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后的唐朝没有废除节度使,这么做有何用意?

作者&投稿:池婷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做事想问题,最忌讳的就是情怀满满,只要理想冲动而不顾格局博弈。

为什么不取消节度使?为什么不消灭藩镇?为什么不再造统一?

一个简单反问就够了:谁出钱?

唐朝为何设置节度使和藩镇?因为不得已。唐朝为何不取消节度使和藩镇?还是因为不得已。

01.府兵制瓦解

一般来说,府兵制的瓦解,是因为均田制的瓦解。豪门兼并土地、人口大量增加,所以国家手中没有可供分配的均田了,当然府兵也就消失了。但是,这只是一个因素,甚至这个因素能不能站住脚也不好说。


因为古代一直就是地广人稀,不是发愁人口过剩而是发愁地不得垦。正是因为安史之乱引发的再一次北人南迁,所以江淮地区才得到更深刻地开发。同时,安史之乱后,人口逃亡太多,北方又有了大量荒废的土地,这时候重新建立均田制岂不整合事宜。所以,均田制瓦解而导致府兵制完结,可能真的站不住脚。

那么,府兵制为什么瓦解了?

一个关键节点是高宗时期开启了与吐蕃帝国的战争较量。

这是一场持续了200多年时间的大战争。投入的兵力规模是空前的,动辄都是十几万、几十万的规模;战场幅员也是空前的,从陇西到河西再到西域和中亚全都连在了一起。


同时期,东北的契丹问题、北方的后突厥问题以及西方的西域问题,也爆发了出来。所以,高宗以后的战争,不仅规模大而且时间长,关键是死人多。

但是,战场上使用的府兵,并非职业军人,他们既要打仗还要务农。持续几年外出作战,家里马上就会遭遇财政危机。所以,国内出现了大规模的府兵逃役问题,老百姓宁可自残也不当兵。而且,这个问题愈演愈烈。杜甫的《兵车行》、《石壕吏》,就是当时的现实写照。

02.节度使形成

节度使,最初只设在缘边地区。但是,后来遍布大唐,成为藩镇。原因之一,就是府兵制瓦解后,大唐必须要用职业军人代替府兵,继续开疆拓土。


但是,节度使的权力,起初只是兵权,后来包举了财权和政权,成为掌控地方军财政的藩镇。出现这种局面,当然不是唐朝想要的,但这里面有太多的不得已。

隋炀帝大业五年,可统计人口有907万户、4600万人;唐武德七年,可统计人口200万户、1500万人。至盛唐,也就800余万户。大隋与大唐相差如此之大,不是差在了人口数量而是差在了治理能力。因为你数出多少人,才能征多少人的税。所以,大唐的财政一直很紧张。自李世民时期就一直奉行不给钱但给政策的财政逻辑。这就为节度使总揽辖区财权提供了可能。

唐初,效仿隋制,实行州县两级管理模式。但是,后来变成了道、州、县三级。这是一个必然趋势,因为国家长大了,地方也得长大,否则根本就治理不过来。汉朝也是这个套路,开始郡县两级,后来又在郡以上加了刺史一级。东汉,就直接分全国为十三个刺史部。为了提升边疆节度使的战争效率,节度使往往兼任所在州的刺史和所在道的采访使,直接监察地方官员。所以,节度使的权力也就延伸到了地方政权。

到这个时候,节度使这个怪胎就最终养成了。他完全可以搞割据,甚至反过来对抗中央。因为手中有兵、有钱、有权,对外战争彪悍,对内战争也同样高效率。

03.节度使遍地

安史之乱前,大唐可以说没认识到节度使会出问题,甚至会出反噬中央的问题。但是,安史之乱就是节度使造反,而且把盛唐打成了残唐。那么,唐帝国为什么不直接取消节度使制度、恢复府兵制。

平定安史之乱的八年时间里,唐朝不仅没有取消节度使和藩镇,反而大量诏封节度使、批量制造藩镇。为什么?因为节度使和藩镇的效率极高,平乱之时必须得用节度使。


平定安史之乱以后,唐朝是不是就可以取消节度使制度了。因为尾大不掉,他们真得能造反。也不行,因为很多地方就不是平定的,而是被招降的。比如河朔三镇,范阳、成德和魏博,本来就是安史之乱的旧兵旧将,只是改旗易帜、投降朝廷了。所以,唐朝肯定不能把这三个节度使给裁撤了。要是真有裁撤的本事,当时就该直接消灭,而不是招降,打不动了才会招降。

同时,在平定安史之乱过程中的一些节度使,算是有功之臣,也不能裁掉。因为也裁不掉,这些节度使早就成了小安禄山和小史思明。而为了看住河朔三镇和一些不听话的节度使,大唐就只能再建节度使拱卫朝廷。

所以,在安史之乱后,节度使和藩镇不仅没被裁撤,反而越来越多、越来越强,而唐朝中央则越来越弱。

此时局面,就是节度使遍地。

但是,遍地节度使,并不是都不听唐朝中央的,主要是河朔三镇和个别实力太强的节度使不听照顾,大部分还是服从中央命令的。但是,中央力量减弱是肯定的。比如河北地区,原来能提供朝廷税赋的大半,后来就直接不交税了。


04.节度使从根子上就裁撤不了

后来唐朝搞两税制,实际上就是对国家财政进行规范化建设,实施财政开源。开源的同时,也要节流。节流最效率方式,就是裁军。尤其是内地节度使手中的军队,除了留着造反用,真心没啥用。而且,裁军的工作,唐朝早就想干了,因为军队真得很费钱。

但是,节度使裁不了,节度使的军队也裁不了。不是藩镇的节度使不想裁,而是谁也裁不掉。还是那个最硬的问题:谁出钱。


自大唐建立缘边节度使以来,不是封了几个大官的问题,而是建立了十几个大规模的边防兵团。这些大兵团里面有几十万职业军人。安史之乱后,这个数字会更加庞大。

什么叫职业军人?他们不是府兵,没地可种,也不会种地,平生只会一件事,就是上战场杀人。




为什么安史之乱一结束,给人感觉唐朝好像也结束了一样?
落日的余晖照耀在这个百年王朝的脸上,显得是那么的沧桑。所有的人都觉得大唐王朝确实老了,已经不符合这个时代的发展。每一个封建王朝都有他们自己发展的方向,由衰到盛,有盛到衰也是一个封建王朝发展的轨迹,大唐王朝在安史之乱之后就已经成为了一个行尸走肉,和唐朝的鼎盛时期比较起来,和消亡没有...

唐朝在安史之乱之后的时期为什么在历史上毫无存在感?
同时,安史之乱的河北诸镇越来越乱,藩镇之乱不仅没有逐渐消弭,还越演越烈,逐步扩展到了唐帝国的经济中心江淮。到了晚唐,几乎全天下都是藩镇的地盘。因此,安史之乱后的唐朝中央政府在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朝臣党争的夹缝中想要求得生存,本想左右逢源,却不想扶持起来的都不是善茬。这样的情况下...

安史之乱以后,为什么唐王朝没有立马灭亡呢?
唐朝在安史之乱之后开始改变唐朝在经济和军事两方面进行了彻底的变革,这也是使得唐朝并没有直接灭亡的根本原因。在安史之乱之后,唐朝对于疆域的控制力开始出现直线下降,尤其是对河南,河北的掌控完全丧失。不过,唐朝成功维持住了江淮一带,由于江淮一带是著名的经济带,这才让唐朝后续延活下来。并靠着...

安史之乱后的唐朝为何没有存在感,原因出在什么地方?
由宦官掌管,这就使得宦官干政,甚至干预皇家继承问题。唐德宗原本以为自己找了个帮手,没想到给自己找了个爹。唐朝后期存在感薄弱 总之,安史之乱后,大唐就没有出现像贞观之治那种繁盛。说到底还是因为安史之乱带来的后遗症,使得后期的唐朝帝王心中种下猜忌的种子,不信任武官。

安史之乱已经攻破长安城了,为何唐朝还是没有灭亡?
后来他的二儿子实在忍不下去安禄山的暴躁和对儿子的无情,就和安禄山身边的宦官联手,将自己的父亲安禄山杀掉了。史思明也和安禄山一样,死在自己儿子的手里。两个叛乱的主角死后,这场叛乱就基本被平定。虽然说安史之乱并没有让唐朝直接灭亡,但是也是唐朝由盛转衰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安史之乱为什么没使唐朝灭亡?
安史之乱让唐朝由盛转衰,但是并没有让唐朝灭亡。最主要的还是安禄山、史思明的问题。安史之乱上期初安禄山的叛军势如破竹,一路打到长安。这是因为,唐玄宗后期政治弊端太大。重新杨国忠这样的外戚,祸乱朝政。自己宠幸杨贵妃,导致大唐王朝政治运转不佳。而且在安禄山表现出谋反之后还不重视。就让初期的...

大唐正值盛世,国力强大,为何安史之乱后就不行了?
而这两个时期的分水岭则是安史之乱,照理说,安史之乱只持续了八年,按照大唐积攒的国力,完全可以恢复以往的盛世,但很不幸,这样的事情并没有发生,大唐反而是调转直下,彻底跌入了深渊。那么,我们就来看看,为什么安史之乱后唐朝就一蹶不振、走上末路了呢?在玄宗时期,唐朝虽然国力达到了鼎盛,...

为什么安史之乱后唐朝再没能真正意义上统一中国?
安史之乱之后,唐朝的统治出现了节度使各自为政的情况,就是之前他们由于中央的军事实力比较强盛,中央的势力比较大,能够控制住解毒时,基本没有问题,但是现在就出现了节度使控制不了的情况,就出现了类似于诸侯并立的情况,所以唐朝就统一不了了,都有自己的军队,都有自己的实力,但是也灭不了对方,就...

为什么安史之乱后唐朝开始走下坡路了
安史之乱后,唐朝元气大伤,一蹶不振,中央王朝已经无力再控制地方了。唐朝虽然在镇压安史之乱之中获得胜利,但最根本的问题—地方藩镇割据问题并没有解决,导致以后不断发生农民起义、形成很多割据政权。安史之乱前后长达7年之久,是当时的一场大浩劫。当时人民流离失所,周围荒无人烟,要想恢复原来...

安史之乱结束后唐朝存在了几年?
安史之乱之后,唐朝延续了144年才灭亡的。安史之乱于公元763年结束,唐朝(618---907),从618年唐高祖李渊建唐,到907年朱全忠逼唐哀帝李柷(chù)禅位唐朝灭亡,所以安史之乱后延续了907-763=144年。公元755年,正是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当年12月16日,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节度使的安禄山起兵15万...

贵池区13648718774: 为什么唐朝在安史之乱后不吸取教训,竟然还新设了很多节度使,让藩镇割据这种现象愈演愈烈? -
阿琪长清: 安史之乱之后,为犒赏当时的功臣,尤其是参与平乱的将领,就把他们封为节度使.原因很简单,唐朝当时的虚弱中央政府已经无法控制这么大的疆土,而这些将领被授予了很大的行政和军事权力,常年带兵打仗,为了战胜安史,朝廷又向他们妥协,让他们获取了某一地的财政税收的权力.亲信和家人都已经身居要职,削掉他们的兵权等于又引发一次安史之乱.骑虎难下的唐朝决定延缓自己的灭亡,安排这些将领担任节度使,并让这些节度使向京城派出自己的儿子作为人质,换取自己的苟息残喘. 在那个时候,除非出个绝世英雄,能够力挽狂澜,不然就算换你我去当那个皇上,也只能无奈地做这样的决定.历史的必然.

贵池区13648718774: 安史之乱为什么会发生?为什么结束之后唐朝还存活了那么久 -
阿琪长清: 安史之乱,是唐朝节度使制度所导致的,必然结果,边将拥兵过重,不造反才怪! 但是,节度使有造反的,自然也有忠诚的.所以,安史之乱后,唐朝还是苟延残喘了很长一段时间,但是,节度使制度的弊病就是,藩镇割据!但是,这是唐朝的...

贵池区13648718774: 安史之乱之后唐朝怎么样了? -
阿琪长清: 安史之乱后,唐朝由盛唐时期,进入了晚唐时期. 特点是皇帝不能完全控制国家了,各地的节度使,也就是藩镇成了国中之国,威胁中央,唐朝自此开始衰败下去. 安史之乱评定后,唐朝又延续了将近160年吧,安史之乱后的第一个皇帝是唐肃宗李亨,唐玄宗的太子.

贵池区13648718774: 安史之乱.给唐朝,带来了重创.可是,为什么没有导致唐朝的直接灭亡? -
阿琪长清: 首先呢,安史之乱直接终结了唐朝的辉煌盛世,确确实实是唐兴衰的转折点.但是又没有那么致命,因为其性质说白了还是属于雇佣军反叛,既不是农民起义,也不是外族入侵,所以安史之乱是给唐造成了一个巨大的困局,但不是死局.接下...

贵池区13648718774: 安史之乱后唐朝皇帝大权旁落了吗?
阿琪长清: 是的,安史之乱之后,唐朝的中央集权迅速衰弱,因为在安史之乱的过程中,唐朝的中央力量被大大削弱,另一方面,地方节度使的军事力量却在增强,唐朝政府不得不依靠节度使来剿灭叛军,使节度使的权利越来越大,在安史之乱结束后,唐朝由盛转衰,也没有力量和经历来加强中央力量,直到唐朝被藩镇灭亡.

贵池区13648718774: 藩镇割据是怎么形成的呢 -
阿琪长清:[答案] 讲起藩镇,也得提起前半世英明神武、后半世昏庸暗弱的唐玄宗李隆基.正是他在位期间,首创“节度使”的实际官职,在唐境内设立了九个节度使和一个经略使,究其初衷,本来是防御异族入侵,不料结果是引狼入室,唐朝自己委派的节度使本人倒...

贵池区13648718774: 感觉唐朝 安史之乱后的朝廷只是个藩镇型的朝廷 -
阿琪长清: 要说这些有关藩镇问题,就不能不简单提一下藩镇的起源和发展.唐朝睿宗朝为了应付边境军事问题,设置了 节度使一职,总领某边地的军事.但是安史之乱前,这些节度使都在边地,且除个别的例子,并不兼任道的采访使(行政监督)一职.

贵池区13648718774: 宋代的团练使是个啥子级别的官?无聊读宋史,看到一段关于杨延昭(也
阿琪长清: 负责一方或一州军事的官职.地位低于节度使,等同于防御使.全称为团练守捉使.有都团练使、州团练使两种.唐前期即有团练使,负责统领地方军队,但只限于个别地区的短期设置,未成定制.安史之乱后,唐王朝在不设节度使、防御使的地区陆续设置团练使.都团练使负责方镇的军事,多由观察使兼任;州团练使负责一州的军事,常由刺史兼任.唐代宗李豫时曾命刺史悉兼团练使,不久废除,后又部分恢复.此后沿用到五代时期.入宋以后,团练使成为没有实际职权的虚衔,专门授予武官、宗室

贵池区13648718774: 节度使在唐朝后期势力膨胀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
阿琪长清: 地方割据形势已经形成.到了晚唐,甚至有外员拥兵自重,废立天子的事情发生.而中央为了反制,一方面用加封宰相的方式安抚节度使,一方面用各节度使间的矛盾来削弱他们.但第二种方法造成的结果是长期的混战和国民经济的衰落.还有第三种关系没理顺,即宦官与行政官员的关系.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