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有为法皆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是什么意思

作者&投稿:运毓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一切有为法皆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说世尊告诫我们凡人修法,纵使千万岁,也未必成果,因为一切有为法,世间一切有所为,或者有所不为的法,都是凡人的执着,所为或者所不为在世尊看来都是一样的。
摆脱这些,就是把这些法都视如梦幻泡影,视如朝露,闪电,一切都是瞬间,一切皆为梦幻,当然事实上凡人是无法理解的,那就先作如是观,也就是先这么看,虽然不理解,没能顿悟,但先这么看。
通俗解释“一切有为法 如梦幻泡影”意思就是:一切依靠因缘而生的法,都如梦幻,如泡沫中的影子,如雾霭一样的不可琢磨,无常变幻。同时又如同闪电一样的快速变化。我们要无时不刻地这样看待这个世间的一切,不要执着它而被它束缚我们本来解脱自在的体性。
此段偈语原文出自《金刚经》,《金刚经》全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最早的译者是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金刚经》有几个版本,但以鸠摩罗什译本最为流行。《金刚经》后由禅宗所倡导,是禅宗著名的经典。
后来,由于该经长短适宜,5000多字的经文易于持诵,更重要的是持诵该经功德显著,唐以后诸朝代都有名僧大德推崇此经。

扩展资料:
《金刚经》在印度有唯识家(无著、世亲)的论释。传入中国,三论、天台、贤首、唯识各宗都有注疏;然而中国佛教深受真常唯心一系大乘的影响,各宗表面上阐扬《金刚经》,实际上阐扬常住佛性和如来藏。
又在三教合流环境下,明清以来,三教九流都来注解《金刚经》,杂合浓厚的真常理论和儒道信仰。又受密教影响,《金刚经》被附加密咒形成读诵仪轨。此外,民间还出现各种离奇的灵验感应录。般若经典《金刚经》被真常化、儒道化、迷信化之中,在中国特别的盛行起来。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在梦中,一切皆只是念头形成的‘相’,可说是‘名字相’,不是实物,称之为“无”;但是不能说没有这个梦,也不能说没有一切相,称之为“有”,也就是‘相有体无’。心的念头和心不是一个也不是两个,就叫做“不一不二”,也是:“色(相)即是空(心),空即是色“。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金刚经
百度百科-一切为有法

这是《金刚经》中的一首偈子。
字面意思:一切因缘和合而生的事物,都是不真实的、不永恒的存在。如梦,如幻,如露,如电,应当这样去体会、观察、了解这个世界。
深层次意思: 一切人、事、物、境界等等都是法。凡是有生有灭的法,都是有为法。比如人有生、死、病、老,植物有生、住、异、灭,矿物乃至星球有成、住、坏、空。你找不到一个不生不灭的东西。接下来佛连用梦境、幻术、水泡、影子、露水、闪电这六种我们熟悉的事物来形容有为法,告诉我们应该像看这六种事物一样来看待世间的一切。常常这样观想,看破真相,放下对一切人事物的执著,放下有为法,才能证得无为法,最终达到不生不灭的境界,回归到自己的佛性,圆满成佛,方才究竟

扩展资料: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来自印度的初期大乘佛教。因其包含根本般若的重要思想,在般若系大乘经中可视为一个略本;本经说“无相”而不说“空”,保持了原始般若的古风。本经六种译本中,通常流通的是鸠摩罗什的初译。如印顺法师所说,此后的五译是同一唯识系的诵本,比如菩提流支、达摩笈多等,都是依无著、世亲的释本译出;只有罗什所译为中观家(般若系)的诵本。又如吕澄说,罗什传龙树的般若学,所以能“心知其意”;到玄奘新译般若经,《金刚经》其实已“面目全非”了。
《金刚经》在印度有唯识家(无著、世亲)的论释。传入中国,三论、天台、贤首、唯识各宗都有注疏;然而中国佛教深受真常唯心一系大乘的影响,各宗表面上阐扬《金刚经》,实际上阐扬常住佛性和如来藏。又在三教合流环境下,明清以来,三教九流都来注解《金刚经》,杂合浓厚的真常理论和儒道信仰。又受密教影响,《金刚经》被附加密咒形成读诵仪轨。此外,民间还出现各种离奇的灵验感应录。般若经典《金刚经》被真常化、儒道化、迷信化之中,在中国特别的盛行起来。
本经文义次第的艰深为古印度学者所公认,如无著说:“金刚难坏句义聚,一切圣人不能入”。依龙树所示《般若经》的“两番嘱累”,《金刚经》的“初问初答”即宣说“般若道”,“再问再答”宣说“方便道”。本经侧重广观万法(《心经》则侧重观身心五蕴),阐扬发菩提心,行无我的大乘菩萨道;彻始彻终归宗於般若无住的离相法门,以此明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金刚经

在六喻中,梦喻是总,而幻、泡、影、露、电是别,但都是说明它如梦一样。根性好的人,一听到梦喻,便可以明了缘生之法,当体即空。但世尊又恐怕有人或者还不明了,因而又说了幻、泡等五喻。对于这五喻若明白了,便当可恍然,万事都同样归到一梦了。
  所谓梦,也是缘生法之一。古语说:“日有所思,夜形诸梦”。这个所思的,就是他作梦的缘。但也有并没有所思而作梦的,如世俗所说的托兆,那个托兆也是他入梦的缘。所以说,梦是缘生之法。
  有缘必定有因。那么,作梦的因是什么呢?是意识(也叫妄心)。如果没有这个因,缘也就无从相遇。所以说“至人无梦”。因为有道的人,他的妄心虽然或者还未曾断,但必定已能降伏,因而他的梦就少了。从此可知:一切都是唯心所造的。
  可怜凡夫,在他做梦的时候,固然是妄心,即使当他所谓醒的时候,也全是妄心。所以,他的所谓醒,依然也是在梦中。为什么呢?因为他从来在迷中而未曾觉的缘故。如果他已经觉的话,决不致于只知道梦中的悲、欢、离、合,得、失、穷、通是假的,而又认为所谓醒时的悲、欢、离、合,得、失、穷、通倒是真的。须知醒时的心和梦时的心,既然都是妄的,不是真的,所以当醒时的种种境遇,或者是由于计划而成,或者是出于意料之外,其实,这同他入梦之缘,或者是由于日有所思,或者是由于神灵托兆,其理由是完全相同的。而转眼皆空,了无所得也毫无二样。岂不是醒时就是梦时吗?所以经警告我们说“如梦”!但凡夫却迷恋在梦中,计较分别,执着不舍。真正是“痴人说梦”,所以说:众生从来不觉。现在警告说如梦,正是唤醒我们很快地觉醒。
  ......一切有为法,都是依心为因,托事为缘,因缘会合所生的果吧了。除了因果之外,便一切乌有了。而称它是果的,却又成为因;说它是因吧,但又变成了果。这是从因果的本身而言,又是毫无定形,因此说:当体即空。
  譬如做梦,在梦中所遇到的事相,不是象真有的那样吗?其实这个有却是非有。因此说:因缘生法,即假即空。所以,只要举出一梦喻来,便已足够了彻一切了。但由于众生长久以来,一直在迷途之中,在平日也未尝不知世事如梦,但当一遇到顺逆境界现前时,却仍执迷不悟,放不下去了。还说道:过去的事,确实是象梦一样。倘若遇到顺逆境界现前,但又是清清楚楚地亲身受到,你说它不是实事,可以吗?因此,又要告知他说:你所遇到的顺逆种种境界,虽然历历身受,其实都如幻的啊!
  “幻”,就是佛经所说的幻术。现在世间上就叫它戏。意思是说:你见过幻人、幻术吗?幻人能变出种种飞潜、动植物来,难道不煞象真的一样吗?
  又如演戏那样,演员们粉墨登场时,有邪、正、贤、愚、悲、欢、得、失的剧情,演得多么神情活现!有时能使人看了发笑,也有时看了就会泪下。你不是也认为那是真的吗? 是不是因为那个戏演得无比悲喜,犹如自己亲受一样,因而才执以为是事实吗?
  当知,我们人生在世,也如同演戏一样,一切所遭遇到的,无不都是妄识、业缘所变现的而已。人世间就是戏场,而一切众生就是这戏场中的各色演员。当戏场里锣鼓喧天,非常热闹的时候,其中有智慧的人,便已在警告自己,一转眼便下台了。这时,在这戏里所扮演的这个角色不过是由于业力所牵,必须了却一段缘法而已。岂可当真呢?
  譬如唱戏,既然做了戏曲中的一名演员,其中必定有缩因才现出这果来。当然,他也不能不用心去唱、做,却误了所抱的目的。然而,也决没有执着戏中所扮演的人物,而当作是自己的。今世来做这个人,不过是暂时充当这出戏的一个角色吧了。演员尚且能不执着他所扮演者当作自己,那么,我辈难道可以把暂充的角色,误认为是自己呢?应当知道:因果是难逃的,因果是可畏的。我辈既然暂充了这个角色,自然也就不能不用心去唱、做,以免误了所抱的目的。但是,切不可以只认名利为目的,必须认准自己本有的家宝为目的。
  家宝是什么呢?家宝就是自性三宝。应当在了了觉悟之中,演这出假戏。既不可错了因果而牵累自性,更不可把假戏误认为是真的而昧失自性。所以,正当在笙歌嘹亮、大众注目的时候,便应自觉、自悟,认识到这一出幻戏,并非是我的本来面目,并发誓还我原来的面目。这样,在锣鼓收声、风流云散的时候,才不致于懊恼悲伤、手足无措。所以经告诫说:应作如幻观。
  ......世尊大慈,还恐怕众生执迷不醒,认为一切人事,说它如幻,确实不虚的。但是在抚念身世时,终觉得难以放下。因为在他的想法中,仅能领会到世事如幻,但对于偌大的世界和他宝贵的色身,还认为是真实有的,因而才放不下呢。所以,世尊又告诫说:“如泡、如影”。
  如“泡”,是比喻世界。如影,是比喻色身。为什么?所谓泡,是由于水受到风的鼓动,激荡而成为泡。而世界,则是由于一切众生在性海中,起无明风,造这共业所结成的。所以用如泡来比喻世界。
  “影”,那是由于日、月、灯、光所照它而现出来的影子。而色身则是由性光之所变现。所以用如影来比喻色身。
  这个世界和这个色身,既然与泡、影同一缘生,可见色身和世界也与泡影同样是虚妄的了。怎可以把色身和世界迷误为真实呢?有关这一义理,在《楞严经》中讲得最为明确。
  《楞严经》说:“认悟中迷,晦昧为空。空晦昧中,结暗为色。色杂妄想,想相为身”。这段经文是说:觉性圆照,大而无外,小而无内,本来是无所谓虚空、世界、色身。那全是由于众生的觉性受到障蔽,因而才使本来圆照的觉性成为晦昧。所谓晦昧是一种昏扰扰相,既然已经不悟,乃反而认为晦昧是虚空。所以经说:“晦昧为空”。那是由于他“认悟中迷”的缘故。
  什么叫做认悟中迷呢?是说他自以为悟,其实依然是迷。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他把晦昧认为是虚空的缘故。虚空既然是晦昧,后来又纠结这晦暗者成为色。所以经说“空晦暗中,结暗为色。”
  色是什么呢?色是指地、水、火、风四大。正是指世界及一切有情、无情的色相而言。先认为晦昧者是虚空,又认为晦暗结成者是世界,更认为色同妄想杂成者是那宝贵的身躯。所以经说:“色杂妄想,想相为身。”
   经中首句的那个“认”字,一直贯通到底。“妄想”这二字,也是贯通前后的。为什么会误认呢?是由于有妄想的缘故。所谓妄想是识的别名,受、想、行是识的心所。因此,这里所说的妄想,就是指五蕴中的受、想、行、识四蕴。“想相”是身的相,也就是上文中的那个“色”字。想,就是妄想,一切众生的身,无非是五蕴所假合。所以经说:“色杂妄想,想相为身”,是说四大的色相是与受、想、行、识的妄想,混合而成这个幻身的。
  这段《楞严经》经文,很明白地开示:虚空、世界、色身,全是由于众生昏扰扰的妄想所变现的。妄想本来是不真实的,并在刹那地生灭。由妄想所变现的身、世,岂能是真实的吗?
   人人都知道:水中的泡极其脆薄,是最容易坏灭的。却不知道这个世界也如同泡一样,切勿以为江山能千古长存。整个世界,虽然不能马上坏灭,但是,那陵谷山丘不时在起着桑田沧海的变化。足证一切事物,时时刻刻在成坏之中。这些现象,对上了年纪的人来说,他们是常常经验到的事情,原来不是什么理想之谈。
  而且,《楞严经》又说:“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发,有漏微尘国,皆依空所生,沤灭空本无,况复诸三有。”
  有漏微尘国----有漏,说明它必定要坏。微尘,说明它极细极细。
  三有----指三界。
  这段经文是说:晦昧的虚空在大圆觉海中,象海上的一个泡那样。“沤”,就是泡的意思。而微尘国土,它更是依附在海泡上的东西。如果当泡坏灭时,晦昧的虚空尚且没有,何况是三界呢!一切学人都应常常观照这些义理。
  所认为的虚空,尚且是晦昧的昏扰扰相,尚且是渺小得象泡一样,更何况是世界?何况这个色身?何足算哉?怎么可以遗弃包含虚空、囊括三界的真实圆明性海,而去认那一渺小脆薄、成坏无常的浮沤呢?
  至于所谓影,看去似乎有,但细细考实一下,则也是没有的。我们的色身也是这样,虚妄地现出有,但细细考实一下,则也是没有的。
  譬如镜中的人影,是因为对镜照了,才现出人影来的。而现出的人影,肥、瘦、长、短,一点儿也不差。我们的色身也是这样。由于心造出业来,随着所造的业而现出这个色身来,而这个现出来的色身,寿、夭、好、丑,因果难逃,也是一点儿不差的。

  意思是说世尊告诫我们凡人修法,纵使千万岁,也未必成果,为什么呢,一切有为法,世间一切有所为,或者有所不为的法,都是凡人的执着,所为或者所不为在世尊看来都是一样的,那么怎么摆脱呢,就是把这些法都视如梦幻泡影,视如朝露,闪电,一切都是瞬间,一切皆为梦幻,当然事实上凡人是无法理解的,那就先作如是观,也就是先这么看,虽然不理解,没能顿悟,但先这么看,说的简单点就是一道题目不会,先看到答案,从答案的思路倒退,也未尝不可。
  此段偈语原文出自《金刚经》,《金刚经》全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最早的译者是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金刚经》有几个版本,但以鸠摩罗什译本最为流行。《金刚经》后由禅宗所倡导,是禅宗著名的经典。后来,由于该经长短适宜,5000多字的经文易于持诵,更重要的是持诵该经功德显著,唐以后诸朝代都有名僧大德推崇此经。
  台湾著名禅宗大德耕耘导师曾说,持诵《金刚经》具有消灾、解怨、灭罪的功效。诵持《金刚经》的方法是:选择一本大字号易读的、不分段的《金刚经》(世面上留传的有两种:一种为分段的“分为三十二分的”;一种是不分段的)。最好是在每天早晨精神好时,盥洗完毕后,净心地念,一口气念它三遍,念时不要管经文的意思(直心持诵,不起分别心,不要默念),念完后把经一合,静心几分钟,看看心有何觉受?只有这样持诵《金刚经》,才有可能证得“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这是持诵《金刚经》的最高境界)的感受,证得这种境界(感受)后,才不会把虚幻的大千世界认作是真实的。因为外在的一切都是心的变现,都是不实的;同时,境又决定了心,佛教说“心本无生因境有,”这是绝对的真理。大家是否回忆看看:我们的思想是不是都是现在或去过所看到、所听到或所触及到的外在而留下来的记忆?如果没有外面的境界,我们会有这些记忆、思想、或念头吗?肯定没有。但我们一般人通常做不到这一点,包括一些修行人,因为心里虽然知道外在的不实,但还会把幻当作真。比如你今天出门跌了一跤,把脚跌破了,很痛啊!你说这是假的吗?今天你做生意亏了本,破了财,你说这是假的吗?你不可能把这些经历看成假的吧,答案是肯定的。为什么呢?如果把世界上的一切或你过去的思想行为都看成是虚假的,那佛教还怎么会劝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如果都是虚假的,那还要什么善恶呢?必竟你所作的善恶之业还在,你所作的善恶业是要结果的。
  俗话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你肯定会说:前头你说是假的,后头你又说是真的,不是矛盾吗?非也。因为佛教所说的“世界如幻”是指:不要执着于过去的恩恩怨怨,过去了的事情就让它过去吧,要你把它放下;不要再执着(常想着)它,这才是佛教对世界真实的看法,也是《金刚经》四句偈真正的含义。但是,你说我知道了,可还是做不到、放不下呀。如果白天领导扣了我奖金,晚上回到家里,我在心中还是会愤愤不平的……所以说,历代有许多高僧大德都劝人持诵《金刚经》(或精修禅定),持诵《金刚经》到了最高境界就是“正受”,有了正受,你才能“达世如幻”,你才能放下啊!从今以后,你就不会再执着于过去的恩恩怨怨,也不会耽心未来会怎么样?因为你只活在当下,把一切都放下了,你想:这岂不是人生最幸福、最快乐的事吗?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是什么意思?
这段话"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其核心思想是强调世间万物的无常与短暂。它告诉我们,所有凭借条件和因缘而产生的一切现象,无论是梦幻般的虚幻,还是如泡沫中短暂存在的影像,或是如同雾霭般难以捉摸的瞬间,都是瞬息万变,无法持久的。其深层含义在于教导我们,应以一种...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是什么意思?
通俗解释意思就是:一切依靠因缘而生的法,都如梦幻,如泡沫中的影子,如雾霭一样的不可琢磨,无常变幻。同时又如同闪电一样的快速变化。我们要无时不刻地这样看待这个世间的一切,不要执着它而被它束缚我们本来解脱自在的体性。

一切有为法皆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是什么意思
阿弥陀佛。这句话是《金刚经》中的四句偈,”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意思是说一切由于意识或者行为所造作的世间法和出世间法,如同是梦幻泡影,如同露水和闪电那样刹那即逝,对于万事万物我们应该这样去观想或者说是看待。意思就是说我们对于一切事物都不要太过于执着,因...

“一切有为法皆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是什么意思?_百度...
”意思是说:凡是有形有影的东西,都是虚无的。一切依靠因缘而生的法,都如梦幻,如泡沫中的影子,如雾霭一样的不可琢磨,无常变幻。同时又如同闪电一样的快速变化。我们要无时不刻地这样看待这个世间的一切,不要执着它而被它束缚我们本来解脱自在的体性。——出自《金刚经》(鸠摩罗什译)偈子云:...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做如是观,出自哪里?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是出自《来金刚经》的末尾。原句为:”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自,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理解《金刚经》的这四句话简单百的说就是:一切有的度东西,都如梦如幻,如水中的气泡,如镜中的影子,问如早晨的露水,太阳出来后就会消失;如同闪电一般,瞬息即逝,对于...

"一切有为法 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当作如是观!"的意思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梦幻泡影、露、电,皆为虚而不实之相,因缘和合,缘起缘灭,瞬息即逝,以之喻娑婆世间一切因缘而生、因缘而作之有为法,甚为贴切。所谓性空缘起,缘起性空,如是如是。故而识者,不可耽于声色幻影,而造作无数业因,因因循环,轮转三界,不...

佛家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一切依靠因缘而生的法,都如梦幻,如泡沫中的影子,如雾霭一样的不可琢磨,无常变幻。同时又如同闪电一样的快速变化。我们要无时不刻地这样看待这个世间的一切,不要执着它而被它束缚我们本来解脱自在的体性。其中一切有为法,泛指一切有作为、有造作的因缘所生法。即包含一切事物、物质、精神...

一切有为法皆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说世尊告诫我们凡人修法,纵使千万岁,也未必成果,为什么呢,一切有为法,世间一切有所为,或者有所不为的法,都是凡人的执着,所为或者所不为在世尊看来都是一样的,那么怎么摆脱呢,就是把这些法都视如梦幻泡影,视如朝露,闪电,一切都是瞬间,一切皆为梦幻,当然事实上凡人是无法理解的...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做如是观,出自哪里?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是出自《金刚经》的末尾。原句为:”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理解《金刚经百》的这四句话简单的说就是:一切有的东西,都如梦如幻度,如水中的气泡,如镜中的影子,如早晨的露水,知太阳出来后就会消失;如同闪电一般,瞬息即逝,对于一切...

一切有为法皆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是什么意思
深层次意思: 一切人、事、物、境界等等都是法。凡是有生有灭的法,都是有为法。比如人有生、死、病、老,植物有生、住、异、灭,矿物乃至星球有成、住、坏、空。你找不到一个不生不灭的东西。接下来佛连用梦境、幻术、水泡、影子、露水、闪电这六种我们熟悉的事物来形容有为法,告诉我们应该...

阳曲县13496428115: 一切有为法皆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是什么意思?回答简短点 -
称例氟胞: 应该是世间的一切都不长久的意思 故为梦幻泡影 人早晚会死 记忆也会跟随轮回消失 地球也有毁灭的一天 甚至宇宙也有坏的时候 天上的星星是确实存在的吗? 有些星星早已经毁灭消失了 我们看见的只不过是他在数万亿年前发出来的光而已

阳曲县13496428115: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做如是观,出自哪里? -
称例氟胞: 出自《金刚经》 佛学术语,泛指一切有作为、有造作的因缘所生法.即包含一切事物、物质、意识、精神,以及所有现象的存在.原意作“由因缘而起的存在者”.有为法是无常之法,如《金刚经》(鸠摩罗什译)偈子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华严经》卷二十五载:“如实知一切有为法,虚伪诳诈,假住须臾,诳惑凡人”. 通俗解释“一切有为法 如梦幻泡影”意思就是:一切依靠因缘而生的世间法,都如梦幻,如泡沫中的影子,如雾霭一样的不可琢磨,无常变幻.同时又如同闪电一样的快速变化.我们要无时不刻地这样看待这个世间的一切,不要执着它而被它束缚我们本来解脱自在的体性.

阳曲县13496428115: 一切有为法皆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是什么意思 -
称例氟胞: 一切有为法应作如是观: 毕竟空,无所有,不可得.有为是执着,分别,妄想.无为好像自然界的水,水利于万物不居功,没有善恶分别.阿弥陀佛!

阳曲县13496428115: “一切有为法 有如梦幻泡影 如梦亦如幻 如露亦如电 当作如是观”怎么解释? -
称例氟胞:[答案] 这句话出自《金刚经》,要理解它首先要知道什么是有为法和无为法.有因缘造作之法,叫做“有为法”,无因缘造作之法,... 如庄子所说的无所待. “一切有为法 有如梦幻泡影 如梦亦如幻 如露亦如电 当作如是观”这句话应该这样理解一切因缘造作...

阳曲县13496428115: 金刚经里最经典的一句话是什么? -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
称例氟胞:[答案]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偈诵的解释!因一切有为事相,皆是缘聚则生,缘散则灭.变化靡常,执捉不住.如梦、幻、泡、影、露、电然,似有似无,应于一切有为法,作如梦、幻、泡、影、露、电观.知其当...

阳曲县13496428115: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
称例氟胞:[答案] 《金刚经》中著名的“六如偈”:“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意思是说,我们应持这样的观点:所有事物现象,都是空幻的,生灭无常的. '一切有为法''一切有为'的境界,就如同这个幻师变化出的幻术一样,是'虚...

阳曲县13496428115: 金刚经中最后4句偈的具体意思金刚经最后4句偈:一切有为法 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 应作如是观的具体意思是? -
称例氟胞:[答案] 阿弥陀佛 您的问题提得很好,佛说凡所有相皆为虚妄,如露亦如电.幻,不能说他有,不能说他无,这就叫“幻”,就好比天上的白云,虚无缥缈,但是又存在,法而如是?法又何尝不是这样呢?佛陀在告诉我们众生,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对世间...

阳曲县13496428115: 人生如露意电、一切又如泡影、是什么意思这句话 -
称例氟胞:[答案] 原话是: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做如是观 出自《金刚经》 「如梦幻泡影」:当梦幻来的时候,梦幻是真,当梦幻过去了,梦幻是不存在的;但是梦幻再来的时候,它又俨然是真的一样.只要认识清楚,现在都在梦幻中,此心不住...

阳曲县13496428115: 求解“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做如是观”含义?如题,请作原文解义及个人解释, -
称例氟胞:[答案] 1.佛法是出世法,高于世间法. 2.佛法是究竟法,世间法不究竟;究竟法是空、无相、无愿. 3.佛法是无为法,“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金刚经).不参杂主观、情感等因素. 4.一切有为法,是世间法;一切世间法都是相对法.生生灭灭,变化不...

阳曲县13496428115: 金刚经最经典的一句话:“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
称例氟胞:[答案] 一切你能看见、听见、闻到、尝到、感知和感受到的东西,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发生改变的!就好像你能知道露水很快会干以及闪电一刹即逝(解释:有些事情人们一生都无法验证,譬如金子的灭亡!所以人们认为金子是不会坏的!却不知道金子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