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个历史典故

作者&投稿:郸农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40个历史典故,你知道多少~

40个历史典故,你知道多少?









据说在古代,有一个地方发大水,一个地主和一个农民分别逃到了两个树上。由于事发突然,地主只带了两根金条,而农民则带了几个馒头。由于两根树挨得比较近,于是饿急了的地主就向那个农民提出拿他这两个金条换那几个馒头,这农民哪里见过这样值钱的东西,两颗树之间的距离有一米左右,两人同时伸出胳膊当下就交换了。谁知这大水连续发了两天两夜,又没有人来救他们,那农民最后饿的体力不支掉水了淹死了,而那个地主却活下来了~

1、大约四千七百年前,黄帝(轩辕)联合炎帝战胜了九黎族蚩(chī)尤,蚩尤俘虏被称为“黎民”。后来黄帝又击败炎帝族,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融为一体,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祖先。因此,后人被称为“炎黄子孙”。

2、尧是黄帝以后著名的部落联盟首领,由于他的长子丹朱不肖,舜并未传位于丹朱,而是让位于舜,这种让位,历史上称为“禅让”。

3、鲧(gǔn)的儿子禹采取“开、通、疏、凿、引”的方法治水有功,受舜禅让。成为新的部落联盟首领。

4、禹禅让帝位给伯益,禹的儿子启夺位称帝,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自此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

5、我国最早的可考文字甲骨文是从商朝开始的。

6、姬昌,后人尊称周文王,实施仁政,有太颠、辛甲大夫、闳(hóng)夭、散宜生等贤臣,在姜尚(名望,字子牙)的辅佐下奠定了灭商的基础,相传《周易》为其所著,将八卦演为64卦,并做卦辞、辞。

7、周武王兴兵伐纣,奴隶倒戈,纣王鹿台自焚,奸臣恶来、费忠被斩首,殷商灭亡,周王朝诞生,周武王封姜尚在齐、周公旦(武王的兄弟)在鲁,后有周公辅成王,“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典故。

8、东周在历史上分为“春秋”“战国”两个时期。第一个称霸的齐桓公,与后来的晋文公(重耳)、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一起,在历史上被称为“春秋五霸”。(另一说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

9、“秦晋之好”指春秋时秦晋两国的统治者之间,出现过多次通婚联姻的事情。其中最出名的是秦穆公帮助流亡秦国的晋国公子重耳回国做了国君,并将自己的女儿文嬴(yíng)嫁给了重耳,成就了“秦晋之好”。

10、鼎是古代国家权力的象征,楚庄王问鼎之轻重,有取代周室之意,“问鼎中原”源于此。

11、商鞅变法:商鞅(yāng),原名公孙鞅,秦孝公期间,其通过变法使秦国变的强大,但因执法惹了太子,太子(秦惠文王)即位后用车裂之刑(五马分尸)将其处死。

12、战国时期四大公子:齐国孟尝君田文、赵国平原君赵胜、魏国信陵君魏无忌、楚国春申君黄歇。

13、屈原投江,屈原名平,楚国王室贵族,因遭谗言被流放,后因不忍看到国家(楚国)沦亡,于五月初五这一天自投汨(mì)罗江,百姓乘舟寻尸不遇,为防鱼儿蚕食,用竹筒盛米倒入江中,后演化为赛龙舟、包粽子。屈原著有《离骚》、《天问》、《九章》等爱国诗篇,被后人整理为《楚辞》流传至今。

14、赵括纸上谈兵:秦国攻打赵国,老将廉颇据守,秦无策,后秦使离间之计,调离了廉颇,赵国命赵括统兵,此人只识纸上谈兵,并无实战之能,被秦将白起打败,40万赵兵,除240名年幼者,全部被坑杀于长平,成为历史上的一大惨案。

15、信陵君窃符救赵:战国时期,秦国围攻赵都邯郸,平原君一面与楚合纵,一面委托信陵君向魏王求救,魏王被秦国威胁未允,信陵君窃取兵符,假魏王将令出兵救赵,事成后留在赵国未归。

16、秦始皇统一中国:秦王先后灭韩、赵、燕、魏、楚、齐山东六国,实现了中国的统一,并决定采用皇帝的称号,自称“始皇帝”,实行中央集权统治,地方实行郡县制,同时采用丞相李斯的建议,“书同文、车同轨”,统一货币、度量衡;为抵御匈奴的侵犯,修筑了西起临洮(táo)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另一方面又焚书坑儒,实行愚民政策;大兴土木,横征暴敛,导致民不聊生,秦朝在他死后不久便被农民起义军推翻。

17、陈胜吴广起义:秦始皇死后,其十八子胡亥(hài)篡位称帝,即秦二世,在郎中令赵高(有“指鹿为马”典故)的唆使下,变本加厉,继续兴建阿房宫,民不聊生,怨声载道。兵夫屯长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全国各地纷纷响应,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反秦农民大起义。

18、西楚霸王项羽:陈胜、吴广被害后,反秦声势以南方会稽郡最大,其首领是楚国大将项燕的儿子项梁和项梁的侄子项羽,北上进军沿途收编了刘邦、英布、吕臣的反秦武装,并在巨鹿一战,破釜沉舟,一举击溃了秦军主力,扭转了反秦战局。

19、鸿门宴:反秦义军刘邦攻下秦都咸阳,秦王朝灭亡,西楚霸王项羽从范增之计设鸿门宴欲铲除刘邦,刘邦携张良、樊(fán)哙(kuài)赴宴,席间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刘邦在项伯、樊哙的掩护下得以逃脱。

20、萧何月下追韩信:汉王刘邦谋士萧何月下追回了韩信,并举荐给刘邦为大将军,韩信采用“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计,攻下三秦,占据关中,后协助刘邦击败项羽建立汉朝。刘邦做了皇帝后,以韩信匿藏项羽部下将其治罪降职,后萧何与吕后设计将韩信处死,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21、吕氏之乱:吕雉,刘邦结发之妻,其子刘盈即位,吕氏执掌大权,她为人阴险毒辣,残害刘氏家族,欲将刘氏天下改为吕氏天下。还将刘邦爱妾戚夫人做成“人彘(zhì)”。吕氏执政16年。在她死后,刘氏势力消灭吕氏家族势力,迎立刘邦之子刘恒为帝,恢复了刘氏家族的统治。但吕氏继承了汉高祖开创的“与民休息、无为而治”和“对外和亲”政策,是值得肯定的。

22、飞将军李广:汉朝猛将,一生抗击匈奴,赢得飞将军美名,后在漠北之战中因迷路而未能参战,愧而引剑自刎。有唐诗人王昌龄诗云:“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龙城飞将说的就是李广。

23、卫青和霍去病:均为西汉时期抵抗匈奴的将军,“匈奴未灭,无以家为”是霍去病一生的写照,霍去病病逝时年仅23岁。

24、张骞通西域:西汉张骞是历史上第一位有影响的对外使者,二次出使西域,对开辟丝绸之路卓有贡献。

25、司马迁写《史记》:西汉司马迁秉承父志编写《太史公书》(《史记》),因替大将李陵求情被汉武帝处以“腐刑”,忍辱含垢(gòu)地生存,深知:“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出狱后奋发著述,终于完成了《史记》,历时10余年,共130卷,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6、昭君出塞:王昭君,汉元帝时宫女,名王嫱(qiáng),字昭君,相传因未行贿画师毛延寿而被丑化,不得宠幸,待考。后汉室与匈奴和亲嫁给匈奴单于,出塞途中因曲哀人艳,南飞大雁为之驻足,故有“落雁”之称。和亲后,匈奴和汉朝和睦相处60余年,王昭君成为民族团结的象征。

27、王莽改制:王莽是汉成帝母亲王太后的侄子,西汉末期的大司马。公元8年,王莽篡汉位称帝,改国号“新”,进行了一系列的改制,均未成功,公元25年,汉宗氏子弟刘秀推翻了王莽新朝,建立了东汉王朝。

28、班超弃笔从戎:班超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大探险家,他通军事,有胆气。40岁出使西域,71岁回洛阳,历经31年,招抚了西域鄯(shàn)善、于阗(tián)、龟兹等50余国再度隶属于东汉统治。

29、党锢(gù)事件:指东汉汉桓帝时期,以李膺(yīng)、陈蕃为首的官僚集团与以郭泰为首的太学生结成朋党,抨击宦官的黑暗统治。官宦依靠皇权,两次向党人发动迫害,史称:“党锢之祸”,党人“杀身以成仁”的气节为历代文人所推崇。

30、黄巾军起义:东汉晚期,官宦和外戚交替专政,社会动荡不安。冀州巨鹿人张角提出“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发动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规定义军以黄巾缠头,故称“黄巾起义”,后被官军镇压,余部作乱了20余年,使得东汉王朝奄奄一息。

31、官渡之战: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与北方的袁绍产生了冲突,公元200年,袁绍派军10万,先是大将颜良被暂降曹操的关羽所杀,文丑也于乱军中被斩,形成了官渡对峙。袁绍谋士许攸(yōu)献计不被采用,且家人被拘捕,弃袁投曹,并向曹操献计火烧袁绍粮营乌巢,一战将袁绍击败,两年后袁绍忧愤而亡。官渡之战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而后曹操消灭袁绍残余,统一了北方。

32、三顾茅庐:袁绍败北,刘备投靠刘表,屯驻新野小县,访襄阳水镜先生司马徽(huī)知:卧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卧龙”诸葛亮,字孔明,刘备三访襄阳隆中,求得诸葛亮出山辅佐,并按照《隆中对》“东联孙吴,西据荆益,南和夷越,北抗曹操”的策略,成就了三分天下的大业。

33、建安七子:在曹操统治集团里,有七位文学家,合称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càn)、徐干(gàn)、阮瑀(yǔ)、应玚(yáng)、刘桢(zhēn)主导文坛发展。

34、公元220年一月,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曹操在洛阳病逝,十月,曹丕称帝,建魏,东汉灭亡。

35、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

36、自蜀汉建兴5年起,诸葛亮上书《出师表》给后主刘禅(shàn),六次出兵北伐,史称“六出祁山”。在最后一次北伐,至五丈原,终因心力交瘁,病逝,年仅54岁。虽然没有实现统一中原的愿望,但他的智慧和品格万古流芳,他为蜀汉的巩固和发展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37、公元229年,孙权在武昌称帝,国号吴,迁都建业,至此“三国鼎立”的局面正式形成。

38、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曹髦(máo),曹丕之孙,公元260年,因司马昭权势日重,危及帝位,声称司马昭代魏之心,路人皆知,率殿中卫士、僮仆讨伐司马昭未果被害;曹髦死后,司马昭立曹奂(huàn)为帝,即魏元帝,自己独揽大权。

39、三国归晋:司马昭立了魏元帝后举兵进攻蜀汉,蜀汉后主刘禅昏庸透顶,在奸佞(nìng)宦官黄皓的唆使下负荆而降,刘备、诸葛亮千辛万苦开创的蜀汉政权从此灭亡。蜀汉灭亡不久,司马昭病死,其子司马炎废魏元帝,自立为晋武帝,建立了晋朝,公元279年,起兵灭吴,三国归晋,全国统一。

40、公元290年,晋武帝病重,太子司马衷即位,为晋惠帝,晋惠帝皇后贾南风(贾后)阴险毒辣,先后除掉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wěi),废太子(后毒杀),赵王司马伦联合齐王司马囧(jiǒng)废除贾后,司马伦称帝,之后各诸侯为争夺皇位展开了厮杀,有: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囧、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yóng)、长沙王司马乂(yì)、东海王司马越,加上被贾后所杀的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史上称“八王之乱”,持续16年,独剩东海王司马越,司马越毒死晋惠帝,立司马炽(chì)为帝,即晋怀帝,西晋王朝从此衰落。



1、炎黄子孙

大约四千多年前,轩辕黄帝联合炎帝战胜九黎族蚩尤,蚩尤俘虏被称为“黎民”,之后黄帝打败炎帝族,成为中原地区的部落联盟首领。后人将黄帝誉为华夏族的祖先,因为黄帝和炎帝是近亲,二族又融合在一起,所以中华民族又成为炎黄子孙。

2、周公吐哺

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第四子,武王的弟弟,因其采邑在周,爵为上公,故称周公。他曾两次辅佐武王伐纣,武王崩,又佐成王摄政,制礼乐,天下大治。据说他“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成为礼贤下士、求才若渴的典范。

3、管鲍之交

指春秋时期,齐国齐恒公的两位贤臣管仲和鲍叔牙之交。鲍叔牙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公子小白成为齐桓公后,公子纠死,管仲被囚禁了起来。鲍叔牙向齐桓公推荐了管仲。后管仲在齐国为相掌政,助齐桓公成为霸主。管仲曾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4、秦晋之好

春秋时,秦晋两国曾多次通婚。晋献公曾将女儿嫁给秦穆公。后献公妃子骊姬为乱,迫害献公之子申生、重耳。重耳流亡在外十九年,流亡到秦国时,秦穆公将自己的女儿文赢并同宗四女嫁给了重耳。公元前636年,穆公帮助晋国流亡公子重耳回国做了国君,成就了“秦晋之好”。

5、楚王问鼎

《左传》记载,春秋时期,楚庄王曾率兵北伐至洛水,向周王朝炫耀武力,周定王派王孙满前去犒劳楚军,而楚庄王向王孙满询问周朝传国之宝九鼎的大小轻重,王孙满回答说:“在德不在鼎。”鼎是古代国家权力的象征,楚庄王问鼎之轻重,有取代周室之意,“问鼎中原”源于此。


给孩子讲的历史小故事
历史故事成语 唐朝历史小故事五个 历史人物故事精选5篇 10个历史典故故事简短 历史故事_中国历史小故事大全 适合孩子的历史故事1 高山流水遇知音:知音之交 故事出自《列子.汤问》, 成语 高山流水即出自于此,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 伯牙有一次观海,只见海波涌动,巨浪奔腾,轰隆隆如雷鸣;海面上各种...

关于历史典故
甘罗十二岁奉命出使他国,立功后被秦王拜为上卿(上卿是战国时最高官职,类比后世的丞相)具体可查询“百度百科——甘罗”周瑜十三岁带兵,是说周瑜十三岁时官拜东吴水军都督,但这一说法是一些传统曲艺节目里面的说书人提出来的,是虚构的,并不属实 具体可查询“百度百科——周瑜”...

端午节是哪一天 有什么历史典故
5.龙的节日 这种说法来自闻一多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他认为,五月初五是古代吴越地区“龙”的部 元·吴廷晖:《龙舟夺标》[1]落举行图腾祭祀的日子。其主要理由是;(一)端午节两个最主要的活动吃粽子和竞渡,都与龙相关。粽子投入水里常被蛟龙所窃,而竞渡则用的是龙舟。(二)竞...

宝鸡的历史典故
宝鸡是华夏始祖炎帝故里、周秦王朝的发祥地,素有“青铜器之乡”、“民间工艺美术之乡”和“佛骨圣地”的美誉,影响了中华民族三千多年的《周礼》、《周易》,以及“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等历史典故皆出于宝鸡,至今仍有北首岭遗址、钓鱼台、周公庙...

刘伶醉酒的典故是什么
自古以来,民间就有这样一个传说:人间好酒为杜康,酒量大数刘伶,饮了杜康酒三盅,醉了刘伶三年整。传说魏晋年间,滨州地带有一好酒的刘伶,是西晋“竹林七贤”之一,嗜酒如命,酒量之大,举世。酒仙杜康奉玉帝旨意前来度化刘伶成仙,演绎出刘伶醉酒的典故。传说刘伶愤世嫉俗怀才不遇,常常借酒消愁,只要...

许多历史故事蕴涵着丰富的中华传统美德。请你列举两个典故,并写出其中...
采纳率:30% 来自团队:开卷有益 擅长: 历史学 操作系统\/系统故障 历史话题 宗教 小说 其他回答 孔融让梨 兄弟姐们之间相互有爱谦让不食周粟 伟大爱国情操 he1986he1986 | 发布于2010-12-04 举报| 评论 4 0 为您推荐: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1000 传统美德图片 中国的传统美德是什么 传统美德的英语 中国...

祖逖中流击楫的历史典故?
平占领中原的敌人,决不再过这条大江。”他的激昂的声调和豪壮的气概,使随行的壮士个 个感动,人人激奋。到了淮阴,他们停下来一面制造兵器,一面招兵买马,聚集了两千多人马,就向北进发 了。祖逖的军队一路上得到人民的支持,迅速收复了许多失地。当时,长江以北还有不少豪 强地主,趁中原大乱的...

文明礼仪的历史小故事
更多“ 历史故事 ”的相关 文章 推荐【↓ ↓ ↓ 】15个历史小故事 中国历史小故事大全 文明礼仪历史小故事精选 10个历史典故故事简短 关于八达岭长城的历史故事5篇 文明礼仪历史小故事1 舜, 传说 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

历史典故母爱子故事
每月朔(shuò,夏历每月初一日)望,官员入文庙,行礼跪拜,揖[yī,拱手礼]让进退,孟子见了,一一习记。孟母曰:“此真可以处子也。”遂居于此。源自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link?url=9GJPHxpswQoFlfN0kLQusHHI_GtsRGWSMp87lw8WY_p03QMhaI8-jNsHUmAAQxHm96wMA3Pt7LkaBKvlS-1Voq ...

辛弃疾历史典故
怎么能回首啊,当年拓跋焘的行宫外竟有百姓在那里祭祀,乌鸦啄食祭品,人们过着社日,只把他当作一位神祇来供奉,而不知道这里曾是一个皇帝的行宫。 还有谁会问,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3、历史典故:1)“孙仲谋处”:出自曹操“生子当如”孙仲谋“(生的孩子应该像孙权)。孙权,三国时的吴王,字仲谋,曾建都京口。 2)...

南漳县18868697428: 简短的历史小故事40个,50字左右. -
凌骨济克:[答案] 姜太公钓鱼 太公 姓 姜,名 尚,西周 时 人,曾 辅佐 周 武王 灭了 商朝.据 民间 传说,太公 在 出仕 之前,隐居於 渭水(在今陕西省境内)之 滨.他 常 拿 一根 不带 鱼饵 的 直钩 钓竿,在 水面 上 凭空 钓鱼.一些 樵夫 看到 他 这样 钓鱼 都 发笑.太公 说...

南漳县18868697428: 闻名的历史故事有哪些 -
凌骨济克: 邯郸学步,围魏救赵,完璧归赵(蔺相如),围魏救赵(孙膑),退避三舍(重耳),毛遂自荐(毛遂),负荆请罪(廉颇),纸上谈兵(赵括),一鼓作气(曹刿),千金买骨(郭隗),讳疾忌医(蔡桓公),卧薪尝胆(勾践) 1程门立雪...

南漳县18868697428: 10个历史故事20字 -
凌骨济克: 1、自相矛盾 有个人卖矛和盾.他说盾最坚固,又说矛最锐利.有个人问他用矛来戳盾会怎样?他答不出来,古人称其为自相矛盾. 2、乐不思蜀刘备 建立蜀国.后儿子刘禅继位,.刘禅昏庸无能,蜀国就被魏所灭.刘禅投降后,在一次宴会上,司马...

南漳县18868697428: 求十个中国历史小故事 -
凌骨济克: 退避三舍: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诺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将退避三舍(一舍为三十里).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

南漳县18868697428: 中小学作文素材:80个历史人物成语典故,高分必备 -
凌骨济克: 1、一鼓作气(曹刿 guì)出自《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释义: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奋.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2、一字千金(吕不韦)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

南漳县18868697428: 历史典故成语故事 -
凌骨济克: 1.匡衡凿壁(匡衡凿壁)【出处】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西京杂记》卷二【释义】后以之为刻苦读书的典实.【用法】作宾语、定语;指人勤学【...

南漳县18868697428: 隋唐至明清的历史成语典故 -
凌骨济克: 隋唐至明清的形成的历史成语典故很多,在这个时期比较经典成语典故,有南柯一梦、一事无成、春风得意、磨杵成针、呕心沥血、请君入瓮、黄袍加身、孤注一掷、熟能生巧、强取豪夺、胸有成竹、名落孙山、一挥而就 、 玄武门之变、 房谋...

南漳县18868697428: 历史的典故都有哪些?如:周公金藤藏书的典故沈郎腰瘦的典故
凌骨济克: 愚公移山 后羿射日 女娲补天 负荆请罪 完壁归赵 草木皆兵 四面楚歌 背水一战 唇亡齿寒 望梅止渴 卧薪尝胆 围魏救赵 南辕北辙 一箭双雕 指鹿为马 愚公移山 后羿射日 女娲补...

南漳县18868697428: 经典历史故事五十字 -
凌骨济克: 赵、韩、魏三家瓜分智家的田土,赵襄子把智瑶的头骨涂上漆,作为饮具.智瑶的家臣豫让想为主公报仇,就化装为罪人,怀揣匕首,溷到赵襄子的宫室中打扫厕所.赵襄子上厕所时,忽然心动不安,令人搜索,抓获了豫让.左右随从要将他杀...

南漳县18868697428: 历史小故事100字左右急用
凌骨济克: 程门立雪 宋代有个叫杨时的人,是理学家程颐的学生,他40多岁时到洛阳去拜见程颐,当他与另一位同学来到程颐家的时候,天下起了大雪,程颐正在睡午觉,他们就站在门外静静地等候,直到程颐醒来,这时雪已经下了一尺多深,这就是流传至今的"程门立雪"的故事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