传》中认为北风是象征国家的危乱,所以此处也指边境形势十分险恶,下句紧接着写外族军 队正在加紧寇边,步步向要塞逼近 ,军情非常紧急。骎骎,马走得很快的样子。这两句,...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表达了诗人抒发了边防士卒巩固边防的愿望和保卫国家的壮志:只要有卫青那样的名将,敌人的马队就不会度过阴山。该句出自唐朝诗人王昌龄创作的《出塞》,原文如下: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译文:秦汉以来,明月就是这样照耀...

塞上曲的后两句的原因是什么?4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王昌龄《塞上曲》---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 道.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客,皆共尘沙老.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 好. [注]萧关:在今甘肃省固原县东南. 幽并:幽州、并州.紫骝:骏马名.读]前四句中,除第二句记行军之事,其余 三句极写所处之境的凄凉萧瑟、寒冷荒 落,目的是反衬戍边将士“皆共...

怀柔区18662357608: 王昌龄出塞后两句既抒发了戍边战士,什么的决心又流露出对朝廷什么的不满? -
肥残柏子: 唐朝诗人王昌龄《出塞》后两句,既抒发了戍边战士,巩固边防、保家卫国的决心又流露出对朝廷用人不当、软弱无能的不满.

怀柔区18662357608: 出塞后两句寄抒发了戍边将士的什么的权限又流露出对超听到什么的不满? -
肥残柏子: 全诗反映了作者对驻守边疆的将士们久征未归的同情,也表达了诗人希望朝廷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争,使国家得到安宁,人民过上安定生活的美好心愿的爱国之情

怀柔区18662357608: 出塞后两句抒发了战士的什么决心又露出对朝廷什么的不满? -
肥残柏子: 直接抒发了边防士卒巩固边防的愿望和保卫国家的壮志.

怀柔区18662357608: 出塞的后两句写戍边将士们以 什么自比 -
肥残柏子: 《出塞》的后两句写戍边将士们以龙城飞将自比.龙城飞将:《汉书·卫青霍去病传》载,元光六年(前129年),卫青为车骑将军,出上谷,至笼城,斩首虏数百.笼城,颜师古注曰:“笼”与“龙”同.龙城飞将指的是卫青奇袭龙城的事情...

怀柔区18662357608: 出塞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
肥残柏子: 中心思想:表达作者希望朝廷起用良将,早日平息战争,使人民过上安定生活的心愿;也表达了作者对戍边战士久征未归的同情. 表现了诗人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着安定的生活.诗人从描写景物景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

怀柔区18662357608: 出塞一诗中,后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希望 -
肥残柏子: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直接抒发了边防士卒巩固边防的愿望和保卫国家的壮志:只要有李广那样的名将,敌人的马队就不会度过阴山.这两句写得意在言外.意思就是说:由于朝廷用人不当,使将帅不得其人,才造成了烽火长燃、征人不还的局面.“万里长征人未还”,就不只是当代的人们,而是自秦汉以来世世代代的人们共同的悲剧;希望边境有“不教胡马度阴山”的“龙城飞将”,也不只是汉代的人们,而是世世代代人们共同的愿望.希望能帮助到你

怀柔区18662357608: 出塞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久戍士卒的什么,同时也希望朝廷能够起用像李广那样的 -
肥残柏子:[答案] 这首诗主要描绘了战争时期的军旅生活.通过描写边疆的景物和战士们的心理状态,表现了诗人对久戍边关的将士们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第三四句提到,假使当年的飞将军李广仍然健在,敌人的队伍就不会度过阴山,表现的诗人对朝廷不能选贤任...

怀柔区18662357608: 凉州词描写了我国古代西边疆的风光,表达了守卫边疆士兵什么的感情? -
肥残柏子: 王之涣这首诗写戍边士兵的怀乡情.写得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虽极力渲染戍卒不得还乡的怨情,但丝毫没有半点颓丧消沉的情调,充分表现出盛唐诗人的豁达广阔胸怀. 首句“黄河远上白云间”抓住远眺的特点,描绘出一幅动人的图画:...

怀柔区18662357608: 出塞 王昌龄的后两句表达了人们什么样的愿望 -
肥残柏子: 表达了诗人希望朝廷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争,使国家得到安宁,人民过上安定生活的美好心愿的爱国之情. 表达诗人对守边战士的同情以及对安定、和平生活的向往.

怀柔区18662357608: 《出塞》中哪一句话表达了诗人保家卫国的愿望?
肥残柏子: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两句,融抒情与议论为一体,直接杆发戍边战士巩固边防的愿望和保卫国家的壮志,洋溢着爱国激情和民族自豪感.《出塞》作者: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