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电影《黄金时代》

作者&投稿:臾徐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如何评价电影《黄金时代》~

1
许鞍华导演的《黄金时代》昨天看了。拍得挺客观,没有过多煽情或评判,如她自己所说的:力图接近真相,呈现萧红的一生。
    
    但还是很失望,因为装。整个观影过程中,你几乎能感觉到许鞍华那张老脸,在镜头外的某处,真理在握似地叨叨:这是一种艺术上的尝试,要摒弃商业电影的浮华,反映更真实的人性,做到......
    
    可,目标与作品是两回事,正如眼高和手高是两回事一样。
    
    这是一部文青才有福消受的电影。之所以如此说,是因为它是挑观众的,如果你不是萧红迷,没有萧红七七八八的八卦打底的话,极容易在紊乱的电影语言中,找不着方向,生出莫名其妙的被耍感。
    
    当然,宅男们若是去影院泡妞,那真真是极好的,在几丈开的屏幕下,专心致志表忠心:唉,贱人就是矫情,你却连放屁,都有一股久违的清新。
    
    和我同去的人,也是个非文青,对萧红不了解,3小时就在一头雾水中度过。不断问我,为什么这里突然这样,这是谁,这是怎么回
事......他被许大妈搞得很挫败,几乎要抓狂。于是我成了片方的义工,为电影未尽的事业,作善后工作——用足以迷死奥巴马、放倒奥特曼、融化奥利奥的
嗓音,在疙疙瘩瘩的剧情里,为他指路铺桥,猜测那些转折和变奏,到底在打什么小九九。
    
    《黄金时代》在表达上创了新,它将顺叙、倒叙与插叙杂糅于一体,对白、旁白与独白混集于一身。主线是萧红的一生,但时空不时置换,一会插叙个情节,一会又从几十年后开始倒叙,借一个人的嘴巴,来补叙当前。
    
    这就是对纪录片矫揉造作的模仿了。
    
    和纪录片一样,伪纪录片《黄金时代》也用了大量亲友访谈、史料式镜头、信件复述、人物自述等纪录片摄影手法,构建事件,试图以假乱真。但亲历者和回忆者都是演员,创作方式又是剧情片的,搬演、再现、仿拟甚至虚构,怎么看怎么不顺眼。
    
    往往一段情节正在行进,忽然卡住,然后不知打哪冒出一人,闯入镜头,木着脸,开始评述那年那月那女人,硬生生把你拉出戏。妈蛋,这就是典型的不好好说事,与能力无关,与诚意有染。
    
    再者,它徒有纪录片的结构,又没有纪录片的自然、客观、公允,以及对大局的控制——时代、人物、文学,都成了模式化的背景,归根结底,讲的还是萧红的性。
    
    这正是萧红的悲哀,她一生主动选择噩运,将自己放逐于凶多吉少的未知,无非想作自己人生的主,不至于被设置,不至于成为男权社会的消费
品。不想到了今天,她的身体、交际和私生活,仍然比她的才华,更能吸引大众,更能代表她的价值。哪怕是对女性极具悲悯情怀的许鞍华,也未能逃脱。
    
    《黄金时代》原是2014年我最期待的电影,因为萧红,因为汤唯,也因为许鞍华。没想到竟是这样。那天影院的人极少,开演半小时,有人开
始退场。一个多小时后,影院则干脆走得空空荡荡,只剩下我们俩,顽强地钉在红皮椅上,对抗着许大妈的罗嗦无逻辑,也对抗着期待我们早点离场好收工的影院工
作人员。
    
    我很理解观众的离席。电影不好看,加上显而易见的装叉,和不合时宜的呓语式独白,使之成了一场漫长的自嗨秀。到最后,我忍不住刻薄地想:
许鞍华和李樯太自恋了,《黄金时代》在某种意义上,只满足了她们艺术独创的野心,但,为观众讲故事的初心,不知被他们忘到哪旮旯去了。
    
    也许,有人要说,这并不是低级的故事片,人家玩的是传记。但,传记非得这么颠三倒四吗?人家理查德·林克莱特也拍纪录片,同样是请了一拔
演员,用12年时光,拍摄一个时代,结结实实地感动了无数人。和《黄金时代》的花里胡哨相比,《少年时代》浑然天成,一如时光之璞玉。
    
  
  

2 早些年的时候,看萧红的《生死场》,吓到了。脓血泪泛滥,疯子瘸子横行,屎屁尿枪炮弹纷飞,将“北方人民的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激烈地推到我面前,以至于一连几天,我都无法出戏。
    
    之所以无法出戏,有一个重要原因:那些沉重而龌龊的现实,全是我亲历过的乡村。月英有月英的镜像,金枝有金枝的对应,成业有成业的孪生兄弟,王婆有王婆的参照实体,甚至村口的歪脖子树,也有一颗,长在我出生的土坯房前。
    
    虽然《生死场》后半段狗尾续貂,企图依附于某种社会思潮,但还是很喜欢她,把她写的书,她的传记,都找来翻阅。
    
    萧红当然是有才华的,23岁,已经深谙世界之凶残,写乡村,写得生猛强悍,处处是令人倒抽一口气的蛮荒。写生活,写得冷硬、精准、苛刻,
有钢针式的穿透力,轻轻一捅,就能挑破疮痂和脓包。即使写《小城三月》的爱情,也是自毁式的固执,如棉絮里的火籽,暗中烧着,要人命地压抑和炽烈,等到发
现时,已经成了灰,只剩下一口叹息,堵在人的嗓子眼里,用尽半生去幽幽吐尽。
    
    再然后,知道了她的生平,母亲早逝、父亲凶暴、逃婚、私奔、怀孕、被弃、满城流言与白眼、饥寒交迫、贫病交加、新生儿送人、背井离乡、爱
人出轨、被家暴、怀着前任的孩子再婚、战争、婴儿死亡、逃难、病入膏肓、早逝......人世间有千难万苦,每一种,都铺在她的生命前方,等她去一一领略
滋味。
    
    31岁,她早夭,濒临死亡的时候,最爱的人不在身旁。
    
    “平生受尽白眼和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这是她在异乡,孤苦地离开人世之外,留下的最后的遗言。其中悲凉,令人瑟缩。其中不甘,令人悱恻。
    
    萧红是如此可怜,可怜到文艺青年很容易将她视为自己受难的姐妹,因她的爱而爱,因她的恨而恨,并哀叹生不逢时,不能帮她遮风挡雨,不能在她饥饿的岁月里,为她送去一个列巴圈。
    
    可是,在萧红生平资料中,我们还是能在她的悲凉里,轻易发现她的不可爱。许广平怨她,说她总是不请自来,一来就坐半天,打扰鲁迅休息,甚至鲁迅的病重,她觉得与萧红都有些关联。
    
    孩子出生后,看护妇抱给她说,她摇着手,说:“不要!不......不要......我不要呀!”
    
    而萧军,在萧红死后的许多年里,回忆她:“作为一个六年文学上的伙伴和战友,我怀念她;作为一个有才能、有成绩、有影响的作家,不幸短命而死,我惋惜她;如果以妻子意义来衡量,她离开我,我并没有什么遗憾之情。”
    
    仔细想来,萧红的悲剧,原因颇多。外界当然有不可推卸的缘由,乱世,战争,冷漠世情,愚昧传统,稀薄的生存可能,专制的父权与男权,等等。但不可否认的是,更多的,还是她自身的原因:她软弱的内心、病态的性情,与不自立自尊的人格,导致她的自我祸害和自我堕落。
    
  
  
3 为什么你遇人都不淑?
    
    为什么你一直没有职业?
    
    为什么你追求自由与独立的路上,却一直要一个男人,陆振舜、汪恩甲、萧军、端木蕻良、鲁迅、锡金、骆宾基,陪在你身边,作你人生的依靠?
    
    为什么你每次都嫁人时,肚子里都怀着另一个男人的孩子?
    
    为什么你悲悯苍生,却一再弃儿,甚至疑似对进婴儿进行杀戮,从未表达过悔恨?
    
    所有这些,都让我觉得萧红就是一个悖论的集合体。她追求独立,却一直无法自立;她向往自由,却一直自我设限;她极其多情,又极其自私;她
反抗父权,反抗专制,却成为男权的另一种牺牲品;她说“成千上万的小孩饿死了,怎么看不见”,却任由自己刚出生的孩子,在蚊虫的叮咬中,全身冰冷,哭了整
整五天。
    
    萧红最大的问题,是缺乏自我规定的意志。缺乏自我规定的意志,最悲哀的一点,就是你把被迫做的事情,当成想做的事情;你把原本厌恶的生活,当成了想要的生活。这使得她虽然一辈子都在呼吁自我解放,却在同一个地方跌倒。重复着被弃和寻找,寻找和重新被弃。
    
    女性的解放,不论是从前,还是现在,其前提就是自我独立。
    
    天涯与豆瓣上,总有一些女文青发长帖,说辞职去旅行,花了几百块,从海边逛到城堡,从雪山飞到沙漠,一路艳遇,一路留下故事。但我们都心知肚明,像这种旅行,如果不张开钱包,必然要张开大腿;如果不刷卡,必然要刷逼。
    
    萧红也是。她与萧军见面的第一天,就和他上了床。那时萧军有家室,而她正怀孕七月。女人一旦经济与人格不独立,就容易慌不择食,任何一个男人靠近她,她都会像一只八爪章鱼,将他牢牢抓住。甚至,为了身无挂碍地依赖,她把亲生女儿遗弃。
    
    这样的解放,只是一个雄纠纠的口号,归根结底,还是奴隶,还是男权的玩物,还是没有自尊自爱自立,还是靠着性别去赚生存,和女性解放半毛钱关系也没有。
    
    因为不独立,再后来与端木一起生活,萧红也没有得到应有的呵护,和尊重。
    
    记得靳以有一回去看她,她正在写鲁迅回忆录。端木在睡觉,听见说话,一面揉着眼睛,咕嘟爬起来,一面略带一点轻蔑的语气说:“你又写这样的文章,我看看,我看看.......”他果真看了一点,便又鄙夷地笑起来:“这也值得写,这有什么好写?......”
    
    三从四德固然让人讨厌,被设置的婚姻也令人反感,平庸乏味的生活都想逃离。但是,在你被自由、独立与解放之类的大词鼓吹得头晕脑胀的时候,请冷静想一个问题:倘若你离开了,你真的能养活自己吗?
    
    如果没有自食其力的本领,和自我健全的责任担当。那么,你很可能就是另一个娜拉。出走之后,摆在你面前的,只有两条路:不是堕落,就是回来。
    
    萧红没有回来,于是,她便堕落。从一个男人到另一个男人,从一种攀附到另一种攀附,从一种被弃到另一种被弃。
    
    又或者说,她其实回来了,从男权的世界出发,又回到男权的世界,靠做或长或短的性奴,维持自己短暂的生命。

1、电影的缺陷皆源于这是一部根据真实人物所拍的传记片,编剧过于尊重史实乃至缩手缩脚。

2、影片的缺陷来自编剧,优点来自导演。冤有头债有主,大家要找对人。

演员不断的打破屏幕间隔的间离式叙事手法招致很多人的批评,我并不觉得这是问题。同样是“被嫌弃的一生”,中岛哲也在《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中玩得嗨多了:音乐剧、舞台剧、MV、剥洋葱式非线性叙事结构...你不会觉得《松子》难以理解,甚至觉得很好看。同样,我不觉得《黄金时代》非线性叙事结构难懂,当然“去高潮化”的拍摄手法使其并不"好看"。为什么你能接受《松子》的表达方式而不能接受《黄金时代》的表达方式?因为《黄金时代》的传主是真实人物,编剧乃至观众潜意识中拒绝用过于“夸张”的表达方式。

我所不满的在于编剧过于谨慎。整部电影象影像化的“亲朋好友忆萧红”,几乎每个角色的每句台词都有出处,可见编剧的确在搜集资料方面下了大功夫。当角色们念出台词或者对着镜头讲述时,我甚至觉得屏幕下方会出现“XXX(人名),《XXXXX》(回忆录书名),XX—XX页”的字幕。越是知名的人物越尊重史实,这点在鲁迅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他的台词完全是文本式而非口语化,听着这个“人物”大段大段说出文章中的“台词”,这种处理方式我觉得“过了”。

编剧事无巨细的客观的描述萧红何年何月在何地作了何事,但是他忘了最关键的一点:萧红为什么这么做?或者更进一步:萧红是怎样的女子?这才是很多非萧红迷关注的事。我说我想去看《黄金时代》,亲友不屑的说:“萧红的电影有什么好看的?”言外之意自然指她身上的“破事”。而我想了解的并非那些“破事”——虽然这些“破事”很具传奇性——而是萧红这个“人”。很遗憾,这正是影片的缺陷。它忠实的表现萧红作为,比如她依附于各个男人,她对“政治”的抗拒,却忽略了她的所思,即人物动机。为何她这样做?影片语焉不详。《松子》虽然戏谑,但对人物动机的挖掘相当深入。松子童年缺爱,因此一生寻爱,这使观众能对角色有代入感——有趣的是,很多虚拟传记片都将人物动机归结为家庭和童年,比如《公民凯恩》。而萧红,我们知道她父亲对她不好,这在片头片尾略为提及,但通过影片,我们找不到根源动机。如果你是萧红粉丝,对其经历感同身受,自然能分析其动机;但我不是,通过电影我没看到我想了解的内容。

这使《黄金时代》夹在两头不讨好的尴尬境地:不接受其叙事方式的(这其中可能包括萧红迷),觉得这电影装逼且难看;接受其叙事方式的,觉得不够深入、流于表面。归根结底,如前所说:这是真实人物的传记片,编剧不敢表露其态度,因为这可能会招致不同意见者的批评。所以他尽量客观、尊重历史,不越雷池一步。如果编剧大胆一些,干脆用《天鹅绒金矿》的表现手法:影射,真实人物与虚构人物、真实经历与虚构经历夹杂在一起,拍摄手法更随心所欲。观众对传主感兴趣?看完电影自己去查资料吧!

作为一部带有强烈编剧印记的电影,许鞍华作为导演是否好选择?我个人认为,在技术方面,许鞍华无可指摘。影片节奏舒缓而不拖沓,结构扎实而不松散,一些剪辑段落颇有亮点,可见导演的基本功。许鞍华甚至忠实复制了剧本的疏离态度。在三个小时的观看过程中,我没有走神。采用非线性叙事结构的国产电影不多,《黄金时代》是一个良好尝试。如果将剧本交于其他导演之手,可能呈现效果更差。不过对于可以预见的票房失败,身为导演的许鞍华将会背负主要责任,令人惋惜。

就像《一代宗师》的野心并非《叶问传》,《黄金时代》也并非聚焦于萧红一人。但由于上述问题,出场人物犹如一个个纸片,我们看见他们的经历,听见他们的言语,但他们究竟是什么人?我们不知道(《一代宗师》中,王家卫好歹通过那么多“金句”把人物立起来了)。也许萧红的经历于你心有戚戚,你会由于自己与萧红的相似经历与处境,而将自己的情感代入电影中的萧红。但这并非电影展现于你的。编导选择“不表达态度”,这也算是一种态度吧。

我所在的影院,《黄金时代》一天排片三场。我看的那一场上座率大约六成,期间溜走了几名观众,退场人数并不多。《黄金时代》于我有所触动,我可以给它三星至三星半。

1
许鞍华导演的《黄金时代》昨天看了。拍得挺客观,没有过多煽情或评判,如她自己所说的:力图接近真相,呈现萧红的一生。
    
    但还是很失望,因为装。整个观影过程中,你几乎能感觉到许鞍华那张老脸,在镜头外的某处,真理在握似地叨叨:这是一种艺术上的尝试,要摒弃商业电影的浮华,反映更真实的人性,做到......
    
    可,目标与作品是两回事,正如眼高和手高是两回事一样。
    
    这是一部文青才有福消受的电影。之所以如此说,是因为它是挑观众的,如果你不是萧红迷,没有萧红七七八八的八卦打底的话,极容易在紊乱的电影语言中,找不着方向,生出莫名其妙的被耍感。
    
    当然,宅男们若是去影院泡妞,那真真是极好的,在几丈开的屏幕下,专心致志表忠心:唉,贱人就是矫情,你却连放屁,都有一股久违的清新。
    
    和我同去的人,也是个非文青,对萧红不了解,3小时就在一头雾水中度过。不断问我,为什么这里突然这样,这是谁,这是怎么回
事......他被许大妈搞得很挫败,几乎要抓狂。于是我成了片方的义工,为电影未尽的事业,作善后工作——用足以迷死奥巴马、放倒奥特曼、融化奥利奥的
嗓音,在疙疙瘩瘩的剧情里,为他指路铺桥,猜测那些转折和变奏,到底在打什么小九九。
    
    《黄金时代》在表达上创了新,它将顺叙、倒叙与插叙杂糅于一体,对白、旁白与独白混集于一身。主线是萧红的一生,但时空不时置换,一会插叙个情节,一会又从几十年后开始倒叙,借一个人的嘴巴,来补叙当前。
    
    这就是对纪录片矫揉造作的模仿了。
    
    和纪录片一样,伪纪录片《黄金时代》也用了大量亲友访谈、史料式镜头、信件复述、人物自述等纪录片摄影手法,构建事件,试图以假乱真。但亲历者和回忆者都是演员,创作方式又是剧情片的,搬演、再现、仿拟甚至虚构,怎么看怎么不顺眼。
    
    往往一段情节正在行进,忽然卡住,然后不知打哪冒出一人,闯入镜头,木着脸,开始评述那年那月那女人,硬生生把你拉出戏。妈蛋,这就是典型的不好好说事,与能力无关,与诚意有染。
    
    再者,它徒有纪录片的结构,又没有纪录片的自然、客观、公允,以及对大局的控制——时代、人物、文学,都成了模式化的背景,归根结底,讲的还是萧红的性。
    
    这正是萧红的悲哀,她一生主动选择噩运,将自己放逐于凶多吉少的未知,无非想作自己人生的主,不至于被设置,不至于成为男权社会的消费
品。不想到了今天,她的身体、交际和私生活,仍然比她的才华,更能吸引大众,更能代表她的价值。哪怕是对女性极具悲悯情怀的许鞍华,也未能逃脱。
    
    《黄金时代》原是2014年我最期待的电影,因为萧红,因为汤唯,也因为许鞍华。没想到竟是这样。那天影院的人极少,开演半小时,有人开
始退场。一个多小时后,影院则干脆走得空空荡荡,只剩下我们俩,顽强地钉在红皮椅上,对抗着许大妈的罗嗦无逻辑,也对抗着期待我们早点离场好收工的影院工
作人员。
    
    我很理解观众的离席。电影不好看,加上显而易见的装叉,和不合时宜的呓语式独白,使之成了一场漫长的自嗨秀。到最后,我忍不住刻薄地想:
许鞍华和李樯太自恋了,《黄金时代》在某种意义上,只满足了她们艺术独创的野心,但,为观众讲故事的初心,不知被他们忘到哪旮旯去了。
    
    也许,有人要说,这并不是低级的故事片,人家玩的是传记。但,传记非得这么颠三倒四吗?人家理查德·林克莱特也拍纪录片,同样是请了一拔
演员,用12年时光,拍摄一个时代,结结实实地感动了无数人。和《黄金时代》的花里胡哨相比,《少年时代》浑然天成,一如时光之璞玉。
    
  
  

2 早些年的时候,看萧红的《生死场》,吓到了。脓血泪泛滥,疯子瘸子横行,屎屁尿枪炮弹纷飞,将“北方人民的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激烈地推到我面前,以至于一连几天,我都无法出戏。
    
    之所以无法出戏,有一个重要原因:那些沉重而龌龊的现实,全是我亲历过的乡村。月英有月英的镜像,金枝有金枝的对应,成业有成业的孪生兄弟,王婆有王婆的参照实体,甚至村口的歪脖子树,也有一颗,长在我出生的土坯房前。
    
    虽然《生死场》后半段狗尾续貂,企图依附于某种社会思潮,但还是很喜欢她,把她写的书,她的传记,都找来翻阅。
    
    萧红当然是有才华的,23岁,已经深谙世界之凶残,写乡村,写得生猛强悍,处处是令人倒抽一口气的蛮荒。写生活,写得冷硬、精准、苛刻,
有钢针式的穿透力,轻轻一捅,就能挑破疮痂和脓包。即使写《小城三月》的爱情,也是自毁式的固执,如棉絮里的火籽,暗中烧着,要人命地压抑和炽烈,等到发
现时,已经成了灰,只剩下一口叹息,堵在人的嗓子眼里,用尽半生去幽幽吐尽。
    
    再然后,知道了她的生平,母亲早逝、父亲凶暴、逃婚、私奔、怀孕、被弃、满城流言与白眼、饥寒交迫、贫病交加、新生儿送人、背井离乡、爱
人出轨、被家暴、怀着前任的孩子再婚、战争、婴儿死亡、逃难、病入膏肓、早逝......人世间有千难万苦,每一种,都铺在她的生命前方,等她去一一领略
滋味。
    
    31岁,她早夭,濒临死亡的时候,最爱的人不在身旁。
    
    “平生受尽白眼和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这是她在异乡,孤苦地离开人世之外,留下的最后的遗言。其中悲凉,令人瑟缩。其中不甘,令人悱恻。
    
    萧红是如此可怜,可怜到文艺青年很容易将她视为自己受难的姐妹,因她的爱而爱,因她的恨而恨,并哀叹生不逢时,不能帮她遮风挡雨,不能在她饥饿的岁月里,为她送去一个列巴圈。
    
    可是,在萧红生平资料中,我们还是能在她的悲凉里,轻易发现她的不可爱。许广平怨她,说她总是不请自来,一来就坐半天,打扰鲁迅休息,甚至鲁迅的病重,她觉得与萧红都有些关联。
    
    孩子出生后,看护妇抱给她说,她摇着手,说:“不要!不......不要......我不要呀!”
    
    而萧军,在萧红死后的许多年里,回忆她:“作为一个六年文学上的伙伴和战友,我怀念她;作为一个有才能、有成绩、有影响的作家,不幸短命而死,我惋惜她;如果以妻子意义来衡量,她离开我,我并没有什么遗憾之情。”
    
    仔细想来,萧红的悲剧,原因颇多。外界当然有不可推卸的缘由,乱世,战争,冷漠世情,愚昧传统,稀薄的生存可能,专制的父权与男权,等等。但不可否认的是,更多的,还是她自身的原因:她软弱的内心、病态的性情,与不自立自尊的人格,导致她的自我祸害和自我堕落。
    
  
  
3 为什么你遇人都不淑?
    
    为什么你一直没有职业?
    
    为什么你追求自由与独立的路上,却一直要一个男人,陆振舜、汪恩甲、萧军、端木蕻良、鲁迅、锡金、骆宾基,陪在你身边,作你人生的依靠?
    
    为什么你每次都嫁人时,肚子里都怀着另一个男人的孩子?
    
    为什么你悲悯苍生,却一再弃儿,甚至疑似对进婴儿进行杀戮,从未表达过悔恨?
    
    所有这些,都让我觉得萧红就是一个悖论的集合体。她追求独立,却一直无法自立;她向往自由,却一直自我设限;她极其多情,又极其自私;她
反抗父权,反抗专制,却成为男权的另一种牺牲品;她说“成千上万的小孩饿死了,怎么看不见”,却任由自己刚出生的孩子,在蚊虫的叮咬中,全身冰冷,哭了整
整五天。
    
    萧红最大的问题,是缺乏自我规定的意志。缺乏自我规定的意志,最悲哀的一点,就是你把被迫做的事情,当成想做的事情;你把原本厌恶的生活,当成了想要的生活。这使得她虽然一辈子都在呼吁自我解放,却在同一个地方跌倒。重复着被弃和寻找,寻找和重新被弃。
    
    女性的解放,不论是从前,还是现在,其前提就是自我独立。
    
    天涯与豆瓣上,总有一些女文青发长帖,说辞职去旅行,花了几百块,从海边逛到城堡,从雪山飞到沙漠,一路艳遇,一路留下故事。但我们都心知肚明,像这种旅行,如果不张开钱包,必然要张开大腿;如果不刷卡,必然要刷逼。
    
    萧红也是。她与萧军见面的第一天,就和他上了床。那时萧军有家室,而她正怀孕七月。女人一旦经济与人格不独立,就容易慌不择食,任何一个男人靠近她,她都会像一只八爪章鱼,将他牢牢抓住。甚至,为了身无挂碍地依赖,她把亲生女儿遗弃。
    
    这样的解放,只是一个雄纠纠的口号,归根结底,还是奴隶,还是男权的玩物,还是没有自尊自爱自立,还是靠着性别去赚生存,和女性解放半毛钱关系也没有。
    
    因为不独立,再后来与端木一起生活,萧红也没有得到应有的呵护,和尊重。
    
    记得靳以有一回去看她,她正在写鲁迅回忆录。端木在睡觉,听见说话,一面揉着眼睛,咕嘟爬起来,一面略带一点轻蔑的语气说:“你又写这样的文章,我看看,我看看.......”他果真看了一点,便又鄙夷地笑起来:“这也值得写,这有什么好写?......”
    
    三从四德固然让人讨厌,被设置的婚姻也令人反感,平庸乏味的生活都想逃离。但是,在你被自由、独立与解放之类的大词鼓吹得头晕脑胀的时候,请冷静想一个问题:倘若你离开了,你真的能养活自己吗?
    
    如果没有自食其力的本领,和自我健全的责任担当。那么,你很可能就是另一个娜拉。出走之后,摆在你面前的,只有两条路:不是堕落,就是回来。
    
    萧红没有回来,于是,她便堕落。从一个男人到另一个男人,从一种攀附到另一种攀附,从一种被弃到另一种被弃。
    
    又或者说,她其实回来了,从男权的世界出发,又回到男权的世界,靠做或长或短的性奴,维持自己短暂的生命。


穿梭历史与时空间离的《黄金时代》,萧红版乱世佳人的双重人生,你怎么看...
导演许鞍华并没有选择去捕获萧红这个个体,而是将镜头环绕着萧红,在变化的视角中移摆,在复杂的时间维度中穿越行进,在影像的不时撕裂与缝合中,勾勒了萧红所处的那个时期的轮廓,触碰到了那个黄金时期所弥散的浓烈的炙热感。 电影《黄金时期》的独树一帜在于其有别于传统中国传记电影的叙事方式,采用间离手法消弭了观众对...

影评|萧红的《黄金时代》渴望安稳自由,又不断奔波
许广平曾对她商市集评价“她这么会写饥赛和贫穷,饥寒和贫穷谁不晓得呢,可没人像她写得这么触目惊心。”与萧军相逢,这是她的黄金时代 与萧军的相遇是在一天的黄昏,萧军因为她的才华而赞赏她,与她谈天说地。在萧军问到萧红,你为什么还眷恋这个世界的时候;萧红说,这个世界,还有一点能让我死不瞑目的东西存在,就...

如何评价电影《黄金时代》
评论 收起 更多回答(1) 其他类似问题 2014-12-31 如何评价电影《黄金时代》 33 2017-01-16 电影《黄金时代》怎么样 2015-08-02 如何评价电影《黄金时代》 1 2015-05-08 如何评价电影《黄金时代》 2015-05-10 如何评价电影《黄金时代》 2015-03-21 如何评价电影《黄金时代》 2016-09-24 如何评...

如何评价许鞍华电影《黄金时代》?
叙事不清晰、线索多而乱。许鞍华拍摄《黄金时代》的时候就遇到这种诟病,这实在是不懂现代文学和现代电影,它们尝试还原现实的多种层面的复杂性,呈现一个同时代共生的众生相,而且每个人之间互相影响,但又并行不悖,编织成一个时代的网络。这种散文化甚至散文诗化的叙事形式,萧红、废名、沈从文等大家都很...

电影《黄金时代》有没有触动到你?
而且应当选择在电影院看,因为其场景开阔,跨越的时空较广,并非家里的电脑屏幕所能承载得了的。在为大家赏析《黄金时代》这部优秀影片前先打个小小的伏笔,不知是否机缘,笔者少年时在某一书店随意买了一本连环画《生死场》,第一次蒙蒙懵懵接触到了“萧红”这个符号,其后念了高中看了《鲁迅传记》再次...

《黄金时代》观后感
鲁迅先生曾在萧红最落魄时,给予她光明,对她的才华给予肯定。鲁迅先生的妻子许先生曾这样评价萧红的文笔:人都知道穷苦,但没有人像她写的那么深刻! 萧红最终死于肺结核病,在她如流星般的人生中,划过属于她自己的光彩,和她自己的黄金时代! 《黄金时代》观后感4 1911年6月1日,在黑龙江呼兰城的一个在财主家族,一个...

如何评价黄金时代?
她以孩童的目光凝视过去,简单的故事,也许是那个时代的清泉。好了,对于她的文章和传记言尽于此。简单说一下电影。一、时间过长。一般的电影长度一般在八十分钟到一百二十分钟左右,私以为一个半小时最佳。《黄金时代》共178分钟,将近三个小时。作为一部文艺片,它注定了“叫好不叫座”。文艺片本来就...

如何评价电影《黄金时代》?
我觉得此影片还没有大到诠释一个时代的程度,它只是诠释了萧红的一生,虽说诠释萧红离不开关于那个时代的描述,但是那些背景大都是捎带的,人们很难透过萧红的人生故事整体感悟那个时代。我知道,这个名字是源于萧红给萧军的一封信,萧红在日本时给萧军的一封信中写道:“这不正是我的黄金时代吗?”萧红...

汤唯新作品《黄金时代》好看吗?
相遇之前,萧红的生活支离破碎,电影对此毫无粉饰遮掩。未婚夫汪恩甲、表哥陆振舜,陆续出现在她生活里,或多或少,改变着她的生命轨迹。但这些相遇,是生命准备期的相遇,是次一等的,狗粮般的,不足以喂养她。她和他们相处时的顺应、懦弱、反悔、挣扎,所有这些显得狰狞,被人视为狗血的举动,是她对...

《黄金时代》讲了什么?如何评价?
《黄金时代》和《一代宗师》很像:标题很大,不肯把自己老老实实简单定位成某位历史人物的传记片;叙事很细碎,或许是因为他们坚信“平淡之中见真情,明星也是老百姓”;台词有亮点,前者是把文学作品和历史传记中的句子一支支捋下,插在人物头上,后者则留下无数“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的金句。以上...

河南省17811182089: 如何评价电影《黄金时代》 -
甫胆复方: 字有点多 在各色争议声中,终于决定亲眼看看这部电影.看完后感想如下:1、电影的缺陷皆源于这是一部根据真实人物所拍的传记片,编剧过于尊重史实乃至缩手缩脚.2、影片的缺陷来自编剧,优点来自导演.冤有头债有主,大家要找对人...

河南省17811182089: 请问,电影"黄金时代",好看吗?汤唯饰演的萧红 -
甫胆复方: 还行,看你是不是喜欢文艺片,影片讲述女主萧红的写作生涯、生活际遇,侧面反映动荡的时代背景,反正很文艺的影片,每个人看完一般都会有不同的感悟.望采纳.

河南省17811182089: 电影黄金时代观众评价如何 -
甫胆复方: 电影《黄金时代》 拍摄又历时三年,堪称中国电影史上耗资最大的文艺片.制作耗资近七千万,筹备三年,辗转中国多地,郝蕾、田原、袁泉、沙溢、张译、袁文康等三十多位华语明星来吸引观众眼球外,其接近三个小时的超长时长也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很多人质疑为了有更好的观影体验,许鞍华表示,“因为整个结构是巡回的,为什么不剪成上下两部上映?该片除了拥有汤唯、冯绍峰、王千源、朱亚文、王志文、对此,你看了上集以后,你再接着看下集,你的结构就出不来了.”导演许鞍华表示初剪版本有4个小时,现在已经是调整以后最精简版了,“因为没有这个长度,这个戏就没有了这个独特.萧红一生的经历没有这么深刻.

河南省17811182089: 黄金时代好看吗? -
甫胆复方: 不知道你说的是王小波的呢?还是汤唯演的电影《黄金时代》,朱云乔改编的剧本《黄金时代》

河南省17811182089: 请问.电影(黄金时代),好看吗??就是讲萧红的那个 -
甫胆复方: 就是一个人物传记,电影时间很长,剧情比较平淡.如果只是想了解这部电影讲的什么,建议直接百度一下就行了.如果是喜欢男女演员,可以看看

河南省17811182089: 电影《黄金时代》好看吗,高清完整版哪有? -
甫胆复方: 萧红,从哈尔滨到香港,望采纳,一边躲避战乱?shareid=3354738742&uk=1243795016" name="黄金时代高清完整版;导演,从北方到南方.对生的坚强对死的挣扎在她笔下穿透纸背 电影《黄金时代》以民国时期女作家萧红为主线,她的人生亦是如此! 提问者评价 谢谢! 评论 |

河南省17811182089: 看完电影《黄金时代》感受到什么?懂得了什么? -
甫胆复方: 没感觉,明国四大才女之一萧红的悲催一生,找伴侣应该找一个可以欣赏自己,同时也可以包容自己超出他人才能的人,不应该找一个花心的人.奋不顾身的追求一段不被人接受的情感的时候,要记得可能会等待自己的悲催人生.她的人生是用来看的,我们的人生是自己把握的,切莫重蹈覆辙.希望我的解答对你有所帮助,满意请采纳,不解请追问O(∩_∩)O谢谢

河南省17811182089: 王小波的<<黄金时代>>表达的是什么?
甫胆复方: 《黄金时代》呈现了思维的变幻莫测,我们所看到的全部是王二回忆的自述.九四年在大陆出版的的《黄金时代》在结构上向新小说派西蒙的《弗兰德公路》致敬,虽然单...

河南省17811182089: 《黄金时代》内容符合历史上真正的萧红么? -
甫胆复方: 《黄金时代》比起《萧红》,在叙事手法上不停抽离,这是个创新,却很难抓住电影观众.看完不禁做个比较,细节上两部电影有所不同.在端木出现的时间上,两部电影是不同的.《黄金时代》说的是在武汉,后来他们一起到了临...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