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给爱丽丝曲式分析图_《献给爱丽丝》分析研究

作者&投稿:兆昆莺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1810年,贝多芬认识特蕾莎・玛尔法蒂,经过热切的交往,甚至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当时,特蕾莎跟随贝多芬在短期内学习钢琴,而贝多芬在1810年4月27日根据她的音乐修养和钢琴演奏水平创作了这首通俗简单而隽永的小品,并且在乐谱上写下了“献给特蕾莎”的题词。
  尽管篇幅短小,技巧简易,但是《献给爱丽丝》却绝对不是那些“糊弄群众”的雕虫小技之作,里面同样凝结了贝多芬的充满个人风格的创作理念。《献给爱丽丝》体现了相当的音乐创作中的灵活性和简洁性,其曲式图示和各段落调性关系如下图表:
  A+B+A+C+A
  调性:a F a a-d-a a
  从上面的图示来看,这是一个典型的呈“ABACA”五部结构形态的古典回旋曲。A部为回旋曲的叠部,在音乐中总共出现了3次,B、C两部分分别作为第一插部和第二插部。
  A部作为乐曲的叠部,在作品的曲式结构中起着主导和统一全曲的作用。这个部分总体上是一个aba的三段性结构,并奠定了乐曲的基本性格――温柔和恬静,但又略带伤感。
  贝多芬通过简洁的寥寥几个音,很形象地刻画了这种男女之间“对答式”的音乐语言的对话,从而拉开了乐曲的序幕。接下来的素材b体现为素材a节奏上的模进,调性也转至a小调的平行大调C大调上。显得明朗而充满希望,一扫之前忧郁的气质。而且,在音乐形态上素材b也呈现出与素材a“反向”的进行。素材a的第一乐节为先下行,然后连续几个上行的旋律模进,但是素材b却是先上行,接后是连续几个下行的旋律模进。力度上,此处也从开始的pp转为mf,呈现出对比形态。
  根据节奏模式的相同和调性、旋律进行模式(正反向)、力度上的对比,我们也可以体会到作曲家在这里很显然是营造出一种两个素材之间存在联系,却又不尽相同,有着情感对比的气氛。这种“对立而统一”的情感表达,在贝多芬的其它著名作品中屡见不鲜,但在这里,不正像恋爱中的那种“欲说还羞”、在忧郁的幻想之时又突然出现希望的矛盾心情么?
  最后,音乐回到了略带伤感的素材a上结束,呈现出aba的呼应结构,也完整体现了作为叠部A部分的调性、音乐情绪。在短短的22小节里,贝多芬却用很经济的手法刻意地营造了一种形象而生动贴切的音乐形象,可见这首小品是独具匠心,而非一般的“雕虫小技”的作品。
  B部为乐曲的第一插部,调性转至a小调的近关系调F大调上。节奏模式上仍然是叠部中素材a第2乐节的模进,但是由于调性和旋律行进的差异,此处的情感也就呈现出巨大的差异。结束了连接性质(Re)的1小节后,旋律由f2开始的小动机蔓延下行,但紧接着被打断了然后上升一个纯4度,在bB音中自由模进再继续蔓延下行,造成了情感上的更为激烈、更为带有祈求性质的音乐性格。左手的伴奏也改变了A部的琶音音型而改为更活泼的阿尔贝蒂低音。然后旋律迂回上行前进,在一个狭窄的音域里徘徊着,仿佛象征着摇摆不定的感情。同时右手旋律的节奏也打破了A部中的均分样式,变得丰富起来。附点节奏及倚音、回音的运用也使音乐更加华丽而流畅。
  之后,乐曲贯串进入新素材,通过两次反复的具有环绕性质主题的复奏,结束在a小调的属终止上,乐曲也回到了叠部的进入。但在这里,两个乐部之间的旋律界限则不是那么明显,而是模糊进入。
  经过省略反复的A部再现,乐曲以贯串手法进入到第二插部C部。在C部中,左手一直在以同音反复的伴奏型在主音A上作单一的持续,仿如乐队里定音鼓的滚奏,也象征着心情的焦虑。5个小节之后,左手的伴奏由单音变为双音,加厚了音乐的织体,并在持续的主音下方以1小节为单位附加上一个上行的半音级进的线条,在第3小节刚好到达了a小调的终止46和弦,并在最后一拍上将主音下行小2度,纵向形成a小调的属7和弦,与随后出现的a小调主3和弦形成了“K46―V7―I”的完满的、典型的古典终止模式。而右手声部则以合唱般的织体手法写作,调性转至d和声小调,并形成8小节一句的平行乐段关系。
  之后第2个乐段并行进入,但是在调性和音乐织体上有所改变,是为动力再现。持续音恢复了单音的形态,只不过这次又以它自己为出发点构成了一贯上行半音级进的线条,经过a小调的导7和弦,然后停在了a小调主3和弦的第一转位上。
  显然,从导7和弦到主6和弦这样作为尾声是不完满的,但它确实是采用了尾声所常用的写作手法,如持续的主音、和弦式的陈述和力度安排上的渐弱处理等等。贝多芬在这里又别出心裁的在其后紧安排了一个属7和弦的连接,接后是一个由主3和弦所构成的带有华彩性质的“曼海姆火箭”音型,此段华彩亦可看作是第二插部回归叠部时的一个连接部分。
  当旋律冲至最高点时,再由顶端以下行的半音阶方式折转下来,同时力度也渐弱,并在结尾处出现了一个渐慢的速度标记,缓缓融回乐曲的叠部。最后乐曲在再一次省略复奏的叠部中结束。
  虽然连贝多芬自己也把它称为“微不足道的音乐”。但是《献给爱丽丝》却是不折不扣地体现了贝多芬一贯的创作思维,里面同样凝结了贝多芬的充满个人风格的创作理念。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责任编辑:杨建


克莱德曼的钢琴曲有哪些?
1、《致爱丽丝》:《致爱丽丝》原名《a小调巴加泰勒》,是贝多芬在1810年创作的一首独立钢琴小品,是贝多芬献给“爱丽丝”作为纪念的作品。该作品在1867年被后人所发现,后收录在《贝多芬作品全集》第25卷的补遗部分59号。该作品采用回旋曲式写成,结构是ABACA。其中A部为回旋曲的主部,共出现了3次;B部...

《献给爱丽丝》的意境是什么?
一、《献给爱丽丝》的意境是——《献给爱丽丝》全曲由五段组成。A段用的是A小调,显得温柔而亲切。然后,转到C大调,它是A小调的关系大调,情调顿时明朗起来。B段转到F大调上,出现一个新的曲调这个曲调,感情更加明朗。经过一连串快速音的过渡,又回到A段。C段多用和弦,气氛有了转换。情绪显得严肃而...

贝多芬的名曲《致爱丽丝》是什么曲式?这种曲式是通过什么形式表达音乐的...
回旋曲式,这种曲式,说的直白一点,就是对主题进行对比和重复,经过多次交替,来发展表达音乐的

献给爱丽丝
钢琴小品《献给爱丽丝》就是其中比较著名的一首。但乐谱发现于1867年,因此贝多芬生前并未发表。此曲形象单纯技巧浅显,显然是为了适合于初学者的弹奏程度(现为钢琴五级曲目)。发表以后,不胫而走,几乎成为初学者必弹的曲目之一。乐曲以回旋曲式写成,环绕基本主题,有两个对比性的插段,一开始出现的...

音乐生【每日音乐知识】之关于回旋曲
《致爱丽丝》原名《a小调巴加泰勒》是德国作曲家贝多芬在1810年创作的一首独立钢琴小品,是贝多芬献给“爱丽丝”作为纪念的作品。该作品在1867年被后人所发现,后收录在《贝多芬作品全集》第25卷的补遗部分59号。 该作品采用回旋曲式写成,结构是ABACA。其中A部为回旋曲的主部(叠部)、共出现了3次;B部和C部为与A部起...

《致爱丽丝》到底是贝多芬的,还是理查德的?
我很明确的告诉你,这首曲子的作者是贝多芬,不是理查德。《致爱丽丝》是贝多芬为数不多的钢琴小品之一,但在他生前未发表,乐谱发现于1867年。这首乐曲可能是作者四十岁时(1810年)为他的学生,名叫苔莱塞·玛尔法苔伊的十七岁少女所作。此曲形象单纯技巧浅显,显然是为了适合于初学者的弹奏程度。

献给爱丽丝美在哪里?
从音乐欣赏的角度说:乐曲采用回旋曲式结构,全曲共分五个部分(A+B+A1+C+A2),主部(A)先后出现了三次。主部与主部之间先后有两个插部(B、C)插入。两个插入部分分别塑造了与主部不同的音乐形象。因此使得整个乐曲既存在着形象与性格的对比;同时,又由于回旋曲式特定的陈述方式,将它们又...

[致爱丽丝]是讲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钢琴曲《致爱丽丝》是德国作曲家贝多芬1810年所作。作者将这首精致的钢琴小品题献给女学生特雷泽?马尔法蒂。乐曲以回旋曲式写成。一开始出现的主题纯朴亲切,刻画出温柔美丽、单纯活泼的少女形象。这一主题先后重复三次,中间有两个对比性的插部。第一插部建立在新的调性上,色调明朗,表现了欢乐的情绪;...

10首短小经典的古典音乐,你听过几首?
2\\ 德彪西《月光曲》德彪西于1890年创作的《贝加马斯克组曲》当中的第三曲《月光曲》令德彪西名满天下。这段美妙的旋律,至今令无数人着迷,不但是印象派音乐的精品,更是流行文化和电视广告爱用的配乐。3\\ 贝多芬《致爱丽丝》这首作品传说是贝多芬献给一位叫特蕾泽的姑娘,采用回旋曲式。德国音乐家诺尔...

致爱丽丝贝多芬简介
——贝多芬42岁时,到一个富商家里去教钢琴,贝多芬非常喜欢这家的女儿爱丽丝。这首钢琴曲是贝多芬那个时候创造的。此曲形象单纯技巧浅显,显然是为了适合于初学者的弹奏程度(现为钢琴五级曲目)。发表以后,不胫而走,几乎成为初学者必弹的曲目之一。乐曲以回旋曲式写成,环绕基本主题,有两个对比性的插...

泾源县13181821103: 钢琴曲 结构 -
彘治雷米: 这两首钢琴曲的结构都属于回旋曲式,各段落一般用大写字母表示 : A(主题)+ B + A + C + A.... 1,《献给爱丽丝》的曲式结构很明晰: A(1-25小节)+B(25-40小节)+ A (41-62) + C (63-84小节 ) +A(85-106) 2,《吉普赛回旋曲》——顾名思义,标题本身就说明是回旋曲曲式了.另外莫扎特的《土耳其回旋曲》(也叫土耳其进行曲)也同此曲式.它们只是在结构上比《献给爱丽丝》稍复杂,带有扩展和变化. 你可以在此曲中寻找主题的几次再现,以及其他不同的音乐形象来试着划分段落,熟悉一下回旋曲的结构形式.由于时间有限,就不具体为你逐小节分析了.

泾源县13181821103: 曲式分析——献给爱丽丝请帮我曲式分析这首歌. -
彘治雷米:[答案] 一级曲式:主部一 插部一 主部二 插部二 主部三 结构特征:单三 乐段 单三 乐段 单三起止小节:1-24 25-39 40-61 62-83 84-105二级曲式:ABA C ABA D ABA小节数: 86...

泾源县13181821103: 多芬的作品《献给爱丽斯》属于甚麽曲式结构
彘治雷米: 回旋曲式

泾源县13181821103: 什么是回旋曲式? -
彘治雷米: 回旋曲式(rondo)属于"循环曲式"范畴,其原则是:在一首乐曲中,有一个主题至少出现两次,在它的前后有与之形成对比的材料.前面介绍的带再现单二部、三部以及带再现复二部、复三部曲式,都具有"循环"的特点,因为它们的第一...

泾源县13181821103: 献给爱丽丝赏析 -
彘治雷米: 作为—首最为世人喜爱经典钢琴小品.在这首《致爱丽丝》中,贝多芬基于了一个淳朴而亲切的主题,把爱丽斯温柔、美丽的形象作了概括的描述.旋律清新流畅,使人联想起少女的天真和纯洁.在作品的前半部分,好似贝多芬有许多亲切的话...

泾源县13181821103: 献给爱丽丝这首曲子想要表达的是什么
彘治雷米: 钢琴曲:致爱丽丝 《致爱丽丝》是贝多芬为数不多的钢琴小品之一,但在他生前未发... 1867年,在斯图加特出版这首曲子的乐谱时,诺尔把曲名错写成《献给爱丽丝》....

泾源县13181821103: 谁能讲一下有关乐理的知识,即怎样欣赏音乐,如理查德的《献给爱丽丝》 -
彘治雷米: 音乐是通过有组织的音(主要是乐音)所形成的艺术形象,表现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艺 术.创作、演奏(演唱)和欣赏,是音乐艺术实践的三个方面.欣赏音乐是一种审美活动.美的标准是由一定时代、一定民族、一定社会...

泾源县13181821103: 贝多芬的作品特点?
彘治雷米: 贝多芬的创作构思宽广、形象宏伟、感情深邃、对比鲜明,这使他偏重于采用并扩充奏鸣曲式;同时由于创作的形象丰富多样,运用在各作品中的奏鸣曲式又各有特点. ...总体上是豪迈而带点失望,就拿他的〈献给爱丽丝〉来说刚开始的重复的段子是欢快的,有激情的而后半部分的重复却有点对现实的失望,你如果仔细听的话就不难发现,开始和结束时的旋律虽然一样,但是后来的却是听起来不欢快了,有点忧伤,节奏明显慢了.忧伤与失望暗含其中,就像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一样刚开始很欢快,但后来的危险是暗藏的.

泾源县13181821103: 献给爱丽斯介绍一下
彘治雷米: 此曲是一首极为普通的钢琴独奏小曲,但旋律非常优美动听,节奏轻快而舒坦,技巧也十分容易掌握,所以很受大众欢迎.乐曲为小快板,3/8拍子,由小回旋曲形式“ABACA”所构成.轻快的A段主题(片段1)是以a小调出现的,反复过后,如歌似的B段插入部(片段2)以 F大调出现,情绪欢快、色彩明朗.乐曲再度回到A段主题之后,以a音上的九和弦开始的 C段主题带有一丝哀怨,与B段形成对比.当A段主题第三次重复出现之后,全曲结束. 在本曲的原稿上,有作者的手迹:“为爱丽丝而作,1810年四月二十七日,贝多芬”.“爱丽丝”是谁?已无从考证.因为这一作品的原稿问世之时,作者已经去世整整四十年了

泾源县13181821103: 世界名曲—《献给爱丽丝》
彘治雷米: http://www.56123jp.cn/showart.asp?art_id=3873http://www.sooopu.com/html/32/32307.html这两个网址,第一个是钢琴谱,第二个是简谱.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