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农民的定粮和工分的关系?

作者&投稿:和行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六,七十年代干部和工人的粮食标准有什么分别?~

各省市粮食部门对重体力工种及各级工种、干部、学生都有标准。干部低于各类工人的定量。可查本地粮食志。

你的临时工在劳动局有计划的,也叫计划内临时工,可以算连续工龄,如果没有计划则不能算连续工龄。

人民公社大集体时期生产队社员参加生产劳动被称为 “上工”,工分就是那时生产队会计记录社员每天上工应得报酬分数的简称。年底,生产队会计根据社员工分数总和计算出全年分红。跟现在的绩效工资差不多吧。粮食是按照人口分的,叫口粮。成人与小孩分开计算,有的把男人与女人也分开算。以人头分粮,目的是保证人人都有饭吃。卖了爱国粮以后,除去小队生产资料添置,化肥添置等,开始分卖粮得到的钱。但家庭劳力不均等。

劳力多的可进钱,称为劳红(劳动分红)进资,劳力少的得不到钱,有的得出钱交口粮钱,称为劳红出资。

七十年代一个正常的劳动力定粮300斤,出一天工10分。按照劳动能力给出相应的工分,也是合情合理的。年终根据工分的多少再次进行年终补贴,也是按多劳多得的原则来进行的。

“人七劳三”不是无偿的,是当时生产能力水平之下最实在的以人为本,它展现着人道主义和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因为它很显然就是对劳力弱势者的最基本的民生保障。
大体是在上缴公粮和卖出余粮之后,拿七成来除以全队总人数,另外三成则除以总工分。人口多但劳力少的家庭在多分得粮食的情况下,要“补钱”即向生产队交工分与粮食的差额钱;劳力多的家庭则可以“进钱”,也就是所得粮食与工分价值之间的差额款。
实际这是分粮的指标,最后还是要根据公分的价值来换算的,并不是说什么不干就能分粮。如果是这样的话,大家都不干活,国家坚持不到改革开放就崩溃了。


八几年交公粮给钱吗
八几年交公粮不给钱。在建国初期一直到将近九十年代的几十年里,农民给国家要完成两种粮食任务,一个是公粮,一个是公购粮,公粮是没有钱的,也叫农业税,按农民耕地面积来算你每年所得交多少农业税,而这项款费是用粮食来折合完成金额的。所以公粮是不给钱的。公够粮才给钱。相关内容 交公粮...

四五十年代农民为什么不用现金缴农业税而用公粮替代农业税?
当然不像现在所有的税收可以交钱来替代,是因为现在市场上粮食供应充足,其他的生活必需品也是用钱可以买到,是因为供应充足而已。这就是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区别,没有充足的物质资源,必须进行计划分配。市场经济保障了资源的自由分配,市场调节。总之,在过去四五十年代,农民交公粮来替代农业税这种说法有...

1959~1961年城乡人均占有粮食 存在较大差异都原因和影响
」5由统购统销出台的背景及所要实现的目标来看,该体制至少存在两个特点:一是农村粮食征购中的强制性;二是统销对城镇粮食供应的保障性。 农村粮食征购中的强制性主要表现在国家不断加强对农村粮食的控制,农民逐渐丧失对粮食的自由处置权,农村粮食被国家最大限度的掌控。 首先,国家统购政策在不断演进过程中强化了对...

现在的农民为什么不愿意存粮了?这个习惯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没有了的...
在大部分农村,人们都习惯于买买吃,收获后在地里卖粮的人不在少数! 而且,近年来我国粮食产量逐年增加,粮食存量足以满足中国人一年的需要! 这种根深蒂固的习惯,经过十多年的粮食生产和充足的供应,终于彻底改变了。 在 1980 年代和 1990 年代,农民家中常备几千斤粮食。 然而,经过多年的大丰收...

六十年代农民的口粮是怎样规定?
六十年代农村还是大集体时代,村庄人口化分为几个生产小队,每个生产小队都是独立核算,除上交公粮和预留种子后,农民口粮是按人口平均分配。

交售粮,国家已经给钱了,为什么有的人还要把交公粮挂在嘴上?
那个年代农民交售粮食分为公粮(农业税)和统购,公粮是免费的,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也可用钱抵粮,统购也就是统一收购,统购又分为定购,定购是按每人每亩田地计算交售的,必须按质按量交售,有一定的价钱的。交公粮和定购遇到灾年大减产,哪怕是吃了上顿没下顿买粮也要向国家交售。合作...

在计划经济时代农民使用粮票吗?
五六十年代城市里,粮食都是定量供应,分大小口,成年人月供应标准大多数在二十五斤半到三十二三斤之间。但政府考虑从事不同行业的人,对粮食需求特点,在粮票供给上也有差异。如城镇居民二十五斤半粮票,机关干部、教师等要多一些,乃二十七八斤。体育教师又比其他教师多一些,这也是因为体育训练,消耗能量...

7 80年代的农业税是怎样的
我小时候和家人交过公粮,我只知道是农民是按照土地多少交,具体一亩地交多少我忘记了,最开始我们家是直接交粮食,那时候一个村有一个固定的交粮食地方,整个村的人就会在规定日期内带着自己的粮食去交,我记得那次我家用独轮车推了一车去,有稻子,菜籽,小麦等……。不过到了后来就不直接交粮食,...

三十年前的中国 感受
改革开放前,粮食问题从来没有得到解决。如何喂饱这几亿人始终是人民政权的最大挑战。统购统销,以粮为纲,全民学大寨,口号一个接一个,政策加强再加强,可是粮食产量始终上不去。1956年时人均粮食产量为310公斤,1960年自然灾害时下降到215公斤,到1978年恢复到人均产量320公斤——徘徊了22年。现在年纪大一点的农民...

上世纪六十年代农民交给国家的余粮是多少钱一百斤?
上世纪六七年代农民交给国家的余粮一百斤才9.4元。

同仁县17765205088: 在农业合作化时期人们怎样进行粮食分配 -
赤荣高德: 那个年代,粮食的分配是按着国家指示来执行的. 首先是按劳分配. 其次就是按需分配. 再就是表现突出,有优异成绩的,或者是被评为模范突击队等奖励.

同仁县17765205088: 农民打出来的粮食先按比例和国家集体进行分配什么意思? -
赤荣高德: 你说的是以前的事吗?以前集体干的时候,也就是大帮哄的时候,土地是集体的,按照上级的要求进行播种,集体管理,收货后的粮油按比例上缴粮库,扣除农业税和农业贷款,剩下的集体留些储备粮,在按农业人口分配口粮.集体的收入,扣除农业税,农业贷款及各种费用后所剩部分按照总的工分计算出劳动日值来进行分配、也就是你一年挣了多少工分,乘以劳动日值,就是你一年的收入.

同仁县17765205088: 七十年代居民粮食每月分配多少斤 -
赤荣高德: 城镇居民实行统销,粮票和供应证制度.大约平均30斤.工人31斤(重体力更多),机关学校29斤 从现在看,主要是油脂肉蛋奶、副食缺乏

同仁县17765205088: 什么是自理口粮户口?
赤荣高德: 什么是自理口粮户口 ?自理口粮是80年代中期,国务院为解决进城经商农民的实际困难,采取的一种“转人不转粮”的临时性户口政策,自理口粮就是当时介于农业和非农之间的一种户口类型,当时农业户有地,非农业户有粮本;自理口粮顾名思义就是自己解决粮食问题.简单地说,有人认为自助口粮户籍是农业户籍,但实际上,按照国务院规定,自助口粮户是计入非农业人口.自助口粮户籍是80年代中期国务院为解决农民进城经商困难而采取的一项措施,目前正在整顿整顿.

同仁县17765205088: 70年代,父母一方农村户口,一方城镇户口,子女的户口将如何? -
赤荣高德: 70年代大家都挤破脑袋想上居民户籍,城市有医院,学校资源好,可以进公社打工领取工资注意工资就是钱没错钱票粮票是农民没有的东西,而且老了拥有退休金,而农业户需要交公粮,没错就是留下自己一家吃的口粮,纳粮最多的农民才给票奖励,这个票可以去换自行车,电视机,电灯泡,一些用具,而哪些种的自己都不够吃的交公粮不达标的就会被批斗,男方是居民户孩子就是居民户,男方是农业户孩子就是农业户,以前女人拼了命想嫁居民户,80年代是拼了命的嫁给官2代富二代

同仁县17765205088: 简要概括新中国成立之初实行土地改革的背景和内容,并说出土改后50年代和70年代为发展生产在农村进行改革的两件大事. -
赤荣高德:[答案] 新中国成立后,占全国三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

同仁县17765205088: 士农工商是什么意思? -
赤荣高德: 这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 说法,它代表的是知识分子,农民,工人,商人,他不是阶级划分的标志.关于这方面的资料,我想在初中历史教材上有更进一步的阐述.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