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中“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的意思

作者&投稿:丘欧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浣溪沙 苏轼 翻译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意思急需啊!!!!~

题记
浣溪沙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①
苏轼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②。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③。

元丰五年(1082)三月谪居黄州期间作。《东坡志林》卷一载:“(余)因往(沙湖)相田得疾,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
聋,遂往求疗。……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许”。蕲水,今湖北浠水县,在黄州东。兰溪,出箬
竹山,溪两侧多生兰草,故名。

萧萧,同潇潇,雨声。子规,杜鹃的别名。

休将,不要。白发,指老年。
这是一首触景生慨、蕴含人生哲理的小词,体现了作者热爱生活、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上片写暮春游清泉寺所见之幽雅景致。山下溪水潺湲,溪边的兰草才抽出嫩芽,蔓延浸泡在溪水中。松柏夹道的沙石小路,经过春雨的冲刷,洁净无泥。时值日暮,松林间的杜鹃在潇潇细雨中啼叫着。这是一幅多么幽美宁静的山林景致啊!首七字既点出游清泉寺时的时令,也点明兰溪之名的由来。“浸”字与“皋兰被径兮,斯路渐”(《楚辞·招魂》)中的“渐”字一样,均有“蔓延”之意。兰草此际始出“芽”,其芽尚“短”,但生机勃勃,长势很快,已由岸边蔓延至溪水中矣。杜鹃啼声凄婉,本是易引发羁旅之愁的。但作者此际漫步溪边,触目无非生意,浑然忘却尘世的喧嚣和官场的污秽,心情是愉悦的。兼之疾病始愈,有医者相伴游赏,故杜鹃的啼叫亦未能搅乱作者此时之清兴。总之,上片只是写实景,其内心所唤起的应是对大自然的喜爱及对人生的回味,这就引出了下片的对人生的哲思。
下片就眼前“溪水西流”之景生发感慨和议论。“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汉·《长歌行》)。“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时”。江水的东流不返,正如人的青春年华只有一次一样,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曾使古今无数人为之悲叹。而作者此际面对着眼前西流的兰溪水,却产生奇妙的遐想:既然溪水可以西流,人为什么不可以重新拥有青春年华呢?人生之“再少”,非如道教徒所企求的“返老还童”,乃是说应保持一种年轻的乐观的心态。因为人并不能改变这个世界;人所能改变的,仅仅是对这个世界的态度和看法。白居易《醉歌》诗有“谁道使君不解饮,听唱黄鸡与白日。黄鸡催晓丑时鸣,白日催年酉前没。腰间红绶系未稳,镜里朱颜看已失”诸句,乃嗟老叹衰之词也。作者尾句反用其意,认为即使到了暮年,也不应有那种“黄鸡催晓”、朱颜已失的衰颓心态,体现了作者在贬谪期间旷达振作的精神状态。
全词的特点是即景抒慨,写景纯用白描,细致淡雅;抒慨昂扬振拔,富有哲理。此前,作者于熙宁六年(1073)曾有诗云:“江边身世两悠悠,久与沧波共白头。造物亦知人易老,故教江水向西流”(《八月十五日看潮五绝》其三)。乃是在钱塘潮来江水回流时所生发的感慨,与此词旨趣有相近之处。但当时作者是自请外任,以太常博士直史馆的头衔到美丽富庶的杭州作通判,是京官下派作地方官,仕途失意之感并不浓。此时则是以待罪之官的身份被安置在偏僻的黄州,孤寂苦楚的心情不是轻易可以摆脱的。因此,此词下片所表现出来的对青春活力的呼唤,对老而无为的观点的否弃,便显得尤为可贵。可以说,这种在“命压人头不奈何”的逆境中的乐观奋发的精神,是苏轼之所以受到后世尊崇的重要原因之一。

浣溪沙 〔宋〕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yóu qí shuǐ qīng quán sì ,sì lín lán xī ,xī shuǐ xī liú 。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shān xià lán yá duǎn jìn xī ,sōng jiān shā lù jìng wú ní 。
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
xiāo xiāo mù yǔ zǐ guī tí,shuí dào rén shēng wú zài shǎo 。
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mén qián liú shuǐ shàng néng xī !xiū jiāng bái fā chàng huáng jī 。

译文:
山脚下溪边的兰草才抽出嫩芽,浸泡在溪水之中。松间的沙石小路经过春雨的冲刷,洁净无泥。时值日暮,松林间的布谷鸟在潇潇细雨中啼叫。谁说人老不会再回年少时光呢?你看看,那门前的流水尚能向西奔流呢!所以,不要在老年感叹时光流逝。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丰五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至黄州(今湖北黄冈)任团练副使。春三月作者游蕲水清泉寺时写下此诗。
二、赏析:
上阕写自然景色,首二句描写早春时节,溪边兰草初发,溪边小径洁净无泥,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却以萧萧暮雨中,杜鹃哀怨的啼声作结。子规声声,提醒行人"不如归去",给景色抹上了几分伤感的色彩。
下阕却笔锋一转,不再陷于子规啼声带来的愁思,而是振起一笔。常言道"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岁月的流逝,正如同东去的流水一般,无法挽留。然而,人世总有意外,"门前流水尚能西",既是眼前实景,又暗藏佛经典故。
全词洋溢着一种向上的人生态度,然而上阕结句的子规啼声,隐隐折射出词人处境,也更显出词中达观态度的难能可贵。

游玩蕲水的清泉寺,寺庙在兰溪的旁边,溪水向西流淌。

一、译文

游玩蕲水的清泉寺,寺庙在兰溪的旁边,溪水向西流淌。

山脚下兰草新抽的幼芽浸润在溪水中,松林间的沙路被雨水冲洗的一尘不染,傍晚时分,细雨萧萧,布谷声声。

谁说人生就不能再回到少年时期? 门前的溪水都还能向西边流淌!不要在老年感叹时光的飞逝啊! 

二、原文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三、出处

宋代文学家苏轼《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丰五年)春三月作者游蕲水清泉寺时所作,当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任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蕲水,县名,即今湖北浠水县,距黄州不远。

二、作品赏析

东坡为人胸襟坦荡旷达,善于因缘自适。他因诗中有所谓“讥讽朝廷”语,被罗织罪名入狱,“乌台诗案”过后,于公元1080年(元丰三年)二月贬到黄州。

初时虽也吟过“饮中真味老更浓,醉里狂言醒可怕”(译文:饮水中真味老更浓,醉里狂话醒可怕。《定惠院寓居月夜偶出》)那样惴惴不安的诗句,但当生活安顿下来之后,樵夫野老的帮助,亲朋故旧的关心,州郡长官的礼遇,山川风物的吸引,促使他拨开眼前的阴霾,敞开了超旷爽朗的心扉。

这首乐观的呼唤青春的人生之歌,当是在这种心情下吟出的。

三、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宋代文学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长子。公元1057年(嘉祐二年)进士。累除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端明殿学士、礼部尚书。曾通判杭州,知密州、徐州、湖州、颖州等。公元1080年(元丰三年)以谤新法贬谪黄州。

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宋徽宗立,赦还。卒于常州。追谥文忠。博学多才,善文,工诗词,书画俱佳。

于词“豪放,不喜剪裁以就声律”,题材丰富,意境开阔,突破晚唐五代和宋初以来“词为艳科”的传统樊篱,以诗为词,开创豪放清旷一派,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有《东坡七集》《东坡词》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与麻桥人庞安常一同游清泉寺。寺在蕲水郭门外里许,有王逸少洗笔泉,水极甘,下靠近兰溪,溪水缓缓西流 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此词描写雨中的南方初春,表达作者虽处困境而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洋溢着一种向上的人生态度。整首词如同一首意气风发的生命交响乐,一篇老骥伏枥,志千里的宣言书,流露出对青春活力的召唤,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读之令人奋发自强。 词语解释: 蕲(qí)水:县名,今湖北浠水县。 清泉寺:寺名,在蕲水县城外。 临:靠近。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出自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此词描写雨中的南方初春,表达作者虽处困境而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洋溢着一种向上的人生态度。上阕写暮春三月兰溪幽雅的风光和环境,景色自然明丽,雅淡清美;下阕抒发使人感奋的议论,即景取喻,表达有关人生感悟,启人心智。全词即景抒慨,写景纯用白描,细致淡雅;抒慨昂扬振拔,富有哲理。

游玩2113蕲水的清泉寺,寺庙在兰溪的旁边,溪水向西5261流淌

游玩起水了清水寺寺庙在溪水向西流淌。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苏轼在诗中用哪一句诗精神倒手了?告诉别人什么...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全词:山下兰芽短侵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莫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其中“莫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二句,借一路东行的溪水也有迂回向西流的时候,告诉我们不要悲叹时光一去不复还,总有一天我们也可以重拾勇气抖擞精神,...

浣溪沙的解释
苏轼《浣溪沙》赏析 1 浣溪沙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① 苏轼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②。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③。① 元丰五年(1082)三月谪居黄州期间作。《东坡志林》卷一载:“(余)因往(沙湖)相田得疾,闻麻桥人庞安常...

《浣溪沙》 本文的上阕描绘的是( )的山林景致。
《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本文的上阕描绘的是幽美宁静的山林景致。作品原文:《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作者简介: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

《浣溪沙》中描写山林景致的有哪几首?
《浣溪沙》本文的上阕描绘的是幽美宁静的山林景致。作品原文:《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作者简介: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表达了()体现了()
浣溪沙 苏轼 游蕲(qí)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赏析一 这是一首触景生慨、蕴含人生哲理的小词,体现了作者热爱生活、乐观旷达的性格。 上片写暮春游清泉寺所见之幽雅景致。山下溪水潺湲,溪边的兰...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苏轼写的是什么季节?从哪看出来的
初春。山下兰芽短浸溪,山脚下溪边的兰草才抽出嫩芽,浸泡在溪水之中。《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此词描写雨中的南方初春,表达作者虽处困境而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洋溢着一种向上的人生态度。上阕写暮春三月兰溪幽雅的风光和环境,景色自然明丽,雅淡清美;下阕抒发使人...

苏轼的浣溪沙的意思
1、《浣溪沙》翻译:去游览蕲水清泉寺,寺在兰溪旁边,溪水向西流。 山下短短的兰芽浸在小溪里,松林里的沙路干净没有泥,布谷鸟在傍晚的细雨中悲伤地啼叫,然而谁说人生在世不能回到少年,门前的流水还能向西奔流,不要在老年感叹时光流逝,自伤衰老。2、这首词写于元丰五年春,当时苏轼因"乌台诗案"...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中《浣溪沙》是什么作者是谁代诗人什么又名什么是...
《浣溪沙 游蕲水清泉寺中》的作者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又名苏东坡,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此词描写雨中的南方初春,表达作者虽处困境而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洋溢着一种向上的人生态度。上阕写暮春三月兰溪幽雅的风光和环境,景色自然明丽,雅淡清美;...

山下兰芽短浸溪中的浸是什么意思
“山下兰芽短浸溪”中的“浸”是泡在水中的意思,出自宋代苏轼《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原文: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译文:游玩蕲水的清泉寺,寺庙在兰溪的旁边,溪水向西流淌...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苏轼 〔宋代〕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译文 游玩蕲水的清泉寺,寺庙在兰溪的旁边,溪水向西流淌。山脚下兰草新抽的幼芽浸润在溪水中,松林间的沙路被雨水冲洗得...

旅顺口区18484661172: 浣溪沙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的意思快!整句话的意思 -
百涛板蓝:[答案] 浣溪沙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1.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2.萧萧暮雨子规啼3.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4!休将白发唱黄鸡5. 注释 1.蕲水,县名,今湖北浠水镇.时与医人庞安时(字安常)同游,见《东坡题跋》卷三《...

旅顺口区18484661172: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这句的赏析苏轼的浣溪沙 -
百涛板蓝:[答案] 浣溪沙 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词前的小序,主要是介绍作者写这首词的经过和缘起、目的,也就是当时的情况啊、背景什么的.

旅顺口区18484661172: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注释 -
百涛板蓝:[答案] 原文浣溪沙 苏轼 游蕲(qí)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注释①蕲qí水:县名,今湖北浠水...

旅顺口区18484661172: 浣溪沙中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的意思 -
百涛板蓝:[答案]原文浣溪沙 苏轼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注释①蕲qí水:县名,今湖北浠水镇.时与医人庞安...

旅顺口区18484661172: 苏轼《浣溪沙》赏析浣溪沙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苏轼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 -
百涛板蓝:[答案] 1.松林间的沙路,仿佛经过清泉冲刷,一尘不染,异常洁净.傍晚细雨潇潇,寺外传来了杜鹃的啼声.作者选取几种富有特征的景物,描绘出一幅明丽、清新的风景画,令人身临其境,心旷神怡,表现出词人爱悦自然、执着人生的情怀.2.谁道”两句,...

旅顺口区18484661172: 浣溪沙 苏轼 翻译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
百涛板蓝:[答案] 【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译文』 山脚下兰草嫩芽入小溪,松林间小路清沙净无...

旅顺口区18484661172: 诗歌赏析.浣溪沙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
百涛板蓝:[答案] (1)本题是对诗歌内容的考查.“山下兰芽短浸溪”中的“兰芽短”表明是春天;“潇潇暮雨子规啼.”中的“暮雨”是指傍晚.所以能表现季节和一天具体时间的两个词语是:兰芽(短)、暮雨. (2)“休将白发唱黄鸡”...

旅顺口区18484661172: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那首浣溪沙上阕写什么 下阕写什么 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
百涛板蓝:[答案] 全词如下: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释义如下: 游历在蕲水的清泉寺,清泉寺面对着兰溪,兰溪的水向西流去. 山脚下兰草嫩芽浸...

旅顺口区18484661172: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是浣溪沙这首词的什么 -
百涛板蓝: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是这首词的词前小序,点明作者写作词的缘由.

旅顺口区18484661172: 苏轼的浣溪沙 鉴赏浣溪沙苏轼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
百涛板蓝:[答案] 上阙用的是顶针手法. 全词是写诗人对自己的年纪表示感慨,但是也是自勉,(白发也可以在上一层楼.) 括号里的话有待斟酌.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