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鲁国孔门十哲之宰予简介,宰予为何是孔门十哲?

作者&投稿:保葛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宰予(前522-前458),字子我,亦称宰我,春秋末鲁国人,孔子著名弟子,“孔门十哲”之一。被孔子许为其“言语”科的高才生,排名在子贡前面。

《大成通志》记载宰予小孔子二十九岁,能言善辩,曾从孔子周游列国,游历期间常受孔子派遣,使于齐国、楚国。

唐开元二十七年,宰予被追封为“齐侯”。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又加封“临淄公”。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再进封为“齐公”,明嘉靖九年改称为“先贤宰予”。

简介

宰予思想活跃,好学深思,善于提问,是孔门弟子中唯一一个曾正面对孔子学说提出异议的人。他指出孔子的“三年之丧”的制度不可取,说:“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因此认为可改为“一年之丧”,被孔子批评为“不仁” (见《论语·阳货》)。他还向孔子提问了一个两难的问题,他假设这么一种情况:如果告诉一个仁者,另一个仁者掉进井里了,他应该跳下去救还是不应该跳下去救?因为如跳下去则也是死,如不跳下去就是见死不救。孔子的直接答复是指出宰予这是在愚弄人,提的问题不好,说:“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可欺也,不可罔也。” (《论语·雍也》)宰予昼寝,在课堂上打瞌睡,被孔子形容为“朽木”和“粪土之墙”。孔子认为宰予言行不一,说自己“以言取人,失之宰予”,并且从宰予那里改变了自己以往的不足,说:“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论语·公冶长》)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宰予后来当了临 大夫,又说其参与田常作乱而被陈恒所杀,但唐代司马贞疑此说把阚止(亦字子我)当宰予。唐玄宗时被追封为“齐侯”,宋代追封为“临 公”,后改称为“齐公”。明嘉靖九年改称“先贤宰子”。

宰予昼寝

原文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①也!于予与②何诛③?”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注释

①圬(wū):指泥工抹墙的工具,也作动词用,指把墙面抹平。②与:语气词,同“欤”,下文“于予与改是”中的“与”同义。③诛:责备。

译文

宰予大白天睡觉。孔子说:“腐烂的木头不堪雕刻。粪土的墙面不堪涂抹!对于宰予这样的人,还有什么好责备的呢?”又说:“起初我对于人,听了他说的话就相信他的行为;现在我对于人,听了他说的话却还要观察他的行为。这是由于宰予的事而改变。”

读解

学生宰予大白天睡觉,孔子除了严加斥责他为“朽木”,“粪土”之外,还发出了关于认识一个人的感慨。那语气有点类似今天的老子骂儿子“你这个不争气的东西,老子不说也罢”,大有恨他不成器的味道在里面。

古时人们普遍认为应当遵循太阳的起落来调整自己的作息,做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孔子认为白天时光短暂,应该努力奋发。因此,他把对宰予白天睡觉这一违背正常作息的举措看做是懒惰和愚昧的表现,并加以严厉的斥责。

至于说到“听其言而观其行”,倒正如儒学大师朱熹在《论语集注》卷三里引胡氏的话所提醒我们的那样:“圣人怎么会现在才知道听其言而观其行呢?也不是真因为宰予就对所有人都抱不信任态度了。不过是以宰予的事情为例教育大家,要求我们多做少说,言行一致罢了。”而之所以需要如此,是因为在这个世界上的确有那么些人说起比唱起还好听。

所以,我们不仅要听他怎样说,而且还要擦亮眼睛观察他怎样做啊!

宰予与孔子

初识宰予

余少时读《论语》,于夫子弟子之名多混淆不能别,唯宰予一人总是认得很清楚。何则?夫子系忠厚长者,罕有某弟子处处受夫子苛责的,而宰予则有幸忝居其一也。初识宰予,盖缘于《公冶长》中此段记载:“宰予旦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当时读至此处,颇为宰予抱不平,——不就是白天睡个懒觉吗,何辄骤加以“朽木不可雕”、“粪土之墙不可圬”之恶语?无乃夫子太汲汲于“礼”乎?明道先生有诗云:“闲来无事不从容,高卧东窗日已红。”莫非宰予当不得这份从容?宰予旦寝,从容不从容倒不好说,以文献不足考徵也。此段记载后倒有一段“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此段话或夫子“于予与何诛”后转身对其他弟子所语,或则是他日之语也未可知。“听其言而信其行”是忠厚长者的本分,因宰予而有所变更,看来宰予是有其足以动人处的。夫子尝曰:“巧言令色,鲜矣仁!”或辄宰予是“巧言令色”之人?看来也未必。夫子称道其弟子中以“言语”取胜者有二人,宰予居其一(另一人为子贡)。

利口辩辞

《史记》亦称宰予“利口辩辞”,但“利口辩辞”难说就是“巧言令色”之“巧言”也。“巧言令色”是为了讨人喜欢的,“利口辩辞”则多讨人嫌。世间有一种“刀子嘴、豆腐心”之人,往往也讨人一时之嫌,但“利口辩辞”也未必就是“刀子嘴、豆腐心”。后者多半有口无心,而宰予却自有一种聪明。“三年之丧”是古礼,夫子亦绍述之,在当时礼坏乐崩的情形下对此提出质疑的大有人在,宰予亦居其一。且看宰予之“利口辩辞”:“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此处便见宰予之“聪明”。“三年之丧”本是“礼”之形式的一种体现,宰予则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行“三年之丧”适足以使“礼”、“乐”崩坏。确乎能言善辩。实则此能言善辩也不一定出于有心——非要主张什么或反对什么,往往也只是讨个口彩。夫子尝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于是乎宰予一日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夫子答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读书至此,每尝窃窃然笑,“逝”与“陷”、“欺”与“罔”之意义的差别虽至今不甚了了,但宰予施施然、夫子忿忿然之神态则清晰可见。弟子如此,夫子何诛?况夫子本身就是“讷于言”的,此上所言两事夫子与宰予的正面交锋并没有真正地进行。如三年之丧,夫子只是反问宰予,不服三年之丧“于汝安乎”?宰予答以“安”,夫子喃喃曰“汝安则为之”。宰予得意而去,夫子痛心曰“予之不仁也!”宰予究竟心安与否也不得而知,只是嘴上绝不输与人。再如“井有仁焉”,夫子答以“何为其然也”,既是在说仁者怎么会入井而从仁呢!更是在感慨宰予你怎么能这样说话呢!夫子或曾于与宰我辩论处吃过苦头,也未可知?以上两事有其不好辩之处,另有一事似为可以辩而不辩的:“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

曰:使民战栗。’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使民战栗”之说吾不知其是否,依宰予之性情,八成是杜撰的。是与非虽不好说,起码可以一辩,朱子即曾辩之:“古者立社,各树其土之所宜木以为主也。战栗,恐惧貌。宰我又言周所以用栗之意如此。岂以古者戮人于社,故附会其说与?”夫子则只是说“既往不咎”——哪怕实有其事,既已过去,也不该苛责。观此师弟间的对话,总让我想起一句话:秀才遇见兵,有理说不清。非徒夫子于宰予有如是之遭遇,庄子于惠施亦有如是之遭遇,但庄子不够木讷,不免多言。如有名的“鱼之乐”之辩即是如此:惠施:“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惠施:“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庄子:“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之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从“辩”上说,惠施可谓“全矣!”,庄子最后的答语之前半句于“辩”上多少有些牵强,唯“我知之濠上也”得之,然已无关于辩也。说远了,回到宰予的身上。既讲宰予,都希望听到一个完整的故事。据郑玄,宰予是鲁人。此其来源也。

结局

后来怎么样了呢?《史记》中给他安排了一个很糟糕的结局:

“宰我为临大夫,与田常作乱,以夷其族,孔子耻之。”前面已考知其人非宰我,不赘。

《孔子家语》也说宰予“事齐为临淄大夫,与田常为乱,夷其三族“。孔子耻之,曰:“不在利病(利害),其在宰予。”(出自《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

夫子倒不见得对宰予有很深的不平,曾于回忆中感慨地说:“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此诸弟子均有“一技之长”,于宰予也未曾忘怀。写七十二贤而以宰予始,颇不伦类,余亦不知孰为七十二贤也。偶然的机缘听到一个故事,讲的是七十二贤人的典故来源:夫子与众弟子被困于陈、蔡,粮食都没了,只剩下一些盐,众弟子只好喝盐水充饥,夫子打趣说:“我的弟子都成了咸人了。”典出于此也。“贤人”既以喝过盐水为标准,宰予既曾从夫子于陈、蔡,自然也是喝过盐水的了,自然为一贤人也。

传说故事

宰予,能言善辩,是孔子学生中“言语”方面的高才生。宰予有点懒,白天上课睡大觉,被老师骂得狗血喷头。宰予除了有点懒之外,还经常提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为难老师,因而孔子经常批评他。不过,孔子虽然经常批评宰予,但批评归批评,批评过后又谆谆告诫,喜爱如常。一次,宰予问老师一个这样的问题:“老师,一个有仁德的人,假如有人告诉他:‘井里头有人在那里’,他应不应该跳到井里去呀?”孔子看了一眼宰予,告诉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作为君子,他可能被引诱,但不可能被陷害;他可能被欺骗,但不可能被愚弄。”过了一段时间,宰予又问老师:“老师,三年的居丧守孝时间,未免太长了吧。作为一个君子,三年不参加礼仪活动,对‘礼’就会生疏;三年不练习音乐,对音乐就会忘记。旧的粮食吃完了,新的粮食也已收割,一年一换的打火木也已经轮了一回。守孝嘛,一年就可以了。”

孔子并没有正面回答宰予,而是反问他:“父母去世了,没有满三年的守孝期限,就吃新粮食,穿好衣裳,你安心吗?”宰予回答说:“安心。”孔子很不高兴:“你安心,你就这样做呗。君子守孝期间,吃饭没味道,听音乐不感到快乐,起卧不安心,所以才不这样做。如今你安心,你就这样做好了。”等到宰予起身走出去后,孔子痛心地摇摇头叹口气说:“宰予这个人啊,真没有仁爱之心呀。儿女出生后,需要三年才能脱离父母亲的怀抱。父母亲去世后守孝三年,是天下所有人都应该遵行的规则,宰予就难道没有得到父母亲三年的护爱么?”

后来,鲁哀公询问宰予用什么木料作土地神主的事,宰予回答说:“夏代用松树,殷代用柏树,周代用栗树。用栗树的意思是,使老百姓畏惧战栗。”孔子听到后,很生气,对宰予说:“已经做过的事,就不必再说了;既成的事实,是无法挽回的;既然已经过去,就不必再追究了。”最后,宰予担任临的大夫,参与了田常作乱的事,被砍了头、灭了族,孔子为此感到十分惋惜。

人物评论

朽木不可雕

前不久热映的影片《孔子》,使孔门的许多弟子跟着孔子一起出头露面,在银幕上大大地风光了一把。但在主要角色中,却没有宰予这个人。

在孔子为班主任的这个班级里,宰予,也叫宰我,是个差生。宰我使孔老师不满意的一条,就是好大白天睡觉。拿今天的话说,大概是经常午睡时间过了头,上课迟到。或者虽然坐在课堂上了,还断不了打个瞌睡。圣人为此发过脾气,说出过很重的话。“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也。”特别这句“朽木不可雕也”,就成了此后数千年来,所有的师长前辈用来责备年轻人没出息的惯用语。

圣人的话,必是至理名言,从此给宰予定了性,成为一段朽木,一截粪土之墙,几千年来也得不到 *** ,想想也真是冤。也曾有人为他打抱不平的,汉代的王充在《论衡》中,就责问过孔夫子:“昼寝之恶也,小恶也;朽木粪土,败毁不可复成之物,大恶也。责小过以大恶,安能服人?”王充还说“孔子作《春秋》,不贬小以大。”那么在宰予昼寝这个小问题上,你老人家“以大恶细,文语相违,服人如何?”但孔子何许人也,王充反驳也不起作用,予就这样成为千古以来的负面典型。

三年之丧

宰予(前522-前458),春秋鲁国人,孔门弟子,七十二贤人之一。予这个人,《史记》称其“利口辩词”,看来他是个好学深思,擅长论辩,敢于质疑,敢于提问的学生。拿北京话来说,是个有点儿爱抬个杠的主儿。因此,他成为孔门弟子中唯一对孔子学说表示不同见解的人。最为流传的例子,就是“三年之丧”的看法了。

一次,宰我和孔夫子辩论:“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他认为父母死后,服丧三年的时间太长,一年就足够了。使一个人守在父母的坟上孤哀苫块,和整个社会生活脱节三年之久,简直是没有道理的。大家知道,孔子在维护道德纲常、规矩章法方面,绝对是很形而上学的。宰予发难,也是对老人家“无改先人之道”绝对化的一次思想上的反叛和行动上的不买账。老先生拿他这位勇敢的不那么毕恭毕敬的弟子没办法,只得无力地反问他:“父母死后不满三年,便吃那稻米饭,穿那绸缎衣,你能心安吗?”

宰予有点反潮流精神,自信而又坦然地回答:“我为什么不心安呢!”

“你觉得心安,你就去做好了!”孔子只好酸酸地重复了两遍,等他走出屋去,圣人马上摇头叹道:“完了,完了,这个宰予啊,也太不仁了!”

圣人一辈子倡导这个“仁”字,是儒学的宏旨之一,他给宰予一个“不仁”的政治鉴定,也就等于宣布宰予是不可救药的了。那时,大概还不兴开除学籍,也不怕将来毕业分配时穿小鞋,所以,宰予好像也不怎么在乎,依旧我行我素。后来,由于他能言善辩,孔子外出期间,常派他打前站,终于成为孔门十哲之一。

可敬可畏

在这个世界上,圣贤的话,不可不听,不可全听,尤其那些自以为是圣贤,或被捧成圣贤的话,更大可不必奉为圭臬。因为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新生事物不断涌现,科学文明日新月异,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因此,像宰予这样能够独立思考、绝不盲从的学生,像予这样一个不唯唯诺诺,充满阳光的学生,代表着可敬可畏的未来。即使偶尔睡个懒觉,打个瞌睡,也不必一板子打死。如果统统都是乖孩子,如孔子在《论语》所规定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如果这个世界上一个个都是按发豆芽菜般成长起来的人,长此下去,将来还会有发展、有进步吗?




孔子真的有三千门生吗 孔子的十哲是什么历史名人
宰予思想活跃,好学深思,善于提问,是孔门弟子中唯一一个敢正面对孔子学说提出异议的人。姓言,名偃,字子游,亦称“言游”、“叔氏”,春秋末吴国人,与子夏、子张齐名,孔子的著名弟子,“孔门十哲”之一。曾为武城宰(县令)。他曾在鲁国做官,出任武城的邑宰,极力推行礼乐教化。言偃被列位孔门四...

孔子的徒弟都叫什么
七十二贤之首,十哲之首,儒家五圣之一,被后世尊称为复圣。小孔子三十岁,最为孔子钟爱,并一再褒奖之:“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回也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闵损 闵损,鲁国人,闵氏,名损,字子骞,小孔子十五岁。以德行著名...

历史上谁是颜回
《雍也》说他“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为人谦逊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他异常尊重老师,对孔子无事不从无言不悦。以德行著称,孔子称赞他“贤哉回也”,“回也,其心三月不违反仁”(《雍也》)。不幸早死。自汉代起,颜回被列为七十二贤之首,孔门十哲之首...

孔门十哲(也有人说十二哲)是哪十位?
他的死,对时年72岁的孔子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子我即宰予,姓宰名予,字子我,也称宰我,鲁国人。宰予口齿伶俐,能说善辩,被列为孔门四科十哲(言语科)之一。孔子常派遣他出使各国,如“使于齐”、“使于楚”等。宰予遇事有自己的主见,常与孔子讨论问题,很有独到的见解。他提出改“三年之丧”为“一年之丧”,...

孔子的徒弟都叫什么
七十二贤之首,十哲之首,儒家五圣之一,被后世尊称为复圣。小孔子三十岁,最为孔子钟爱,并一再褒奖之:“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回也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闵损 闵损,鲁国人,闵氏,名损,字子骞,小孔子十五岁。以德行著名...

孔子弟子的资料卡
司马耕,一名犁,子姓,向氏,字子牛,向罗之子,司马桓魋之弟,孔子七十二弟子之一,华夏族,春秋时期宋国人。11、宰予 宰予(前522年—前458年),姬姓,宰氏,名予,字子我,春秋末期鲁国人,思想家、儒客先贤。孔子著名弟子,“孔门十哲”之一,“孔门十三贤”之一。12、商瞿 商瞿(公元前522...

谁是孔门十哲?
孔门十哲,指中国儒家学派早期的十位儒客学者,皆是孔子弟子,分为"德行"、"政事"、"言语"、"文学"四类别。扩展介绍:一、德行 1.子渊 即颜回,姓颜名回,字子渊,亦称颜渊,比孔子小三十岁,鲁国人。颜回出身贫贱,一生没有作官。颜回敏而好学,能闻一知十,注重仁德修养,深得孔子欣赏和...

孔子杰出的学生有哪些?
4、仲弓 冉雍(公元前522-?)字仲弓,茶(今菏泽)人。为孔子弟子比孔子小二十九岁,鲁国人,与冉耕(伯牛)、冉求(子有)皆在孔门十哲之列,世称“一门三贤”,当地人称为三冉。冉雍气量宽宏,沉默后重,深得孔子的器重,认为冉雍具有人君的容度,可以做地方长官。冉雍做过季氏宰,以德行著称,被...

孔子门生都有谁 孔子著名的门生都有哪个
后来孔子丧,孔门乱,子夏到魏国西河教学。李悝、吴起都是他的弟子,魏文侯尊以为师。宋人疑之,《诗》、《春秋》等书,均是由他所授。10、言偃(前506-?),姓言,名偃,字子游,亦称“言游”、“叔氏”,春秋末吴国人,与子夏、子张齐名,孔子的著名弟子,“孔门十哲”之一。曾为武城宰(...

公冶长第五白话解释
此章明弟子子贡之高才大用,乃国家重要的干才。 5-5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白话解释】 冉雍,字仲弓,鲁国人,是孔门十哲之一,少孔子二十九岁。仲弓为人厚重而沉默, 有人称冉雍为仁者,可惜的是口无辩才。孔子回答那个人说:哪里用得到口才呢,靠著巧辩锐...

蕉岭县13767482652: 孔子的弟子宰予是个什么样的人? -
边话山玫:[答案] 宰予(前522~前458),字子我,亦称宰我,春秋末鲁国人,孔子著名弟子,“孔门十哲”之一. 宰予小孔子二十九岁,能言善辩,被孔子许为其“言语”科的高才生,排名在子贡前面.曾从孔子周游列国,游历期间常受孔子派遣,使于齐国、楚国...

蕉岭县13767482652: 孔子弟子有十贤,十贤中有个叫宰我的,能介绍下吗 -
边话山玫: 宰予(前522~前458),字子我,亦称宰我,春秋末鲁国人,孔子著名弟子,“孔门十哲”之一.宰予小孔子二十九岁,能言善辩,被孔子许为其“言语”科的高才生,排名在子贡前面.曾从孔子周游列国,游历期间常受孔子派遣,使于齐国...

蕉岭县13767482652: 孔子,学生宰予 -
边话山玫: 当然不是. 宰予(前522—前458),春秋末鲁国人,孔子著名弟子,“孔门十哲”之一. 宰予小孔子二十九岁,能言善辩,被孔子许为其“言语”科的高才生,排名在子贡前面.曾从孔子周游列国,游历期间常受孔子派遣,使于齐国、楚国. ...

蕉岭县13767482652: 孔子与宰予是什么关系 孔子如何评价宰予 -
边话山玫: 师生关系 孔子先是对他感到不可教, 曾经有“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的评价. 后来在相处中, 宰予的杰出才能体现出来, 使孔子对宰予又充满了期望, 最后宰予成为“孔门十哲”言语科的人才之一.

蕉岭县13767482652: 孔子说“朽木不可离也”是指谁而言的?
边话山玫: 宰予,字子我,亦称宰我,春秋末鲁国人,孔子著名弟子,小 孔子二十九岁,“孔门十哲”之一.宰予是孔门四科中言语一科 的翘楚,《史记.仲尼弟子列传》称宰予“...

蕉岭县13767482652: 孔门十哲中擅长辞令的是哪两个人? -
边话山玫: 子我 即宰予,姓宰名予,字子我,也称宰我,鲁国人.宰予口齿伶俐,能说善辩,被列为孔门四科十哲(言语科)之一.孔子常派遣他出使各国,如“使于齐”、“使于楚”等.宰予遇事有自己的主见,常与孔子讨论问题,很有独到的见解. 子贡 即端木赐(前520年-前446年),复姓端木,春秋末年卫国人,字子贡(古同子赣).孔子的得意门生,孔门十哲之一,“受业身通”的弟子之一,孔子曾称其为“瑚琏之器”,在孔门十哲中以言语闻名.万仞宫墙典故,出自子贡称赞孔夫子之学问高深.

蕉岭县13767482652: 孔子的四科十哲是什么 -
边话山玫: 孔门十哲,指中国儒家学派早期的十位学者,皆是孔子弟子,分为“德行”、“政事”、“言语”、“文学”四类别. 孔门十哲指的是孔子门下最优秀的十位学生(子渊、子骞、伯牛、仲弓、子有、子贡、子路、子我、子游、子夏)的合称....

蕉岭县13767482652: 孔子七十二弟子名单 -
边话山玫: 1、颜回 鲁国人,颜氏,名回,字子渊. 2、闵损鲁国人,闵氏,名损,字子骞. 3、冉耕鲁国人,字伯牛,以德行著名. 4、冉雍鲁国人,字仲弓,冉耕之宗族. 5、冉求鲁国人,字子有,与以上二冉同族. 6、仲由 卞人(卞为鲁邑),字子路...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