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论的第二,三段分别论证了两个分论点,是怎样论证的

作者&投稿:刁畏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六国论第二三段分别论证了两个分论点,是怎样论证的~

(五)六国论(苏洵)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 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 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 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 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 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 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赢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 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 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 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 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 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 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 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苏洵的《六国论》的第二段中,苏洵从秦国获得土地的方式和诸侯失去土地的方式进行分析比较,得出了一个结论,引用古人的话说,这个结论就是:“用土地侍奉秦国(强国),就像抱着柴草救火,柴草没有烧完,火就不会熄灭。”以此提醒北宋朝廷,与割让土地相比,强国才是最重要的。

(五)六国论(苏洵)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 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 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 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 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 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 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赢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 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 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 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 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 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 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 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六国论第三段说什么了
齐人未尝赂秦,终26继27五国迁灭28,何哉?与嬴29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30丧,齐亦不免31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32,能守其土,义33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34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35速36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37,李牧连却38之。洎39牧以40谗...

高一语文必修二六国论第三段中有哪些论据
文章开篇即提出六国破灭“弊在赂秦”的论点;然后以史实为据,分别就“赂秦”与“未尝赂秦”两类国家从正面加以论证;又以假设进一步申说,如果不赂秦则六国不至于灭亡,从反面加以论证;从而得出“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的论断;最后借古论今,讽谏北宋统治者切勿“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文章围绕...

高中语文《六国论》精品教学设计
1、 学习运用分论点,并举例论证的方法,领略借古讽今的写作特点。 2、 理解:弊、率、完、患、暴、判、速、再、数等词语的意义。 3、 归纳:得、非、...完成课后练习一、二。 第二课时 1. 齐读第三段。 A. 重要词句: 迁灭:古代灭掉一个国家,要迁走该国的传国重器,如武王灭商,迁九鼎于洛邑。迁灭...

六国论中第二段,作者从那四个方面论证中心论点的
秦得土地的难易,诸侯割地的频繁,秦与诸侯的进退,赂秦的弊端。

高中文言文六国论
(第2、3段)*7、《荷塘月色》(第4、5、6段)*8、《孔雀东南飞》(开头到“千万不复全”)新课标高中人教版必修(3)1、《蜀道难》2、《秋兴八首》(其一)3、《咏怀古迹》(其三)4、《登高》*5、《琵琶行》(并序)6、《寡人之于国也》7、《劝学》8、《过秦论》(第3、4、5段)*9、《锦瑟》*10、《...

求比较《六国论》和《过秦论》的文章
.文章第三段则以齐、燕、赵三国为例, 指出齐国破灭原因在于“与赢而不助五国”,燕赵两国灭亡的具体原因是其本身的错误,即燕“以荆卿为计”,赵“牧以谗诛”,“用武不终”,但根本原因都是失去了外援的燕赵等国“处秦革灭殆尽之际,战败而亡,诚不得已”.这样就有力地论证了第二个分论点:“不...

六国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什么?
苏洵认为六国破灭的根本原因在于以地贿赂秦国;六国没有远谋,背盟败约,自相残杀。苏寻借古讽刺今,不是单纯论史。作者论六国灭亡之道,讽谏宋王朝以六国为鉴,不为外族积威之所劫,要礼天下之奇才,上下团结一心,抵御外母侮,以维护和巩固宋王朝的统治。

苏洵《六国论》的第三段最后一句话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燕赵两国有何...
提出全文论点。“弊在赂秦”。两国相同:“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两国相异:燕国“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作者认为失败原因在于刺秦,招来祸害。赵国“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作者...

苏洵的《六国论》四,五两段分别有什么作用
可惜六国没有这样做.六国在敌人强大的威势面前屈服了,不敢斗争或者不能坚持斗争,最后全部破灭.这是一个惨痛的历史教训,也是后代当国者应该吸取的历史经验.苏洵最后说:“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不要在强大敌人的威力面前被吓倒.文章的第五段是作者继续发表意犹未尽的感慨,不同于第四段,第四段...

六国论原文及翻译
六国论原文及译文如下。原文: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

莱山区13670885998: 《六国论》中心论点和两个分论点 -
申砍牛黄:[答案] 本文的中心论点就是文章开头第一句话:“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第一个分论点是“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第二个分论点是“不赂者以赂者丧.”作者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地提出中心论点,不仅紧扣题目、明...

莱山区13670885998: 《六国论》中心论点和两个分论点 -
申砍牛黄: 本文的中心论点就是文章开头第一句话:“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第一个分论点是“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第二个分论点是“不赂者以赂者丧.”作者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地提出中心论点,不仅紧扣题目、明确了论题,而且便于后文驰骋文墨、自由论证,在结构上具有提学下文、统摄全篇的主导作用.两个分论点实际上是从正(第一个分论点)反(第二个分论点)两方面进一步揭示中心论点,使中心论点完备周密,在逻辑上站稳了脚.

莱山区13670885998: 六国论论证思路是什么? -
申砍牛黄: 《六国论》的论证思路分为三部分:1. 提出中心论点: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2. 提出两个分论点: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不赂者以赂者丧.3. 证明两个分论点:对“赂秦”的诸侯国,从略写;对“不赂秦”的诸侯国,详写.略写是陪衬,详写是证明.此文的论证结构非常完整,条理分明,逻辑严密.文章开篇即提出六国破灭“弊在赂秦”的论点;然后以史实为据,分别就“赂秦”与“未尝赂秦”两类国家从正面加以论证;又以假设进一步申说,如果不赂秦则六国不至于灭亡,从反面加以论证;从而得出“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的论断.最后,以“悲夫”二字收束全文,悲叹六国因赂秦而亡国的不幸命运,表达了作者内心对当时政治形势的忧虑与悲愤.

莱山区13670885998: 苏洵六国论的两个分论点是什么
申砍牛黄: 两个分论点:“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不赂者以赂者丧”.

莱山区13670885998: 苏洵在六国论中总结六国破灭的历史教训的句子 -
申砍牛黄: 全文有两个分论点: 1.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第二段) 2.不赂者以赂者丧.(第三段) 然后分析得出结论: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爱心小贴士~: "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是作者针对时事发出的观点.(其实他写这篇文章就是要当时的朝廷"不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莱山区13670885998: 苏洵在六国论中总结六国破灭的历史教训的句子 -
申砍牛黄:[答案] 全文有两个分论点: 1.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第二段) 2.不赂者以赂者丧.(第三段) 然后分析得出结论: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爱心小贴士~: "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是作者针对时事发出的观点.(...

莱山区13670885998: 六国论第三自然段从哪两个方面六国破灭的原因 -
申砍牛黄: 3、第三段是从哪个方面论证六国破灭的原因的?齐国和燕赵两国为什么灭亡? 明确:是从不赂者以赂丧,概失强援,不能独完方面论证的. 齐国灭亡的原因: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也. (教师可讲解秦国的贪欲. ) 燕赵:相同的地方: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用兵之效也. 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不同的地方:燕国: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国: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之不忠也. (讲解前面李牧的作用,李牧连却之. )

莱山区13670885998: 六国论两个分论点<原文>是什么? -
申砍牛黄: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这是第一个分论点 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这是其二.

莱山区13670885998: 苏洵《六国论》的第三段从哪个方面论证六国灭亡的原因?分几层意思,怎样论证的 -
申砍牛黄:[答案] 苏洵在《六国论》中,根据秦并吞六国而统一天下的历史事实,从六国相继破灭的角度,有理有据地论述六国破灭“弊在赂秦”.并分别从“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和“盖失强援,不能独完”这两方面进行论证.如果从苏洵针对北宋...

莱山区13670885998: <六国论>从人才的利用或革新变法的角度写一个评论,总结六国灭亡的教训 -
申砍牛黄: 文章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六国破灭,弊在赂秦.第一句话紧扣文题,由果溯因,从反面否定和正面肯定两方面指出“六国破灭”的原因.反面否定是“非兵不利,战不善”,正面肯定是“弊在赂秦”.这句话排除“兵”“战”的因素,强...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