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法律的三个源头是氏族习惯、兵和

作者&投稿:攸爱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国古代法律起源的特点是什么~

中国古代法律起源的特点:引礼入法,礼法结合;家庭本文,伦理法制;法为治世之具,缘法断罪;无讼是求,调处息争;法典体例上的“诸法合体,民刑不分”与法律体系上的“诸法并存,民刑不分”。
基本特征:
立法主体:君主制法,法律以君主意志为转移;
指导原则:以礼教为指导原则和理论基础;
法律的主要内容:诸法合体,以刑为主。法典中既包括实体法,也包括程序法;
在以刑法为主要内容的同时:也有民法、行政法、经济法的相关规定;
司法与行政的关系:司法从属于行政,不同等级的行政官员同时也是不同管辖范围的司法官员。

扩展资料

历代行政法规
中国古代统治者也用法律作为管理行政机构和官吏的一种手段。历代都制定了一些关于行政机构设置、职掌和官制的行政法规。中国古代虽然把各种律令混合制订在一起,但唐以后也有单行的行政法典。
先秦夏代适应奴隶制的需要,随着权力机构的建立,产生了最初形态的行政法制。商代,“齐之以礼,齐之以刑”,礼法构成商王朝行政法的重要内容。但是,夏、商时期对政府机构的管理基本是以习惯法为主,“以言代法”,以吏代法。
西周时期的《周礼》(亦称《周官》)中载有《六官》、《六典》之篇。《六官》即《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考工记》6篇。
《六典》即治典、礼典、教典、政典、刑典、事典。六官各掌一典。其中,治、教、礼、事四典实为行政法的内容。从此,奠定了中国古代行政法的基础。
秦汉秦代建立了中央集权的统一封建国家,加强了对政府机构及官吏的管理。《秦律》中的《置吏律》、《效律》等是关于职官建制、任免、铨选、考核之法;《内吏杂律》是关于京官政务之法规。
《行书律》是有关公文规定的法规;《傅律》、《田律》、《金布律》、《徭律》以及《工律》等,是有关经济、手工业的行政管理法规,内容十分丰富,充分显示了统一封建国家行政管理制度的特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古代法律制度

法与原始社会的氏族习惯的根本区别主要表现在:
一、二者产生的方式不同。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而原始社会的氏族习惯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过程中自发形成的;
二、二者反映的利益和意志不同。法反映统治阶级的利益和意志,原始社会的氏族习惯反映原始社会全体成员的利益和意志;
三、二者保证实施的力量不同。法是由国家强制力来保证实施的,原始社会的氏族习惯是依靠依靠舆论、传统和领袖威信等力量来保证实施的;
四、二者适用的范围不同。法适用于国家主权领域内的所有居民,原始社会的找族习惯只适用于本氏族的成员

一,产生机构不同,原始社会是主体自治性群体,尚未进行社会分工,所以无法高度分化出立法机关。从而无法制定和认可。
二,阶级原因不同。原始社会的尚未分化出不同阶级,也就无所谓统治阶级,更无所谓统治阶级的意志,
三,因为原始社会结构单一,所以没有阶级,没有国家,没有专门的司法机关,便没有保障执行的力量。
四,因为原始社会没有国家,所以便没有规范的所适用的较固定的不特定主体。

中国古代法律制度
中国古代法律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夏商周到明清四千多年,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发展脉络清晰,有因有革,内容丰富,特点鲜明。历代立法中国古代自国家出现后,统治阶级就开始通过国家机关制定法律,建立法律制度。经过几千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一整套沿革清晰、特点鲜明的法律体系。

中文名
中国古代法律制度
外文名
China ancient legal system
起止年代
夏至今
萌芽年代
战国
建立年代

快速
导航
西汉

三国两晋六朝

隋唐

宋代

辽代

金代

元代

明清

历代行政法规

主要特点
夏商周
夏、商、周的法律是奴隶制法律,以习惯法为主,礼刑并用。它体现了王权与族权的统一,渗透了神权思想。
夏代
夏代是中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其法律总称为“禹刑”。《周礼·秋宫·司刑》注:“夏刑大辟二百,膑刑三百,宫刑五百,劓刑各千。”中国古代的刑与法含义相同,刑罚的出现,标志着夏代法律制度已经产生。
商代
“汤刑”是商代法律的总称。《尚书·盘庚》记载:“以常旧服,正法度”。商代已具有成文法律,在古文献中有明确记载,并在考古发掘中得到证实。商朝的刑法严酷,有死刑、肉刑、流刑、徒刑等。卜辞中,有象征残酷刑罚的文字;《简书·康诰》载:“罚蔽殷□,用其义刑义杀。”战国时荀子亦说:“刑名从商。”
周代
西周的法律制度因于夏、商,到了西周更趋成熟。《吕刑》中对犯人施行五种刑罚的规定长达三千条;同时,明确规定了罚金等级和赎刑制度等。
春秋战国春秋时期,奴隶制法制解体,各诸侯国的法律制度发生重大变化,成文法陆续颁布。郑国执政子产“铸刑书于鼎,以为国之常法”(《左传·昭公六年》杜预注),邓析编订“竹刑”。晋国亦“铸刑鼎,着范宣子所为刑书”(《左传·昭公二十九年》)。成文法的制定和公布,限制了旧贵族的特权,促进了封建生产关系的发展,标志着奴隶制的瓦解。
战国时期封建制确立。各诸侯国陆续颁布了以保护封建私有制为中心内容的封建法律。其中,魏国李悝在总结各国刑法典的基础上制定《法经》6篇,即《盗》、《贼》、《囚》、《捕》、《杂》、《具》。《法经》是以刑为主,诸法并用的第一部封建法典。秦国统治者奉行法家学说,任法为治。公元前359年,商鞅以《法经》为蓝本,改法为律,制定《秦律》6篇。此外,秦还颁布了大量法令。《睡虎地秦简》中有对秦律详细的介绍。
西汉
西汉,萧何以《秦律》为基础,制成《九章律》,确立以律、令、科、比为形式的一整套法律制度。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其实质乃外儒内法,正如汉宣帝所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汉书·元帝纪》)。这种思想构成了封建法律的理论基础,一直为历代封建统治者所奉行。
三国两晋六朝
三国两晋南北朝这一时期各朝都编纂法典。曹魏对法律作了重大修改,制定《魏律》18篇,并改汉具律为刑名,冠于全律之首;规定五刑,使刑名进一步规范化;保护贵族、官僚、地主等8种权贵人物在审判上享有特权的“八议”也正式上升为法律制度,充分体现了“举贤不出世族,用法不及权贵”。这是中国古代刑法的重要发展。其后产生了诸如《晋律》、《北齐律》等。《北齐律》首创“重罪十条”(亦称“十恶”);北魏、南陈法律中规定的官吏可以官抵罪的“官当”制度,对后世的封建法典皆有重大影响。
隋唐
隋唐这是中国封建社会诸种制度包括法律制度发生重大变革的时期。隋朝制定的《开皇律》在封建法典中占有重要地位。唐代尤为重视立法建设,唐太宗时,制定《唐律》12篇,500条。高宗永徽年间,编定《唐律疏议》30卷,永徽四年(653)颁行全国。唐律把“十恶”特标篇首,律文全面反映了唐代社会的等级划分,明确规定了社会各等级的不同身份、地位、权利和义务,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中国古代法律的三个源头是氏族习惯、兵和礼。
  一、中国古代法律的起源中国法律起源的问题,古今的学者提出了很多看法,但至今还没有取得一致的结论。但在学术界比较受推崇的有以下几种观点:

  1.原始习俗演变而来的习惯法

原始习惯虽不能产生体现为国家形态的法,但却产生了法的胚胎形态一一氏族习惯。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讲,法律的起源,实质上是由氏族习惯向奴隶制习惯法的质变过程。

  2.起于兵

一方面,“师出以律”,中国古代最初的刑起源于军事战争,最早的法脱胎于军事中产生的军法。另一方面,“兵狱同制”。军事战争需要及时处置敌人、俘虏或其他违法犯罪行为。某些军法同时就是定罪量刑的刑法。

  3.源于礼

礼产生于祭祀,在祭祀过程中,仪式得到强化和系统化,随着阶级的分化,祭祀的仪式等级不同而不同,此时礼成为确是等级的标志。随着阶级的划分,上层阶级演化为统治阶级,他们借助政治势力将礼上升为调整人们社会关系的规范。

  二、中国古代法律的特点中国古代法律在世界上独具特色,纵观我国古代法律,主要有以下特点:

  1.刑为主,诸法合一

自商鞅“改法为律”,“律”从此成了中国古代刑法的专用名称,其中律典成为秦以后各朝的主要刑事法典。中国封建时代颁行的法典,基本上都是刑法典,但它包含了有关民法、诉讼法以及行政法等各个方面的法律内容,形成了民刑不分,诸法合体的结构,且始终以刑法为主,并以统一的刑法手段调整各种法律关系。

  2.主刑辅,以礼入刑

多种思想的发展对我国古代法律的影响非常深刻,而其中最重要的沉淀物便是“德主刑辅、以礼入刑”的理论和实践。从董仲舒“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的“德主刑辅”思想的提出,一直到康熙的“以德化民,以刑弼教”,等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德主刑辅”的思想。

  3.有等级,法外特权

儒家思想逐渐侵入法律之中后,中国的法律有一个儒家化的过程。儒家逐渐把自己的价值理念灌输进了法律系统。这样就用法律来明确保障一种等级秋序,一种尊卑有别的等级秩序。封建帝王首先享受法外特权,其次是统治集团的成员,在不危害皇权的前提下,一定程度上享受法外特权,在法律上表现为“八议”、“上请”制度的确立。

  4.法治吏,维护统治

重法治吏是古代传统的法律思想。封建专制制度下。君主为了控制国家,势必要通过一个权力谋介,那就是官史。中国古代社会所说的人治其实就是官治。为了发挥官治的作用,那就需要治官,控制官吏的权力,防止权力滥用。


我国法律发展史
按照发展的阶段及风格特色等粗略的标准来划分,中国法制的历史大致可以分为早期法制、战国以后的古代法制和近现代法制三个大的部分。 一、中国早期法制(奴隶制法制时代) 中国早期法制,一般是指夏、商、西周及春秋时期的法制,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奴隶制时代的法律制度。在时间上包括自公元前21世纪到公元前476年这一历史...

中国古代法制最难解决的“以敕破律”、“以例破律”问题根源何在?_百度...
在这种原则下,礼的许多内容被直接定为法律,"七弃三不去"、"八议"以及丧服制度等相继入律,并为后世法典所沿用。礼教力倡"无讼"、"息讼",也导致人们的权利意识非常淡漠。(三)法律以刑法为主刑始终是中国古代法律的主题。古代没有部门法的划分,历代法典--律遂通称刑律,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各类...

跪求!!!中国法律思想史平时作业(1)(2)(3)(4)的答案!
三、填空题(每题 2分,共40分) 1.一个社会的法律思想是由统治者、思想家、法律家及民众的法律思想等四个方面而构成的统一整体,其中统治者及被统治者认可、支持的思想家的法律思想占统治地位,是所谓( )。 2.( )思想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形成于夏代,极盛于殷商,动摇于西周。 3.秦汉时封建正统法律思想应运...

古代中国法与古代西方法的区别及产生的影响的差异
3、从法律文化所体现的性质: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是一种公法文化,公法文化本质上是一种刑事性(刑法化或国家化)的法律体系;西方法律文化传统上是一种私法文化,私法文化则是一种民事性(民法化或私人化)的法律体系。4、伦理化与宗教性 传统中国的法律在西汉以后逐渐为儒家伦理所控制,儒家伦理的精神和...

中国古代的礼指什么?礼与法的关系是什么?
礼定贵贱尊卑,礼在中国古代是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古人认为,礼既是中国古代法律的渊源之一,也是古代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典章制度,礼是社会政治制度的体现,是维护上层建筑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人与人交往中的礼节仪式。中国古代法制历程,统治阶级对礼和法的态度还是比较明确的。几乎每朝每代都...

问个有难度一点的问题。关于中国为何不用中国法系?
不仅可以提供当前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所需要的宝贵的思想文化资源和历史借鉴,而且可以增强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3.中华法系是生成于中国本土上的一个法系,它源远流长,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世界上曾经出现过许多种法系,但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或者因汇入其他法系而慢慢地消弭,或者因国家的灭亡而灭亡,...

中国古代法律和罗马法产生背景不同和共同价值
2、经济基础不同:中国以农业为立国之本,自然经济长期占统治地位;古罗马商品经济:繁荣、对外贸易活跃。3、思想文化力量不同:中国儒家思想为正统,具有人本主义传统;古代罗马宗教思想影响政治生活。(二)共同历史价值 对东西方法制建设产生着深远影响,是人类法制发展史上的宝贵遗产。二、概括说明中国...

2019在职法律硕士《法制史》简答知识点【四篇】
(2)“同姓不婚”也是缔结婚娴的一个前提。西周实行同姓不婚原则,主要基于两点:第一,长期的经验证明,“男女同姓,其生不蕃”,第二,禁止同姓为婚,鼓励多与异姓通婚,是为了“附远厚别”,即通过联姻加强与异姓贵族的联系,进一步巩固家天下和宗法制度,具有鲜明的政治意图。 (3)“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西周时期婚...

谈谈对中国法制史的认识?
二、全面认识中国古代法律体系 要科学地阐述中国法制发展史,必须对中国古代法律体系有一个全面认识。在中国古代法律体系中,律典是国家的刑法典,其内容是对有关违反国家和社会基本制度以及侵犯他人人身、财产犯罪行为进行刑事处罚的规定。律典属于刑事法律的范畴,只是诸多法律中的一种。从古代法律的立法形式看,不仅名目...

中国古代法律思想的发展演变及其主要特征?
中国古代法律思想的发展演变及其主要特征 中国法律思想的历史发展 中国法律思想从其开始产生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曾经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这 3种社会中由于部分质变所形成的各个不同发展阶段。它的发展约可分为 4个时期:夏、商、西周时期 中国奴隶社会的形成和发展时期,当时作为...

泌阳县17012845402: 简述中国国家和法的起源及依据. -
郯秆卤米: 一般认为,中国国家和法起源于文献记载的夏代,从夏代的开创者启开始,中国便正式进入文明社会,出现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同时也产生了中国古代最早的法律.依据是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史记'夏本纪》.

泌阳县17012845402: 我国最早的刑法是在什么时期出现的?
郯秆卤米: 我国最早的刑法可以追溯到夏朝.“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夏朝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没有立即制定完善的法律,多是将氏族习惯上升为国家形态的习惯法.夏朝的法律笼统地被叫做“禹刑”,它指的是夏朝所有的法律.但是从夏朝建立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开始,我国古代社会一直坚持“以刑为主”的法律体系 .所以 , 夏朝的法律里包含了最初的刑事法律规范.后人有 “夏后氏正刑有五,科条三千”的说法.

泌阳县17012845402: 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夏商周 -
郯秆卤米: 夏、商、周的法律是奴隶制法律,以习惯法为主,礼刑并用.它体现了王权与族权的统一,渗透了神权思想. 西周的法律制度因于夏、商,到了西周更趋成熟.《吕刑》中对犯人施行五种刑罚的规定长达三千条;同时,明确规定了罚金等级和赎...

泌阳县17012845402: 中国古代最早的法律出自何处? -
郯秆卤米: 夏商周夏、商、周的法律是奴隶制法律,以习惯法为主,礼刑并用.它体现了王权与族权的统一,渗透了神权思想.夏代是中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其法律总称为“禹刑”.《周礼·秋宫·司刑》注:“夏刑大辟二百,膑刑三百,宫刑五百,劓刑各千.”中国古代的刑与法含义相同,刑罚的出现,标志着夏代法律制度已经产生. “汤刑”是商代法律的总称.《尚书·盘庚》记载:“以常旧服,正法度”.商代已具有成文法律,在古文献中有明确记载,并在考古发掘中得到证实.商朝的刑法严酷,有死刑、肉刑、流刑、徒刑等.卜辞中,有象征残酷刑罚的文字;《简书·康诰》载:“罚蔽殷□,用其义刑义杀.”战国时荀子亦说:“刑名从商.”

泌阳县17012845402: 恭和礼的区别 -
郯秆卤米: 恭 基本字义(1)肃敬,谦逊有礼貌:~敬.~谨.~候.~维.~贺.打~(拱揖).洗耳~听.详细字义 〈形〉(1)形声.从心,共声.本义:恭敬,谦逊有礼.(2)同本义.密人不恭,敢距大邦.--《诗·大雅·皇矣》恭,敬也.--《尔雅》何胤云...

泌阳县17012845402: 古代法律文化特色 -
郯秆卤米: 古代法律文化特色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重实体、轻程序”.在该案中葛青天的审案方式极其随意,以现在的眼光看根本就无视程序的存在,严格讲全然是违法审判.但在中国古代,无论儒家、法家都认为法律不过是治理社会的工...

泌阳县17012845402: 诸子之思想及其争鸣概括 -
郯秆卤米: 百家争鸣的局面是在春秋末年到战国时期,汉代史学家将它们分为十家,即儒家,道家,名家,法家,墨家,阴阳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和小说家.其中儒墨道法影响力最大. 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等为代表的先秦原始儒学.儒家...

泌阳县17012845402: 中国古代宗法制度,形成了中国文化怎样的特征 -
郯秆卤米: 一、宗法制度的形成过程 宗法制度是指一种以血缘关系为基础,标榜尊崇共同祖先,维系亲情,而在宗族内部区分尊卑长幼,并规定继承秩序以及不同地位的宗族成员各自不同的权力和义务的法则.中国的宗法家族制度是由父系氏族社会的家...

你可能想看的相关专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