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誉为"中国音乐美学史"的开设者是以下哪一位

作者&投稿:紫炕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国音乐美学史读后感~

中国美学史读后感 第一章. 远古美学嬗变 第一节. 礼:原始整合性与美 在没有看这本书之前,我原以为美学只是简单的、单一的。但是在我看过目录之后,我 知道了美学是复杂的,它不仅严格按照朝代顺序,把人物、论著一一罗列,而且着重突出古 典美学的发展轨迹,不同时代的审美趣味以及理论特色。这是一门复杂且严谨的学科,它要 求人们必须严肃且不失美感地来读它、懂它。就像第一节的题目一样,它带着一种原始的美 感。 作者在第一节刚开始就指出,礼,在远古,是原始仪式。刚读到这句话的时候,我顿了 一下,有些不解,因为在我的印象中,礼对于我而言,仅仅是一种礼貌的表现方式,而在这 里却说远在远古时期,礼就作为一种仪式而存在。 “仪式”这个词,使我对“礼”这个字开 始有了好奇。 王国维在《释礼》中这样写,古文字中的“礼”字,下面是个“豆” ,也就是盛饮食的 器皿。因而作者认为,用饮食器皿作为礼的象形,包含了其下四种意义:首先,中国之礼, 一开始就与饮食有关。这一点让我尤其想不通, “礼”是如何与“饮食”联系在一起的?难 道古人认为最初的礼在饮食方面最先体现出来。还是在饮食上的“礼”表现得更为直接,更 为重要?其次,饮食在中国文化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这样一来,似乎对刚才的论点作了 一些解释。 《礼记·礼运》说: “夫礼之初,始诸饮食” ,这里就不难看出它首先肯定了中国 之礼起源于饮食,而饮食中所涉及到的食物和类型,如农作物、动物、饮料等,都是需要器 皿来盛的。 第三, 讲了礼进行中的两大因素:饮食与舞乐。 看来古人的礼, 还是丰富多彩的, 舞乐与饮食一样,占据了他们生活中相当重要的位置。第四,讲了礼的功能: “致其敬于鬼 神” 。饮食是礼的起源,把最日常的东西作为神圣的东西,现实了中国文化从一开始就具有 实用性。饮食成了与神交往的最重要因素,成了神圣的礼的重要内容。 中国的艺术源远流长,灿烂辉煌,而从礼的开始上看,中国艺术一开始的辉煌似乎就要 与盛饮食的器皿有关, 而彩陶作为一种日常的生活用品, 同时也是最神圣的礼器而成为远古 “礼” 的象征。 之所以称彩陶是神圣的, 一方面它的图案是多姿多彩的, 是一种审美的欣赏, 而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它本身所可有的一些深邃的思想观念,仅从这两方面,又有谁能与彩 陶相提并论呢?从小我们就听过这样一句话:民以食为天”人们的生存本性就是与吃有关。 “ , 而在《老子》中更是用烹调来比喻治国---“治大国若烹小鲜” ,也说明了国家的安定与帝王 的饮食有关。 而从饮食与神的关系上我们发现饮食在中国文化中占有世界其他人设文化都无 法相比的重要地位,而这样的一种力量也不断的向着各个领域扩张着。 之后作者又谈到: “礼”字的另一部分结构---玉。正像饮食在礼中的重要地位一样,玉 在礼中也同样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王国维《释礼》说: “象二玉在器之形。古者行礼以 玉。 ”而玉在中国地位更是可以与彩陶相媲美,而玉比起饮食的器皿来说,我觉得玉有一个 更加突出的优点, 就是可以随身携带, 它即在礼器之中, 又在仪式之人的身上。 而另一方面, 众所周知,玉是一种有灵气的东西,与性灵有关,因而它又代表了更多涵义。也许这就是古 人选字的妙处所在,两种奇妙的事物相叠,形成一种更奇妙的感觉。 从古至今,玉一直是中国文化中一道亮丽的风景,儒家以玉比德,诗人以玉喻心,俗人 知玉为宝。而我们平时所说的“冰清玉洁”“一片冰心在玉壶”也是它具有影响力的最直接 , 体现。 而更为重要的是, 玉意味着中国人的道德理想和人格理想的纯洁性追求, 中国的艺术, 不论是文学,绘画,还是书法园林 都有一种: “玉”的韵味在其中。 礼是一种礼仪,这种仪式构成了文化的核心,而且是一种最重要的实践活动。礼作为一 个完整的整体,它包括四大因素:礼器、行礼之人、行礼地点及行礼过程。作为炎黄子孙, 我们只有理解了礼的整体,才能理解礼的本质,理解礼的中国特色,从而更好地理解中国上 下五千年的文明史。 第二节 文:审美对象的总称 “文”在这里指的并不是文章,文学之类,而是指原始仪式中的人,而文的本意是文身, 仪式中的人就是在仪式中或为了仪式而文身的人。 现在的人们出席一些重要的仪式时, 会根 据不同的服饰来穿,但是在远古时期,人们并没有衣服,于是文身也就起到了衣服的作用, 与现代服饰不同的是,远古时候文身之人既是人也是神。问,从神的功能来说,是“巫” , 从其社会角色来说,是“王” ,从其“形象”来说,是“文” 。因而用文来指仪式之人,表明 中国文化对人在仪式中的重要性的重视和对人的美学外观的重要性的重视。 作者在书中书写,文在社会中的普遍化,其实质是自然的人化和人的文化化。因此文就 有了狭义与广义两种含义;狭义的文既仪式的人(文身之人) ;广义的文一是一种礼的外观, 二是社会的外观,这样文就有了两条发展之线:一是人之文的发展,一是整个文化之“文” 的发展。 演化的核心和主题, 这就是仪式中的文饰的发展。 而中国式的宽大服饰则以改变人的自然形 体,从以自 文的本意是文身,作为人之文的然形体为主到以非自然形体为主,这是一个 质的改变。 在原始时期,虽然不同的阶段之“文”在美学上和意义上有差别,但又有其共同点,这 就是“文”的目的都要使人成为仪式中神,文是为了人的神性华、神秘化、神力化、通过一 种原始观念和巫术力量来达到文化的现实目的。 在日常生活中, 我们不论从电视还是书籍等上面都会看到古代在中国文化中扮演的重要 角色的生录—龙。不仅在服饰上,就是在书籍上我们也会得知,有着四个面孔的皇帝本身就 是龙,而突出人的力量的夏王朝建设者夏启则自己乘龙。龙是帝王的象征。同时象征方式的 不同使得在作为仪式之人的“文”远古演变中,有了两个飞跃:一是由文身到服饰,二是由 神的服饰到王的服饰, 而作为朝廷之王的冕服体系奠定了中国文化服饰的基本文化则和美学 原则。 从文发展的三个阶段可以看出中国对人重视的是外观和修饰的美丽, 而外观和修饰的美 丽又与社会的秩序和宇宙的象征紧密相连, 这是中国人体美区别于其他文化的特色。 而仪式 中纹文身之人的发展, 同时就是与人的外观形式相连的整个仪式外观的发展, 也是仪式四因 素在美学外观形式反方面的发展。 文学是最美的语言, 从古至今不同的文人墨客都用文字记录了不同的事物, 因而我们可 以从他们的文字中见证中国文化的特有的美。如孔子说尧舜“焕乎有文章” ,赞西周“郁郁 乎,之哉” ,而时代的宋濂则说: “天地之间,万物有条理而弗紊者,莫非文”···总之, ··· 文成了中国审美对象的总称,文就是美,而且是一种中国文化特有的美。 而冕服作为中国文化的服饰的表征, 它服从和体现文化的两个要求: 一是服饰如何将人 的自然形体转变为文化的本质, 使人成为高级的人还是低级的人。 二是服饰如何将等级不同, 从而性质不同的人清楚明白地区分开来。 朝廷冕服体系由于要突出这这两个文化要求, 而具 有了三大美学特征。首先,服饰本质原则要求服饰能对自然人体进行加工修饰,这就决定了 中国服饰的宽大性,宽大才能产生掩盖人的自然形体,而具有自由变换的功能,其次符号区 别原则决定了色彩、图案、佩饰在服饰中的重要性。左后,服饰本质和符号区分都是为突出 等级中的权利。中国服饰潜在的多样性不靠形体,而靠服饰本身就可以发挥的淋漓尽致。 文在远古的演变有这样的三个实质: 一是从原始仪式之文为主的原始美学体系到朝廷冕 服为主的朝廷美学体系的演变, 二是从原始的图腾宇宙之美到理性的天下王朝的宇宙之美的 演变;二是原始仪式之巫到朝廷之王的演变。 从中国的文既是美, 可以体现中国美区别于其他文化之美的特色, 而文在中国美学理论 中的整体性,就从一系列的概念表现出来:1、文质,表现了文与内质的关系,文是内质的 外显。2、文饰,文就是饰,一切文化的外观都是文化的彰显,文化中最重要的东西“字” 就成了文字。3、文字,文字之“文”就是强调字的美丽。中国文化对士人的首要要求,就 是成为文人。人要有文,才是一个受人尊敬的士人,而在这一系列文化的关联中,我们可以 悟到:文体现了中国之美的特色。 中国美学史有着很长的发展历程, 当我怀着好奇的心理打开它时, 我才发现它是一个多 么美好的东西。到目前为止我仅仅读了第一章的前两节,虽然篇幅没有特别长,但作者优美 的语言和严谨的逻辑思维使我对他有了一种敬佩, 美学对我而言再没有想象中的简单, 仅从 这两小节来说, 礼和文就够每一个人拿来品味很久。 我想这品味的过程也需要丰富的阅历和 足够多的文化内涵。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之中有许多的惊艳,许多的灿烂,也有许多的 感动。我想,如果我们想要成为一个合格的中华文化的传承者,就这两节的内容而言,我们 要做一个有礼之人,懂得什么地点行何种之礼,同时更要有厚重的文化修养,做一个有文之 人。 这是我们的中国所特有的灿烂文化, 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义务去用更多的知识武装自己, 进而做一名合格的文化传承者。 美学史仅仅是从一方面介绍了我们的文化, 但这总让我们去 细细地品味一生, 因为这些都是我们值得骄傲和自豪的资本, 都是我们的祖先穿越时空给我 们的馈赠。 国美学史读后感 在没有看这本书之前,我原以为美学只是简单的、单一的。但是在我看过目录之后,我知道 了美学是复杂的,它不仅严格按照朝代顺序,把人物、论著一一罗列,而且着重突出古典美 学的发展轨迹,不同时代的审美趣味以及理论特色。这是一门复杂且严谨的学科,它要求人 们必须严肃且不失美感地来读它、懂它。就像第一节的题目一样,它带着一种原始的美感。 作者在第一节刚开始就指出,礼,在远古,是原始仪式。刚读到这句话的时候,我顿了 一下,有些不解,因为在我的印象中,礼对于我而言,仅仅是一种礼貌的表现方式,而在这 里却说远在远古时期,礼就作为一种仪式而存在。 “仪式”这个词,使我对“礼”这个字开 始有了好奇。 王国维在《释礼》中这样写,古文字中的“礼”字,下面是个“豆” ,也就是盛饮食的 器皿。因而作者认为,用饮食器皿作为礼的象形,包含了其下四种意义:首先,中国之礼, 一开始就与饮食有关。这一点让我尤其想不通, “礼”是如何与“饮食”联系在一起的?难 道古人认为最初的礼在饮食方面最先体现出来。还是在饮食上的“礼”表现得更为直接,更 为重要?其次,饮食在中国文化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这样一来,似乎对刚才的论点作了 一些解释。 《礼记?礼运》说: “夫礼之初,始诸饮食” ,这里就不难看出它首先肯定了中国之 礼起源于饮食,而饮食中所涉及到的食物和类型,如农作物、动物、饮料等,都是需要器皿 来盛的。第三,讲了礼进行中的两大因素:饮食与舞乐。看来古人的礼,还是丰富多彩的, 舞乐与饮食一样,占据了他们生活中相当重要的位置。第四,讲了礼的功能: “致其敬于鬼 神” 。饮食是礼的起源,把最日常的东西作为神圣的东西,现实了中国文化从一开始就具有 实用性。饮食成了与神交往的最重要因素,成了神圣的礼的重要内容。 中国的艺术源远流长,灿烂辉煌,而从礼的开始上看,中国艺术一开始的辉煌似乎就要 与盛饮食的器皿有关, 而彩陶作为一种日常的生活用品, 同时也是最神圣的礼器而成为远古 “礼” 的象征。 之所以称彩陶是神圣的, 一方面它的图案是多姿多彩的, 是一种审美的欣赏, 而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它本身所可有的一些深邃的思想观念,仅从这两方面,又有谁能与彩 陶相提并论呢?从小我们就听过这样一句话:民以食为天”人们的生存本性就是与吃有关。 “ , 而在《老子》中更是用烹调来比喻治国---“治大国若烹小鲜” ,也说明了国家的安定与帝王 的饮食有关。 而从饮食与神的关系上我们发现饮食在中国文化中占有世界其他人设文化都无 法相比的重要地位,而这样的一种力量也不断的向着各个领域扩张着。 之后作者又谈到: “礼”字的另一部分结构---玉。正像饮食在礼中的重要地位一样,玉 在礼中也同样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王国维《释礼》说: “象二玉在器之形。古者行礼以 玉。 ”而玉在中国地位更是可以与彩陶相媲美,而玉比起饮食的器皿来说,我觉得玉有一个 更加突出的优点, 就是可以随身携带, 它即在礼器之中, 又在仪式之人的身上。 而另一方面, 众所周知,玉是一种有灵气的东西,与性灵有关,因而它又代表了更多涵义。也许这就是古 人选字的妙处所在,两种奇妙的事物相叠,形成一种更奇妙的感觉。 从古至今,玉一直是中国文化中一道亮丽的风景,儒家以玉比德,诗人以玉喻心,俗人 知玉为宝。而我们平时所说的“冰清玉洁”“一片冰心在玉壶”也是它具有影响力的最直接 , 体现。 而更为重要的是, 玉意味着中国人的道德理想和人格理想的纯洁性追求, 中国的艺术, 不论是文学,绘画,还是书法园林 都有一种: “玉”的韵味在其中。 礼是一种礼仪,这种仪式构成了文化的核心,而且是一种最重要的实践活动。礼作为一个完 整的整体,它包括四大因素:礼器、行礼之人、行礼地点及行礼过程。作为炎黄子孙,我们 只有理解了礼的整体,才能理解礼的本质,理解礼的中国特色,从而更好地理解中国上下五 千年的文明史。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泱泱五千年文明其中蕴含的历史数不胜数。而中华美学也是一样,值得 我们细细品味一生。 收藏 分享 评分 回复 引用 订阅 TOP 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1、起源不一样
中国音乐追溯到黄帝时代,据考古发现,中国音乐可追溯至7000多年前,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丰富的音乐文化。
西方音乐,时间约为公元前3200年~公元400年。这部分的音乐资料只能从考古而来,从发掘出的绘画、雕塑及少量流传下来的诗歌文学与哲学著作可以进行了解,但几乎是不可能聆听与欣赏。
有资料统计这一阶段残存下来的乐谱还不到10件,但是从残存下来的雕塑等诸多文化遗产可以看出曾经存在过的辉煌与成就,古希腊的大哲学家都曾对音乐进行过讨论与研究,这被后人视为西方音乐之源。

2、分类不一样
中国音乐:汉族传统音乐、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戏曲音乐、摇滚音乐、宗教音乐等。
西方音乐:古典主义、浪漫音乐、现代音乐等。
3、音阶不一样
中国音乐从很早已经掌握七声音阶,但一直偏好比较和谐的五声音阶,重点在五声中发展音乐,同时将中心放在追求旋律、节奏变化,轻视和声的作用。
西方音乐从古希腊的五声音阶,逐渐发展到七声音阶,直到十二平均律;从单声部发展到运用和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音乐
百度百科-西方音乐

蔡仲德,男,浙江绍兴人。1937年2月26日生,2004年2月13日逝世。撰写了专著《中国音乐美学史》,这是中国音乐美学史学科的开山之作,奠定了他在中国音乐美学史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地位。


誉为怎么读
誉 [yù]1. 名声:荣~。名~。信~。沽名钓~。2. 称扬,赞美:毁~。交口称~。3. 古同“豫”,欢乐。

誉为的誉是什么意思,最好是新华字典上的
“誉为”应该是“称扬为”“赞美为”的意思 ---誉 (誉)yù (1) ㄩˋ(2) 名声:荣~。名~。信~。沽名钓~。(3) 称扬,赞美:毁~。交口称~。(4) 古同“豫”,欢乐。(5) 郑码:VDOS,U:8A89,GBK:D3FE (6) 笔画数:13,部首:言,笔顺编号:4431344111251 誉 誉 yù 〔...

赞美历史人物是用被誉为还是用被称为?
被誉为还是用被称为,并没有多大区别,都没有贬义,还是看那个称号有没有褒贬的性质在里面。比如说,如果这个称号是中性的,那就用被称为,如果是夸奖的称号,那就是被誉为。

誉为的近义词是什么
1、赞誉 赞誉,指赞美、称扬。基本解释 [praise]称赞;称誉,赞誉之声四起。引证:郭小川 《痛悼敬爱的周总理》诗:“在漫长的历史中,日益获得伟大政治家的声名和举世的赞誉”。2、夸赞 夸赞,汉语词汇。拼音:kuā zàn 指赞美;称赞。引证:徐怀中 《西线轶事》十:“可是,看样子首长是从心里在...

“被誉为”的确切意思
誉 (誉)yù (1) ㄩˋ(2) 名声:荣~。名~。信~。沽名钓~。(3) 称扬,赞美:毁~。交口称~。“被誉为”应该是“被称扬为”或“被赞美为”的意思。

称为、称作、誉为,区别是?
称作和称为意思应该是差不多的,都是叫什么的意思,誉为感觉是夸奖的。

什么什么,被誉为什么什么
(宁)(夏),被誉为(塞上)(江南)。(西)(施),被誉为(第一)(美女)。

被誉为的拼音
被 誉 为拼音 bei yu wei 第四声第四声第二声

( )被誉为‘( )’
诗仙--李白 诗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浑奔放,色彩绚丽,语言清新自然,被誉为“诗仙”。诗圣--杜甫 其诗紧密结合时事,思想深厚。境界广阔,人称为“诗圣”。诗豪--刘禹锡 其诗沉稳凝重,格调自然格律粗切,白居易赠他“诗豪”的美誉。诗魔--白居易 白居易写诗非常刻苦,正如他自己所说:“酒狂又引诗魔发,...

史记被鲁迅誉为什么
史记被鲁迅誉为什么——答案:"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

抚松县18840326980: 被誉为"中国音乐美学史"的开设者是以下哪一位 -
宗政欢如双: 蔡仲德,男,浙江绍兴人.1937年2月26日生,2004年2月13日逝世.撰写了专著《中国音乐美学史》,这是中国音乐美学史学科的开山之作

抚松县18840326980: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什么?有哪些? -
宗政欢如双: 2003年10月通过的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公约》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应涵盖五个方面的项目:1.口头传说和表述,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2.表演艺术;3.社会风俗、礼仪、节庆;4.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5.传统...

抚松县18840326980: 举出两部我国著名的音乐美学著作 -
宗政欢如双: 《乐记》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音乐理论专著,在中国音乐美学史中占有独一无二的地位,它的思想直接影响了两千年来中国音乐美学理论的发展. 《声无哀乐论》,嵇康所撰.

抚松县18840326980: 高山流水是我国古代的名曲 他和什么与什么被誉为什么 -
宗政欢如双: 《高山流水》《广陵散》《平沙落雁》《梅花三弄》《十面埋伏》《夕阳箫鼓》《渔樵》《胡笳十八拍》《汉宫秋月》和《阳春白雪》,被誉为古代十大名曲.【补充资料】 《高山流水》,为中国十大古曲之一.“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

抚松县18840326980: 云南纳西族一种著名的古典音乐被誉为中国音乐的什么 -
宗政欢如双: 纳西古乐是广泛流传在纳西民间的古典音乐,它是一项无形而最赋予生命力的重要内容,被称为“中国音乐的活化石”. 纳西古东由大型古典乐曲《白沙细乐》和《洞经音乐》两部分构成.它是古老的洞经音乐的传承及与纳西音乐融合的结晶....

抚松县18840326980: 什么被西方国家誉为刻在石头上的音乐? -
宗政欢如双: 被称为中国音乐史的“活化石” ”和“晋唐遗音”的是() . A. 福建南曲 B. 广东音乐 C. 江南丝竹 D. 潮州音乐 正确答案:A

抚松县18840326980: 元朝有“曲状元”之称的作家是 -
宗政欢如双: 马致远:号东篱,元代著名的杂剧家,散曲家,有曲状元之称,与关汉卿,白朴,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马致远被誉为“曲状元”,他的散曲在艺术上取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抚松县18840326980: 苏东坡 用文字谱曲(阅读题答案) -
宗政欢如双: 1 苏东坡的美学思百维既有儒、道、释杂糅的色彩,又有保守而陈腐的倾向.2 除了具有艺术歌曲的特质外,《大江东去》超越了艺术歌曲的范畴度,是"用'文字音符'谱制的'乐曲'".3 ⑴苏东专坡的诗词创作历来被人们从文学的角度推崇;属⑵苏东坡的词作是言之有物而又声情并茂的交响音乐.

抚松县18840326980: 音乐与文化的人本主义的思考是不是中国音乐美学史这本书 -
宗政欢如双: 《音乐与文化的人本主义思考》是一本书名 作者:蔡仲德 本书由三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论音乐美学,大多涉及中国古代音乐美学史与现当代音乐美学史,但侧重于现当代,意在“六经注我”,提出我自己对若干音乐美学重大问题的理解,对音乐与人的关系的理解,对音乐之道的探求,故可概括为“音乐与人”缉旦光秆叱飞癸时含江. 第二部分论中国文化,涉及中国古代文化与现当代文化,同样侧重现当代,而更关注文化与人的关系,意在探索中国文化怎样才能走向未来,中国知识分子怎样才能具有现代人格,故可概括为“文化与人”. 第三部分可视为全书的总结. 贯穿全书的思想是人本主义.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