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求助!!西方文论知识!!!!!!

作者&投稿:叱干思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用西方文论知识如何理解“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题目自拟,写500字评论文章~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按拼音写汉字,或给划线字注音。(4分)
( )kuì 不成军 雅俗共(shǎng)
以身殉(xùn )职 深恶(wù )痛疾
2、下面一段话中划线的句子均有语病或错别字,请在原文上改正。(4分)
目前,地球的绿色之肺——(1)森林正在日益委缩。(2)近200年来,地球上的森林大约已有三分之一左右被采伐和毁掉。而另一方面,由于地球上的燃烧物增多,(3)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在强烈增加。此消彼长,使得地球生态环境恶化。这导致全球气候变暖,(4)对人类的生产而且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甚至威胁人类的生存。
3、根据下面划线句子的特点,再仿写两个句子。(2分)
课外阅读是提高语文水平的重要途径,可以使我们获得很多有益的启示,充实我们的生活。读《三国演义》,我们可以领略到诸葛亮舌战群儒的风采;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们能领悟到人生的真谛和生命的意义; ,

4、默写填空。(10分)
①稻花香里说丰年, 。(辛弃疾《西江月》)
② ,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③苟全性命于乱世, 。(诸葛亮《出师表》)
④子在川上曰:“ ,不舍昼夜。”(《论语》)
⑤而现在/乡愁是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余光中《乡愁》)
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 。(《诗经》)
⑦抒发思乡之情是我国古代诗词曲中的一个经久不衰的主题,其中有许多名句,请你任意写出两句:“ ”、“ ”
⑧请你写出两句描写乡村生活(或乡村景色)的古诗词句:“ ”、“ ”
二、文言文阅读 (13分)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苍鹰击于殿上。此三子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喻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5、解释下列划线词。(2分)
(1)苍鹰击于殿上 (2)长跪而谢之
6、翻译下面文言文语句。(2分)
寡人喻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译文:

7、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隐藏着“潜台词”,听话者应仔细揣摩,才能灵活应付。请揣摩下列各句,说说其“潜台词”是什么。(2分)
(1)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2)与臣而将四矣。

8、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唐雎是怎样让秦王理屈词穷的?从中可以看出唐雎是个怎样的人?(3分)

9、列举我国历史上两个“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他们的主要事迹。(4分)

三、现代文阅读(37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0——15题(14分)
糖罐的秘密
李晓琴
①上高中时,学校坐落在清江边上的一个小村子里。宁静的村落三面临水,四季风景如画,如同古人笔下的世外桃源。但也极其闭塞是,周围疏疏落落全是居民,连买一根针也非要上十里外的小镇不可。
②这可苦了我们这群高三的可怜虫们。读书实在太耗心智了,以至于整天唯一的感觉就是饿,连睡梦中都满是各种各样令人的好吃的东西。不知是谁带了一罐糖来,是那种黄亮如金、细软如沙的黄砂糖。
③于是,寝室里便流行罐装的黄砂糖。十二个糖罐,恰似我们十二个女孩子,亲亲热热地排成一排。临睡前,美滋滋地喝上一杯热腾腾的糖水,月儿便甜甜地照进梦乡。
④唯独秦霜是不大喝糖水的。因此她那个别致的青瓷罐里的糖,比起我们的总是又多又满。每晚,我们一边啜着糖水,一边叽叽喳喳地品头论足,或嘀嘀咕咕地发着牢骚,或嘻嘻哈哈地相互取笑时,秦霜总是在灯下读着她那本似乎永远也读不完的小说。问她为什么不喝,她说:“坏牙齿呢!”
⑤后来有人跟我咬耳朵,说秦霜的糖罐根本就只是做做样子罢了她自幼父母双亡,跟着年迈的外婆一起过活,学费都交不齐,哪还有闲钱买糖吃?她那一罐糖,吃了再没得添的,又怕人瞧不起,就胡说什么坏牙齿的鬼话!我听了之后觉得心头一紧,有说不出的悲凉。一次下课间操,口渴了,我匆匆忙忙回寝室找水喝,经过寝室门前的花坛时,不经意地向寝室的窗户一瞥,却见秦霜正狼吞虎咽地吃什么东西,不由一惊。细细看,竟是在吃糖呢!她挨次从每个糖罐里舀上一大勺,大口大口地往嘴里塞。
⑦我看得目瞪口呆。可不知怎地,慢慢地,所有的惊讶、愤怒、鄙夷、渐渐散去,两行温热的泪却无声无息地淌下来,滴落在那暗香袭人的花丛中。我悄悄地离开了那扇窗户,贼一样地潜回教室。
⑧晚饭后,待一寝室人走得一个不剩,我一跃而起,飞快得闩上门,拉上窗帘,一把抱起我的糖罐,先给另外的几个逐一补上,然后,将剩下的通通倒进那个青瓷糖罐;又从箱子里抽出一袋糖,倒入自己的空罐儿。胆战心惊地忙完这一切,我狂跳不止的心才慢慢平静起来。
⑨前不久,我收到了一封寄自深圳的来信:信是这样写的——
晓琴:
你一定还记得那个糖罐儿吧,那是我外婆的嫁妆,据说还是宫廷里的东西。现在,居然有人愿出五万元买它呢!我舍不得出手,因为,你倒进去的糖,远远不止这个数儿。
那个偷吃糖的女孩儿,他其实觉察到了花丛中的那双眼睛——那双世界上最纯最美的眼睛。因为它的注视,那个差点儿成为偷儿的女孩,在后来充满苦难的岁月里,却再也不曾妄动过一回。
⑩不用说,这封信是我多年的挚友——已任深圳一家电脑公司执行总经理的秦霜寄来的。
(选自《现代交际》2003年第11期)

10、根据拼音写出文中应填入的词语(2分)
A.piānpì( ) B.chuíxián( )
11、根据语境,第④段划线句“秦霜总是在灯下读着她那本似乎永远也读不完的小说。”中两个需要重读的词语是_____、______。(2分)
12、第⑦段写道:“我悄悄地离开了那扇窗户,贼一样地潜入教室。”请发挥想象,把此刻“我”的心理活动描写出来。(2分)
我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结合上下文,理解第⑨段中划线句“因为,你倒进去的糖,远远不止这个数儿。”的含义。(2分)

14、本文以 为线索展开情节,先后写了:喝糖、 、 、 、
等四件事。(2分)
15、请结合本文谈谈自己在做人方面获得的启示。(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9题(14分)
聆听历史是一种伟大的才智
钱秉旦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不封闭,中华民族本身就是在长期的兼容并取、包收含纳中形成的。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时间里融合了许多古代先民,这个过程就是古代先民相互开放、相互吸收的过程。由于开放,我们民族取长补短,创造了伟大的文明成就;由于融合,民族的精神保存了活力,历经磨难而终久不息。古代民族的兼容并取,最终铸造了中华民族,由此奠定了东方最灿烂的古代文明。文明生存的条件之一,就是对外开放的环境与心态,环境的封闭看起来是安逸与宁静,但同时也意味着丢失前进的机会。心态的封闭则是自己闭起眼睛来不看竞争的现实,在竞争的环境中碰得头破血流。这样的心态,在世界进入“近代”以来就让中国人吃足了苦头,而当我们克服这种心态后,我们就又起步了。中国近一两百年的历史,就是这样一部“心态史”。所以,一个开放的环境与一个开放的心态,对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
那么,开方的心态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抬起眼睛来看别人,既看别人的过去,人的现在。改革开放以来,我们越来越明白,不看别人的现在, 那就是夜郎自大,自取落后。但看别人的过去之重要性,却是多数人所忽视的。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看别人的过去实际上就是在看别人的现在。别人现在成功,他为什么成功——成功的根源在过去;别人现在失措,他为什么失措一一失措的原因也在过去。世界上没有无本之木,现在这棵树,是长在过去这个“本”上。有谁能够相信:一个国家的兴盛,会没有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诸多因素作为其条件,而这些条件是在一瞬之间一蹴而就的,并不是出自于其历史经历的积累,或其历史创造性的不断涌现?又有谁能够相信:一国家的挫折,不由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等诸多方面的问题所造成,而是一日之间成三尺之寒,并不由其主观、客观各种原因积淀而成为历史的顽疾?不懂历史,就不懂现在;看不懂历史,就看不懂现在。我们如今已经有了开放的心态,懂得要张大眼睛来看别人;但不看别人的过去就等于不看别人的现在,看不懂别人的过去也就看不懂别人的现在。
历史不仅是一种知识,而且是一种智慧,外国历史不仅是并于外国的历史知识,而且是世界其他民族积累的智慧的结晶。常有人问:学习历史有什么用?我的回答是:历史给人以聪明。为什么这样说?因为历史记录的是前人的经历,提供的是前人经历中的经验和教训。人常说:吃一堑,长一智。经验提供的是成功的智慧,教训使人有可能成功。我们总希望自己成功,不失败。历史的经验与教训,就是成功和不失败的一面镜子。实际上,任何人都站在历史的镜子前,而看不看镜子、能够在镜子中看见什么,这就是智慧的表现。历史虽然无言,但它却会说话;能够听见历史说话已经很了不起了,而能够听懂历史在说什么,这说是伟大的智慧。听懂历史说话是一种巨大的才智,但是想听历史、懂历史,首先就必须学历史、读历史,在历史的知识中聆听历史的教诲。
当然,要真正让每一个人懂得历史的重要性,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做到的。我们要长期坚持历史教育,恢复我们民族悠久的历史感,而这种历史感,正是我们优秀的文化传统之一。但是对这种传统,我们需要做一点补充,这就是:“不仅要学习中国历史,还要学习世界眼光。”我们民族已经走向世界了,我们看过去,不仅看我们自己,也看全世界;而这就意味着:我们展望未来,不仅展望自己,也展望全人类。
16、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在于提倡学习历史。纵观全文,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来论述为什么要学习历史的?(4分)

17、文中“环境的封闭”和“心态的封闭”各指什么?(4分)
“环境的封闭”是指:

“心态的封闭”是指:

18、“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这句话具有丰富的内涵,请你谈谈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2分)

19、世纪是一个多元化的、高速发展的新型社会,竞争更为激烈,开放的环境和心态无论是对国家还是个人都是至关重要的。联系这篇文章,谈谈你现在会怎样用开放的心态去看待周围的人或事。请联系现实生活中的实例谈谈你的看法。(4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20——24题。(9分)
不可忽视的土壤污染
⑴⑶⑷⑸土壤、水、阳光和空气是大自然赋予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的四大要素。一般的污染马上就能引起大家的关注,而土壤污染引起的不良后果要在几年、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后才能显现出来。所以,人们常常忽视对土壤污染的整治。
⑵近年来,由于人口的急剧增长和工业的迅猛发展,固体废物的倾倒和堆放量日益增多,有害废水不断向土壤中渗透,大气中的有害气体和漂浮的尘土也不断随雨水降落在土壤中,导致了土壤污染。
土壤污染所造成的危害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土壤污染导致严重的直接经济损失,对此目前尚缺乏系统的调查资料。仅以土壤重金属污染为例,我国每年因重金属污染而减产的粮食就有1000多万吨,被污染的粮食每年也多达1200万吨,合计经济损失至少200亿元。第二,土壤污染导致食物品质不断下降。我国大多数城市所效土壤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许多地方的粮食、蔬菜、水果等食物中的镉、铬、砷、铅等重金属含量超标和接近临界值。第三, 。土壤污染会使污染物在植物体中积累,并通过食物链富集到人体和动物中,危害人畜健康,引发多种疾病。另外,受到污染的土壤表土在风力和水力的作用下,进入到大气和水体中,导致大气污染和水体污染。
为了控制和消除土壤污染,科学家们提出了许多解决办法:首先要控制和消除污染源,加强对工业“三废”的治理。其次是采用生物(例如蚯蚓等)降解净化土壤。还可以通过增施有机肥、换土和深翻等手段,治理土壤污染。
近年来,世界各国的环保专家和生物学家都提出了让植物来净土壤的新方案。他们培养出各种转基因植物,让它们吸收土壤中的有害物质,然后集中起来焚烧处理,这样,经过植物吸收后的重金属还可以提炼出来,变废为宝,不但净化了土壤,还获得了贵重的重金属。与传统的化学、物理等除污手段相比,植物除污具有投资和维护成本低、操作简便、不造成二次污染、经济效益明显等优点。
20、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分)
渗( )透
21、本文的说明内容除了土壤污染不被重视、土壤污染的原因和危害之外,还有什么?(2分)

22、第(3)段中加点的词“至少”在句子中的作用是什么?(2分)

23、下面两题,任选一题回答。(如两题都答,按一题计分)(2分)
①请在下面给第(3)段空白处补写一句话。

②第(4)段中列举的治理土壤污染三种办法的顺序为什么不能颠倒?

24、为了提高人们对土壤及环境的保护意识,请你设计一条公益广告。(含标点20字以内)(2分)

四、写作(50分)
25、从前乡下有些地方设有凉亭,供路人休息。有些好心人常常煮桶茶放在那儿,让过路人解渴。有一位老人怕赶路的人喝水急而呛着,于是在茶水里撒了一点点谷皮,这样,喝水的人就必须把谷皮轻轻吹开,然后慢慢地喝。
每个人都会从这则材料中获得启示,也会引起一些回忆,请你以自己的启示、回忆为内容,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所给材料可用可不用,但所写内容必须是从这则材料中获的启示或回忆。
要求: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
②文中不得出现生活中的人名、校名,如需要,可用A、B、C等字母代替。
③字数在600字左右;

答案
一、知识积累与运用
1、溃 赏 xù wù
2、(1)“委”改为“萎”。(2)“大约”与“左右”重复,删掉其中一个。(3)“强烈增加”搭配不当,改为“急剧增加”或“大量增加”。(4)“而且”改为“以及”或“和”。
3、示例:读《西游记》,我们能学到孙悟空的嫉恶如仇;读《红楼梦》,我们能体会到封建社会大家庭衰落的必然性;读《格列佛游记》,我们了解了当时英国统治阶级的腐朽与罪恶;读《童年》,我们体会到当时俄罗斯下层人民生活的苦难;读《水游》,我们感受到什么是义薄云天。4、(1)听取蛙声一片(2)我寄愁心与明月(3)不求闻达与诸侯(4)逝者如斯夫(5)一湾浅浅的海峡(6)君子好逑(7)示例: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两句不相连亦可)(8)示例: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两句不相连亦可)
二、文言文阅读
5、(1)“仓”同“苍”,青色,(2)道歉。
6、我明白了:韩国、魏国灭亡,可安陵国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只是因为有先生啊。
7、(1)你最好是将你们的土地奉送给我,不然的话我将发怒,那后果将不堪设想。(2)我将效法他们三人,与你同归于尽。
8、首先,唐雎针锋相对,寸步不让,用“布衣之怒”来对抗秦王的“天子之怒”。其次,唐雎列举了三个布衣之士的例子来反驳秦王,并表示要效法这些有胆识的勇士,不畏强暴,刺杀秦王。最后,唐雎“挺剑而起”,以死相拼,舍生取义,挫败秦王。(答出要点及过程,意近即可)唐雎是一个有勇有谋、不畏强暴献身的人。
9、示例:(1)墨子 阻止公输盘和楚王攻打宋国。(2)晏子 出使楚国,令楚王自取其辱。(3)诸葛亮舌战群儒,联吴抗曹。
三、现代文阅读
(一)10、A 偏僻 B 垂涎
11、总是 永远 (或:似乎)
12、示例:秦霜,我就在窗外,你可不要向外看啊!此地不宜留,赶紧走。我一定要装着像没有看到一样。绝不能让别人知道!
13、“我的行为对秦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所表现出来的真诚、善良、宽容的品质是无价的。
14、糖罐(或:糖) 偷糖(或:吃糖) 补糖(或:倒糖) 念糖(或:谢糖、想糖、感糖)
15、可从不同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即可。 角度提示:①能宽容同学的一时过失,并能真心帮助其改过自新。 ②知错能改。
(二)16、(1)因为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学习历史能从中了解现在成功和失败的原因。(或学习历史看懂过去,才能看懂现在。) (2)因为历史是一种智慧,学习历史可以总结和吸取前人经历中的经验和教训,为现在的发展提供借鉴。(答对要点即可)
17、“环境的封闭”是指与外界隔绝,远离竞争。“心态的封闭”是指身处竞争环境中而又无视竞争。
18、现在是在过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们有前后因果关系。(或现在这棵树,是长在过去这个“本”上)(与要点相符,语意相近即可)
19、聆听历史的开放心态是一种才智;能够听见历史在说什么也是一种才智;能够听懂历史在说什么就是伟大的智慧。或“能够以开放的心态从历史中总结出人类社会发展的经验和教训作为现在发展的借鉴,这就是一种伟大的智慧”。(要点为“开放的心态”“听懂历史”“作为借鉴”。能够运用文中“开放心茶”的观念来分析现在的人和事,即要看人或事的现在,更要从过去找出现在成功或失败的原因,或展望未来。答对要点、言之成理即可)
(三)
20、shèn
21、“控制和消除土壤污染的办法(措施)”。或“如何控制和消除(治理)土壤污染”。
22、“强调(突出)了经济损失之大”。或“强调(突出)了土壤污染导致严重的直接经济损失”。
23、①土壤污染会危害人(畜)健康 ②因为原文是按照由主要到次要的顺序来说明的。
24、示例:还我青山碧水,还我土地芬芳。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从我做起)。
四、写作

我最近就在看文艺学,这几个问题太长了,我只说自己观点了。
第一个观点,叔本华的悲观主义世界观我不太喜欢我喜欢他那种忧世伤生的风格。
第二个,萨义德我还是比较喜欢的,尤其《知识分子论》,但这里他的观点太偏激,这由于和他处的时代有关。
第三个,自然主义要求还原事物本来面貌,艺术本来就来自自然。但是一味自然,还是艺术吗?

  简答第1题 参见<西方美学史>
  亚理斯多德

  一 亚理斯多德——欧洲美学思想的奠基人

  在《论亚理斯多德的〈诗学〉》里,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诗学》是第一篇最重要的美学论文,也是迄至前世纪末叶一切美学概念的根据”,又说,”亚理斯多德是第一个以独立体系阐明美学概念的人,他的概念竟雄霸了二千余年”。(1)研究一下从希腊到十九世纪的欧洲文艺思想发展史,我们就会明白车尔尼雪夫斯基的评价是毫不夸张的。最早的希腊哲学家们如毕达哥拉斯学派和赫拉克利特等从自然科学的观点去看美学问题,到了苏格拉底和柏拉图才转而从社会科学观点去看美学问题。亚理斯多德可以说是从自然科学的较发达的基础上,达到了自然科学观点和社会科学观点的统一。他是以前希腊美学思想的集大成者,不但是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直接继承者,而且也受到早期毕达哥拉斯学派以及唯物主义者赫拉克利特和德漠克利特的影响。在希腊文艺已达到高峰而转趋衰落的时代,他用科学的方法替希腊文艺的辉煌成就作了精细的分析和扼要的总结,因而写成了两部有科学系统的有关美学思想的专著:《诗学》和《修词学》。除了这两部专著之外.他在他的许多著作例如《形而上学》(涉及艺术与科学,形式与材料,美的客观基础等问题),《物理学》(涉及艺术与自然,艺术与形式),《伦理学》(涉及艺术的创造性,艺术与认识,艺术家的修养等问题),《政治学》(涉及艺术教育问题)等书中都谈到一些重要的美学问题,提出他的独到的见解。他的这些理论著作在后来欧洲文艺思想界具有“法典”的权威,是作为探讨希腊文艺辉煌成就的钥匙而一直发生着深刻影响的。

  亚理斯多德是柏拉图的高足弟子。拿他和柏拉图来比较,他是既批判师说而又继承师说的,就中批判的部分远比继承的部分更重要。亚理斯多德标志着希腊思想发展中的一个很大的转折点。这转折的关键在于亚理斯多德首先是个自然科学家和逻辑学家,他放弃了过去的主观的甚至是神秘的哲学思辨,对客观世界进行冷静的客观的科学分析。这是一种方法上的转变。亚理斯多德认识到方法对于科学研究的重要性,他写成了欧洲第一部逻辑学(《论工具》)。在《诗学》和《修词学》里,他用的都是很谨严的逻辑方法,把所研究的对象和其它相关的对象区分出来,找出它们的同异,然后再就这对象本身由类到种地逐步分类,逐步找规律,下定义。例如他先把艺术和“理论科学”与“实践科学”区别出来,找出它的特点在创造,然后再就艺术(包括工艺等)中分出我们所了解的美的艺术,即他所谓“摹仿的艺术”,找出它们的特点在”摹仿”,于是再用摹仿的“手段”或“媒介”,“对象”和“方式”作为标准来区别诗和其它艺术以及诗本身各种(如史诗、悲剧、喜剧等)的特质和规律以及彼此之间的同异和关系。而在这种分析过程中,亚理斯多德经常地从希腊文艺作品中举例证,这就替文艺理论建立了科学分析的范例。

  与此相关的是亚理斯多德把一些其它科学的观点和方法应用到文艺理论领域里,最显著的是他从生物学里带来了有机整体的概念,从心理学里带来了艺术的心理根源和艺术对观众的心理影响两个重要的观点,从历史学里带来了艺术种类的起源,发展与转变的观点。这些相关科学的观点和方法的应用对亚理斯多德的许多文艺见解的形成是有重大影响的,在后来欧洲文艺理论领域里有所谓“自然科学派”,“心理学派”和“历史学派”。这些学派都要从亚理斯多德的《诗学》里找出它们的祖先。

  与方法相联系但比方法更基本的转变是哲学观点的转变。在哲学思想上亚理斯多德表现出相当深刻的矛盾,但是拿柏拉图来比较,亚理斯多德在由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的转变过程中迈进了一大步,尽管这转变还不彻底。首先应该指出的是他认识到普遍与特殊的辩证的统一,“理”即在“事”中,离“事”,无所谓“理”,这就推翻了柏拉图的超感性世界的永恒的“理式”以及整个客观唯心主义哲学的基础。他肯定了我们所居住的这个世界就是真实的世界,不是“理式”的影子或摹本。列宁在读黑格尔哲学史笔记里说:亚理斯多德对柏拉图的“理式”的批判,就是对一般唯心主义本身的批判。他又说:亚理斯多德的唯心主义“在自然哲学里往往=唯物主义”。这个基本的唯物主义的原则应用到文艺上来,应有的结论是文艺所摹仿的对象既是真实的,它本身也就应该是真实的,这就肯定了文艺的理性和文艺的认识作用。

  但是亚理斯多德向唯物主义的转变终究是不彻底的,充满矛盾的,动摇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之间的。他的矛盾首先表现在他对事物成因的看法。依他看,一切事物的成因不外四种:材料因,形式因,创造因和最后因。用他自己的例子来说,房子这个事物首先必有材料因,即砖瓦土木等。这些材料只有造成房子的潜能,要从潜能转到实现,它们必须具有一座房子的形式,即它的图形或模样,这就是房子的形式因。要材料具有形式,必须经过建筑师的创造活动,建筑师就是房子的创造因。此外,房子在由潜能趋向实现的过程中一直在趋向一个具体的内在的目的,即材料终于获得形式,房子达到完成,这种目的就是房子的最后因。亚理斯多德所谓“材料”包含我们通常所说的“物质”以及”物质”以外一切可以造成一件事物的东西,例如诗所写的人物行动和具体情境,都包括在内。就肯定物质第一性来说,这里含有唯物主义的因素。但是亚理斯多德假定物质原来没有形式而形式是后加的。材料是潜能(例如芽),经过发展达到实现,才有形式(例如树)。就一方面说,这里含有发展的观念;就另一方面说,形式和内容是被割裂开来了,亚理斯多德没有看到这二者的统一性,没有看到既是物质就必具有形式,物质发展,形式也就随之发展。此外,还须指出,在材料与形式二者之中亚理斯多德把形式看成是更基本的。这些都显出他的唯心主义的倾向。“创造因”这个概念如果应用到物质世界,就须假定有个创造主,因此,亚理斯多德没有放弃“神”的概念,神还是“形式的形式”。亚理斯多德所了解的“目的”也是指造物主(神)的目的;房子的目的并不指人的居住,而是指房子本身要达到房子形式的目的。他没有看到推动事物发展的主要是它的内在规律或内因,却认为只有神这个外因才能赋与形式于物质,决定事物的目的(最后因)。这显然也都还是唯心主义的。这种对事物成因的看法当然也要应用到文学和艺术。实际上亚理斯多德是把“自然”或“神”看作一个艺术家,把任何事物的形成都看成艺术创造,即使材料得到完整的形式,艺术本身也不过是如此。这种目的论对近代来布尼兹和鲍姆嘉通等人所代表的理性主义的美学以及康德的美学都发生过深刻的影响。这种看法必然要影响到亚理斯多德关于艺术摹仿的看法,如果说艺术家摹仿自然,自然只是材料因。作品的形式是形式因,艺术家才是创造因,他的摹仿活动其实就是创造活动,他的摹仿自然就不是如柏拉图所了解的,只抄袭自然的外形,而是摹仿自然那样创造,那样赋与形式于材料,或则说,按照事物的内在规律,由潜能发展到实现了。

  其次,亚理斯多德的矛盾还表现在他对人类活动的看法以及根据这个看法而对全体科学所作的区分。他认为人类活动不外三种:认识或观照,实践行动,创造。在这三种之中他把认识或观照看成是最高的,因为只有借这种活动,人才能面对最高真理,才能显出他的智慧,才能享受到最高的幸福。在这一点上亚理斯多德显然露出他的贵族阶级的人生观和柏拉图的唯心哲学思想的残余。柏拉图也是认为人生最高幸福在观照绝对真实世界(见《斐德若》篇和《会饮》篇)。亚理斯多德所说的“实践活动”指城邦公民所应尽的职责,也就是伦理和政治方面的活动。至于“创造”则是艺术活动,这里“艺术”包括一切人工制作在内,不专指我们所了解的艺术。对这种广义的“艺术”,亚理斯多德在《伦理学》里下了这样的定义:

  艺术就是创造能力的一种状况,其中包括真正推理的过程。一切艺术的任务都在生产,这就是设法筹划怎样使一种可存在也可不存在的东西变为存在的,这东西的来源在于创造者而不在所创造的对象本身,因为艺术所管的既不是按照必然的道理既已存在的东西,也不是按照自然终须存在的东西——因为这两类东西在它们本身里就具有它们所以要存在的来源。创造和行动是两回事,艺术必然是创造而不是行动。(2)

  用简单的话来说,一座房子(艺术)和一棵树不同,一棵树自然产生,自然存在,在它本身中就有必然产生和存在的道理,而房子却是可以存在也可以不存在的,所以它本身没有必然存在的道理,它的存在理由要溯源到建筑师,在这个意义上它有些偶然性。这里有一点基本上是唯物主义的,就是承认自然本身会有它必然存在的道理,但是这个正确的看法与“创造因”或“造物主”的概念是互相矛盾的。就艺术来说,亚理斯多德把创造者从整个社会历史情境中孤立起来看,便以为艺术的形成完全靠个别的艺术家,而艺术本身便无必然产生和存在的道理,这也还是形而上学的唯心主义的看法,在人类活动区分的问题上,亚理斯多德的最基本的毛病当然还在把认识,实践和创造看成三种分立的活动,既没有看出认识与实践的密切联系,也没有看出所谓“创造”还是认识和实践范围以内的活动。亚理斯多德之所以作这样的区分,一方面是要指出艺术与科学(认识或理论活动)的分别,另一方面是要指出艺术与伦理和政治(实践活动)的分别。它们之中的分别确实是存在的,亚理斯多德没有看出文艺是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的统一,创造活动不是落在认识与实践之外的。

  就是根据人类活动的区分,亚理斯多德把科学分为三类来容纳他自己的著作,即理论性的科学,包括“数学”、“物理学”和“形而上学”;实践性的科学,包括“政治学”和“伦理学”;创造性的科学,包括“诗学”和”修词学”。既然都叫“科学”,就有一个共同的任务:求知识。不过依亚理斯多德的理论与实践分立的看法,理论性的科学只是为知识而知识,另外两种科学才有外在的目的,实践性的科学知识要指导行动,创造性的科学知识要指导创造。从这种科学系统的安排,我们可以看出在亚理斯多德的心目中,涉及美学问题的“诗学”和“修词学”在这个系统中所应占的地位和所应起的作用。他是把艺术放在知识基础上的,艺术家不仅时所用的材料要有知识,而且还要对创造的规律有知识。这一点须在研究他对艺术与现实的关系之后,才可以更清楚地看出。

  二 摹仿的艺术对现实的关系

  亚理斯多德用“艺术”(Tekhne)这个名词时还是用它的当时流行的意义,即一切制作,包括职业性的技术在内。至于我们现代所谓“美的艺术”如诗歌、音乐、图画、雕刻等,在亚理斯多德的著作中叫做“摹仿”(mimesis)或“摹仿的艺术”。从这个名称上就可以看出他把“摹仿”看作这些艺术的共同功能。在表面上这还是柏拉图的看法,但是在实质上亚理斯多德却在“摹仿”这个名词里见到一种新的远较深刻的意义。柏拉图认为艺术所摹仿的对象既不真实,它既只摹仿这补虚幻的对象的外形,它本身就更不真实,“和真实隔着三层”,这种说法就构成他控诉诗人的两大罪状之一。亚理斯多德见到普遍与特殊的辩证的统一,放弃了柏拉图的“理式”,肯定了现实世界的真实性,因而也就肯定了摹仿它的艺术的真实性,这一点我们在上文已经谈到,但是还有更重要的一点:亚理斯多德不仅肯定艺术的真实性,而且肯定艺术比现象世界更为真实,艺术所摹仿的决不如柏拉图所说的只是现实世界的外形(现象),而是现实世界所具有的必然性和普遍性即它的内在本质和规律,这个基本思想是贯串在《诗学》里的一条红线,是诗与艺术的最有力的辩护,是现实主义的一条基本原则,所以也是亚理所多德对于美学思想的一个最有价值的贡献。但是这里可以看出亚理斯多德的美学观点与哲学观点之间的矛盾,在哲学观点中他忽略了,而在美学观点中他却承认了,现实世界按内在规律的发展。

  关于诗的高度真实性,亚理斯多德在《诗学》第九章里拿诗和历史作比较时说得最清楚:

  诗人的职责不在描述已发生的事,而在描述可能发生的事,即按照可然律或必然律(3)是可能的事。诗人与历史家的差别不在于诗人用韵文而历史家用散文——希罗多德的历史著作可以改写成韵文,但仍旧会是一种历史,不管它是韵文还是散文。真正的差别在于历史家描述已发生的事,而诗人却描述可能发生的事,因此,诗比历史是更哲学的,更严肃的:因为诗所说的多半带有普遍性,而历史所说的则是个别的事。所谓普遍性是指某一类型的人,按照可然律或必然律,在某种场合会说些什么话,做些什么事——诗的目的就在此,尽管它在所写的人物上安上姓名,至于所谓特殊的事就例如亚尔西巴德所做的事或所遭遇到的事。(4)

  用简单的话来说,历史所写的只是个别的已然的事,事的前后承续之间不一定见出必然性;诗所写的虽然也是带有姓名的个别人物,他们所说所行却不仅是个别的,而是带有普遍性的,合乎可然律或必然律的,因此诗比历史显出更高度的真实性。亚理斯多德对于历史的认识还局限于编年纪事,所以见不到历史也应该揭示事物发展的规律,但是他比较诗与历史的用意是明白的,就是诗不能只摹仿偶然性的现象而是要揭示现象的本质和规律,要在个别人物事迹中见出必然性与普遍性,这就是普遍与特殊的统一。这正是“典型人物”的最精微的意义,也正是现实主义的最精微的意义。

  亚理斯多德在《形而上学》里还说过:

  知识和理解属于艺术较多,属于经验较少,我们以为艺术家比只有经验的人较明智……因为艺术家知道原因而只有经验的人不知道原因。只有经验的人对于事物只知其然,而艺术家对于事物则知其所以然。

  拿这几句话和上引《诗学》里的一段话参较,艺术应揭示事物本质与规律的意思就更明显了。

  这个看法是由总结希腊文艺经验得来的。《诗学》第二十五章里列举三种不同的摹仿对象,其实也就是三种不同的创作方法:

  像画家和其他形象创造者一样,诗人既然是一种摹仿者,他就必然在三种方式中选择一种去摹仿事物,照事物的本来的样子去摹仿,照事物为人们所说所想的样子去摹仿,或是照事物的应当有的样子去摹仿。

  这里第一种就是简单摹仿自然,第二种是指根据神话传说,第三种就是上文所说的“按照可然律或必然律”是“可能发生的事”。在这三种方式之中亚理斯多德所认为最好的是第三种,这可以从第二十五章后半段的话看出:

  如果以对事实不忠实为理由来批评诗人的描述,诗人就会这样回答:这是照事物应当有的样子描述的——正如索福克勒斯说他自已描绘人物是按照他们应该有的样子,而欧里庇得斯描写人物却按照他们的本来的样子。

  在《诗学》里索福克勒斯一直是亚理斯多德的理想的悲剧诗人,而欧里庇得斯却是经常遭到他谴责的。从此可知,按照事物或人物应该有的样子去描写,这是亚理斯多德的理想的创作方法。

  “按照事物应该有的样子去描写”,这句话可能有两种解释。一种是唯心主义的解释,那就是艺术家凭主观而对事物加以“理想化”,这个看法在西方文艺理论界有悠久的历史,持这个看法的人大半都引亚理斯多德为护身符。另一种是唯物主义的解释,那就是承认这是理想化,而这个理想却不单纯是诗人的主观产物而是按照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来形成的。车尔尼雪夫斯基在《生活与美学》里替美下过这样的定义:

  任何事物,我们在那里面看得见依照我们的理解应当如此的生活,那就是美的。(5)(重点是引者加的)

  如果我们记得车尔尼雪夫斯基推崇《诗学》的话,这里就不难看出亚理斯多德的影响,从作者的美学立场来看,他无疑地是按照唯物主义的解释去理解“应当如此”的,“应当如此”就是“客观本质规律”。

  诗人所写的应该是按照道理来讲可能发生的事。但是希腊文艺的宝库,神话,所叙述的就是不可能发生的事。亚理斯多德所举的三种创作方式中的第二种——“照事物为人们所说所想的样子去摹仿”——替神话留了一条出路,关于这一点,他在《诗学》第二十五章里说:

  一般地说,写不可能的事须在诗的要求,或更好的原则,或群众信仰里找到理由来辩护。从诗的要求来看,一种合情合理的不可能总比不合情理的可能较好。如果说宙克什斯所画的人物是不可能的,我们就应该这样回答:对,他们理应画得比实在的更好,因为艺术家应该对原物范本有所改进。

  这里“不可能的事”是指像神话所叙述的在事实上不可能发生的事。从此可知,亚理斯多德肯定了神话的虚幻性。但是他区别出“合情合理的(即于理可信的)不可能”和“不合情理的可能”,而认为前者更符合诗的要求。所谓“不合情理的可能”是指偶然事故,虽可能发生,甚至已经发生了,但不符合规律,显不出事物的内在联系。所谓“合情合理的不可能”是指假定某种情况是真实的,在那种情况下某种人物做某种事和说某种话就是合情合理的,可以令人置信的。例如荷马根据神话所写的史诗在历史事实上虽是不真实的,而在他所假定的那种情况下,他的描写却是真实的,“合情合理的”,“符合可然律或必然律”,见出事物的普遍性和必然性的。亚理斯多德自己在《诗学》第二十四章里是这样解释的:

  主要的是荷马把说谎说得圆的艺术教给了其他诗人。秘诀在于一种似是而非的逻辑推理。如果假定A存在或发生,B就会存在或发生;人们因此就想到:如果B存在,A也就会存在——但是这是一种错误的推理,因此,如果A是不真实的,而假定A是真实的B就必真实的时候,只把B的真实写出就行了。因为我们既然知道B是真实的,就会错误地推想到A也是真实的。(6)

  这段话就是后来“艺术幻觉”说的起源,其中含有极深刻的意蕴。艺术的逼真并不是毕肖现象的浮面的真实,而是要揭示现象内部所含的普遍性与必然性,因此它的前提不妨是假设或虚构的。在历史事实上是不可能的,但是在假定这前提下,如果所写的都近情近理,令人看到就起逼真的幻觉,这就已尽了艺术的能事。

  必然性和普遍性是事物发展的逻辑,要在发展过程中才见得出,所以亚理斯多德提到人物性格时总是说“在行动中的人物”。人物也只有在行动中才见出典型性。如果把典型看作静止面或是数量上的总结,那就不会真正了解典型。就是在诗通过行动揭示人物事迹的普遍性和必然性这个意义上,亚理斯多德断定“诗比历史是更哲学的,更严肃的”。诗所写的现实是经过提炼的现实,是比带有偶然性的现象世界更高一层的真实。因此,艺术可以化自然丑为艺术美,《诗学》第四章里说,”事物本身原来使我们看到就起痛感的,在经过忠实描绘之后,在艺术作品中却可以使我们看到就起快感,例如最讨人嫌的动物和死尸的形象”。此外,艺术也可以使事物比原来形状更美,《诗学》第十五章里说悲剧诗人“应该仿效好的画像家的榜样,把人物原形的特点再现出来,一方面既逼真,一方面又比他原来更美”。上面《诗学》第二十五章引文里所提到的希腊名画家宙克什斯就曾把希腊克罗通城邦里最美的美人召集在一起,把这许多美人的美点融会在一起,画成他的名画《海伦后》。这画既有现实的根据,又远比现实更美。(7)

  亚理斯多德论诗与其它艺术,经常着重有机整体的观念。这也是和他对文艺与现实关系的基本看法分不开的:形式上的有机整体其实就是内容上内在发展规律的反映。整体是部分的组合,组合所应根据的原则就是各部分之间的内在逻辑。亚理斯多德在《政治学》(134a)里说过:

  美与不美,艺术作品与现实事物,分别就在于在美的东西和艺术作品里,原来零散的因素结合成为一体。

  零散的东西不免具有偶然性,彼此之间见不出必然的互相因依关系,结合成为一体之后,偶然的就要抛开,剩下来的因素彼此之间就要见出必然的互相因依的关系,就像人体各部分一样。在《诗学》第七章里亚理斯多德替整体下了一个貌似乎常而实在深刻的定义:

  一个整体就是有头有尾有中部的东西。头本身不是必然地要从另一件东西来,而在它以后却有另一件东西自然地跟着它来,尾是自然地跟着另一件东西来的,由于因果关系或是习惯的承续关系,尾之后就不再有什么东西。中部是跟着一件东西来的,后面还有东西要跟着它来。所以一个结构好的情节不能随意开头或收尾,必须按照这里所说的原则。

  各部分紧密衔接,见出秩序,这就是各部分在整体里不仅是不可少的因素,而且所站的位置也是不可移动的。这样,一个整体里一切都是必然的,合理的,没有任何偶然的和不合理的东西夹杂在内。《诗学》第八章里有一段话把这个意思说得很清楚:“一个完善的整体之中各部分须紧密结合起来,如果任何一部分被删去或移动位置,就会拆散整体。因为一件东西既然可有可无,就不是整体的真正部分。”

  这个有机整体观念在亚理斯多德的美学思想里是最基本的。就是根据这个观念,他断定悲剧是希腊文艺中的最高形式,因为它的结构比史诗更严密。也就是根据这个观念,他断定叙事诗和戏剧之中最重要的因素是情节结构而不是人物性格,因为以情节为纲,容易见出事迹发展的必然性;以人物性格为纲。或像历史以时代为纲,就难免有些偶然的不相关联的因素。在《诗学》第二十三章里他指出叙事诗与历史的分别说:“它在结构上与历史不同。历史所写出的必然不只是某一人情节,而是某一个时期,那个时期中对某个人或某些人所发生的事,尽管这些事彼此可以不联贯。”诗的结构却要是见出内在联系的单一完整的统一体。这正是《诗学》第八章所要求的“动作或情节的整一”。亚理斯多德只强调过动作的整一,后来新古典主义者加上时间与空间的整一,合成所谓“三一律”,他们把动作的整一看成每篇诗只能写一个情节,不穿插附带的情节,这是从形式上看整一,忽略了内容上的内在联系。不仅如此,亚理斯多德谈戏剧中的合唱队、音乐和语言等因素,也要求一切都要服从整体。谈到音乐时,他把一曲乐调比作一个城邦,其中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都要各称其分,各得其所。(8)

  在亚理斯多德的美学思想中,和谐的概念是建立在有机整体的概念上的:各部分的安排见出大小比例和秩序,形成融贯的整体,才能见出和谐。后来许多美学家(例如康德以及实验美学派的费希纳)把和谐、对称、比例之类因素看成单纯的形式因素,好像与内容无关。在这一点上亚理斯多德就比他们高明得多。他把这些因素看成与内在逻辑和有机整体联系在一起的,即由内容决定的。最能说明他的意思的是音乐,即他所认为“最富于摹仿性的艺术”。在《问题》篇第十九章里他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节奏与乐调不过是些声音,为什么它们能表现道德品质而色香味却不能呢?”他的答案是:“因为节奏与乐调是些运动,而人的动作也是些运动。”这就是说,音乐的节奏与和谐(形式)之所以能反映人的道德品质(内容,见于动作),是因为两者同是运动。音乐的运动形式直接摹仿人的动作(包括内心情绪活动)的运动形式,例如高亢的音调直接摹仿激昂的心情,低沉的音调直接摹仿抑郁的心情,不像其它艺术要绕一个弯从意义或表象上间接去摹仿,所以说音乐是最富于摹仿性的艺术。因为音乐反映心情是最直接的,它打动心情也是最直接的,所以它的教育作用也比其它的艺术较深刻。从此可见,音乐的节奏与和谐不能卑从形式去看,而是要与它所表现的道德品质或心情联系在一起来看的。亚理斯多德的这个内容形式统一的看法是深刻的,与形式主义相对立的。

  关于文艺与现实关系方面,还有一点值得一提。亚理斯多德看文艺问题,主要的从科学出发,要求一切都有一个理性的解释,所以抛开了过去的一些神秘观念。最显著的例子是他谈悲剧不提命运,谈艺术创造,他也放弃了柏拉图所崇奉的灵感。关于命运概念,下文再谈,现在只说“灵感”,这个名词在《诗学》里没有出现过一次,只有在《修词学》卷三里谈词藻的选择时他偶然提到“诗是一种灵感的东西”。但是从这句上下文看,他用这个名词也不过像我们现在用它一样,指创造活动中的思致焕发,没有柏拉图所了解的因神灵凭附而转入迷狂状态的意思。与此相反,亚理斯多德所要求于诗人的是清醒的理智。这在《诗学》第十七章里说得很明白:

  在构思情节和用恰当的语言把它表现出来之中,诗人应尽量把所写的情景摆在眼前,把它看得活灵活现,恍如身历其境。这样他才会看出哪些才是妥当的,不至于把前后不一致的地方忽略过去。

  从这番话以及从上述强调内在逻辑与有机整体的那些话看,我们可以说,亚理斯多德对于希腊人所习用的“摹仿”’一词理解得比柏拉图远较深刻:它不是被动地抄袭,而是要发挥诗人的刨造性和主观能动性,不是反映浮面的现象,而是揭示本质与内在联系,这种文艺思想基本上是符合现实主义的。

  三 文艺的心理基础和社会功用

  在文艺功用问题上,亚理斯多德也比柏拉图前进了一大步。分别在于伦理理想。依柏拉图,理想的人格要能使理智处在绝对统治的地位,理智以外的一切心理功能例如本能,情感,欲望等等,都被视为人性中“卑劣的部分”,都应该毫不留情地压抑下去。文艺正是要投合人性中这些“卑劣的部分”来产生快感,所以对于人的影响是坏的。这显然是摧残人性中大部分的潜能来片面地伸张理智的看法。亚理斯多德的看法却与此相反。他的理想的人格是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格。本能,情感,欲望之类心理功能既是人性中所固有的,就有要求满足的权利;给


西方文论的主要观点有哪些
因百姓有自觉的道德风尚,政府机关也就放宽了管理上的严控,产生了过渡自由。因此就掺进了反道德的一些分子。特别是利用达尔文的“弱肉强食”理论,强行占领市场(因为真正的道德规范,文明世界都爱好和平,斗争哲学很难令人接受)。近年来西方文论观点就有所变色。但《圣经》道德文论的观点还是占上峰。

西方文论怎么复习?
在复习前首先要学会给自己规划规划时间,每个时间段要做什么,明确下来,有了目标复习才有方向、才不会乱;其次最重要的就是掌握高效的复习方法了,有了方法,效率才会提高,复习才有收获。通过练习“快速阅读”来激发右脑潜能,提高复习效率。快速阅读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法,其训练原理就在于激活“脑、眼...

关于西方文学理论的问题
特别是对20世纪以来出现的各种理论、流派和方法的引进和评介,更是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使西方文艺理论的研究呈现出十分活跃的局面。相比较之下,近年来对西方文艺理论史进行追本溯源的研究,却嫌不足,史的著作为数不多,适用于高校教学的就更少。这种状况不但影响到对西方文论的深入总体把握,也使对20...

20世纪以来的西方文论家都有哪些呀~~~
1、萨特(1905-1980)法国现代著名哲学家、作家、文论家和社会活动家.文学意味着介入:保卫自由作家必须揭露社会生活中种种非正义的异化(物化)现象;作家要尊重读者的自由.2、本杰明(1892-1940)法兰克福学派 3、马尔库塞(1897-1979)4、阿尔都塞(1918-)5、马契雷 6、哥德曼(1913-1970)7、狄尔泰(...

西方文论教程的目录
绪论第一节 学习西方文论的意义和方法一、西方文论的范围和基本内容二、学习西方文论的意义三、学习西方文论的方法第二节 西方文论发展的基本历史脉络一、古典时期:古希腊罗马文论二、神学时期:中世纪文论三、复苏时期:文艺复兴文论四、展开时期:17-18世纪文论五、德国古典时期六、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

考过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来帮帮忙吧!00815西方文论选读、 00817中国语言学...
其他回答 西方文论更容易些,语言学比较枯燥 仗剑孤行客 | 发布于2011-02-15 举报| 评论 0 0 为您推荐: 汉语言文学跨专业考研 汉语言文学专业排名 汉语言文学怎么样 汉语言文学专业学什么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认识 汉语言文学就业前景 汉语言文学相关专业 汉语言文学考研的大学 汉语言文学考研难吗...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与西方的不同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与西方文论在多个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对比:1. 本体特征:西方文论强调文学作品的再现性,关注作品对现实生活的模仿和再现;而中国文论则更注重文学作品的表现性,强调情感抒发和个性表达。2. 概念涵:在概念范畴上,中国古代文论的术语和定义与西方文论有所不同,例如:...

自考汉语言文学中五选二:中国历代文论选读、西方文论选读、文艺心理学...
自考汉语言文学中五选二:中国历代文论选读、训诂学、文献学这三门比较难学,因为其中都涉及古代汉语的内容。相对来说,西方文论选读、文艺心理学还比较好学一些。

急急急!!!哲学与西方文论的关系
其他类似问题 2020-12-05 西方文论和西方哲学的关系 2018-07-10 从西方文论看文学与哲学的关系 2020-07-16 简述西方文论发展史? 2008-06-30 急急急~~~马克思主义哲学!!! 2010-01-01 文论中,典型、意境与意象三者之间的关系与区别。拜求高手!!急... 15 更多类似问题 > 为你推荐:特别...

西方文论史上对文艺的社会作用是如何认识的
1、西方文学艺术创作的发展变化与文艺理论发展变化的关系。理论是实践(包括创作和批评实线)的总结和期 望,一个时期的文艺理论和文艺实践基本是对应的,不了解文学实践活动,就不可能透彻了解这个时期的文艺理论的 特点和本质。因此学习研究西方文论史,要和学习研究西方文学艺术史结合起来,而且要特别注意对...

裕华区13550944298: 西方文论讲什么 -
富咏硝酸:[答案] 西方文艺理论,算是汉语言专业课中比较难的课程. 从古至今西方文艺理论家的理论,人名一般都很长,很难背.也有一些选读文章.

裕华区13550944298: 西方文论的主要观点有哪些 -
富咏硝酸:[答案] 西方文化主要以高层次的宇宙意识──《圣经》道德来统治人类精神领域.历史长河中人们视《圣经》为律法.父母都会自觉地使用《圣经》如:不可撒谎、不可欺诈别人、要施舍、爱人……等,对孩子从小就开始训诫.因百姓有自...

裕华区13550944298: 列举西方现代文论的六大理论派别 -
富咏硝酸: 西方文论呈现的方式大体有三种: 一种是在一些哲学家、政治家、宗教家、美学家的著作中包含着的文学理论. 第二种是诗人作家著书立说谈他们的文学见解. 第三种是19世纪以后才有的专门的文学批评家、理论家写的文艺理论论著. 西方文...

裕华区13550944298: 当代西方文艺理论 简答 总体上看当代西方文论有哪些基本规律
富咏硝酸: 当代西方文论在研究重点上发生了两次重要的历史性转移,第一次是从重点研究作家转移到重点研究作品文本,第二次则是从重点研究文本转移到重点研究读者和接受.”[1]“当代西方文论最重要的特征是出现了两个转向:一是'非理性转向',二是'语言论转向'.”[2]这里说到的重大变化,就与古希腊时期、文艺复兴时期、乃至康德、黑格尔所生活时代的文艺理论和美学思想有了根本性的的不同.在某种意义上,西方文论也是有着断裂,只是西方文论是因为自身的内在的原因导致断裂,而中国文论是因为外在的原因,其中还包含了民族屈辱的经历.概言之,传统的中国文论面对当今的文艺问题已经不能简单地沿用,但是,由于它不是本身的缺陷造成窘境,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借鉴价值.

裕华区13550944298: 请归纳在西方文论史上诗歌语言、科学语言的观点和论述 -
富咏硝酸: 西方文论史上关于诗歌语言、科学语言的相关观点理论:德谟克利特认为文学作品是作家生命的体现,尤其是诗.他认为文艺家只有具备准确生动而能真实地表现客观事物的语言,其作品才能使人信服.贺拉斯认为人物语言要符合个人的身份和...

裕华区13550944298: 当代西方论名词解释 期待视域;介入说;狂欢化诗学;文本的召唤结构;感受缪见;当代西方文论的名词解释, -
富咏硝酸:[答案] 期待视域:接受美学核心主张.期待视野”指接受者在进入接受过程之前,根据自身的阅读经验和审美趣味等,对于文学接受课题的预先估计与期盼.“期待视野”指接受者由先在的人生经验和审美经验转化而来的关于艺术作品形式和内容 的定向性心...

裕华区13550944298: 如果想系统地学习西方文学理论要哪些书 -
富咏硝酸: 按着文论史从头到尾把能找到的原著都读了.如果是现代的,朱立元的《当代西方文艺理论》还不错.比较系统,但也有片面,毕竟只是一个串联,每个都很简省,可作一般了解吧.古代的,介绍的书挺多的,你是中文专业的吗?可以问问你们老师,感觉每个学校推荐都不太一样.

裕华区13550944298: 西方文论史 -
富咏硝酸: 古代部分朱志荣版比较全面系统,而且条理清晰.他本来的第一版叫《古近代西方文艺理论》,就是一个和朱立元的前后衔接的.后来加了现代的,就出现了少几个人的情形.看古代部分朱志荣版比较适合复习应考.

裕华区13550944298: 关于艺术本质的几种学说——模仿说 -
富咏硝酸:[答案] 中外艺术史上,对于艺术本质主要有“客观精神说”、“主观精神说”、“模仿说”(“再现说”)等三种代表性的观点.“模仿说”是现实主义反映论的蓝本,这个在欧洲文学史上逾千年而不衰文学原则. 在文艺与世界的关系上,西方文论最古老的一...

裕华区13550944298: 文论中,典型、意境与意象三者之间的关系与区别.希望能尽量写的详细点,能举几的例子就更好了.时间紧迫啊. -
富咏硝酸:[答案] 1.--------------------- 一、文学意象的涵义 意象是“意”与“象”的结合,思想情感与具体物象的结合. 在文艺学、美学中,意... 审美物象:诗歌中艺术形象的构成要素、富有审美意蕴的物象. 可简略介绍古代文论与西方文论中关于意象的观点与意象分析...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