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中的‘者’是什么意思?

作者&投稿:进环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中“或”“何哉”是什么意思额。。。。。。~

我曾经探求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为什么呢?这里的何哉就是为什么呢的意思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语出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尝:曾经。求:探求。古仁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心:思想(感情心思)。或异二者之为: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或,近于“或许”“也许”的意思,表委婉口气。为(wei二声),这里指心理活动,即两种心情。二者,这里指前两段的“悲”与“喜”。
现代汉语的意思是: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这是什么缘故呢?

这里的“者”意思是:用在“二、三”等数词和“前、后”等方位词后面,指上文所说的事物。“二者”合起来指的就是上文的“悲”与“喜”。

出自: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原文选段: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释义:

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这是什么缘故呢?是因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忧虑;不在朝廷做官而处在僻远的江湖中间就为国君忧虑。

这样他们进入朝廷做官也忧虑,退处江湖也忧虑。虽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快乐呢?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以后才快乐”吧?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路呢?

扩展资料

这篇文章写于庆历六年(1046)。范仲淹生活在北宋王朝内忧外患的年代,对内阶级矛盾日益突出,对外契丹和西夏虎视眈眈。为了巩固政权,改善这一处境,以范仲淹为首的政治集团开始进行改革,后人称之为“庆历新政”。

但改革触犯了封建大地主阶级保守派的利益,遭到了他们的强烈反对。而皇帝改革的决心也不坚定,在以太后为首的保守官僚集团的压迫下,改革以失败告终。“庆历新政”失败后,范仲淹又因得罪了宰相吕夷简,范仲淹贬放河南邓州,这篇文章便是写于邓州,而非写于岳阳楼。

以“嗟夫”开启,兼有抒情和议论的意味。作者在列举了悲喜两种情境后,笔调突然激扬,道出了超乎这两者之上的一种更高的理想境界,那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感物而动,因物悲喜虽然是人之常情,但并不是做人的最高境界。

对于范仲淹而言,无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忧国忧民之心不改,“进亦忧,退亦忧”。这似乎有悖于常理,作者也就此拟出一问一答,发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誓言,曲终奏雅,点明了全篇的主旨。

本文表现了作者虽然身居江湖,但仍心忧国事;虽然遭遇迫害,但仍不放弃理想的顽强意志,同时,也是对被贬战友的鼓励和安慰。和它同时的另一位文学家欧阳修在为他写的碑文中说,他从小就有志于天下。

康定元年(1040年),范仲淹与韩琦共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采取“屯田久守”方针,巩固西北边防。庆历三年(1043年),出任参知政事,发起“庆历新政”。新政受挫后,贬出京城,历知邠州、邓州、杭州、青州。

皇祐四年(1052年),改知颍州,扶疾上任,逝世于途中,时年六十四。追赠兵部尚书、楚国公,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此处的“者”用在数词后面,译为“……个方面”“……样东西”“……件事情”。二者是指前两段的“悲”与“喜”这两种心情。

语出北宋文学家范仲淹所作散文《岳阳楼记》最后一段,选段原文如下: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白话文释义: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 ,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这是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上做官时,就为百姓担忧;在江湖上不做官时,就为国君担忧。

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的江湖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他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唉!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庆历新政失败后,范仲淹贬居邓州。昔日好友滕子京从湖南来信,要他为重新修竣的岳阳楼作记,并附上《洞庭晚秋图》。范仲淹一口答应,但是范仲淹其实没有去过岳阳楼。庆历六年六月(即1046年6月),他挥毫撰写的著名的《岳阳楼记》一记叙文,都是看图写的。

这篇记叙述了事情的本末源起,通过描绘岳阳楼的景色及迁客骚人登楼览景后产生的不同感情,表达了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生活态度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此句语出《岳阳楼记》的尾段,是全篇的重心,以“嗟夫”开启,兼有抒情和议论的意味。作者在列举了悲喜两种情境后,笔调突然激扬,道出了超乎这两者之上的一种更高的理想境界,那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感物而动,因物悲喜虽然是人之常情,但并不是做人的最高境界。

无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忧国忧民之心不改,“进亦忧,退亦忧”。这似乎有悖于常理,有些不可思议。作者也就此拟出一问一答,假托古圣立言,发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誓言,曲终奏雅,点明了全篇的主旨。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一句结语,“如怨如慕,如泣如诉”,悲凉慷慨,一往情深,令人感喟。文章最后标明写作时间,与篇首照应。



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出自:《岳阳楼记》


原文: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译文: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这是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上做官时,就为百姓担忧;在江湖上不做官时,就为国君担忧。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的江湖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他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唉!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结合上下文解释可知。

此处的“者”用在数词后面,译为“……个方面”“……样东西”“……件事情”。



用在数词后面,译为“……个方面”“……样东西”“……件事情”


或异二者之为何哉翻译 或异二者之为何哉解释
1、翻译: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 ,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这是为什么呢?2、出自: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3、原文选段: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4、释义: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的翻译?
这句话的意思是:我曾探求过古时仁人的心境,或者和这些人的行为两样的,为什么呢?出处:宋·范仲淹《岳阳楼记》选段: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译文:我曾探求过古时仁人的心境,或者和这些人的行为两样的,为什么呢?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译文:哎呀!我曾探求过古时仁人的心境,或者和这些人的行为两样的,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好坏,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上做官时,就为百姓担忧;不在朝廷做官而处在僻远的江湖中间就为国君忧虑。他进也忧虑,退也忧愁。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古仁人必定说:“先于天...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翻译
翻译:我曾探求过古时仁人的心境,或者和这些人的行为两样的,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好坏,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出自:范仲淹《岳阳楼记》。《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1046年10月17日)应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请为重修岳阳楼而创作的一篇散文。范仲淹(989年10月...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的翻译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这句话出自《论语·雍也》。这是孔子在回答子贡关于仁和礼的问题时说的。这句话的意思是:“我曾经尝试去理解古代的仁人,他们的心或者与这两者(仁和礼)不同,那它们究竟是什么呢?”在这句话中,"古仁人"指的是古代的道德高尚的人,他们以道德行为为准则,而...

吾尝求古人仁之心,或以二者之为何哉???
或异二者之为: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或:近于“或许”“也许”的意思,表委婉口气。异:不同于。为:这里指心理活动(即两种心情)。原文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予观夫巴陵胜状...

请将文中红色句子“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翻译成...
【答案】:译文:我曾经探求过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为什么呢?(译对“尝”“古仁人”“或”“为”得2分,译对全句大意得1分)

或异二者之为的或是什么意思 或异二者之为的原文和翻译
1、或异二者之为的或是近于“或许”“也许”的意思,表委婉口气。此句出自范仲淹的《岳阳楼记》。2、原文: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

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为"翻译成是什么意思
为:这里指心理活动,即两种心情。一、原文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二、译文 哎呀!我曾探求过古时仁人的心境,或者和这些人的行为两样的,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翻译
(3)或异二者之为:或许和以上两种人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或,近于“或许”“也许”的意思,表委婉口气。异,不同于。为,心理活动。二者,这里指前两段的“悲”与“喜”。 (4)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此句为互文)。以,因为。 (5)...

萍乡市17014583481: 岳阳楼记中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指什么?为什么? -
称淑佐坦: 指原文中的: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jī),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有心旷神怡,宠辱偕(xié)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因为或异二者之为的意思是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也就是指前两段末提到的两种心情.有不明白的地方再问哟,祝你学习进步,更上一层楼! (*^__^*)

萍乡市17014583481: 者在文言文中是什么意思? -
称淑佐坦:[答案] 常见含义 [2]备注:加粗例句为中小学语文课本中的例句 代词 [3]1.同【现代汉语解释】助词1 例:①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塞翁失马》 ②谁为大王为此计者?——《鸿门宴》 ③后遂无问津者.——《桃花源记》 ④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萍乡市17014583481: 岳阳楼记 文段中“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指的是什么? -
称淑佐坦: 在句子“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是指:一、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二、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

萍乡市17014583481: (岳阳楼记)中"或异二者之为"中"二者"指? -
称淑佐坦: 指两种人 一种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 另一种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

萍乡市17014583481: 岳阳楼记中或异二者之为的二者指的是什么,用原文回答是指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和心旷神怡,宠辱偕忘还是那个感极而悲者矣,其喜洋洋者矣?答案要保证... -
称淑佐坦:[答案] 这里的二者,这里指前两段的“悲”与“喜”. 悲就是: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喜就是: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是这两种心情吧.

萍乡市17014583481: 《岳阳楼记》中“或异二者之为”的“二者”指的是? -
称淑佐坦:[答案] 指的是上文提到的以外物好坏而或喜或悲的人

萍乡市17014583481: 《岳阳楼记》“或异二者之为”一句中,“二者”指什么?“为”指什么? -
称淑佐坦: “二者”指前两段描写的“悲”与“喜”,即:“感极而悲者”和“其喜洋洋者”.“为”指“悲”或“喜”的心情.

萍乡市17014583481: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以二者之为,何哉?”中的“二者之为”具体指什么? -
称淑佐坦:[答案] 首先,是或异二者之为……二者之为是指前面说的,感极而悲者和其喜洋洋者这两种心情~整句话就是,我曾经探求古代仁人志士的心情,可能和前两种不一样吧,是为什么呢?不以外物的好坏或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萍乡市17014583481: 岳阳楼记中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指什么?为什么? -
称淑佐坦:[答案] 指原文中的: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jī),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有心旷神怡,宠辱偕(xié)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因为或异二者之为的意思是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也就是指前两段末提到的两种心情.

萍乡市17014583481: 岳阳楼记中或异二者之为者是什么意思?之怎么翻译,词性是什么? -
称淑佐坦: 整句翻译是:或许跟上面说的两种思想感情的表现不同 “者”是代词,在此与前面的“二”合起来代指“两种心情”(“为”在此也指代以上两种心情) “之”在这里译为“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